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化學教案純板書【篇一:初中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分子》教案模板】初中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分子》教案模板時間:2013-1-2317:07:47點擊:1645【大中小】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生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及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質;.學會用分子的觀點來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理解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會判斷典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觀察及抽象思維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實驗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教學建議教材分析本節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純凈物兩部分。教材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確信分子存在的客觀性,展示了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同時用生動的比喻、引導讀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運動狀態。使學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對分子的認識。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氣的組成及硫粉和鐵粉混合實驗為基礎從宏觀上對混合物和純凈物兩個概念做了區分。然后從微觀上-用初步掌握的有關分子知識進一步區分純凈物和混合物,使學生能初步建立純與不純的相對概念。教學建議本節重點研究的是有關分子知識。分子看不見也摸不著,對于它的存在學生很難相信,接受起來遠不如第一章知識來的快。教材第一章重點研究的是氧氣的制法及性質。對于氧氣學生比較熟悉,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建立起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氣盡管也看不見,摸不著,但學生能憑生活經驗確信氧氣真實存在著。鑒于此,建議在教學過程中也從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入手,例如:人經過花圃或酒店,為什么能聞到花或酒的香氣;濕的衣服經過晾曬為什么能干;糖塊放在水里,為什么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等。將宏觀現象做為紐帶,誘發學生進行想象-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氣,是因為花或酒中有香氣的分子(或粒子)擴散到空氣中,接觸到人的嗅覺細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氣。濕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分子擴散到空氣中去了。糖塊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分子擴散到水的分子中間去了。以生活實際中的問題讓學生感知分子的真實存在。將宏觀現象與微觀結構建立起了聯系。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實驗(氨分子擴散實驗、品紅擴散實驗并補充酒精與水混合實驗)融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分子的真實存在,同時也便于學生學習分子性質時,樹立起分子是運動的,不同物質分子大小不同和分子間都有間隔距離的想象。為了使學生更加確信分子的真實存在,除向學生展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外,還可讓學生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對于分子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知識的一個重點。教師首先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幾個物質變化(如:水變成水蒸氣,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觀過程,然后讓學生用初步掌握的分子知識以小組的形式從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是否發生改變,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行實質性的分析,從而給分子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本節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使學生樹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證觀點?quot;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從保持原物質化學性質來說分子是不可分的整體粒子,因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來物質的化學性質。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分子可以再分是說它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分子起了變化,變成別種物質的粒子了。通過對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辨證地思考問題。分子概念中還強調了化學性質是因為通常討論的物理性質是一種宏觀現象,是該物質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個單個分子所能表現的,如:顏色、狀態、熔點、沸點、密度等。本節知識不僅應讓學生了解分子的概念,也應讓學生弄清概念的內在含義。在學生對分子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師生應對分子的基本性質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外,還應認識到分子非常微小,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分子間有間隔距離。在教學過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微觀粒子運動的動畫,一方面可以誘發學生進行想象不同狀態的物質其中無數粒子在不停運動的圖景,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增強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初二物理中學生已學習了分子運動論的有關知識(分子是運動的,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學生指明有關分子熱運動和物態變化是物理學要深入一步討論的問題。學生如果對分子運動狀態、分子間力和物質三態相互轉化的本質有所認識,將對以后學習溶解、結晶溶液導電等大有好處。對于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有關知識,建議教學中還是從實驗入手,讓學生由感性認識去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并進一步從微觀角度去分析。最后,還應使學生認識物質純與不純的相對性,培養學生辨證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教學設計示例教學重點: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從宏觀和微觀上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教學難點:對分子概念的理解;領悟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別。通過實驗、圖片展示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導學生抽象思維的方法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學過程參考:一、布置復習內容和家庭小實驗.復習內容:初二物理有關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家庭小試驗:將等體積的大米與小米混合后觀察總體積的變化。二、課堂教學過程1.復習檢測(投影)判斷下列變化的類型,并說明理由。(1)水受熱變為水蒸氣。(2)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2.引入同學們想過沒有,我們周圍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各種物質,象清澈的流水,閃亮的金屬,雪白的食鹽,它們是由什么構成的呢?.所要研究內容的實施過程:1)演示實驗演示氨水與酚酞混合的試管實驗,學生觀察、匯報實驗現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顏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顏色;氨水的氣味)并判斷它們是否發生化學變化。2)指導學生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兩人一組做書203頁氨分子擴散實驗。提出觀察要點:氨水與酚酞沒有直接接觸,能否使酚酞變紅?若有變化,變化的順序是什么?(學生觀察、記錄并匯報實驗現象)3)提出問題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氨水與酚酞沒有直接接觸,為什么酚酞點也會變紅?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遠地變紅?老師補充問題:實驗時,氨水滴在棉花上,為什么你能聞到刺激性氣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里不一會兒就沒了,而水有了甜味?濕衣服能涼干?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呢?4)學生討論學生大膽想象物質的構成,四人一組討論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5)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6)解釋結合學生的回答解釋:我們可以想象到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實驗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點處,酚酞就變紅。如果跑道我們的鼻孔里,接觸到嗅覺細胞,就能聞到氨的刺激性氣味。糖放在水中一會兒變沒了,而水有了甜味,是因為糖的小粒子擴散到水的粒子中間去了。濕衣服能涼干,是因為構成水的粒子在風吹日曬下擴散到了空氣中?,F在科學實驗已經充分證明:物質都是由相應的粒子構成的,分子就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板書:第二章第一節分子7)投影:實物投影打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說明分子的真實存在。并指明糖、水、氧氣、二氧化硫等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學生如果感興趣課下可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8)多媒體展示、討論多媒體展示:水受熱變成水蒸氣,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觀過程。討論:這兩個變化中,物質的分子有沒有變化;如何從分子角度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9)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10)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并提出問題: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變化,而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變成了二氧化硫分子,那么由二
氧化硫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硫氣體,是否具有硫和氧氣的化學性質呢?(如:是否助燃)為什么?11)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學性質由硫分子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板書: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12)提問:概念中關鍵字詞是什么?對這些關鍵字詞如何理解?學生思考回答13)講解:(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講解)概念中加上“化學”二字是因為通常物質的物理性質都是該物質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單個分子所能表現的。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等。小”是指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來物質的化學性質。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酒喝私贪婢拍昙壔瘜W教案(全一冊)】初中化學教案(全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級:九年級教師:陳利宏學習目標:.說出什么是化學?化學研究的內容是什么?.列舉化學與人類的關系一生活中處處有化學。3.知道化學學習方法。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習方法。評價設計:通過評價樣題檢測目標1、2、3,達標率100%。學習過程:課前預習:1.什么是化學?化學研究什么?。2,化學有什么用?你能尋找出生活中與化學無關的實例嗎?3.化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發展史是短暫的嗎?4.怎樣學化學?根據自己的學習規律思考一下如何學化學?5.填空:①5.填空:①物質是由構成的,
基礎。這就是說,在化學變化中,的破裂和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會破裂,而不會破裂,但會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②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6.記住如下物質的化學式碳:c氧氣:o2二氧化碳:co2鐵:fe水:h2o過氧化氫:h2o2學習研討:么是化學?【演示1】:向白紙上噴溶液,同學們仔細觀察,出現什么現象了?【演示2】在一支試管里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鈉溶液,觀察現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鹽酸溶液,觀察現象。要解釋以上實驗及生產生活中的很多現象,我們必須走進化學世界,用化學知識來解答。用15分時間閱讀課題1的內容,并討論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內容:(1).什么是化學?.化學的簡單發展史。.化學與工業、農業、醫療、生活等方面的關系,化學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影響。(4).怎樣學習化學?小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2.化學的發展歷史①.古代:火的發現和使用使人類接觸到化學,但并沒有建立這門科學。②.原子、分子論:人類建立了化學這門科學。(道爾頓、阿附加的羅)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學,使化學研究有規律可循。(門捷列夫)④?納米技術:標志化學已發展到較高階段。⑤.綠色化學:化學發展的趨勢、方向。(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學從源頭上消除污染)3.化學與人類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國防、環境保護、醫藥衛生、資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關系,它是一門社會迫切需要的實用科學。如果沒有了化學,彩圖中的貓、小鳥、汽車等將怎樣變化?歸納總結:化學的發展確實為人類的生存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點出課題1)但是化學、化工的生產也給人類環境帶來了一些危害,因此我們現在提倡和研究綠色化學。目前同學們要做的是學好化學,為未來研究化學、為人類造福打好基礎。那么,如何能學好化學呢?1、勤思考、敢提問、善交流、常總結。2.講規范、勤動手、細觀察、務求真。評價樣題:1.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①物質的組成和結構②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律]物質的運動規律④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規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到20世紀末,人類發現和合成的物質已超過3000萬種,但組成紙屑物質的基本元素只有()a.3000多種b.1000多種c.30多種d.100多種.1896年,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瘜W成為一門科學史于.化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請你分析下列四個選項中化學學科不涉及的研究領域是()a.開發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質射研究物體運動規律d.防治環境污染教學后記: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學習目標:1、說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2、說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教學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評價設計:通過評價樣題檢測目標1、2,達標率98%。學習過程:預習導學:.物理變化是指變化。如水的三態變化,鋁壓成鋁箔、抽成鋁線等。.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學變化常伴有、、、、等現象。3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區別是什么?物質的化學性質,一定要在中才能表現出來。例如石蠟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成鐵銹等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即能表現出來。例如、、、、沸點、硬度、密度、導電性、傳熱性等。4.記住如下元素的符號:碳c氫h氧o氮n氯cl硫s磷p鉀k鈣ca鈉na鎂mg鋁al鋅zn鐵fe學習研討:一、物質的變化實驗,填寫記錄。㈠、物理變化1、概念:叫做物理變化。2.特征: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這兩個變化都有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我們日??吹侥静娜紵F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㈡、化學變化.概念: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特征:①,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么?二、物質的性質㈠、化學性質物質在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如:蠟燭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例如:①木柴燃燒一化學變化;木柴能燃燒一化學性質②鐵生銹——化學變化;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一化學性質;鐵(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 化學性質(二)物理性質物質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二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那么你能列舉出的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有:你能理解下面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嗎?1、熔點2、沸點3、密度[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評價樣題:1.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征是()a.有顏色變化b.生成其它物質c.有發光發熱現象d,有氣、液、固三態變化2.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a.汽油易燃燒b,鋼鐵生銹c.木材燃燒d,水結成冰.成語被譽為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下列成語中,其本意主要為化學變化的是()a,磨杵成針b,死灰復燃c,木已成舟d,積土成山.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5.生活中常見的下列現象,發生化學變化的是()a.用來防蛀的衛生球消失b,生米煮成熟飯c.敞口久置的白酒沒有酒味d.自行車胎炸裂.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化學反應往往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如用木柴燃燒取暖,就是把能轉化為能和能。.蠟燭燃燒之所以是化學變化,是由于蠟燭在燃燒時()a.先熔化b.再發出黃光c.放出大量的熱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8.下列物質的性質屬于物【篇三:2014-2015初中化學教師必備--人教版化學教
學設計完整版】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一、教學目標1、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2、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3、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4、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重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別)及其應用。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疑點: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別。三、實驗及教具準備: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磯,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引入新課。新課講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學生討論]化學是研究什么的?板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投影: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變化中:物質發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象不說結論。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演示[實驗1]水的沸騰[實驗2]膽礬的研碎[實驗3]鎂帶的燃燒[實驗4]加熱堿式碳酸銅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的依據。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瘜W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化學反應)[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別和聯系?[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別兩種概念。[小結]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的區別。我們應把握住一點,即變化是一個過程,是動態的;而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有時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其表現出來,而有時只需用感觀和儀器感知測量即可。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的過去和現狀。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小結]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四個環節),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布置作業復習課本1-4頁六、板書設計緒言1、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2、觀察實驗的方法: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化學反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為什么要學習化學?如何學好初中化學?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檢測:.下列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的是()a.燃放煙花b.干冰升華c.動物呼吸d.燃煤發電.在下列變化過程中,只有一個變化與其他變化的本質是不同的,該變化是()a.a.鋼鐵生銹b,蠟燭燃燒c,牛奶變酸d,滴水成冰.下列物質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a.導電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揮發性5.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a.用液化氣作燃料b,用鋁材作高壓鍋c,用鋼材制鐵軌d.用石墨作電極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教學目標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2、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表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3、通過探究,使學生體會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二、教學重點、難點1、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2、訓練學生主動發現實驗現象;學會表述實驗現象。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課前準備蠟燭、火柴、燒杯、玻璃導管、白紙(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五、教學過程[新課引入]世界是物質的,化學主要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瘜W實驗是研究物質的重要手段。同學們,你做過蠟燭燃燒這個實驗嗎?你仔細觀察過燃燒的蠟燭嗎?如果用化學的眼光去觀察,你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學生閱讀]p7活動與探究[學生討論]1、燃燒時可能發生哪幾種變化?2、你猜想蠟燭會有哪些性質?3、你想通過什么實驗手段來證實它們?4、你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向老師咨詢?[學生質疑](可能問到的問題)1、石蠟是一種什么物質?2、蠟燭怎么會有各種顏色?3、蠟燭是怎么制成的?4、燭芯僅是純棉線嗎?5、為什么點燃燭芯就能引燃蠟燭?6、蠟燭燃燒后越來越短是因為它都變成蠟油了嗎?7、蠟燭燃燒有時冒黑煙是怎么回事?8、、蠟燭燃燒時是固體蠟燃燒還是蠟油燃燒還是有其他情況?9、蠟燭燃燒時,火焰為什么越來越高?10、吹滅蠟燭時為什么會聞到很難聞的氣味?[教師答疑](邊答疑邊為后面的實驗探究設下埋伏,凡是通過實驗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暫不作答)[學生活動]試述實驗探究的主要步驟及其目的。[教師指導]實驗步驟和觀察要點:(電腦畫面提示)1、取一支蠟燭,觀察其顏色、狀態、氣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蠟燭,將其放入水中,觀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2、用火柴點燃一支新蠟燭:(1)觀察蠟燭外部形態的變化,例如燭芯被點燃后大約幾秒鐘蠟燭熔化;周圍氣流穩定時、不穩定時燭火及蠟燭的外型變化;蠟燭周圍溫度的變化等;(2)(如圖1)觀察蠟燭的火焰有無明顯的層次,其顏色、亮度、溫度有無明顯差異(可選用火柴?;蛏杂驳陌准垳y試);圖1(3)(如圖2)將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其內壁;然后將其迅速翻轉過來,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觀察石灰水是否有變化;圖23、吹滅蠟燭,觀察;4、熄滅蠟燭時,試用火柴點燃白煙,看看會給你帶來什么驚喜?5、(拓展實驗)(如圖3)小心地往燭焰里插一根玻璃導管,你會發現什么?用火柴在導管的另一端點燃,你又會發現什么?圖3[實驗探究]學生每二人一組,邊實驗、邊記錄、邊思考;教師巡視,指導、答疑。[交流反饋[學生代表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現象和結論)。[反思與補充[通過交流,學生取長補短。[總結1六、板書設計: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化學探究的方法二、氧氣、二氧化碳的特性及應用三、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四、對人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探究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檢測:.蠟燭在空氣中燃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咖啡廳翻新合同樣本
- 招商部用人合同范本
- 餐飲連鎖加盟合同
- 亞克力板采購合同范本
- 企業展示與匯報模板
- 陽臺防水合同范本
- 陜西省漢中市2025屆普通高中高三質量檢測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 全國高校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說課比賽)特等獎課件《國家安全》
- 語言學研究方法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牡丹江師范學院
- 2025簡式的蔬菜交易合同
- 氫氣儲存和運輸 課件全套 第1-5章 氫氣存儲與運輸概述- 材料基固態儲運氫
- 幼兒園大班語言《騎著恐龍去上學》課件
- 正弦交流電的產生(公開課)課件
- 智慧雙碳管理云平臺建設方案
- 單基因遺傳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醫學院課件
- 公務攝影拍攝技巧分享課件
- 2023持續炎癥-免疫抑制-分解代謝綜合征(PICS)
- 華東師范大學 PPT 37
- 人教版《小數的初步認識》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中考道德與法治一模試卷及答案解析
- 法醫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中南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