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電影《活著》的審美_第1頁
解讀電影《活著》的審美_第2頁
解讀電影《活著》的審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讀電影《活著》的審美摘要:電影《活著》通過對深刻的思想意蘊、畫面、造型、色彩等一系列因素進行創造性的美學處理和表現,形成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風貌,帶給人們特殊的審美體驗。本文對張藝謀影視作品《活著》從審美內容和電影畫面、色彩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關鍵詞:活著 電影畫面電影色彩引言電影《活著》是張藝謀導演的代表作品之一。《活著》之所以能夠引起觀眾的心理接受,這無疑和它本身所具有的審美特性有關,其深刻的思想主題、深沉凝重的畫面、與思想意蘊相配合的色彩以及低沉悲涼的音樂都給這部電影帶來了強烈的藝術力量。審美屬于人類的特性,而這種特性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是事物對立與統一的極好證明。審美作為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系狀態。審美價值是客觀事物所具備的能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引起人的審美感受、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審美教育的實踐價值和精神意義。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表現人類的精神追求的視覺形式,是人們對審美需求的一種表現。在電影的制作過程中,畫面、聲音等等都要經過藝術家的加工處理后最后重新表現出來。動畫畫面與音樂作為一種模擬自然的工具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具有和自然界相同的視覺屬性,同樣使用它的過程也是一個加工制作的過程,在電影視覺產生的過程和結果上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質是完全相同的。而不同的是它本身的產生已經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總結上升后的產物,但在電影畫面的制作中人們更加渴望得到經過藝術加工的真實。所謂藝術加工的真實就是要完全符合人類審美經驗并且在人類已有的視覺經驗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的真實,基于這樣的狀態之下,動畫畫面與音樂對電影視覺審美方面的指導暫時只能到達一定程度,但是即使這樣的狀態也已經制造了無數的視覺神話。電影畫面的逼真性張藝謀對于影片的畫面和色彩特別重視。中國電影審美觀念根源于對社會現實的認識與批判,美來自生活的觀念造就了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的堅實傳統電影在其藝術形象的直觀下,之所以能使受眾獲得深切的生命體驗與審美滿足,正是因為電影藝術的審美特性:高度逼真性。電影藝術的審美特性決定了受眾在電影藝術的世界中,幾乎可以同樣經歷生命意志的考驗,經歷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感受到的各種生命歷程和生命體驗,而且還能經歷和享受在現實的生命行為中不可能實現的,精神世界所期盼所想象的任何生命行為和生命盼望。然而,能帶來這一切真切的生命體驗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電影藝術與其他藝術種類不同的審美特性:高度的逼真性。在《活著》中,記錄的是中國半個世紀的歷史,是成為了過去、一去不復返的各種事件。故事被放在了明確的歷史背景下,偶然的故事有著必然的悲劇性背景,所有人物的死亡都變成了具有社會性的非正常死亡,死亡的原因皆出于歷史必然:在老爺子死亡的段落中,張藝謀花了濃重的筆墨描繪紈垮子弟的胡鬧,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舊身份的必然淪落。福貴得知母親去世,在小說中是說“我站在門口腦袋一垂,眼淚便刷刷地流了出來”,張藝謀卻硬是將母親的去世與時代聯系在了一起“說起來那天,我和春生正給解放軍唱戲呢”、“多虧政府照顧,把老娘給入土了”。有慶的死與“大躍進”“大煉鋼鐵”直接相關,區長開車是為了來學校檢查煉鋼,有慶去學校是因為要煉鋼鐵,而福貴堅持讓有慶去學校是因為“大煉鋼鐵是全民動員,咱可不能落后啊”。鳳霞的死則歸結于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占領了醫院,醫生都被拉出去批斗了,在心高氣盛年輕的紅衛兵沒有經驗的接生中,鳳霞的生命被耽誤掉了。這樣一來,一系列人的死亡都有了社會——歷史的原因。因為時代特定,福貴一家曲折而又平凡的一生就完全變成映射中國幾十年苦難而又荒誕歷史的工具。這段歷史過去了,張藝謀想通過電影表達的就是他對這段逝去歷史的反思。那么張藝謀對真實的定義便為再現現實,著力在影片中再現這段過去的歷史,即追求所謂“事像”的真實。但是電影中要跨越的歷史長度非常大,而電影的時間有限,他不可能深入和窮盡,所以為了讓濃縮了的歷史看上去逼真,張藝謀將歷史簡單化,抽出了歷史中最富有特征的東西一一加以表現。正是在這樣一種態度下,影片中加入了許多小說中沒有的人為痕跡很濃的象征造型,來體現一個特定的時代。比如每個段落開始時收音機里的廣播內容、每個時代片中人物的衣著和行為特色、戰爭場面中龐大的共產黨軍隊與三兩個國軍之間反差巨大的不平衡構圖、大躍進火紅色的色彩、文化大革命中巨大的毛主席頭像……張藝謀找到了歷史中可能存在過的元素,將它們放大后注入到他的影片中,從而完成他對“事像”真實的構筑。《活著》的色彩有色電影的出現,色彩便開始作為一種元素、手段與風格進入了銀幕的世界。色彩首先增強了電影對現實世界的再現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同時色彩也是表現人物、表達情感的藝術手段。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拓展了電影的表現形式,增強了電影的視覺效果,豐富了電影的藝術風格。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經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征生與死的沖突一樣。”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觀眾的欣賞水平的日益提高,色彩變成了無可取代的電影藝術語言,既傳遞情感,又表現思想;既烘托氣氛,又體現風格。電影的構圖、光線、色彩等基本元素和手法都和繪畫、雕塑相近,影像的語言系統在形成時繼承了美術的大量經驗,這就造成了電影和美術在視覺藝術符號方面密切而深入的關系,這種聯系在色彩中體現得很明顯,使電影更加貼近自然。同時作為電影觀賞語言最外在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色彩成就了中外電影人的夢想,激發了觀眾的審美趣味。對電影的敘事、造型等都有一定的影響,色彩的運用與心理和文化結合,成為自由的創作元素,從而更合乎藝術創作的規律。《活著》中的主體色彩有三種:黃、紅、灰藍。毋庸置疑,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偏愛色彩、鐘愛大色塊兒的應用,尤其偏愛紅色。在本部電影中,亦有所體現。貫穿于整部影片中的紅色,構成了最為引人注目的基調演職人員的介紹采用藍字,而《片名》選用大紅字體,片名幾乎強行闖進人們的視線,鋪張的紅色躍入眼簾,導演紅色映象征服的場面。賭場中浮現的紅色不限于福貴的賬目,形形色色的大紅燈籠、紅色的蠟燭、骰子、紅色的指印……福貴的生活已經被紅色填充。黑白照片的出現以及結尾字幕的回歸,標志著紅色的退場……通過張藝謀的分時敘事,紅色在整個影片中是語意獨特,寓意相關的重要手段。影片中的紅色成為共產主義的同義語。影片的前部,紅色作為共產主義政權到來之前的過渡和先兆。很多事物都穿插著紅色的象素,賭場,人物的服飾,皮影,一切集中到不可避免的政權。影片的結尾,紅色的退場,最后歸于那幅家庭的照片,寓意貫穿前后。張藝謀在他的電影中調動美學的因素營造紅色的氛圍,意味深長。從開始的到結束時的字幕,耐人尋味。而當福貴的女兒在醫院因難產而死去的場面,整個色調又是灰藍色的,這種色調有一種凄愴和悲涼的一位在里面,和故事情節氛圍緊密聯系,很好的襯托了家珍、福貴的心情以及他們的悲劇命運,與人物心理相契合,同時也與觀眾的審美心理相契合。電影《活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