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氣道的管理
ICU白璟人工氣道的定義
人工氣道是將導管經上呼吸道置入氣管或直接置入氣管所建立的氣體通道。緊急人工氣道的范疇包括:(1)識別引起氣道急癥的原因。(2)在建立確定性人工氣道前處理氣道急癥。(3)運用各種輔助設備及特殊技術來建立、維持、監測有效通氣。經口氣管內導管環甲膜穿刺針氣切套管經鼻氣管內導管
喉罩鼻咽通氣道口咽通氣道聯合導氣管人工氣道人工氣道口咽通氣道鼻咽通氣道氣管插管經鼻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套管管芯固定帶聯合導氣管(combitube)應用總氣道支氣管氣囊氣囊氣管插管術氣管插管:將一特制的氣管內導管經聲門置入氣管的技術稱為氣管插管,這一技術能為氣道通暢、通氣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誤吸等提供最佳條件。氣囊的管理
氣囊的作用
保證潮氣量的供給密閉固定氣道防止口腔和胃內容物的誤吸氣管插管---用物的準備喉鏡開口器氣管插管管芯牙墊10ml注射器長膠布2條無菌手套、紗布固定帶(寸帶)聽診器負壓吸引器、吸痰管、生理鹽水氧氣、簡易呼吸器及面罩呼吸機、監護儀、搶救藥物喉鏡葉片潤滑劑呼氣末CO2檢測儀如何選用氣管導管?經口插管成年男性用7~8號,女性用6~7號經鼻插管相應小2~3號,且不帶套囊兒童根據年齡可酌情選擇氣管插管的方法1、經口氣管插管術2、經鼻氣管插管術3、逆行氣管插管術4、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氣管插管術5、經氣管噴射通氣技術6、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
經口插管與經鼻插管的區別經口氣管插管優點插入容易,適于急救場合。相對管腔大,吸痰容易。缺點容易移位、脫出。不易長期耐受。可產生牙齒、口咽損傷。不易進行口腔護理經鼻氣管插管優點
易耐受,留置時間較長。易于固定。便于口腔護理。缺點管腔小,吸痰不方便。不易迅速插入,不適于急救場合。易產生鼻出血、鼻骨折。可有鼻竇炎、中耳炎等合并癥檢查經口氣管插管位置的方法
聽診聽診胸部和上腹部,來確定插管在氣管內還是在食道內。聽診雙肺呼吸意,注意是否對稱,如不對稱可能是插管過深。觀察若雙側胸部膨脹一致,證明插管在氣管內;呼氣末CO2監測當無呼末CO2波形或呼末CO2<5mmHg,表明插管位于食道。SpO2監測觀察SpO2升高者,表明插管在氣管內。胸片插管尖端應位于隆突之上2~3cm,金標準。
氣管導管的深度導管尖端距離隆突2--3cm經口插管:門齒(22±2)cm經鼻插管:鼻孔(27±2)cm兒童(>2歲):雙唇(12+年齡/2)cm氣管插管的適應證心搏驟停呼吸衰竭的治療或急救各種原因的通氣功能障礙:昏迷、中毒、顱內疾病、神經肌肉疾病、多發性肋骨骨折、氣管內腫瘤以及急性呼吸道梗阻等全身麻醉或骨骼肌松藥應用患者面罩供氧技術治療無效,呼吸衰竭加重者氣管插管的禁忌證:急性咽峽炎、氣管粘膜下血腫主動脈瘤壓迫氣管者為相對禁忌證氣管插管的并發癥:組織損傷血壓、心率的變化心律失常氣管插管氣道破損導致氣道不嚴胃脹、返流氣道內高壓和氣壓傷喉痙攣和完全性呼吸道梗阻單側通氣插管堵塞氣管插管注意事項:行氣管插管前要充分給氧,以防插管時突然呼吸停止,加重缺氧使用喉鏡時用力不能太猛,插入不能太深,否則可損傷會厭及聲帶,導致喉頭水腫及并發癥插入導管粗細合適經常注意導管和牙墊的固定,隨時吸盡口腔分泌物,防止導管滑落氣管內插管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48~72小時,如需繼續使用呼吸器者,應行氣管切開套囊充氣恰好封閉導管與氣管壁間隙為度,勿盲目注射大量空氣而造成氣管壁缺血壞死,一般為3~5毫升,需長時間應用時,一般每4~6小時做短時間的氣囊放氣一次插管用具使用完畢,喉鏡的鉗片、牙墊、管芯應用肥皂水刷洗,清水沖凈,然后浸泡在消毒液中,經消毒處理后取出擦干備用。放置好手術體位后應試行氣管內吸引,并檢查導管是否通暢。氣管插管的固定寸帶氣囊膠布氣管插管的護理氣道濕化氣道濕化標準吸痰護理二次插管的指征出現煩躁不安,發紺,呼吸頻率明顯增快,三凹征,鼻翼扇動明顯等呼吸困難表現。血氣檢驗:Pao2≤60mmHg(吸純氧的情況下),Paco2≥50mmHg。心率增快或減慢,血壓下降,或突然出現心率失常。拔管后喉頭痙攣導致通氣困難者。出現低心排者。二次插管的注意事項嬰幼兒,小兒二次插管爭取一次插管成功二次插管前要備好加壓供氧面罩和皮球,吸引器和吸痰管。提前用注射器抽好藥物備用。接好心電監護儀,將除顫儀推到床旁。作好配合工作。插管后要及時拍床旁X線片,半小時后查動脈血氣。拔管指征(1)綜合指標(2)生理指標拔管的護理拔管前應先將氣管內及口鼻腔內的分泌物吸盡,抽盡氣囊內的氣體,然后更換吸痰管,插入氣管插管內口處,帶負壓快速將插管向后、向上拔出,這樣可避免拔管時痰液滑入氣道而引起窒息;拔管后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吞咽、發音等有無異常,定時翻身、拍背、霧化吸入,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咯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拔管后4h~6h可進流質飲食。氣管切開氣管切開術是一種搶救垂危病人的急救手術,系將頸段氣管近前壁切開,通過切口將適當大小的氣管套管插入氣管病人可以直接經氣管套管進行呼吸。氣管切開的位置環狀軟骨下緣至頸靜脈切跡作縱切口
一般在第3、4或第4、5軟骨環之間常見的氣管切開術:(一)、緊急氣管切開術:(二)、擇期氣管切開術:(三)、超聲波刀氣管切開術氣管切開的適應癥:喉阻塞下呼吸道阻塞,如昏迷、顱腦病變、神經麻痹、頸部外傷氣管切開并發癥早期并發癥(一)、肺不張:(二)、出血:(三)、感染:(四)、意外性脫管:(五)、氣道梗阻:遲發性術后并發癥(一)、氣管食道瘺:(二)、無名動脈(三)、聲門狹窄:(四)、撥管困難:(五)、皮膚氣管瘺:氣管切開創口的固定和護理用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作常規清潔,消毒敷料覆蓋,保持干燥,避免與分泌物接觸。如懷疑創口與分泌物接觸過,則需要留取痰培養標本。覆蓋敷料需固定以防止隨吸氣進入氣管。用消毒紗布環頸一周在頸側打結,最佳的松緊度是在不影響頸部輕度運動的情況下固定帶下能伸入一指。氣管切開常見并發癥1、脫管2、出血3、皮下氣腫4、感染5、氣管壁潰瘍及穿孔6、聲門下肉芽腫、瘢痕和狹窄氣管切開術后護理環境臥位備齊急救藥品和物品謹防氣管導管引起阻塞及時吸痰充分濕化預防局部感染心理護理套管護理保持套管清潔是防止并發癥的關鍵環節,消毒內套管應1次/6h,內套管清洗時內外皆需刷洗,外套管用寸帶固定,松緊適度。可用煮沸方法消毒內套管;亦可用0.1%的新潔爾滅溶液浸泡消毒,但在安裝前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消毒液。拔管拔管前應試堵管觀察呼吸拔管時間以上午為宜床旁常規準備氣管切開包留下的切口用油紗布團填塞,注意大小松緊合適更換切口敷料1次/4h~1次/6h,直至切口完全愈合。吸痰法吸痰法是用吸痰裝置經口腔、鼻腔、人工氣道將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方法。吸痰的原則按需吸痰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癥;適時吸痰可在床旁聽到痰鳴音;呼吸機氣道壓力升高報警;
血氧分壓或血氧飽和度突然降低吸痰目的保持氣道通暢清除氣道內分泌物獲得化驗標本吸痰前的準備工作負壓吸引裝置物品的準備無菌吸痰管及吸痰包無菌生理鹽水作好解釋說明病人的準備檢查氣管插管距門齒的距離聽診雙肺呼吸音濕化氣道選擇合適型號的吸痰管氣管插管內徑--吸痰管7mm--10FR7.5mm--12FR8mm--14FR8.5mm--14FR9mm--16FR吸痰管的外徑小于氣管插管內徑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吸痰的負壓成人:0.04—0.053Mpa小兒:<0.04Mpa吸痰過程中的監測項目生命體征:血壓、SpO2、心率、心律、呼吸頻率和呼吸形態吸痰次數、痰量及性狀患者的主觀感受有無氣道內出血的表現吸痰合并癥低氧血癥肺不張氣道損傷感染進入右支氣管吸引顱內壓增高咳嗽、支氣管痙攣人工氣道堵塞吸痰時的要領及注意事項氧氣吸入痰液稀釋吸痰時病人頭部不可過度后仰吸痰管的選擇吸痰管插入深度嚴格無菌操作吸痰過程中要同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及面色、口唇顏色的變化情況吸痰完畢,再次給予高流量(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9-2025年試驗檢測師之道路工程通關提分題庫及完整答案
- 2017年廣東省中考數學試卷(含解析版)
- 2025《工程承包合同》
- 財務數據保密管理計劃
- 適應市場變化的管理策略計劃
- 2025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安全生產附件
- 個人入股建筑公司合同樣本
- 人工帶料合同范例
- 2025出口退稅賬戶托管借款合同范本
- 確立班級學習核心價值觀的計劃
- 《風的形成》參考課件
- 老年衰弱護理課件
- 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表
- 物業車位申請表
- 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
- 酒店住宿水單模板1
- 保利幕墻工程技術標述標課件
- 體育50米快速跑教案9篇
- 大學美育PPT(專本通用)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上海市長寧區2022屆初三中考二模英語試卷+答案
- 嵌入式系統基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