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整個世界)歷史唯物主義(人類社會)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馬哲基本框架圖社會歷史觀人生價值觀(物質意識運動靜止規律)(聯系發展矛盾創新)(實踐認識真理)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正確認識社會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社會歷史的主體【第四單元知識框架】實現人生價值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社會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人生觀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我們要認識并尊重社會歷史規律,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通過革命和改革促進社會的進步。第四單元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高頻考點5年考情頻次社會發展的規律
2021·全國乙卷402020·全國Ⅲ卷232020·全國Ⅱ卷23
2019·全國Ⅲ卷232018·全國Ⅰ卷402017·全國Ⅲ卷215年6考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2019·全國Ⅱ卷402019·全國Ⅲ卷392017·全國Ⅰ卷405年3考考情分析明確方向
考向定位1.主要考查的知識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與《政治生活》里的群眾路線是一致的)。2.試題類型:選擇題以體現類、原因類、啟示類為主。主觀題以體現類、原因類為主。3.關注熱點:有關于政策和法律、制度改革和調整的時政,因為涉及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或社會意識,比如分配政策的調整、三次分配、計劃生育法修改等。第四單元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第一框
社會發展的規律(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①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
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②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風俗習慣、社會心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社會的精神生活。下列現象分別屬于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的是()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②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③生產關系④生產力⑤航天精神⑥自然地理環境⑦文學藝術⑧人口因素社會存在:②③④⑥⑧社會意識:①⑤⑦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不完全同步
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候又會先于社會存在。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表現)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方法論:
要求我們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4、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注意: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條主線之一。它不僅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科學的革命的,在于它的全部理論來自實踐。1、(2017全國卷III)“爆竹聲中一歲除”是傳承千百年的中國春節習俗,然而2017年春節期,許多人選擇少放甚至不放煙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許多城市的煙花爆竹燃放量較往年大幅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在從“放”到“少放”或“不放”的變化中,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綠色環保過春節正成為“新年俗”。年俗的這種變化表明(
)①社會意識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主變化的②社會意識可以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③社會意識的變化總是滯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④社會意識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社會存在變化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真題演練2、(2018海南卷)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這一論述包含的哲學道理有①社會意識的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②先進的社會意識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③社會意識的變化與社會存在的變化具有同步性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相互融合,沒有確定的界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3、(2018天津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做出的重大判斷。基于這一判斷,黨中央進行重大戰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引領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上述材料表明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②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③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基礎④社會經濟的發展取決于生產關系的調整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BB4、(2020全國卷Ⅰ)廣西某山村有許多珍稀鳥類,但一直存在打鳥、捕鳥等現象。近年來,該村引導村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觀鳥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鳥友”前來參觀,以護鳥觀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特色的產業蓬勃發展,以前打鳥、捕鳥的村民成為愛鳥、護鳥的“土專家”和良好生態環境的自覺守護者。這表明①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根源于生產生活的發展變化②不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社會意識是落后的社會意識③社會意識能夠轉化為改變社會存在的物質力量④社會意識能否推動社會發展取決于其是否反映社會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運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的知識分析問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要求我們要注重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要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落后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答題模板1、(2021年全國乙卷,40)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時,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習近平說:“直到今天,‘兩個務必’的教育還遠未結束,繼續‘趕考’的任務也遠未結束。我們一代一代共產黨人都要不斷地接受人民的‘考試’、執政的‘考試’,向人民和歷史交出滿意的答卷。”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永葆“趕考”的清醒,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帶領人民砥礪前行、接續奮斗,在一場場歷史性考試中交出了優異的答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斷“趕考”的背后,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原理限定: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材料限定:中共要永葆“趕考”的清醒的相關材料設問指向: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等)分數:12分,三到四個要點結合材料并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永葆“趕考”的清醒(12分)結合材料并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A推出B),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永葆“趕考”的清醒(C)①大前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同時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A)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B)。(A推出B)②小前提:“趕考”意識(C)是一種先進的社會意識(A),反映了實踐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奮斗精神的體現(證明C是A,因為反映人民的期盼,是奮斗精神)。③結論:永葆“趕考”的清醒(C),才能應對新的風險和挑戰,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才能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重要性B1)。否則可能像李自成那樣喪失政權,被人民所拋棄(緊迫性B2)結合材料并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A推出B),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永葆“趕考”的清醒(C)①大前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同時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A)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B)。(A推出B)②小前提:“趕考”意識(C)是一種先進的社會意識(A),反映了實踐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奮斗精神的體現(證明C是A,因為反映人民的期盼,是奮斗精神)。③結論:永葆“趕考”的清醒(C),才能應對新的風險和挑戰,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才能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重要性B1)。否則可能像李自成那樣喪失政權,被人民所拋棄(緊迫性B2)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生產力生產關系
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資料所有制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關系分配制度三要素三內容1、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1)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2)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和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2、社會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基本矛盾辯證關系基本規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①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含義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的總和,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人與人之間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關系以及產品如何分配。上層建筑: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該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哲學、宗教等)
下列觀點中屬于上層建筑的有:①生產資料公有制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③國家政權④社會意識形態⑤按勞分配制度⑥大機器生產⑦人民代表制度⑧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⑨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上層建筑:②③④⑦⑧特別提醒:不要混淆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一般而言,涉及經濟方面的改革,如國企改革、所有制結構調整(三權分置,農村土地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三次分配)、稅制改革、全國統一大市場改革等,體現的是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一般可以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來回答。涉及政治改革、文化建設、意識形態建設等,如出臺法律法規、政府機構改革、“放管服”改革則體現的是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一般可以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來回答。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未必促進生產力發展)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②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生產關系生產力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決定反作用決定反作用總和勞動對象勞動者勞動工具產品的分配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人與人的關系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社會意識形態當上層建筑適合先進的經濟基礎的狀況時,它才會促進先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考試中,經常故意混淆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張冠李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貫穿于人類社會始終知識總結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1)總趨勢:
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2)實現方式:
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①階級社會的實現方式:在階級社會里,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②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實現方式:主要是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加以解決實現的。即改變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改變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提醒不能認為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②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③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1、符合規律的社會意識能夠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社會意識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才能轉化為物質力量)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只有正確的社會意識才會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3、科學實驗是社會存在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4、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之間的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易錯認識辨析5、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6、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變化是同步的。(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兩者的變化發展并不同步)7、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變現在的生產關系。(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1、
(2016課標Ⅰ)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強調,推動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設和發展,最大限度增加勞動關系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從唯物史觀看,之所以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因為?()①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生產關系的性質②勞動關系矛盾是制約生產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矛盾③勞動關系矛盾的解決決定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④正確解決勞動關系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勞動關系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生產關系的性質是由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決定的。真題體驗D2、(2020全國卷Ⅲ)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民眾各個方面全力平等保護的基礎性法律,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制定民法典體現的唯物史觀原理是()①經濟基礎的變革總是先于上層建筑的變革②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時,就能推動生產力發展③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離不開社會意識的推動作用④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2·山東卷8)8.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部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將推動國內市場由大到強,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哲學上看,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是因為(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要與經濟基礎狀況相適合②聯系是客觀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③通過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可以更好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④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事物的量變可以引起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
【解析】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屬于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而不是上層建筑。當然國務院印發《意見》屬于上層建筑,但設問指向強調的是推進的動作。故①無關,③正確。聯系具有條件性,任何事物之間不一定存在必然聯系,故②錯誤。故本題選D。4、(2018年全國1卷)1978年冬,小崗村的18戶村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大包干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釋放了魔力,次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糧食總產達13.3萬斤,一舉結束20余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并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進入新時代,小崗村大力推進土地“三權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商業房產開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土地使用權買賣合同模板
- 2025魚類買賣合同書(自家)
- 2025汽車制造合同及具體內容
- 合同協議書種植
- 中醫康復三基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的關鍵思維能力培養試題及答案
- 體操選拔測試題及答案
- 實施個性化護理計劃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網絡設計師應試心理調適試題及答案
- 職工維權知識培訓課件
- 《制作七巧板》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勞動浙教版
- 2024銀行春招招聘解析試題及答案
- 四川達州歷年中考作文題與審題指導(2004-2024)
- 獨立儲能電站項目運維管理方案
- 青島市2025年高三語文一模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成見與主見
- (二模)晉中市2025年高三高考二模 語文試卷(含A+B卷答案詳解)
-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政治試題及答案
- 70歲老年人三力測試能力考試題庫及答案
- 慢性心功能不全護理查房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知識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