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衛生監測_第1頁
第四章 衛生監測_第2頁
第四章 衛生監測_第3頁
第四章 衛生監測_第4頁
第四章 衛生監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衛生監測第一節衛生監測概述第二節人群監測第三節特定環境監測第四節媒介生物監測第五節預警信息發布第一節衛生監測概述一、衛生監測的概念衛生監測系指衛生監測機構運用物理、化學、微生物學、毒理學的方法,連續、系統地對食品、藥品、化妝品、飲用水的衛生質量,人們生產勞動、工作、生活娛樂和學習環境中有毒有害因素以及人群健康狀況進行檢測與衛生學評價并及時地反饋和利用衛生信息的過程。二、衛生監測種類人群監測特定環境監測媒介生物監測交通工具監測貨物監測食物與職業中毒監測疾病監測(傳染病監測和非傳染病監測)突發事件監測三、衛生監測方法(一)公共衛生監測方法和有關定義被動監測:由責任報告人按照既定的報告規范和程序向公共衛生機構(疾控中心)常規報告傳染病數據和資料,報告接收單位被動接受報告。缺點:漏報較嚴重優點:穩定,易普及主動監測:根據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特殊需要,由公共衛生人員定期到責任報告單位收集疾病報告、進行病例搜索并督促檢查報告質量的監測方法或監測系統。漏報調查:建立在被動監測之上,促進報告完整性缺點:監測成本高病例為基礎的監測:收集特定病例信息AFP監測、SARS監測事件為基礎的監測: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災防病信息監測系統社區或人群為基礎的監測:監測系統所收集的信息是以社區為基礎,是對社區內所發生的所有特定傳染病(或其他健康事件,如出生、死亡等)進行報告和收集。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系統醫院為基礎的監測:所收集信息來自醫院就診病例。出生缺陷監測系統實驗室監測:按一定的規范收集并上報傳染病實驗室檢測數據資料流行性感冒監測系統、pulse-net常規報告:諸如我國法定的傳染病監測系統。優點:報告眾多,范圍廣。缺點:漏報率高,監測質量低。哨點監測:通過(隨機或非隨機方法)選取一定數量報告單位或報告人作為監測哨點,進行特定傳染病報告。描述疾病的變化趨勢,探測暴發和流行推算總體發病水平特點:耗費低、效率高樣本代表性問題HIV監測;流感監測無關聯監測:當監測目的不是為了發現病例,而僅僅是了解人群的流行狀況時,可利用為其他目的而收集的資料,在不識別個人的情況下開展監測/檢測。健康體檢采血作HBsAg檢測、HIV抗體檢測記錄聯接:把兩個不同來源的資料聯接起來進行分析,組成一個新的信息庫以擴大其在監測工作中的應用。出生資料:無未來發病/死亡記錄嬰兒死亡資料:無出生體重記錄將兩者聯接分析,可獲得不同出生體重的嬰兒死亡率。(二)公共衛生監測程序1、監測資料收集監測方式普遍報告/哨點監測?被動監測/主動監測?人群監測/危險因素監測?不同監測內容的結合?資料收集個案表/一覽表?表格的標準化?資料匯總?與常規工作的結合收集資料的責任人員:責職與權限收集資料的時間規定2、監測資料的報告報告方式計算機網絡報告/人工報告個案報告/匯總報告報告時間:日報、周報、月報、年報報告流程:直接報告/逐級報告3、監測數據分析基本內容:三間分布人群分布:發現高危人群時間分布:檢測疾病趨勢異常動向地區分布:確定防制重點地區交叉、組合分析:揭示疾病隨時間推移在地域上的擴散規律展示方式:統計圖、統計表、統計地圖、標點地圖

2005年流感病例報告數某地XX病暴發疫情發病時間分布政府參與,針對性措施健康教育倫敦某街區霍亂死亡病例分布通過色差反映流行狀態<10%10%to15%>15%N/A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美國成人肥胖癥時間與地區分布4、監測信息的分發與利用原始數據開放權限?監測信息的分析結果發給誰?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向下級單位、報告人反饋是否向社會公布?以何種形式公布?公布的范圍是否有限制?(三)監測系統的評價標準靈敏性:監測系統識別衛生問題的能力。監測系統報告的病例占實際病例的比例監測系統判斷爆發或流行的能力及時性:監測系統發現衛生問題,至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并作出反應的時間間隔影響傳染病控制、干預的效率代表性:監測系統描述的衛生問題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目標人群中實際發生的衛生問題。簡單性:監測資料是否容易收集?監測方法是否容易操作,系統運作的程序簡單靈活性:監測系統對新的衛生問題、操作程序或技術要求能及時作出調整而適應其變化可接受性:監測系統的參與者對監測工作的意愿達到什么程度陽性預測值:指監測系統報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的比例。(四)我國幾個重要的監測系統簡介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甲、乙、丙三類37種)Internet-basedNotifiableInfectiousDiseases

ReportingSystem

傳染病加強監測EnhancedinfectiousDiseaseSurveillance病媒生物監測系統Disease-relatedVectorsSurveillance哨點監測系統(流感樣病例監測、性病監測)Sentinelsurveillancesystem原因不明肺炎監測系統Etiologyunknownpneumoniasurveillancesystem實驗室監測系統(Laboratorysurveillancesystem)PulseNet(細菌性傳染病分子分型實驗室監測網絡)FoodNet(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Event-basedPublicHealthInformationReportingSystem救災防病信息管理監測系統Disaster-relatedpublichealthinformationreportingsystemPulseNetChina中國婦幼衛生監測系統第二節人群監測一、監測對象(一)傳染病監測國際監測傳染病: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質炎、瘧疾、流行性斑疹傷寒、回歸熱、登革熱。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丙三類37種。(二)非傳染性疾病監測惡性腫瘤、心胸血管病、糖尿病、精神病、職業病、出生缺陷等。(三)行為危險因素監測不良嗜好、不健康生活方式、不安全行為監測(四)針對其他問題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計劃生育監測。二、監測內容傳染病人群監測內容收集人口學資料;發病率和死亡率統計及分布描述;病原體型別、毒力、耐藥性變異情況;暴發流行調查;預防接種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人群免疫水平監測;防治措施效果評估;流行的預測。二、監測內容非傳染病人群監測內容人口學資料發病率和死亡率統計及分布描述人群生活方式及飲食、營養因素的調查地理、環境和社會人文(包括經濟)因素的監測基因型及遺傳背景因素的監測高危人群的確定預防和干預措施效果的評估二、監測內容行為危險因素監測內容吸煙、飲酒、不運動、不健康飲食、不安全性行為、對高血壓缺乏認識、不注意交通安全、靜脈注射毒品等。其他衛生問題人群監測內容環境監測、營養監測、圍生期死亡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計劃生育監測、其他與公共衛生有關事件的監測。三、監測要求確定監測目的明確監測對象與病例定義確定資料來源和報告方式制定數據分析方案確定監測信息發放和使用機制確定評價方法和質量控制第三節特定環境監測一、水質監測1、水質監測的對象2、監測項目(1)地表水監測項目2、監測項目(2)生活飲用水監測項目

COD、BOD、懸浮物、NH3-N、總N、總P、陰離子洗滌劑、細菌總數、大腸菌群、汞、鉻、多氯聯苯、農藥等。(3)醫院污水監測項目:pH、色度、濁度、懸浮物、余氯、COD、BOD、致病菌、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等。3、水質監測任務的總體構思和設計①明確監測目的②進行調查研究

③確定監測項目

④設計監測網點

⑤安排采樣時間和頻率

⑥選定采樣和保存方法

⑦選定分析測定技術

⑧提出監測報告要求

⑨制訂質量保證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實施計劃4、監測斷面設置(1)河流監測斷面設置背景斷面(2)湖泊、水庫監測斷面的設置首先判斷湖、庫是單一水體還是復雜水體;考濾匯入湖、庫的河流數量,水體的徑流量、季節變化及動態變化,沿岸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擴散與自凈規律、生態環境特點等。

然后按照前面講的設置原則確定監測斷面的位置:

①進出湖、水庫的河流匯合處分別設置監測斷面。②以各功能區(如城市和工廠的排污口、飲用水源、風景游覽區、排灌站等)為中心,在其輔射線上設置弧形監測斷面。

③在湖庫中心,深、淺水區,滯流區,不同魚類的回游產卵區,水生生物經濟區等設置監測斷面。④無明顯功能區別,可用網格法等設置監測垂線。(3)海洋根據污染物在較大面積海域分布不均勻性和局部的相對均勻性的時空特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統計方法將監測海域劃分成污染區、過渡區和對照區,在三類區域分別設置適量監測斷面和采樣垂線。5.采樣點位的確定(SetSamplingPosition)

(1)采樣垂線的設置說明:1)垂線布設應避開污染帶,要測污染帶應另加垂線。

2)確能證明該斷面水質均勻時,可僅設中泓垂線。3)凡在該斷面要計算污染物通量時,必須按上述設垂線大于100m(2)采樣點的設置說明:1)水深不足1m時,在1/2水深處;2)河流封凍時,在冰下0.5m處;3)若有充分數據證明垂線上水質均勻,可酌情減少采樣點數;4)凡布設于河口,要計算污染物排放通量的斷面,必須按本規定設置采樣點。0.5m才、才、6、采樣時間與采樣頻率的確定1)飲用水源地:全年采樣不少于12次,采樣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選定。2)河流: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樣不少于6次,采樣時間為豐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樣兩次。流經城市或工業區,污染較重的河流、游覽水域,全年采樣不少于12次。采樣時間為每月一次或視具體情況選定。3)排污渠:全年采樣不少于3次。4)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樣一次。5)背景斷面:每年采樣一次。在污染可能較重的季節進行。6)潮汐河流:全年按豐、枯、平三期,每期采樣2天。7)湖泊、水庫:設有專門監測站的湖、庫,每月采樣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庫每年采樣2次,枯、豐水期各一次。有廢水排入、污染較重的湖、庫,應酌情增加采樣次數。二、土壤監測1、監測項目必測項目:基本項目有pH、陽離子交換量;重點項目有鎘、鉻、汞、砷、鎳、銅、鋅等。選測項目:影響產量項目有全鹽量、硼、氟;污水灌溉項目有氰化物、硫化物、揮發酚、苯并芘、石油類等;農藥殘留項目包括有機氯農藥、有機磷農藥及其他農藥;其他污染項目如硒、氟等。2、采樣點布設43(a)對角線布點法(d)蛇形布點法(c)棋盤式布點法(b)梅花形布點法(1)對角線布點法:適用于污灌農田土壤,對角線分3等份,以等分點為采樣分點;(2)梅花形布點法:適用于面積較小,地勢平坦,土壤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對比較均勻的地塊,設分點5個左右;(3)棋盤式法:適宜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土壤不夠均勻的地塊,設分點10個左右;受污泥、垃圾等固體廢物污染的土壤,分點應在20個以上;(4)蛇形法:適宜于面積較大、土壤不夠均勻且地勢不平坦的地塊,設分點15個左右,多用于農業污染型土壤。3、采樣(1)一般監測采集表層土,采樣深度為0~20cm。(2)對于特殊要求的監測,必要時可選擇部分采樣點采集剖面樣品。剖面規格一般為長1.5m、寬0.8m、深1.2m。(3)剖面每層樣品采集1kg左右,裝入樣品袋。三、大氣衛生監測1、監測項目有害氣體、顆粒污染物酸性有害氣體:SO2、H2S、NOx、Cl2氧化性有害氣體:NOx、Cl2、O3硫化性有害氣體:H2S顆粒污染物2、采樣站點位的布設(1)功能區布點法多用于區域性的常規監測①先將監測區域劃分成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和居住混合區、交通不同功能區②再按功能區的地形、氣象、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在每個功能區設若干采樣點2、采樣站點位的布設(2)網格布點法適用于多個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較均勻的地區將監測區域劃分成若干均勻網狀方格,采樣點設在兩條直線的交點處或方格中心優點:隨機性強,能較好地反映污染物的時空分布;

得到的數據對今后的布點有效,并可為面源擴散模式提供合理的數據網格布點法2、采樣站點位的布設(3)同心圓布點法主要用于多個污染源構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較集中的地區(1)找出污染源中心,以此為圓心畫同心圓(2)從圓心列出若干條放射線,射線與圓的交叉點為采樣點位置(射線至少五條)(3)同心圓的半徑分別為4,10,20,40km,每個圓上再分別設4,8,8,4個采樣點(可視上風下風而靈活設定)同心圓布點法2、采樣站點位的布設(4)扇形布點法適用范圍:孤立的高架點源,且主導風向明顯布點方法:(1)頂點:點源(2)軸線:煙云方向(3)范圍:扇形(4)夾角:45-60°,相鄰夾角10-20°(5)采樣點:近密遠疏,每條弧線:3-4個點扇形布點法3、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1)采樣時間每次采樣從開始到結束所經歷的時間。可分為:短期采樣長期采樣間歇性采樣3、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2)采樣頻率指一定時間范圍內的采樣次數依濃度分布的時間特性依氣象條件變化的特征,高中低濃度都包括依對監測數據要求的精確程度例如:日平均濃度,每隔2-4h采樣一次采樣頻率和采樣時間監測項目采樣時間和頻率二氧化硫隔日采樣,每天24±0.5小時,每年12個月氮氧化物同二氧化硫總懸浮顆粒物隔雙日采樣,每天連續24±0.5小時,每月5-6天,每年12個月灰塵自然降塵量每月采樣30±2天,每年12個月硫速鹽化速率每月采樣30±2天,每年12個月四、公共場所監測1、公共場所涉及的范圍(7類28種)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以及電腦游戲機房等)、舞廳、音樂廳。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商場(店)、書店。候診室、候車(機、船)室、公共交通工具。四、公共場所監測2、監測項目溫度、相對濕度、風速、照度、噪聲、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其他。2023/2/2593、常用布點方法與適用范圍(1)單點布點法:僅設1個采樣點,布于公共場所或被測現場中央。適用于面積小的公共場所,如單間客房、理發店、游藝廳等。單點布點法示意圖2023/2/2603、常用布點方法與適用范圍(2)對角線布點:在對角線上布2~3個點,適用于800m2以下的商城、書店;300m2以下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100m2以下的舞廳,音樂茶座;1000座位以下的影劇院;公共浴池的更衣室;醫院候診室;大型理發美容院。對角線布點法示意圖2023/2/2613、常用布點方法與適用范圍(3)梅花點布點:在矩形現場四角及對角線交點布5個點。適用于800m2以上的商場、書店;300m2以上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100m2以上的舞廳、音樂茶座;1000座位以上的影劇院;車站、碼頭、機場等候室。梅花點布點法示意圖2023/2/262采樣高度公共場所名稱高度(m)旅店業(客房)0.8~1.2影劇院、錄像廳、音樂茶座、酒吧、咖啡廳1.2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及體育館、游泳館(賽場周圍與觀眾座區)1.2~1.5公共浴室、理發店、商場書店等候室及舞廳(坐席區)1.5公共場所室內空氣采樣高度2023/2/263公共場所采樣頻率與時間旅店業表1旅店業客房采樣客房間數≤100>100采樣點數(個)客房數5~10%客房數1~5%采樣高度(米)0.8~1.20.8~1.2采樣頻率

1.發證,復證監測:1)星級賓館,或相當于星級賓館,每三小時采樣一次,監測一天(7點~22點)2)普通旅店、招待所等監測一天(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次)。

2.經常性衛生監測:對星級賓館或相當于星級賓館、普通旅店、招待所等進行一次性監測。發證監測和復證監測是指對公共場所經營單位的衛生狀況進行監測,評價其衛生狀況,確定是否發放衛生許可證。經常性衛生監測是指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在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之日起,至下次復核許可證之間的一段時間內所進行的衛生監測,監測衛生狀況達標情況,促使衛生狀況鞏固提高。2023/2/264公共場所采樣頻率與時間文化娛樂場所表2影劇院、音樂廳、錄相廳(室)座位數(個)≤300≤500≤1000>1000采樣點數(個)1-22-33-45采樣高度(米)1.21.21.21.2采樣頻率

發證、復證監測:監測一日,一日監測1-2場,每場采樣3次(開映前10分鐘,開映后10分鐘,結束前15分鐘)。

經常性衛生監測:監測一場,采樣3次(開映前10分鐘,開映后10分鐘,結束前15分鐘)。2023/2/265公共場所采樣頻率與時間舞廳、游藝廳、茶座、酒吧、咖啡廳表3舞廳、游藝廳、茶座、酒吧、咖啡廳面積(m2)≤50≤100≤200

>200采樣點數(個)1233-5采樣高度(米)

舞廳1.5

其它場所1.2采樣頻率

發證,復證監測:監測一場,采樣三次(開場前30分鐘,營業高峰和結束前30分鐘各一次)。

經常性衛生監測:同發證,復證監測。2023/2/266公共場所采樣頻率與時間公共浴室表4更衣室床(鋪)位數(個)≤100>100采樣點數(個)12采樣高度(米)0.8-1.20.8-1.2采樣頻率

發證、復證監測:監測一日,在營業高峰時間采樣2-3次。

經常性衛生監測:一次性(在營業高峰時間)采樣監測。2023/2/267公共場所采樣頻率與時間理發店、美發店表5理發店、美發店座位數(個)≤10≤30>30采樣點數(個)123采樣點數(米)1.2-1.51.2-1.51.2-1.5采樣頻率

發證、復證監測:營業時間內監測一天,一天采樣2-3次。

經常性衛生監測:營業時間內一次性采樣監測。2023/2/268公共場所采樣頻率與時間游泳館、體育館表6游泳館、體育館觀眾座位數(個)<1000~5000>5000采樣點數(個)358采樣高度(米)1.21.21.2采樣頻率

開放季節內,在營業高峰時間監測2次。2023/2/269公共場所采樣頻率與時間展覽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商場、書店;醫院候診室;就餐場所;公共交通等候室表7展覽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商場、書店;醫院候診室;就餐場所;公共交通等候室面積(m2)200-1000-5000≥5000采樣點數(個)246采樣高度(米)1.2-1.51.2-1.51.2-1.5采樣頻率

發證、復證監測:測監一日,客流高峰時采樣2-3次。

經常性衛生監測:一次性采樣監測。第四節媒介生物監測一、監測對象蚊子、蠅類、蜚蠊、蚤、蜱、虱子、臭蟲、螨類、蠓、蚋、虻、白蛉、螞蟻、嚙齒類二、監測內容(一)鼠密度監測(二)蚊密度監測(三)蠅密度監測(四)蜚蠊密度監測三、監測要求明確媒介生物監測目的建立監測組織、明確分工和職責制定監測內容和方法保障措施第五節預警信息發布一、預警信息內容預警是在缺乏確定的因果關系和缺乏充分的劑量-反應關系證據的情況下,促進調整預防行為或者在環境威脅發生之前即采取措施的一種新方法。它包括預警分析和預警監控。預警信息系統是整個預警系統的基礎。充分利用預警信息是衛生監測的最終目的。傳染病預警的重要性——傳染病預警工作是傳染病監測工作的重要內容——SARS凸現了傳染病早期預警系統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新《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建立傳染病預警制度——是減少發病,控制蔓延的理性手段首例發病開始應對首例就診潛在的病例預防流行病學預警/確認首例發病首例就診流行病學確認開始應急報告控制機會二、預警信息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1h)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或職業中毒事件的。三、預警信息發布預警信息發布原則:危害第一原則、區域第二原則、行政區劃第三原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嚴重(I級)、嚴重(II級)、較重(III級)、一般(IV級)四個級別,以此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進行預警。特別嚴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或人口稀少或不變地區,1個縣(區)域內在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發病10例及以上、疫情波及2個及以上的縣(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個及以上省份,并有繼續擴散的趨勢;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并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動物間發生傳染病暴發或流行,人間疫情有向其他省份擴散的趨勢,或波及2個及以上省份;一次放射事故中放射損傷人數50人以上,或重度放射損傷人數10人以上,或極重度放射損傷人數5人以上;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嚴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在邊遠、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地區發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疫情波及2個及以上鄉(鎮),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發生5例及以上,并在其它地區出現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疫情波及2個及以上地(市);腺鼠疫發生流行,流行范圍波及2個及以上縣(區),在一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及以上;霍亂在一個地(市)范圍內流行,1周內發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個及以上地(市),1周內發病50例及以上;乙類、丙類傳染病疫情波及2個及以上縣(區),一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2倍以上;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尚未造成擴散;動物間發生傳染病暴發或流行,人間疫情局部擴散,或出現二代病例;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