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心肺復蘇指南(初稿)2021中國心肺復蘇指南2021(初稿)ChinaGuideline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preliminarydraft)中國心肺復蘇指南學術委員會編寫中國醫學救援協會、中國醫師協會急救復蘇專業委員會、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救援醫學會制定前言1.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心臟驟停(suddencardiacarrest,SCA)是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領域中最危急的情況之一,表現為心臟機械活動突然停止,患者對刺激無反應,無脈搏,無自主呼吸或瀕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臟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成人發生SCA最常見原因為心臟疾病,尤其是冠心??;其他包括創傷、淹溺、藥物過量、窒息、出血等非心臟性原因。小兒發生SCA的主要原因為非心臟性的,包括呼吸疾病(如氣道梗阻、煙霧吸入、溺水、感染、嬰兒猝死綜合征),中毒(包括藥物過量),神經系統疾病等。SCA表現為4種類型,即心室纖顫(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無脈室速,無脈電活動(pulselesselectricalactivity,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最為常見。如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VF的復蘇成功率相對較高,而心室停搏的復蘇成功率僅為1%左右。針對心臟、呼吸驟停所采取的搶救措施稱為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包括通過胸部按壓建立暫時的人工循環,通過電除顫轉復VF,促進心臟恢復自主搏動;采用人工呼吸糾正缺氧,并恢復自主呼吸。CPR可分為基礎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和高級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aclifesupport,ACLS)。BLS主要是指徒手實施CPR,包括ABCD4個步驟,即開放氣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壓式,compression)及自動體外除顫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電除顫(D,defibrillation)。ACLS是指由專業急救、醫護人員應用急救器材和藥品所實施的一系列復蘇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氣道的建立,機械通氣,循環輔助設備、藥物和液體的應用,電除顫,病情和療效評估,復蘇后臟器功能的維持等。早期識別與啟動緊急醫療救援服務系統(emergencymedicalservice,£乂5),早期CPR,[1]早期除顫和早期人65是構成SCA存活鏈的4個關鍵環節。患者發生SCA時,急救者如能使生存鏈環環相扣,將大大提高復蘇成功的機會[2]。有研究表明,早期CPR如3?5min內電除顫可使SCA患者存活率高達49%?74%[3]。2.現代心肺復蘇醫學的創立、演變與發展現代CPR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醫學家的努力,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醫療技術和設備的快速發展,建立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的現代CPR技術日益提高,其中PeterSafar、Kouwenhoven等著名醫學家對現代CPR學的發展和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論證并確立了口對口吹氣及胸部按壓聯合應用CPR的合理性。從此,人工通氣、人工循環以及電除顫作為CPR的三大核心技術在臨床上開始廣泛應用,從而奠定了現代CPR的基礎[4]。1992年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提出了“生存鏈”(chainofsurrival)的概念,包括對心臟驟停患者需要采取的4個緊急行動環節,即①盡早對心臟驟?;颊咦R別和啟動EMS;②盡早得到“第一目擊者”(firstresponder)的CPR救助;③盡早得到電擊除顫救治;④盡早進行高級生命支持。從而形成了急救技術和社區人群(公眾)急救相結合的新的理念,是心肺復蘇的一次飛躍。20世紀末體外自動除顫器(AED)的應用,將CPR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標志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對生命的關愛已深入人心。2000年AHA首次推出《2000年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國際指南》。5年后,2021年AHA又公布了更新的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國際指南。2021年指南最重要的改變是簡化CPR的程序,提高CPR的質量,強調施救者在實施胸部按壓時應“用力按壓,快速按壓”,每分鐘按壓100次,按壓深度為4?5cm,將胸部按壓-通氣比例改為30:2。使胸部充分彈性復位,盡可能減少胸部按壓的間斷。近10年來,全世界許多國家包括我國在內2000年及2021年兩個國際指南,重新調整了本國和本地區的CPR及ECC的實施方案,提高了CPR的質量。2021年AHA根據2021年以來的研究成果,向公眾提出了以下的科學建議:未經培訓的目擊者對心臟驟停患者提供只需動手(只做胸部按壓)的CPR,以簡化CPR的操作,有利于提高CPR的質量,消除或減少目擊者實施CPR的障礙和顧慮,更好地推廣和普及目擊者進行CPR,從而提高心臟猝死患者復蘇的成功率。CPR的研究和實施已進行了數十年,但院外心臟驟?;颊叩拇婊盥嗜匀缓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城市急救網絡不健全、公共急救意識不強及普及率很低且不規范。同時,進行臨床試驗難度大,在設計上受到限制,難以隨機化,規模過小等,因而對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救治的研究有待改進。如何提高心臟驟停復蘇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是醫學救援領域和公共衛生、社會社區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F已認識到目擊者實施CPR存在著兩大問題:一是CPR的質量往往欠佳,方法不統一、不規范;二是目擊者CPR的應用率低,據調查,僅15%?30%的院外心臟驟停(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OH-CA)患者接受了目擊者的CPR,這表明CPR的普及率離要求尚有很大差距,遠遠未能滿足實際需求。3.中國心肺復蘇指南制定的背景與目的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著名古代醫學家例如公元前五世紀的扁鵲,公元二世紀的張仲景及華佗等,據歷史記載,他們對心肺復蘇的認識和實施方法與現代CPR大體相似,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5]。在國外現代心肺復蘇的理論與實踐的影響下,我國現代心肺復蘇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1956年天津王旭源在手術室用體外心臟按壓術首次成功地使一例心臟驟?;颊邚吞K成功。我國電力部將人工急救呼吸法納入電工職業資格考試中。20世紀60年代初出版了《急救常識》[6],國家制作了《觸電急救》[7]的科教影片,向非專業救援者普及了人工呼吸急救法。1976年電力部和衛生部對中國六省二市開展了觸電時呼吸、心跳驟停搶救的調研,廣東省和上海市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壓等搶救方法的研究[8]。197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實用急救學》,以及隨后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生命的復蘇》影片,對口對口吹氣、胸部按壓等作了詳細介紹,明確提出了心臟按壓的正確位置應為胸骨下1/2處以及心臟除顫的重要性,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大力普及CPR技術和相應研究工作的進展和成果[9]。20世紀80年代,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北京急救中心著力開展了現代CPR的實踐、研究和普及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4年中,搶救4600例猝死患者均采用YCPR。1996年李宗浩等在《中華醫學雜志》上發表了“院外猝死814例臨床分析”[10],反映了中國急救醫護人員應用CPR及4臟除顫技術所取得的進步。伴隨著我國開放改革和2000年及2021年AHA主持制定CPR及ECC指南的問世,我國心肺復蘇醫學也步入了嶄新的時代。盡管我國在心肺復蘇領域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取得了重要進步,但每年仍有50余萬人發生心臟猝死,搶救成功率不高,這與目擊者實施CPR操作不規范,CPR技術遠未普及有重要關系。因此,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心肺復蘇指南,充分重視應用我國的成功經驗和理論、技術,認真學習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科學技術,規范我國心肺復蘇技術,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意義重大,也是我國醫學救援領域和公共衛生、社區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國醫學救援協會、中國醫師協會急救復蘇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救援醫學會,作為我國急救急診醫師的行業協會,對制定我國心肺復蘇指南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三個協會組織國內相關復蘇、心血管急救專家,以及在院外、社區基層(生產領域)醫療衛生單位和社會安全部門的急救人員,以多年來我國在此領城中科學性、實踐性、指導性較強的論著、學術論壇及會議等的成果。AHA的2000年及2021年CPR及ECC指南為基礎,吸取近年來國內外在本領域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以及我國實施CPR的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結合我國國情,自2021年開始編制本指南,不斷修改,較廣泛地聽取建議,特別是近年來國內發生的重大災難的搶救經驗、教訓,并依照最近國家公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21-2021年)》,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編寫《中國心肺復蘇指南》初稿,以規范我國的心肺復蘇技術,有利于這一技術在專業急救人員及公眾中普及,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心臟猝死救治的成功率。指南(初稿)的問世,也凝集了該領域專家及廣大急救、醫護人員和公共安全人員的心血。建議級別:I級建議:有高水平前瞻性研究支持該操作或治療。Ila級建議:證據的權重支持該操作或治療,并且認為該治療可接受和有用。11b級建議:證據表明僅能短期受益于該治療或者陽性結果來自較低水平證據。建議所采用的分類方法和證據水平:I級:收益〉〉〉風險、應該執行/實施的操作/治療或者診斷性試驗/評估。Ila級:收益〉〉風險、執行操作/實施治療或者執行診斷性試驗/評估是合理的適當的。Ib級:收益^風險、操作/治療或者診斷性試驗/評估可以考慮。III級:風險2收益、操作治療或者診斷性試驗/評估不應執行/實施。無益和可能有害。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dultbasiclifesupport,BLS)1.現場復蘇程序BLS的判斷階段極其關鍵,患者只有經過準確的判斷后,才能接受更進一步的CPR(糾正體位、開放氣道、人工通氣和胸部按壓等)。判斷要求迅速、準確。1.1判斷患者反應目擊者應迅速判斷患者有無意識和呼吸。一旦發現患者無呼吸、意識喪失、對刺激無任何反應,即可判定為呼吸心跳停止,應現場立即開始CPR(如圖1)。同時應注意將有效的呼吸動作和心臟驟停早期無效的“嘆息樣”呼吸動作相鑒別。2啟動EMS①條件允許時應拔打急救電話,然后立即開始CPR;②對因嚴重創傷、溺水、中毒等導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應先行CPR再行電話呼救,并可由醫務人員在電話里提供初步的救治指導;③如果有多人在場,應同時啟動EMS與CPR;④若無法確定救治程序,則應優先進行CPR。1.3患者的體位將患者仰臥位放置在堅固的平面上,雙上肢放置于身體兩側,以便于實施CPR。如果已有人工氣道(如氣管插管)但無法放置為仰臥位的患者(如脊柱手術中),則應努力在俯臥位進行CPR(11b級)。對無反應但已有呼吸和有效循環體征的患者,應采取恢復體位。患者取側臥位,前臂位于軀干的前面,以維持患者氣道開放,減少氣道梗阻和誤吸的危險。當懷疑患者有頭頸部創傷時,應保持軸線翻身,避免不必要的搬動可能加重損傷,造成癱瘓。1.4開放氣道開放氣道是CPR的首要措施,是保證其他操作的基礎。舌根后墜和異物阻塞是造成氣道阻塞最常見原因。開放氣道應先去除氣道內異物。如無頸部創傷,清除患者口中的異物和嘔吐物時,可一手按壓開下頜,另一手用食指將固體異物鉤出,或用指套或指纏紗布清除口腔中的液體分泌物。意識喪失的患者由于頸部、下頜及舌肌無力,致使舌根后墜;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因吸氣產生的負壓產生“閥門效應”,將舌吸附到咽后壁,導致氣道阻塞。此時將頭后仰并上抬下頜,可使舌離開咽喉部,即可打開氣道。1.4.1仰頭-抬頦法將一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用力向后推額頭,使頭部后仰,另一手指放在下頦骨處,向上抬頦。向上抬動下頦時,避免用力壓迫下頜部軟組織,避免人為造成氣道阻塞(見圖1-A)。對于創傷和非創傷的患者,均推薦使用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Ila級)。1.4.2托頜法將肘部支撐在患者所處的平面上,雙手放置在患者頭部兩側并握緊下頜角,同時用力向上托起下頜。如果需要進行人工呼吸,則將下頜持續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開,用面頰貼緊患者的鼻孔進行口對口呼吸(見圖1-A)。托頜法因其難以掌握和實施,常常不能有效的開放氣道,還可能導致脊髓損傷,因而不建議基礎救助者采用(Ila級)。1.5人工呼吸急救者如果不能在10秒鐘內確認有無自主呼吸,應先進行2次人工呼吸。當急救者不愿意或不會進行人工呼吸時,應立即開始胸部按壓(11@級)。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人工呼吸均應持續吹氣1秒以上,以保證進入足量的氣體并明顯抬高胸廓,但應避免迅速而過度通氣。無論是否進行人工呼吸,均不應停止胸部按壓[11]。如果已有人工氣道,且有2人同時進行CPR,則通氣頻率為8?10次/分。人工呼吸最常見的困難是開放氣道,如果患者胸廓在第一次人工呼吸時無明顯起伏,應采用仰頭-抬頦法進行第二次通氣。無論胸廓是否起伏,不建議再做人工呼吸,而應立即進行胸部按壓,因為過度通氣可導致胃脹氣及產生嚴重并發癥。1.5.1檢查呼吸開放氣道后,將耳朵貼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覺有無氣流通過,同時觀察胸廓有無起伏,最后仔細聽有無氣流呼出的聲音。也可將少許棉絮放在口鼻處,觀察有無氣流通過致使棉絮飄動。若無上述表現即可確定患者無呼吸,整個判斷及評價時間不應超過10s。1.5.2口對口呼吸口對口呼吸是一種快捷、有效的通氣方法,CPR時常作為首選。首先開放患著氣道,并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氣,急救者和患者形成口對口密封狀,緩慢吹氣,每次吹氣應持續1秒鐘以上,確保觀察到胸廓起伏(Ia級),然后“正?!蔽鼩猓ǘ皇巧钗鼩猓?,再進行第二次呼吸,時間超過1秒(Ib級),通氣頻率應為10?12次/分(見圖l-B)。為減少胃脹氣的發生,對大多數成人在吹氣持續1秒鐘以上給予10ml/kg潮氣量可提供必要的氧合。1.5.3口對鼻呼吸當患者牙關緊閉不能張口、口唇外傷或口對口封閉困難時,推薦采用口對鼻呼吸(Ia級)。1.5.4口對面罩呼吸考慮到安全問題,某些急救者不愿進行口對口呼吸,但不可因此而延誤人工呼吸。此時可用有單向閥門的透明面罩,避免與患者口唇直接接觸,急救者可將氣體吹入患者肺內,同時避免吸入患者呼出的氣體。部分面罩有氧氣接口,以便同時供給氧氣,流量最小應為12L/min。用面罩通氣時應雙手把面罩緊貼患者面部加強閉合性,使通氣效果更好。1.5.5球囊面罩裝置球囊面罩通氣裝置可在無人工氣道的情況下進行正壓通氣,但同時可能會導致胃脹氣。一般球囊充氣容量約為1000ml,足以使肺充分膨脹。單人急救時按壓氣囊難保不漏氣,易出現通氣不足。雙人操作時,一人緊壓面罩防治漏氣,一人按壓皮囊效果更好。無論是單人還是雙人操作,都應觀察胸廓有無起伏。理想的球囊應連接一個貯氧袋,可以提供100%的氧氣。1.6循環支持1.6.1脈搏檢查當非專業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無意識患者時,應立即開始連續胸部按壓,無需進行生命體征的評估[12],直至自動體外除顫儀(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和專業急救者到達現場。但對于專業急救者,仍要求檢查脈搏,在10s內確認循環狀態(Ila級),如果在10s內沒有或無法檢查出脈搏,應立即開始胸部按壓。l歲以上患者的頸動脈比股動脈更易觸及,觸及方法是患者仰頭后,急救者一手按住前額,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氣管,兩指下滑到氣管與頸側肌肉之間的溝內即可觸及頸動脈搏動(見圖1-F)。1.6.2檢查循環體征專業急救者在檢查頸動脈搏動的同時,要觀察呼吸、咳嗽和運動情況,10s內鑒別正常呼吸、瀕死呼吸以及其他通氣形式,如果不能肯定是否存在自主循環,則應立即開始胸部按壓。1.6.3胸部按壓CPR時胸部按壓是在胸骨下1/2處實施連續規則的按壓。按壓可以使胸內壓力升高和直接按壓心臟而引起血液流動。盡管正確的實施胸部按壓能使收縮壓峰值達到60?80mmHg,舒張壓略低,但頸動脈的平均動脈壓很少超過40mmHg。雖然胸部按壓所產生的血流很少,但是輔以適當的人工呼吸,可為腦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有氧血供,同時也有利于電除顫的實施。為了使按壓有效,按壓時應快速、有力。對成人的胸部按壓頻率為100次/分(Ila級),按壓幅度為使胸骨下陷4?5cm。每次壓下后應讓胸廓完全回復(Ila級),保證壓下與松開的時間基本相等(lib級)。按壓中應盡量減少中斷(Ila級),推薦按壓-通氣比值為30:2[13](Ila級),對嬰幼兒和兒童進行雙人復蘇時采用的比值為15:2(lib級)。如果已有人工氣道,按壓者可進行連續的頻率為100次/分的按壓,無需因為人工呼吸而中斷胸部按壓(!@級)。根據近年來的動物實驗及人類臨床試驗的結果表明,對成人院外心臟驟?;颊?,目擊者只做胸部按壓的CPR與常規CPR(胸部擠壓加通氣)相比,其療效相似,存活率無差別[14-18]。根據這些近期的科學研究及AHA的專家共識,AHA的ECC委員會于2021年4月22日對公眾提出了科學建議[14]:未經培訓的目擊者對心臟驟?;颊咛峁┲恍鑴邮郑ㄖ蛔鲂夭堪磯海┑腃PR。連續胸部按壓優點在于[19,20]:①減少由于通氣造成的按壓中斷,保證重要器官的持續血供;②無需口對口通氣,減少目擊者實施CPR的障礙和顧慮;③簡化YCPR程序,便于CPR技術的普及和應用[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實踐中如何啟動法律程序確認合同終止工程
- 年度工作回顧與展望-4
- 2025標準版汽車抵押借款合同
- 鏟車維修臨時合同范本
- 高一語文新學案:第二單元孔雀東南飛
- 2025智能辦公軟件銷售合同
- 2025建筑施工合同范本(試行)
- 2024年徐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招聘真題
- 2024年寧波大學招聘真題
- 2024年隴南市國控資本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網絡安全前沿技術與未來趨勢研究
- 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2024屆英語三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調研試題含答案
- 第13課《警惕可怕的狂犬病》 課件
- 《照明線路安裝與維護》課程標準
- 中醫春季情志養生知識講座
- 小兒隱匿性陰莖診療規范
- MSOP(測量標準作業規范)測量SOP
- 免檢物料管理規范(含表格)
- 頻譜儀N9020A常用功能使用指南
- 方證歌訣【執業中醫師中醫內科】
- CBL教學法應用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