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化系統疾病患兒護理高華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口炎胃食管反流嬰幼兒腹瀉1234教學內容(Contents)第一節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特點臨床意義口腔(oralcavity)口腔黏膜薄嫩、干燥;<3個月小兒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5~6個月時唾液分泌明顯增多易受損傷和感染;不宜喂淀粉類食物;常發生生理性流涎食管(esophagus)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新生兒食管長約10cm,1歲約12cm,5歲約16cm,年長兒約20~25cm常發生胃食管反流;插胃管的參考依據第一節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第一節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physiodribble生理性流涎★小兒5-6個月時唾液分泌明顯增多,但由于嬰兒口底淺,又不能及時吞咽,常發生生理性流涎。特點臨床意義胃(stomach)嬰兒胃呈水平位,賁門松弛而幽門緊張;胃酸和各種消化酶的分泌少且酶活力較低;★新生兒胃容量約為30~60ml,1~3個月時為90~150ml,1歲時為250~300ml;水的排空時間為1.5~2h,母乳為2~3h,牛乳為3~4h消化功能較差;實際進食量常超過上述胃容量;胃排空時間隨食物種類不同而異腸(intestine)腸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腸系膜柔軟而長,固定性差,腸活動度大;直腸較長,黏膜下層固定差,肌層發育不良易引起感染、變態反應;易發生腸套疊、腸扭轉;易發生脫肛第一節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特點臨床意義肝(liver)年齡愈小肝臟相對愈大;肝臟結締組織發育較差,肝細胞再生能力強;在感染、缺氧、中毒時易發生腫大嬰幼兒可觸及1~2cm;不易發生肝硬化;肝細胞腫脹、變性、壞死、增生而腫大胰(pancrease)3~4個月時胰腺發育較快,胰液分泌量增多3~4個月以前不宜喂淀粉類食物腸道細菌(intestinalbacteria)嬰幼兒腸道正常菌群脆弱易發生菌群失調,引起消化功能紊亂第一節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正常小兒糞便特點
呈墨綠色、粘稠、無臭味,多在生后12h內開始排出胎糞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每日排2 ̄4次,不臭,呈酸性反應。母乳兒糞便★呈淡黃色,較干稠成形,含乳凝塊多,每日排1 ̄2次,略有臭味,呈中性或堿性反應。牛乳兒糞便第一節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多見于6個月以內虛胖的嬰兒,生后不久即出現腹瀉,大便呈黃綠色稀便,每日4~5次或更多,無其他癥狀,食欲好,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常隨添加輔食后自然痊愈。生理性腹瀉第一節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第二節口炎(Stomatitis)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癥,可由病毒、真菌、細菌等感染引起,亦可因局部受理化刺激而引起。臨床以口腔粘膜破損、疼痛、流涎及發熱為特點。【定義Definition】口腔粘膜柔嫩唾液腺分泌少粘膜比較干燥容易損傷發生感染病毒/細菌/真菌感染不當拭擦/飲料過燙/食物過硬/消毒不嚴免疫力低下發病機制Pathogenesis口炎患兒的護理【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第二節口炎身體狀況
評估患兒口腔黏膜局部表現,如口腔黏膜紅腫、潰瘍、皰疹的有無及分布范圍,有無發熱、流涎、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
臨床常見的口炎包括鵝口瘡、皰疹性口炎、潰瘍性口炎。【護理評估nursingassessment】鵝口瘡(thrush,oralcandidiasis)病原★白色念珠菌年齡新生兒和菌群紊亂患兒病因產道感染或乳頭不潔、乳具污染局部特征口腔黏膜覆蓋白色乳凝塊樣片狀物,強行剝離后局部黏膜可有滲血表現多無全身癥狀,患處不痛、不流涎、不影響吃奶輔助檢查取白膜少許放玻片上加10%氫氧化鈉1滴,顯微鏡下可見菌絲和孢子治療要點★
2%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口腔,涂1%甲紫或制霉菌素魚肝油混懸溶液【護理評估nursingassessment】鵝口瘡(thrush)皰疹性口炎(herpeticstomatitis)病原★單純皰疹病毒I型年齡1~3歲小兒病因傳染性強,可引起小流行局部特征齒齦、舌、唇內、頰黏膜處散在的黃白色小皰疹,周圍有紅暈,迅速破潰后形成淺潰瘍表現常有發熱,局部疼痛、拒食、流涎、煩躁、頜下淋巴結腫大輔助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治療要點為自限性疾病,病程約1-2周,局部可用皰疹凈,繼發感染者涂以2.5%金霉素魚肝油鑒別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護理評估nursingassessment】皰疹性口腔炎(herpeticstomatitis)潰瘍性口炎(ulcerativestomatitis)病原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埃希菌等年齡嬰幼兒病因機體抵抗力低下,口腔不潔局部特征口腔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或潰瘍,表面覆蓋纖維素性滲出物,邊界清楚,擦后可見溢血的糜爛面表現局部疼痛明顯,患兒拒食、煩躁,常有明顯發熱,局部淋巴結腫大,重者可出現脫水和酸中毒輔助檢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滲出物涂片可見大量細菌治療要點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0.1%利凡諾溶液清潔,并涂以2.5%金霉素魚肝油【護理評估nursingassessment】潰瘍性口炎(ulcerativestomatitis)
必要時對口腔黏膜滲出物進行涂片檢查,結合血常規做出病原學診斷。輔助檢查【護理評估nursingassessment】治療要點清潔口腔局部涂藥對癥處理繼發細菌感染時可用抗生素【護理評估nursingassessment】【護理診斷Nursingdiagnosis】口腔黏膜受損與抵抗力低下或病原感染有關疼痛與口腔粘膜糜爛、潰瘍有關知識缺乏患兒及家長缺乏本病的預防及護理知識體溫過高與口腔炎癥有關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疼痛引起拒食有關促進口腔黏膜愈合保持口腔清潔按醫囑正確涂藥1減輕疼痛溫涼飲食,避免刺激、涂2%利多卡因2健康指導勤喂溫開水,示教清潔口腔、局部涂藥的方法,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交互感染,均衡營養4【護理措施nursingmanagement】發熱護理監測體溫,對癥處理3正確涂藥方法清洗口腔→用無菌紗布或干棉球放在頰黏膜腮腺管口處或舌系帶兩側→用干棉球將病變部黏膜表面吸干→涂藥(應用棉簽在潰瘍面上滾動式涂藥)→囑患兒閉口10分鐘→然后取出隔離唾液的紗布或棉球。【護理措施nursingmanagement】思考?復述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比較鵝口瘡及皰疹性口炎臨床特點的異同點對不同病原體引起的口炎患兒進行正確護理第三節胃食管反流
(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
內容(contents)概述(summary)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指胃內容物,包括從十二指腸流入胃的膽鹽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兩種。
生理性:小嬰兒食管下括約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發育不成熟或神經肌肉協調功能差,可出現反流往往出現于日間餐時或餐后,又稱“溢乳”。概述(Summary)病理性:即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LES的功能障礙和(或)與其功能有關的組織結構異常,以致LES壓力低下而出現的反流,常發生于睡眠、仰臥位及空腹時,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和并發癥。病因及發病機制
(Etiology&Pathogenesis)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LES壓力降低LES周圍組織薄弱或缺陷食管廓清能力降低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壞胃、十二指腸功能失常病因及發病機制
(Etiology&Pathogenesis)臨床表現(Clinicalmanifestations)嘔吐新生兒和嬰幼兒以嘔吐為主要表現;年長兒以反酸、暖氣等癥狀多見反流性食管炎
燒灼感咽下疼痛嘔血和便血Barrette食管食管外癥狀
呼吸系統癥狀:①呼吸道感染;②哮喘;
③窒息和呼吸暫停營養不良其他:①如聲音嘶啞、中耳炎、鼻竇炎、齲齒;
②sandifer綜合征;③嬰兒哭吵綜合征臨床表現(Clinicalmanifestations)
食管鋇劑造影食管pH動態監測
其他檢查如食管膽汁反流動態監測
食管內鏡檢查
黏膜活體組織檢查輔助檢查(Clinicalmanifestations)治療原則(PrincipleofTreatment)體位治療飲食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治療原則(PrincipleofTreatment)藥物治療促胃腸動力藥:
多潘立酮(嗎叮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抑酸和抗酸藥:
西咪替丁、奧美拉唑(洛賽克)氫氧化鋁凝膠黏膜保護劑:硫糖鋁、硅酸鋁鹽治療原則(PrincipleofTreatment)手術治療手術指征:經內科治療6~8周無效,有嚴重并發癥;嚴重食管炎伴潰瘍、狹窄或發現有食管裂孔疝者;有嚴重的呼吸道并發癥,如呼吸道梗阻、反復發作吸入性肺炎或窒息、伴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者;合并嚴重神經系統疾病。護理診斷(Nursingdiagnosis)有窒息的危險與溢奶和嘔吐有關。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
與反復嘔吐致能量和各種營養素攝入不足有關。疼痛與胃內容物反流致反流性食管炎有關。知識缺乏患兒家長缺乏本病護理的相關知識。焦慮與病情反復有關。
護理措施(Nursingmanagement)保持適宜體位新生兒和小嬰兒以前傾俯臥位為最佳,但為防止嬰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生,睡眠時宜采取仰臥位及左側臥位;年長兒在清醒狀態下以直立位和坐位為最佳,睡眠時宜采取左側臥位,將床頭抬高20~30cm。
護理措施(Nursingmanagement)合理喂養
少量多餐,母乳喂養兒增加哺乳次數,人工喂養兒可在牛奶中加入糕干粉、米粉或進食谷類食品。
年長兒以高蛋白低脂肪飲食為主,睡前2小時不予進食。
避免食用降低LES張力和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如碳酸飲料、高脂飲食、巧克力和辛辣食品。護理措施(Nursingmanagement)用藥護理
嗎叮啉應飯前半小時或睡前口服。服用西沙必利時,不能同時飲用橘子汁,同時注意觀察心率和心律的變化。西咪替丁應在進餐時或睡前服用效果好。護理措施(Nursingmanagement)手術護理
術前配合做好各項檢查和支持療法。術后根據手術方式做好術后護理,應保持胃腸減壓,做好引流管護理,注意觀察有無腹部切口裂開、穿孔、大出血等并發癥。健康教育
對新生兒和小嬰兒,告知家長體位及飲食護理的方法、重要性和長期性。
指導家長觀察患兒有無發紺,判斷患兒反應狀況和喂養是否耐受,新生兒每日檢測體重。帶藥出院時,詳細說明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尤其是用藥劑量和不良反應。護理措施(Nursingmanagement)第三節小兒腹瀉Infantilediarrhea
思考:診斷?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及護理措施?【病案分析】患兒,男,5個月,因腹瀉3天,于2016年5月4日入院。2天前出現排黃色蛋花湯樣大便,量多,每日排便10~15次,入院前6小時排小便一次,量少,尿黃。查體:T38oC,R32次/分,P120次/分,煩躁不安,查體不合作,前囟1.5×1.5cm,凹陷,眼眶凹陷,皮膚彈性差,唇干燥,舌粘膜干燥,心率120次/分,律齊,心音稍鈍,腹稍隆起,腹略脹,腸鳴音減少,雙下肢膝腱反射陰性。內容
概述病因及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要點護理診斷護理措施
★小兒腹瀉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嚴重者可伴有脫水、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是我國兒童保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第三節小兒腹瀉“四病”是指缺鐵性貧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肺炎、腹瀉
概述腹瀉飲食因素氣候因素腸內感染腸外感染感染因素腹瀉病因非感染因素發育因素易感因素第三節小兒腹瀉【病因】(一)易感因素1、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①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性低②生長發育快,胃腸道負擔重③神經系統對胃腸道調節功能較差2、機體防御功能差:①胃酸偏低,排空較快,殺菌力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胃腸道分泌型IgA較低③正常腸道菌群未完全建立或抗生素致菌群失調3、容易失水:對缺水耐受力差,易發生體液紊亂4、人工喂養:①缺乏母乳中抗感染物質②污染【病因】(二)感染因素1、腸道內感染 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①病毒80%
輪狀病毒星狀杯狀病毒腸道病毒②細菌大腸桿菌:致病性、產毒性、侵襲性、出血性其他:空腸彎曲菌、耶爾森、沙門菌、金葡菌③真菌和原蟲:白色念珠菌、賈第蟲、隱孢子蟲
2、腸道外感染 發熱及毒素→消化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加3、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
腸道菌群失調
【病因】(二)感染因素1、飲食因素:喂養不當(食餌性腹瀉)原發或繼發雙糖酶缺乏2、過敏因素:
食物過敏(IgE介導)
食物不耐受(IgG介導)3、氣候因素:冷→腸蠕動↑,消化酶↓熱→渴→多食,消化不良【病因】(三)非感染因素發病機制包括4種類型:滲透型-腸腔內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滲透活性的物質分泌型-腸腔內電解質分泌過多滲出型-炎癥所致的液體大量滲出腸道功能異常-腸道運動功能異常發病機制
各種侵襲性細菌,如志賀菌屬、沙門菌屬、EIEC、胎兒空腸彎曲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和金葡菌等侵襲腸道不同部位腸粘膜組織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潰瘍和滲出等病變排出含有大量白細胞和紅細胞的菌痢樣糞便侵襲性腸炎發病機制發病機制發病機制發病機制非感染性按病程按病因按病情腹瀉分類感染性慢性遷延性急性重型輕型急性<2周遷延性<2周-2個月慢性>2個月
(-)分類【臨床表現】多見于<6個月的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生后不久即出現腹瀉,但除大便次數增多外,無其他癥狀,食欲好,不影響生長發育;添加換如期食物后,大便即逐漸轉為正常。近年研究發現可能為乳糖不耐受的一種特殊類型。生理性腹瀉(physiologicaldiarrhea)脫水代謝性酸中毒電解質紊亂胃腸道癥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腹瀉嘔吐腹痛發熱神萎意識障礙多臟器損害全身癥狀(二)共同表現【臨床表現】輕型腹瀉常由飲食因素或腸外感染所致。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呈黃色或黃綠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或泡沫,少量粘液。無脫水和全身中毒癥狀,多在數日內痊愈。【臨床表現】重型腹瀉全身中毒癥狀:發熱、煩躁或萎靡、嗜睡,嚴重休克,昏迷。胃腸道癥狀:腹瀉>10次/天,嘔吐,食欲↓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臨床表現】脫水:☆定義:是指由于嘔吐或腹瀉致體液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所引起的體液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的減少。
按脫水程度分:輕度、中度、重度脫水按脫水性質分:低滲、等滲、高滲性脫水☆不同程度脫水的臨床表現及分度輕度中度重度失水百分比3%~5%5%~10%>10%累積損失量30~50ml/kg50~100ml/kg100~120ml/kg精神狀態正常或稍差煩躁或萎靡昏睡甚至昏迷皮膚彈性稍差差極差口腔黏膜稍干燥干燥極干燥眼窩及前囟稍凹陷明顯凹陷深凹陷眼淚有少無尿量稍減少明顯減少極少或無尿酸中毒及休克無不明顯明顯等滲性脫水低滲性脫水高滲性脫水水、電解質丟失大致相同電解質丟失為主水丟失為主血鈉濃度130~150mmol/L<130mmol/L>150mmol/L細胞內、外液細胞外液減少為主細胞外液減少明顯細胞內液減少明顯皮膚彈性稍差極差尚可口渴明顯不明顯極明顯,煩渴血壓低很低,易休克正常或稍低精神狀態精神萎靡嗜睡昏迷或驚厥驚厥肌張力增高☆不同性質脫水的臨床表現
②代謝性酸中毒輕度中度重度Hco3(mmol/L)18~1313~9<9精神狀態正常精神萎靡煩躁不安昏睡、昏迷呼吸改變呼吸稍快呼吸深大呼吸深快、節律不整、有爛蘋果味口唇顏色正常櫻紅發紺③低鉀血癥:血清鉀<3.5mmol/L神經肌肉興奮性降低,表現為肌無力:骨骼肌張力下降: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嚴重者呼吸肌受累,呼吸變淺或呼吸麻痹平滑肌張力下降:腹脹,腸麻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心肌興奮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受損,表現心音低鈍,心臟擴大,心衰,心電圖表現為S-T段下降,Q-T間期延長,出現U波、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腎臟損害:口渴、多飲、多尿、夜尿;低鉀低氯性堿中毒,伴反常性酸性尿。補鉀后易出現低鉀補液——血液稀釋酸中毒被糾正----鉀從細胞外移向細胞內隨尿量增加——鉀被排出體外輸入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原需鉀參與腹瀉——繼續丟失冬秋季多發,10-11月為高發,又稱秋季腹瀉糞-口傳播或呼吸道傳播多見6-24個月嬰幼兒常以發熱,上感樣癥狀起病吐先于瀉便次多、量多、水分多,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無腥臭味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便檢偶有少量白細胞,病毒抗原檢測陽性可有全身癥狀輪狀病毒腸炎(三)常見病原所致腸炎的臨床特點抗生素誘發的腸炎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多繼發于用大量抗生素后,與菌群失調有關。中毒癥狀重、發熱、休克、電解質紊亂。大便暗綠色,量多,帶黏液,少數為血便。鏡檢大量膿細胞。(三)常見病原所致腸炎的臨床特點大腸桿菌腸炎
5~8月發病ETEC(產毒性)癥狀輕重不一。大便呈蛋花湯樣、水樣。大便鏡檢:無白細胞。EIEC(侵襲性)起病急、中毒癥狀重、高熱、休克。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呈黏液膿血,有腥臭味。大便鏡檢:大量白細胞、紅細胞。(三)常見病原所致腸炎的臨床特點大腸桿菌腸炎
5~8月發病EPEC(致病性)起病較緩。大便黃綠色或蛋花湯樣伴黏液。鏡檢:有少量白細胞。EGEC(出血性)潛伏期3~7天。黃色水樣便轉為血水樣便,有特殊臭味,伴腹痛。大便鏡檢:大量紅細胞。(三)常見病原所致腸炎的臨床特點抗生素誘發的腸炎真菌性腸炎多發生在體弱、長期用廣譜抗生素、激素兒童。常伴發其他部位真菌感染。大便稀爛、泡沫較多、有黏液、豆腐渣樣。鏡檢有真菌孢子和菌絲。(三)常見病原所致腸炎的臨床特點不同病原所致腹瀉的大便特點大便特點輪狀病毒腸炎(秋冬季)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無腥臭味(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致病性和產毒性大腸埃希菌腸炎蛋花湯樣或水樣、含有粘液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炎大便呈粘液膿血便,有腥臭味出血性大腸埃希菌腸炎由黃色水樣后轉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暗綠色似海水樣,含粘液和偽膜,空腸彎曲菌腸炎膿血便真菌性腸炎稀黃,泡沫較多,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輔助檢查:⒈病原學檢查⒉大便常規檢查⒊血常規:WBC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提示細菌感染⒋血生化測定:如血鈉、鉀、氯、血氣分析等輔助檢查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感染學組和《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聯合組織有關專家制定兒童腹瀉病的診治原則的建議方案。方案強調:1、預防和糾正脫水,盡早口服補液2、繼續喂養3、脫水征的識別4、補鋅治療5、提倡母乳喂養6、推薦應用新ORS配方小兒腹瀉病的治療--專家共識治療要點(treatment)治療原則: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的發生。1.飲食療法ReasonableDiet繼續飲食,母乳喂養者暫停輔食,人工喂養者喂等量米湯或代乳品,嚴重嘔吐者禁食4-6小時(不禁水)。6個月以上的寶寶,腹瀉期間飲食倒退原則。腹瀉停止后一周逐漸恢復到營養豐富飲食。治療要點(treatment)2.口服補液鹽(ORS):輕、中度脫水而無嘔吐或嘔吐不劇烈能口服的病兒氯化鈉:2.6g碳酸氫鈉(枸櫞酸鈉):2.9g氯化鉀:1.5g葡萄糖:13.5g
加水至1000ml溶解,總滲透壓為245mmol/L治療要點(treatment)2.口服補液鹽(ORS):治療要點(treatment)適應癥:1)輕中度脫水,嘔吐不劇者;
2)用于補充累積損失、繼續損失;
3)可用于預防腹瀉引起的脫水。相對禁忌癥:1)中重度脫水或嘔吐劇烈者;
2)伴有休克、心腎功能不全者;
3)新生兒。護理診斷腹瀉與感染、喂養不當、腸道功能紊亂等有關。體液不足與腹瀉、嘔吐致體液丟失過多和攝入不足有關。體溫過高
與腸道感染有關。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大便刺激臀部皮膚有關。潛在并發癥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知識缺乏家長缺乏喂養知識及相關的護理知識。調整飲食1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口服補液、靜脈補液2嚴密觀察病情觀察排便情況監測生命體征潛在并發癥54控制感染3維持皮膚完整性加強臀部護理及時清洗及換尿布防止臀紅發生護理措施1.(1)口服0RS液護理①服用0RS液期間應照常飲水。②眼瞼出現水腫,停止服用ORS液,改用白開水③新生兒或心、腎功能不全,休克及明顯腹脹者不宜應用0RS液。④一般每1-2min喂5ml,稍大的患兒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飲用。若嘔吐,可停10分鐘再喂,每2-3min喂5ml。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ORS服用量表—預防脫水年齡
每次腹瀉后服用量應提供的ORS液的量小于2歲50-1005002-10歲100-2001000大于10歲能喝多少給多少2000ORS服用量表—糾正脫水ORS用量=(50-75)ml×體重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家庭治療米湯加鹽溶液米湯500ml(1斤裝酒瓶)+細鹽(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預防脫水:20-40ml/kg,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糖鹽水白開水500ml+蔗糖10g(2小勺)+細鹽1.75g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
(2)靜脈補液護理
1)輸液速度過快易發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腫,速度過慢脫水不能及時糾正。
2)補液中應密切觀察患兒前囟、皮膚彈性、眼窩凹陷情況及尿量,若補液合理,3~4小時應排尿,表明血容量恢復;若24小時患兒皮膚彈性及眼窩凹陷恢復,說明脫水已糾正;若尿量多而脫水未糾正,表明輸入的液體中葡萄糖液比例過高;若輸液后出現眼瞼水腫,說明電解質溶液比例過高。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2)靜脈補液護理
3)及時觀察靜脈輸液是否通暢,局部有無滲液、紅腫。
4)補鉀液速度不宜過快。
5)補液過程中,計算并記錄24小時液體出入量,是液體療法護理的重要工作內容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包括患兒排泄物、用物及標本的處置;護理患兒前后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LED戶內條屏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年風源熱泵中央空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思政課教學創新路徑探索
- 燃氣輪機行業發展動向與市場前景展望
- 加速基礎教育改革提升質量方案
- 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2024-2025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7A
- 2025各個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完整)
- 課題開題報告: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中小學課程的邏輯理路與實踐路徑研究
- 25年公司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綜合卷)
- 正式員工派遣單
- 十二生英語小品劇本
-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常用表格全
- 老姜盤口語言解密高級版全集
- 車輛維修工程第五章汽車修理工藝課件
- 現代環境生物技術
- 光纜施工項目價格表(包干價參考)
- 《2019版預防和治療壓力性損傷快速參考指南》簡要分享
- 第四章鉛酸蓄電池
- GA/T 1093-2013出入口控制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
- GA 237-2018金屬腳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