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課件】人教版必修三:11.師說-課件 (共27張PPT)_第1頁
【公開課課件】人教版必修三:11.師說-課件 (共27張PPT)_第2頁
【公開課課件】人教版必修三:11.師說-課件 (共27張PPT)_第3頁
【公開課課件】人教版必修三:11.師說-課件 (共27張PPT)_第4頁
【公開課課件】人教版必修三:11.師說-課件 (共27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師說知其人、論其事(結合課文注釋①)※

知其人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他的散文,題材廣泛、語言質樸,風格雄健奔放,在中國文壇史上素有“韓潮蘇?!敝Q,“韓潮”指韓愈的文章氣勢雄放、奔騰如大潮卷來;蘇軾也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2023/2/2※

論其事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竭力主張“文以載道”,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稁熣f》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

“說”是一種文體,古義為陳述和解說。有學者指出:“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見,“說”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梢韵葦⒑笞h,也可以夾敘夾議,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耙蚨鴮@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作者名言積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常識積累*

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

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初讀文章,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么、理由何在?贈李蟠1.好古文,六藝經傳通習之

2.行古道(遵循)古代從師的道義3.不拘于時試翻譯本段古道時研讀第二段作者首先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論點?這段文字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正反對比深入研讀中心論點的論證方法是什么?

1.正反對比論證

2.舉例論證(圣人無常師):孔子3.引用論證: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VS于其身,則恥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VS士大夫之族古之圣人VS今之眾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試分別概括各段段意。觀點A: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論述擇師的態度和標準)觀點B: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先論述教師的作用,說明從師的必要性;再輔之以擇師的態度和標準)觀點C:大力提倡從師學習(我們的高度概括)總結本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指明了老師的職責,從師的必要性,擇師的標準和態度?!笆枪薀o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學問面前,人人平等古之圣人今之眾人從師而問恥學于師圣益圣,愚益愚其子擇師而教其身猶恥師小學而大遺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不恥相師群聚而笑其智不能及研讀第三段:固定以······為師不一定學習,研究特殊句式師不必賢于弟子狀語后置句注意字詞常:師:不必:攻:思考第三段:1、在本段里,作者提出了怎樣一個分論點?

”2、在本段里,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論證

論證在本段里作者通過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行:言:“孔子師郯子······老聃。”“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钡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先秦散文,古今異義普遍“被”被動句式從師之道狀語后置句不拘于時,學于余行古道要點:1、了解文化常識2、掌握積累常見的實詞和虛詞[

“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3.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4、背誦課文齊讀,初步感知,完成下列選擇下弘列詞語中劃線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A.蟠(fán)句讀(dú)針砭時弊(bì)B.諛(yú)萇(chánɡ)六藝經傳(zhuàn)C.郯(tǎn)諂(xiàn)媚不拘于時(jū)D.聃(dān)嚴謹(jǐn)以資切磋(chā)再讀,整體感知。試找出并理解

通假字、古今異義詞

指出下列劃線詞語的古今義。古之學者古:求學的人

今: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所以傳道授業古:用來……的憑借今:因果連詞從而師之古:跟從……并且今:連詞,表結果或目的(3)找出句中通假字: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譯為:講授②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譯為:不學習(與“師”相對)古今

1、學者求學的人有專門學問的人

2、句讀句子停頓的地方看字發出聲音

3、小學小的方面學習與大學、中學相對

4、眾人一般人很多人

5、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6、從而從、而是兩個詞連詞,表結果或目標

7、所以用來……的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古今異義1、惑: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惑而不從師:惑矣:一詞多義名詞,疑難問題的動詞,有疑惑形容詞,糊涂2、師:師說:從而師之:孔子師郯子:古之學者必有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師道之不傳:出師不利:師夷長技以制夷:動詞,從師意動用法,以……為師名詞,老師名詞,專門技藝人動詞,從師求學意動用法,以……為師軍隊學習3、道:吾師道也: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于是廢先王之道:道之以政:名詞,道理儒道風尚道行主張,思想,學說通“導”、引導1、之古之學者必有師:人非生而知之者: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圣人之所以為圣:擇師而教之: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虛詞結構助詞,的代詞,指“道”結構助詞,不譯取消主謂間獨立性助詞,不譯代詞,他們這(類)2、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從師/小學而大遺:吾從而師之: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承接表轉折的連詞,卻連詞,并且表修飾的連詞詞類活用1、名作動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2、意動用法而恥學于師:從而師之:3、形容詞作名詞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比…低下從師求學以…為恥以…為師圣人/愚人圣人;愚人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不拘于時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4、學于余

特殊句式

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