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市土地市場管理_第1頁
第七章城市土地市場管理_第2頁
第七章城市土地市場管理_第3頁
第七章城市土地市場管理_第4頁
第七章城市土地市場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城市土地市場管理城市土地市場管理概述城市土地市場供需調控城市土地市場價格管理城市土地市場微觀管理2第一節城市土地市場管理概述一、城市土地市場基本概念(一)市場、土地市場和城市土地市場1、市場狹義的市場:指商品交換的場所廣義的市場: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32、土地市場狹義上:是指以土地作為交易對象進行交易的場所;廣義上:是指土地這種特殊商品在流通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總和。43、城市土地市場城市土地市場是指城市土地這種特殊商品在流通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總和。為什么我國農村土地市場還不夠成熟?5(二)我國城市土地市場的形成萌芽階段:1982-1987年形成階段:1988-1996年完善階段:1997-現在6(三)城市土地市場結構城市土地市場類型結構城市土地市場層次結構城市土地市場組織結構71、城市土地市場類型結構用地市場:住宅用地市場、工業用地市場、商業用地市場產權市場:所有權市場、使用權市場82、城市土地層次結構(1)一級市場城市土地一級市場是指城市土地所有者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與城市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場,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與土地使用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我國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政府是城市土地一級市場唯一的供給者,所以城市土地一級市場是一種壟斷性市場。9(2)二級市場城市土地二級市場是指城市土地一級市場的土地使用權受讓者將剩余年期的土地使用權讓予其他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場,反映的是土地使用者與土地使用者之間的經濟關系;與一級市場不同,二級市場土地供給者不是惟一的,所以城市土地二級市場是一種競爭性市場。10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關系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它們共同構成整個城市土地市場;一方面,一級市場的土地供給和土地價格對二級市場的土地供給和土地價格具有決定性作用,一旦一級市場運行不規范,二級市場運行無序會無可避免;另一方面,二級市場的供需狀況和價格高低又會反饋到一級市場,從而調節一級市場的供需和價格。113、城市土地市場組織結構城市土地市場主體組織城市土地市場中介組織城市土地市場調控組織12(四)城市土地市場運行機制市場機制宏觀調控機制131、市場機制是對市場經濟體制中基于經濟活動主體的自身經濟利益,在競爭性市場中供給、需求與價格之間相互依存和作用,連鎖互動所形成的自組織、自耦合機能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供需機制、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其核心是競爭機制;市場秩序形成的條件:是否有穩定有效的產權制度。142、宏觀調控機制

由于市場存在缺陷,市場機制存在失靈的一面,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不能使市場運行到達有序狀態。為了維護城市土地市場秩序,政府必須對城市土地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以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153、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機制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從市場機制對宏觀調控的作用來看,政府宏觀調控措施的制定必須以市場為依據,并在市場運行中進行檢驗和糾正,才能提高其科學性;政府宏觀調控意圖要通過市場機制來貫徹,調控目標要在市場運行中實現;另一方面,從宏觀調控對市場機制的作用來看,國有宏觀調控為市場運行導航,規定市場的發展方向,克服市場機制在利益關系上的局限性和調節活動中的短期性行為;宏觀調控還可以完善市場運行條件,為市場機制發揮積極功能提供必要的前提。16二、城市土地市場管理概述(一)城市土地市場管理的必要性1、城市土地市場管理是由土地市場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土地市場的客體是人類進行各項生產、消費活動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條件;土地市場上實際流轉的不是土地自身,而是土地產權,而土地產權及其流轉必須在國家的法律確認和保護下才能充分實現;由于土地具有保值并不斷增值的特性,土地市場與其他市場相比具有更大的投機性。172、城市土地市場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也要求加強土地市場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觀管理和調控,土地開發和供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國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城市土地資源配置不合理。18(二)城市土地市場管理的原則整合性利益原則平等對待原則控制與彈性管理原則依法管理的原則19(三)城市土地市場管理的內容1、宏觀管理城市土地市場宏觀管理,是指國家從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和長遠目標出發,通過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對城市土地市場進行干預,以達到抑制土地投機、維護土地市場穩定、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合理分配土地收益的目的;包括兩個方面:城市土地市場供需管理和城市土地市場價格管理;管理的重點是對城市土地一級市場的供需和價格進行管理。202、微觀管理

城市土地市場微觀管理,是指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對城市土地市場主體、市場客體和市場交易程序進行管理,保證土地市場公平交易和平等現象,以發揮土地市場機制的正常調節功能。21第二節城市土地市場供需調控一、概述城市土地供需總量與供需結構城市土地存量供需與增量供需城市土地資源性供需和資產性供需所有權供需、經營權供需與使用權供需一級市場供需與二級市場供需22二、城市土地市場供需平衡與調控機制(一)市場供需平衡的涵義供給等于需求——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供給不等于需求,但供給與需求之差保持在一定幅度之內——非瓦爾拉斯均衡23(二)城市土地市場供需平衡及其模型分析城市土地市場供需平衡是以非瓦爾拉均衡為理論基礎;城市土地市場供需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是城市土地供需運動從暫時的不均衡走向均衡的趨勢,雖然在某一個時點上不相等,但從某一時期整體上來看,供給需求是一致的。24城市土地市場平衡模型(1)基本概念S1、D1代表一級市場的總供給與總需求S2、D2代表二級市場的總供給與總需求

S1h、D1h代表一級市場某類用地的供給與需求S2h、D2h代表二級市場某類用地的供給與需求25(2)市場平衡S1=D1S2=D2S1h=D1hS2h=D2h26(3)市場失衡S1h>D1h:一級市場土地供過于求,表現為城市開發區土地大量閑置S1h<D1h:一級市場土地供不于求,表現為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積率極高S2h>D2h:二級市場土地供過于求,表現為大量房地產空置S2h<D2h:二級市場土地供不于求,表現為大量房地產供應極度緊張,價格上漲27(三)城市土地市場供需平衡機制(一)市場機制1、價格機制價格機制對一級市場的作用機制S1h↓D1h↑S1h=D1hS1h>D1h→Ph↓28S2h↓D2h↑S2h=D2hS2h>D2h→Wh↓D1h↑→S2h↑→價格機制對二級市場的作用機制292、利率機制S2h↑D2h↓S2h=D2hS2h<D2h→Wh↑→Fh↑→Rh↑303、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一個完善的市場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城市土地供需各方是一個真正的主體形成完善的城市土地市場體系價格由市場供需狀況決定31(二)供需平衡的宏觀調控機制1、S1h>D1h調控(1)危害:一級市場土地供給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農地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是單向不可逆的,又由于城市周邊大多是高產優質的耕地,所以S1h>D1h

不僅導致城市土地大量閑置,城市土地利用率低下,而且導致耕地大量減少,危及農業生產乃至整個國民經濟。32(2)調控措施加強城市規劃管理提高農地征收的價格建立耕地用途管制制度332、S1h<D1h調控(1)危害:一級市場土地供不應求,雖然可以使城市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但會帶來兩方面的危害;一方面造成環境效益低下,城市公共用地短缺;另一方面會導致二級市場供地不足,最終使生產、生活房短缺。34(2)調控措施建立城市規劃的反饋機制,及時修編城市規劃,適度擴大規劃限額;新編規劃的范圍內,適時、適度降低農地價格。353、S2h>D2h調控(1)危害:二級市場土地供給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土地開發建設過程,所以S2h>D2h就表現為土地大量空置。36(2)調控措施控制一級市場土地增量供給適度降低商品房的價格加快住房福利化向住房商品化轉變的改革進程,擴大二級市場的有效需求374、S2h<D2h調控(1)危害:房地產價格容易出現上漲,產生房地產泡沫,金融風險加大。38(2)調控措施一級市場土地供不應求導致二級市場土地供不應求;由于房價偏低,開發貸款利率較高而購房貸款利率偏低,導致的二級市場土地供不應求;39三、城市土地市場調控的“三維立體結構”調控的方向調控的時間調控的力度401、調控的方向(1)選擇調控目標促進城市土地市場的發展減緩城市土地市場的發展41(2)選擇調控方向制定刺激土地市場的措施制定抑制土地市場的措施422、調控時間準確掌握土地市場運行的狀態和變化趨勢超前采取調控措施密切注意調控效應433、調控力度土地經濟波動的幅度滯后時間調控效用慣性大小調控環境44四、土地市場供需調控的政策工具發展計劃與規劃財政政策金融政策45五、城市土地儲備制度土地儲備制度產生的背景土地儲備制度的基本內涵土地儲備制度的目標土地儲備制度要運行的條件土地儲備制度的機構設置土地儲備制度的運作土地儲備制度的模式土地儲備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46(一)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產生的背景國有土地資產流失嚴重協議出讓方式占主流,“尋租”現象嚴重相關法規的出臺促使了土地儲備制度的誕生國有企業改制的間接產物對土地資源進行資產化管理的要求47(二)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的基本內涵

是指城市土地收購儲備機構,通過征收、收購、置換、到期回收等方式,將土地從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集中起來,由土地收購儲備機構統一進行土地整理后納入土地儲備庫,再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有計劃地將儲備土地投入市場,以供應和調控城市各類建設用地需求的一種土地管理制度。

48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的性質政府主導的“強制性買賣關系”49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的特點政府對土地高度集中管理,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土地統一收購屬于政府的特有權力;土地統一收購權力應用于公共目的;行使土地統一收購權力必須給予合理的補償;50(三)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的目標促進城市土地市場的健康、規范發展提高政府對城市土地市場的調控能力增加財政收入為居民提供可負擔的住房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有效保護城市郊區農地51(四)城市土地儲備制度運行的條件城市土地儲備制度一定要建立在政府壟斷城市存量土地供應基礎上落實土地收購儲備資金確定合理的土地收購補償標準相關部門協調機制的建立,尤其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完善建立城市土地儲備監督機制土地儲備制度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52(五)我國城市土地收購儲備的機構設置單一結構,只成立土地儲備機構,土地儲備機構隸屬土地管理部門;雙結構,即土地收購儲備成立兩個機構——土地收購儲備委員會和土地收購儲備機構;53土地收購儲備委員會職責研究制定有關土地征購、整理、儲備和供應的規章制度、政策審查批準土地儲備中心的工作計劃和重要的土地征購、整理、儲備和供應項目協調有關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指導和監督土地儲備中心的工作54土地收購儲備機構

土地收購儲備機構在土地收購儲備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土地儲備制度的具體運作。55(六)我國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的運作包括三大的環節征購儲備出讓56征購收:收回閑置以及逾期未開發土地的使用權購:對于部分地段好級差高但使用不合理的土地,或者在土地轉讓中價格明顯偏低的交易地塊,可以通過市場的方式從原土地使用者手中購回土地使用權;57換:對在企業改制中,部分使用不合理的工業用地,可以利用價值杠桿,實現不同地塊使用權置換,達到收回土地使用權的目的,以利于土地資源的重新配置征:通過預征或實征,將列入城市發展規劃的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使之進入土地儲備程序。58儲備儲備機構將收購集中起來的土地進行開發和再開發,通過拆遷、平整、歸并整理和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形成可供出讓和出租的“熟地”。儲備機構將已完成開發的“熟地”進行儲備,等待出讓。59出讓儲備機構根據城市土地出讓年度計劃,有計劃地將儲備土地出讓和出租。

60(七)我國城市土地儲備制度的模式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南通模式61(1)上海模式市場主導型:以市場機制為基本運行機制,充分體現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功能土地儲備機構據自己的收購計劃和市政府的要求,通過與被收購單位協商,確定土地收購價格或約定土地收益分成,取得土地并按現行規定辦理土地過戶手續,儲備機構取得土地后在對土地進行拆遷、平整和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后,由土地管理機構出讓給新的用地者。62基本運作方式:每年的收購儲備計劃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報批,收購儲備地塊的范圍根據市政府的要求劃定,但具體地塊的操作基本采用市場化方式。63具體程序:儲備程序:以儲備土地項目辦理拆遷許可——拆遷安置——土地前期開發——土地儲備出讓程序:

以儲備土地立項——申請規劃許可——辦理用地手續——辦理土地出讓——領取土地權證

64(2)杭州模式政府主導型運作模式: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功能,實行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有效結合;收購土地的范圍由政府行政法規定,此范圍內的土地由土地儲備機構按計劃收購、開發,土地管理部門根據用地需求用招標、拍賣方式對儲備土地實行統一出讓。規定范圍內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者不能像過去一樣通過補辦出讓手續的方法自行轉讓土地使用權。65“杭州”模式重點把土地儲備作為一種政府對市場的宏觀調空手段,而將其市場經營行為置于其次。香港、武漢、青島、紹興、廣州等城市的土地儲備運行機制也基本屬于這種,目前屬于一種主導模式。66運作特點一是政府抓土地“統一收購權”,規定市區范圍內凡需盤活的土地一律由政府收購和儲備;二是政府抓土地“統一批發權”,規定市區土地,特別是用于經營性房地產開發用地統一由政府供應,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67(3)南通模式行政指導、市場運作與土地資產管理三者相結合的政府市場混合型運作模式政府規定用于儲備的土地范圍,對可收購的土地由土地儲備機構與原用地者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收購合同》,儲備機構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后取得土地使用權,另外儲備機構還受市政府委托作為國有土地資產代表,對國有企業改革中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部分進行管理,收取企業改制中以租賃方式處置的土地使用權的租金。68土地收購儲備機構設置上,采用雙機構模式;該運作模式基本是杭州模式變種,只是城市土地收購儲備機構多承擔了作為國有土地資產管理代表的職能;69(八)我國土地儲備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資金問題資金來源問題資金風險問題1、存在的問題70法律法規問題部門協調問題利益分配問題712、對策儲備機構的設置資金籌措、管理和風險規避土地收購儲備土地儲備開發效益的分配72第三節城市土地市場價格管理地價管理的目的、意義和作用地價管理的依據地價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城市地價動態監測地價指數臺灣及其他國家地價管理的經驗介紹73一、地價管理的目的、意義和作用1、城市土地市場價格管理的概念城市土地市場價格管理簡稱地價管理,是指政府為了規范土地市場的交易行為,保持土地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保護土地交易者和國家等各方面的合法利益而采取的以土地價格為核心的各種調控、引導和管理措施。742、地價管理的內容對土地價格及土地價格體系進行管理,調控地價水平;對土地價格評估工作進行管理;對土地市場中因土地價格引起的各種糾紛進行處理。753、地價管理的目的通過地價管理,使土地價格合理化通過地價管理,使土地價格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通過地價管理,使土地價格與國家地價政策一致764、地價管理的意義從宏觀上看,地價管理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保證從中觀上看,地價管理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核心從微觀上看,地價管理直接關系到土地產權交易雙方的切身利益775、地價管理的作用調節土地供求關系,抑制土地投機,保證土地市場均衡、平穩發展;促進土地資源合理配置,充分有效利用土地為土地市場管理提供依據規范土地市場交易中各方的行為78規范土地估價方法,培養土地估價人才,不斷提高土地估價水平防止國有土地收益流失通過地價管理,合理分配社會財富79二、地價管理的依據土地利用計劃與土地出讓計劃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國家地價政策行業標準80三、地價管理的具體政策和制度1、國有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實行最低限價制度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十二條規定:“采取雙方協議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不得低于按國家規定所確定的最低價。”81意義:可以防止地方政府為了短期利益而壓低地價,造成國家土地收益流失,避免地價不合理下跌;可以提高土地協議出讓工作的透明度,既有利于上級對下級政府進行監督,又保證了投資者公平競爭。822、土地價格定期公布制度《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基準地價、標定地價和各類房屋重置價格應當定期確定和公布。”從而在法律上明確了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的定期公布制度。83意義:幫助投資者了解地價行情選擇投資方向和地點,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土地使用者根據地價變化,根據國家地價管理和土地利用的政策規定,取得或處置土地使用權,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公布地價可以增強土地交易的透明度,為一般土地交易者提供可供信賴的標準,促進地價合理化,對于培育和完善我國土地市場有重要意義。843、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補償制度

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十九條,國家對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并根據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開發、利用土地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償。85意義:

如果在土地交易后申報地價時,交易者為逃避稅費有意壓低地價,那么在土地登記中得到國家承認的土地財產價值將低于其實際價值,這樣一旦發生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情況,由于在計算補償金額時只能以申報登記的地價為計算標準,土地交易受讓人將承受交易價格申報不實帶來的損失,從而迫使交易者如實申報地價,防止隱報、瞞報地價。864、土地價格申報制度《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國家實行房地產成交價格申報制度,房地產權利人轉讓房地產,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如實申報成交價,不得瞞報或作不實的申報。”該條款從法律上確立了土地價格申報制度。875、政府對土地使用權轉移有優先購買權《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市、縣人民政府有優先購買權。88意義:

防止土地在轉移時,土地交易雙方為少繳稅費而虛報、瞞報地價。因為一旦政府對虛報、瞞報地價的地塊按申報的低價優先購買,受損失的將是土地轉讓者自己。國家通過土地優先購買,迫使交易雙方如實申報地價,避免國家收益流失。896、政府對地價上漲可采取必要行政手段,進行干預《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價格不合理上漲時,市、縣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907、征收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的納稅人是以出售或其他方式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筑物及其附著物并取得收入的單位或個人。征稅標準是根據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增值額,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增值額的計算是用納稅人轉讓房地產取得的收入減去扣除項目,或前后兩次轉移地價的差值。91土地增值稅稅率四級超額累進稅率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稅率為3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未超過扣除項目100%的部分,稅率為4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的部分,未超過扣除項目200%的部分,稅率為5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60%92一企業轉讓土地所得收入為350萬,法定扣除項目費用為100萬,求企業應交納的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額=350-100=250萬按四級超額累進稅率土地增值稅=50×30%+50×40%+100×50%+(250-50-50-100)×60%=15+20+50+30

=115萬舉例93征收土地增值稅的意義

能夠促使如實申報成交價若交易雙方申報的地價低于實際成交價時,當土地下次轉換時,以前次申報的交易價作為計稅基數得出的兩次之間的增值額會比以前次實際成交價為基數計算的增值額大,由此受讓人下次轉讓時將多支付增值稅而造成自身經濟損失,從而促使其如實申報成交價。948、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制度9、土地價格評估制度10、土地估價人員資格認證及土地估價機構資格評級制度95四、城市地價動態監測1、地價動態監測的意義通過城市地價動態監測,能夠全面細致地了解城市各類用地地價的總體水平,及時把握城市地價變化情況,為城市地價管理、土地管理以及城市經濟建設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充分發揮政府在地價監管和調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保證土地經濟系統的公平與效率。962、地價動態監測的內容通過城市地價動態監測及時更新城市基準地價;通過城市地價動態監測建立地價信息發布及查詢系統,提高土地市場地價信息透明度;城市地價動態監測工作是測算、編制地價指數的基礎。973、地價動態監測的步驟開展城市土地價格基礎調查市場樣點資料調查設立地價監測點地價監測點資料的采集地價資料的整理與錄入地價分析與地價公布成果整理、歸檔和驗收地價監測點的長期維護與資料采集984、地價監測點選取的數量與原則(1)地價監測點選取的數量地價監測點的數量為一類城市50個左右,二類及三類個城市30個左右。99(2)地價監測點選取的原則代表性原則穩定性原則一般性原則合理分布原則易操作性原則動態性原則其他原則100五、地價指數1、地價指數的涵義地價指數是反映土地價格隨時間變化的趨勢與幅度的相對數。它是反映一個城市(或地區)各類土地(商業、住宅、工業等)價格變化及其總體綜合平均變化趨勢的相對數;它能夠直接或間接地透射出土地市場的有關價格、數量的變動信息,是政府管理、調控土地市場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它對于城市基準地價調整、土地估價的期日修正、土地增值稅的征收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1012、地價指數的類型(1)按計算基期的差異來分定基地價指數指在指數數列中都以某一固定時期的地價水平作為對比基準的指數。環比地價指數指在指數數列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期的指數都以前一期的地價水平作為對比基準的指數。102(2)按照內涵差異來劃分綜合地價指數綜合地價指數通過分類地價指數測算得到。分類地價指數分類地價指數是按照城鎮用地類型(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測算的地價指數。1033、地價指數計算的步驟(1)資料收集調查城鎮土地市場基本資料城鎮地價水平資料104(2)資料整理數據分組樣點地價修正樣點地價檢驗105(3)求取平均地價各級別的分類平均地價求取:第i級土地的分類平均地價Pij:第i級土地的分類樣點地價n:樣點數i:土地級別(i=1,2,…,n)j:土地類型106城鎮分類平均地價求取:城鎮分類平均地價qij:第i級土地的分類用地權重107城鎮平均地價求取:城鎮平均地價qj:城鎮分類用地權重值108(4)平均地價權重的確定各土地級別的分類用地權重值分類用地權重值109(5)不同類型地價指數的計算定基指數110環比地價指數111城鎮分類地價指數1124、地價指數的作用地價指數是土地估價、城市基準地價調整以及土地增值稅測算的重要依據;地價指數也是政府進行土地市場管理和地價管理的重要依據;通過地價指數可以了解地價變化趨勢和幅度,有利于提高市場透明度,引導市場參與者合理交易,減少土地開發投資的盲目性,促進土地市場健康發展。113第四節城市土地市場微觀管理一、對土地市場客體的管理二、對土地市場主體的資質審查三、對土地市場交易程序的規范四、對土地市場中介的管理114土地估價師報名條件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遵紀守法,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報名參加土地估價師資格考試:

1.取得大專學歷且從事相關工作滿兩年;

2.取得本科學歷且從事相關工作滿一年;

3.取得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第二學士學位或者研究生班畢業。

不具備前款第1、2、3項規定國家承認的學歷或學位要求,但具有國家認可的中級以上相關專業技術職稱。115房地產估價師報名條件

按照《房地產估價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