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主義下美國2008年經濟危機成因與應對方式,經濟危機論文_第1頁
凱恩斯主義下美國2008年經濟危機成因與應對方式,經濟危機論文_第2頁
凱恩斯主義下美國2008年經濟危機成因與應對方式,經濟危機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凱恩斯主義下美國2008年經濟危機成因與應對方式,經濟危機論文在次貸危機爆發前不久,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作為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和熊彼特的創造性的毀壞的理論的推崇者,以為自由競爭市場能夠更好地促進競爭和經濟增長,采取了放松對金融的管制、增加美國經濟運行中的靈敏性等措施。伴隨著小布什的居者有其屋的計劃,低收入者成為了房地產市場消費的新寵,因而也就促成了次級貸款的大量發放進而導致了關于房地產次級貸款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產生,一層層的傳導機制,只因買房者還不起房貸導致了次貸危機終于爆發。緊接著,一場金融海嘯席卷全球。那么,如今問題來了,經濟危機的產生難道不可避免嗎?還是所有的美國人都后知后覺?從當前學過的行情波動理論來看,這一次的經濟蕭條讓人不得不聯想到1929-1933年的美國的經濟危機,那么不得不提及凱恩斯主義對經濟周期的言論,凱恩斯以為,在經濟繁榮的后期,人們對資本品的將來收益作樂觀的預期,而隨著資本品不斷增加,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資本邊際效益遞減,利率上升,當資本邊際效率終于走向崩潰時,那么危機來臨了,繁榮轉入蕭條,它很好地解釋了1929年的經濟危機,由于生產過剩,資本邊際效率低下,而有效需求缺乏導致消費缺乏和投資乏力最終產生了危機。解決辦法就是通過增加支出來刺激經濟,幫助就業,通過乘數效應最終使經濟開場回升直至復蘇。羅斯福新政很好地見證了這一點。那么,相對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這一次的金融風暴,是異曲同工還是截然不同呢?本人對此有下面看法:第一,從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發展邏輯上看,大蕭條與2008年金融危機有著很大的類似性,即財富的兩極分化與消費缺乏---超前消費與投機熱潮---資產價格下降、泡沫破裂---通貨緊縮、信譽危機、債務危機、支付危機---更嚴重的消費缺乏---危機的不斷蔓延。當然,由于時代背景不同,尤其是近幾十年來計算機技術、當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躍發展和全球經濟的高度一體化,使得本次金融危機來得愈加迅猛和忽然,其傳播蔓延也較20世紀愈加快速,愈加廣泛。第二,從后續發展上看,2008年金融危機應該能避免出現大蕭條的人間悲劇。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較之于大蕭條時期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使得國際貨幣體系坍塌,這次金融危機固然對美元本位制的現今國際貨幣體系造成了嚴重沖擊,但還不至于使其崩潰;另一方面,各國汲取了20世紀大蕭條的深入教訓,出現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聯合救市的局面,這一情況大大好于大蕭條時期的以鄰為壑.第三,失衡是兩次危機成因最大的共性。財富的高度集中、產業構造的狀況、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嚴重偏離和國際金融體系與世界經濟格局的不相適宜,其共同屬性就是:失衡。而大蕭條和金融危機正是對嚴重失衡的自我修復,或者講調節機制?;氐街暗膯栴},這次經濟危機能否能夠避免,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且更傾向于不能。很顯然,這是正確的,經濟周期的循環是不可避免的,北大光華學院前院長張維迎曾對危機的特征作出了下面辨析:①所有的企業家在同一時間犯了同樣的錯誤;②資本品工業化比一般消費品工業化具有更大的波動和振幅;③在危機發生時,原有的資金不知所蹤,信貸資金減少,所有的企業都缺錢,所有的銀行都惜貸。針對這一次的危機,結合張教授的觀點,本人做出了下面分析:①所有的消費者預期過好,所有的銀行都大放次貸,所有的資產證券化,所有的風險都在一霎時爆發。之所以消費者會預期大好,是銀行家的忽悠,之所以銀行家會犯錯,是由于的錯誤決策。②資產證券化正是將危機的損害一步步擴大的罪魁禍首,將次級貸款連鎖保險做成抵押債券打包出售,這種證券的風險可想而知,信譽風險、利率風險、市場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讓這種債何程:論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及美國對策理論研討券由波峰走向波谷,可是當人們驀然回顧時,才發現追悔莫及。③由于信息不對稱和風險損失不明,一旦次級抵押貸款出現了重大風險和損失,構筑在這些證券上信譽加強和信譽疊加也會好像沙漠上的海市蜃樓一般會霎時倒塌,由此必然會引起廣大投資者的投資自信心恐慌,躲避風險的本能加速了投資者的拋售,并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亂,金融災難也就在劫難逃。接下來,從貨幣市場的分析,從凱恩斯主義角度來看,利率取決于貨幣的供求,儲蓄主要決定于收入,他的流動性偏好理論對此做了講明。L=ky-hr,M=Pm,貨幣供求平衡可得L=〔ky-hr〕P,根據費雪方程MV=PY,貨幣發行量過大時,就必定會造成全球經濟的泡沫化〔P增大〕.本次全球金融市場創新過度歸根結底在于美元發行機制的變化所引起的世界貨幣供給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成的國際金融風險的膨脹。在泡沫構成經過中,美國有關管理當局縱容市場過熱,缺乏有效監管,利用其世界貨幣供應者的特殊地位---美元的超量發行---保持經濟繁榮,而讓全世界承當美元超量發行的成本。超量發行的美元尋找到的投資時機,即金融市場的創新.當全球性金融泡沫構成后,美國不是從控制風險著手來阻止房地產、金融泡沫的進一步膨脹,比方設法限制沒有償債能力的行為當事人進入房地產市場,或者降低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的金融杠桿比率等,而是非常錯誤地采用了提升利率的做法,其結果必定是導致那些沒有償債能力的當事人陷于破產的境地,進而導致泡沫的破滅與全球性的金融危機。2以凱恩斯的方式來應對針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8年1月,奧巴馬剛接任美國總統就果斷出擊。第一,提振公眾自信心。將經濟刺激計劃承諾的創造就業崗位目的從300萬調升至約400萬,并自信心十足的推出創造就業和提振經濟的計劃,將向中產家庭提供1000美元減稅,改善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家庭能效。第二,寬松的貨幣政策。各國央行靈敏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刺激信貸回暖和經濟復蘇。在大幅度調低利率的同時,對處于危機旋渦的機構提供貸款,甚至巨額回購債券。第三,積極的財政政策。由于財政政策的作用見效更快,所以為盡快遏制這場空前的危機的發展和蔓延,各國頻繁使用這只看得見的手.詳細措施有大舉出資救市、減稅救市、收購救市、擔保救市等。第四,加強行政法律手段。與此同時,加快了相關的政策法規的出臺,以期為救市提供制度上的保證。詳細來講,主要有實行接管、鼓勵并購重組、強化保險措施、動用外匯救市等。第五,各國聯合救市。鑒于此次危機已蔓延至全球,對世界經濟極具毀壞性,這客觀上要求各國攜手行動,共同應對。其表現主要有:聯合降息、貨幣互換、貸款互助、共同投資、會商改革等。奧巴馬總統很好地利用了凱恩斯主義的乘數-加速數模型,通過出資救市,大發貨幣,擴大了投資需求,資本品工業部門的就業部門增加,進而提高對消費品的需求,產生乘數效應,隨著就業增加,對產品需求的增加,資本-產出比例的增高,產生加速經過,這樣不斷循環,是經濟開場走向復蘇和繁榮。華而不實,迄今為止美國的三輪QE政策尤為引人矚目。金融危機以來,盡管美國施行了大規模的金融救援和問題資產救助計劃,但美國金融市場風險溢價仍居高不下,信貸市場緊縮嚴重,以短期利率為主的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在這里特殊情況下,以量化寬松,流動性援助為特點的超常規貨幣政策成為美聯儲應對危機的主要工具。超常規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連續降息進入零利率時代;創新流動性管理手段;對金融機構的直接救助;向商業銀行準備金支付利息;啟動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購買計劃;不斷擴大貨幣互換規模。美國超常規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分三輪,共向經濟注資3.96萬億美元,華而不實第一輪〔QE1〕1.7萬億美元,第二輪〔QE2〕0.6萬億美元,第三輪〔QE3〕1.66萬億美元。美國的第三輪QE政策于2020年11月正式公布結束。這也就意味著美國的經濟基本已經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平。從世界銀行所提供的數據來看,美國的年均增長率從2018年的-2.8%到2018年的2.5%,之后到2020年年底一直以2%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2020年到達16.8萬億美元為中國的1.83倍,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超過了5%,講明了美國經濟在逐步的趨于穩定,恢復得很好。也從另一個角度講明了凱恩斯主義政策在應對短期的有效需求缺乏而引起的經濟危機時,特別有效,這一次的2008年的經濟危機讓人們重新回歸了凱恩斯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以下為參考文獻:[1]邸振龍.美國次貸危機的構成及傳導機制研究[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20〔11〕.[2]查爾斯金德爾伯格.1929-1939年世界經濟蕭條[M].宋承先,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