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_第1頁
《中國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_第2頁
《中國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_第3頁
《中國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_第4頁
《中國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中國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步練習(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考查知識點及角度難度及題號基礎中檔稍難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及農業發展1、2、164、6、10、1217東北地區農業開發中的問題5、71416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3、8、9、1113、15、16、17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人民網2012年8月16日報道,2012年黑龍江墾區糧食總產突破400億斤。其中水稻總產250億斤,可向銷售區提供優質的東北粳稻230億斤,有效緩解我國優質粳稻供應緊張的狀況。結合黑龍江墾區土地利用結構(萬公頃)圖,回答1~3題。1.黑龍江墾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A.熱量不足 B.土壤貧瘠C.氣候較為干旱 D.光照條件差2.黑龍江墾區成為“中華大糧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占有耕地多 B.機械化程度高C.糧食生產的自然條件優越D.生產技術水平高3.黑龍江生產的粳稻質量要好于我國南方生產的粳稻,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比南方肥沃B.水熱條件比南方產區充足C.生長期比南方產區長D.機械化水平比南方產區高解析黑龍江所處緯度較高,熱量不足是制約其農業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由于墾區地廣人稀,人均占有耕地多,所以成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熱量不足導致這兒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單季水稻的生長期較南方產區長,質量高。答案讀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單位:毫米),回答4~5題。4.影響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陽輻射②距海遠近③季風風向④緯度位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東北地區平原廣大,一首詩歌曾提到“……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會發芽,栽上塊柴火也開花……”足見其土壤肥沃。但目前,東北地區土地利用中卻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 ()。①黑土土層變薄,肥力下降②沼澤地開發,濕地破壞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鹽堿化④過度開墾,土地荒漠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從圖中的年降水量線可知降水的分布規律是從沿海到內陸逐漸減少,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夏季風的風向和距離海洋的遠近不同;東北地區在土地的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黑土的沖刷和濕地的破壞。答案扎龍濕地2011年9月進行補水,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平衡,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沼澤”濕地意義重大。據此完成6~7題。6.下列關于東北沼澤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沼澤是生態系統②沼澤是蓄水池③沼澤可緩和氣溫的日年變化④應有計劃地開發利用東北沼澤,以擴大耕地面積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7.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三江平原上的沼澤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貧瘠B.開發的成本太高C.糧食過剩,價格下降D.為了保護、改善生態環境解析第6題,沼澤具有蓄水、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的多種環境功能,不能隨意開墾為耕地。第7題,加強濕地環境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答案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利用當地農業生產條件,大力實施農業基地的綜合開發,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據此回答8~9題。8.目前不屬于影響黑龍江農業持續發展的問題是 ()。A.耕地面積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C.糧食品種和質量欠佳D.常受低溫冷害的影響9.有關東北農業基地的綜合開發,正確的是 ()。A.只要抓好種植業就行B.以糧為主,多種經營,大力發展大牧場放牧業C.農業區搞加工經濟效益較差D.應加強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加工解析東北地區耕地面積廣大,人均耕地較多。正確分析評價東北地區農業基地的綜合開發,必須全面掌握東北地區的區域特征,以事實為依據,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客觀、辯證地分析、判斷;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實現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有益行為,是值得提倡的。答案東北地區農業發達,請聯系相關知識,回答10~11題。10.東北林區大興安嶺多針葉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多混交林,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東豐西欠、北多南少的結果B.緯度高低不同,熱量北少南多的結果C.人工營林,樹種不同造成的D.開發歷史長短和生產方式不同造成的11.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在于 ()。A.積極營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蓋率B.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加強森林資源綜合開發C.促進珍貴樹種的更新,縮短其生長周期D.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防止生態環境惡化解析自然植被的不同主要是受熱量的影響。東北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是重采輕育,采伐量超過生長量,其發展應以營林為主,提高森林覆蓋率。答案讀圖,回答12~13題。12.圖中五個代號順序分別與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吉林中部、遼河平原、內蒙古東四盟市五個優勢產區相符的是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13.下列舉措有利于圖示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是 ()。①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②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③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④加快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⑤合理利用、保護并改善農業生態環境A.①②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12題,考查了對東北地區區域地圖的讀圖、識記能力。第13題,重點考查東北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答案讀我國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14~15題。14.限制該地所在農業生產基地發展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是 ()。A.草場退化和土地沙化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澇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濕地退化15.該地區農業部門擬建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庫大壩,合理的規劃方案是()。A.①地—水庫大壩、②地—果林、③地—耕地、④地—水土保持林B.①地—水土保持林、②地—耕地、③地—果林、④地—水庫大壩C.①地—果林、②地—耕地、③地—水庫大壩、④地—水土保持林D.①地—耕地、②地—水土保持林、③地—水庫大壩、④地—果林解析根據經緯度能判斷出圖示地區位于我國的東北平原,該地區由于過度墾殖,黑土流失嚴重,大面積的濕地正在不斷退化。圖中①在地勢較緩的坡地上,可以發展果林;②地地勢起伏較小,可以發展耕作業;③在河流峽谷出口處,是修建大壩的理想位置,既能保證水庫有較大的庫容,又能減少大壩修建的工程量;④地等高線非常密集,說明該地地勢很陡,建水土保持林是最好的選擇。答案二、綜合題(共40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東北網2012年11月10日訊中共十八大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馬立群建議,將松嫩和三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在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農業生態、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材料二“北大荒”指20世紀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開發的區域。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國家加大了對“北大荒”荒地資源的開發力度。經過10~20年的草甸開墾和沼澤治理,“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材料三(1)分析“北大荒”沼澤地形成的原因。(2)東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試分析該區發展糧食生產的自然條件。(3)近年來,北大倉土地質量下降,有人說“北大倉”又將變成“北大荒”,簡要分析其原因。(4)說說該地區沼澤的生態功能。解析第(1)題,“北大荒”地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一帶,讀圖并結合該地區的氣候、地形特征分析沼澤地的成因。第(2)題,東北平原發展糧食生產的自然條件,可結合所學知識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從利弊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第(3)題,未開墾的黑土上原本生長著茂盛的草甸植被,大規模開墾為耕地和不合理的使用,造成自然平衡受到破壞,土壤沖刷嚴重,黑土大量流失,黑土層日漸變薄。第(4)題,沼澤是東北地區陸地生態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樣,對調節氣候,保護和改造生態環境都起著重要作用;東北的沼澤是我國特有珍禽丹頂鶴、天鵝等的棲息地。答案(1)氣溫較低,蒸發微弱,降水量大于蒸發量;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季節性凍土融化,下層為永久凍土層,水分不易下滲,造成積水。(2)有利的方面:雨熱同期、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的方面:冬季寒冷,夏季溫暖,無霜期較短,農作物易受低溫凍害的影響;沼澤廣布,排水困難。(3)隨著人們對“北大荒”的不斷開發,黑土將大量流失,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生產能力下降乃至喪失。(4)沼澤是濕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調節氣候,保護和改善環境;是丹頂鶴、天鵝等珍稀動物的棲息地。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中、美、日三國農業投入與產出表。2002年農業占GDP比重2002年從業人員比例1999年農用拖拉機/萬部1999年收割脫粒機/萬部2002年稻谷單產水平/kg·hm-2中國15%50%/6295美國2%2%7037日本%5%6702材料二凡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大都對其農業實施反哺政策,而凡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大都實行農業剝奪政策。生產者補貼值(用PSE表示)能反映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程度。如美國、加拿大、歐盟、瑞典的PSE為25%~50%,芬蘭、日本、挪威和瑞士的PSE在70%以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PSE在10%左右。我國農業的保護力度雖有加強,但仍處于負保護的狀態。材料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江省磐安縣,過去是有名的貧困縣,但該縣立足發揮山區資源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縣已初步形成了香菇、藥材、茶葉、制種、高山蔬菜、經濟林等六大支柱產業。1995年,磐安被評為“中國香菇之鄉”,目前,磐安香菇出口占全國的1/3。磐安藥材生產歷史悠久,1996年又被評為“中國藥材之鄉”,目前,磐安中藥材已成為全國藥市“晴雨表”。磐安縣在“特產富縣”戰略的帶動下,一舉成為浙江省著名的脫貧先進縣。(1)根據材料一、二,比較我國農業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所存在的差距。①農業機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以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下。②農業從業人員比例________________。③政府的農業保護力度________________。(2)浙江省磐安縣的農業生產條件,有利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不利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3)浙江省磐安縣的特色農產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4)結合新農村建設,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你認為浙江省磐安縣今后的農業應如何發展?解析(1)根據題目提示,通過閱讀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