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電信LTE技術原理和網絡演進交流Contents2LTE關鍵技術3CDMA向LTE的網絡演進1LTE技術背景與特征4LTE產業發展LTE需求背景LTE是MBB成功的關鍵更高的速率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從人與人通信到機器與機器通信從Kbps到GbpsMbps更低的時延msHSPA+DL>40MBps;UL>10MbpsTD-HSDPA2.8MbpsTD-HSUPA2.2MbpsWCDMA384KbpsHSDPA1.8/3.6MbpsHSDPA7.2MbpsHSUPA1.4~5.8Mbps300Mbps~1GbpsLTE+LTETDD1LTETDD2LTETDD(20M2T2R)DL:150MbpsUL:75MbpsTD-HSPA+
DL:>25.2MbpsUL:>19.2MbpsEV-DORel.0DL:2.4MbpsUL:153.6kbpscdma20001x153.6kbpsD0Rel.ADL:3.1MbpsUL:1.8MbpsDoRevB(MultiCarrierDO)DL:14.7MbpsUL:5.4MbpsLTEFDD(20M2T2R)DL:150MbpsUL:75MbpsGSMEDGE120KbpsGSMGERAN240K-2MbpsTD-SCDMA384Kbps關于2G/3G/4G
的爭論已經結束,所有移動技術都朝著滿足未來業務需求的方向發展,并且逐漸趨于一致!當前主流技術向LTE的演進Page5LTE相對3G的性能提升OFDM與MIMO技術是LTE頻譜效率成倍提升的關鍵原因!2*1.25MHz2*20MHz峰值速率業務時延3.1Mbps150Mbps50倍EVDO更寬的頻譜多天線傳輸技術更高的調制方式MIMO增益:2倍帶寬增益:16倍調制增益:1.5倍LTE:1.25MHz20MHzLTE:1T2R2*2MIMO16QAM64QAM扁平化網絡架構取消基站控制器60毫秒10毫秒6倍Contents2LTE關鍵技術1LTE技術背景與特征1LTE核心技術2SON3LTE與CDMA互操作技術4LTE新技術3CDMA向LTE的網絡演進4LTE產業發展LTE核心技術—OFDMAMIMOOFDMLTE核心技術不同用戶使用不同的頻率不同用戶使用一個載頻上的不同時隙所有用戶同時使用相同的頻率,通過不同的擴頻編碼來區分不同的用戶ICIC利用正交子載波組來實現并行傳輸戶,不同時頻資源區分不同的用戶OFDMA相對CDMA的優點通過子載波交疊,提升頻譜效率非常容易與MIMO技術相結合頻域可以分為多個相互正交的子載波,支持頻域維度的鏈路自適應和多用戶調度,有效避免干擾OFDMA限制對時域和頻域的同步要求高。OFDM的峰均比PAPR高。CDMA具有單載波特性,適用于窄帶系統(5MHz以下)OFDM系統由獨立子載波構成,實現簡單,適用于大帶寬系統(5MHz以上)傳統的多載波頻分復用與OFDMOFDM系統,載波交疊,但是載波間正交OFDM屬于調制復用技術,它把系統帶寬分成多個的相互正交的子載波,在多個子載波上并行數據傳輸。FreqF1F2F3F4F5F6F7FreqF1F2F3F4F5F6F7傳統的多載波頻分復用系統,載波間留有保護帶頻譜利用率高時域頻域符號1f1符號2f2符號nfnOFDM和OFDMA的關系在OFDMA系統,載波和時間被靈活分配給不同用戶。占用資源多少取決于用戶的需求和系統調度結果。LTE的核心技術—MIMOMIMOOFDMLTE核心技術多天線技術MIMOICIC多天線技術利用了“空間”信號維度,能夠提高傳輸速率空間復用利用較大間距的天線陣元之間或賦形波束之間的不相關性,向一個終端/基站并行發射多個數據流,提高系統峰值吞吐量空間分集利用較大間距的天線陣元之間或賦形波束之間的不相關性,發射或接收一個數據流,避免單個信道衰落對整個鏈路的影響,提升鏈路可靠性UE1Layer1,CW1,AMC1UE2Layer2,CW2,AMC2MIMOcodewordUser1ModFDD下行MIMO增益DL4x4,4x2MIMOVS.2x2MIMO提升小區峰值吞吐率提升下行小區平均吞吐率提升小區邊緣吞吐量10~17%
Increase15~30%
IncreaseCellAverageThroughputCellEdgeThroughput2x2MIMO4x2MIMO4x4MIMO35~100%
Increase20~85%
IncreaseBenefitsFeature基站多天線發射。下行4x2,4x4MIMO需要終端產業支持。Benefits提升上行覆蓋.基站多天線接收對UE無特殊要求Feature
UL1*4MIMOUL1*2MIMOUL1*8MIMOUL8Rx,4RxVS.2Rx35%
Increase23%
IncreaseCellAverageThroughputCellRadius(256Kbps邊緣速率)2Rx4Rx71%
Increase8Rx48%up
IncreaseFDD上行MIMO增益上行多用戶虛擬MIMO上行多用戶虛擬MIMOeNodeBBenefits上行多用戶虛擬MIMO選擇信道相關性接近正交的用戶進行配對,在相同的時頻資源上傳輸數據,為小區增加額外系統容量.各種MIMO適用的場景基站根據用戶的移動速度與信道質量選擇不同的MIMO模式
空間復用適用于無線信道較好的場景,可以提升網絡容量
發射分集適用于無線信道較差的場景,可以提升網絡覆蓋質量
用戶移動速度較低時,閉環MIMO可以更快速地進行調整;速度較高時,開環MIMO效果更佳
通過基站動態調整,自適應MIMO相對固定模式能夠提升網絡容量10%.自適應MIMOBenefitsDL:開環空間復用UL:多用戶虛擬MIMODL:開環發射分集UL:接收分集DL:閉環空間復用UL:多用戶虛擬MIMODL:閉環發射分集UL:接收分集無線信道質量(SINR)OpenLoopClosedLoop小區中心小區邊緣用戶移動速度(km/h)LTE使用OFDM,沒有CDMA擴頻增益;使用硬切換,沒有軟切換增益,因此同頻干擾對性能影響較大,需要有效干擾協調技術保證性能。干擾協調MIMOOFDMICICLTE核心技術CoreCore擴頻增益可以抵抗部分干擾CDMA技術,小區內用戶間干擾嚴重OFDMA技術,小區內用戶間干擾幾乎為零有控制器,支持軟切換合并技術,相鄰小區強信號可以轉化為有用分支,變干擾為增益無控制器,不支持軟切換,相鄰小區信號造成干擾LTE常用抗干擾技術頻選ICIC靜態ICIC動態ICIC自適應ICICeICICCoMP…CBTS
CBTS
CBSC
eNodeB
eNodeB
頻選背景LTE是寬頻譜系統,同一個UE在頻譜帶寬內的信號質量可能存在較大差異,不同UE在相同頻譜區域的信號質量也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原理利用以上信道特性,優先在UE信號質量最好的頻譜調度,實現小區吞吐率最大化。FrequencySINRFrequencySINR頻選信道平坦信道UEnfrequencyUEnUEnUE1UEnUE2…UE2UE1UE110981365…6121286658…10111310111075…910……UE2UEnfrequencyfrequencyfrequency全帶寬信號質量分布調度結果不同UE的最好頻帶不同UE在信號質量最好頻譜上調度ICIC具體可以劃分為靜態ICIC、動態ICIC、自適應ICIC(AICIC)和eICIC。靜態ICIC通過在網絡規劃時設定各小區的模式且各模式的邊緣頻帶大小固定不變,相鄰的小區模式盡量設置不同,目的是為了錯開相鄰小區的邊緣頻帶,減少干擾。ICIC的分類動態ICIC也是通過網絡規劃各小區的模式,但各個模式的邊緣頻帶大小,可以根據小區間的負荷情況動態調整,使得邊緣頻帶的劃分更為靈活。Cell1Cell2Cell3FrequencyPowerFrequencyPowerFrequencyPower邊緣頻帶擴展邊緣頻帶壓縮邊緣頻帶壓縮HII和OI信息交互HII和OI信息交互HII和OI信息交互ICIC具體可以劃分為靜態ICIC、動態ICIC、自適應ICIC(AICIC)和eICIC。干擾協調的分類(續)AICIC的邊緣頻帶大小也是固定不變的,與靜態ICIC類似,但各小區的模式不是人工規劃的,而是通過集中管理網元來統一管理和規劃,確保各相鄰小區的邊緣模式錯開效果更優。eICIC是針對HetNet網絡提出的,HetNet的引入增加了宏站和小站間的干擾。eICIC通過在時域上小站和宏站信號錯開來減少宏站對小站的干擾。小站和小站的干擾沿用宏站間的干擾協調方案。配置工具ICIC配置傳統ICICOSSICIC配置MR測量自適應ICIC(b)信號干擾(a)(c)(a)宏站UE受小站信號干擾(b)宏站UE上行信號干擾小站(c)小站信號干擾其他小站的UEMacro基于TDM的eICIC可以使更多終端接入微站,提升HetNet容量。Contents2LTE關鍵技術1LTE技術背景與特征1LTE核心技術2SON3LTE與CDMA互操作技術4LTE新技術3CDMA向LTE的網絡演進4LTE產業發展縮短培訓周期最小化配置LTE投資效率簡化網絡管理網絡KPI提升2G3GLTE網絡參數2G->3G:10倍3G->LTE:?2G/3G:3~5年LTE:?最大化網絡容量提升用戶體驗減少路測多制式網絡管理(CDMA、LTE)多種站點形態應用(Micro/Pico/Femto)網絡優化周期網絡初始部署階段:自規劃:自動網絡參數的生成自部署:自配置,自動軟件更新網絡維護階段:自優化:ANR(自動鄰區發現),MRO(切換優化),負荷均衡,失效自動補償易維護:UE跟蹤,告警管理,KPI實時上報…LTE關鍵技術:SONLTE自動鄰區優化(ANR)及X2自建立:解決鄰區和eNB接口管理困難OMCNCL更新報告NewCell3PCI=3GCI=17GCI:GlobalcellIDPCI:PhysicalCellIDCell2PCI=5GCI=27Cell1PCI=1GCI=40ANR策略1上報newCell3PCI2Cell3GCI請求3上報Cell3GCICell1鄰區關系列表Cell2PCI=5GCI=27……Cell3PCI=3GCI=174X2自動建立,cell3標識為鄰區,增加cell3鄰區到cell1鄰區關系列表5更新NRT到網管ANR自動鄰區關系原理2009年8月與德電完成全球首個ANR測試ANR價值新建擴容,一個基站X2接口的數量等于6倍站點數,人工配置難度大,ANR自動獲取對端地址,自動建立連接,無需人工配置;日常維護,海量鄰區無需人工維護德電子網2011年10月華為SONANR特性全網商用切換成功率自動添加鄰區數第一圈91%74第二圈97%94傳統優化ANR1.漏配檢測分析話統,路測UE測量2.漏配確認地圖,經驗自動分析3.更新人工更新配置自動下發配置自配置自優化自維護PCI沖突檢測和自配置:簡化LTE空口參數配置0248MX0794MX0432MX0795MXCell4Cell7Cell6Cell5
PCI=5Cell0PCI=5Cell1Cell3Cell10Cell8UEDriveRouteeNB上報沖突至OSSPCI沖突檢測原理2011年Huawei-VDFLTEPCI沖突檢測測試0248MX0794MX0432MX0795MXCell4Cell7Cell6Cell5
Cell0PCI=5Cell1Cell3Cell10Cell8UEDriveRouteCell0NewPCI=2重新設置PCILTE系統共有PCI504個,鄰區之間PCI不能相同NCL:NeighborCellListofCell1Cell3PCI=5CGI=25……Cell2PCI=5CGI=173在NCL中發現PCI沖突M2000Cell1PCI=3CGI=272上報Cell2的CGIandPCI4上報鄰區PCI沖突Cell2PCI=5CGI=17Cell3PCI=5CGI=255輸出優化PCI建議CGI:GlobalcellIDPCI:PhysicalCellID自動優化1發現新小區2的
PCI和CGI自優化原則避開一、二階鄰區避開黑名單參照工參信息同站的主同步碼不同傳統優化PCI自優化沖突發現分析話統,路測UE測量,自動分析重配置人工配置自動配置自配置自優化自維護價值:日常網優場景PCI沖突快速發現自動優化移動魯棒性優化(MRO):主動改善切換性能切換過早切換過晚乒乓切換切換過早切換過晚同頻鄰區A3太低A3太高異頻鄰區NAA2太低A4太高異系統NAA2太低B1太高切換次數成功切換次數RRC連接重建切換成功比例MRO算法關閉路測183537,5%路測282625%MRO算法打開路測
183537,5%路測
2105550%路測
395455%路測
4106460%路測586275%路測
6880100%0248MX0794MX0432MXCell4Cell7Cell8Cell6Cell5Cell0Cell1Cell32011年Huawei-VDFLTEMRO實測結果移動魯棒性優化原理:eNodeB智能判斷切換失敗的原因,通過自動優化切換參數改善切換性能切換失敗的三種情況切換失敗原因分析傳統優化MRO問題發現分析話統,投訴eNB自動統計發現優化人工嘗試,路測自動優化MRO與傳統優化相比可以自動發現切換問題并優化,減少日常網優對最差區域的路測優化工作自配置自優化自維護最小化路測(MDT):實現全網、實時“體檢”
室內覆蓋NodeBIubOMC離線分析工具UE測量報告等統計數據RNCCN測量RSRP和RSRQ、測量功率余量PH、測量位置信息與MDT概念類似,已應用于TDS現網采用全民路測,高效全面發現室分問題無需步測,節省資源,提升效率MDT應用:TDS室分通道級弱覆蓋精準檢測MDT原理:基于商用終端的測量報告優化網絡NMSOMCMMEHSS
eNB基于小區級跟蹤基于信令跟蹤(跟蹤IMSI)UERANEMSCNEMSMDT價值:為運營商通過商用終端收集無線網絡的動態波動過程提供可能為網絡優化、分析、診斷過程提供全面的參考視圖,可部分替代人工路測與傳統路測相比減少80%日常網優工作量,減少50%問題處理工作量自配置自優化自維護小區退服檢測和補償(COD):降低維護成本,最大補償退服影響退服小區檢測監控KPIRRC建立異常ERAB建立異常掉話切換異常監控Sleepingcell無接入無活動用戶與歷史比較不正常退服小區補償遷出用戶、禁止切入嘗試復位鄰區RF調整退服小區還原鄰區RF還原OMC小區退服檢測和補償原理:日常運維,通過OMC監控小區KPI和業務情況判斷是否存在退服小區,發現退服小區后進行用戶遷出和禁止切入策略,小區無法復位則通知eNodeB通過提升發射功率吸收退服小區用戶業務,最大限度減小小區退服對網絡的影響。eNodeBeNodeB自配置自優化自維護Contents2LTE關鍵技術1LTE技術背景與特征1LTE核心技術2SON3LTE與CDMA互操作技術4LTE新技術3CDMA向LTE的網絡演進4LTE產業發展語音業務互操作背景現有的CDMA運營商演進到LTE后,面臨的問題:
1、繼續采用CDMA1x網絡提供語音還是采用LTE提供語音?2、如果采用CDMA1x網絡提供語音業務,LTE網絡提供數據業務,那么兩個網絡如何進行互操作?CDMA網絡CDMA+LTE重疊網絡互操作場景互操作方案方案說明語音業務互操作場景2RX方案語音采用1x承載,終端同時支持雙制式接收,單制式發送。當有語音呼叫時,用戶回落到1x網絡SVLTE語音采用1x承載,終端同時支持雙制式收雙發CSFB方案語音采用1x承載,當有語音呼叫時,用戶回落到1x網絡SRVCC部署VOLTE,用于將LTE的VOIP切換到1x網絡上互操作解決方案:語音業務互操作解決方案—CSFB解決方案IWSSGW/PGWIP數據網絡S102UE在CL重疊覆蓋區優先駐留LTE網絡。1xCSIWS為邏輯實體,將會集成在1xBSC中,MME和IWS之間存在S102接口。當終端駐留在LTE網絡時,將通過IWS網元向1xMSC發起登記等過程。當UE發起語音呼叫時,UE將先向MME發起CSFB回落請求,然后再離開LTE網絡,來到cdma1x網絡進行語音業務。
當1xMSC發往終端的尋呼,將通過IWS下發到LTE網絡,由LTE網絡通知UE。說明:IWS可以集成在BSC,也可以獨立部署MMEBSCCBTSeNB電路域語音網絡MSC語音業務互操作解決方案:2RX,SVLTE1XVoiceLTEData雙模終端2Rx方案:終端可以同時在CDMA和LTE接收數據,但同時只能在一個網絡發送數據。終端在LTE網絡激活時,利用其中一個接收機去1X網絡接收尋呼SVLTE方案:終端可以同時在CDMA和LTE收發數據,也就是可以同時在1X進行語音,在LTE進行數據業務方案優點:CDMA和LTE網絡不需要做耦合。方案缺點:
800M和2.6G存在三階互調干擾問題。
需要兩個射頻芯片,相對CSFB的成本會增加。
終端同時駐留兩個網絡,使用時間大約減少10%.語音業務互操作解決方案:VoLTEeNB支持的關鍵VOLTE特性:支持各種AMR的壓縮格式.VOLTE優化解決方案IP頭壓縮半靜態調度TTI綁定收益:eNB提供空口的Qos質量.5MHz帶寬大于200個用戶,10M帶寬大于400個用戶利用TTI綁定提升邊緣區域的信號。eNBPDCP-RoHCPHYTTIBundlingMACSemi-persistentSchedulingRLC-UMModeRRCMMEE-RANVoIPServiceP-GWE2EVoiceCallS-GWIPNetworkCSbearerLTE語音解決方案總結LTE承載語音(VoLTE)CDMA承載語音SVLTE(雙模雙待雙通)e1xCSFB(雙模單待單通)SRVCC(單射頻語音連續性)備選方案優勢:無需網絡改造,支持并發,語音感知最優(不存在雙網反復重選問題)代價:相對CSFB,手機終端需支持雙RF單元,耗電和成本略有增加產業鏈:Vzw選擇雙待電信:可通過C+LTE(FDD或TDD)雙芯片方案,降低對高通獨家芯片供應的依賴優勢:終端只需要單RF單元,只駐留LTE網絡,手機耗電減少,待機時間更長代價:網絡側需新增IWS網元,不支持并發,存在在LTE邊界雙網反復重選問題產業鏈:WCDMA陣營多選擇標準CSFB方案,CDMA陣營無商用案例LTE采用VoIP做語音,當終端離開LTE區域時,將VoIP切換到CDMA1X優勢:通過VoLTE,LTE同時解決語音和數據業務,最終可以完全取代3G網絡代價:需要部署IMS,僅當LTE深度覆蓋比較好時才適用,否則頻繁切換,影響感知產業鏈:屬于LTE長期技術演進方向,短期產業鏈不成熟終端側初期可以選擇SVLTE方案,網絡改造最小+終端感知最優。網絡側需要考慮海外CSFB終端漫入需求LTE關鍵技術—CL數據業務互操作Hotspot/DenseUrbanUrban/SubUrbanRuralcdmacdmacdmacdmaLTELTELTE部署時一個逐漸的過程,首先在城市熱點地區成片覆蓋,然后再在郊區覆蓋,當UE從LTE覆蓋區移動到郊區覆蓋時,若UE正在LTE網絡進行數據業務,將會發生LTE到EVDO的切換。
當前協議定義了兩種切換方式,非優化切換和優化切換。其中非優化切換時延大約需要2~7秒,優化切換時延小于300ms。LTE關鍵技術—CL數據業務互操作優化切換方案介紹:MME和AN之間存在S101接口。SGW和HSGW之間存在S103接口。當UE駐留在LTE網絡時,將通過S101接口向目標eAN/HSGW發起eHRPD,PPP會話協商。
當UE從LTE網絡切換到eHRPD網絡時,UE將先通過S101接口向目標eAN請求分配資源,然后再切換。CDMALTEANSGWMMEPGWHSGWIPServicesnetworkS103S101非優化切換方案介紹:
不需要部署S101和S103接口。當UE離開LTE覆蓋區時來到CDMA覆蓋區時,UE將被eNB重定向到eHRPD網絡,整個切換過程采用先斷后連的方式。LTE數據互操作方案總結具體選擇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是由運營商LTE建網策略、規模等確定的備選方案性能代價產業鏈非優化切換切換時間2-7秒,業務中斷時間長,適合非實時業務1、對終端無要求2、網絡側改造小:EVDO網絡側升級支持eHRPD即可(PDSNHSGW)均支持優化切換切換時間300毫秒,業務,業務中斷時間短,適合實時類業務1、對終端有要求。終端需要支持預注冊,業務通道先建后刪,實現業務連續切換;2、網絡側改造較大,需要新增網元接口S101(eAN-MME)和S103(HSGW-SGW)接口華為已經率先支持由于LTE高頻段組網,深度覆蓋效果不及EVDO,需要LTE與EVDO良好互操作,確保電信3G+4G綜合競爭力最佳。(EVDO覆蓋優勢+LTE容量優勢)EVDO網絡需要提前升級支持eHRPD,為引入LTE做好準備Contents2LTE關鍵技術1LTE技術背景與特征1LTE核心技術2SON3LTE與CDMA互操作技術4LTE新技術3CDMA向LTE的網絡演進4LTE產業發展標準演進:載波聚合Carrier1Carrier2CarrierXLTE-A最大支持100MHz(5載波)捆綁,可進一步提升單用戶峰值速率可支撐同頻段和異頻段捆綁產業鏈:預計2013Q2以后會有終端逐步支持兩載波CA;但異頻段CA載波的兩兩組合關系,需要有對應需求的運營商推動標準立項,提前牽引產業鏈載波聚合原理(類似EVDORevB)頻段1頻段2R10版本:CABand1(2100M)Band5(800M)Band40(2400M)TDDBand4(AWS)Band3(1800M)Band1(2100M)Band7(2600M)Band4(AWS)Band3(1800M)Band5(800M)Band7(2600M)Band17(700M)Band17(700M)注:R11標準還沒有凍結,CA定義還在更新R11版本:CABand1(2100M)頻段內:頻段間:載波聚合提升運營商競爭力
整合零散頻譜,提升頻譜利用效率下行CoMP站內CoMP站間CoMPCoMP上行CoMP宏站站內CoMP宏站站間CoMPCentralBB
上行站內CoMP對終端和傳輸無要求R11定義站間CoMP基于CentralBB架構小區干擾協調,提升空口傳輸質量提升小區邊緣用戶SINR減少小區間干擾CoMPOnCoMPOffSingleUEThroughputinCellEdgeCoMPOnCoMPOffSingleUEThroughputinCellMiddle標準演進:CoMP上行2RxCoMP(站間,2CellsJP)15MHz小區中點吞吐率
(Mbps)15MHz小區邊緣吞吐率
(Mbps)CoMPOn8.973.35CoMPOff4.871.49CoMP增益84.2%124.8%Contents2LTE關鍵技術3CDMA向LTE的網絡演進1LTE技術背景與特征4LTE產業發展LTE網絡架構:扁平架構,ALLIP,增加X2接口接入網絡簡單化:與CDMA網絡相比,LTE網絡中沒有BSC,e-NodeB和MME各自承擔了原來BSC的部分功能與傳統3G網絡比較,LTE的網絡結更加簡單扁平,降低組網成本,增加組網靈活性,并能大大減少用戶數據和控制信令的時延MME:移動性管理實體ServingGateway:服務網關MSCPDSNBSC分層、雙頭網絡扁平、單頭網絡BSBSe-NodeB的主要功能包括:無線資源管理功能,即實現無線承載控制、無線許可控制和連接移動性控制,在上下行鏈路上完成UE上的動態資源分配(調度);用戶數據流的IP報頭壓縮和加密;UE附著狀態時MME的選擇;實現S-GW用戶面數據的路由選擇;執行由MME發起的尋呼信息和廣播信息的調度和傳輸;完成有關移動性配置和調度的測量和測量報告。MME的主要功能包括:
NAS(Non-AccessStratum)非接入層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護;AS(AccessStratum)接入層安全性控制、空閑狀態移動性控制;EPS(EvolvedPacketSystem)承載控制;支持尋呼,切換,漫游,鑒權。S-GW的主要功能包括:分組數據路由及轉發;移動性及切換支持;合法監聽;計費。P-GW的主要功能包括:分組數據過濾;UE的IP地址分配;上下行計費及限速。LTE網絡架構:扁平架構,ALLIP,增加X2接口Page41LTE網絡部署對CDMA現網的改造1x電路域網絡MSCAAA終端升級現有CDMA網絡支持eHRPD軟件升級cBTS基站支持eHRPD,以支持eHRPD->LTE空閑態重選功能軟件升級cBSC支持eHRPD,以支持LTE->eHRPD的非優化切換和重選功能升級現網的PDSN支持HSGW,以支持eHRPD接入到LTE的EPC網絡升級
現網的AAA,或者部署新的AAA以支持接入到HSS網絡cBTS/eNBCBSC/eANPDSN/HSGWHSSSGWMMEPGW傳輸網eNBIPNetworkContents2LTE關鍵技術3CDMA向LTE的網絡演進1LTE技術背景與特征4LTE產業發展LTE發展狀況LTE用戶數預測(百萬)CAGR:145%全球LTE用戶數快速增長LTE用戶全球增長情況2012-02-272012-02-27LTE用戶數預測(千)目前LTE用戶以美日韓為主TDD
270用戶,FDD2500用戶美日韓MBB市場發達美日韓CDMA運營商競爭壓力大2015年后中國將推動東亞成為LTE最大市場多模芯片成主流,高通/海思拉動多模芯片產業進程20112012~MDM9x00-GCULBalong700(R8)-LTEMSM8960-G/U/C/LTETDD/FDDBalong710-G/U/LTETDD/FDDM7400-G/U/TDS/LTETDD/FDDSQN3110-LTETDD/FDDWD5000-LTE
FG3100-LTEFG3800-LTETDD/FDD芯片廠商多:提供商超過10家大多支持LTEFDD/LTETDD支持的應用全手持桌面模塊…….海思Balong710,全球第一款支持CAT4的終端芯片XMM7x60LTE芯片產業更加發達,主流廠商均有戰略產品投入CL終端廠商35家(APPLE,Motorola,Samsung,HTC,華為、ZTE等),支持CL雙模終端達到143種,52種Mobilephone覆蓋的LTE頻段包括::700M、800M、1800M、1900M、AWS、2600MQualcomm模塊MDM9625支持700,800,1800,2600,AWS,Others,TDD2300,TDD2600廠商終端數量廠商終端數量廠商終端數量AmTelecom4FranklinWireless2ProLink1AnyDATA1HP4Qualcomm1Apple2HTC6QuantaComputer1Atel1Huawei4RIM1BandRich4LG14Samsung26C-motech1Motorola10SierraWireless4Cisco2Netcomm1Teradek2Cradlepoint5Netgear1Ventus5Dell1NovatelWireless8Zoom3Dovado4Option1ZTE8E-LinsTechnology6Panasonic1ZyXEL2Ericsson2Pantech4豐富的CL產業鏈:高中低產品全、頻段多4000+研發工程師致力于基礎建設10+研發中心和全球實驗室10年LTE技術積累瑞典深圳成都北京西安加拿大上海俄羅斯杭州印度美國MBB實驗室芯片終端:IOT網絡:IOT華為的eNB完成與其他運營商的EPC網絡對接移動創新中心MIC20+MIC
用戶行為分析
網絡模型分析
智能終端分析
解決方案規劃全力投入LTE建設開放合作與創新華為致力于LTE的發展華為引領LTE/EPC商用部署HuaweiEricssonALUNSN其他數據來源:Huaweiwirelessintelligence,2012Q31st
DD800LTE網絡
全球覆蓋最廣的LTE網絡
全球規模最大GL1800網絡UMTS<ERAN共享網絡Oct.20121st
GUL融合商用網絡1st
VoLT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輪胎買賣庫存合同范本
- 香港房屋借用合同范本
- 混凝土購銷合同
- 瓜蔞種子銷售合同范本
- 茅臺回購合同范本
- 外墻保溫拆除合同范本
- 動感風潮模板
- 代打包發貨合同范本
- 2025設備采購合同(范本)
- 高效工作與流程優化
- 普通地質學教材
- 常減壓煉油仿真工藝流程簡介
- 青春期女生健康講座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習作教材解讀和教學目標
- 廣東省五年一貫制語文試卷
- 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每課教學反思(附目錄)
- JJF 1099-2018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校準規范
- GB/T 4857.15-2017包裝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第15部分:可控水平沖擊試驗方法
- GB/T 19632-2005殯葬服務、設施、用品分類與代碼
- GB/T 14514-2013氣動管接頭試驗方法
- 違章教育習慣性違章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