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1067.5-1989 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規定了銀材料中碳含量的測定方法,具體采用的是燃燒-電導法。下面是該標準的主要內容說明:

  1. 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銀產品,包括銀合金、純銀等材料中碳元素含量的定量分析。通過此方法可以準確測定樣品中碳的質量分數,通常適用于碳含量較低的樣品檢測。

  2. 原理:燃燒-電導法基于樣品在高溫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燃燒),使樣品中的碳轉化為二氧化碳(CO2)。隨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被導入含有堿性吸收劑的溶液中,轉化為碳酸鹽。這一轉化過程會引起溶液電導率的變化,而電導率的變化程度與原本二氧化碳的量成正比,即與樣品中碳的含量相對應。通過測量電導率的變化,即可計算出樣品中的碳含量。

  3. 試劑與材料:標準詳細列出了進行測試所需的各種試劑規格和純度要求,如氧氣源、吸收液的配制方法及所需的標準物質等,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4. 儀器設備:說明了執行該測試所必需的儀器設備,主要包括燃燒爐、電導率儀以及用于精確稱量樣品的天平等。

  5. 樣品處理:規定了樣品預處理步驟,包括如何取樣、樣品的稱重、如何確保樣品均勻性以及必要的前處理以去除干擾元素等。

  6. 操作步驟:詳細闡述了從樣品的燃燒到電導率測量的整個實驗流程,包括燃燒溫度、時間控制、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與處理、電導率的測定方法等關鍵操作細節。

  7. 計算方法:提供了根據電導率變化值計算樣品中碳含量的具體公式,確保不同實驗室間結果的一致性與可比性。

  8. 精密度與準確度:標準中包含了重復性和再現性試驗的數據,用以評估該方法的精密度,并通過與參考方法或標準樣品比較,驗證了方法的準確度。

  9. 試驗報告:指明了試驗報告中應包含的信息,如樣品描述、測試條件、測定結果及其不確定度等,確保測試結果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該標準為銀制品中碳含量的分析提供了一套科學、規范的方法,有助于保證銀材料的質量控制與成分分析的準確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廢止
  • 已被廢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89-03-31 頒布
  • 1990-02-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1067.5-1989銀化學分析方法燃燒-電導法測定碳量_第1頁
GB/T 11067.5-1989銀化學分析方法燃燒-電導法測定碳量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1067.5-1989銀化學分析方法燃燒-電導法測定碳量-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UDC669H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1067.5-89銀化學分析方法燃燒-電導法測定碳量Silver--Determinationofcarboncontent-Combustion-conductometricmethod1989-03-31發布1990-02-01實施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銀化學分析方法GB11067.5-89燃燒電導法測定碳量Silver-Determinationofcarboncontent-Combustion-conductometricmethod主題內客與適用范座本標準規定了銀中碳含量的測定方法。本標準適用于銀中碳含量的測定。測定范圍:0.0005%~0.0020%,引用標準GB1.4標準化工作導則化學分析方法標準編寫規定GB1467泊金產品化學分析方法標準的總則及一般規定方法原理試樣在1250~1300℃氧氣流中燃燒,碳被氧化為二氧化碳,除硫后,過量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同時技導入測量電導池,二氧化被氫氧化鈉吸收液所吸收,導致溶液電導的變化,由標準中含碳量與電橋該數間關系的換算系數推算出試樣的含碳量。4試劑4.1乙醇。4.2·碳標準溶液:稱取2.1273g于110℃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的鄰苯二甲酸氫鉀,溶于蒸館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山L含1&碳.4.3氫氧化鈉吸收液(0.0015mol/L或0.005mal/L):稱取0.38或1g氫氧化鈉,溶于蒸館水中,稀釋至5L,混勾.見存于瓶口插有燒堿石棉試管的試劑瓶中。5儀器與裝置5.1,定碳裝置,見下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