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信息檢索-第四章1-中文檢索工具書_第1頁
文獻信息檢索-第四章1-中文檢索工具書_第2頁
文獻信息檢索-第四章1-中文檢索工具書_第3頁
文獻信息檢索-第四章1-中文檢索工具書_第4頁
文獻信息檢索-第四章1-中文檢索工具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中文檢索工具書24.1.1文獻檢索工具概述

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按其編排特點和人們的使用習慣,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獲取知識或者欣賞而從頭到尾細細閱讀;另一類是為了釋疑解難或查考特定的資料,才去翻閱或引用。前者即為普通圖書,后者便是工具書。工具書是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以特定的編排形式和檢索方法加以組織,專供人們查找特定資料和文獻線索的專門性工具。一般而言,文獻檢索工具是在一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整理、編輯而成的二次文獻或三次文獻。通常包括檢索工具書【是專門提供文獻出處和內容線索的工具書,如書目、索引、文摘等】和參考工具書兩大類。第四章傳統文獻信息檢索工具及利用3

檢索工具書基本上是對文獻的特征做簡要的記載,屬于二次文獻的范疇;而參考工具書則主要是對知識進行精要的說明,屬于三次文獻的范疇;兩者多是以紙張為載體出版物,檢索工具書多為期刊形式,出版周期短,及時性較強,參考工具書則主要是圖書形式或是年鑒一類連續出版型的,出版周期長,穩定性較強;兩者都是以供人查尋為出版目的,但檢索工具書提供的情報一般只是有關文獻的線索,必須根據這些線索再查原文,而參考工具書提供的情報是具體的事實和數據,檢索的結果可以直接利用。檢索工具書和參考工具書的區別4檢索工具的定義檢索工具是用來報道、存貯和查找文獻線索的工具。檢索工具的職能任何檢索工具都有存貯和檢索兩個方面的職能存儲職能:著錄文獻的特征,依據一定的規律組織排列,使文獻由無序變為有序。

檢索職能:能夠從中檢出所需要的文獻線索“書海指南”

5檢索工具必備條件詳細記錄文獻的外部特征和內容特征具有既定的檢索標識,如主題詞、分類號、著者姓名和文獻序號等根據標識的順序,系統地、科學地排列和組織文獻,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提供廣泛的信息來源,有多種檢索途徑6檢索工具的職能:1)報道職能:揭示某一時期、某一范圍的科學文獻的發展狀況。通過檢索工具對文獻信息的報道,了解學科的歷史、現有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勢。2)存儲職能:把有關文獻的學科內容特征和外部特征著錄下來,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組織起來,以便于查找各類文獻信息。3)檢索職能:提供一定的檢索手段,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檢索方法,及時、準確。7檢索工具的類型按檢索方式劃分手檢機檢按收錄文獻范圍劃分按出版形式劃分按著錄方式劃分索引文摘綜合型目錄單一型書刊型、卡片型、縮微型、機讀型按檢索文獻內容劃分書目型、數據型、事實型、全文型世界著名的四大綜合型檢索工具:EI、SA、《文摘雜志》《速報》題錄8文獻檢索工具特點高密度的知識型高效率的查考性類型按文種可分為中文工具書和外文工具書;按檢索方式可分為手檢工具和機檢工具;按編著方式可分為書目、索引、文摘、辭書、年鑒、百科全書等;按收錄范圍可分為綜合性檢索工具、專題性檢索工具;按載體形式可分為印刷性檢索工具、計算機檢索工具等;按出版形式可分為印刷圖書檢索工具、期刊檢索工具等。9

我國文獻檢索體系的建設,基本上是從建國后開始的。大體可以分為以下5個階段。第一階段:1956~1961年,以翻譯國外檢索刊物為主,主要翻譯、出版了前蘇聯的各種文摘刊物,如《冶金文摘》、《礦業文摘》等。

第二階段:1962~1966年,在國家科委的組織下,于1962年設立了“中國國外科學技術文獻編譯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全國的科技文獻編譯報道工作,并決定由翻譯前蘇聯文摘雜志逐步過渡為自編。

發展10

第三階段:1966~1976年,這期間曾一度停刊的我國檢索刊物,到1973年才開始復刊,但處于各自為政的發展狀況。

第四個階段:1977年~1989年,我國檢索刊物的編輯出版工作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

第五個階段:1990年~現在為發展成熟階段。

發展11⑴報道國外文獻的數量較少,速度較慢;⑵索引系統不完善;⑶大多數檢索工具不附輔助索引,檢索功能較差;⑷刊物較分散,體系不完整、不協調、不穩定;⑸取材不統一,頭緒過多,經常改動刊名;⑹缺少大型綜合性刊物,等等。不足12目前文獻檢索工具由目錄、題錄、文摘三種類型構成,可用于檢索國內外科技圖書、期刊論文及特種文獻,如專利、標準、科技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但從中文檢索工具檢索刊物體系來看,我國檢索刊物體系按收錄國內、國外文獻不同,分為兩個大系列,每一個系列又按學科和專業的不同,分為若干個分冊,報道文獻的內容涉及圖書、期刊、科技報告、會議論文等方面。現狀13文獻檢索工具書的內容,一般有前言、凡例、正文、輔助索引和附錄五個部分構成1.前言:也稱序言或序。2.凡例:也稱例言或使用說明.結構14

結構3.正文:正文是檢索工具的主體部分,是由描述文獻外表特征(題名、著者、出處等)和內容特征(分類號、主題詞和文摘)的各種具體文獻條目按照一定規則組成的,是存儲和檢索文獻的對象,包括題錄和文摘。4.輔助索引:包括主題索引、分類索引、著者索引、機構索引、各種號碼索引及特殊途徑等。5.附錄:附在檢索工具后面的有關參考資料。15文獻檢索工具的排檢方法字順法部首法筆劃法筆順法漢語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韻部法分類法主題法時序排檢法、地序排檢法形序法音序法16文獻檢索工具的排檢方法是根據漢字的形體結構和聲韻規律編排詞目的一種排檢方法。是根據漢字特有的形體結構按照偏旁、部首歸類的一種排檢方法。是以漢字筆畫數目多少為序的一種排檢方法是按漢字起筆筆形來確定漢字先后的排檢方法按照下列次序確定部首:

1.關——八(上下都有的,取上不取下)2.刊——干(左右都有的,取左不取右)3.周——∩(內外都有的,取外不取內)4.舊——日(單筆復筆都有的,取復筆)5.坐——土(中坐、左上角都有的,取中坐)6.磨、摩——麻

(同一部位有多筆少筆幾種部首的,取多筆)17音序法漢語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韻部法是按照漢語拼音字母順序編排單詞或復詞的一種排檢方法。是《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的漢字注音符號。即韻目排列法又叫韻母排列法18號碼法四角號碼法:根據漢字方塊形體的特點,用10種筆形表示的方法:橫、豎、點捺、叉、插、方框、角、八、小、點下一橫

1234567890

取角順序: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0043452819類序法分類法主題法學科體系分類法事物性質分類法按學科或按事物性質的系統性排列的方法。如古代的“經、史、子、集”的四部法,現在使用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等。是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資料集中排列的方法。這種方法常用于類書、年鑒、手冊等工具書是把代表事物性質或概念的名詞術語按字順進行編排的方法。主題法包括關鍵詞法、標題詞法、單元詞法和序詞法。國內外的檢索工具大都附有主題索引。20期刊論文著錄格式:

分類號順序號中文題名=外文題名[刊,文種]/著者//刊名(國別或地名)-年,卷(期).-所在頁碼提要。圖X表X參X(文摘員)主題詞索取號文獻檢索工具的編排21圖書專著著錄格式:分類號順序號中文書名=外文書名卷(冊、編)次:卷(冊、編)的書名

[著,文種]/著者或編者-版本/與版本有關的責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總頁碼;開本.-(從書項).-附注項-文獻標準書號提要。圖X表X參X(文摘員)主題詞索取號文獻檢索工具的編排22文獻檢索工具檢索途徑23最常見的是按著錄格式劃分的目錄、文摘、索引三種檢索工具,它們是手工檢索的主要對象,是機檢的基礎。目錄:又稱書目,是圖書或其它單獨出版的資料內容系統化的記載或主要內容的揭示,以整本書或整本刊形式報道的檢索工具。也是對出版物進行報道和對圖書資料進行科學管理的工具,是歷史上出現最早的一種檢索工具。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編寫的《七略》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圖書分類目錄。東漢班固編寫的《漢書.藝文志》是我國第一部史志書目。《四庫全書總目》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圖書目錄24目錄國家書目書刊出版目錄館藏目錄聯合目錄專題文獻目錄其他目錄包括著者目錄、書名目錄、主題目錄等25題錄是指各種文獻中發表的論文的標題名稱。著錄項目包括論文題目、作者、出處,一般無簡介或摘要。題錄是在目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報道和揭示單篇文獻的外部特征的檢索工具。它和目錄的區別是各自的著錄對象不同,目錄以單位出版物為著錄項,而題錄是以單篇文獻為著錄對象。特點:報道速度快、覆蓋面廣,多用于查找最新文獻,常作為文摘性檢索工具的先導和補充。題錄是最常見的、用途最廣的一種索引。題錄26索引:索引就是將文獻中有價值的知識單元,如圖書的章節、期刊的論文題目、文獻著者、學科主題、重要人名、地名、名詞術語等分別摘錄,注明頁碼,并按照一定的方法排列的一種檢索工具。主要揭示期刊、報紙、論叢、會議錄中所包含的論文。又稱題錄。是將圖書、論文等文獻中所包含的內容,即人名、地名等內容要項摘錄出來而組織形成的索引。常附于年鑒、手冊、和專著的后面,也可單獨成書。可有效幫助讀者查閱文獻中所包含的各項知識信息,是揭示文獻的鑰匙。27索引和目錄的聯系和區別:1)一般地說,目錄著錄的是一個完整的出版單位,如一種圖書、一種期刊、一種標準等。而索引所著錄的則是完整的出版物的某一部分、某一觀點、某一知識單元。2)目錄是宏觀著錄,索引是微觀揭示,而文摘則是微觀報道或描述。28文摘:是系統著錄、報道、積累和揭示文獻外表特征和內容特征的檢索工具,是二次文獻的核心。其結構與內容及出版發行方式都類似于篇目索引(題錄),只是增加了論文的內容摘要。原文的簡介。100字左右。此類文摘所揭示的內容還包括評論員的分析和見解。。是原文內容的濃縮,200至300字左右。基本上能反映原文的技術內容,信息量大,參考價值高。29書刊檢索工具書《全國總書目》的發展:建國初,由新華總店負責編纂,主要收錄新華書店發行和經銷的圖書,同時選錄部分私營書店圖書,出版了1949–1954年和1955年兩部。從1956年起,由中國版本圖書館負責編輯工作,文革期間曾一度中斷,1985年改為編輯部自辦發行。20世紀80年代以后,編輯更加趨于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90年代起,由于出版物增多,《全國總書目》篇幅加大,每年以上下兩冊形式出版。30檢索工具書《全國總書目》的內容編排:《全國總書目》由分類目錄、專題目錄和附錄三部分組成。分類目錄是主體部分,其類目設置是按《中圖法》進行分類編排的;專題目錄技術標準目錄、少兒讀物目錄、教學用書目錄、少數民族文字圖書目錄等。附錄部分包括報紙和雜志目錄、出版者一覽表、書名索引三部分。31檢索工具書《全國總書目》著錄格式:現代信息檢索/樊愛國,薛德鈞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1.247頁;16開本.ISBN7-301-10233-6:?25.00檢索途徑分類途徑:該書正文主要按分類進行編排;書名途徑:在知道書名的情況下,利用附錄中的書名索引查找圖書。32檢索工具書一、概況:1950年創刊,月刊。原由國家版本圖書館編輯,中華書局出版,現由中國新聞出版署信息中心主辦,全國新書目雜志社編輯出版,及時報道全國每月新出版的圖書。《全國新書目》與《全國總書目》兩者是相輔而行的,前者的職能在于及時報道,而后者是前者的累積本。33檢索工具書二、內容編排:

2005年改為半月刊,設有“專家論壇”、“書業資訊”、“暢銷書策劃”、“新書書目”、“可供新書”等34書刊檢索工具書三、著錄格式:其著錄格式與《全國總書目》基本相同。多版次著錄。四、檢索途徑:該書目所收新書分新版與重版,按類編排,可用分類途徑查找。35書刊檢索工具書《中國國家書目》:

1985年開始編輯,年刊,1987年首次出版,由北京圖書館《中國國家書目》編委會主編。

目前有印刷版和光盤版,光盤版的數據半年更新一次。年報道量為3萬條。是全面系統揭示、報道中國出版物全貌的權威性書目工具書。36書刊檢索工具書《全國科技圖書總覽》:本書是全面反應每年全國科技出版社、大學出版社、綜合出版社出版的科技書、工具書、綜合性圖書、經濟管理書、中專以上教材和初中以上職業培訓教材的大型工具書。由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科技出版委員會組織編纂。

該書特點(1)收錄齊全;(2)時差短;(3)檢索方便。檢索時可先按圖書出版的漢語拼音音序查到出版社,再在出版社下列圖書中按分類途徑進行查找。37《國外科技資料目錄》1、概況:1959年創刊,1977年“檢索刊物協作會議”之前,有7個分冊,即: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地理學、計量技術、核子能、建筑等。會后該刊由科技文獻出版社統一出版,各分冊由全國各有關單位負責編輯,以報道期刊文獻為主,也報道文集、年鑒、手冊、會議錄、專利、特種文獻等。該刊按學科分為39個分冊,以題錄、簡介和文摘三結合形式報道國內收藏的國外科技期刊、特種文獻及會議錄等,年報道量月24萬篇。38聯合目錄

CALIS聯合書目目錄:它是全國“211工程”100所高校圖書館館藏聯合目錄數據庫,是CALIS在“九五”期間重點建設的數據庫之一。它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多語種書刊聯合目錄數據庫和聯機合作編目、資源共享系統,為全國高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書刊文獻資源網絡公共查詢,支持高校圖書館系統的聯機合作編目,為成員館之間實現館藏資源共享、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奠定基礎。其中截止到2002年4月9日,中外文書刊聯合目錄數據庫完成196個成員館的書目記錄130萬條,館藏記錄300萬條。39檢索工具書《中國報刊大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地介紹各種報刊的大型報刊資料工具書。它分上、下兩冊,郵發部分(報紙1100種,期刊2800余種,總計4000多種)和非郵發部分(報紙500種左右,期刊約2500種,總計3000種)它備有簡介,按《中圖法》加以分類編排,還附有郵發代號索引和漢字筆畫索引,檢索極為方便。40檢索工具書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要目總覽》)。《要目總覽》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總覽》收編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種學科類別的中文期刊。其中對核心期刊的認定通過五項指標綜合評估。41檢索工具書北大圖書館和北京高校期刊研究會自選項目第一版(1992)第二版(1996)北京大學社科基金項目

2000年版(第三版)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

2004年版(第四版)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術期刊的評價及文獻計量學研究”

42檢索工具書內容編排:第一篇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軍事第二篇經濟第三篇文化、教育第四篇自然科學、第五篇醫藥、衛生第六篇農業科學第七篇工業技術43檢索工具書檢索途徑:刊名途徑:進行檢索時,按照期刊的刊名漢語拼音順序查找期刊。分類途徑:同時也可以根據該期刊所屬的分類號進行查找。44書刊檢索工具書《中文社科報刊篇名數據庫》光盤,創建于1993年,它源于《全國報刊索引》(上海)社科版,但數量大大超過社科版,至1999年3月積累數據已達140多萬條。數據庫著錄字段包括:順序號、分類號、題名、著者、個人著者單位、出處(刊名、卷期年月與所在頁碼)、題中人名與關鍵詞八項,其中除順序號與卷期頁碼外,各個字段都可用于檢索。隨光盤一起提供的還有刊名庫。45收錄范圍(特點):本數據庫收錄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5,000多種,報紙200余種,基本上覆蓋了全國郵發和非郵發的報刊。內容涉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社會科學、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學、教育、體育、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等各個學科。條目收錄采取核心期刊全收、非核心期刊選收的原則,現年更新量約20余萬條,自93年1月至98年9月累積數據已達109余萬條,為目前國內特大型文獻數據庫之一。46檢索途徑:數據庫格式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其著錄字段包括順序號、分類號、題名、著者、報刊名、卷期年月、所在頁碼、題中人名與關鍵詞等九項。數據分類標引采用《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第三版;主題標引參照《中國分類主題詞表》。A=分類、B=題名、C=著者、D=出處、E=年份、F=人名、G=主題47檢索功能:本數據庫有7個可檢索字段,它們分別是分類、題名、著者、出處、年份、人名和主題,其中“題名字段”可全文檢索,用戶可輸入單漢字或自由詞(即詞組,字數不限)進行檢索;其余字段為整詞索引字段,可輸入檢索詞進行完全一致或前方一致檢索,前方一致的標識符為“?”。用戶可直接從檢索提問式中輸入檢索詞,也可從索引詞對話框中選擇需要的索引詞加入檢索提問式。

48《中文科技資料目錄》(簡稱中目),取材于國內出版的期刊論文、回憶錄等,是報道國內科技文獻的主要支柱。迄今為止國內按學科共出版31個分冊,不同分冊的出版單位是不一樣的,其收錄文獻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出版周期各分冊不同,有月刊和雙月刊。但不同分冊在內容編排結構、著錄格式和檢索途徑等方面都是一樣的。檢索途徑主要有分類途徑、主題途徑。概況492、內容編排:分類目次由類號、類目名稱及頁碼組成,指引有關類目在正文中的位置。正文索引:目前該刊編有主題索引和學科分類類名索引。3、檢索途徑:分類途徑、主題途徑50分類途徑作者途徑題中人名途徑學科類名分類目錄類目起始頁索引正文作者姓名題中人名索引個人作者索引團體作者索引題錄號原文出處館藏目錄索取原文51參考工具書參考工具書的概念:是根據人們的各種需要,廣泛收集一定范圍的有關理論、術語、圖表、數據等知識內容,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編排、專供查閱的相關圖書。簡單地講,就是專供解疑釋難的工具書。52選擇參考工具書應注意的問題首先,根據工具書的用途和收錄范圍,選擇、解決什么問題,就到專門解決問題的參考工具書內去查找;其次,了解工具書的編排體例、查檢方法,盡量選擇有輔助索引便于插件的工具書;第三,要求工具書收錄內容豐富,材料可靠齊備,引證資料準確。第四選擇過程中要注意版本的新舊,因為版本不同,材料的新穎性和可靠性大不一樣,應盡量選擇新版本。53參考工具書的特點:查考性;概括性;易檢性;完整性精美耐用性;權威性參考工具書擁有高密集、高濃縮的知識單元供人們查閱,以解決有關的疑難問題。廣泛收集材料加以取舍,作出簡明扼要的介紹。按一定順序編排,如部首、筆順、字母等,有一定規律,就可簡便、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某學科內收集的資料全面、完備,能解疑釋難。54參考工具書參考工具書的作用提供權威資料解答數據問詢掌握學術進展能為學習和研究提供可靠程度較高的權威資料,和學術專著和論文比,知識信息更為成熟可靠。在學習和科研教學中,常需獲取某些準確的數據或確切的概念,這時可在參考工具書中找到確切的答案。通過查閱參考工具書可了解某學科、某專業或某一學科領域的學術進展和研究狀況的有關信息55(三)參考工具書的結構:

目次;

導言、序言、和前言;使用說明;

縮略詞表;

正文內容;輔助索引;

附錄;補遺。參考工具書內容評價,編撰說明。編排體例,使用方法,要想快速學會,就要耐心閱讀此部分。

彌補正文內容編排上的缺陷,擴大查找途徑與正文專業范圍相同,但不屬于應列入內容,附在其后,作用是擴大使用范圍。

對正文內容的補充,在其后單獨列出。附屬部分56參考工具書的類型1.知識性2.資料、數據性字、詞典;百科全書年鑒;手冊;名錄;圖錄;年表;歷表;法規、統計資料匯編57參考工具書的類型字、詞典

詞(字)典定義:是匯集語言和事物名詞等詞語,解釋其詞義、發音、概念和用法,并按一定的順序排列,供人們查考的工具書。詞(字)典特點:從理論上來講,詞典主要是解釋詞,而不說明由詞所代表的事物,詞典區別于以研究事物為主的百科全書有些詞典不但可以查詞,還可以用來查事物、事件、人物、數字等,在一定情況下具有詞典與百科全書的雙重作用,被稱為百科詞典字、詞(辭)典58一、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介紹東漢許慎所編,成書于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主要是探討字源,分析漢字形體結構,說明古人造字本意。作用:對于閱讀古典文獻尤其是秦漢文獻以及秦漢以前的文獻,包括甲骨文、金文及考察漢字形體發展變化的歷史源流仍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二、最早的詞典《爾雅》介紹是我國最早的一部以訓釋詞義為主要內容的字書,原無作者名,據后人考定,系秦漢間學者遞相增益而成,并非成于一時一人之手。《爾雅》在中國字書發展史上影響極大。解釋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通訓法”,即把許多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詞類集在一起,訓釋它們基本的、通用的意義。如:朝、旦、晨:早也。字、詞(辭)典59三、《廣韻》介紹

三國時期就開始出現了主要用來分析歸納漢字讀音的字書,稱為“韻書”。確切地說,韻書是一種以審音辨韻為主,同時也兼有釋義作用的綜合性字書。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韻書,是宋代陳彭年等人編的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廣韻》對單字的解說,一般是先釋意義,爾后羅列并解釋該字的同音字,所以有人說《廣韻》很像現在的“同音字典”。字、詞(辭)典60《新華字典》是建國后編纂的一部質量較高的小型字典。最早出版于,1953年人民出版社,至今已經過9次修訂,收字11100。四、常用字典介紹字、詞(辭)典61字、詞(辭)典四、常用字典介紹《康熙字典》

1716年張玉書撰收字47035。是我國古代出現的最有代表性的語文字典之一。主要特點:(1)第一部明確以“字典”命名的字書,也是現存的第一部大型官修字書;(2)內容上的特點之一是收字較多,在單字的辨形、注音、釋義等方面都比以前的字書更為完備、細致;(3)內容上的特點之二,是引征比較豐富,這就有助于我們考察、研究文字形、音、義發展變化的歷史源流。62字、詞(辭)典四、常用字典介紹《辭源》1915年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版4冊)的特點:

(1)不收現代科技詞語,收詞止于鴉片戰爭(1840年)。內容包括一般語詞、常用詞組、成語、典故等,兼收各科術語、人名、地名、書名等。可用來解決閱讀古籍的關于語詞、典故和有關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識性疑難問題。

(2)用繁體字,按部首排,首字相同的復詞,按第二、三字的筆畫數分先后。

(3)釋義注意詞義發展,按本義、引申義、假借義次序及時代先后排列。

(4)每冊附有四角號碼索引,第四冊附全書單字漢語拼音索引,繁簡體字對照表。63字、詞(辭)典四、常用字典介紹《辭海》1936年中華書局是中國最大的一部綜合性百科詞典。

《辭海》(修訂本3冊)的特點:

(1)百科式辭書,新舊兼容,但以現代百科詞語為主,兼收古漢語中常見詞、成語故典。內容包括成語、典故、人物著作、歷史事件、古今地名、團體組織及各學科的名詞術語等。

(2)全書按部首排列,以字帶詞,而詞又以字數、筆劃為序,采用現行規范字排。

(3)注音準確、釋義更為確切、穩定,知識強,堪稱大而博的“知識海洋”。

64字、詞(辭)典四、常用字典介紹《漢語大字典》四川、湖北辭書出版社1992年完成,共8卷,收字57000,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完成,共12卷,收詞37多萬條,是目前收詞最多的詞典。65字、詞(辭)典字(詞)典權威出版機構—OxfordUniversityPress(英國)它出版:《TheOxfordEnglishDictionary》—商務印書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66百科全書一、百科全書概述1.定義

薈萃人類一切門類知識或某一學科知識的完備的工具書。西方:沒有圍墻的大學日本:知識的小宇宙英文名稱:Encyclopedia67百科全書以已有的大量資料作為基礎,博采眾說,全面敘說,避免缺漏、偏狹。從大量文獻中提練材料,加以概括。

以知識的科學分類體系作為編撰的基礎。有完善的參見系統和檢索系統。可供閱讀和瀏覽。內容全、精、新

“全”指收錄的知識領域的完全和信息的充足。“精”指材料的精確可靠。“新”所收資料的新穎性。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內容,具有科學上的先進性,反映時代的特色。由眾多的專家撰稿,從而保證了它的權威性。68百科全書的類型按選收范圍分:綜合性百科全書和專業性百科全書。按卷數部頭大小分:大百科全書(在20卷以上);小百科全書(10卷以下);百科詞典(多為單卷本)。按地域、觀點分:國際性百科全書;地域性或國家性百科全書;宗教性和民族性百科全書。69百科全書百科全書的編排方式:(1)按字順編排:大多現代百科全書屬于這類。(2)按分類編排;(3)先按大類類目劃分,再按卷內條目字順編排,即分類與字順編排相結合。使用百科全書時可首先查索引。70百科全書著名百科全書舉要(一)、《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ediaBritannica.(簡稱EB)

又稱《大英百科全書》,號稱百科全之王。是世界著名的ABC三大百科全書之B。

1768~1771年初版于蘇格蘭愛丁堡,由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只有3卷。1~8版水平一般,第9版(1889年)有許多學者參與編寫,才大獲成功,

11版開始由英美兩國合編者,1920年12版時,版權全部轉讓美國,不列顛徒有虛名。1974年15版改為《新不列顛百科全書》

《ThenewencyclopediaBritannica》

現在共32卷,結構分:《百科簡編》12卷:便覽和索引,實際是小條目編。

《百科詳編》17卷:知識深入《百科類目》1卷,全書的結構框架,指南,提供知識體系總表。

《索引》2卷71百科全書著名百科全書舉要《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

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和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合作編譯出版。共11卷。內容主要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簡編編譯而成;中國條目全部由中國專家重撰。72百科全書著名百科全書舉要《美國百科全書》(EncyclopediaAmerican)(簡稱EA)

標準型的綜合百科全書,是世界著名的ABC三大百科全書之A。初版于1829-1833年間,增補至目前已有30卷。

特點:(1)人物條目和科學技術條目所占篇幅較大,19世紀以來的美國人物資料,常為別書所無,原始文件多,對某些重要歷史文件,都全文錄載,如《獨立宣言》等。(2)本書雖然為“國際版”,但對美洲偏重,美國、加拿大的資料比較豐富。(3)其條目按關鍵詞逐詞排列,條目之間有參見系統,并附有參考書目。(4)自1923年起開始逐年出版《美國百科年鑒》,概述前一年的事實和發展,作為《美國百科全書》的補充。73百科全書著名百科全書舉要《科利爾百科全書》(Collier‘sEncyclopedia)(簡稱CE)

這是一部20世紀新編的大型英語綜合性百科全書,為著名的三大百科全書之C。全書共24卷,收錄條目2.5萬個。科利爾是出版家名。它的特點是收錄范圍不象EA那樣強調美國歷史、人物、科技等,而注重各科知識的綜合平衡;書后所附的參考書目為各百科全書之冠,起到自學的教育作用;另外“學習指南”把條目內容與學校課程聯系起來,因此特別適合于各種圖書館和學校及家庭使用。每年出版《科利爾百科年鑒》作為補充本。74百科全書著名百科全書舉要《中國大百科全書》

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綜合百科全書。1978年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0年起按學科分卷出版,不列卷次,只列學科名稱,由全國各學科權威人士擔任主編,2萬余名著名學者、專家撰稿。1994年全部出齊,全書共74卷,收錄條目有10多萬個。各學科內容按該學科的體系、層次以條目的形式編寫,系統、詳盡、正確地概述了各學科的基本知識。75百科全書著名百科全書舉要《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排:

按學科內容分卷,各卷條目再按漢語拼音排列。檢索途徑:

1、條目分類目錄

2、條目漢字筆劃索引

3、條目外文索引

4、內容索引76類書一、概念

采輯古典文獻資料,按類別或韻目編排,以供查檢引文典故用的工具書。也可以認為是古代的百科全書,區別在于類目下的內容:

類書只是抄采前人書上的資料;

百科全書是撰稿人寫的。類書在中國源遠流長,最早是三國魏文帝曹丕命王象等人編的《皇覽》,已失傳。

編輯用意:供帝皇閱覽;供士大夫作文臨文備檢。77類書作用

類書的主要內容,是分門別類地類聚反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各個方面的原始資料,因此,它是查考古代百科資料時最主要的檢索工具。

1、查檢各類材料:古代類書匯錄并保存了歷代天文、地理、歷史、典章制度、文學、藝術、風俗、民情等資料,并按類編排供查閱。

2、查詩文語句典故:賦詩大多要堆砌典故。

3、校勘古書:古籍在傳抄、翻刻中常出錯,類書是摘錄古書文句或篇章,摘錄年代早,常用來校勘古籍。

4、輯錄古書:古籍在歷代流傳中,散失慘重,類書保存了不少散失古書的佚文。78類書重要類書類書1、《北堂書抄》

隋末唐初虞世南撰,是現存最早類書。其重要的價值在于它所引古籍均為隋以前舊本,保存了許多古籍中片斷資料的原始面貌。2、《永樂大典》

原來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類書。明代解縉等撰,全書共同22877卷,另有凡例、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字數達3億7千多萬字,被八國聯軍燒搶,現只存3%。79類書重要類書

3、《古今圖書集成》清陳夢雷撰,現存最大類書。全書共1萬卷,目錄40卷,計16000多萬字。由于《永樂大典》的殘缺,它便成了現存中國古代類書中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一部。該書最突出的特點,是在編排方法上徹底地貫徹了類書“以類聚事”的原則。80類書重要類書4、《藝文類聚》唐歐陽詢撰,采集經史子集各種圖書中的材料。5、《太平御覽》宋李昉等撰,編于太平興國年間,資料多取經史百家之言。6、《全芳備祖》宋陳景沂撰,植物資料。81政書一、概念

政書是中國古代出現的典志體史書。是專門記載典章制度的沿革變化和各項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制度的演變和發展的書。政書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通代的政書:如《十通》,查檢歷代典章制度;斷代的政書:如歷代《會要》:《唐會要》、《明會典》等。82政書《通典》:唐代杜佑編,記唐天寶以前的歷代的典章制度。宋代鄭樵編,上起三皇,下迄隋代的帝王、世家及經濟文化制度。83政書《文獻通考》《文獻通考》宋末元初馬端臨編,記上古至宋末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料。84政書清代乾隆年間,編修了“三通”的續書----合稱“續三通”:《續通典》:乾隆三十二年官修。史事記載自756年~1644年。《續通志》:乾隆三十二年間官修。史事記載五代至明末。《續文獻通考》:乾隆十二年官修。史事記載從宋寧宗至明崇禎以前。85政書“續三通”之后又編了的續書----合稱“清三通”:《清通典》:乾隆三十二年間官修。史事記載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清通志》:乾隆三十二年間官修。史事記載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清文獻通考》:乾隆十二年官修。史事記載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續三通”、“清三通”是乾隆時集中群力編的六部政書,加上“三通”謂“九通”。86政書《清朝續文獻通考》:辛亥革命以后,劉錦藻用38年時間編成,記史事自乾隆至宣統三年清亡止。以上謂“十通”,查“十通”資料有《十通索引》。87年鑒、手冊年鑒年鑒的定義年鑒是系統匯集一年內的主要時事文獻、學科進展情況、研究成果及有關統計資料,提供詳盡的事實、數據和統計數字,反映近期政治、經濟發展的動向及科學文化進步的年度出版物。內容廣泛、編排形式簡明,便于查檢英文名為YearBook、AnnualBook、almanacbook。88年鑒、手冊年鑒的特點(1)逐年編輯、連續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