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隨筆600字_第1頁
端午節隨筆600字_第2頁
端午節隨筆600字_第3頁
端午節隨筆600字_第4頁
端午節隨筆6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端午節隨筆600字歲月如歌,日子逐漸變遷。就算滄海桑田,那一枚鄉味兒粽子,仍舊吸引著我的胃,讓我時刻牽腸掛肚。雨新穎了六月,當童歡,高考相繼道別。粽香飄情的端午節到臨了。一家人忙著包粽子,插艾葉,好不喧嚷。嘴角粘的糯米粒,是最幸福的味道。下面是我整理的《端午節隨筆600字》,接待閱讀。

端午節隨筆600字:端午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四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在端午節的前夕,我們的母親河韓江上舉行了一場潮汕四市的龍舟比賽。雖然那每日公不作美,下著蒙蒙細雨,但這絲毫不影響參賽隊員的發揮。在有節奏的鼓聲中,在嘹亮的吶喊聲中,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乘風破浪,向著終點不斷沖刺,場面特別強烈。觀眾臺上也是喧嚷非凡、人山人海,觀眾們熱心高漲,不停地為參賽隊員們吶喊助威,現場是一片快樂的海洋。經過了幾個回合的比賽,冠軍終究產生了,但比賽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比賽賽出了潮汕四市的情誼,也為節日添加了快樂的色調。

端午節也是粽子飄香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在端午節里包粽子,這是一個傳統的習俗,我們資產然也不例外。端午節早上,奶奶把包粽子所需的箬葉和餡料打定好,便開頭包粽子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只見大人們拿起兩片箬葉,把餡料往上一放,接著三折兩疊,再拿起草條一綁,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這群小孩看了稱贊不已,躍躍欲試,紛紛纏著大人們教我們包粽子。可我們包出的粽子不是露餡了就是太小了,簡直就是只丑小鴨。不一會兒,我們包了幾十個粽子。奶奶把粽子拿到廚房去蒸,才一會兒工夫,粽子蒸好了,屋子里迷漫著粽子的香氣,真迷人呀!

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隨筆600字:喜悅的端午節

中國有大量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熱愛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頭忙著包粽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粽子的口味有好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

就連粽子的外形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嘗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猛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迅速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里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著,劃動著,個個都生龍活虎,并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放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沖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為它喊“加油”貌似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夢想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端午節隨筆600字:端午隨筆

“端午臨中下,時清人復長。”不知不覺中,端午邁著輕盈的腳步裊裊來到了我們身邊,一切事物都因端午的到來而彌漫活力、富有情趣。

你看!街邊那一排排攤位,無不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端午繩;無不擺滿了淺綠幽香的葦葉;無不放滿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街頭的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

你聞!遠遠便飄過一陣清香,令人饞涎三尺。拿出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嫩綠的葦葉,呈現在眼前的十足是一個巧奪天工,精致絕倫的藝術品!瑪瑙似的紅棗嵌在乳白的糯米中間,輕輕咬上一口,甜而不膩,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粽子下肚,只覺齒留余香,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

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只只龍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圍觀者們歡呼雀躍,興奮宛如剛出籠的小鳥。龍舟上的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令大家贊不絕口。有人還將粽子投入湖中,飛濺的浪花洗走了人們一臉的疲憊,換上了一副副最最會心的笑容。

對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當年,屈原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來侵略者掠奪,心內悲憤交加,于五月初五那天,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一天定位端午節。人們為了悼念屈原,劃著龍舟往江里頭粽子,逐漸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

端午節你帶給我多少喜悅、多少快樂。聞著粽子的幽香,看著高明的彩繩,想著宏偉的愛國詩人屈原,心中不免涌動起陣陣沖動!

曾幾何時,那個滿嘴沾滿粽粒、脖掛香囊的“頑皮包”,已成為了今天吃相高雅、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少先隊員;過去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觀的高樓。而唯一不變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結,是人們對端午的留戀,對端午的那份最真摯的渴盼、最真誠的心愿……

端午節,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著你的再一次到來!

端午節隨筆600字:“粽”情永遠

雨新穎了六月,當童歡,高考相繼道別。粽香飄情的端午節到臨了。

還是孩子的時候,那時國家實行籌劃經濟。但在端午這天,父母等長輩也會盡力把紀念屈原的粽香與愛,集中施放在米香之中,當糯糯之口沾著紅豆與白糖,那滿口的幸福總能見到母親眼角魚尾的微笑。母親包的小腳粽有模有樣,碧綠的粽葉在她的手中更疊,浸胖的米粒乖乖聽話,三繞捆扎,一雙雙活潑心愛米粽腳就擠成一團,疊成羅漢。

當煮粽的鍋冒出沸騰的汽,粽香特有的味清清飄散,屋里屋外,城中村的村道上,水道邊就會聚集孩子們追趕的影子,而手中嘴邊和探討,都是端午粽子香,味好甜,屈原先,是詩仙,吃了粽子學詩填。孩子們比劃著粽子的外形,夸著各自母親長輩們的手藝。胸前晃動的蛋袋舞步起彩,她們時不時停下,提防翼翼拿著小耳扒,掏一口墜在胸口蛋袋里的蛋,瞇上雙眼等得那油香入化神仙生翅膀。那個年頭,那個童年,母親包的粽子要比屈原的詩美,更關健是有“粽”幸福溫飽的難得。

歲月如歌,日子逐漸變遷。當我工作上了鐵路,那著名的浙江嘉興肉棕,第一次吃過以后,就直呼世上還有這頓美味。幾十年后,每到端午,各地的粽香,端午文化也就興方未艾。(龍舟,詩會,比粽大賽等)

年復一年端午粽香,情系母親的心靈手巧。說真的,母親文化只有經過解放后的掃盲班,但母親記憶挺好,知理識事。和沉靜的父親把我們兄妹四人養大。其生活的艱辛是我們這代人值感恩和敬重的。年復一年的端午,年復一年的母愛,把粽香情系兒女。

今天,雨多情,風傳遞,母親的粽子在繼承中傳遞,她來至一個敬老愛幼的家庭系族,來至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

端午節隨筆600字: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加入科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