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摘要:從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近年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首先分析了就業現狀、就業難的原因、然后從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四個角度五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原因分析;對策分析就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就業問題也是近幾年來人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自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經濟社會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大企業大幅度裁員、中小企業被吞并或倒閉是受金融危機波及的一個直接表現。在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始并愈演愈烈的高校擴招使得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加更使就業問題成為熱點難點。在2009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就業難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各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討論重要的話題之一。據統計,2009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超過610萬,比去年增加50多萬,2010畢業生人數將只增不減。如何安置這逐年增加的畢業生?如何讓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成為刻不容緩的社會難題。一、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表1 2000年以來全國高校招生及畢業生人數統計逸\全國高校招生人數(萬)比上年增長人數”(萬)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萬〉比上年增長人數L(萬)增幅(%)2000220601072225.9第一,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待就業的人數一路飆升。經過近十年的高校擴招,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大學畢業生人數也隨著持續攀高,每年均以50萬以上的總量增加。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280萬人,2005年338萬,2006年413萬,2007年495萬,2008年為559萬人,2009年達到610萬人。其次,2009年還有250萬往屆未就業大學生要找工作。第二,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逐年遞減。與相對于畢業生人數的增加,畢業生就業率卻持續下降。1997年為97.1%,1998年為96.8%,1999年下降到87.3%,2000年82.0%,2001年90.0%,2002年12月全國畢業生就業率為年為80%,比去年同期下降10%,2003年9月全國畢業生就業率為76%,2004年9月全國畢業生就業率為73%,2005年9月全國畢業生就業率為72.6%,2006年6月全國畢業生就業率約70%,2007年畢業生就業率70.9%,2008兩年高校畢業就業率也僅為70%左右。[1]也就是說,從2005年起,每年都有超過100萬大學畢業生未能實現就業。以上的數據充分說明:隨著全國高校畢業人數的逐年增加,畢業生就業的壓力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還會進一步增大,并持續相當長的時間。20012604011476.52002320601453127.22003382622126746.22004420382806832.120055048433842152006530264137522.220071 567374958219.92008599325596412.92009629306101 519.1第三,高校畢業生期望薪酬縮減,實際簽約薪酬減少。期望薪酬是畢業生就業難易的晴雨表,也是畢業生面對現實的艱難抉擇和消極反應。前幾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期望月薪普遍在2500至3000元,而到了2005
年,部分畢業生主動將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800元甚至500元,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資就業”。從人才市場獲取的各類信息表明,很大一部分畢業生非常務實,把期望薪酬定在1000至2000元左右。離控卒業生就眩總問地區調查麥可思研究院撰寫了2009年就業藍皮書《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09)》。該報告基于對全國17省市2008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調查研究,對該地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流向、就業與收入、工作能力、大學畢業生的滿意度等做出了全面的研究分析。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與2008年的畢業生相比,2009年高校畢業生的期望薪酬和簽約薪酬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拿北京市的高校畢業生為例,北京2008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為2746元、而2007屆為3080元;2008屆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為11%,收入較上一屆明顯下降。[2]離控卒業生就眩總問地區調查口京滬茶霉經講型達的火戦市■東皚敗中那沿詢WI祈50%口天斯謂.找劃工杵:效肝50%]1高狡畢業生就業地區選擇②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1、非人才過剩的供需錯位現象高校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取決于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不是社會提供的崗位不足,更不是整個社會綜合素質過高超過了需求,而是某些專業畢業生供大于求,而另一些專業卻人才奇缺。這種供需錯位的現象被歸類為結構性失業范疇。麥可思研究院日前發布報告,對11個畢業生失業人數連續3年居高的專業亮起了“紅牌”,并建議政府和高校應對這些專業進行減招。讓公眾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專業大部分都是目前報考火熱的專業——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中醫學、音樂表演、運動訓練。該調查報告還顯示:該種專業的學生在全國大學生總失業人數中的比例偏大,而且最近兩年失業集中在少數專業的趨勢加強,失業最嚴重的10個專業學生占了2008年畢業生失業量的36%左右。這意味著,畢業半年后每100個失業或未就業的高校中,就有36位是來自這些專業\+③。在報考火熱的“光環”下,這些專業卻潛伏著供大于求的危機。2、 經濟危機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暴,金融危機蔓延,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亦不能置身事外,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其對我國經濟和就業的影響也日趨凸顯。首先,受金融危機和經濟周期的影響,以企業為主體的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會有明顯下降。畢業生最青睞國有單位,但每年大批量吸收大學生的仍然是廣大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國內中小企業大量倒閉或規模縮減,就業吸納能力有所降低。即使是仍在正常經營的中小企業,也由于預期不好,縮減了招聘計劃。其次,一些被企業裁員的高學歷、具備工作經驗的人士再次就業也將擠占部分新增崗位。⑶這將給即將就業的高校學生帶來嚴峻的挑戰。再次是來自于海歸人員的競爭威脅。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經濟衰退造成大量在海外求學的留學生在畢業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更有原本在海外工作因金融危機影響而失業的人,他們都有可能回國尋找就業機會,這無疑對國內的高校畢業生形成競爭威脅。3、 大幅度進行的高校擴招從上個世紀末到現在,隨著高校體制改革深化,高校連年大幅度擴招,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階段逐步邁入了“大眾化”階段。據教育部統計,近幾年,全國高校招生人數均以30萬左右的速度增長,個別年份達到80萬以上。同樣的,每年全國畢業生人數則以50萬的速度增加(見表1)。與“精英化”教育相比,“大眾化”高等教育模式一方面使我國高校的畢業生人數在短期迅速增加并持續攀升;另一方面使得社會對大學畢業生求的稀缺性相對下降。[5]這就必然造成就競爭加劇,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局面。4、 高校畢業生自身的條件限制首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劇,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使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就要求就業者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團隊合作、協調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但往往許多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很多畢業生有著“豐富”的書本知識,但實踐能力、團隊協調合作能力、心理素質、職業道德等方面卻比較欠缺,這些恰恰也是不少用人單位招聘時要考查的重要方面,這幾個方面能力不足也會大大減少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再者,一部分畢業生的擇業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6]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對自身能力估計過高,這無形中形成了好高騖遠的心態,人為的抬高了就業門檻;少數畢業生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缺乏自信心,沒有勇氣去接受挑戰,找工作時瞻前顧后,白白失掉不少就業機會。二是對就業單位條件要求過高,注重眼前利益,眼光不夠長遠。許多畢業生就業時首先考慮的是單位的效益狀況,效益不好不去;對薪金、福利要求過高,一些用人單位無法滿足他們所開出的薪酬福利條件,只好望而卻步。三是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對就業地區要求過于苛刻,大城市、東部沿海地區或內部省會城市趨之若鶩,小城市、偏遠山區、鄉鎮企業、西部欠發達地區人煙稀少。在一次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中,就業地區選擇一項的調查結果顯示,期望畢業后去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及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就業的人數幾乎占全體被調查人數的70%,而選擇西部地區、鄉鎮或農村等欠發達地區的比例僅為8%(見圖1)。誠然,大城市經濟和科技比較發達,總體來看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毋庸置疑會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首選。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大城市不斷攀高的生活成本,以及激烈的人才競爭導致的機會的稀釋以及發展空間的擠壓。一般高校異地生源的畢業生很難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競爭劇烈的大城市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是造成他們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5、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上的誤區隨著高校畢業生的大量增加,用人單位的選擇空間也擴大了,很多用人單位,包括機關和事業單位招聘時招工的門檻大大增高。一方面,學歷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存在學歷濫用情況。這主要表現為讓高學歷者從事簡單勞動,支付低廉報酬,造成了極大的人力資本浪費。⑺人才高消費成為普遍現象。綜上所述,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是一個社會問題,其中既有政府、用人單位責任,也有高校、畢業生自身的責任。三、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對策分析政府方面研究高校擴招的合適速度和規模,完善高等教育擴招政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使之必須同社會需求和環境發展相適應;對畢業生就業應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加強對高校的宏觀調控,加強人才預測和對高校學科專業設置的管理,使之適應社會及用人單位的需要。[8]高校方面要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要不斷轉換人才培養模式,做到人才的培養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努力加快教學體系改革,調整專業設置方向,消除學生在專業上的結構性失衡的矛盾,改革教學內容與專業設置并舉;相關部門應對就業新形勢的作出迅速反應,立足現實,轉變機制,逐步形成以擇業咨詢、信息服務、就業指導三位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畢業生方面在校期間多讀多學,擴充知識儲備,為將來應對各種工作打好知識基礎;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團隊協調合作能力,把豐富的知識、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統一起來,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應聘成功率。用人單位方面雇主對雇員提出的學歷要求,在很多國家有嚴格的限制。美國《華爾街日報》招聘廣告上多數沒有學歷要求,只有4%的職位要求學士,只有2%要求碩士。但是我國卻大行其道,很多用人單位要求碩士、博士。以公務員招考為例,要求本科學歷的,甚至要求碩士博士學位的職位屢見不鮮。這樣的用人觀念不僅抬高了畢業生就業門檻,也增大了用人單位的成本。因此用人單位應該在面試時應該放低門檻,尋求真正可用的人才,多注意考查面試者的與工作有關的各方面素質,而不是僅靠學歷和在校成績進行取舍。農村轉移勞動力,每年600萬到800萬。農村經濟發展可以產生不少就業機會。這些就業機會一方面解決了農民工等低學歷的求職人員的燃眉之急,也可以給高校畢業生提供一部分就業機會或者創業的空間,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導和發展農村經濟。作為高校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去農村或西部就業環境相對較寬松的地方就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鍛煉、增長經驗、減輕就業壓力的機會。注釋:部分資料來源:山東濟南人才網()部分資料來源:大學生就業趨勢調查問卷()搜狐教育:2009年全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參考文獻:⑴胡陽裔.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探討.廣東科技,2004(11).⑵可思研究院.2009年就業藍皮書《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09)》.⑶殷利紅.淺析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原因及對策[J].山西科技,2009(3).[4]王越?當前大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冊會計師《會計》考試高頻考點預測模擬試題詳解版
- 焦作大學《生物醫學儀器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醫科大學《建筑力學與結構形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電機學院《管道設備工程計量與計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濟南長清區六校聯考2025年初三7月調研考試(生物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社會統計學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鐵道運輸職業學院《機器學習算法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債權法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漫畫創意造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鹽城工學院《剪輯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春季中小學升旗儀式安排表(附:1-20周講話稿)
- 2025年臨床醫師定期考核必考復習題庫及答案(1000題)
- 2024年中國男式印花T-恤衫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保安指揮車輛標準手勢培訓
- 【MOOC】醫學心理學-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中建塔式起重機安裝、拆除專項施工方案
- 《光明乳業公司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現狀及優化建議(10000字論文)》
- 邀請招標文件模板
- 金融投資項目立項管理制度
- 大學生職業規劃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教育目的-(第五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