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料】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教案學習專用_第1頁
【教育資料】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教案學習專用_第2頁
【教育資料】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教案學習專用_第3頁
【教育資料】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教案學習專用_第4頁
【教育資料】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教案學習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資源第10課《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教材分析】本課屬于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工業(yè)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中的內容,主要講述鴉片戰(zhàn)爭后,近代中國在西方軍事以及工業(yè)文明沖擊下(即是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傳統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的同時,產生新的經濟因素(即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因而,這課的地位舉足輕重,承上啟下,上接本單元中的《改變世界的工業(yè)革命》,下啟《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全課內容分三目講述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洋務運動〃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將產生經濟結構變化的背景以及下一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整合起來,使之連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并在整個過程中來進行課程目標的完成。(一)本框題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占重要地位,如:2009年福建卷第15題、2009年山東卷第10題、2009年江蘇卷第6題都考查這一框題的內容。(二)本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第二課的落腳點,在整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一課《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學情分析】高一的學生思維活躍,對新事物興趣濃厚并容易接受新事物;經過上學期對《鴉片戰(zhàn)爭》以及本學期第二單元《改變世界的工業(yè)革命》的學習,學生對我國近代社會變化的背景和工業(yè)革命對我國造成的影響等知識有一定的基礎,是教學的有利因素。但是由于知識系統未夠完善,學生對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具體表現還沒完全掌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探究中體驗、感悟,獲得知識。【教學目標】教育資源教育資源1.知識和能力方面:(1)理解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的原因及影響。(2)掌握洋務派近代工業(yè)的創(chuàng)辦及其評價(3)認識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2.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多媒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和圖片,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導,共同探究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論由史出的歷史思維方式觀方面:理解民族工業(yè)興起的艱難,民族資產階級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使自身的發(fā)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培養(yǎng)民族感情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1、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教學難點】洋務運動的評價【教學方法】1、本課教學一大特點是緊扣教學目標,充分利用材料,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出最具探究價值的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弓I導學生自主及合作探究;2、本課教學第二大特點是通過習題讓學生從中掌握知識,加強過程體驗,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拓寬視野、活化思維、培養(yǎng)能力,實現有意義的學習。3、本課教學第三大特點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課堂內容呈現方式,比如學案式,探究式,問題式,創(chuàng)設情境等,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教學準備】1、教師整理課堂相關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2、課前組織學生預習有關內容資料。教育資源教育資源【教學設計】導入新課:鴉片戰(zhàn)爭前,西方國家因工業(yè)革命而蒸蒸日上,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卻已日薄西山。資產階級對利潤無止境的追求使他們把目光對準了地大物博的中國,但清政府卻依然閉關鎖國,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于是,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一系列的戰(zhàn)爭,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哪些變動?、變動之一:自然經濟開逐漸解體通過一道習皿習自然經濟的特點:習題:黃梅戲《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這段唱詞反映了我國古代()①自耕農富裕祥和的生活狀況②〃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是我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之一③自耕農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④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是自耕農的主要經營方式,自耕農經濟形式下的家庭結構比較穩(wěn)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8)創(chuàng)設情境材料材料一:戰(zhàn)后短短幾年,英國輸華商品比戰(zhàn)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紡織品占總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1845年,福州官員奏稱:洋貨〃充積于廈口〃。洋布、洋棉’其質既美,其價復廉,民間之買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教育資源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復暢銷〃,〃閩產之土布……不能出口。”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農產品出口情況》類別1843類別1843年生絲1400擔茶葉13萬擔1860年增長69000擔48倍153擔11倍問題:近代中國自然經濟為何會解體?如何解體?會造成何種影響?(學生回答,老師補充)1、解體的原因及表現:{洋紗輸入一“紡”與“織”分離]”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分離一?并非男耕女織、強, 洋布輸入―“織”與“耕”分離」 I自然經濟侵 逐漸解體略I掠奪原料:列強收購農副產品 1農副產品日趨商品化— 并非自給自足12、解體的影響(學案式):(1)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發(fā)展;(2)為創(chuàng)造了條件;(3)中國逐步成為的附庸。練習鞏固: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擴張,中國的封建經濟加快解體,其中〃解體〃的含義是()A、手工工場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B、出現了機器生產的工廠,無產階級誕生C、封建的小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逐漸分離日益商品化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D、封建經濟和外商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并存(答案:(答案:C)創(chuàng)設情景材料過渡材料一:中國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西方利器,欲學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李鴻章材料二: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fā)捻,可以勤遠略。曾國藩問題:1、19世紀50-60年代的清政府面臨怎么樣的危機?二人認為應該怎樣解決危機?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略)二、變動之二: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過渡中的材料從中歸納出、主張、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內容、結果、評價及失敗的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過渡中的材料從中歸納出、主張、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內容、結果、評價及失敗的1)(學案式)1、背景:清政府面臨的窘境2、主張:在不改變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3、目的:維護 4、代表人物及企業(yè):(由學生完成以下表格)類型口號創(chuàng)辦者企業(yè)名稱性質、乙刖軍自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封建性質教育資源教育資源期用強李鴻章江南制造總局企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業(yè)崇厚天津機器制造局后民求李鴻章輪船義義局帶有資本期用富開平煤礦主義性質企張之洞漢陽鐵廠業(yè)湖北織布局5、其他內容:新式學堂及創(chuàng)辦海軍6、結果:以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而告終7、洋務運動的評價:(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組織學生討論并結合學案完成)課堂辯論:有人說: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大規(guī)模實踐的開端;如果沒有列強的再度侵華,洋務運動能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你是怎樣看待這一觀點的?(討論略)(1)意義:(學案式)①引進了,培養(yǎng)了,客觀上刺激了。②對起到一定抵制作用;③對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④客觀上開啟了的步伐。(2)局限性洋務運動是一場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將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植教育資源教育資源根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之上必然失敗。探究:洋務運動失敗的是什么?(閱讀教材42頁學思之窗,并結合練習掌握,然后作補充)習題:洋務運動欲〃自強〃而不強的局面,從根本上說是因為A、沒有堅決反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沒有根本觸動封建生產關系運用封建方式經營近代企業(yè)企業(yè)經營不善(SX:B)廣①并未改變封建制度(根本原因);失敗②洋務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③頑固派的破壞;④西方列強的阻撓,壟斷技術。教育資源根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之上必然失敗。探究:洋務運動失敗的是什么?(閱讀教材42頁學思之窗,并結合練習掌握,然后作補充)習題:洋務運動欲〃自強〃而不強的局面,從根本上說是因為A、沒有堅決反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沒有根本觸動封建生產關系運用封建方式經營近代企業(yè)企業(yè)經營不善(SX:B)廣①并未改變封建制度(根本原因);失敗②洋務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③頑固派的破壞;④西方列強的阻撓,壟斷技術。創(chuàng)設圖片情景過渡:繼昌隆繅絲廠的一個包裝車間1907年的上海振華紗廠教育資源教育資源問題:圖中兩企業(yè)反映了什么經濟因素的出現?(學生回答略)三、變動之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產生的原因:(通過習題掌握)習題:促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因素有()①清政府的支持②洋務運動的誘導③外商企業(yè)的刺激④小農經濟逐步解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8)2、概況(學案式)(1)時間: (2)地區(qū): (3)代表企業(yè): 3、特點(通過習題掌握)習題:中國的民族工業(yè)有何特點()①資金少,規(guī)模小,技術力量薄弱②工業(yè)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③以輕工業(yè)為主以重工業(yè)為輔,棉紡織業(yè)發(fā)展迅速④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A、A、①②③④ B、①②C、②③ D、①③④(答案:人)拓展思維:梁啟超《變法通議》記述:同治初年,普魯士首相俾斯麥說:〃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yè)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國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源,其在此乎?〃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1)俾斯麥所言“歸而行之”與“購而用之”,分別指中日兩國的什么重大事件?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洋務運動(2)從俾斯麥的介紹來看,當時中日兩國學習西方的重點有何不同?日本側重于制度和文教,中國側重于科學技術尤其是軍事(3)俾斯麥預言〃三十年后〃的強弱之分在什么時候得到體現?說明什么問題?甲午中日戰(zhàn)爭說明洋務運動只學技術、不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是不能改變中國落后的命運的課堂小結:逐步解體鴉片戰(zhàn)爭前,—逐步解體外國資本主義入侵 一直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占統治地位教學反思:本課知識脈絡清晰,重難點突t手法靈活多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但要注)好地把握時間,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練習1的培養(yǎng)附帶(板書)第10課《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一、變動之一:自然經濟逐漸解體1、原因:列強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中國農產品2、表現:①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分離②農副產品日趨商品化3、影響:①客觀上促進中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②為民族資本主義的出現創(chuàng)造了條件教育資源教育資源③中國逐步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附庸二、變動之二:洋務運動(19C60—90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