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泵房第5節_第1頁
第9章泵房第5節_第2頁
第9章泵房第5節_第3頁
第9章泵房第5節_第4頁
第9章泵房第5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第9章泵房第5節一、通風量計算1.電動機散熱式中:N——電動機輸出功率(kW);η——電機效率;Z——電機運行臺數;

W——電機輸入功率。2.電氣設備散熱、輻射熱上述兩項考慮為10%的電機散熱。所以,總的散熱量

第1頁/共48頁3.通風所需的空氣量熱量平衡方程進入泵房的冷空氣傳入室內的熱量+泵房內散熱=排出室外熱空氣帶走的熱量Cp——空氣的定壓比熱(kJ/kg·℃)*設計時,t內-t外=3~5℃第2頁/共48頁二、自然通風1.根據已開窗面積,校核通風量設進風窗面積F1,排風窗面積F2,兩窗中心線高差H。存在等壓面N—N,該面室內外壓力均為PN下窗中心:內壓力:P1內=PN+ρ內gh1外壓力:P1外=PN+ρ外gh1因為P1外>P1內所以下窗中心處壓差:ΔP1=P1外-P1內=gh1(ρ外-ρ內)同例:上窗中心:內壓力:P2內=PN-ρ內gh2外壓力:P2外=PN-ρ外gh2。P2內>P2外所以,上窗中心壓差:ΔP2=gh2(ρ外-ρ內)第3頁/共48頁F1、F2、H已知,可得:h2=H-h1式中:ξ1——進風窗阻力系數;ξ2——排風窗阻力系數;ρ排——排氣窗口處空氣密度。如上、下窗選用同種型號,則ξ1=ξ2在上式中,一般認為ρ外≈ρ排,即ρ外/ρ排=1,則:第4頁/共48頁求進風窗、排風窗口風速:

如q1,q2>q,則說明自然通風滿足要求,否則需要機械通風。

第5頁/共48頁2.根據通風量推求所需進風、排風窗面積設進風窗面積、排風窗面積分別為F1、F2,兩窗中心高差H。由此進行窗的布置根據上述布置,按1再進行一次通風量校核。

*門窗面積一般要占墻面積的30%以上,一般在吊車梁上面布置排風窗,吊車梁下面布置進風窗。*窗由定型產品可供選擇。

第6頁/共48頁三、機械通風泵房機械通風的兩種形式:

全面通風——向整個泵房通風。

局部通風——對電動機局部通風(效果好),電機散出的熱風由風道集中排出。

第7頁/共48頁電動機冷卻方式:(1)開敞式自然通風——小型立式、臥式電機;(2)半管道式通風——大中型立式同步電機;

第8頁/共48頁(3)管道通風——臥式電機、風扇處加罩,將熱風抽走;(送風)(4)冷卻器——大中型立式同步機(封閉循環式)。

第9頁/共48頁1.通風量

t1——電機內允許最高溫度;t2——吸入空氣溫度*此公式與前相比少了Z,即每臺電機均設專門的機械通風。

第10頁/共48頁2.風壓損失計算(1)風道布置:有多種布置形式,與電機類型、泵房型式有關。(2)風壓損失:對矩形管,若h>hF(hF——電機風扇葉片轉動是產生的風壓)則需加大管道面積或設風機。第11頁/共48頁第四節泵房整體穩定分析設計步驟:規劃提供資料→機組選型→裝置設計→泵房型式、尺寸確定、設備布置→穩定分析→結構計算→施工圖整體穩定——泵房整體在各種荷載組合下不發生傾覆、滑動、浮起等破壞。一、計算內容抗滑、抗浮、抗傾、地基應力、地下輪廓線設計等。

第12頁/共48頁二、計算情況1、竣工工況(完建期)

工程剛建成尚未投入運行,后墻及側墻等已回填土,有一定埋深的地下水,但進出水側均無水,泵房承受自重(包括設備重)及土壓力、地下水壓力作用。2、設計工況(正常運行期)

泵房在設計水位下運行堤身式泵房:進水側——設計水位出水側——設計水位堤后式泵房:進水側——設計水位出水側——地下水位(由滲流計算確定)。

站身除受自重及設備重量外,還承受作用于站身上的水重、水壓力、土壓力、揚壓力等。第13頁/共48頁3、校核工況

泵站出現校核水位情況。4、檢修工況

指濕室、塊基型泵站檢修時,進水池或進水流道無水情況。抽水站的檢修一般在低水位情況下進行,進水池無水或取最低水位,出水側或墻后取可能出現的相應水位。第14頁/共48頁5、止水失效工況

指水平止水或垂直止水失效(斷裂、破壞),從而引起滲徑減小,滲透壓力增大的工況。對堤身式泵房來說,這種情況尤需校核,此時,進、出水側均取▽設。6、調相期

指大型同步電機調相運行時,流道內無水,機組空車運行。(空車調勵磁,調節無功功率)7、地震工況第15頁/共48頁三、荷載計算恒載:泵房自重:屋蓋、前后墻、梁、板、門、窗、底板……;機電設備:電機、泵等。活載:土壓力、水壓力、水重、浮托力、滲透壓力、浪壓力、風載、雪載、人群荷載、地震荷載等。第16頁/共48頁1.土壓力無粘性土:粘性土:*如土的上部有均布荷載作用,則要考慮附加土壓力的影響,P=qKa。*對粘性回填土,一般不考慮凝聚力C的影響或對C要折減(按20%考慮)。*墻后回填土如有一定地下水位,則水中部分土壓力計算時取浮容重。

第17頁/共48頁2.水壓力P=rh*止水以下直墻上的水壓力計算方法。3.浮托力浮托力由下游水位產生。4.滲透壓力由上下游水位差產生。計算方法:直線比例法、阻力系數法、改進阻力系數法。第18頁/共48頁5.浪壓力

對進出水池水面比較寬闊的情況進行浪壓力計算,一般情況不考慮該項。根據水位的深淺,浪壓力呈以下兩種圖形。

影響因素:風速、水深、吹程、水面形狀。

計算方法:《水閘設計規范》推薦。《泵站設計規范》亦推薦以下二個公式:官廳—鶴地公式;薄田試驗站公式。設計水位時,風速宜采用相應時期多年平均最大風速的1.5~2.0倍,最高運行水位或洪水位時,風速宜采用相應時期多年平均最大風速。第19頁/共48頁6.風壓力作用在泵房表面上的風荷載按下式計算P=KⅠ×KⅡ×P0式中:P0——基本風壓(kg/m2)(查“全國基本風壓圖”。它是指空曠平坦地面以上10m處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風速形成的壓力。P0=9.80665v2/16。如P0<25kg/m2,則按25kg/m2考慮。)KⅠ——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查表)。KⅡ——建筑物風載體形系數。第20頁/共48頁7.地震力地震烈度為7°及7°以上時考慮。地震情況下會產生:地震慣性力:水平、垂直。由慣性加速度引起。地震動水壓力、地震動土壓力。(1)地震慣性力:(2)地震動水壓力:(3)地震動土壓力:**根據《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①7°以下不考慮地震力。②3級以下建筑物不考慮地震力。③地震垂直慣性力按50%考慮。④地震荷載不與最高洪水組合。第21頁/共48頁四、站身穩定計算1.失穩形式(1)滑動

表層滑動——產生沿基底的平面滑動。深層滑動——在垂直、水平荷載作用下,地基達到整體剪切破壞,形成一個連續的滑動面。深層、表層滑動的判別:臨界垂直應力:PCK≥地基應力平均值,只可能發生表層滑動PCK<地基應力平均值,只可能發生深層滑動。

第22頁/共48頁(2)浮起

浮托力過大而致,一般發生在干室型泵房。(3)傾覆

水平力過大,地基應力不均勻而致;如發生過大的滲透變形,也會導致站房傾覆。

第23頁/共48頁2.抗滑穩定計算(1)齒坎較淺或無齒坎f——底板混凝土與土的摩擦系數。(2)齒坎較深第24頁/共48頁*①∑V'中應考慮底板與滑動面間的土重。②對粘土,,C'=(0.2~0.3)C

砂土,,C'=0**[KC]按《規范》取值,由建筑物等級及荷載類型決定。*KC偏小的解決方法①改變泵房尺寸。②上游加設鋪蓋,設法減小滲透壓力。③加鋼筋混凝土阻滑板(未加阻滑板時KC≥1)。④減小墻后填土高度,降底地下水位。⑤換砂墊層。第25頁/共48頁土基上沿閘室基底面抗滑穩定安全系數的允許值(GB/T50265—97)荷載組合泵站建筑物級別1234、5基本組合1.351.301.251.20特殊組合Ⅰ1.201.151.101.05Ⅱ1.101.051.051.00*特殊組合Ⅰ:施工情況、檢修情況、非常運用情況*特殊組合Ⅱ:地震情況第26頁/共48頁3.地基應力計算要求:①σmax<[R],σmin>0②[η]——不均勻系數允許值。(與地基土質的堅實程度及荷載組合類型相關)第27頁/共48頁不均勻系數允許值(GB/T50265—97)地基土質荷載組合基本組合特殊組合松軟1.52.0中等堅實2.02.5堅實2.53.0*對于重要的大型泵站,不均勻系數允許值可按上表列值適當減小。*對于地基較好,且泵房結構簡單的中型泵站,不均勻系數允許值可按上表列值適當增大,但增加值不應超過0.5。*對于地震情況,不均勻系數允許值可按表中特殊組合欄所列值適當增大。第28頁/共48頁4.抗浮穩定計算*1.05為特殊荷載組合;1.1為基本荷載組合。*[Kf]只考慮荷載組合,不考慮泵站級別。計算情況:對干室型泵房、泵房剛建好,未進行機組安裝,四周未填土,出現最高水位。5.抗傾穩定計算第29頁/共48頁五、泵房地基的滲透變形

滲透破壞是水利工程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滲透變形主要有二種形式:流土、管涌。滲透變形的主要原因——滲流出逸點處的滲透坡降i過大。

防止滲透變形的措施:①設計好的地下輪廓線;②做好防滲和排水設施;③在可能的情況下,減小ΔH(如設計成堤后式)。

第30頁/共48頁六、地下輪廓線設計1.滲徑長度的確定勃萊法:Lmin≥C·ΔHmax萊因法:2.增加滲徑的方法①上游設防滲鋪蓋,并在連接處做好止水;②加深齒墻(0.5~2m);③加防滲板樁。3.排水在下游設冒水孔孔徑:φ50~φ100mm間隔:1m左右設反濾層第31頁/共48頁第五節站房主要構件及計算一、擋土墻二、屋架三、吊車梁四、排架第32頁/共48頁1.水泵梁水泵梁的型式與泵的大小有關①型式大型水泵采用其它的支承型式如:支墩:(江都一站、二站)吊支在砼彎管或泵井上:(江都三站等)。第33頁/共48頁②荷載:a.梁的自重——垂直均布靜荷載q。b.泵體重——喇叭口、導葉體、彎管等P1。c.出水彎管至后墻之間的水重、管重P2。其中b、c——P1、P2傳給水泵梁,認為是集中荷載,各梁承擔1/2,即:第34頁/共48頁d.正常運行、事故停機產生的水平沖擊力、垂直沖擊力。通常只計算事故停機或拍門失效時產生的水平沖擊力。動量方程:,Q——倒轉流量,取(1.2~1.6)Q設作用在彎管的力Rx=Fx,Rx——作用在泵上的水平力。Rx要作用在兩根梁上,而且還要考慮一動力系數K=1.2~1.8故每根梁上所受到的水力沖擊為:第35頁/共48頁③計算簡圖a.墩墻式b.排架式第36頁/共48頁2.電機支承結構①支承形式a.梁式支承采用井字梁,主梁機跨在隔墩上,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大部分800kW以下的機組采用這種型式。b.構架式支承組成:圈梁:(屬構架上部結構)L形斷面立柱:支承在泵井上這種結構常結合水泵井采用。優點:整體剛度好、聯軸層空間大、檢修方便。適用:適用于1600kW以上的機組。

第37頁/共48頁c.縱梁牛腿式優點:使水泵層、檢修層布置寬敞,便于操作及拆裝檢修。適用:1600kW以下機組。d.園筒式支承由上下直徑相同的園筒構成電機支座。優點:剛度大、抗扭、抗振性好。缺點:使檢修層空間減小,檢修不便。僅用于7000kW立式機組,與蝸殼、出水室相結合。

第38頁/共48頁e.塊狀支承適用于臥式機組,一般為大體積混凝土。只要滿足強度和穩定性即可。

第39頁/共48頁②荷載a.垂直靜荷載P1。機座自重、電機層部分樓板傳來的重量,電機定子、上機架、下機架等。b.活荷載。軸向水壓力:c.水平推力(切向力)正常扭矩:M正=9.552Ncos/n短路扭矩:M短=9.552N/nχskχsk——電機暫態阻抗0.18~0.33扭矩產生的左向水平推力(切向力)要分配到各個螺栓上。(一般M短>M正,所以MK=M短)α——系數,19.61。第40頁/共48頁d.水平離心力(徑向)由于相組轉動部分會產生偏心,故旋轉時有一定水平離心力。W——轉動部分重量;ω——角速度。*注意:除了水推力外,均要乘以動力系數。K=1.3~2.0(有的文獻取1.3~1.5)

第41頁/共48頁③動力計算:不能發生共振(振動頻率計算);振幅驗算;動力系數驗算。《規范》要求:水平振幅fh≤0.20mm;垂直振幅fv≤0.15mm。動力系數驗算結果為1.3~1.5。④結構計算抗彎、抗扭、裂縫驗算。

⑤結構計算抗彎、抗扭、裂縫驗算。

第42頁/共48頁六、出水流道1.虹吸式出水流道管墩整體式:只作橫斷面結構計算。分段式:橫斷面結構計算,縱向靜力計算。①荷載a.結構自重;b.內水壓力;c.負壓;d.駝峰斷面的動水壓力:(根據正、負來定)e.外水壓力(低于泵站出口水位或地下水位才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