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歐美科學數據政策概覽及啟示
馬合黃小平歐美科學數據政策概覽及啟示馬
合
黃小平(1.株洲市圖書館湖南株洲412000)摘
要:隨著數據密集型科研范式時代的到來,科學數據已成為全球科學系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國家科技創新和競爭的重要制高點。為在科技競爭中保持優勢,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布局,出臺了一系列科學數據管理相關政策、法規和指南,意圖發揮科學數據在不同領域的重要作用,推動本國或本地區的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文章通過系統梳理歐美各國重要的科學數據政策,提出我國應從構建多方面多層次的政策體系、發揮科研資助機構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中的重要作用著手,提升科學數據利用和共享水平。Key:歐盟;歐美;科學數據;科研數據;政策:G644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1059OverviewofAmericanandEuropeanPoliciesaboutScientificDataandtheEnlightenmenttoourCountryAbstractWiththeadventofdata-intensivescientificresearchparadigm,scientificdatahavebecomeanimportantpartofinfrastructureofglobalsciencesystem,andalsoimportantstrategicresourcesfor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andcommandingheightsofnationalscientificinnovationandcompetition.Inordertomaintaincompetitiveadvantage,allcountries,especiallyAmericanandEuropeancountriesaremakingaseriesofpolicies,regulationsandguidebooksaboutsciencedatamanagement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inrespectivecountriesandregions.ThroughasystematiccombingofimportantAmericanandEuropeanpoliciesaboutsciencedatamanagement,theauthorputforwardsuggestionsforourcountrytoconstructcomprehensivepoliciessoastoimprovethelevelofdatautilizationandsharing.KeywordsEU;EUandUSA;sciencedata;scientificresearchdata;policy科學數據(scientificdata)又稱科研數據或研究數據(researchdata),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將其定義為“作為科學研究的主要來源并被科學界普遍接受作為驗證研究結果必要條件的事實記錄[1]”。我國《科學數據管理辦法》的定義為“包括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等領域,通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等產生的數據,以及通過觀測監測、考察調查、檢驗檢測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學研究活動的原始數據及其衍生數據。”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計算機技術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實現對各領域海量數據的存儲、管理、深度分析和再利用的數據密集型科研范式的時代已經到來,科學數據已成為全球科學系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國家科技創新和競爭的重要制高點。為在科技競爭中保持優勢,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布局,出臺了一系列科學數據管理相關政策、法規和指南,意圖發揮科學數據在不同領域的重要作用,推動本國或本地區的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本文擬通過梳理和剖析歐美重要科學數據政策,總結經驗,發掘亮點,為我國科學數據管理和利用提供借鑒。1
歐洲科學數據政策1.1
歐洲聯盟的科學數據政策歐盟作為歐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戰略規劃和項目打造開放科學生態體系,開放數據是其開放科學戰略目標之一。科研數據政策就是在開放科學戰略的框架下制定的,目的是規范和實現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科研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合作。2013年2月,歐盟啟動了“歐洲開放獲取科研數據政策建議”(PolicyRecommendationsforOpenAccesstoResearchDatainEurope,RECODE)項目,著手通過網絡、社區和項目為支持歐洲科研數據開放獲取的各利益相關方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總體政策建議[2]。2013年2月,RECODE通過案例調研后發布了《開放存取與數據傳播和保存政策指南》(PolicyGuidelinesforOpenAccessandDataDisseminationandPreservation),為科研資助機構、科研機構和出版機構提供了制定和實施科研數據開放獲取政策的指南[3]。2013年12月,歐盟推出研發框架計劃《地平線2020》,為使該計劃所產生的科學數據能夠被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歐盟發布了一系列有關科研數據的開放獲取政策和指南。如2013年12月發布的《地平線2020框架下的示范資助協議——科研數據開放獲取》(H2020AnnotatedModelGrantAgreement),分別對科學期刊和開放科研數據先導計劃(OpenResearchDataPilot)中科研數據的開放獲取進行了規定。目前隨著地平線2020計劃的進行,該協議已歷經20多次更新,最新版本時間為2019年6月[4]。2016年2月,歐盟制定《2020計劃框架下的FAIR數據管理指南》(GuidelinesonFARIDataManagementinHorizon2020,以下簡稱《FAIR指南》)以及《2020計劃框架下的科學出版物與科研數據開放獲取管理指南》(GuidelinesonOpenAccesstoScientificPublicationsandResearchDatainHorizon2020,以下簡稱《OA與RD指南》)。《FAIR指南》重點為數據生產者和發布者提供標準化指導,幫助科研人員有效管理科研數據,使其具有可查找性、可獲取性、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即實現科學數據的FAIR原則;《OA與RD指南》則重點為科研成果和數據的開放獲取提供指導[5]。2016年2月,歐盟發布《地平線2020計劃框架下的科學出版物和研究數據開放獲取規則指南》(GuidelinestorulesonOpenAccesstoScientificPublications&OpenAccesstoResearchDatainHorizon2020),該指南解釋了同行評審出版物和科研數據的開放獲取規則,受地平線2020計劃資助的項目必須遵守這些規則。目前,該指南最新版本為2017年3月更新版[6]。2016年8月,歐盟發布《在歐洲研究理事會支持的“地平線2020”中實施開放獲取科學出版物和研究數據的指南》(GuidelinesonImplementationofOpenAccesstoScientificPublicationsandResearchDatainprojectssupportedbytheEuropeanResearchCouncilunderHorizon2020),規定了在地平線2020計劃中,與項目成果有關的同行評審科學期刊開放獲取實施流程以及參與開放科研數據試點項目(ORDPilot)的科學數據的開放獲取實施流程[7]。歐洲研究理事會(ERC)是歐盟成立的科研基金組織。2020年2月,為打造歐洲單一的數據市場環境,消除成員國之間的數據壁壘,歐盟發布《歐洲數據戰略》(EuropeanDataStrategy),為歐盟未來的數據利用制定了立法框架,概述了實現數據經濟所需的政策措施和投資策略[8]。1.2
科學歐洲的科學數據政策科學歐洲(ScienceEurope,SE)成立于2011年,由來自28個歐洲國家的38家科研機構和基金組織組成。支持開放科學、促進科學數據的共享和重用是SE的重要戰略目標。SE認為,對科研數據的有效管理有助于科研人員在整個科研過程中有效共享科研數據,但科研執行機構(RPOs)、科研資助機構(RFOs)和科研數據基礎設施(RDIs)都有各自的科學數據管理政策,SE的目標就是在整個歐洲統一這些政策和要求,使科研人員更易合作,政策更易執行。SE同時也致力于確保科研數據的可持續性,包括長期保存和可訪問性,認為科研機構和科研數據基礎設施應建立必要的框架條件,包括組織政策、技術準備、資金解決方案和培訓等[9]。基于此,SE先后發布了兩部有關科研數據的指南。(1)2019年1月發布的《科研數據管理國際協調實用指南》(PracticalGuidetotheInternationalAlignmentofResearchDataManagement),用以指導科研執行機構和資助機構制定數據管理政策(DMP),以減少不同機構政策的不一致性。該指南發布后很快得到包括歐盟委員會在內的科研資助機構和執行機構的廣泛采用。2021年1月,在廣泛聽取各機構意見的基礎上發布了《科研數據管理國際協調實用指南》(擴展版),增加了評審專家使用指南,指導評審專家對照該指南對DMP進行標準化分析和評估[10]。(2)2021年6月發布的《可持續科研數據實用指南》(PracticalGuidetoSustainableRrsearchData),用以指導科研執行機構、科研資助機構和科研數據基礎設施制定科研數據議程,評估現有政策和做法,實現數據共享的可持續性和系統的互操作性。該指南提供了三個互補的合作關系成熟度矩陣,指導國家和國際層面、不同學科的科研機構間的組織協作,以調整方法并實現公平的競爭環境[11]。1.3
英國的科學數據政策2012年,英國發布《開放數據白皮書:釋放潛能》,要求政府部門以機器可讀格式發布政府數據,建立透明和開放的政府[12]。2013年,英國政府先后發布《抓住數據機遇:英國數據能力策略》《2013年至2015年英國開放政府伙伴關系行動計劃》,部署政府數據開放行動與計劃,從宏觀層面為科研機構制定科學數據管理政策提供指導。英國研究理事會(RCUK)是英國政府于2002年成立的負責管理和協調英國七大國家級研究理事會的非政府機構,負責科研經費處理、科研評估、科研人員培訓、國際合作等事務,有獨立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權,在英國科研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早在2011年,RCUK就發布了《數據政策通用原則》,為各理事會科研數據政策制定提供總體框架。2016年7月,RCUK與英格蘭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惠康基金會等多家科研資助機構聯合推出指導性文件《開放科研數據協議》(ConcordatonOpenResearchData),目的是建立尊重各方需求的合理原則,確保科研數據盡可能以符合相關法律、道德、監管框架以及學科規范的方式開放共享。該協議給出了科研數據的定義和類型,并提出了開放科研數據的10個核心原則。RCUK的兩份文件為英國各研究理事會、高等院校制定科研數據管理政策提供了基礎框架[13]。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理事會(EPSRC)于2011年發布的《EPSRC研究數據政策框架》列出了對EPSRC資助項目的科研數據管理要求,后被許多科研資助機構所采用[14]。制定數據管理計劃(DMP)是實現科研數據有效管理的重要環節。英國數據監管中心(DDC)是2004年由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JISC)與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理事會(EPSRC)共同支持下成立的面向英國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科學數據支持服務的機構。英國多數研究理事會建議數據管理計劃的制定應在DDC的指導下進行。2011年,DDC發布《制定數據管理與共享計劃》(HowtoDevelopaDataManagementandSharingPlan)指南,概述了制定數據管理與共享計劃的過程與基本方法[15]。為推動數據使用,促進經濟發展,2020年9月,英國政府發布《國家數據戰略》,提出數據基礎、數據技能、數據可用性、數據責任四項核心能力以及在數據領域的5個優先任務,目標是推動英國成為數據驅動型創新的領導者[16]。1.4
歐洲其他國家的科學數據政策法國是全球開放科學運動較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之一。2018年7月,法國政府頒布《國家開放科學計劃》,目的是打造開放科學生態體系,成為開放科學領域的領導者。在此框架下,2020年11月,法國政府出臺實施《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科研數據計劃》,對科研數據的管理和開放進行了針對性的規劃和指導[17]。2010年,德國科學組織聯盟發布《科研數據處理原則》,強調具有質量保證的科研數據是科研成果的基礎,包括數據保存和可訪問性、對個人數據權益的關注、不同學科間的差異、基礎設施建設等[18]。2014年底,德國高校校長聯席會議(HRK)明確大學需要對科研數據進行管理[19]。此后,德國高校紛紛啟動科研數據管理政策,德國洪堡大學聯合地區內高校合作開發了科研數據政策工具,將科研數據政策制定設為6個模塊,可供使用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各模塊形成自己的科研數據政策[20]。2
美國科學數據政策2.1
國家層面的科學數據政策美國是世界上較早進行科學數據管理的國家。從20世紀中葉起,聯邦政府就開始設計和建設信息開放的相關法律和政策框架體系,成為科研部門制定科學數據管理政策的框架和依據。1966年頒布的《信息自由法》和2002年頒布的《電子政務法》保障了公民對政府信息和服務的訪問,被認為是美國科學數據管理和開放政策制定的基礎。《信息自由法》后經多次修訂,于1996年規定電子信息適用《信息自由法》。20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曾提出收集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科研項目產生的數據以將其商業化[21]。隨著開放獲取、開放科學運動的迅速崛起,美國政府制定和發布了一系列科學數據管理與開放獲取的相關政策,為科學數據管理確定了宏觀的框架和方向。1991年,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發布《全球變化研究數據管理政策聲明》,要求對全球變化科研項目所產生的科學數據實行完全與公開共享。1995年,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發布《文書減負法》(ThePaperworkReductionAct),規定“盡可能保證公眾利益,使聯邦政府或為聯邦政府生成、收集、保存、使用、共享和傳播的信息效用最大化”。2009年12月,美國總統辦公室、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聯合發布《開放政府指令》,鼓勵政府數據透明和公開,指導機構以“開放格式”在線發布信息,并將“開放格式”定義為“平臺獨立、機器可讀,并在不妨礙重復使用該信息的情況下向公眾提供。”2010年,奧巴馬總統簽署《美國競爭力再授權法案2010》,該法案第103節“跨機構公眾訪問委員會”概述了該委員會在協調由聯邦科學機構資助的非保密研究成果的傳播和長期管理方面的職責與政策,這些科研成果包括科研數據和同行評審的學術出版物。該委員會職責包括諸如協調研究數據標準、全文和元數據結構,提高研究數據和學術出版物之間的互操作能力,與利益相關者合作等[22]。2012年,奧巴馬政府發布《大數據研發倡議》(BigDataResearchandDevelopmentInitiative),OSTP聯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能源部(DOE)、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等6個部門聯合倡議提高收集、存儲、管理、分析和共享大數據的核心技術水平,加速科學和工程領域創新,培養和儲備數據人才[23]。2013年2月,OSPT發布《促進聯邦資助科研成果獲取備忘錄》(IncreasingAccesstotheResultsofFederallyFundedScientificResearch),要求每年獲科研資助超過1億美元的聯邦機構必須制定促進公眾獲取政府資助產生的科研成果的計劃和政策,這些科研成果包括同行評審的期刊、數據集以及科研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成果[24]。2013年5月,美國政府發布《開放數據政策——將信息作為資產進行管理》(OpenDataPolicy-ManagingInformationasanAsset)備忘錄,要求各機構以支持下游信息處理和傳播活動的方式收集或創建信息,包括使用機器可讀和開放格式、數據標準、可擴展元數據等,最大限度地提高數據的互操作性和信息可訪問性。同月,奧巴馬總統簽署了《使公開和機器可讀成為政府信息的新常態》(MakingOpenandMachineReadabletheNewDefaultforGovernmentInformation)的總統令,要求將政府信息作為資產進行管理,必須具備互操作性、開放性,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向公眾開放[25]。2016年5月,為使大數據戰略向更廣泛、更深層次推進,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和國家科技委員會印發《聯邦大數據研發戰略計劃》,面向數據科學研發、密集型數據應用、大規模數據管理機構提出了聚焦新型技術、數據質量、基礎設施、共享機制、隱私安全、人才培養和加強合作七大數據研發戰略,以期建立和加強國家大數據創新生態系統。2019年12月,OMB發布《聯邦數據戰略與2020年行動計劃》,將“數據作為戰略資產開發”定為核心目標,旨在通過政策設計和方法協調,利用數據來完成任務、服務公眾、管理資源,為各相關機構管理和使用聯邦數據提供指導[26]。2.2
科研機構的科學數據政策美國國會授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地質調查局(USGS)、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導者和國家級的科學數據中心[27]。這些機構在聯邦政府相關政策框架下制定了各自的科學數據管理政策,覆蓋和體現了美國中觀和微觀層面的科學數據管理方向(見表1)。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從2011年起要求所有NSF資助的項目需符合NSF關于《傳播與共享研究成果》政策,即必須包含數據管理計劃(DMP),主要針對項目過程中要制作的數據、樣本、實物收集、軟件、課程材料和其他類型材料;沒有DMP的項目將無法參加評審。由于傳播、出版和存檔規范因數據類型和學科不同而有所不同,NSF分別發布了生物科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與工程、教育、地球科學等不同學科的數據管理計劃編制指南[28]。2015年3月,為實現OSTP《促進聯邦資助科研成果獲取備忘錄》中提出的科研數據管理和開放獲取目標,NSF發布《今天的數據,明天的發現——增加獲得NSF資助的科研成果的機會》,要求NSF資助的研究項目,其成果(包括研究數據)需在首次發表后12個月內通過自存儲方式保存并實現開放共享與利用[29]。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制定了《NIH數據共享政策》,規定接受50萬美元及以上的調查人員需提交數據共享計劃或說明數據不可共享的原因;2014年出臺《基因組數據共享政策》,規定研究人員需共享所有物種的大規模基因組數據;由于意識到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科研人員在數據生成、存儲、共享等方面能力的提高,2015年NIH在其《促進從NIH資助的科學研究中獲取科學出版物和數字科學數據計劃》中啟用了更全面的數據共享政策,同時努力實現數據共享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這也是對2013年OSTP《促進聯邦資助科研成果獲取備忘錄》的貫徹和執行。2016年,發布《關于傳播NIH資助的臨床試驗信息的政策》,規定所有受NIH資助的臨床實驗均需通過ClinicalT公開試驗結果信息。此外,為了使政策制定能夠滿足科研社區對數據共享的多樣性需求,2016年起,NIH就數據管理和共享政策公開征詢公眾意見,并于2020年10月發布《NIH數據管理和共享最終政策》,確立了最大限度公開和共享由NIH資助或開展的科研項目所產生的科研數據[30]。3
歐美科學數據政策對我國的啟示2001年,我國啟動科學數據共享工程,在氣象、資源環境、農業、人口與健康等領域共24個部門開展了科學數據共享工作,完成了一批科學數據共享工程標準的編制和辦法的出臺。2008年3月,科技部啟動“973計劃”資源環境領域項目數據匯交,頒布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資源環境領域項目數據匯交暫行辦法》。2009年9月,科技部辦公廳發布數據匯交工作通知,明確規定“先匯交數據,后驗收項目”。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科學數據管理辦法》,圍繞科學數據生命周期,對科學數據的采集生產、加工整理、開放共享等各個環節進行了部署和安排,為科學數據工作確定了行動綱領,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了宏觀指導。然而,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學數據相關工作起步較晚,數據政策和標準規模小,急需構建一個系統和高效的科學數據管理政策體系。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從政策制度上發力,補齊科學數據管理短板,為科學數據共享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是當前我國科學數據工作的重中之重。3.1
構建多方面多層次的政策體系從政策制定和實施主體的隸屬關系以及政策功能、作用范圍來看,歐美國家已形成了多方面多層次的科學數據政策體系。在科學實踐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往往是政府的宏觀科學數據政策先行,中觀的部門政策緊隨其后,科研機構在總體政策框架的指導下逐步加強和完善,英美兩國的科學數據政策尤其體現了這一特點。其中,宏觀和中觀政策的貫徹和落實需要時間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加強政策的實施效果和推進速度,一些激勵型、補充型、推動型、配套型的宏觀輔助型政策和計劃也在不斷出臺,對科學數據管理工作形成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撐,在全社會營造了數據管理與利用氛圍,也起到了促進微觀層面科學數據管理政策制定的作用。高校等科研機構在國家總體政策框架下,根據自身特點不斷加強、改進和細化科學數據管理措施,從項目一開始就對科研人員提出數據管理的具體要求,如數據管理計劃的編制等。一項對英、美、澳三國高校科研數據政策的調查顯示,各高校科研數據管理政策既與本國科研數據管理基本指向相向,又體現和反映了各校在科研數據管理中的自身特點[31]。根據DCC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8月,有近80所英國大學制定了科研數據管理政策[32],除伯明翰大學的科研數據管理政策包含在其《研究實務守則》外[33],其余大學均專門制定了科學數據管理政策。2016年8月DCC對57所制定有科研數據管理政策的大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約90%的大學在其科研數據政策中涉及了機構在科研數據管理中的作用、機構或資助者要求完成數據管理計劃、科研數據的合理使用和再利用的聲明和規定[32]。我國新近頒布的《科學數據管理辦法》,作為宏觀層面的科學數據管理政策,其作用范圍是全國性的,但貫徹落實以及引導型、激勵型等輔助政策的制定仍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和積累;在中觀層面,氣象局、國土資源部、地震局、海洋局、國防科工局等行業機構先后制定了各自的數據管理政策,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和行業機構為主體的數據政策體系。但整個政策體系略顯單薄,政策數量整體偏少,多數機構僅有一項主導政策即針對本機構的科學數據管理辦法,不能完全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對于數據利用和共享所涉及的諸多社會問題如知識產權問題、評價考核、用戶隱私問題等沒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影響了主導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在微觀層面,一項對我國42所雙一流高校科學數據政策的調查顯示,僅有中國科學院、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制定了專門的科學數據管理辦法或指南,其他僅有少量高校開展了有關科學數據管理的服務[34]。也就是說,整個科學數據政策體系在微觀層面出現了斷層,這也是影響我國科學數據開放共享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我國的科學數據管理實踐多集中于自然與工程科學,社會科學的數據實踐較少,直接導致了數據管理政策制定的“偏科”現象,即自然與工程科學的數據政策明顯多于社會科學。因此,無論是宏觀、中觀、微觀等縱向層面,還是從學科、數據利用與共享所涉及的社會問題等橫向層面,我國的科學數據管理體系還需要不斷完善與加強。3.2
發揮科研資助機構的重要作用作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利益相關方,科研資助機構對科學數據政策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專業性。科研資助機構不僅要滿足科學研究的主要資金需求,還要對科學研究發揮指引作用,確定科研人員進行探索的研究領域,指導科研人員采用科學的方法和實踐,確定科研產出的類型等。這都決定了科研資助機構在科學數據政策制定上的專業性。一項對包括英、美、德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158家科學資助機構開放獲取政策的調查顯示,這些機構的科學數據政策涵蓋了數據管理計劃,數據存儲時間、地點、標準、許可、長期利用和監督等元素,覆蓋了整個數據生命周期,其專業性可見一斑[35];(2)政策執行力度大。科研人員要履行與資助機構的合同就必須滿足資助機構的要求,這使得科研資助機構的科學數據政策貫徹執行力大大加強;(3)在利益訴求方面,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和重復利用,最終目的是促進科學的進步,這是包括科研資助機構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最終訴求。因而科學數據管理是否得當,也決定著科研資助機構在行業的影響力。因此,科研資助機構在科學數據政策制定、執行和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歐美的科學數據政策中發現,科研資助機構制定了大量的科學數據政策,受資助的科研項目從立項到驗收都有具體的科學數據管理政策約束,由于科研資助的專業性、責任性和競爭性,這些政策的執行力度也大大加強。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資助的科研項目眾多,在這一框架下出臺的政策和指南不僅規范和實現了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科研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合作,更重要的是幫助科研人員滿足了資助者的期望和要求,同時也將資助者的需求進行了統一,為后期科學數據的開放獲取奠定了基礎。英國研究理事會(RCUK)及七大研究理事會、美國國會授權的作為國家級科學數據中心的各大科研機構,均制定了各自的科學數據政策,在科學數據開放獲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我國,2007年出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各類規章制度均未涉及科學數據管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于2013年5月修訂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管理辦法》同樣也沒有涉及科學數據管理的規定,兩家機構政策的重點均是項目的申請和管理工作。作為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資助部門,制定相應的科學數據管理政策,發揮資助機構在科學數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迫在眉睫。4
結語技術的發展使科學數據的規模增長迅猛,也給數據管理和共享工作帶來巨大挑戰。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學數據管理實踐和政策制定工作起步較晚,還有許多需要完善和改進的空間。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從政策制度上發力,補齊科學數據管理短板,加強科學數據管理實踐,提高科學數據共享和利用水平,是當前我國科學研究相關機構和科研人員的共同責任。Reference:[1]
OECDPrinciplesandGuidelinesforAccesstoResearchDatafromPublicFunding[EB/OL].[2021-08-03].https:///science/inno/38500813.pdf.[2]
SveinsdottirT,WesselsBA,SmallwoodR,etal.PolicyrecommendationsforOpenAccesstoresearchdatainEurope–Stakeholdervaluesandecosystems[J].Informationservices&use,2014,34(3-4):331-333.[3]
TsoukalaV,AngelakiM,KalaitziV,etal.Policyguidelinesforopenaccessanddatadisseminationandpreservation[EB/OL].[2021-08-04].http://helios-eie.ekt.gr/EIE/bitstream/10442/14836/3/RECODE%20%20D5.1%20POLICY%20RECOMMENDASTIONS%20_FINAL%20%281%29.pdf.[4]
H2020AnnotatedModelGrantAgreement[EB/OL].[2021-08-04].https://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data/ref/h2020/grants_manual/amga/h2020-amga_en.pdf#page=243.[5]
劉文云,劉莉.歐盟開放科學實踐體系分析及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20,64(7):136-144.[6]
GuidelinestorulesonOpenAccesstoScientificPublications&OpenAccesstoResearchDatainHorizon2020[EB/OL].[2021-08-04].https://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data/ref/h2020/grants_manual/hi/oa_pilot/h2020-hi-oa-pilot-guide_en.pdf.[7]
GuidelinesonImplementationofOpenAccesstoScientificPublicationsandResearchDatainprojectssupportedbytheEuropeanResearchCouncilunderHorizon2020[EB/OL].[2021-08-04].https://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data/ref/h2020/other/hi/oa-pilot/h2020-hi-erc-oa-guide_en.pdf.[8]
Europeandatastrategy[EB/OL].[2021-08-04].https://ec.europa.eu/info/strategy/priorities-2019-2024/europe-fit-digital-age/european-data-strategy_en.[9]
ResearchData[EB/OL].[2021-08-04].https:///our-priorities/research-data/.[10]
PracticalGuidetotheInternationalAlignmentofResearchDataManagement[EB/OL].[2021-08-04].https:///media/4brkxxe5/se_rdm_practical_guide_extended_final.pdf.[11]
PracticalGuidetoSustainableRrsearchData[EB/OL].[2021-08-04].https:///media/b3odxx3s/se-practical-guide-sustainable-research-data.pdf.[12]
OpenDataWhitePaper[EB/OL].[2021-08-06].https://.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78946/CM8353_acc.pdf.[13]
張紅亮.英國科學數據管理政策研究[J].醫學信息學雜志,2020,308(7):23-28.[14]
EPSRCpolicyframeworkonresearchdata[EB/OL].[2021-08-06].https:///about/standards/researchdata/.[15]
HowtoDevelopaDataManagementandSharingPlan[EB/OL].[2021-08-04].https://www.dcc.ac.uk/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publications/reports/guides/How%20to%20Develop.pdf.[16]
DepartmentforDigital,Culture,Media&Sport.NationalDataStrategy[EB/OL].[2021-08-09].https://.uk/government/publications/uk-national-data-strategy/national-data-strategy.[17]
高芳,王藝穎.法國開放科學頂層設計與實踐進展分析及啟示[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21,36(5):1-11.[18]
顧立平.科研數據的處理原則[J].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13,(4):12.[19]
周雷,楊萍.德國FAKIN小型科研機構的科研數據管理方案[J].圖書館論壇,2020,40(9):156-162.[20]
周雷,楊萍,燕娜,等.德國高校科研數據管理服務現狀和啟示[J].情報雜志,2021,40(7):166-173,133.[21]
王煉.美國聯邦政府科學數據管理政策及實踐[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8,33(7):47-51.[22]
AMERICACOMPETESREAUTHORIZATIONAC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