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強化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強化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強化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強化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強化練習-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33頁,共=sectionpages44頁試卷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44頁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單選題1.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 C.郡縣制 D.官僚制2.在完成統一后,秦始皇強行遷徙天下豪富十二萬戶至咸陽。秦朝還曾經向麗邑(今陜西臨潼)移民三萬戶,向云陽(今陜西淳化)移民五萬戶,向北河(今內蒙古中部)、榆中(今陜西北部)移民三萬戶。其做法旨在(

)A.解決人口分布不均的問題 B.鞏固國家的政治統一C.增強都城地區的經濟活力 D.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3.秦朝統一六國后,“修馳道、編制戶籍、修筑長城、統一度量衡和貨幣,遷徙六國貴族到關中、巴蜀等地,整頓社會風俗?!边@些措施集中體現了(

)A.帝王窮兵黷武 B.賦稅徭役沉重C.鞏固中央集權 D.貴族豪強崛起4.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的悲壯?!睆恼紊峡?,“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A.統一貨幣、度量衡 B.開創郡縣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建立中央集權制5.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其主要內容包括(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縣與分封并行制

④郡縣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史書記載,秦完成統一后,曾一次將各地豪富二十萬戶遷到咸陽,還曾“徙黔首三萬戶瑯砑臺下,復(免除賦役)十二歲”;擊退匈奴后又“為筑城郭,徙民充之”。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豪富勢力 B.開發邊疆地區 C.增加政府收入 D.鞏固國家統一7.秦統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長官由中央直接任免。這說明秦朝(

)A.承襲分封制度 B.增強地方實力 C.實行中央集權 D.恢復社會經濟8.秦王朝統一天下后,“不親其民,以暴力統治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證明以上觀點的是(

)A.嚴刑苛法 B.統一文字 C.獨尊儒術 D.開鑿靈渠9.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材料可以用來說明,秦(

)A.建筑技術領先世界 B.交通便利促進交流C.濫用民力負擔沉重 D.初步具備化學知識10.秦朝人民控訴修長城所帶來的災難,流傳著“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歌謠,還直接咒罵條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材料反映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

)A.違背先王之道 B.刑法酷虐 C.階級矛盾激化 D.驕奢淫逸1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秦朝的滅亡是因為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論證此觀點的是秦始皇(

)A.確立皇帝制度 B.廢分封,行郡縣C.焚書坑儒,徭役沉重 D.車同軌,書同文12.秦統一后,征發無度,兩千萬人口的國家,北筑長城役使40萬,南戍五嶺50萬,修建始皇陵70萬,百姓不堪重負。上述現象(

)A.體現了郡縣制的特點 B.助長了秦始皇的窮奢極欲C.引發了秦末農民起義 D.限制了秦帝國的人口增長13.“秦王朝多以軍人為吏,必然容易使各級行政機構形成極權專制的特點,使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都具有軍事化的形制,又使統一后不久即應結束的軍事管制階段在實際上無限延長?!辈牧弦庠谡f明(

)A.秦朝慣用戰爭解決問題 B.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C.秦國軍事實力空前強大 D.秦朝暴政有制度性原因14.《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边@反映了秦末農民起義(

)A.以六國貴族為主力 B.反對實施郡縣制C.起因于官吏的貪腐 D.得到了廣泛響應15.秦朝的政令暴虐,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等_▲_后,此起彼伏的農民大起義迅速蔓延開來,最終把秦王朝推翻。▲處的農民起義是(

)A.黃巢起義 B.李自成起義 C.黃巾軍起義 D.陳勝、吳廣起義16.西漢賈誼認為:“借使秦王計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而未有傾危之患也?!鼻宕醴蛑J為:“夫封建之不可復也,勢也。雖然,習久而變者,必以其漸,秦惟暴裂之于一朝而怨滿天下?!庇纱丝梢?,在兩人看來(

)A.恢復分封制有利于鞏固統治 B.制度的更替需要漸進的過程C.郡國并行制是最合適的選擇 D.郡縣制實施導致了秦的滅亡17.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前散布“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起事后取“張大楚國”之義,定國號為“張楚”。消息傳出,附近人民紛紛響應,各地從事秘密反秦活動的六國舊貴族也都趁機起兵復國,天下大亂。這反映出(

)A.起義人民都來自楚國舊地 B.郡縣制未能有效統治地方C.迷信思想在民間影響巨大 D.各國貴族仍有一定號召力18.在推翻秦朝的戰爭中,表現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齊、趙,再次是韓、魏、燕,至于秦地,完全沒有發生反秦暴動,對此的合理解釋是(

)A.楚齊趙三地農耕領先關中 B.各地對秦文化的認同存在較大差異C.東方六國推行政治制度的時間不一 D.秦朝在各地實行了不同的文化政策19.漢代學者賈誼曾經評論:“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然后以六合為家,峭函為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辟Z誼認為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A.實施殘酷暴虐的統治 B.喪失了崤函戰略要地C.六國貴族的反抗 D.沒有采取正確的戰術20.“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和陳勝吳廣起義后建立“張楚”政權的歷史現象反映了秦末(

)A.秦楚矛盾是當時社會主要矛盾 B.楚國殘余勢力最強C.楚最終滅了秦朝 D.楚順應了歷史潮流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戰國時期,“天下共苦戰斗不休”,諸如馬陵之戰、長平之戰這樣傷亡數萬乃至數十萬的戰役屢見不鮮?!幾浴妒酚洝凡牧隙?1)根據材料一,推斷當時人民的共同訴求。(2)根據材料二,指岀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意義。22.材料一: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領主封建制,創立了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民國;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幾运顾蚶⒅Z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始皇既歿,胡亥極愚,酈山未畢,復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為貴有天下者,肆意極欲,大臣至欲罷先君所為”。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不威不伐惡,不篤不虛亡,距之不得留,殘虐以促期,雖居形便之國,猶不得存?!幾运抉R遷《史記》(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秦王朝的大革命的具體內涵以及意義?(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3)綜合上述材料。我們對秦始皇的功過問題應持以怎么樣的視角?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進行論證,要求,表述成文,史論結合。答案第=page99頁,共=sectionpages55頁答案第=page88頁,共=sectionpages55頁參考答案:1.A【詳解】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皇帝制度,皇權至高無上,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A項正確;三公九卿、郡縣制不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官僚制不是具體的政治制度,排除BCD項。故選A項。2.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秦始皇強行遷徙天下豪富至咸陽與移民至北部地區,是為了強化對地方的管理,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B項正確;材料中的做法是鞏固統治,不是解決人口不平衡的現狀,排除A項;移民北部可以促進邊疆開發,豪富移民咸陽沒有促進邊疆開發的結果,排除C、D項。故選B項。3.C【詳解】根據材料“‘修馳道、編制戶籍、修筑長城、統一度量衡和貨幣,遷徙六國貴族到關中、巴蜀等地’”及所學可知,秦朝為了加強中央對各地的管理,即鞏固中央集權而采取了這些措施,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ABD項,排除ABD項。故選C項。4.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故D正確;統一貨幣、度量衡只是秦朝鞏固統一的經濟措施,對后世沒產生多大影響,排除A項;開創郡縣制度是其政治制度表現之一,不太完整,排除B項;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只是中央官職,也不完整,排除C項。故選D項。5.B【詳解】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其主要內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①②④正確,選擇B項;西漢初期實行郡縣與分封并行制,排除③,排除ACD項。故選B項。6.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一后,控制、監督各地豪富,打敗越族、匈奴并移民實邊等做法,主要目的是鞏固國家統一,D項正確;削弱豪富勢力只是部分措施的具體目的,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A項;開發邊疆地區與將各地豪富二十萬戶遷到咸陽不符,排除B項;增加政府收入與“徙黔首三萬戶瑯砑臺下,復(免除賦役)十二歲”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7.C【詳解】根據材料“秦統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長官由中央直接任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統一全國后,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其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說明秦朝實行中央集權,C項正確;秦統一后廢除了分封制,而不是承襲分封制,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秦朝時期推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不是增強地方實力,排除B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秦朝時期實行中央集權制,沒有涉及社會經濟恢復發展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8.A【詳解】根據材料“秦王朝統一天下后,‘不親其民,以暴力統治為主要手段’。”可知,秦朝統一后,秦始皇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大興土木。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農民被征發修筑長城、宮殿、馳道、建驪山陵墓,其刑法極其嚴酷,A項正確;統一文字,是思想文化措施,鞏固了大一統的王朝,排除B項;獨尊儒術,是在漢武帝時期,排除C項;開鑿靈渠,是南征越族的需要,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9.C【詳解】根據材料“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可知,秦朝阿房宮和秦始皇陵工程浩大,造成濫用民力,導致百姓負擔沉重,C項正確;材料并未對比其他國家,無法說明建筑技術領先世界,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交通便利,排除B項;材料只是提到使用水銀,并不能說明具備化學知識,排除D項。故選C項。10.C【詳解】根據材料“秦朝人民控訴修長城所帶來的災難”“阿房阿房,亡始皇?!笨芍爻藿ㄩL城和阿房宮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激化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秦朝的滅亡,C項正確;ABD三項材料信息均無法體現,排除ABD項。故選C項。11.C【詳解】依據題干“秦始皇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是民心和民力。”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暴政。結合課本所學,秦始皇統治時期,對農民征收沉重的賦稅,有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地征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驪山陵墓和阿房宮役使70多萬人,農民階級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焚書坑儒,活埋了大批儒生。這些行為使秦始皇失去了民心和民力,導致秦朝的滅亡,C項正確;ABD項都是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排除ABD項。故選C項。12.C【詳解】依據材料“秦統一后,征發無度,兩千萬人口的國家,北筑長城役使40萬,南戍五嶺50萬,修建始皇陵70萬,百姓不堪重負”,可以看出秦統一后,百姓身上有著沉重的徭役,不堪重負,為農民起義埋下了隱患,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秦的暴政,未涉及郡縣制,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秦朝的暴政,不能得出秦始皇個人的狀況,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暴政對百姓的嚴重影響,并未涉及對人口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13.D【詳解】根據材料“容易使各級行政機構形成極權專制的特點,使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都具有軍事化的形制,又使統一后不久即應結束的軍事管制階段在實際上無限延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各級行政機構形成極權專制的特點一部分來自于軍人為官吏,這種特點在統一后仍在繼續,但統一后并不需要戰爭,而是需要穩定的政治秩序,這卻是與各級行政機構極權專制的特點不符合,反映秦朝暴政有制度性原因,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戰爭,排除A項;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B項;材料是在強調軍人為官吏帶來的影響,沒有涉及軍事力量的強大,排除C項。故選D項。14.D【詳解】根據材料“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笨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后,秦朝各郡都殺其長吏,以應陳涉,說明秦末農民起義的響應者非常廣泛,D項正確;以六國貴族為主力,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反對實施郡縣制,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陳涉、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大雨延誤戍邊期限,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排除C項。故選D項。15.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陳勝、吳廣率先發動了秦末農民大起義,D項正確;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時期,排除A項;李自成領導了明末農民起義,排除B項;黃巾軍起義發生在東漢時期,排除C項。故選D項。16.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賈誼認為秦朝并未繼承殷周的制度,因此短命而亡,王夫之認為秦朝變革過于劇烈而導致滅亡,說明兩人都主張制度的更替循序漸進,B項正確;王夫之認為廢除分封制是必然趨勢,恢復分封制有利于鞏固統治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到郡國并行制是最合適的選擇,排除C項;郡縣制有利于秦朝統治,郡縣制實施導致了秦的滅亡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17.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陳勝、吳廣起義打著“張大楚國”的名義,定國號為“張楚”,得到了附近人民和六國舊貴族的響應,天下大亂,這反映出各國貴族仍有一定號召力,D項正確;“都”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郡縣制的信息,排除B項;“張大楚國”不是迷信思想,排除C項。故選D項。18.B【詳解】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推翻秦朝的戰爭中,各地反秦的激烈程度是不一樣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各地對秦文化的認同存在較大差異,B項正確;A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AD項;東方六國推行郡縣制的時間與材料中的反秦激烈程度無關,排除C項。故選B項。19.A【詳解】根據材料“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強調的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A項正確;根據材料“喪失了崤函戰略要地”不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六國貴族的反抗,排除C項;材料沒有戰術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20.B【詳解】材料“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建立的政權號稱‘張楚’”體現了六國殘余勢力在農民起義中有一定影響力,B項正確;階級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排除A項;公元前207年,劉邦的軍隊進占咸陽,秦朝滅亡,排除C項;楚順應了歷史潮流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1.(1)人民渴望和平與統一(2)統一貨幣;統一文字。(3)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戰亂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開創了“大一統”格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驹斀狻浚?)根據材料一“戰國時期”“天下共苦戰斗不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戰亂頻繁,人民渴望和平與統一。(2)根據材料二中的圖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左圖反映的是秦朝統一貨幣,右圖反映的是秦朝統一文字,這些措施均起到了鞏固統一的作用。(3)根據材料一“天下共苦戰斗不休”及材料二中秦統一貨幣和文字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戰亂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開創了“大一統”格局;促進了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