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州市八縣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荊州市八縣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荊州市八縣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荊州市八縣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荊州市八縣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荊州市八縣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測試時間:150分鐘卷面總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階級產生以前,人類走著大體相同的道路,先是原始群居,以后是氏族,繼而發展為部落。這些組織都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聯系起來的。但在階級和國家產生后,由于自然環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緣關系在居民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現形態出現了重大差異。地中海沿岸國家,特別是古希臘,人們生活在多島的海洋型地理環境中,很早就從事海上的工商業貿易活動。這種流動性很強的生活方式,強有力地沖破了蒙昧時代的血緣紐帶,形成了以地域和財產關系為基礎的城邦社會。與地中海沿岸國家不同,中華民族是在一塊廣袤的大陸上獨立發展起來的,其自然環境、生產方式有別于古希臘。中華民族棲息的這塊東亞大陸,有無數河流、湖泊,有高山峻嶺,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因此在先民的眼里,中國就是天下。但是他們的活動范圍卻相當狹小,很早就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定居農業生活。與世隔絕、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即使從野蠻進入到文明階段以后,亦無法沖破人類原有的血緣關系,血緣家族的社會組織形式被長期保留下來。宗法制度是氏族社會的血緣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演化而成的。當然,氏族社會的血緣關系與文明時代的血緣關系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原始民主制的基礎,而后者則是階級專制的基礎。從現存文獻和地下發掘材料看,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產生于商代后期。根據《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周武王克商后,周王室分魯公“以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丑類,以法則周公”;分康叔以“般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崎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分唐叔以“懷姓九宗”。這里所說的氏、族、宗就是宗族存在的證明。由此看來,西周建立以后,統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體系完整、等級嚴格的宗法制度。(摘編自王連升《中國文化依賴的社會政治結構》)材料二:文化是一種人類現象,而人類只有組成一定的社會結構,方能創造并發展文化。人類社會組織的演變趨勢,大體上是由血緣政治向地緣政治轉變。古希臘便是實現這種轉變的典型。然而,中國的社會結構雖發生過諸多變遷,但由血緣紐帶雛系著的宗法制度及其遺存卻長期保留,這與中國人的主體從事聚族而居的農耕生活有關,也使得中國跨入文明門檻以后,氏族社會血緣紐帶解體很不充分。直至近代,廣大農村、集鎮還大體沿襲宗法式社會結構,被農村包圍的城市也深受其制約,巴金的《家》《春》《秋》等表現20世紀上半葉社會生活的作品,展現了宗法制度的幽靈仍籠罩現代中國的現實。宗法制源于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公社成員間的親族血緣聯系。作為一種龐大、復雜卻又井然有序的血緣—政治社會構造體系,宗法制或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宗法制規定,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天子”是天帝的長子,奉天承運,治理天下土地臣民。以政治關系而論,天子是天下共主;以宗法關系而論,天子是天下大宗。君王之位,由嫡長子繼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其余王子(嫡系非長子和庶子)則封諸侯,他們對天子為小宗,但在各自封國內又為大宗,其國君之位由嫡長子繼承,余子封卿大夫。卿大夫以下,大、小宗關系依上例。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和嚴格的宗廟祭祀制度,共同構成宗法制的基本內容。春秋戰國的兼并戰爭使宗法秩序呈瓦解之勢;秦漢以降,分封制被郡縣制取代,除帝王繼統仍由皇族血緣確定外,行政官員的選拔、任用主要實行薦舉、考試制(隋唐以后定型為科舉制),即以“賢賢”代替“親親”。但是,宗法制的影響仍然延及后世——其一,政治權力和經濟產權的繼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單系世襲原則,排斥女性成員的地位,以確保權力和財富不致流入異姓他族之手。其二,由血緣紐帶維系著的宗法組織——家族長盛不衰,成為超越朝代更迭的社會細胞。這種家族香火的延綿,又往往依賴祠堂、家譜、族田三要素的頑強存在。其三,族權與政權相結合。族權在宣揚綱常名教、執行禮法、維護宗法專制秩序方面,與國家政權目標一致;國家政權也以家族精神統馭臣民,正所謂“家國同構”“君父一體”。誠如近人梁啟超所說:“吾中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為單位,不以個人為單位,所謂家齊而后國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雖廢,其精神猶存也。”近人嚴復也認為,直至近世,中國人“猶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這些都是透視古今的真知灼見。(摘編自馮天瑜等《中國文化史》)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類社會在階級產生以前所走的道路大體相同,從原始群居到部落,其組織無一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聯系起來的。B.根據史書記載,西周統治者在產生于商代后期的宗族制度的基礎之上,建立了一套體系完整、等級嚴格的宗法制度。C.在政治關系上,天子是所有臣民共同崇奉的宗主;在宗法制度下,天子代表天帝治理天下土地臣民,是整個天下的大宗。D.秦漢以后主要通過薦舉和考試制度選拔、任用行政官員,這為有才華的平民提供了一條進身之階,堪稱歷史的進步。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使人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B.文獻研究與考古學相結合,對了解人類社會的歷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C.古希臘實現了血緣政治向地緣政治的轉變,為人類社會指明了發展方向。D.春秋戰國時宗法秩序呈瓦解之勢,為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奠定了歷史基礎。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易·賁卦·象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B.《論語·憲問》:“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C.《春秋繁路·順命》:“天子受命于天,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D.《鄉土中國》:“中國的血緣社會是指用生育所發生的親子關系來規定各人的社會地位。”4.“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出自《后漢書·韋彪傳》,在古代影響深遠。請結合材料二對這一名言加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宗法制對中國而言有哪些利弊?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煙缸鄭行健趙科長從外地旅游回來,到家時大街上已是燈火闌珊。第二天起床晚了,但一向敬業的他,還是在午前趕到所里上班。旅游地的“回頭貨”派送完畢,他來到自己的科室,科里僅打字員小錢一人在辦公室。趙科長在自己那張老板桌后坐下,像平常一樣以“君臨”的眼光環視一下整個辦公室。忽然感到有些異常。再定睛一看,對了,是那只煙缸。這是一只很普通的玻璃煙缸,放在靠門招待來客的沙發茶幾上。敦實的圓形底座,厚厚的缸壁,壁沿上一側凸起的把手,雕成一條弓形的鯉魚,紅色的魚身翹頭翹尾,朝天的鯉魚嘴因努力而張成一個小圓。那是他的前任科長升遷后留下的。趙科長對前任的舊物很有一番心靈感應:那煙缸,底座圓潤沉穩,似乎在隱喻他平時為人處世的門道;而那缸沿上的鯉魚,又在預示著有朝一日會魚躍龍門。因此,趙科長對這只煙缸,是另有一番青睞在心頭。其實趙科長不但自己不抽煙,而且在內心深處對抽煙的人還有反感:吞云吐霧扮什么酷?自己上癮不算,還要強迫別人吸你的二手煙!不過作為久經歷練的“老江湖”,趙科長在場面上可是絲毫看不出有這種情緒的。他甚至還會很大度地對自己的部下說:我這個人是煙灰堆里熬出來的,不怕熏,你們想抽只管抽。幸好趙科長的部下一個都不抽煙。趙科長的辦公室里一共三個部下。小錢是進單位不久的女青年,自然不抽煙。而小周,是他看中了從基層一手提拔上來的。這小子人挺機靈,辦事有眼鋒。而且難能可貴的是,如此活絡的人居然也不抽煙。說到抽煙,小周甚至還呈現出深惡痛疾的表情。還有一位部下是外邊打招呼進來的,大家叫他“潛力股”,手機上炒股炒得飛起來,但在趙科長面前,倒也唯唯諾諾,順從聽話,說起抽煙,當然也是連連搖手了。因此,辦公室里這只煙缸就成了一件擺設的工藝品了。但因趙科長對它別有鐘情,大家也都對它愛護有加。有時有客人來到辦公室,趙科長也會從抽屜里拿包“軟中華”來招待人家,將一塵不染的煙缸遞到客人面前。但只等客人一出門,小錢就會馬上停下打字的工作,起身將那只煙缸里的煙蒂煙灰倒干凈,再用小毛巾把煙缸擦拭得通透锃亮,就像一只造型奇特的玻璃小雕飾,倒也別有情調。而今天,趙科長看到那只煙缸,里面竟然有一層煙灰三個煙蒂,缸沿上那條鯉魚身上,也有煙漬未擦清。“唔?”趙科長疑惑的眼光從煙缸轉到小錢身上。小錢只管打她的字,嘴角撇了一下:“無效勞動,做也白做。總不見得一天到晚都服侍那只煙缸吧。”這小妮子有病啊?正想著,“潛力股”從門外一邊和人講話一邊推門講來:“……趕緊割肉!三十六計走為上。跌到兩千點,再抄底!你聽我的,包你杠頭開花,不輸反賺,——噢喲,科長回來了?”說著就要將夾在手指上那根香煙的煙灰撣掉,一看科長正詫異地看他的香煙,頓時有些尷尬,但隨即又坦然了,落落大方地將煙灰撣在煙缸里。“科長駕到,有失遠迎——”人未進屋,小周的聲音已經飄了進來。進了門,小周忙不迭地從口袋里掏出香煙,一支扔給“潛力股”,一支叼在自己嘴上,又拍出一支要扔給趙科長,手掄到一半縮了回來:“對了,科長不抽煙的。”趁勢將手攏在嘴邊,歪了頭接吸“潛力股”點過來的火。今天怎么了?大家都吃錯藥了?一絲慍怒爬上趙科長的心頭。這時,孫副所長推門進來,打著哈哈對趙科長說:“老趙啊,你也不必這么急么,晚幾天移交不礙事的。”“移交?什么移交?”趙科長一頭霧水。孫副所長和趙科長是老朋友了。見趙科長還蒙在鼓里,忙湊到他耳邊告訴他,說,其實你前次到海南島考察,時間隔得還不長,這次又安排你去九寨溝調研,完全是獎勵性質。實在是所里的后備人才像排隊一樣一長串了,而你年紀已偏大,所以前天所里辦公會議正式決定,讓你提前退居二線,一切待遇不變。科里工作由李工接替。這個決定所里私下里都傳開了,就你旅游去了不知道。末了,孫副所長又打著哈哈說:“這下你們這只煙缸可有用武之地了——接任的李科長,可是根老煙槍啊!”趙科長一下子全明白了。小周這時馬上接嘴:“對對對。嗅這個,唉——老領導你倒享福了,三份報紙兩開茶,科長待遇照單拿。我們可不知要熬到哪年哪月哩!”說罷,將吸剩的煙蒂,狠狠地塞進了煙缸上那鯉魚努力張圓的嘴里,還用勁按了按。這時趙科長的感覺,就像是一大包煙熏騰騰的香煙,統統塞進了他的嘴里……(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趙科長回家的第二天起床晚了,但“一向敬業”的他還是在“午前”趕到所里上班,作者的遣詞造句中不乏諷刺之意。B.“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趙科長習慣以“君臨”的眼光環視整個辦公室,這透露出他自高自大、唯我獨尊的內心想法。C.趙科長雖然內心深處反感抽煙,但很“青睞”前任科長留下的煙缸,三名部下對此心領神會,都對煙缸“愛護有加”。D.小周說不知道“要熬到哪年哪月哩”,說完將煙蒂“狠狠地”塞進鯉魚嘴里,這或許是他升遷希望破滅后的泄憤之舉。7.關于文中“潛力股”和小周抽煙、談論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潛力股”和別人談話的內容,與上文介紹他熱衷于手機炒股一事形成了前后照應。B.“潛力股”由尷尬迅速轉為坦然,是因為眼前的趙科長畢竟已不再是先前的趙科長。C.小周人未進屋,先對“科長駕到,有失遠迎”表示歉意,可見其本性稍微厚道一些。D.文本通過語言、動作和細節描寫,將抽煙、談論的情節描摹得繪聲繪色,如聞如見。8.文本以“煙缸”為題,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汪曾祺認為:“寫小說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說得很有情致。”本文可以說實踐了這一主張。試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齊侯問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見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諫而不見從,出亡而送之,是詐為①也。故忠臣者,能納善于君,而不能與君陷難者也。”晏子朝,乘弊車,駕駑馬。景公見之曰:“嘻!夫子之祿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對曰:“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據遺之輅車乘馬,三返不受。公不悅,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對曰:“君使臣臨百官之吏,臣節其衣服飲食之養,以先齊國之人,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今輅車乘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無義,侈其衣食,而不顧其行者,臣無以禁之。”遂讓不受也。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飽。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過也。”令吏致千家之縣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鋅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為君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篋存也,仁人不為也;厚取之君而無所施之,身死而財遷于他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嬰也聞為人臣進不事上以為忠,退不克下以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辭不受也。(節選自《說苑·臣術》)【注】①為:同“偽”。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B.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C.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D.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裂地指分割土地,封賞臣子。周代卿大夫在封地上行使統治權,但須受命于諸侯。B.駑馬指劣馬,即不能快跑的馬。與《勸學》“駑馬十駕”中的“駑馬”意義相同。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禮節。又作為敬辭,用于書信開頭或末尾。D.三族在文中指父族、母族和妻族。有時指父母、兄弟和妻子,有時又可泛指親族。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晏子見識高遠,對忠臣的看法與齊侯不同。他認為忠臣要恪盡職守,建言獻策,使君主接受正確的意見,避免君主出現有難和出逃這些情況。B.齊景公派人送去高大華美的馬車,晏子多次辭謝。景公不高興,認為晏子是給自己難堪,表示晏子不乘坐這樣的馬車,那么自己也不會乘坐。C.晏子將食物分給景公的使者,結果自己沒有吃飽。使者向景公報告此事,景公于是命人將一個千戶縣的賦稅全部送給晏子,晏子仍然辭謝了。D.晏子認為,忠臣不會將君主賞賜的很多財物大量施舍,仁人不會將君主賞賜的很多財物儲藏起來,智者不會像主管收藏的官員一樣對待財物。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夫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晏子身為齊國國相,卻能厲行節約,是出于哪些原因?請根據原文簡要說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菩薩蠻①蘇軾風回仙馭②云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③。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注】①原注:“七夕黃州朝天門上二首。”此為第二首。②仙馭:仙駕,指仙人騎的鶴。③世傳牛郎、織女相見之夕必有微雨。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風回”句寫黑夜即將過去,曙光快要出現。“云開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B.“更闌”句具體描述五更時景象,月亮西沉,銀河斜轉。“闌”是將盡的意思。C.“枕上”二句擬想牛郎、織女從夢中驚醒的情景,“疏雨”渲染了悲傷的氣氛。D.“相逢”二句與“金風玉露一相逢”二句寫法有相似之處,情感則有同有異。16.下闋后兩句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表達了詞人的什么情感?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勸學》中以雕刻為喻,從正面指出持之以恒、用心專一的重要性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在古代詩歌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杜甫《登高》中與酒有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然界的風雨常常會引發古人的種種思緒,這在唐詩宋詞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巴黎蒙馬特高地是個耐人流連的所在。它不如香榭麗舍大街和埃菲爾鐵塔那樣聲名絢爛,來自世界各地的巴黎游客①,恐怕也少有人對蒙馬特獨垂青眼,認為它是必須觀光的花都一景。蒙馬特虎踞巴黎城北,地勢陡峭,儼然是萬丈紅塵中的大荒山無稽崖,如果頑石通靈,一定也有許多古今傳奇可記。站在蒙馬特教堂前面,憑欄遠眺,下界密密麻麻的通衢、華屋、車塵、河流、煙樹,蒼蒼茫茫,無邊無際,好一片波翻浪卷的浩蕩人海!許多我們或面熟或陌生的怨女癡男,茶花女、于連、包法利夫人、貝姨、高老頭、攪水姑娘、鐘樓怪人、冉阿讓、約翰·克利斯朵夫……他們②的故事,都和這個城市有關。我們遠隔重洋,曾為他們賠過多少笑聲淚影,這時就會③地想起他們。多少文明先驅、思想巨人,在此作獅子吼;這個大城里爆發了多少震天撼地、牽動世界歷史的大事。巴黎公社的一場血戰,蒙馬特就是雙方激烈爭奪的炮兵陣地,我們想象中還能聽到震耳的炮聲,看到沖天的火焰。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三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句式須與上一分句保持大體一致。(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比擬和用典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風卷清云盡,空天萬里霜。”元稹《詠廿四氣詩》中的這兩句詩,描繪了霜降時節天空高曠和萬物蕭瑟的狀態。進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①。就全國平均氣溫而言,“霜降”節氣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從二十四節氣氣候特征看,霜降節氣是寒氣強于金氣的開始。金氣是指秋季的涼氣,寒氣是指冬季的冷氣,秋分是金氣增長的頂點,之后隨著秋之金氣的減弱,冬之寒氣逐漸增強。霜降之前,金氣強于寒氣,天氣比較涼爽;霜降之后,寒氣強于金氣,②。金氣與寒氣此消彼長的關系,一直持續到立冬之時才告結束。霜降期間,白天較熱,夜晚氣溫卻很低,逐漸低至零下。此時地氣不升,天氣不降,天地閉塞則降雨減少,最大的特點就是寒和燥。霜降節氣以后早晚溫差比較大,水汽明顯減少。寒和燥成了這個節氣最主要的特點,因此人們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內清熱”,補充水分,防寒降燥。這時也正是晚秋時節,天氣漸冷,草木枯黃,萬物蕭瑟,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③。2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助人為樂,自己也會因之而獲得快樂。B.寒冷又乏食物的冬天,叫人好生難捱。C.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誰不感慨唏噓?D.老師提醒學生,不要“人在曹營心在漢”。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有人認為,在社會交往中記住別人的名字是一種美德。在班級里,大多數學生希望老師知道自己的名字,這是合情合理的想法。但是,畢業幾年之后,自己是否還記得老師的名字,或者哪怕僅僅只是一個姓氏呢?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荊州市八縣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B(“產生于商代后期的宗族制度”變或然為必然。材料一第二段說“從現存文獻和地下發掘材料看,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產生于商代后期”,材料二第二段也說“宗法制或孕育于商代”,可見“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產生于商代后期”尚不一定是歷史定論。)2.C(“為人類社會指明了發展方向”過于絕對。“人類社會”是一個宏大的概念,有著文化多樣性、文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存在不同發展方向屬于正常現象,往往難以強求一致。)3.D(費孝通的話指出了血緣關系在中國社會中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宗法制度的等級嚴格性,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的觀點。A項主要表達了“以文教化”的治國思想;B項主要表達了“尚德不尚力”的德治思想;C項主要表達了“君權神授”的政治思想:這三項與材料一的觀點或全無關系,或略有牽連。)4.①宗法制的深遠影響,使得中國封建社會族權與政權密切結合,形成了“家國同構”“君父一體”的局面。②孝子在家孝敬父母,出仕后必能依據此心此理效忠君王。所以君王尋找忠臣,一定要從有孝子的家庭中選拔。(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利:①中國人重視血緣關系,講究親情;②家族長盛不衰,對社會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弊:③女性地位不高,男女不平等;④家族對個人束縛很多,不利于個體發展。(每點2分,答出利、弊中的各一點可得4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B(“自高自大、唯我獨尊”夸大其詞。趙科長身為科長,在辦公室中難免顧盼自雄,但從他平時為人處世“圓潤沉穩”的風格、允許部下抽煙的“大度”舉動來看,他還不至于有“自高自大、唯我獨尊”的內心想法。)7.C(“表示歉意”曲解文意,“可見其本性稍微厚道一些”無中生有。小周那樣說并非真心表示歉意,相反,人未進屋、聲音先聞的舉動還表現出他的放縱;再從下文散煙、抽煙的動作來看,小周與“潛力股”的本性也并無不同,二人都不厚道。)8.①在情節上,煙缸作為線索,貫串故事始終,使小說結構嚴謹完整。②在形象上,通過小周等人對煙缸的態度轉變,塑造了他們見風使舵、表里不一的人物形象。③在主題上,通過煙缸的故事,描繪了官場上人走茶涼的現象,表達了對世態炎涼、人心冷暖的批判。(每答出一點給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9.①設置懸念,引發讀者閱讀興趣。文章開頭部分寫趙科長對一只普通煙缸“忽然感到有些異常”,讓讀者頗感好奇,急欲一探究竟。②運用插敘手法,避免平平道來。文中插敘煙缸的形狀、來歷和寓意,交代“三個部下”的情況,避免了平鋪直敘,對主要情節作了必要鋪墊,同時通過前后對比更好地突出了人物性格。③采用“歐·亨利式結尾”,使故事結局出人意料。文末由孫副所長講出所里的決定,揭開了有變化的真相,讓讀者感到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D(“賴君之賜”語意完整;“得以”指可以、賴以,是一個詞,中間不能斷開,據此排除A、B兩項。“以奉其身”語意完整;“于臣”是“足矣”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據此排除B、C兩項。故選D。)11.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不對。再拜指拜兩次,或拜了又拜。“再”在文言文中有“第二次”“兩次”“多次”等義項。《曹劌論戰》“再而衰”中的“再”指第二次,本文“再拜”中的“再”則指兩次。)12.B(“認為晏子是給自己難堪”不對。從原文中看不出景公有這樣的想法,也看不出晏子“乘弊車,駕駑馬”是為了使君主難堪。)13.(1)晏子的家境竟是這樣的貧困!我卻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啊!(“若是”“是”各1分,句子大意2分。若是:如此,這樣。是:這。)(2)簫聲使深谷中的蛟龍聽了起舞,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了落淚。(“幽壑”“嫠婦”各1分,句子大意2分。)14.①安分知足。晏子不重物質享受,能照顧親友,衣食無憂,就已感到滿足。②以身作則。晏子擔心國人生活奢侈,不顧品行,于是節衣縮食,率先垂范。(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齊侯問晏子說:“忠臣侍奉自己的君主,該是怎樣的呢?”(晏子)回答說:“(君主)有難不為他殉死,(君主)出逃不為他送行。”齊侯說:“(君主)割裂土地封贈他,分封爵位讓他顯貴,君主有難卻不殉死,出逃也不送行,這能夠稱得上是忠臣嗎?”(晏子)回答說:“如果臣下的進言被采用,(君主)就會終身無難,臣子又為誰去殉死呢?臣下的謀劃被采納,君主就終生不會出逃,臣子又為誰去送行呢?如果向君主進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難而去殉死,那就是白白地送死:規勸君主不被聽從,(君主)出逃而去送行,那就是奸詐和虛偽。因此所謂的忠臣,是要能將善言善行獻納給君主,而不是與君主一起陷入災難之中的人啊。”晏子上朝,乘坐破車,駕著劣馬。齊景公看見他這個樣子說:“嗬!是先生您的俸祿太少了嗎?為什么乘坐的車馬這樣不堪呢!”晏子回答說:“靠著君主的賞賜,能夠保住我們三族的衣食,并且國內的朋友,也都能靠此生存了。我只要穿得暖和吃得飽飯,有破舊的車和劣質的馬來供自己使用,對于我來說已經足夠了。”晏子出朝后,景公命(大夫)梁丘據送給他高大華麗的車馬,(晏子)多次退回拒不接受。景公不高興,立即召見晏子。晏子到來后,景公說:“先生不接受我送的車馬,那么我也就不再乘車了。”晏子回答說:“君主您命我監臨文武百官,我理應節衣縮食,為齊國人作個榜樣,即使這樣,還恐怕他們在生活上奢侈而不顧自己的品行。現在有高大華麗的車馬,在上的君主乘坐它,在下的臣子也乘坐它,百姓沒有正確的行為準則,在衣食方面奢侈浪費,而不顧自己的品行,我就沒有辦法來制止他們了。”終于辭讓了那些車馬沒有接受。晏子正在吃飯,國君的使者到了,(晏子)便將食物分給使者吃,晏子因此沒有吃飽。使者回宮后把這件事告訴了景公,景公說:“咦!晏子的家境竟是這樣的貧困!我卻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啊!”于是命官吏將一個千戶縣的賦稅全部送給晏子,晏子拜謝了兩次,推辭說:“我的家境并不貧困,靠著君主的賞賜,恩惠遍及父、母、妻三族,還推廣到我的朋友,并以此賑濟百姓,君王的賞賜太豐厚了,我的家是不會貧困的。我聽說,從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財物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