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2年中考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選擇題
[2012·德州]采用年代尺是我們歸納整理歷史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在探究中國與某國關系發展簡史時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中國和哪個國家的關系?
[2012·德州]“苦難十四年,日本和漢奸,壓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這“十四年”開始的標志是
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
A.美國B.德國C.英國D.日本
[2012·麗水]20世紀20~30年代的經濟危機吞噬著整個世界。下列事件與這場危機直接有關的是
北京爆發五四運動B.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D.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2012·四川宜賓]“苦難十四年,日本和漢奸,壓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
A.日本對東北三省殖民統治B.日本占領華南地區
C.日本對臺灣實施殖民統治D.日本制造南京慘案
[2012·長春]“北大營兩側,暴虐的中國軍隊破壞我南滿鐵路,同我守備隊發生沖突。”以電報中這一偽造的情節為借口,日本發動了
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
[2012·黔東南]二十世紀30年代以后,日本大量移民中國東北,與日本移民東北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一·二八事變B.七·七事變
C.南京大屠殺D.九一八事變
[2012·徐州]右圖是號稱“中國第一所流亡大學”——東北大學遷徙路線圖(局部)。東北大學遷入關內的原因是
A.積極參加全國抗日救亡運動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
C.中國國內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變后東三省形勢所迫
[2012·南京]西安事變爆發后,張學良、楊虎城發表通電,提出“發動全國之整個抗戰”,他們呼吁
A.變法維新B.民主科學C.團結抗日D.和平建國
[2012·四川內江]有一同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有人主張釋放蔣介石,有人主張殺掉蔣介石。這一同學研究的是
A.南京大屠殺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九一八事變
[2012·岳陽]有人評論張學良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最能佐證這一評論的歷史事件是
A、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B、西安事變
C、重慶談判D、臺兒莊戰役
[2012·東營]下列信息不能從右圖中獲取的是
A.事件發動者
B.事件的名稱
C.解決的方式
D.主張及要求
[2012·貴州都勻]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這就是:
九一八事變B、七七事變C、陜北會師D、西安事變
[2012·山東泰安]“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救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為功為罪,一聽國人處置。”這表明張學良、揚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
A.陰謀奪權B.炫耀武力C.投靠日本D.逼蔣抗日
[2012·廣安]盧溝橋的熄火,揭開了中華全民族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下列愛國將士,在盧溝橋事變后的北平保衛戰中為國捐軀的是
A.楊靖宇 B.黃繼光 C.佟麟閣 D.張學良和楊虎城
[2012·山東泰安]電視機《中國兄弟連》講述道:國民黨軍隊一個連去營救被日軍圍困的情報人員,與新四軍的一支游擊隊在途中恰好相遇……兩支“友軍”在抗擊日軍的過程中聯合殺敵成為生死兄弟。這種情況應該出現在下列哪一歷史事件后?
A.柳條湖事件B.九一八事變C.八一三事變D.七七事變
[2012·成都]20世紀中葉,中國人民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展開了八年艱苦斗爭。其中,標志著中華民族抗日戰爭開始的歷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2012·瀘州]“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這首詩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C.揭開了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序幕
D.全國性內戰的開始
[2012·常德]據載,山西太原有個前清舉人劉大鵬,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遺民自居,拒不承認民國,直到1937年后才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人。促使劉大鵬思想轉變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B.民主共和制度的確立
C.新文化運動的影響D.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2012·浙江]下列歷史材料反映的軍隊稱號,出現在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的有B
[2012·聊城]1937年8月,許多紅軍戰士舍不得摘下帶有紅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換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黃軍帽。劉伯承勸道:“這帽徽雖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救中國”的含義是
A.開赴北伐戰場 B.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C.勝利結束長征 D.國共合作抗擊日寇
[2012·荊州]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后,李宗仁對部下說:“我們在內戰中攪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敗雖不足恥,勝亦不足武。現在真是天如人愿,讓我們這些人這輩子有個抗日救國的機會。”這里的“救國機會”是指
A.盧溝橋事變B.平型關伏擊
C.臺兒莊戰役D.百團大戰
[2012·荊門]日本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后,李宗仁對部下說:“我們在內戰中攪了20多年……是非不分,雖敗不足恥,勝亦不足武。現在真是天如人愿,讓我們這些人這輩子有個抗日救國的機會。”這里的“救國機會”是指
A.臺兒莊戰役B.平型關伏擊C.百團大戰D.盧溝橋事變
[2012·四川自貢]1938年在抗日名將李宗仁的指揮下,殲滅了日軍精銳部隊1萬余人,取得了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一次重大勝利是
A.武漢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淞滬會戰 D.百團大戰
[2012·恩施自治州]圖2反映的信息與下列哪一事件有關
A.領導華北地區軍民破壞敵人的交通線
B.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
C.參與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D.指揮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了一次重大戰役的勝利
[2012·濟寧]右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次戰役的示意圖,與其相關的正確的是()
A.消滅北洋軍閥統治的決定性戰役
B.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C.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
D.國民黨軍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2012·山東泰安]著名作家藏克家在《紅血洗過的戰場》中寫道:“在這里,我們發揮了震天的威力!……在這里,我們擊退寇兵!……臺兒莊的名字和時間爭長。”因指揮臺兒莊戰役而載人史冊的將領是()
A.佟麟閣B.趙登禹C.李宗仁D.彭德懷
[2012·安徽]小明準備設計“皖籍抗日英雄光耀神州”的事跡展板。下列選項中不應出現在展板上的是
馮玉祥組同盟軍長城抗戰打敵寇
B.戴安瀾遠征緬甸重傷殉國真英雄
C.方振武變賣家產召舊部奮起救國
D.吳樾懷藏炸彈以身殉國喚醒民眾
[2012·寧波]春聯作為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反映了時代特征。下列反映我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春聯是
A.早盼晚盼合作化,大干快干大躍進 B.中國軍民打鬼子,飛虎隊員援中華
C.改革開放添異彩,經濟建設展宏圖 D.一心一意謀發展,千家萬戶奔小康
[2012·重慶]抗戰時期,全國的對外貿易和金融中心是
A.上海 B.廣州 C.重慶 D.武漢
[2012·山東臨沂]1938年1月11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在電文中稱:“據可靠的目擊者直接計算及可信度極高的一些人來函,充分地證明:日軍的所作所為使不下30萬的中國平民遭殺戮。”這場慘絕人寰的殺戮發生在
A.上海B.北平C.南京D.天津
[2012·銅仁]“……鮮血凝固的那個時候,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三十萬同胞,在黑暗中掙扎;三十萬,三十萬冤魂,在地獄里哭泣。……”三十萬同胞的遇難地點是
A.東北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2012·河池]右圖是1937年12月日本《東京日日新聞》一則報道的截圖。該圖是日本制造
A.旅順大屠殺的罪證
B.南京大屠殺的罪證
C.九一八事變的罪證
D.七七事變的罪證)
[2012·湖南懷化]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國民政府所在地,屠殺中國同胞30萬人以上,而現在卻被日本右翼勢力稱之為“二十世紀最大謊言”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B.南京大屠殺
C.盧溝橋事變D.常德細菌戰
[2012·成都]“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這是1938年5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聯名為抗戰中英勇犧牲的一位川軍將領題寫的挽聯。這位川軍將領是
A.王銘章 B.李家鈺
C.許國璋 D.佟麟閣
[2012·常德]中日雙方代表就日軍投降的有關具體問題進行洽談是在
A.常德 B.長沙 C.岳陽 D.芷江
[2012·常德]下列會議內容或影響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的歷程,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確定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②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③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④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2012·株洲]為了打破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的分割和封鎖,促進全國的抗戰,1940年在彭德懷的率領下,八路軍集中兵力對華北的日、偽軍實施了大規模的破襲戰,歷史上稱這次戰役為
A.百團大戰 B.臺兒莊戰役
C.長沙會戰 D.淞滬會戰
[2012·江蘇宿遷]屬于中國軍隊抗擊外敵侵略的戰役是
①遼沈戰役②百團大戰③淮海戰役④臺兒莊戰役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2012·新疆]《亮劍》中李云龍有句臺詞:“我們要‘關照’日本鬼子,讓它嘗嘗被八路軍打的滋味。”八路軍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戰役是
A.盧溝橋抗戰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戰役D.百團大戰
[2012·貴陽]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斃傷俘日偽軍達4萬多人的戰役是
A.平型關大捷B.淞滬會戰C.百團大戰D.徐州會戰
[2012·岳陽]下列戰役中屬于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是
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D、百團大戰
[2012·萊蕪]“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時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以下史實與這一觀點有關的是
①平型關大捷②臺兒莊戰役③百團大戰④平津戰役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2·重慶]1945年,為了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和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的勝利奠定基礎,我黨特制定了政治路線。這一路線制定于
A.中共“一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
[2012·淄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一政治路線是在哪一次會議上制定的?
A.中共一大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D.十一屆三中全會
[2012·河南]這是一次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的大會,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戰勝利后中國的光明前途的大會.這次大會是
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B.遵義會議
C.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2012·四川自貢]下列關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評述不恰當的是
A.是中國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偉大勝利
B.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C.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D.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2012·濱州]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B.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進攻日軍
C.國共兩黨合作,領導全民族抗戰D.國共兩黨簽訂《雙十協定》
[2012·河北]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國際條件雖然不利,但仍以極大的勇氣和毅力堅持下來,擋住了日本百萬大軍的進攻。該情形的出現,主要是由于
A.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
B.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
C.中國抗戰的正義性
D.日本的戰略失誤
[2012·山東泰安]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取勝的根本原因是
A.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B.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
C.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D.愛國華僑的援助
[2012·白銀]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
A.北伐戰爭B.抗日戰爭C.解放戰爭D.抗美援朝
[2012·綿陽]中共十八大將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代表名額共2270名,由全國40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右下圖反映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黨員人數的變化情況,其中中共黨員人數增長最快的歷史時期是:
A、新文化運動時期B、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C、紅軍長征時期D、抗日戰爭時期
[2012·江蘇淮安]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民族振興之路。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①西安事變發生后,確定和平解決的方針
②抗戰勝利前夕,提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③中共八大上,提出經濟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
④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2·揚州]歷史影片能藝術地再現歷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南京!南京!》②《南昌起義》③《西安事變》④《挺進中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2012·黃石]“倭寇投降……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其中“陪都”是
A.廣州B.武漢C.重慶D.南京
[2012·鹽城]下列一組圖片是鹽阜地區某一時期革命歷史的見證,這一時期是
A.北伐戰爭時期B.紅軍長征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
圖3
[2012·深圳]圖3是我國軍隊在某一時期的肩章,這一時期是
A.十年內戰B.抗日戰爭
C.解放戰爭D.抗美援朝
[2012·達州]下列歷史事件,空前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的有
①抗日戰爭的勝利②參加萬隆會議③參加華盛頓會議④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⑤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2012·煙臺]蔣介石說“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與此相關的重大事件是
A.重慶談判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北平和談
[2012·深圳]圖4是一張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和毛澤東難得的合影,這次合影是在
A.黃埔軍校建立時B.北伐戰爭時
C.西安事變時D.重慶談判時
[2012·聊城]2005年4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會見國民黨主席連戰,這是相隔60年后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見。此前60年的會見是在
A.創建黃埔軍校時 B.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時
c.重慶談判時 D.制定《共同綱領》時
[2012·廣東]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1945年)這一次我們去的好,擊破了國民黨說共產黨不要和平,不要團結的謠言。”毛澤東談論的是:
A.井岡山會師B.西安事變C.百團大戰D.重慶談判
[2012·濟寧]下列人物既參加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又參加了重慶談判的是
A.周恩來B.毛澤東
C.鄧小平D.劉伯承
[2012·山東泰安]看右圖,毛澤東等赴重慶談判的根本目的是
A.爭取國內和平B.爭取民主黨派支持
C.嚴懲侵華戰犯D.驅逐美國在華勢力
[2012·常德]右邊這幅漫畫《磨好刀再殺》所反映的是蔣介石哪一政策
A.“攘外必先安內”
B.“不抵抗政策”
C.“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D.“假和平,真內戰”
[2012·安順]李明同學在學校網站開辟的“人民戰爭”專欄中選用了圖1、圖2兩張圖片。以下所擬小標題最合適的是
圖一: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圖二:三大戰役示意圖
A.抗日戰爭B.紅軍長征C.北伐戰爭D.解放戰爭
[2012·銅仁]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全國性戰略反攻的序幕是
A.孟良崮戰役開始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開始 D.渡江戰役開始
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達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
———毛澤東《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1947年)
[2012·南京]下列符合右側材料中“基本任務”的軍事行動是
A.挺進大別山
B.發動遼沈戰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2012·聊城]右邊是某同學整理的資料卡片,請為這張卡片選擇合適的題目
A.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躍進大別山
C.大軍合力戰淮海
D.百萬雄師過大江
[2012·湘潭]右邊的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遼沈戰役
B、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2012·江蘇省連云港]1947年夏,“劉(鄧)的部隊超過隴海鐵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邊界……開辟出一塊新的根據地。”這一歷史事件
A.粉碎了國民黨重點進攻B.改變了戰爭的戰略態勢
C.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D.宣告了國民黨政權覆滅
[2012·瀘州]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成為定局。其中,最先發動的是
A.淮海戰役B.渡江戰役
C.平津戰役D.遼沈戰役
[2012·廣安]山東萊東農民唐和恩使用過的扁擔上,刻著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支援前線所經過的山東、安徽、江蘇三省城鎮和村莊的地名。從唐和恩支前經過的這些地點來看,他支援的應是
A.百團大戰B.臺兒莊戰役C.凡爾登戰役D.淮海戰役
[2012·泰州]1948年底,山東農民唐和恩率領他的支前小車隊,
冒風雪,忍饑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還用心地在隨身攜
第40題圖
帶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經過的每一個地方(見圖)。據其行
水溝頭—平度—臨淄—蒙陰—臨沂—徐州—蕭縣—宿縣—濉溪口
程判斷,他參加了
A.北伐戰爭B.百團大戰
C.淮海戰役D.渡江戰役
[2012·青海]下列關于解放戰爭的敘述,正確的是
A.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陜甘寧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B.在遼沈戰役中,由于中國共產黨的爭取,北平和平解放
C.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救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D.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實現統一
[2012·呼和浩特]右圖所示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2012·山東泰安]毛澤東曾稱贊傅作義“為和平解決各地戰事問題和減輕人民的戰爭痛苦樹立了榜樣”。這是稱贊傅作義在哪次戰役中接受和平改編,使人民避免了戰爭之苦?
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
[2012·達州]采取“先打兩頭,后取中間,各個殲滅敵人”的戰略戰術,迫使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D.渡江戰役
[2012·四川內江]某年1月,國民政府就向各國駐南京大使館通知了遷都廣州的秘密決定。2月,國民黨軍隊穿越南京街道,撤往南方。右圖所反映的歷史是在
A.渡江戰役開始時
B.重慶談判之后
C.三大戰役之后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
[2012·河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下列屬于解放戰爭中戰略決戰戰役的是
A.轉戰陜北B.挺進大別山C.三大戰役D.渡江戰役
[2012·濱州]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機場閱兵時.毛澤東對率部接受和平改編的原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說:“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沒”。這里的宜生是誰
A.李宗仁B.張學良C.佟麟閣D.傅作義
[2012·湖北襄陽]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太戰役中,下列哪支隊伍先后參加過其中的兩大戰役
A.東北解放軍B.華北解放軍C.中原解放軍D.華東解放軍
[2012·梅州]歷史照片是見證歷史、保存歷史信息的載體。右圖反映出的歷史信息是
A.南京國民政府成立B.解放軍轉戰陜北
C.國民黨政權覆滅D.淮海戰役勝利
[2012·萊蕪]“南京是一座飽經滄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國的縮影。……它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以下內容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①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②中華民國的建立
③侵華日軍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④國民黨政權垮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2·銅仁]歷史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解放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因素
①精良的武器裝備 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③豐富的物資供應④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2·衢州]歷史譜寫著歌曲,歌聲凝聚著歷史。下列歌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排列依次為①“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②“鐵流兩萬五千里,紅軍威名天下揚……”③“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④“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2012·揚州]毛澤東所作的詩句“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描述的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2012·深圳]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下達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發動了
A.遼沈戰役B.淮海戰
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
[2012·福州]“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
[2012·隨州]下列戰役,不是發生在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期間的是
A.臺兒莊戰役B.百團大戰C.渡江戰役D.平型關大捷
[2012·濟寧]右圖是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戰士珍藏的戰爭紀念章。雖已銹跡斑斑,但輝煌的過去仍能勾起他對那段激情燃燒歲月的回憶。請你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判斷,這位老戰士參加的是()
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
[2012·蘇州]詩歌是鮮活的歷史,它向我們講述了歷史的滄桑和社會的變遷。下列詩句反映的歷史時期按先后順序排列應是
①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②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③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④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2012·常德]在湖南境內,殲滅白崇禧集團主力,為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創造有利條件的是
A.常德會戰 B.湖南和平解放 C.衡寶戰役 D.湘西剿匪
[2012·江西]下面的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A.中國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B.國民大革命的主要進程
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歷程
[2012·貴州六盤水]下列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中,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到上海參加中共一大②在延安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
③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④指揮三大戰役并取得勝利
⑤飛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
A.②③①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①③②⑤④
非選擇題
歷史小診斷
26.中共七大的新黨章規定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26.×;
30.被譽為“中國凱旋門”的抗日戰爭受降紀念坊,位于湖南省懷化芷江七里橋。
30.√;
填圖析圖
[2012·湖南懷化]右圖是《三大戰役示意圖》,將圖中A、B、C所示的戰役名稱填入題后相應的橫線上: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A:遼沈戰役;B:平津戰役;C:淮海戰役。
將下面各小題補充完整
[2012·四川內江](3)指揮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的國民黨將領是。
(3)李宗仁;
[2012·達州]列舉與下列作品相關聯的重大歷史事件。(3分)
(1)“生死攸關轉折點,左傾錯誤受批判。重新確立領導人,黨和紅軍脫危險”——
(2)“保衛家鄉,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遵義會議(1分)
(2)抗日戰爭(1分)
(3)抗美援朝(1分)
辨析改錯
[2012·四川內江](3)右圖為毛澤東的題詞,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人民進行土地革命戰爭的歷史見證。
錯誤:;
改正:。
(3)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改正:抗日戰爭時期。
[2012·福州]1937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錯誤:九一八事變改正: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填空題
[2012·聊城]中共七大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五大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2012·濟寧]抗日戰爭勝利后,為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的陪同下,親赴重慶,經過40多天的艱苦談判,國共雙方簽署《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發動對中原解放區的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粉碎了國民黨對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見右圖人物)和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反攻的序幕。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戰役的勝利,宣告國民黨政權垮臺。
雙十協定;陜甘寧;劉伯承;渡江(百萬雄師過大江)。
[2012·徐州](6分)史實與推論:科學全面地解讀史實,可以得出正確的歷史推論。請對下面表格中的推論作出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史實
推論
正確與否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辛亥革命實現了“三民主義”
(2)五四運動后,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
新文化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準備
(3)南昌起義
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的正式建立
(4)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促進了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
(5)張謇創辦大生紗廠等企業
中國民族工業開始擺脫封建壓迫和列強侵略,實現完全獨立
(6)魏源的《海國圖志》系統介紹了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和軍事
對于幫助人們開闊視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
(1)×(2)√(3)×(4)√(5)×(6)√(1個1分,共6個6分)
(考生如把×寫為錯誤、把√寫為正確,也可l點給l分。本小題不超過6分)
[2012·樂山](11分)中、日兩國均為世界重要國家,中日關系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影響重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從材料一圖片信息中得出的,請在答題卷相應的括號內劃“√”;違背了以上圖片信息所表達的意思,請在括號內劃“×”;是以上圖片信息沒有涉及的,請在括號內劃“○”。(4分)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開始了局部侵華戰爭。()
②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進了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
③盧溝橋的烽火,揭開了中華全民族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
④日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國戰區代表遞交無條件投降書,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①√;②○;③√;④×。(各1分,共4分)
(2)硝煙散盡,回望歷史,抗戰精神永恒。你認為抗日戰爭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什么?(1分)
精神財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1分)
材料二二戰后,日本追隨美國,中日關系呈敵對狀態……1972年9月,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訪問中國。中日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
——摘編自川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三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兩國也已經將今年定為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兩國間的不和諧因素仍然存在:一是歷史認知的問題(侵華戰爭),二是現實的領土爭端(釣魚島、東海油氣田)。中日之間現在真正的矛盾沖突,對于中日關系最致命的沖突,可能還不是歷史認知的問題,而是現實的領土爭端。
——摘自新華網
(3)材料二反映中日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根據材料三,概括出影響當今中日關系發展的主要因素。(2分)
變化:從敵對到建立外交關系。(2分)
主要因素:歷史認知的問題(侵華戰爭);(1分)現實的領土爭端(釣魚島問題、東海油氣田問題)。(1分)
(4)綜觀上述材料和問題,你認為處理中日關系的正確態度是什么?(2分)
正確態度: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采意給分,2分)
[2012·溫州](13分)
【戰爭探源】有人說,假如沒有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就不會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假
如沒有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其實這只是發動戰爭的借口,真正
原因并不在于此。
(1)請從“一戰”和鴉片戰爭中任選一例,指出該場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3分)
【戰爭史話】戰爭中有很多元素“第一”而載入史冊。
如:原子彈首次在“二戰”中使用;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反對派的第一槍。
(2)請你再列舉一個與戰爭有關的“第一”。(2分)
【戰爭創傷】2012年2月,日本右翼分子河村隆之發表“南京大屠殺事件并未發生
過”的言論。一直以來,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始終不愿承認當年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
行。他們的行徑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情感,引起了極大憤慨。
(3)請你舉出兩例事實批駁日本右翼勢力的荒謬言論。(4分)
【戰爭啟示】當今世界總體和平,局部戰亂。從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利比亞……
可謂炮聲隆隆,硝煙彌漫。
(4)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方法有哪些?(4分)
“一戰”爆發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或鴉片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英國威廉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用武力保護骯臟的鴉片貿易。)
舉出一個符合事實的例子即可。如:坦克、飛機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首次在“一戰”中使用;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
舉出兩個能批駁謬論的事例即可。如:731部隊用健康活人代替動物做實驗,進行細菌戰和毒氣戰;對占領區的杭日根據地進行“掃蕩”,野蠻實行“三光”政策。
不干涉他國內政,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從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2012·湖南邵陽](16分)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材料國共兩黨關系變化(兩次合作、兩次分裂)
時期
時間
標志
戰線
影響
原因
第一次
合作
北伐
戰爭
1924~
1927
1924.1國民黨
“一大”的召開
革命統一戰線
國共合作后領導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共同敵人: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反帝反封)
第一次
分裂
土地
革命
1927~
1937
四·一二反革命
政變
導致大革命失敗,內戰給日本帶來可乘之機
蔣介石等叛變。共產黨建立根據地,武裝反抗國民黨
第二次
合作
抗日
戰爭
1937~
1945
抗日統一戰線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第二次
分裂
解放
戰爭
1946~
1949
1946.6撕毀“雙十協定”
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統治,祖國至今未能實現統一
蔣介石實行獨裁,發動內戰
團結合作
指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創辦的軍事學校名稱及第二次合作時期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性事件。(4分)
說說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重大影響。(4分)
爭端再起
列舉國共兩黨第二次分裂時期發生的重大戰役兩例。(4分)
感悟歷史
通過學習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的歷史知識,你有什么感悟?
面向未來
(5)結合當前形勢談談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我們應該作何努力。(2分)
(1)黃埔軍校;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2)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3)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任意兩例即可)
(4)和則兩利,分則兩傷。(有理即可)
(5)加強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加強高層領導人的對話;加快大陸經濟發展,縮小兩岸的經濟差距;加強兩岸人員往來等。(有理即可)
[2012·安順]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鴉片戰爭后,進入近代社會的中國歷史,始終貫徹著兩條主線:一是列強通過一次次侵略戰爭,強加給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擁有獨立主權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直至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二是中國軍民為維護國家主權,頑強抗擊侵略并最終將侵略者趕出中國,使中國重新獲得獨立。同時,中國社會各階層開始走上了探索救國的道路。
讀下面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請寫出圖中①、②兩處列強侵華戰爭的名稱(2分)
(請按序號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
①:②:
(2)寫出下列各階層重大探索活動的名稱:(5分,每小題1分)
(請按序號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
①地主階級:
②資產階級改良派:
③資產階級革命派:
④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或知識分子):
⑤中國共產黨:
(3)在歷次反抗外國侵略的戰爭中,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是哪次戰爭?(2分)取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1)①甲午中日戰爭(1分);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分)。
(2)地主階級:洋務運動(1分)。
資產階級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1分)。
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亥革命(或建立中華民國)(1分)。
激進民主主義者:新文化運動(1分)。
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1分)。
(3)抗日戰爭(2分)。原因:國共兩黨合作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符合題意酌情給分,3分)。
[2012·浙江](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戰爭。這些戰爭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外侮日深,國家益趨危殆……國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覺存則俱存,亡則俱亡之意義……此次中國共產黨發表之宣言,即為民族意識勝過一切之例證。……在存亡危機之秋,更不應計較過去之一切,……必集中真哥哥民族力量,自衛自助,以抵暴敵,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蔣介石對中共宣言的談話
材料一中“同日本的戰爭”是指什么戰爭?(1分)
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遭受“三次災難性戰爭”的原因。(2分)
材料二中的中華民族到了“存亡危機之秋”,是指哪一歷史事件?從兩次中日戰爭的不同結果中,我們得到什么啟示?(3分)
結合以上材料,自行設計一個問題(除以上問題外)。(2分)
(1)甲午中日戰爭或1894—1895年的中日戰爭。(1分)
(2)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與當時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下,仍處于農耕文明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清政府腐敗無能;科學技術落后等。(2分)(抄寫材料中的原文最多得1分;答對兩點即給2分)
(3)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或日本全面侵華戰爭。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是硬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堅持科教興國戰略;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等等,只要答出其中兩點即給2分。(3分)
(4)略
[2012·武漢]感悟和平發展(5分)
維護和平、謀求發展是人類永恒的話題。
20世紀上半期,人類經歷了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1)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日法西斯荼毒生靈,慘無人道,極大地阻礙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法西斯的暴行。(1分)
(2)為了世界的安寧,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作了大量努力。根據表格提示,填充空缺內容。(1分)
1942年
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加速了法西斯國家的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1945年
聯合國的創立
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1953年
________________的提出
奠定了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基礎
20世紀下半期以來,人類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良機。
(3)30多年來,中國社會進步舉世矚目,除了黨和國家實行正確的方針、政策以外,還歸功于中國較好地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外部條件?(2分)
國際政治環境:__________________
經濟發展趨勢: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推動力量:第三次科技革命
(4)關于戰爭、和平、發展的關系,小剛同學提出了如下觀點,你認為正確就打“√”,錯誤就打“×”。(1分)
戰爭孕育和平,和平帶來戰爭;和平保障發展,發展促進和平。
(1)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國際政治環境:和平與發展的進步潮流;經濟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
(4)(×)。
[2012·江西](9分)民族精神——文化建設的精髓。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民國的建立并沒有帶來和平、秩序和統一;相反,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君主復辟運動、軍閥割據,以及外國帝國主義勢力加劇。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和人民。
——《中國的奮斗(第6版)》(徐中約著)
(1)為了“革新國家”,以陳獨秀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掀起了什么運動?(1分)在這場運動中,他們高舉哪兩面大旗來“喚醒國家和人民”?(2分)
材料二
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l937年7月17日,蔣介石發表講話:“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2)材料中共產黨的通電和蔣介石的講話出現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之下?(1分)從這些話語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民族精神,(1分)
材料三深圳在建設特區的過程中,連續創造幾個“全國第一”,闖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深圳特區最早“出租土地”;最早“預售商品房”;第一個推出工程“招標投標”方案;最早建立“勞務市場”、“原材料市場”,還有人們早已陌生或知之甚少的“金融市場”、“期貨市場”、“信息市場”、“人才市場”,等等。
(3)深圳創造“全國第一”靠的是什么精神?(1分)據所學知識,說說經濟特區在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2分)
(4)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強國”戰略,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你認為當今我國社會最需要弘揚什么精神7(1分)
(1)運動:新文化運動。(1分)
兩面大旗: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2分)
(2)時代背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1分)
精神:團結御侮,堅貞不屈(符合題意即可)。(1分)
(3)精神:開拓創新,敢為人先(意思相近即可)。(1分)
地位: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實驗場。(1分)
作用:在加強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技術,推進改革,帶動沿海和內地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1分)
(4)如誠實守信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012·重慶]有學者引用荀子的話說,人能“群”,“群”的原因在于“義”,“群”與“義”落實到具體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即中國傳統的愛國主義,中國人的擔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請回答:
(1)“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憂心鴉片流毒中國,林則徐義無反顧、御敵銷煙。請簡述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2分)
(2)1919年5月,不再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北京學生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引發了該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6月初,哪個階級在斗爭中起了巨大作用,成為運動的主力?(2分)
(3)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涌現了一幕幕抗擊日寇的動人場面。在前線臺兒莊,指揮軍隊與日軍血戰的司令官是誰?在大后方重慶,民生輪船公司為抗戰運輸立下卓著功勛,它的創辦者是誰?(2分)
(1)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振奮了民族精神;(1分)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1分)
(2)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1分)主力:工人階級。(1分)
(3)司令長官:李宗仁(1分);創辦者:盧作孚。(1分)
[2012·泰州]2012年5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就黃巖島事件表示,中方再次敦促菲律賓切實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停止一切挑釁。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歷史上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為之前仆后繼、英勇斗爭。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1)詩句涉及哪兩位民族英雄?(2分)
材料二
林則徐
鄧世昌
左宗棠
(2)圖片中的歷史人物都曾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表格。(2分)
歷史人物
歷史事件
林則徐
①銷煙
鄧世昌
黃海海戰
左宗棠
收復②
材料三在這里,我們發揮了震天的威力!在這里,我們用血寫就了偉大的史詩!在這里,我們泄盡了敵人的底!在這里,我們擊退寇兵!在殘破的北關城墻插上了國旗!……臺兒莊,一片灰燼;臺兒莊的名字,和時間爭長。
——臧克家《紅血洗過的戰場》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次戰役?此戰役有何重要意義?(2分)
材料四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為香港問題專程來中國訪問。英國堅持過去的條約有效,并不想歸還香港。鄧小平在會談中明確表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撒切爾夫人又提出以主權換治權即由英國繼續管理香港等荒謬說法,均遭到鄧小平的嚴正駁斥。
(4)鄧小平在香港問題上堅決維護中國哪一根本利益?香港問題的解決是鄧小平哪一創造性構想的成功運用?(2分)
(1)戚繼光(1分);鄭成功(1分)。
(2)虎門(1分);新疆(1分)。
(3)臺兒莊戰役(1分);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1分)。
(4)國家主權(1分);一國兩制(1分)。
[2012·濟寧]中華民族有著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但當遭到外敵入侵時,中國人民會奮起抗爭,以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在困境和災難面前,中國人民從不退縮,不屈不撓,直至最終
勝利。
材料一見右圖
1.清初,沙俄悍然入侵我國東北地區,決定用武力捍衛領土主權的皇帝是誰?(1分)
康熙或康熙帝、清圣祖、玄燁。
2.兩次雅克薩之戰的慘敗,沙俄被迫進行談判,解決邊界問題,最終同清朝簽訂了什么條約?(1分)
《尼布楚條約》或《中俄尼布楚條約》。
材料二1840年至1901年的短短幾十年間,中國屢遭西方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社會是生了深刻變化。
3.完成下表:(4分)
戰爭
條約
影響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日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戰爭
條約
影響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辛丑條約》
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或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材料三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中國進入了艱難的局部抗戰;1937年又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八年艱苦卓絕的全民族抗戰。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4.請簡述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2分)
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本題答案含有兩層意思,只要學生能夠回答出這兩層基本含義,即可得分。
[2012·濟寧]材料一如圖。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刊登“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的消息。這就是歷史上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1.西安事變發生于公元哪一年?(1分)
1936年。
2.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請回答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2分)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1分)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戰新局面的到來。(1分)
本題答案含有兩層意思,只要學生能夠回答出這兩層基本含義,即可得分。
材料二下面是張華同學整理的有關二戰的材料。
1937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德軍很快占領了北歐和法國,又對英國進行狂轟濫炸,英國首相丘吉爾領導人民堅決抵抗。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襲蘇聯,二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軍事基地中途島,二戰的規模達到最大。1942年元旦,美蘇中等國在華盛頓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1942年7月~1943年2月,蘇聯軍民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該戰役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3.材料二中有3處錯誤,請你找出來,在錯誤處畫上橫線,并在橫線下方改正。(3分)
1937年錯誤,改成1939年;中途島錯誤,改成珍珠港;莫斯科保衛戰錯誤,改成斯大林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會戰)。
4.從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到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1分)
參考:在國家內部,面對內憂和外患,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高無上,各勢力、團體包括個人,必須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團結合作,攻堅克難。在國際上,面對一切邪惡勢力和其它災難,國際間不論制度、民族、區域是否相同,都應當加強合作,共同面對,協同解決。
核心詞:團結、合作、共贏等等。
考生如果能夠回答出在—切困難面前,有團結、合作的含義即可得分。
[2012·貴州都勻]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在國弱時,他們卑謙地對外點頭哈腰,默默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進化,乃至超越。一旦確信自己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但明治維新后不久,19世紀末日本就對他的第一個老師發動戰爭,逼老師簽訂不平等條約,收錢占地。20世紀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個老師發動戰爭。
摘編自陳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1956——1978年,日本經濟年拉長率達11.6%,增長速度相當于美國的2.7倍,聯邦德國的2.3倍。隨著經濟高速增長,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1987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岳麓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閱讀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⑴材料一中日本的“第一個老師”是誰?“19世紀末,日本就對他的第一個老師發動戰爭”指的是哪一次戰爭?“20世紀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個老師發動戰爭”又是指的哪一次戰爭?(3分)
⑵對于材料一中提到的兩場戰爭的結果,你最深的感觸是什么?(1分)
⑶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1987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從日本發展經濟的經濟中有哪些值得我國借鑒?(2分)
⑴中國(1分);甲午中日戰爭(1分)(或1890—1895年中日戰爭);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戰爭(1分)
⑵落后就要挨打(1分)或堅持改革開放(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⑶①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
②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③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
④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2分)(任答兩點或言之有理即可給分,但不超過2分)
[2012·江蘇宿遷](本題7分)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兒女不變的追求,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請回答:
(1)
圖1圖2
圖1、圖2所示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鞏固國家統一。請在下列橫線上寫出該制度的名稱。(2分)
圖1:圖2:
(2)明清之際,中國臺灣被荷蘭殖民者占據,是誰從其手中收復的?在哪一場戰爭勝利后,臺灣又擺脫了日本的殖民統治,再度回歸祖國的懷抱?(2分)
(3)“國共內戰,兩岸分離”。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為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了什么偉大構想?(2分)
臺灣詩人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歌體現了華夏兒女怎樣的情懷?(1分)
(1)圖1:郡縣制。(1分)圖2:行省制。(1分)
(2)鄭成功。抗日戰爭。(2分)
(3)“一國兩制”。(2分)渴望祖國統一。(1分)
[2012·淄博](8分)閱讀下列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
圖一圖二圖三
(1)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這一歷史事件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怎樣的意義?(3分)
(2)紅軍為什么進行長征?請你為圖二這幅油畫命名。(2分)
(3)圖三中戰役指揮者是,寫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抗擊日軍侵略的兩次著名戰役。(3分)
(1)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分)
(2)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飛奪瀘定橋。(2分)
(3)彭德懷;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或寫出百團大戰也可以)。(3分)
[2012·齊齊哈爾]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維護統一,鞏固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題。那些有利
于國家統一的人或事在歷史的長河中依然被后人傳誦與銘記。
探究一:寶島臺灣在歷史上經歷了與祖國的三次分離,第一次分離后收復臺灣的民族
英雄是誰?(1分)
探究二:當中國告別風云變幻的近代史時,也就告別了那個時代曾經的苦難。
(1)臺灣與祖國的第二次分離始于近代史中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寫出這個條約的名稱。(1分)
(2)臺灣第二次回到祖國懷抱的原因是什么?(1分)
(3)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國民黨殘余部隊退守臺灣,造成了臺灣與祖國的第三次分離。臺灣與祖國第三次分離于哪一年?(1分)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1)新時期我國政府為維護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偉大構想是什么?(1分)
(2)舉出這一構想成功實踐的兩個范例。(2分)
(3)寫出新時期我國政府在這一偉大構想基礎上形成的對臺基本方針。(1分)
感悟:通過上述探究談談你對祖國統一的正確認識。(1分)
探究一:鄭成功(1分)
探究二:(1)《馬關條約》(1分)
(2)抗日戰爭的勝利(1分)
(3)1949年(1分)
探究三:(1)一國兩制(1分)
(2)香港回歸(1分)、澳門回歸(1分)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分)
感悟:祖國統一是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實現祖國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要想實現祖國統一必須提升中國綜合國力;“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證明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其它符合題意也可)(1分)
[2012·齊齊哈爾]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兇暴。奪我東三省,殺我們同胞。小朋友!大家起來鬧,日本糖果我不吃,東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總共有30多萬人喪生。
(1)材料一敘述的“奪我東三省”局面發生在哪次事變后?(1分)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蔣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1分)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什么樣的抗日主張?(1分)大敵當前,中國共產黨奔赴抗日前線,寫出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名稱。(1分)
(3)材料三控訴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1分)
(4)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針對當今某些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抹殺這一人間慘劇真相的事實,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中日關系?(1分)
(1)九一八事變(1分)、不抵抗政策(1分)
(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1分)
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1分)
百團大戰(1分)
(3)南京大屠殺(1分)
(4)表示強烈的憤慨和嚴正抗議;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正視歷史、以史為鑒;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面向未來、加強合作;謀求中日關系健康發展。(答出其中一點或符合題意即可)(1分)
[2012·大興安嶺]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維護統一,鞏固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題。那些有利
于國家統一的人或事在歷史的長河中依然被后人傳誦與銘記。
探究一:寶島臺灣在歷史上經歷了與祖國的三次分離,第一次分離后收復臺灣的民族
英雄是誰?(1分)
探究二:當中國告別風云變幻的近代史時,也就告別了那個時代曾經的苦難。
(1)臺灣與祖國的第二次分離始于近代史中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寫出這個條約的名稱。(1分)
21世紀教育網
(2)臺灣第二次回到祖國懷抱的原因是什么?(1分)
(3)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國民黨殘余部隊退守臺灣,造成了臺灣與祖國的第三次分離。臺灣與祖國第三次分離于哪一年?(1分)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1)新時期我國政府為維護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偉大構想是什么?(1分)
(2)舉出這一構想成功實踐的兩個范例。(2分)
(3)寫出新時期我國政府在這一偉大構想基礎上形成的對臺基本方針。(1分)21世紀教育網
感悟:通過上述探究談談你對祖國統一的正確認識。(1分)
探究一:鄭成功(1分)
探究二:(1)《馬關條約》(1分)
(2)抗日戰爭的勝利(1分)
(3)1949年(1分)
探究三:(1)一國兩制(1分)
(2)香港回歸(1分)、澳門回歸(1分)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分)
感悟:祖國統一是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實現祖國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要想實現祖國統一必須提升中國綜合國力;“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證明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其它符合題意也可)(1分)
[2012·大興安嶺]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兇暴。奪我東三省,殺我們同胞。小朋友!大家起來鬧,日本糖果我不吃,東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總共有30多萬人喪生。
(1)材料一敘述的“奪我東三省”局面發生在哪次事變后?(1分)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蔣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1分)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什么樣的抗日主張?(1分)大敵當前,中國共產黨奔赴抗日前線,寫出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名稱。(1分)
(3)材料三控訴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1分)
(4)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針對當今某些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抹殺這一人間慘劇真相的事實,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中日關系?(1分)
(1)九一八事變(1分)、不抵抗政策(1分)
(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1分)
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1分)
百團大戰(1分)
(3)南京大屠殺(1分)
(4)表示強烈的憤慨和嚴正抗議;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正視歷史、以史為鑒;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面向未來、加強合作;謀求中日關系健康發展。(答出其中一點或符合題意即可)(1分)
[2012·雞西]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維護統一,鞏固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題。那些有利
于國家統一的人或事在歷史的長河中依然被后人傳誦與銘記。
探究一:寶島臺灣在歷史上經歷了與祖國的三次分離,第一次分離后收復臺灣的民族
英雄是誰?(1分)
探究二:當中國告別風云變幻的近代史時,也就告別了那個時代曾經的苦難。
(1)臺灣與祖國的第二次分離始于近代史中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寫出這個條約的名稱。(1分)
(2)臺灣第二次回到祖國懷抱的原因是什么?(1分)
(3)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國民黨殘余部隊退守臺灣,造成了臺灣與祖國的第三次分離。臺灣與祖國第三次分離于哪一年?(1分)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1)新時期我國政府為維護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偉大構想是什么?(1分)
(2)舉出這一構想成功實踐的兩個范例。(2分)
感悟:通過上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生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 小學班主任7月的教學工作計劃
- 小學春季開學國旗下講話稿
- 企業級醫療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 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初步規劃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混合運算》教案
- 從創新到實踐-探索區塊鏈在辦公領域中推動版權保護的路徑與策略
- 公共衛生與勞動教育的融合發展策略
- 寒假計劃小學作文
- 辦公自動化中區塊鏈技術的合規性分析
- 施工方案塔吊驗收
- 小學校本課程-《11追蹤航空母艦》教學課件設計
- 唐代井鹽產地考
- DB32/T 4443-2023 罐區內在役危險化學品(常低壓)儲罐管理規范
- GA 1814.4-2023鐵路系統反恐怖防范要求第4部分:重點場所
- 罐車裝卸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 公務員面試技巧:漫畫題怎么破-
- 游樂設備(高空攬月)機械結構設計
- 如何寫一份合格的采購品類策略報告
- 慈溪2023學年其次學期八年級科學期末試卷
- 2023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試真題及答案-讀研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