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總產出核算的指標GDP的測定方法GDP縮減指數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國民收入循環附錄:關于中國GDP的爭論一、總產出核算的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民生產總值(GNP)國內生產總值(GDP):指一定時期內在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關于概念的解釋: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GDP統計的是最終產品,而不是中間產品。GDP是流量而非存量。GDP是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而不是所出售的最終產品價值。GDP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GDP是一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從而是一個地域概念,而與此相聯系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則是一個國民概念。國民生產總值(GN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由本地公民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總和。GDP與GNP的關系是:GDP=GNP-(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外國公民在本國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GNP-(凈國外要素收入)(1)1978-2002年中國的名義GDP(2)GDP增長率的變動名義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3)GDP的缺陷
GDP是一個有用的指標,但不是一個完善的指標:
GDP沒有包括在市場之外經濟活動的價值,因此低估了一國經濟活動的社會價值,如家務勞動、地下經濟等。GDP沒有考慮經濟活動對人們生活質量產生的負面影響,只做加法不做減法,因此高估了一國經濟活動的社會價值,如環境污染、賭博活動等。不能反映人們閑暇時間、社會福利的增加或減少GDP表明社會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量,但不能說明它包含具體是什么商品(是導彈還是面包)2.測量總產出的其他變量國內生產凈值(NDP)與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收入(NI)個人收入(PI)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1)國內生產凈值(NDP)
與國民生產凈值(NNP)
NDP=GDP-折舊NNP=GNP-折舊
(2)國民收入(NI)指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要素所得的報酬,即:NI=雇員收入+個人租金收入+非企業業主收入+公司利潤+利息凈額NI=NDP(NNP)-間接稅
(3)個人收入(PI)PI=NI-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費+轉移支付+利息調整+紅利和股息轉移支付:政府和企業對個人支付的失業保險金、退休金、職工困難補助等;利息調整:不包括在利息凈額之中的個人利息收入;紅利和股息:公司稅后利潤中作為紅利和股息分配給個人的部分
(4)個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個人所得稅二、GDP的測定方法生產法支出法收入法1.生產法
GDP=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中間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2.支出法通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買的最總產品和服務的總支出來核算GDP的一種方法。按照支出法核算:GDP=C+I+G+NX支出法消費支出(C):耐用消費品支出、非耐用消費品支出、服務支出投資支出(I):固定資產投資(商業固定資本投資和住在投資)、庫存投資(企業庫存的增加)政府對貨物和服務的購買支出(G):國防、基礎設施建設、法律制度建設、向公務員支付的薪酬等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NX):出口-進口3.收入法是通過把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加總來活的GDP的計算方法。按收入法核算:GDP=雇員收入+租金+利潤+利息+間接稅+折舊+非企業主收入收入法勞動者收入:工資、津貼、福利和社會保險費個人租金收入企業利潤: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股東紅利、及未分配利潤利息凈額:個人從企業獲得的因資金借貸所產生的利息凈額,不包括個人之間因借貸關系而發生的利息以及由政府支付的公債利息。企業間接稅:政府提供服務所得,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增值稅等資本折舊非企業業主收入:獨立生產者的收入計算如果某一年份某國的最終消費為8000億美元,國內私人投資的總額為5000億美元(其中1000億美元為彌補當年消耗的固定資產),政府稅收為3000億美元(其中間接稅為2000億美元),政府支出為3000億美元(其中政府購買為2500億美元、政府轉移支付為500億美元),出口為2000億美元,進口為1500億美元;根據以上數據計算該國的GDP、NDP、NI、PI與DPI。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DP=16000-1000=15000NI=15000-2000=13000PI=13000+500=13500DPI=13500-(3000-2000)=12500三、GDP縮減指數GDP縮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名義GDP: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實際GDP:以某一年的價格為不變價格,按不變價格計算的GDP四、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國民收入循環
兩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循環三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循環四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循環(1)兩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循環
兩部門兩市場國民收入循環兩部門三市場國民經濟循環兩部門經濟的構成:企業和家庭在兩部門經濟中,企業和家庭的關系是:家庭向企業提供生產要素,企業向家庭提供要素報酬。(a)兩部門兩市場國民收入循環與均衡(b)兩部門三市場國民收入循環與均衡
(2)三部門國民經濟循環(3)四部門國民收入循環與均衡
附錄:
關于中國GDP的爭論
低估論主要是基于世界銀行的研究結果做出的判斷。自從1994年世界銀行發表專題報告《中國人均GNP》,對中國官方得出的1992年GDP數進行了大幅上調(幅度達到34.3%)開始,GDP是否低估就成為一個重要話題。此后,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際競爭地位的提高,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呼聲日益高漲,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排名又將中國推向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導致關于GDP低估的討論愈演愈烈。隱含在GDP低估論背后的動因,一方面是某些發達國家意圖以中國走向富裕為由,來直接增加中國在國際機構中的繳費義務,并使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獲取優惠貸款及在國際貿易中的一些特惠待遇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與中國威脅論相關的,體現了通過試圖夸大中國經濟實力,來論證中國對世界產生威脅的程度。高估論高估論一度被海外炒得沸沸揚揚,一方面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并未像亞洲鄰居一樣遭遇經濟衰退,引起國外學者的質疑,另一方面則是國際政治因素的作用。一段時間里,西方輿論主導又成了中國崩潰論,于是高估論便躋身了主流,借了國際政治傾向的東風。(1)對中國GDP的“流行性”國際質疑“看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就象看一部科幻小說,中國經濟數據,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號體系。”
——保羅.克魯格曼MIT,瑟羅(Lester.Thurow)“在過去5年實際上中國經濟陷于呆滯狀態。自86-96年的10年內,中國每年通貨膨脹率高達10%以上,但到了九七年卻在一年內奇跡般消失,只有經濟萎縮才能造成這種現象。”英國《經濟學家》2002.3
“1997年至2000年,中共官方虛頒經濟成長率為24.7%,但同一時期的能源消費成長卻下滑12.8%,經濟成長與其仰賴的能源消費竟然背道而馳,其間的矛盾性不辯自明。”
《中國經濟評論》2001.12
“WhatishappeningtoChina’sGDPstatistics?”托馬斯·羅斯基(ThomasG.Rawski)匹茲堡大學質疑1
經濟增長率數據與能源消耗、就業和消費價格數據之間的不一致性:
“1997-2000年中國官方公布的累計經濟增長率為24.7%,而同期能源消耗累計下降了12.8%。這與經驗不符。”質疑2:生產數據之間不一致性1998年,水災是二十世紀中國十大自然災害之一,但除一個省之外,所有省的農業產出都是增加的;9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只有14種產品獲得兩位數增長,53種產品實物產量下降,工業生產卻上升了10.75%;鋼材消耗和水泥產出增長不到5%,投資卻猛增13.9%。質疑3:消費數據之間的不一致性:
“除2000年外,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比人均消費支出增長快得多。兩者之間的差距太大,完全不能用人口增長的理由來解釋,因為人口增長每年大約只是1%。每年約1%的人口增長率解釋不了這種差距。”質疑4
“航空客戶收入的增長應該超出平均的水平。1998年,航空機票發生了猛烈的價格戰。航空公司對國內航線的旅客支付30~40%的折扣。如果客戶的收入上升機票價格下降,旅客流量將會比旅客收入和總消費量增長快得多。然而1997、1998年的數據表明,國內航線的旅客里程數僅僅增長了2.2%,所有航線總共增長了3.4%。”羅斯基對中國GDP增長率的估算1998199920002001中國官方數據
7.8%
7.1%
8.0%
7.3%
羅斯基數據-2.0%-2.0%
-2.5%-2.0%
2.0%-3%
3%-4%
羅斯基論斷:
“四年累積的中國真實經濟增長率不會超過官方公布數據的三分之一。”(2)國內學者的反駁
反駁1:國際經驗表明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的增長并不一定同步證據說明德國1989-1992年連續4年能源增長率比經濟增長率至少低4個百分點。4年間經濟累計增長12個百分點,能源卻下降了7個百分點。1981和1999年能源增長率也比經濟增長率低4個多百分點。英國1973、1975、1983、1988、1995年的能源增長率比經濟增長率至少低4個百分點,1980和1997年甚至低6個百分點。美國1980、1981、1983和1990年的能源增長率比經濟增長率至少低4個百分點。反駁2:
“中國的財政收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手機維修教程》課件
- 鐵路橋隧無損檢測任務二無損檢測基本理論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鄭州鐵路課件
- 鐵路安全監測與預警系統講師劉新強課件
- 鐵路工程安全技術石家莊鐵路21課件
- 鐵路集裝箱運輸組織單元集裝箱運輸作業流程課件
- 2025年吉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考試題庫
- 合同糾紛處理辦法
- 個人終止租房合同協議書范本
- 版體育場地使用權租賃合同
- 腦出血急救和護理課件
- 2024年江蘇省泰州市國有企業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土的滲透性完整版本
- 強化業務運營管理優化業務流程的工作總結及計劃
- 2023災難現場脊柱和骨盆損傷評估與處理要求
- 云縣生活垃圾填埋場沼氣污染治理及綜合利用項目環評報告
- 制度型開放的內涵、現狀與路徑
-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藝術
- 養殖場防疫管理制度(五篇)
-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皮膚試驗指導原則(2021年版)解讀
- 生物技術概論(全套課件958P)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