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考研政治毛概課堂知識筆記
(重點版)第一部分總論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要求(單,分析)pl25/2,p32/27(1)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2)必須堅持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的實踐與時俱進,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鍵。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只有正確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3)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黨的思想路線。馬克思主義是在不斷的發展,一些問題需要重新認識,但人們往往固守以往的觀點或認識,在這種條件下,必須解放思想,勇于創新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依據(1)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理論與實踐是統一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個主要依據。第一,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發展。第二,實踐是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指導各國實踐。(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客觀需要。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和建設,考背誦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共產黨要想使中國革命得到發展和成功,就必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1.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運用: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應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中國革命建設的實際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從政治、經濟、軍事、黨的建設、思想文化、哲學等方面,對中國革命做出了系統的理論概括和總結,發展了馬克思主義2.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3.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1)毛澤東思想是在黨和人民的集體奮斗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來源于黨和人民群眾的偉大革命斗爭實踐(2)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1黨的決議、指示、報告、電文等,不只是毛澤東個人智慧的結晶,而是黨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2有的著作是毛澤東和其他同志共同撰寫的。。3有的著作是廣泛聽取了各部門的工作匯報,征求了大家意見后寫成的。(辯)三.毛澤東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三個方面起個條件)(選擇辨析)1.國內條件。1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產物近代中國是世界各種矛盾的匯合點,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帝國主義之間在中國的爭奪都十分尖銳,迫切需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革命和建設。2毛澤東思想在中國的形成,具有階級基礎(最根本條件)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以后,中國工人階級迅速壯大,成為毛澤東思想形成的物質基礎(毛澤東思想就是無產階級思想)(階級基礎就是物質基礎,物質基礎包括生產力的發展和階級基礎)。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實踐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2.國際條件(1)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威力,在歐洲與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馬克思主義通過蘇維埃俄國傳到了中國;辨析:馬克思主義在歐洲與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了馬克思主義也適合經濟不發達的國家,看到了革命勝利的希望。(2)20世紀20年代—40年代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進入高潮,中國是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3.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最根本最直按理論來源*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來源之一*(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理論條件多選題四.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過程(縱向分析)把握毛澤東思想應該從縱的方向和橫的方面來進行縱的方面是毛澤東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橫的方面是毛澤東思想體系的內容第一階段,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初步結合——毛澤東思想的萌芽1921.7——1927.7。1理論成果: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02代表著作:《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其對革命前途的影響》、《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國民革命與農運動》、《湖南農民動考察報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動考察報告》主要,《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最主要)03意義:新民主主義基本思想的提出,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開端。 第二階段,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7——1935.1。1理論成果:最主要是初步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2代表著作:a《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10)b《井岡山的斗爭》(1928.1)c《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1929.12黨的建設理論初步形成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1e《反對本本主義》1930.5黨的思想路線開始形成。其中,a、b、d:標志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初步形成第三階段,毛澤東思想的成熟1935.1——1945.8。1理論成果(成熟表現):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高潮中多方面展開,達到成熟(主要表現)總結了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闡述了人民戰爭思想。形成了完備的軍事理論總結了抗日統一戰線的豐富經驗,形成了一整套策略方針和策略原則,發展了統一戰線理論論證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提出了三大基本綱領(政治,經濟,文化),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完善和發展了黨的建設,特別是思想建設理論提出了文化藝術工作的方針,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文藝理論。2代表著作:《〈共產黨人〉發刊詞》1939.10總結了黨的三大法寶《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1939.12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新民主主義論》1940.1全面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路線、綱領(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第四階段,毛澤東思想的繼續發展1945.9——1976。1理論成果:建國前:關于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關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關于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思想建國后:關于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關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偉大國家的思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關于執政黨建設的思想五.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橫向分析)1.毛澤東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統一戰線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涉及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2.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看)第一,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第三,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第四,關于政策和策略(主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第五,關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第六,關于黨的建設(1)指出了黨的建設是一個艱巨的、偉大的工程(2)闡述了從思想上建設黨的理論(3)三大優良作風(4)整風運動馬克思主義教育形式(5)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建國前夕,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包括*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提出了公有化的目標)3.毛澤東思想不只在個別方面,而是在許多領域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4.毛澤東思想這個理論體系不包括毛澤東的個別錯誤論斷和這樣那樣的失誤六.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1.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第一次飛躍的成果第一次飛躍的歷史過程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1)20年代后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初步研究中國國情,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一次飛躍的開端(2)30年代前期在深入研究中國國情的基礎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開始找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o這一道路標志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已經在中國革命的最主要問題——奪取政權問題上找到適合本國情況的道路o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和第一次飛躍的進行。(3)40年代,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高潮中多方面展開,達到成熟。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完整提出和第一次飛躍已經完成2.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側重成果,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側重過程)毛澤東思想既體現了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涵:既體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包括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它符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是:實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3.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1)毛澤東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觀、方法論,在宗旨、目標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毛澤東思想中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來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2)毛澤東思想具有中國特色。1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善于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情勢及其發展作精確的分析,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2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上進行了大膽的創造,去除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不適合中國具體環境的個別原理和結論,代之以適合中國社會的歷史環境的新原理和新結論。。3堅決抵制那種完全不顧中國實際情況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錯誤,先后獨立自主地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并開始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4毛澤東思想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既表現了毛澤東善于用中華民族優秀思想中的一些格言來表達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體現了毛澤東善于用中華民族優秀思想中的一些格言來表達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體現了在毛澤東思想的許多內容汲取了、融進了中華民族優秀思想。4.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對我們的啟示(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啟示:(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當今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經濟潮流洶涌澎湃,在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不僅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而且必須善于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面臨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黨的事業成敗的關鍵。(2)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右的傾向;一種是完全照搬照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以毛澤東為光輝榜樣,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一.中國近代基本國情(分析中國革命的出發點)1.近代中國社會性質和基本特點性質:鴉片戰爭失敗后,中國已經逐步地從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政治上,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使本來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中國,淪為表面上獨立、實際上受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在經濟上,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對中國原有的封建經濟結構起了很大的解體作用,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的發展,中國由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變為有了一定程度資本主義成分的半封建社會。特點:6個(看)最基本的特點: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出現極端的不平衡性《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ol中國革命的發展。2概括了近代中國社會6個特點。3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理論、路線、綱領(毛澤東著作與內容對號,易出選擇題)2.近代中國社會矛盾及其主要矛盾政治基本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P129/11主要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最主要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基本矛盾一般指社會基本階級,基本力量構成的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有時很重要,但不是基本矛盾二.近代中國社會基本任務1.中國近代中華民族面臨著的基本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2.兩大基本任務的關系:第一,前者的實質是進行革命,變革生產關系;后者的實質是發展生產力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第二,前者是前提,為后者的實現掃除障礙,后者是前者的繼續,是根本目的3.要注意的問題(1)要把近代中華民族的基本任務同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區別開來。近代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它概括了近代中華民族的第一基本任務,實行民族民主革命。(2)要把近代社會的基本任務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任務,直接目標相區別:ol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改變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0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從根本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0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第一任務:革命任務)和根本目的(第二任務)之間的關系?1.(1)直接目標體現根本目標,是為了實現根本目標的重要步驟。只有實現直接目標,才能實現解放生產力這一根本目的(2).根本目的體現了一段時間內的總體要求,只有明確根本目的,在貫徹直接目標中才會又明確的方向Q2.掌握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正是我們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路線、綱領、方針,體現了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從而使我們黨能夠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三.近代中國革命的必然性1.這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和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這些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決定了必然爆發革命。2.這是近代中國社會根本目的決定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四.中國革命的基本規律1.近代中國社會的國情和特點說明,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實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第二步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第一條規律)。1.依據:第一,這是由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的(中國基本國情)。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第二,社會主義革命需要一定的政治經濟條件第三,不同性質的革命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務和特定的時間,如果“畢其功于一役”,必然降低對于當時任務的努力第四,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能夠參加反帝和反封建的斗爭,無產階級應該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02.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第一,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性質,依然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但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這些因素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第二,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中國無產階級的根本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解放生產力。進行民主革命只是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創造前提。3.只有認清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同時又認清二者的聯系,才10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內在革命前途問題上曾有過兩種錯誤:一種是陳獨秀的“二次革命”論,把中國革命過程中兩個緊密聯系的階段割裂開來,只看到兩者之間的區別,沒看到兩者之間的聯系;一種是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主張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界限pl33/n(孫中山也主張“畢其功于一役”)2.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五四運動以后,中國民主革命已經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條規律)可論證中國的革命是民主革命(1)(從性質上)進行什么樣性質的革命,決定革命性質的力量,是主要的敵人和主要的革命者兩方面。(毛澤東)(類似提法:革命的性質是由主要任務和主要動力決定的)第一,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革命任務是進行民族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務體現在革命的對象里)第二,中國革命的主要革命者是以工人農民為主體的人民大眾,這個革命有時還有資產階級參加,革命的鋒芒也不是向著一般的資本主義,而是向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2)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又分為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分界線,中國革命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特點(與一般的,就是的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ol有了新的領導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一般的、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區11別在于領導階級的不同02有了新的國際環境:一般的、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范疇。03有了新的指導思想:一般的、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04有了新的革命綱領:一般的、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不能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05有了新的革命前途:一般地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資本主義制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非資本主義的五.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從世界歷史看,一般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其前期,也曾由資產階級領導,但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領導革命取得勝利,中國革命必須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必然性。1.在客觀上,中國革命敵人十分強大,除了封建主義之外,還有帝國主義。2.從根本上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這是因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夾縫中發展起來的,帝國主義和官僚資產階級控制中國經濟命脈,使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有求于三大敵人,并與三大敵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系。。3.從國際上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在無產階級革命時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如果發生了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它客觀上12了國際無產階級一邊反對帝國主義。從革命陣線和同盟軍角度,它就不再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范疇,但性質仍屬資產階級。。4.從實踐上看,辛亥革命后,資產階級建國方案的破產證明,中國革命必須走新的道路轉變的標志:ol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揭開了序幕;0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著完全意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式開始轉變的條件:20世紀初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劇烈變動為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創造了條件第一,在經濟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二,在政治上,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第三,在思想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大大的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第四,在國際上,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的影響,開辟了一個新時代,標志著世界革命潮流已從舊的資產階級革命轉變為新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六.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關鍵1.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根本特征科學涵義:O1只有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才能取得民主革命勝利02只有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才能在革命勝利后。從民主革命轉向社會主義革命03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各個特點中,領導權是第一位的第一,領導權決定著革命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具有階級性,哪一個階級進行領導,決定著革命遵循什么樣的指導思想第二,領導權決定著革命的綱領是否正確第三,領導權決定著革命的任務能否徹底完成第四,領導權決定著革命的發展趨勢,由于堅持無產階13級的領導,中國革命才能從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pl31/l2.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共產黨領導pl34/2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無產階級的領導要通過無產階級的政黨來實現,因此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ol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是由于它的先進性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人階級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面對中國革命的強大敵人,面對中國現代化艱巨的任務,只有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才能領導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02中國共產黨以先進理論為武裝,一方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此同時,黨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03中國共產黨十分注重黨的自身建設,根據中國特殊的社會環境,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缺點與錯誤,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04黨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奮斗,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和支持Q2.黨十分重視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因此,在革命各個時期形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了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為爭取革命勝利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3.黨實現領導權的基本經驗ol政治口號要根據歷史的發展進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號,使群眾明確奮斗的目標02三大法寶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時,必須實行獨立自主、既聯合又斗爭的方針,這是保持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基本策略建立一個強大的革命武裝,是保證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堅強支柱加強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要發展共產黨自身的隊伍03反對兩種錯誤傾向必須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14放棄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的右的傾向,另一種是把自己孤立起來,把整個隊伍推出去的“左”的傾向七.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1.政治路線三要素領導力量:無產階級,依靠力量(團結的對象):人民大眾,基本任務(革命對象,方向),基本方針,基本目標2.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表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一革命總路線的提出過程。1.總路線萌芽40年代初20世紀20年代,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2.毛澤東首次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這條路線進行概括。3.40年代后期,毛澤東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才把這條總路線概括為上述表述3.基本內容(1)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第一個革命對象是帝國主義。(怎樣理解推翻帝國主義的口號pl29/6)帝國主義對近代中國的侵略是近代中國發展的最大障礙。主要表現在:①政治上,西方列強踐踏中國的主權,中國雖然表面上是獨立的,但實際上,中國的政府成為外國侵略者的工具。②經濟上,帝國主義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無法與其競爭,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③文化上,實施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第二個革命對象是封建地主階級①封建剝削制度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支柱和中國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②封建主義的統治也是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礙。反對封建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在經濟上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就是要在政治上消滅軍閥的專制統治,解放生產力,為中國15的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創造條件第三個革命對象是官僚資本主義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部分,民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動力之一,而官僚資產階級依附與帝國主義,是革命的對象。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對資本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并非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這種資本主義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民族資產階級特性:革命性,軟弱性(2)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ol“人民大眾的”指革命的動力。2革命動力資源豐富,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特征:是兩頭大、中間小,無產階級和地主、資產階級占少數,占多數的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論述了革命動力資源十分豐富。pl36/6中間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地方實力派抗日戰爭時期,開明紳士也算中階級(中間階層)03革命的四大動力第一,中國無產階級具有雙重身份,首先是革命的領導階級,其次是革命的主要動力(從質來說的) 第二,農民階級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從量來說的) 第三,中國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 第四,小資產階級,包括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都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大資產階級的壓迫,本身是勞動者,是革命的動力之一。P131/2(容易出題)小資產階級特點:1。勞動者2O有少量生產資料3。他們中間的一部分人有輕微的剝削行為(雇用)按資產分,小資產階級可分為上層小資產階級和中下層小資產階級,他們都是我們黨應該爭取和團結的對象,民主革命中有“左”傾思想的人往往把上層小資產階級劃分為敵人16按職業劃分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小資產階級從地區來說,分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農民小資產階級(貧農和中農);農村無產階級:雇農;農村資產階級:富農;城市小資產階級:居住在城市中的擁有少量生產資料的勞動者。 辨析題:中國無產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答:1.中國無產階級是中國社會最先進的階級,是革命的動力。 2.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農民3.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第一,中國革命的對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大資產階級十分強大,而且勾結在一起。中國要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由一個強有力的領導階級第二,辛亥革命的歷史證明,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力擔負中國革命17的領導責任第三,中國無產階級正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這是因為:1)中國無產階級的資歷比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要老2)中國無產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在革命斗爭中具有革命的堅定性和徹底性3)中國的產業工人大多數來自破產的農民,與農民有天然的聯系,便于和農民結成親密的聯盟4)中國無產階級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集中在煤礦、紡織等一些工礦企業部門,便于組織,富有組織性、紀律性八.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綱領1.黨的綱領的作用。1黨的綱領是黨的理論、路線的展開黨的綱領與黨的理論、黨的路線是相輔相成的。黨的理論是黨的路線、綱領的指導思想;黨的路線是黨的綱領的核心。而黨的
綱領是理論、路線的展開和體現,一個無產階級政黨不僅需要有正確的理論路線,而且要有正確的綱領。能否制定出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是無產階級政黨是否成熟及成熟程度的標志。。2綱領體現了黨的奮斗目標、任務、性質,黨的綱領是黨公開樹立起一面旗幟,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制定出符合本國國情的綱領,才能引導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2.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最低綱領也稱作基本綱領、最近目標,只在某個具體階段上提出的關于奮斗目標和任務的簡明規定。最高綱領又稱最高理想,是關于黨的最終目標和任務的簡明規定。無產階級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綱領的發展過程:“一大”沒有明確區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黨的二大,第一次闡述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黨的七大,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進一步闡述了黨的最高綱領和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最低綱領,第一次把黨的最高綱領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寫入黨章。到了社會主義時期,我們黨又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是最低綱領。17選擇題:下列是黨的最低綱領的是(DE)A一大綱領B二大綱領C七大綱領D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E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二大和七大的綱領包括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3.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同革命分“兩步走”的理論的關系:中國革命“兩步走”體現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1.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階段,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斗目標的最高綱領。2.中18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兩步走”充分體現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3.但是,最高綱領、最低綱與“兩步走”是有區別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從總體上規定了黨的最終目標(共產主義)和當前一定時期的任務(近期目標);而“兩步走”是黨在一定時期(民主革命至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任務。社會主義革命不是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4.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辯證關系:從目標看,最高綱領規定黨的最高目標,最低綱領規定的是黨的近期目標,只有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革命和建設才能成功,只有明確近期目標才能實現遠大理想。從代表社會人群的利益,最高綱領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低綱領體現了近期利益,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基本內容:O1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02指出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二無產階級專政)o3指出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體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組織原則04指出新民主主義政權性質是一種過渡性質的政權,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非社會主義因素。無產階級的領導、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軍隊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是社會主義因素;有民族資產階級參加政權是非社會主義因素。(2)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ol提出:40年代前期,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1940年代后期,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進一步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02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基本內容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3)新民主主義經濟領三個基本內容的關系三者是消滅、建立和保存的關系。“消滅”,即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官僚資本,“建立”即建立新民主主義所有制,“保存”即保存民族資本。(4)新民主主義經濟構成o1五種經濟成分1)國營經濟是新民主主義國家所經營的,主要是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來的一全民所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使整個社會經濟的領導力量p133/122)合作社經濟是私有制為基礎的勞動人民群眾的集體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分兩個階段:1,初級階段,建國初期,以私有制為基礎;2,完善階段,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以公有制為主體)3)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以資本家生產資料個人所有為基礎 4)個體經濟是指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經濟,占國民經濟總量80%以上,這說明新民主主義經濟以私有制為主體。(有一種說法,公有制被包含在私有制的汪洋大海中,說明國營經濟是領導但不占主體地位) 5)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國家經濟同私人資本合作的經濟成分,具有社會主義因素的經濟成分社會主義因素表現在:1。在管理上,接受國營經濟領導2。在資產結構上,有國有資金的參與3。在客觀上,有利于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辨析題:建國初期,我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同資本主20義國家的國家資本主義都是資本主義經濟(不全面的命題)答:1.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實質上是資本主義經濟,但我國建國初期的國家資本主義具有社會主義因素 2.理由:建國初期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國家經濟同私人資本合作的經濟成分,具有社會主義因素的經濟成分 第一,管理上,它接受國營經濟領導; 第二,在資產結構上,有國有資金的參與 第三,在客觀上,有利于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3.小結:因此它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這個命題混淆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同建國初期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界限02新民主主義經濟性質 新民主主義經由與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居于主導地位,使它不同于資本主義經濟,但新民主主義經濟也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只是一種過渡性的經濟(3)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ol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的基本內容:(怎樣理解新民主主義文化代表了先進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這種文化不是單純的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在當時屬于先進文化,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第一,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指導思想是共產主義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第二,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形式是民族的形式。所謂民族的,有兩層含義,1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2有中華民族自己的形式,反對“全盤西化”第三,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內容應是科學的內容,所謂科21學的,是指它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與實際相一致第四,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方向應是堅持大眾的方向,以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主題02新民主主義的文化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共同點:1.指導思想相同,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2.基本口號相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不同點:性質不同,前者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后者是社會主義文化九.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黨的三大法寶)1.堅持武裝斗爭(小題)o1武裝斗爭的重要性這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一方面,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因此,中國革命不能走通過合法斗爭來戰勝敵人。另一方面,中國的反動統治者非常殘暴,擁有強大的反革命武裝,22而且得到帝國主義的援助,憑借這種反動武裝對人民實現恐怖統治。面對這樣的敵人,中國人民只有走武裝斗爭的道路。(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務。)02武裝斗爭的長期性中國革命敵人十分強大選擇:中國革命必須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的原因是(ABDE)A沒有民主制度B沒有民族獨立C反動統治者十分強大D三大敵人非常殘暴E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03武裝斗爭的實質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戰爭04武裝斗爭的正確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新道路)1)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前期提法——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土
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的思想新道路的發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前期,初步形成時期。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第二階段,三十年代后期,對新道路進行了完整的概括(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代表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工農武裝割據”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的必由之路第一,土地革命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進行民主革命的中心內容。只有進行土地革命,才能動員廣大農民參加武裝斗爭,鞏固和擴大農村根據地第二,武裝斗爭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進行民主革命的前提第三,農村根據地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進行民主革命的戰略基地2)武裝斗爭的戰略戰術?1.指導思想:人民戰爭思想2223?2.戰略方針:積極防御(抗日戰爭時期的戰略方針的特殊提法是堅持持久戰)Q3.作戰形式:(作戰方針)人民戰爭思想游擊戰、運動戰為主(抗日戰爭的作戰形式是“基本上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要取得勝利,還要進行戰略決戰,以運動戰、陣地戰為主P132/8?4.軍事原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多選):第一,積極防御,誘敵深入;第二,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第三,以游擊戰為主要作戰形式;第四,保存自己調動敵人,待機殲敵;第五,進行戰役的速決戰,殲滅戰。40年代,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概括了人民軍隊的十大軍事原則,核心: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2.統一戰線(1)建立統一戰線的必要性無產階級在革
命和建設過程中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解決依靠誰、團結誰的問題。統一戰線問題就是要解決在革命和建設中無產階級的同盟軍問題。第一,從無產階級本身來說,雖然是一個最有覺悟性的階級,但是只有人民的一部分第二,從無產階級要完成的歷史使命來看,革命和建設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三,從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來看,中國無產階級人數少,革命建設任務艱巨,必須建立統一戰線選擇:無產階級政黨關于統一戰線理論要解決的是:BA與資產階級聯合的問題B無產階級的同盟軍問題C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D與農民建立鞏固的聯盟問題A與資產階級聯合的問題是策略路線B無產階級的同盟軍問題建立統一戰線的必要性C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統一戰線的根本問題D與農民建立鞏固的聯盟問題統一戰線重要問題(2)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和策略。1統一戰線的基礎兩個聯盟:一個是無產階級與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聯盟,這是勞動者之間的聯盟,是統一戰線的主要的、基本的聯盟;另一個是無產階級與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無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兩個聯盟的關系:第一,第一個聯盟即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勞動者的聯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統一戰線的基礎。第二,在鞏固第一個聯盟的同時,必須注意擴大第二個聯盟第三,正確發揮兩個聯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他們相互促進兩個聯盟,三個層次:工人-農民,工人-小資產階級,工人-民族資產階級。2領導權問題是統一戰線的根本問題第一,統一戰線應該是既統一、又獨立,2324不能以統一戰線中的合作和統一抹煞黨派及階級的獨立性及其必要的權利第二,共產黨人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的目的,不只是保持自己取得的革命陣地,而主要是為了發展陣地,爭取廣大群眾第三,中國統一戰線的復雜情況也決定了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在中國的統一戰線中,要爭取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并在特定條件下把一部分大資產階級也包括在內。因此,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原則。03統一戰線的根本原則是獨立自主04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總方針(最高層次的策略方針)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堅持自己的獨立性,對他們實行即聯合有斗爭的策略。05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具體方針抗日戰政時期,針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復雜情況,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策略方針,發展了統一戰線理論第一,發展進步勢力,就是要放手發動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參加抗日斗爭。第二爭取中間勢力,就是爭取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第三,孤立頑固勢力,就是孤立英、美派大資產階級3.加強黨的建設(最容易出大題)(1)在中國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十一項偉大的工程。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把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稱之為“偉大的工程”,依據:。1.中國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成員占多數的國家,在無產階級政黨中,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占多數,他們容易把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代入黨內。因此,加強黨的建設,具有特殊的困難。2.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成為執政黨,25黨的建設關系著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黨的建設更是一個艱巨的歷史使命。因為市場經濟具有兩重性,一方面能夠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容易滋生一些錯誤的思想,如拜金主義,金錢至上,這些思想容易侵入黨內。(2)黨的建設的主要經驗。1.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2.黨的建設必須同黨的政治路線相結合(政治建設方面)。3.黨的組織建設上,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4.強調黨的作風建設,并將它提到世界觀和黨性原則的高度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我們黨形成并堅持和發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這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1)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作風。它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科學世界觀在行動中的表現,這是和其他一切政黨的主要區別,是其他政黨所不能具備的。2)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宗旨。3)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適當依靠自身力量糾正缺點錯誤。無產階級是當代社會最先進的階級,因此,共產黨實行批評和自我批評。 分析: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主要標志。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這一論斷的科學涵義以及對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答:1.毛澤26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這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2.毛澤東科學論斷的涵義:1)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作風。它體現了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科學世界觀在行動中的表現,這是和其他一切政黨的主要區別。2)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3)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適當依靠自身力量糾正缺點錯誤。無產階級是當代社會最先進的階級,因此,共產黨實行批評和自我批評。3.重大意義:1)三大作風既概括了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為新時期黨發揮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作用指出了明確的方向2)三大作風體現了黨的先進性,為新時期加強黨風建設指出了根本的目標和任務3)三大作風集中的展示了黨的優良傳統,它的形成說明黨能夠通過加強自身的建設不斷的前進十.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1.基本內容ol指出了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綱領:建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pll5/21(l)olo2論述了人民內部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1)指出了在中國,在現階段,人民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2)在這些階級中,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力量,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3)民族資產階級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民族資產階級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也不應當在國家的政權中占主要的地位o3論述了民主與專政的辯證關系民主與專政相互聯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民主的主體和專政的對27象不能混淆;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不能截然分開,對人民的民主是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前提,而對敵人的專政,又是保證人民民主權利的必要條件。4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職能和任務,對外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安全o對內是鎮壓敵對勢力的反抗,組織經濟建設。(基本職能和任務是整個革命階段的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進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改造)2.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提出的意義:人民民主專政所闡述的建國原則和規定的基本政策,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和政策基礎。PH5/21Q)十一.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對資本主義1.中國資產階級的結構ol中國資產階級結構1)官僚資產階級30年代以前,稱為買辦資產階級30年代一40年代前期,稱為大資產階級,有時叫大工業家,大銀行家40年代后期,明確稱為官僚資產階級《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2)民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2.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對資本主義的依據ol從中國的革命任務看,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消滅一般的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02從政治上來看,民族資產階級雖然具有軟弱性,但是它也收到三大敵人的壓迫,有可能參加民主革命03從經濟上來看,中國經濟落后,它要運用資本主義來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3.新民主主義革命同民粹主義的嚴格區別(新)關于資本主義問題,在我們黨內有些人相當長的時間里搞不清,存在一種民粹主義的思想。所謂“民粹主義”,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經濟發展到社會主義經濟,中間不經過發展發展資本主義的階段。ol在對待28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問題上,民粹主義否認近代資本主義在中發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而新民主主義理論認為,資本主義是中國近代社會的必然產物,新民主主義政權下的資本主義具有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一面02在認識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作用問題上,新民主主義理論提出中國革命勝利后不允許建立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革命勝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不能排斥資本主義一定程度的發展,不能急于消滅資本主義;而民粹主義卻否認新民主主義政權下,民族資本主義的作用,主張依靠農民,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03從思想根源來看,民粹主義是小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潮,其特征是農民民主主義與空想主義相結合;新民主主義理論屬于無產階級思想。第三部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第一方面社會主義革命理論一.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基本內容(從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理論)1.新民主主義的特征及其主要矛盾(1)新民主主義社會基本特征O1經濟上實行以國營經濟為主導的(包括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02政治上實行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03文化上實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Q)新民主主義社會主要矛盾在新中國成立后到全國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同三大敵人的矛盾;在解決土地問題后,國內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29矛盾。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帶有過渡性質,而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它屬于社會主義體系。(3)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因素和非社會主義因素在新民主主義社會條件下,既存在著社會主義因素,又存在著各種非社會主義因素。在經濟結構中,存在著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在政治結構中,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參加國家政權管理;在文化領域,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社會主義因素是,經濟上國營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主導地位,政治上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文化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結論:1)新民主主義社會存在大量非社會因素,必須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2)存在社會因素,保證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2.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兩重性新民主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本質上不同,它具有社會主義因素,但是與社會主義制度有本質的不同。在生產關系方面,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不占主體地位;在階級關系方面,在土地改革在全國完成后,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在上層建筑方面,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和法律體制也尚未建立起來。3.社會主義改造的根本目的社會主義改造,其目的就是為了改變新民主主義的生產關系,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健全社會主義上層建筑,以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4.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條件(1)經濟條件。1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物質基礎。。2在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中,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2)政治條30件O1中國共產黨稱為中國的執政黨02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權的建立(3)國際因素:二戰后,社會主義運動處在高潮二.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1)1952年9月,毛澤東提出了逐步有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設想(2)1953年,毛澤東對過渡時期總路線作了比較完整的闡述(3)1954年9月,將這條總路線寫入了憲法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一化三改”“一體兩翼”: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經驗我國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成功地解決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和步驟等問題,找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其基本內容表現在下列五個方面:1.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和平贖買的政策(容易出題)(1)贖買政策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奪取政權以后,對資產階級實行和平贖買,是馬克思、恩格斯最先提出來的。列寧在十月革命以后,進一步的提出了改造資本主義的贖買政策,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這項政策沒有實現。我們黨在新中國建立以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政策,把他們引導上國家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發展了馬克思主義。(2)我國把中國的資本主義分為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兩部分。對官僚資本采取強制剝奪政策,對民族資本采取和平贖買政策。在政治上保證同民族資產階級聯盟,把原有屬于31對抗性的矛盾。當作人民內部矛盾處理。在經濟上,實行贖買政策,有償地付給定息,用和平的方法,把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改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3)定息:根據估價,確定原私營企業主在公私合營企業中的中所占的股份(私股),再對私股實行定息的辦法,即把原私營企業主的利潤限制在一定的利息率上,當時統一定為百分之五。(4)定息和股息的比較:。1它們形式上相似,都是采取按股分紅的方法o2股息是根據企業經營的狀況按一定的利率對全體股東發放,而定息是固定的,是只對私股發放,實際上是國家隊私營企業的分期贖買。2.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1)采取了先合作化,后機械化(2)在農村,根據中國情況,把下中農從中農中劃分出來,與貧農一起成為依靠對象3.在改造方法上,采取逐步過渡的形式(1)在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創立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三種形式互助組具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初級社是半社會主義的,高級社是完全社會主義的(2)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方面,通過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過了從低級形式(初級形式)和高級形式兩個發展階段。低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有加工、定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這是國家同資本主義工商業在企業外部的一種合作。(加工、定貨、統購包銷是工業形式,經銷代銷是商業形式)pl30/20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公私合營,分為個別企業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標志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國家與資本主義工商業在企業內部的一種合作。(4)把消滅剝削階級同改造32剝削分子結合起來,成功地實現了把原有的剝削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5)執行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并舉的方針 p135/4四.社會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比較P128/21.相同點(1)兩者都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2)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2.不同點(1)革命任務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實現民族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是要實行兩個消滅,消滅資產階級,消滅剝削制度(2)革命對象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推翻三大敵人的統治社會主義革命是要消滅資產階級(3)革命的動力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四大動力: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是三大動力: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4)革命性質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革命(比較P105/13新舊民主革命的比較)P129/1五.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及其重大意義1.確立過程(1)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三個標志:。1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開端,政治制度形成。(政權是政治制度的核心)。2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標志著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初步形成。3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制定的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形成(2)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也標志著整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經濟制度是基礎)2.確立的重大意義(1)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廣泛的社會變革,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33(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pl35/4ol進入近代以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位一體,構成了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反動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02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產關系,建立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03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生產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前提。第二方面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一.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歷史背景(1)國內背景ol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956年底,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即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階段。盡快地尋找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實行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一項首要任務。02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也不可能事先就想好一套具體的方案。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在蘇聯形成了一套以高度中央集權和主要通過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為特征的社會主義模式,此后出現的社會主義國家,大都把蘇聯模式奉為社會主義的正宗。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逐步形成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體制模式,許多也是從蘇聯學來的基本上屬于蘇聯的模式。1956年以前還比較注意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比蘇聯做得好些。(2)國際背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蘇共二十大前后,蘇聯模式的弊端進一步暴露,促使我們黨重新審視和考察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34經驗教訓,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3)黨內背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針對當時國內外的形勢,多次召開會議,認真研究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始了新的起點,揭開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一頁。2.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第一階段,初步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56.4——1957.5,標志是:ol毛澤東發表了《論十大關系》,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也可以說: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或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o2中共八大正確提出了黨在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和初步提出了一條正確的路線03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標志我黨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第二階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出現了曲折1957.6——1978.11這一階段,黨和毛澤東在探索過程中,在指導思想上出現了兩個發展趨向。一個是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發展趨向,例如陳云提出的社會主義經濟”三個主體,三個補充”(計劃指標必須切合實際,建設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必須兼顧)。劉少奇提出許多生產資料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和社會主義社會要有兩種勞動制度和教育制度的觀點;周恩來提出我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中具有關鍵性作用,以及專政要繼續、民主要擴大,反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嚴重存在的官僚主義的觀點。另一個是錯誤的發展趨向,例如35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經濟建設中急于求成以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第三階段,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1978.12——現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標志:ol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始形成02黨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03黨的十三大標志著這一理論形成輪廓04黨的十四大標志著這一理論基本形成二.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成果1.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馬克思的貢獻:馬克思早就指出,社會基本矛盾貫穿于一切社會的始終,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毛澤東的發展: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基本矛盾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鄧小平進一步指出,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法)基本內容:O1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02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兩類矛盾: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非對抗的;在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除了對抗的一面外,還有非對抗的一面(非對抗的原因:這些階級又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可能O1無產階級掌握了政權。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長期與無產階級政黨有合作關系,思想上在逐步變化))03社會主義的矛盾大量表現為人民內部矛盾,必須正確處理。4闡述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政策方針:第一,對于兩類36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第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在政治上實行“團結一批評一團結”,在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經濟工作中實行統籌兼顧的政策2.強調人民內部矛盾已經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p133/13毛澤東《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提出(1)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大規模的階級斗爭已經結束,人民內部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2)人民內部矛盾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轉變為對抗性的矛盾,影響社會的安定和現代化建設的進行3.指出了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黨的八大)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了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1)分析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國內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對于經濟文虎迅速增長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2)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黨的中心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滿足人民的經濟文化需要p133/13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一決定一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一決定一人民內部矛盾(階級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基本的是工人農民的矛盾)4.闡述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思想(1)經濟建設的思想。1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的確立和兩步走的戰略的制定1)早在40年代,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種,開始提出中國工業化的目標2)在建國前夕,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見附),毛澤東發出偉大號召:在革命勝利以后,37是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明確提出了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3)20世紀50-60年代以后,黨逐步擴大了工業化的內涵,用“社會主義現代化”替代了原來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口號,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新中國的發展目標。1954年,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使用“現代化”來規定我國的奮斗目標。1964年12月,周恩來第一次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分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從第三個五年計劃(1965年)開始,用15年時間,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20世紀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02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的內容(《論十大關系》前5條)適合中國國情工業化道路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在50年代中期,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等文章中,初步闡述了這一道路。1)正確處理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重工業是我國經濟的重點,但絕不可忽視農業和輕工業。2)正確處理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o這實際上是生產力布局的問題。要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積極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3)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一定要加強國防。要加強國防,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4)要處理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關系。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毛澤東提出:“統籌兼顧,適當38安排”的方針。5)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要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根本目的就是把我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提出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意義:1)以蘇聯為借鑒,初步總結了我國建國以后發展工業的經驗教訓,為中國工業化提出了正確的方向。2)工業化是社會主義建設重點,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是50年代我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重要成果。3)當前,我國已進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仍然是指導我國工業建設的正確方針。。3在經濟管理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嘗試(看)1)在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方面,陳云在中共八大的發言中提出了關于我國社會主義經39濟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業經營方面,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在生產計劃方面,以國家的計劃生產為主體,國家計劃許可范圍內的自由生產為補充;在市場方面,以國家市場為主體,一定范圍內國家市場領導的自由市場為補充。(選)2)在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方面,(78年全面改革,82年出現改革科學概念),“兩參一改三結合”(“安鋼憲法”),即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在技術革新中領導干部、技術人員和工人的三結合。2.政治建設的思想加強執政黨的建設:1)強調執政黨的建設極端重要性(鄧小平)2)發展黨內民主,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劉少奇)3)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展黨的實事
求是、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4)加強對黨組織和黨員的監督,反對突出個人。3.思想文化建設的思想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科學事業的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P131/24附: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提出的重要思想:1.發出了建設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號召2.闡述了從民主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3.強調了要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襲擊4.要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第四部分結論中心思想:活的靈魂堅持發展毛澤東思想第一方面活的靈魂一.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形成及依據1.形成第一階段:在二三十年代,針對中國共產黨內一度盛行過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毛澤東在創立毛澤東思想的過程中,反復強調必須實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提出了不靠上、不靠書,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把馬克思理論同中國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的思想。這些論斷已經包含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第二階段:到了40年代,經過延安整風,進一步批評了教條主義錯誤,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成為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后勝利的基本的立場、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基礎和聲(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濟寧兗州區七校聯考2024-2025學年初三模擬訓練(三)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無錫錫東片2025屆初三語文試題中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五邑大學《開放性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蘆溪縣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機電工程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臨床流行病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擔保協議書的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場地轉租協議書
- 知識產權委托代理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統編版2024-2025學年語文三年級下冊 期中測試題(含答案)
- 農行反洗錢與制裁合規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大全-上下
- 2025山東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選拔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MOOC】地下鐵道-中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浙江省慈溪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末畢業考語文試卷
- 12隊淘汰賽_對陣表
- 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發展現狀分析
- 委托生產及樣品制作通知單.docx
- 貧困戶登記表入戶摸底調查表
- 萬豪酒店前廳部SOP標準運作程序-中文版
- CCTV雨污水管道檢測缺陷內容判斷依據判斷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