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學期經濟類《微觀經濟學》課程期末復習題答案已整理_第1頁
2023年秋季學期經濟類《微觀經濟學》課程期末復習題答案已整理_第2頁
2023年秋季學期經濟類《微觀經濟學》課程期末復習題答案已整理_第3頁
2023年秋季學期經濟類《微觀經濟學》課程期末復習題答案已整理_第4頁
2023年秋季學期經濟類《微觀經濟學》課程期末復習題答案已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秋季學期經濟類?微觀經濟學?課程期末復習提綱復習方法指導和總體要求:復習內容包括課本第二章到第七章中學習指導和復習提綱中所涉及的所有內容,掌握例題的解題方法,獨立完成作業〔重中之重〕,對照最后公布的答案檢查作業的正確,認真學習和掌握做錯的局部。完成作業和進行考試時,注意畫圖和計算。論述題均要求畫圖,只要圖畫對就可以得到大局部的分數,畫圖時要注意圖上的每一個細節和關鍵點的部位,要理解圖背后的具體理論。對于計算題,解題方法和步驟一定要寫明白,最后結果只占很小的分數。因此,大家要在平時學習和做作業中,就養成畫圖和按步驟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多做練習,這樣才能扎實的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參考資料:1、教材:西方經濟學〔微觀局部〕〔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均可〕,本學期教材雖然更換,但是章節安排以及內容與前幾版根本一致,只是頁碼出現了些許改動;2、課件;3、期末復習提綱;4、學習指導;5、布置的習題6、每周發在論壇上的學習導引。〔學習導引中的思考題不作為考試內容〕試卷結構:本課程期末考試為閉卷考試。試卷由三道大題組成,每道大題里又包含假設干小題。第一大題:名詞解釋〔概念〕,20分,共4道小題。第二大題:計算題,40分,共2道小題。第三大題:論述題〔畫圖〕,40分,共2道小題。各章節知識點〔按課本章節給出,由于本課程為閉卷考試,為方便大家記憶,特將所需掌握概念的第五版課本頁碼標出〕:第二章:需求曲線和供應曲線根本內容以及彈性的運算和意義〔課件第2章〕需要掌握的概念:需求〔P16〕、供應〔P18〕、均衡〔P21〕、需求量的變動〔P22〕、需求的變動〔P23〕、供求定理〔P24〕、需求的價格彈性〔P29〕、完全彈性〔P32〕、完全無彈性〔P32〕需求:一種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夠購置的該商品的數量。供應:一種商品的供應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均衡:最一般的意義是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量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到達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他條個把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供求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應變動引起均衡價梆的反方向的變動,引起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戎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反響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右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完全彈性:相對于無窮小的從變化率,需求量的變化率是無窮大的,即有ed=∞,這種情況被稱為完全彈性。完全無彈性:從需求的價格彈性的角度看,對于垂直的需求曲線來說,無論價格如何變化,需求量的變化量總是為零,即有ed=0,這種情況被稱為完全無彈性。需要掌握的計算方法:〔1〕均衡價格和數量的計算〔參見例2-1〕。〔2〕彈性的計算〔參見例2-2〕。均衡價格和數量的計算〔參見例2-1〕。例2-1、某一時期內商品的需求函數為,供應函數為,求該商品到達均衡時的價格和數量。解:均衡即需求等于供應,有,彈性的計算〔參見例2-2〕。例2-2、假定某消費者關于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Q與價格P之間的函數關系為。求:任意一點Q所對應的需求價格點彈性解:第三章:效用論〔課件第3章〕需要掌握的概念:效用〔P57〕、邊際效用遞減規律〔P60〕、消費者均衡〔P61〕、商品的需求價格〔P63〕、消費者剩余〔P65〕、無差異曲線〔P66〕、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P69〕、預算線〔P71〕、價格-消費曲線〔P77〕、收入-消費曲線〔P78〕效用〔P57〕:是指商品滿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評價,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邊際效用遞減規律〔P60〕: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內容是: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消費者均衡〔P61〕:是研究單位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商品的購置中以獲得最大的效用。商品的需求價格〔P63〕: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一定量的某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消費者剩余〔P65〕:是消費者在購置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愿意支付的最高總價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無差異曲線〔P66〕: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P69〕: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是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每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預算線〔P71〕:又稱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置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價格-消費曲線〔P77〕:是在消費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在其他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與某一種商品的不同價格水平相聯系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收入-消費曲線〔P78〕:是在消費者的偏好和商品的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與消費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聯系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軌跡。需要掌握的計算方法:消費者均衡的計算〔均衡條件方法、拉格朗日方法都可以〕,參見例3-1。需要掌握的畫圖論述內容:消費者均衡條件的推導。P74由價格-消費曲線推導消費者的需求曲線。P77消費者均衡的計算〔均衡條件方法、拉格朗日方法都可以〕,參見例3-1消費者均衡條件的推導。P74X2X2AaX2*EU3bu2u1OX1*BX1O〔a〕第一,消費者偏好的假定,意味著給定了一個由該消費者的無數條無差異曲線所構成的無差異曲線簇。這便是圖〔a〕中三條無差異曲線U1、U2和U3的由來。第二,在圖〔a〕中找出該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的最優商品組合。在圖〔a〕中的一條預算曲線和三條無差異曲線,只有預算線和AB和無差異曲線U2的相切點E,才是消費者在給定的預算約束下能夠獲得最大效用的均衡點。在均衡點E處,相應的最優購置組合為〔x1*,x2*〕。由價格-消費曲線推導消費者的需求曲線。P77P1P1abcOX11X12X13X2E1E2U1U2BB’B’’OX11X12X13X1AAP12P12E3P12P12E3P13X1=f(pP13X1=f(p1)UU3(b)分析圖〔a〕中價格—消費曲線的三個均衡點E1、E2和E3可以看出,在每一個均衡點上,都存在著商品1的價格與商品1的需求量之間的一一對應的關系。這就是:在均衡點E1處,商品1的價格為P11,商品1的需求量為X11,在均衡點E2處,商品1的價格由P11下降為P12,那么商品1的需求量X11增加為X12.在均衡點E3處,商品1的價格進一步由P12下降為P13那么商品1的需求量由X12再增加為X13。根據商品1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這種對應關系,把每一個P1數值和相應的均衡點上的X1數值繪制在商品的價格—數量坐標圖上,便可以得到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這便是〔b〕中的需求曲線X1=f(P1)。在圖〔b〕中,橫軸表示商品1的數量X1,縱軸表示商品1的價格P1。圖〔b〕中需求曲線X1=f(P1)上的a、b、c點分別和圖〔a〕中的價格—消費曲線上的均衡點E1、E2、E3對應。第四章:生產論〔課件第4章〕需要掌握的概念:生產函數〔P102〕、固定替代比例的生產函數〔P102〕、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P103〕、邊際報酬遞減規律〔P107〕、等產量曲線〔P110〕、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P113〕、等本錢線〔P114〕、擴展線〔P120〕、規模報酬遞增〔P121〕、規模報酬不變〔P121〕、規模報酬遞減〔P121〕生產函數〔P102〕: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固定替代比例的生產函數〔P102〕: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兩種生產要素之間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P103〕:表示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P107〕: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么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和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并直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報酬遞減規律等產量曲線〔P110〕:是在持術水平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P113〕: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的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等本錢線〔P114〕:是在既定的本錢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置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擴展線〔P120〕: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他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本錢,等本錢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與不同的等本錢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規模報酬遞增〔P121〕:產量增四唑氮藍比例大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稱之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P121〕產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種生產要增加的比例,稱之為規模報酬不變規模報酬遞減〔P121〕產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種生產要增加的比例,稱之為規模報酬遞減需要掌握的計算方法:既定本錢條件下產量最大化的計算〔參見例4-1的〔1〕問〕。既定產量下本錢最小化的計算〔參見例4-1的〔2〕問〕。需要掌握的畫圖論述內容:短期生產中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相互之間的關系。P107DQ?DQ?????CC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一階段BBAC’B’AC’B’APLA’’A’DAPA’’A’D’OL1OL1L2L3L4MPLL解答:第一、關于邊際產量和總產量之間的關系,根據邊際產量的定義公式MPL=dTPL(L、K)dL可以推知,過TPL時,過TPL曲線任何一點的切線的斜率就是相應MPL因為:每一個勞動投入量上的邊際產量MP1值就是相應的總產量TPL曲線的斜率,所以,在圖中MPL曲線和TPL曲線之間存在著這樣的對應關系:在勞動投入量小于L4的區域,MPL均為負值,那么相應的TPL曲線斜率為負,即TPL曲線是下降的。當勞動投入量恰好為L4時,MPL為零值,那么相應的TPL曲線的斜率為零,即TPL曲線達極大值點。MPL曲線的零點D’和TPL曲線的最大值點D是相互對應的。以上關系表述為:只要邊際產量是正的,總產量總是增加的;只要邊際產量是負的,總產量總是減少的;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最大值點。由于邊際報酬遞減規律作用下的邊際產量MPL曲線先上升,在B’點到達最大值,然后再下降,所以,相應的總產量TPL曲線的斜率先是遞增的,在B點為拐點,然后再是遞減的。也就是說,MPL曲線的最大值點B’和TPL曲線的拐點B是相互對應的。第二、關于平均產是和總產量之間的關系。根據平均產量的定義公式APL=dTPL(L、K)dL可以推知,連接APL曲線上何一點和坐標原點的線段的斜率,就是相應的APL值。例如,在圖中,當勞動投入量為APL時,連接APL曲線上A點和坐標原點的線段OA的斜率即AL1OL1所以,在圖中當APL曲線在C’點到達最大值時,APL曲線必然有一條從原點出的最陡的切。其切點為C點。第三,關于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之間的系。MPL曲線和APL曲線之間存在著這樣的關系:兩條曲線相交于APL曲線的最高點C’點以后,MPL曲線低于APL曲線,MPL曲線將APL曲線拉下。不管是上升還是下降,MPL曲線的變動都快于APL曲線的變動。實現最優要素組合的推導。P119、假定: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企業的生產函數為Q=f(L、K),既定的商品價格為P,既定的勞的價格和資本的價格分別為ω和r,π表示利潤。由于廠商的利潤等于總上益減去總本錢,于是,廠商的利潤函數為:Π(L、K)=P?f(L、K)-(ωL+rK)式中,P?f(L、K)表示總收益,(ωL+rK)表示總本錢。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②:?π?π根據以上兩式,可以整理得到:?f第五章:本錢論〔課件第5章〕需要掌握的概念:時機本錢〔P128〕、顯本錢〔P128〕、隱本錢〔P128〕、正常利潤〔P128〕、總不變本錢〔P131〕、總可變本錢〔P131〕、總本錢〔P131〕、平均不變本錢〔P131〕、平均可變本錢〔P131〕、平均總本錢〔P132〕、邊際本錢〔P132〕、規模經濟〔P142〕、規模不經濟〔P143〕時機本錢〔P128〕: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時機本錢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顯本錢〔P128〕: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置或租用他人的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隱本錢〔P128〕:是指廠商本身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正常利潤〔P128〕: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總不變本錢〔P131〕:總不變本錢TFC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要素所支付的總本錢。總可變本錢〔P131〕:總可變本錢TVC是廠商在短期內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對可變生產要素支付的總本錢。總本錢〔P131〕:總本錢TC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所支出的總本錢。平均不變本錢〔P131〕:平均不變本錢AFC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年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不變本錢。平均可變本錢〔P131〕:平均可變本錢AVC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本錢。平均總本錢〔P132〕:平均總本錢AC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全部本錢。邊際本錢〔P132〕:邊際本錢MC是廠商在短期內嗇一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總本錢。規模經濟〔P142〕: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于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規模不經濟〔P143〕: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后,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需要掌握的畫圖論述內容:短期本錢曲線之間的關系〔參見例5-1〕。P135長期本錢曲線之間的關系。P140〔例5-2〕例5-1:用圖說明短期本錢曲線相互之間的關系解答:解釋短期總本錢、總可變本錢、總不變本錢、平均本錢、平均可變本錢、平均不變本錢和短期邊際本錢之間的關系:〔1〕TC是TFC與TVC的和,TFC保持不變,TVC和TC以斜率先遞減后遞增的形式上升〔2〕MC為TC的斜率,同時也為TVC的斜率,MC先遞減后遞增,MC最小值對應著TC和TVC的拐點〔3〕AC為TC每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是AVC與AFC的和,AVC為TVC每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AFC是TFC每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AFC不斷下降,AVC和AC均先下降后上升,由于AFC的影響,AVC的最低點出現的快于而且低于AC的最低點。QCOTFCTVCTCQOMCACAVCAFCBCGEQCOTFCTVCTCQOMCACAVCAFCBCGEAFD〔例5-2〕解:解釋長期總本錢函數和長期總本錢曲線之間的關系CSTCCSTC1STC2decbaSTC33333LTCSTC33333LTC有三條短期總成三曲線STC1、STC2和STC3,它們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生產規模。由于短期總本錢曲線的縱截距表示相應的總不變本錢TFC的數量,因此,從圖中三條短期總本錢曲線的縱截距可知,STC1曲線表示的總不變本錢小于STC2曲線,STC2曲線表示的總不變本錢小于STC3曲線,而總不變本錢的上下〔如廠房、機器設備等〕往往表地產生規模的大小。因此,從三條短期總本錢曲線所代表的生產規模看,STC1曲線最小,STC2曲線居中,STC3曲線最大。第六章:完全競爭市場〔課件第6章〕需要掌握的概念:市場〔P150〕、完全競爭市場的四個條件〔P151〕、生產者剩余〔P160〕市場〔P150〕: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并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完全競爭市場的四個條件〔P151〕: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相同質的。所有的資源是具有完全的流動性。信息是完全的。生產者剩余〔P160〕:是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需要掌握的計算方法: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計算〔參見例6-1〕。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的計算〔參見例6-2〕。需要掌握的畫圖論述內容: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P158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的條件。P162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P158SMCSACPPSMCSACPP0d(AR=MR=P)FEd(AR=MR=P)FEQQQQ*Q在圖〔a〕中,根據MR=SMC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為MR曲線和SMC曲線的交點E,相應的均衡產量為Q*。在Q*的產量上,平均收益為EQ*,平均本錢為FQ*。由于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本錢,廠商獲得利潤在,在圖中,廠商的單位產品的利潤為EF,產量為OQ*,兩者的乘積EF*OQ等于總利潤量,它相當于圖中的陰影局部的面積。在圖〔b〕中,廠商的需求曲線d相切于SAC曲線的最低點,這一點SAC曲線和SMC曲線的交點。這一點恰好也是MR=SMC的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E。在均衡產量Q*上,平均收等于平均本錢,都為EQ*,廠商的利潤為零,但廠商的正常利潤實現了。由于這一點在均衡點E上,廠商既無利潤,也無虧損,所以該均衡點也被稱為廠商的收支相抵點。在圖〔C〕中,由均衡點E和均衡產量Q*可知,廠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本錢,廠商的虧損的,其虧損量相當于圖中的陰影局部的面積。但由于在Q*產量上,廠商的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可變本錢AVC,所以,廠商雖然虧損,但仍繼續生產。這是因為,只有這樣,廠商才能在用全部收益彌補全部可變本錢以后還有剩余,以彌補在短期內總是存在的不變本錢的一局部。所以,在這咱虧損情況下,生產要比不生產強。在圖〔d〕中,廠商的需求曲線d相切于AVC曲線的最低點,這一點是AVC曲線和SMC曲線的交點。這一點恰好也是MR=SMC的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在均衡產量Q*上,廠商是虧損的,其虧損相當于圖中的陰影局部的面積。此時,廠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變本錢AVC,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量一樣的。這是因為,如果廠商生產的話,那么全部收益只能彌補全部的可變本錢,不變本錢得不到任何彌補。如果廠商不生產的話,廠商雖然不必支付可變本錢,但是全部不變本錢仍然存在。由于在這一均衡點上,廠商處于關閉企業的臨界點,所以,該均衡點也被稱為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在圖〔e〕中,在均衡產量Q*上,廠商的虧損量相當于陰影局部的面積。此時廠商的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變本錢AVC,廠商停止生產。因為,在這種虧損情況下,如果廠商繼續生產,那么全部收益連可變本錢都無法彌補,就更談不上對不變本錢的彌補了。而事實上只要廠商停止生產,要變本錢就可降為零。顯然,此時不生產要比生產強。綜上所述,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條件是:MR=SMC式中,MR=AR=P。在短期均衡時,廠商的利潤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2)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的條件。P162第一、廠商對最優生產規模的選擇:廠商在長期生產中對最優生產規模的選擇。如圖〔a〕PPSMC2SMC2LMCLACSMCE2LACSMCE2SAC1SAC2P0E1d(AR=MR=P)SAC1SAC2P0E1d(AR=MR=P)GHFGHFIIOQ1QQOQ1QQ2(a)在圖〔a〕中,假定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為P0。廠商已擁有的生產規模以SAC1曲線和SMC1曲線所表示。由于在短期內生產規模是給定的,所以,廠商只能在既定的生產規模下生產。根據短期利潤最大公的均衡條件MR=SMC,廠商選擇的最優產量為Q1,所獲得的利潤為圖中較小的那一塊陰影局部面積FP1E1G。而在長期內,情況不相同了。在長期內,根據長期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MR=LMC,廠商會到達長期均衡點E2,并且選擇SAC2曲線和SMC2曲線所代表的最優生產規模進行生產,相尖的最優產量為Q2,所獲得的利潤為圖中較大的那一塊陰影局部面積HP0E2I。PP1P2PP1P2P3OLMCSMCLMCSMCd1(AR1d1(AR1=MR1=P1)LACE1SAC2SAC3SMC2SMC3SAC1SAC2SAC3SMC2SMC3SAC1E2d2(AR2=MR2E2d2(AR2=MR2=P2)d3(AR3=MR3=P3)E3Q3Q3Q2Q1Q在圖〔b〕中,如果開始時的市場價格為P1,根據MR=LMC的利潤最大化的原那么,廠商選擇的產量為Q1,相應的最優生產規模由SAC1曲線和SMC2曲線所代表。此時,廠商獲得市場上利潤,這便會吸引一局部廠商進入到該行業生產中來。隨著行業內廠商數量的逐步增加,市場上的產品供應就會增加,市場價格就會逐步下降,相應地,單個廠商的利潤就會逐步減少。只有當市場價格水平下降到使單個廠商的利潤減少為零時,新廠商的進入才會停止。相反,如果市場價格代為P3時,那么廠商根據MR=LMC的利潤最大化原那么選擇的產量為Q3,相應的最優生規模由SAC3曲線和SMC2曲線所代表。此時,廠商是虧損的,這使得行業內原有廠商中的一局部退出該行業的生產。隨著行業內廠商數量的逐步減少,市場的產品供應就會減少,市場價格就會逐步上升。相應地,單個廠商的虧損就會減少。只有當市場價格水平上升到使單個廠商的虧損消失即利潤為零時,原有廠商的退出才會停止。總之,不管是廠商的進入,還是原有廠商的退出,最后,這種調整一定會使市場價格到達等于長期平均本錢的最低點的水平,即圖的價格水平P2。在這一價格水平,行業內的每個廠商既無利潤,也不虧損,但都實現了正常利潤。于是,廠商失去了進入或退出該行業的動力,行業內的每個廠商都實現了長期均衡。圖中E2點是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點。在廠商的長期均衡點E2,LAC曲線達最低點,相應的LMC曲線經過該點;廠商的需求曲線d2與LAC曲線相切于該點;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AC2曲線相切于該點,相應的SMC2曲線經過該點。最后,得到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MR=LMC=SMC=LAC=SAC式中,MR=AR=P。此時,單個廠商的利潤為零。例6-1:某完全競爭行業中的單個廠商的短期本錢函數。試求:〔1〕當市場上產品的價格為P=55時,廠商的短期產量和利潤;〔2〕當市場價格下降到多少時,廠商必需停產;〔3〕廠商的短期供應函數。解:〔1〕當廠商到達短期均衡時,滿足MC=MR由于對于完全競爭行業的廠商,P=MR因此,完全競爭行業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為P=MC因此,P=55=解之得Q=20利潤=PQ-STC=1100-310=790〔2〕當價格降到等于平均可變本錢的最小值時,廠商必須停產。平均可變本錢AVC==求AVC的最小值,即要滿足AVC對Q的一階導為0,因此Q=10所以,Q=10時,AVC〔Q〕到達最小值AVC的最小值就等于因此,當市場價格P=5時,廠商必須停產。〔3〕根據短期利潤最大化,短期供應函數P=SMC,即P=整理得:,解得根據利潤最大化的二階條件即取較大的值為解。因此,解為根據〔2〕的答案可知,廠商在短期只有在才生產,當P<5時會停產,所以,該廠商短期供應函數為例6-2、某完全競爭的本錢不變行業的單個廠商的長期總本錢函數。求:當市場商品價格P=100時,廠商實現MR=LMC時的產量、平均本錢和利潤。該市場長期均衡時的價格和單個廠商的產量。當市場的需求函數為Q=660-15P時,行業長期均衡的廠商數量。解答:TR=100Q,那么MR==100.LMC=〔1〕MR=LMC即100=解得Q=10LTC(10)=200LATC=200/10=20利潤=10×100-200=800〔2〕市場長期均衡時,價格等于最小長期平均本錢,即P=Min{LATC}LATC=令得Q=6。即Q=6時,長期平均本錢達最小。最小平均本錢=4。所以長期均衡時價格為4。〔3〕本錢不變的完全競爭行業的總供應曲線為水平線,由〔2〕的結論知道其供應曲線為P=4.此時市場需求為Q=660-15×4=600,單個企業的產量為6,那么可知共有100個廠商。第七章:不完全競爭市場〔課件第7章〕需要掌握的概念:壟斷市場〔P175〕、價格歧視〔P181〕、壟斷競爭市場〔P186〕、寡頭市場〔P192〕:又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壟斷市場〔P175〕: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價格歧視〔P181〕:以不同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被稱為價格歧視。壟斷競爭市場〔P186〕:壟斷競爭市場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異的同種產品。寡頭市場〔P192〕:又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需要掌握的計算方法:壟斷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條件的計算〔參見例7-1〕。古諾模型的計算〔參見例7-2〕需要掌握的畫圖論述內容:壟斷廠商實現短期均衡條件的推導。例7-1、某壟斷廠商的本錢函數為TC=0.6Q2+3Q+2,反需求函數為P=8-0.4Q。求:該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價格、收益和利潤。解:由題設得到MC=dTC/dQ=1.2Q+3MR=dTR/dQ=d(PQ)/dQ=d(8Q-0.4Q2)/dQ=8-0.8Q利潤最大化均衡條件為MR=MC,即1.2Q+3=8-0.8Q,解得Q=2.5,P=7,TR=PQ=17.5,利潤=TR-TC=4.25例7-2、假設市場上只有兩家廠商生產和銷售相同的產品,生產本錢為0,市場需求曲線為P=1500-Q,兩家廠商按照古諾模型進行決策。求:當市場都到達古諾均衡時,兩家廠商的產量及市場價格。壟斷廠商實現短期均衡條件的推導。PA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