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新世紀實驗學校2022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連云港市新世紀實驗學校2022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連云港市新世紀實驗學校2022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連云港市新世紀實驗學校2022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連云港市新世紀實驗學校2022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連云港市新世紀實驗學校2022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明代漳州名士張燮在《東西洋考》一書中提到:“顧海濱一帶,田盡斥鹵,耕者無所望歲,……貧者為傭,亦博升米自給。一旦戒嚴,不得下水,斷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勢不肯摶手困窮,于是所在連結為盜,潰裂以出,其久潛蹤于外者,既接納不敢歸又連結外夷,鄉導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重農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艱難C.小農經濟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嚴重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海禁政策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一旦戒嚴,不得下水,斷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勢不肯摶手困窮,于是所在連結為盜,潰裂以出,其久潛蹤于外者,既接納不敢歸又連結外夷,鄉導以入”可以反映由于實行海禁政策,海濱一帶無法生活,于是連結為盜。這說明海禁政策的惡果。故選D。A項明顯錯誤,材料主要是說的禁海政策;C項錯誤,小農經濟的脆弱性指的是容易破產;B并不是材料的直接反應。故選D。考點:中國古代經濟·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海禁政策2.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發昌機器廠,這些近代中國企業的共同特點是A.私人投資B.官督商辦C.機器生產D.官商合辦參考答案:C【詳解】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屬于洋務企業,發昌機器廠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都采用機器生產,答案為C。洋務企業江南制造總局和漢陽鐵廠不是私人投資,排除A。發昌機器廠不是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排除BD。【點睛】區分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洋務企業的名稱,同時要分別了解各自的特點和共同點。3.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進步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B.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C.促進了華夏文明的發展D.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的關鍵詞是進步作用,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專制統治易形成暴政導致腐敗,因而容易激化階級矛盾,故選A。4.在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中,最基本的前提是A.工業革命深入發展,資本主義的弊端暴露

B.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C.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D.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

參考答案:A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1.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動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準備了社會經濟的前提條件。2.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臺,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階級條件。3.自然科學取得的許多新成果與社會科學領域里的重大發現,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理論條件。4.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誕生的思想條件。所以答案選A。5.“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人”,這句英國格言,典型地說明了民主憲政的特點,民主憲政就是讓兩個“魔鬼”友好相處,相互制約,把作惡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這說明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關鍵和核心是()A

提高全體公民的參與程度

B

決定全體市民的素質高低

[來源:

.Com]C

體現權力制約與平衡

D表明革命的徹底性參考答案:C6.某班同學在探究性學習中搜集到了“火車的發明”、“大清帝國的衰落”、“逐漸縮小的世界”、“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民族工業”等相關史實,他們探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工業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與掙扎C.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衰 D.東西方的隔絕與沖突參考答案:考點: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需要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對“火車的發明”、“大清帝國的衰落”、“逐漸縮小的世界”、“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民族工業”的分析理解.分析:依據題干材料“火車的發明”、“大清帝國的衰落”、“逐漸縮小的世界”、“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民族工業”,結合所學可知,“火車的發明”發生在工業革命時期,此時中國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業革命中汽船、火車交通工具的發明,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所以世界才會“逐漸縮小”;由于西方國家完成工業革命,需要廣闊的市場和原料產地,因此對中國進行侵略擴張,使得中國民族工業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在夾縫中生存,由此可,探究的主題是工業文明下的世界,故A項正確.BD兩項明顯不符合題意,應排除.C項不全面,應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考查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的把握,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7.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說法,不符合史實的是(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B.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C.抗日戰爭的勝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奮斗目標參考答案:D略8.1874年,某官員在奏疏中說:“夫日本東洋一小國耳,新習西洋兵法,僅購鐵甲船二只,竟敢籍端發難……若再因循匯沓,而不亟求整頓,一旦變生,更形棘手。”為此他主張A.創辦軍事工業

B.創辦民用工業

C.向日本派遣留學生

D.創辦近代海軍,鞏固海防參考答案:D9.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一項修正條文規定:“凡曾經統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這一修正條文的主要意義在于A.防止家族勢力過大拉攏選票

B.摒棄了封建的等級制度C.平民可直選法國總統

D.有利于確立和鞏固共和制參考答案:D10.羅斯福說:“低收入的工人是我們人數最多的消費集團,可是今天他們卻無法維持象樣的生活水準,不能購買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們的工廠和農場充分運轉。”為此,羅斯福新政采取了A.整頓銀行,統制貨幣B.調節農業生產C.以工代賑,規定最低工資標準D.降低生活用品價格參考答案:C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危機是大量工人失業,企業倒閉,人們生活貧困,無力購買商品,這也產品的相對過剩,為了緩解供需矛盾,為工人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是必要的,為此采取了以工代賑,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故C項正確,D項排除;A項是金融方面的措施,排除;B項是農業方面的措施,排除。11.1870年以后,歐美國家重工業發展迅速。在重工業的各個部門,生產流程日趨復雜,一個產品需要多道工藝流程分工與技術的復雜性與19世紀前期不能同日而語。因此,壟斷組織在重工業的各個領域中發展很快。這說明A.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穩定性加劇B.生產技術的發展是生產組織形式變革的催化劑C.壟斷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主要動力D.壟斷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整個過程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材料反映的生產技術的復雜化和壟斷組織的發展之間的關系,說明壟斷組織發展較快受生產技術發展的影響。壟斷組織的發展屬于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革,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生產技術的發展是生產組織形式變革的催化劑。故答案為B項。A項與材料所述不一致;C項因果關系與材料相反;D項敘述錯誤,壟斷只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12.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抑商”含義是A、取消一切商業活動

B、限制與外國貿易往來

C、限制私人的商業經濟活動

D、一切商品均實行專賣參考答案:C13.“盡地力之教”、“多糞肥田”、“地力常新壯”“時至而作,竭時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A.根據節氣安排生產 B.講究因地制宜 C.注重精耕細作 D.強調自給自足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古代農業。“時至而作,竭時而止”強調了耕作時間,“盡地力之教”強調了耕作方法,“多糞肥田”強調了施肥的重要性,這些都是為了高產,故C正確;A、B表述片面,D與題意無關,排除。故選C。14.導致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走向冷戰的主要原因是A.反法西斯斗爭已經取得勝利B.美國推行冷戰政策C.美蘇勢均力敵D.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沖突參考答案:D【詳解】反法西斯斗爭已經取得勝利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是美國方面的原因,排除B;美蘇勢均力敵沒有揭示美蘇走向冷戰的主要原因,排除C;國家利益決定了國家的對外政策,戰后美國推行全球擴張政策,美國認為阻礙它擴張的是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也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因此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與國家利益是戰后美蘇關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故選D。15.“價格革命”給16世紀的歐洲帶來的變化有①金銀價值下降,物價猛漲

②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獲取暴利③封建主勢力加強

④勞動人民日益貧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C16.

右圖是出土于嘉峪關5號壁畫墓的磚畫,反映的是我國漢朝時期農業耕作情況。從圖中所知當時我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種

B.石器鋤耕

C.耜耕

D.鐵梨牛耕參考答案:D略17.1972年,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下面屬于該公報內容的是(

)A.闡述一個中國原則B.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C.美國將逐步減少對臺灣出售武器D.構建中美軍事同盟關系參考答案:答參考案: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美建交的相關知識,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中有關臺灣問題的規定是,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答案是A。公報沒有提出哪一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排除B;CD題干也沒有體現。考點: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關系正常化【名師點睛】現代史上中美關系發展的“一波三折”(1)新中國建立后到20世紀60年代末,對抗。①中美在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沖突。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推行全球霸權,在中國“扶蔣反共”。③新中國成立后,美國采取經濟封鎖、外交孤立、軍事威脅,企圖扼殺新政權。(2)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緩和,最終正常化。①從美國方面看a.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b.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c.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d.經濟發展緩慢,被西歐和日本趕上。②從中國方面看a.國際地位的提高。b.牽制和對付蘇聯的威脅。c.實現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解決中美之間的長期爭端。(3)20世紀90年代以來時而緊張、時而緩和。①中美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利害沖突,矛盾、斗爭乃至對抗在所難免。矛盾主要表現在:統一與反統一、強大與反強大、西化與反西化、爭霸與反爭霸,臺灣問題歷來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②中美之間也存在著共同的利益:經濟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為了各自的利益,雙方可作出妥協,中美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都負有重大責任。18.宋代關于物的立法,有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分,其中動產被稱為“財”或“物”,不動產被稱為“產”或“業”。業主的土地所有權也由單一的所有權派生出永佃權、占佃權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權的典當、抵當等擔保物權。這反映了宋代A.民間租佃關系的日益規范 B.商品經濟的繁榮C.法律注重保護土地所有權 D.社會主流觀念改變參考答案:B19.下列關于圖中政治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民主黨作為在野黨參政議政

B.過渡時期政協代行人大職責C.各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D.多黨制度是中國國情的產物參考答案:C20.《十二銅表法》規定:“夜間行竊,如當場被殺,應視將其殺死為合法。”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羅馬法維護私有財產權B.羅馬法強調“輕罪重罰”C.羅馬法重視道德修養D.羅馬法蔑視人權參考答案:A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保護私有財產,材料所述在對生命權和財產權的保護進行選擇時,羅馬法側重于保護財產權。故答案為A項。材料不能反映“輕罪重罰”,排除B項;材料所述與重視道德修養無關,排除C項;D項材料不能反映。21.有關《資政新篇》理解錯誤的是A.太平天國后期所頒布的B.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資本主義方案C.主張向西方學習D.表達了農民階級的理想與追求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設問《資政新篇》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政新篇》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不屬于農民階級的理想與追求,因此D錯誤,選D。ABC都不符合題目要求,排除。考點: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國運動·《資政新篇》【名師點睛】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中提出的主張的相關知識。《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或者說是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綱領。政治上,它主張“以法治國”、輿論監督和直接選舉政府官員,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經濟上,它鼓勵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提倡保險事業。文化思想上,它反對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張自由往來、平等互利。但以太平天國本身的歷史條件,未能實施。雖然在太平天國其間產生但并不是農民階級的產物。22.右圖6是北京廣安門橋北的薊城紀念柱。《禮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與薊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參考答案:C略23.美國著名漢學家彭慕蘭在《大分流》一書中認為:18世紀中葉以前的中國與西歐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別,只是煤的廣泛使用和西歐與新大陸的關系這兩項“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歐勝出。在西歐對中國的勝出過程中,新大陸起的作用是①推動了西方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②提供了西歐的工業原料來源③為工業革命提供技術支持④為手工工場提供大量勞動力。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參考答案:B西歐對美洲大陸的殖民掠奪,推動了西方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故①正確;西歐對美洲大陸的殖民掠奪,提供了西歐的工業原料來源,故②正確;18世紀中葉的美洲大陸還處于一種原始落后的生產狀態,③說法與史實不符,故③錯誤;西歐的殖民統治導致美洲土著居民銳減,勞動力極度匱乏,④說法與史實不符,故④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點睛:注意題干中的“新大陸”是指美洲新大陸。24.中國革命想要獲得成功,在堅持武裝斗爭的同時,必須重視經濟建設,兩者缺一不可。最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歷史事件有(

)①革命根據地的經濟建設②國民經濟建設運動③抗日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A2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和國家的偉大歷史轉折,“轉折”含義不包括(

)A.結束“左”傾錯誤,重新確立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

B.確定今后黨和國家的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D.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參考答案:D26.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國際組織紛紛建立。下列標志所代表的國際組織按其成立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③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參考答案:B27.1840年的鴉片戰爭,使“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了重大轉變”。這主要是因為A.外國商品開始流人中國B.中國閉關鎖國政策被打破C.君主專制受到嚴重沖擊D.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改變參考答案:D據題干“鴉片戰爭……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了重大轉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性質發生了改變,故D項正確;鴉片戰爭之前外國商品開始流入中國,故A項錯誤;中國閉關鎖國政策被打破,不屬于主要原因,故B項錯誤;鴉片戰爭后君主專制尚未受到嚴重沖擊,故C項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題干設問關鍵詞“主要是因為”,學生再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性質變化的角度分析選項,即可排除干擾選項,得出正確答案。28.秦王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B.秦始皇的才略C.國家實現了統一

D.秦朝推行法制參考答案:C29.(秦朝)盡管存在時間短暫,卻用一個組織得很嚴密的帝國結構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這種帝國結構一直持續到1912年最后一個王朝被推翻時才告終。“這種帝國結構”包括()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縣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參考答案:A30.2010年6月30日-7月3日,以“技術提升經濟合作創造未來”為主題的第六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將在福州舉辦,這是福州市首次舉辦由國務院批準的大型展會。下列對APEC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A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亞是創始國之一

B.APEC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經濟政治一體化組織

C.中國于2001年成功舉辦了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D.APEC是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集團化的重要表現

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913年,中國進口的各種機器總值僅800萬關兩,占該年進口總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萬關兩,占該年進口總值的6.4%。其中來自英、日、美、德的紡織機械和電力設備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

)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提供了有利環境B.“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C.辛亥革命掃除了發展的障礙D.中國已廣泛運用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參考答案: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發生于1929-1933年,排除A;“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于1936年,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排除B;辛亥革命爆發于1911年,排除C;D項“已廣泛運用”說法錯誤,排除。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經濟政策32.在人類文明史上,以制度為重要內容的政治文明經歷了不斷演變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中國在歷史上產生過九個統一全國的大朝代,我們可稱秦漢為“第一帝國”,隋唐宋為“第二帝國”,明清則為“第三帝國”。第一帝國的政體還帶貴族性格,世族力量強大。第二帝國則大規模和有系統地科舉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將經濟重心由華北的旱田地帶逐漸轉移到華南的水田地帶。……若將第二帝國和第三帝國比較,則可以看出第二帝國“外向”“開放”,帶“競爭性”。與明清之“內向”“保守”及“非競爭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國帶擴張性,而第三帝國則帶收斂性。﹣﹣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第二帝國”在政治結構、經濟格局和選官制度方面與“第一帝國”相比,發生的主要變化。(2)結合有關史實,請從政治、經濟與對外交往兩個方面說明第三帝國的“內向”“保守”及“非競爭性”主要表現有哪些?運用全球史觀,你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參考答案:考點:1V: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進.分析:(1)本題考查秦朝與唐朝政治、經濟、選官制度等方面的知識.主要依據材料得出結論.(2)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相關知識點.主要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解答:(1)依據材料“第一帝國的政體還帶貴族性格,世族力量強大.第二帝國則大規模和有系統地科舉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將經濟重心由華北的旱田地帶逐漸轉移到華南的水田地帶.”等進行分析分析歸納,按照問題要求從政治結構、經濟格局和選官制度等三個方面分析.(2)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相關知識點.第一小問應從政治方面皇權的加強來闡述“內向”和“保守”,以及從對外經濟與文化交往方面實行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來闡述;第二小問則從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加強帶來的危害來闡述.答案:(1)政治結構: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轉變.經濟格局:經濟重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選官制度:由察舉制向科舉制轉變.(2)政治方面:如廢宰相,設內閣、軍機處,加強皇權等;對外經濟與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學東漸,實行海禁、閉關鎖國政策等.在西方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中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國社會面臨深重的危機.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明代貨幣制度的演變可以區別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1374年以前的銅錢時期。第二時期是從1375年至1435年的紙鈔時期。第三時期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