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濰坊市平原中學2022年度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逍遙游》是《莊子》內7篇之首,又是整部《莊子》的開卷第一篇。不管《內篇》是否為莊子手訂,把《逍遙游》放在首篇,客觀上也的確顯示了它在整個《莊子》中的突出地位。這足以證明編書者是一位對莊子思想理解極深又有高明見解的人。
莊子是中國文化史上一種獨特的思想學說——逍遙哲學——的開創者。“逍遙”一詞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但作為哲學概念和對人生心理狀態的抽象哲學概念來使用,卻始于《莊子》。它的內涵雖然繼承了《詩經》中的基本義項,但總體而言又不同于《詩經》中的“逍遙”,而是更豐富了。從《逍遙游》的內容來看,“逍遙”在這里是指一種超凡脫俗,不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種心理狀態和精神境界,近乎我們今天所說的“絕對自由”。追求“逍遙”是莊子人生哲學的主要內容,也是整個莊子思想的核心。莊子思想的龐大體系,就是圍繞著這個核心構建起來的,其它一切思想觀念和理論元素無不與這一核心存在著緊密聯系。正是在這個基本點上,顯示了莊子思想區別于其他任何一種思想體系的主要特質。因此我們可以說,莊子的整個思想體系就是一整套關于追求“逍遙”的“逍遙哲學”。若從“逍遙哲學”這個角度來觀察莊子思想的各個部分,我們就會發現,莊子的自然哲學是它的理論基礎,莊子的相對主義是它的認識論根源和走向逍遙境界的思想方法,莊子的社會思想是它產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莊子的文學思想和創作風格是它的具體表現和外化形式。
莊子認為,宇宙中包括人類在內的萬事萬物都是不逍遙的,因為它們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條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為逍遙,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遙的人與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遙游》中描寫的貌似逍遙的大鵬,是很不自由的,因為體型太大,飛翔時不僅需憑颶風之力來托負,而且還必須有大的空間才能展翅。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它才受到小鳥斥鴳的嘲笑。斥鴳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鵬優越,是最自由的。其實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環境的狹小所帶來的局限,因為它無能力到廣闊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淺的習性。這講的是萬物在空間上的局限。在時間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發生的事情,寒蟬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變化,而生命長的冥靈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這講的就是萬物在時間上的局限。至于人類,看上去似乎比動、植物自由得多,實際上他們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貴之外,還有倫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種牽累,而且對死亡的恐懼和擔憂的精神負擔,遠遠超過其它生物。從受限制這個角度來審視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莊子認為只有“無己”的“至人”、“無功”的“神人”、“無名”的“圣人”才是進入絕對自由境界的人,這就是莊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遙游”也就成了莊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節選于《智通莊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面關于莊子及其《逍遙游》的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從《逍遙游》的內容我們可以獲知,“逍遙”指的是一種超凡脫俗,不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種心理狀態和精神境界,幾乎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絕對自由”。
B.莊子把《逍遙游》放在《莊子》開卷第一篇,客觀上顯示了《逍遙游》在整部《莊子》中的突出地位。
C.《逍遙游》中的大鵬鳥看似很逍遙,斥鴳看似隨心所欲,但它們同樣都沒有得到真正的逍遙自由。
D.“逍遙游”是莊子的理想人格,是莊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2.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逍遙”一詞并非莊子首創,而是繼承于《詩經》,但莊子的“逍遙”與《詩經》的“逍遙”內涵相差很大。
B.莊子的自然哲學是莊子哲學的理論基礎,莊子的相對主義是他的哲學的認識論根源和走向逍遙境界的思想方法。
C.宇宙中的萬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遙的,因此他們的存在和表現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雖然被稱為萬物之靈,但他和其他動植物一樣都是深受外界條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談不上真正的逍遙。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因為莊子真正理解了“逍遙”于人生的意義,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聲高歌,才在高官厚祿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間。
B.莊子思想的主要內容是追求“逍遙”,這也是莊子思想區別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質。
C.從莊子的《逍遙游》我們可以知道,人要想獲得更多的自由,那我們就得回歸自然的懷抱,與自然融為一體。
D.“逍遙”是一種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們不為功名、紅塵所累就可以達到真正的“逍遙”。參考答案:1.B2.D3.D2.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題。小品文是散文之一種。簡單地說,小品文是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的一種雜文。“小品”這個名詞,晉代就有了的,但當時所謂“小品”,指的是佛經的簡本;直到晚明時代,才有所謂小品文。現代小品文又和晚明小品文不同。現代小品文受西洋essay(隨筆)的影響很深,往往令人有幽默感。一方面強調要寫出作者的個性,另一方面又強調要描寫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無一不可以寫。要用平易的語言,講出高深的哲理。這就和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太不相同了。關于小品文,魯迅有很好的評論。他在《小品文的危機》一文中,把古代的小品文比做士大夫家里的小擺設,把現代的小品文比做匕首和投槍。這樣,他就把小品文提高到革命文學的地位。魯迅的雜文,有許多篇可以認為是革命的小品文,他憑著這匕首和投槍,和社會惡勢力進行殊死的搏斗。我們學習小品文,就是要向魯迅先生學習。小品文大約要有下列一些特點。第一,好的小品文常常是幽默的。幽默并不就是滑稽。滑稽只是逗笑,而幽默則是讓你笑了以后想出許多道理來。“幽默”的正確含義是用嚴肅的態度來逗笑,好的小品文要做到你笑我不笑。第二,好的小品文要做到言淺意深,言近旨遠。言淺,因為講的往往是日常生活瑣事,人人看得懂;意深,因為其中包含著哲理,只有聰明人看了才發出會心的微笑。言近,因為講的往往是眼前的事物;旨遠,因為從這一件小事可以推類引申出許多大道理來。第三,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即使是對敵人,小品文也只能是冷嘲熱諷,而不是肆意謾罵。古今小品文都講究情趣,沒有情趣不能成為好的小品文。但是情趣不等于低級趣味。低級趣味的作品只能逗笑,不能耐人尋味。要醫治低級趣味,必須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因此,我們不但要研究中國文學,而且要研究外國文學。上面說過,現代小品文受西洋隨筆的影響很深。不研究西洋文學,不容易把小品文寫好。小品文要有書卷氣,要使讀者感覺到你是博覽群書的人。書卷氣是醫治低級趣味的良方。詩講究意境,小品文也講究意境,要把小品文寫成一首意境高超的散文詩。寫小品文要有豐富的生活和敏銳的觀察,既然小品文是從各個方面描寫社會生活的,小品文的作者要有豐富的生活,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作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否則不能發現社會生活的隱秘,把它揭露出來。(節選自王力《談談小品文》,有刪改)2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沒有書卷氣的文章不是小品文。B.博覽群書的人才能寫出有書卷氣的小品文。C.優秀的小品文都應該有書卷氣。D.博覽群書的人能使人感覺到小品文的書卷氣。28.下列對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品文作為一種雜文,具有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的特征。B.晉代“小品”是指佛經的簡本,晚明的小品文是一種散文,兩者不同。C.現代小品文受西洋隨筆的影響,文學價值高于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文。D.現代小品文既可以反映社會生活大的方面,也可以反映社會生活小的方面。2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魯迅把小品文提高到革命文學的地位,并創作出優秀的小品文。B.好的小品文往往給人以幽默感,使人笑過之后想出許多道理。C.好的小品文往往從日常生活瑣事中,引申出許多大道理來。D.好的小品文因對敵人也絕不辱罵、恐嚇,所以缺乏戰斗力。30.下列根據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要想寫出有情趣的小品文,就必須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B.若不認真研究外國文學,那么創作的小品文就會缺少書卷氣。C.寫小品文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銳的觀察力。D.魯迅的小品王如匕首和投槍,我們應該像魯迅學習寫小品文。參考答案:27.B
28.C
29.D
30.B27.試題分析:題干是“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欣賞作品中重要句子的能力。B項,曲解文意。原文是說“小品文要有書卷氣,要使讀者感覺到你是博覽群書的人。”28.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對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和欣賞作品中重要語段的能力。C項,無中生有。“文學價值高于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文”于文無據。原文是說“現代小品文受西洋essay(隨筆)的影響很深,往往令人有幽默感。……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無一不可以寫。要用平易的語言,講出高深的哲理。這就和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太不相同了。現代小品文受西洋隨筆的影響很深。不研究西洋文學,不容易把小品文寫好。”29.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中重要語段的語意的能力。D項,曲解文意。原文說的是好的小品文“即使是對敵人,小品文也只能是冷嘲熱諷,而不是肆意謾罵。”30.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根據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中重要內容的能力。B項,說法太絕對。原文是說“不研究西洋文學,不容易把小品文寫好。小品文要有書卷氣,要使讀者感覺到你是博覽群書的人。書卷氣是醫治低級趣味的良方。”所以,“不認真研究外國文學”,寫出的小品文并不一定“就會缺少書卷氣”。點睛:理解和分析作品中重要內容的題目,此類題目答題時應注意分清答題的區域,錯誤設置一般為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無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換概念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分析推理類題目較難,答題時首先瀏覽選項,在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對照,從中找到與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確選擇。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12分))我愛水張秀亞
我愛水。多少年來,生活的戲劇雖幾易布景,但我總喜歡濱水而居,為了在夢中可以聽到那潺湲的柔聲,明晨啟扉,更可見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灣澄明的流水,靜靜地向前滑流著,滑流著,把我的思念與憂慮都帶走了,最后只將我留在岸邊,悄然獨立,盈耳只有那琤琮微響,向我訴說一個無終結的故事。
我最喜愛的那片水,該是故都城北的什剎海了。那如一塊青玉的平靜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侶。
什剎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門,度過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橋,再一轉彎,便會聽見那愉快的水聲,伴著水濱青翠的樹色在歡迎來訪者了。逢著清晨無課,我總是拿了一本詩集,在水邊倘佯,那時候,正是充滿了詩意與幻夢的年紀,水邊有時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的詩境,有時是“無邊絲雨細如愁”的凄涼境界,還有什么更適于少年的心靈流連徘徊?我常是將書放在身邊,雙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將我帶到又溫暖又惆悵的幻夢里。我曾有一首小詩,其中兩段是:
我曾持一卷詩一朵花來到你身旁,
在柳蔭里靜聽那汩汩的水響。
詩,遺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尋不到那流走的時光。
你曾幾番入夢,同水上一片斜陽,
還有長堤上賣書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疊疊買去他的古書,
卻憾恨著買不去他那暮年的悲傷。
詩中“你”的稱謂,即是指什剎海,這首詩里,實在交織著無限的懷念和悵惘。
什剎海的可愛處,在于它的“變”,在于它的“常”,晴陰風雨,春去夏來,水邊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與宜人處,卻永遠蘊藏在那一片朦朧水霧,以及瀲滟清光里,引人系戀。
當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試步的樂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溫柔的春意,卻把整個什剎海的靈魂浸透了。不知何處傳來一聲聲鷓鴣的啼喚,像是那么遙遠,又像是那么逼近,聽來似是不分明,然而卻又是那般動聽,直扣人的心門。再過幾天,水邊的楊柳出了淺淺的綠痕,水堤上的泥土漸軟了,而幾場雨后,水已平了堤,時時刻刻似乎要漲溢出來,卻又似被一道神秘的邊界拘攔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個殷勤的主人的手,將酒杯斟得太滿了,使每一個來游者,都想一嘗這葡萄色的瓊漿,而低吟:“呵,你新鮮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靈。”
放假的日子,水邊那塊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聲輕柔,水光明媚,教給我無窮盡的智慧,將已逝去的,正在進行的,將要發生的一切,緩緩地告訴了我。我就這樣坐著,聽著,想著,直到夕陽將輝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將對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將水色水光攝錄心坎,帶了回去。
最可愛的還有那水邊新秋,北方的秋天本來是悄悄地來,比春天來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驚訝水的顏色淺了,堤邊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顏色更深了一些,而荷葉已有一絲憔悴之態。那么,秋意便是滿了什剎海了,漸漸地,水邊橋頭,有個老人在賣荷葉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輕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鮮藕,什剎海在荷葉的搖曳中已另有一種感傷的情調,但當星光落在水面時,你已可依稀聽到詩神環佩。
島上鄉居,流水繞墻,每天望著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懷念起什剎海了……17.“這首詩里,實在交織著無限的懷念和悵惘”,這里“悵惘”的含義是什么?它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描述了什剎海四季變化的景色,請分別加以簡要概括(不超過40個字),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章主要寫什剎海,卻又從“我愛水”寫起,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請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7.(2分)第一問“悵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剎海卻只能在夢中相見的遺憾。第二問:表達了作者感傷懷舊的情緒和濃郁的鄉愁情結。18.(6分)概括(4分):
①冬雪皎白,薄冰試步;②春天溫柔,生機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陽輝煌;④秋意漸深,秋荷搖曳。作用(2分)①具體表現了什剎海景色之美;②表達了作者對什剎海的喜愛之情。19.(4分)①一開始寫“我愛水”照應了標題,并與文章的結尾相呼應;②一開始寫“我愛水”,可由眼前之水過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③文章的主旨是表達作者對什剎海的喜愛和思鄉之情,因而寫什剎海的篇幅比較多。(任答兩點,每點兩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樂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其父,為縣吏,得罪于令,收將殺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門,晝夜號泣。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恢長好經學,事博士焦永。永為河東太守,恢隨之官,閉廬精誦,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系,恢曒不污于法,遂篤志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雖貴不與交信陽侯陰就數致禮請恢恢絕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歸,復為功曹,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同郡楊政數眾毀恢,后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里歸之。辟司空牟融府,會蜀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恢以與倫同郡,不肯留,薦潁川杜安而退。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后征拜議郎。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恢數上書諫爭,朝廷稱其忠。入為尚書仆射。是時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與竇憲厚善,縱舍自由。恢劾奏調、阜,并及司隸校尉。諸所刺舉,無所回避,貴戚惡之。憲弟夏陽侯瑰欲往候恢,恢謝不與通。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諫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嘆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諫曰:“臣聞百王之失,皆由權移于下。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極不測。方今之宜,上以義自割,下以謙自引。”書奏不省。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未親萬機,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竇憲因是風厲州郡迫脅,恢遂飲藥死。弟子缞绖挽者數百人,庶眾痛傷之。后竇氏誅,帝始親事,恢門生何融等上書陳恢忠節,除子己為郎中。(節選自《后漢書·樂恢傳》)10.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雖貴不與交/信陽侯陰就/數致禮請恢/恢絕不答B.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雖貴不與交/信陽侯陰就/數致禮請恢/恢絕不答C.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雖貴不與交信陽侯陰就/數致禮請恢/恢絕不答D.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雖貴不與交/信陽侯陰就/數致禮/請恢恢絕不答11.對文中文言文文學常識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疏是一種文體,是帝王向臣子分條陳述說明的意見書。B.古漢語中拜、授、除表示授予、擔任官職,擢、進、升等都表示官員職務升遷。C.“劾”意為揭發罪狀,劾奏,向皇帝檢舉官吏的過失或罪行。D.“萬機”,指當政者處理的各種重要事務,現在仍在使用這個意思,如“日理萬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樂恢為人至孝。父親因得罪了縣令而被關押,年幼的樂恢晝夜痛哭不已,他的行為讓縣令動了惻隱之心,最后父親得以釋放。B.蜀郡太守第五倫與樂恢是同郡,所以當第五倫取代牟融為司空時,樂恢在推薦了杜安之后,堅決請退,表現了他為人正直的一面。C.老師焦永“以事被考”后,樂恢“不污于法”,拒絕為他托關系找門路;竇憲兄弟放縱,樂恢恨他們不依附自己,故不與他們交往。D.河南尹、洛陽令與權貴竇憲相互勾結,為非作歹,樂恢不畏權貴,上書彈劾。樂恢還上書彈劾竇憲兄弟,因竇太后的庇護,勸諫不但沒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永為河東太守,恢隨之官,閉廬精誦,不交人物。②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參考答案:10.A
11.A
12.C
13.①焦永做了河東太守,樂恢跟隨他到了官府,(他)閉門精心誦讀,不與(外界)人物交往。②后來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殺,朋友中沒有誰敢前往奔喪,只有樂恢為他服喪。【10題詳解】試題分析:該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特別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行不合己者”是所在句子的主語,前后都要斷開來;“信陽侯”是所在句子的主語,前面要斷開;“數致禮請恢”前面省略的主語是“信陽侯”,句前要斷開;“恢絕不答”是獨立的句子,“恢”是主語,前面要斷開。因此選A項。【11題詳解】試題分析:該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能力層級為識記A。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面廣量大,涉及的點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時做個有心人,隨時看到隨時積累,并能舉一反三進行記憶。A項,“疏”是臣子向帝王分條陳述說明的意見書。【1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C項,“樂恢恨他們不依附自己,故不與他們交往”錯,原文是竇憲兄弟兩個行為放縱,又憤恨樂恢不依附自己。【1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該題第一句中,之,到、往;人物,外界的外面的人物。第二句中,仕,做官;坐,因為;行服,服喪,指穿孝服居喪。這些詞語都是句中關鍵詞,要用心翻譯。翻譯時還要注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流暢。【點睛】斷句首先牢記一個前提―――領會大意。要通讀全文文段,領會基本意思,在此基礎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斷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標志性詞語斷句,比如句首發語詞、句尾語氣,對話標志詞(如曰、云、語、言、道、白、對、謂等字),抓住了它們,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徑或訣竅。(2)結合章法結構斷句,文言文中常用總說分承或分說總承的寫法,而“分承”或“分說”部分,又多用對稱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結構斷句,固定結構是文言運用中逐漸形成的凝固的詞與詞之間的搭配關系,每一種固定結構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圍,熟悉每種固定結構的常規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斷開。這些特點,均有益于斷句。參考譯文:樂恢字伯奇,京城長陵人。他的父親是縣里的小吏,得罪了縣令,(縣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殺死。樂恢當時十一歲,常常伏在官署門前晝夜不停地放聲大哭。縣令聽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親。長大后,樂恢喜好經學,跟隨博士焦永學習。焦永做了河東太守,樂恢跟隨他到了官府,(他)閉門精心誦讀,不與(外界)人物交往。后來,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為替焦永疏通關系被拘禁,樂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為有名的儒生。性情廉潔正直,孤高獨立,那些品行不與自己相投合的人,即使尊貴也不肯與他們交往。信陽侯暗中接近樂恢,多次送禮請樂恢,樂恢拒絕他,不予應答。后來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殺,朋友中沒有誰敢前往奔喪,只有樂恢為他服喪。回來后,又做了功曹,推選、舉薦從不偏袒,別人的請求、托付也從來沒有接受。同郡的楊政多次當眾詆毀樂恢,后來(樂恢)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了孝廉,從此鄉里的人都歸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趕上蜀郡太守第五倫代替牟融做司空,樂恢因為與第五倫是同鄉,(樂恢)不肯留下來,在舉薦了潁川杜安之后辭去官職。許多人都稱贊他的行為,接連幾次征辟他,他都沒有答應。后來征召他做了議郎。正趕上車騎將軍竇憲要出征匈奴,樂恢多次上書諫命,朝廷稱道他的忠心。入朝為尚書仆射。這時,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和竇憲關系密切,放縱家人胡作非為。樂恢彈劾王調、李阜以及司隸校尉。眾多指責、薦舉(的事實),令(他們)無法回答,無從逃避,顯貴的外戚們非常厭惡他。竇憲的弟弟夏陽侯竇瑰想要問候樂恢,樂恢謝絕了他,不與他交往。竇憲兄弟兩個行為放縱,又憤恨樂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勸諫樂恢說:“古人有用保全自身來躲避災禍(的說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論來招致別人的怨恨呢?”樂恢慨嘆地說:“我怎么能夠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書勸諫說:“我聽說眾多帝王的過失,都是由于權利下移造成的。國舅們不應該干預王室的事情,以此顯示天下是個人的天下。政治有了過失,如果不加補救,其結果不可預測。當下應該做的是,帝王應以大義為重斷絕這種聯系,國舅應以謙遜為主自我反思。”上書沒有取得效果。此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沒有親政,樂恢因為主張沒有能夠施行,于是稱病回鄉竇憲因為這一緣故,迅速而又嚴厲地告知各州郡對樂恢進行逼迫、威脅。樂恢最后飲藥而死。(死后)穿喪服哀喪的弟子有幾百人,廣大百姓非常悲痛。后來,竇氏被誅殺,和帝即位,樂恢的門生何融等上書陳述樂恢的忠心、氣節,(和帝)賜予樂恢的兒子樂己為郎中。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訓,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起復拜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養于禁中累年。肅宗在忠邸,與之游處。及長,雄毅寡言,嚴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應對縱橫,皆出意表。玄宗謂之曰:“爾后必為良將。”河西節度使杜希望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聞,詔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衛郎將,專知行軍兵馬。是秋,吐蕃大下,報新城之役,晨壓官軍,眾寡不敵,師人皆懼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出而復合,殺數百人,賊眾遂亂。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忠嗣少以勇敢自負,及居節將,以持重安邊為務。嘗謂人云:“國家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訓練士馬,缺則補之。軍中皆日夜思戰,因多縱間諜以伺虜之隙,時以奇兵襲之,故士樂為用,師出必勝。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后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六載,會董延光獻策請下石堡城,詔忠嗣分兵應接之。忠嗣僶俯而從,延光不悅。及延光過期不克,訴忠嗣緩師,故師出無功。李林甫又令濟陽別駕魏林告忠嗣,稱往任朔州刺史,忠嗣為河東節度,云“早與忠王同養宮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會哥舒翰代忠嗣為隴右節度,特承恩顧,因奏忠嗣之枉,詞甚懇切,請以己官爵贖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貶漢陽太守。七載,量移漢東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選自《舊唐書·王忠嗣傳》,有刪節)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肅宗在忠邸,與之游處
游:游覽
B.專知行軍兵馬
知:掌管
C.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
撫:安撫D.量移漢東郡太守
量:權衡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三軍翼而擊之
夫列子御風而行C.缺則補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3分)
▲
▲
(2)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3分)
▲
▲
(3)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3分)
▲
▲
9.請簡要概括王忠嗣作為將領具有哪些才干和品質。(3分)
▲
▲
參考答案:6.A
解析:游:交往,交游。7.B
解析:A項介詞,因為/介詞,用;B項都是連詞,表修飾,可不譯;C項連詞,表假設關系,相當于“那么”“就”/連詞,表轉折關系,可譯為“可是”“卻”;D項代詞,他的/語氣副詞,表婉商。8.(1)忠嗣于是率領所部策馬前進,左右沖殺,阻擋者無不躲避。(2)我不想使中原的力量疲乏,來撈取(求取)個人功名罷了。(3)于是召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忠嗣幾乎被陷害致死。解析:(1)得分點:“乃以所部”、“馳突”和“辟易”,各1分。(2)得分點:“疲中國之力”、“徼”和句子語氣,各1分。(3)得分點:“因”、“推訊”和被動句,各1分。9.通曉兵法,深謀遠慮,體恤士兵,英勇無畏(答對三點即可)解析:通讀全文,抓住“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應對縱橫,皆出意表”“河西節度使杜希望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忠嗣少以勇敢自負,及居節將,以持重安邊為務”關鍵句,進行概括。【參考譯文】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訓,九歲時,由于父親為朝廷身死緣故,授為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在禁宮中供養多年。肅宗在忠嗣的家舍里,與他游玩交往。等到長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討論兵法,應對縱橫,皆出意料。玄宗對他說:“你今后必然為良將。”河西節度使杜希望謀劃占領新城,有人說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勝,非他不可。希望隨即上奏請求,皇上詔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績顯著,于是授予左威衛郎將,專管行軍兵馬。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報復新城被占,清晨敵軍逼近官軍,官軍寡不敵眾,士兵們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領所部策馬前進,左右沖殺,阻擋者無不躲開,沖出又折返,殺死數百人,賊兵開始混亂。三軍從兩翼攻擊,吐蕃大敗。忠嗣年少時以勇敢自負,到了身居將職,又以穩重守邊為本職。曾對人說:“當國家安定的時候,作為將領的職責是撫恤軍隊而已。我不想讓中原的兵力疲敝,來撈取(求取)個人功名啊。”只是訓練兵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補上。軍中士卒都日夜思戰,由于常常派遣偵探觀察敵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偷襲,因而士卒喜歡這樣做,師出必勝。玄宗正在考慮攻占石堡城,下詔令征詢攻戰的方法,忠嗣上奏說:“石堡城地勢險要堅固,吐蕃舉全國之力守衛它。如果以疲憊之師攻其堅固的城池,必將被敵殺死數萬人,之后戰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請休兵秣馬,觀察勢態發展再奪取它,這是上等計策。”玄宗由此不高興。李林甫特別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尋察他的過失。六年,恰逢董延光獻計請求攻占石堡城,皇上下詔命令忠嗣分兵接應他。忠嗣勉強服從,延光不高興。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卻上奏說是忠嗣延緩出兵,因此導致戰事無功。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東節度使時,忠嗣曾經說:“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玄宗大怒,于是召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他,幾乎被陷害致死。適逢哥舒翰代替忠嗣為隴右節度,承蒙皇上寵愛,因而上奏說忠嗣為冤枉,辭語非常懇切,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玄宗怒氣才稍稍消釋。十一月,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七年,經權衡后又轉任為漢東郡太守。第二年,暴死,時年四十五歲。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初為桓偉輔國主簿。宋武帝起義兵,累遷御史中丞。性剛直,甚得司直之體。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與毅舅甥,制不相糾,使治書侍御史丘洹奏彈毅輒宥傳詔羅道盛。時新制,長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錮三年。山陰令父疾去職,鮮之因此上議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謂宜從舊,于義為允。”從之。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與帝言,要須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時慚恧變色,感其輸情,時人謂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為右長史。及入咸陽,帝遍視阿房、未央故地,凄愴動容。前至渭濱,帝嘆曰:“此地寧復有呂望邪?”鮮之曰:“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燕昭市骨而駿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豈患海內無人?”及踐阼,遷太常、都官尚書。時傅亮、謝晦位遇日隆,范泰嘗眾中讓誚鮮之曰:“卿與傅、謝,俱從圣主有功關、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颯,去人遼遠,何不肖之甚!”鮮之熟視不對。鮮之為人通率,而隱厚篤實,贍恤親故。游行命駕,或不知所適,隨御者所之。尤為武帝所狎。上曾內殿宴飲,朝貴畢至,唯不召鮮之。坐定,謂群臣曰:“鄭鮮之必當自來。”俄而外啟尚書鄭鮮之詣神獸門求啟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當權。出為豫章太守。時王弘為江州刺史,竊謂人曰:“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于前代,鐘元常、王景興之流。今徐、傅出以為郡,抑當有以。”元嘉三年,弘入為相,舉鮮之為尚書右仆射。四年卒。(節選自《南史·鄭鮮之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B.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C.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D.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1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武帝是皇帝謚號,“武”是褒揚皇帝生前德行之詞,有“威武睿智”之意。B.呂望即姜子牙,他與文王相遇渭濱,因功封于呂地,后代指輔佐國君的賢才。C.神獸門,即神武門,又稱玄武門。玄武主北方,后宮宮殿將北宮門稱為玄武門。D.踐祚,也稱踐位,在古代專門用來指帝王即位登基。踐,踐履。祚,天祚、福祚。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鄭鮮之性格剛直,極盡官責。當時制度違背孝道,鄭鮮之發現問題后指出,從而使病重的山陰父老免罪。B.鄭鮮之敢于犯顏,直論是非。與皇帝交談,他總是駁難,一定要讓皇帝理屈詞窮,才肯罷休;皇帝有時感到慚愧,但還是感激他能誠心相待。C.鄭鮮之被人譏誚,不作分辯。范泰當眾譏諷他雖功勞不下傅亮、謝晦,而地位和恩遇遠不及傅、謝;他只是看著范泰,并沒有回應。D.鄭鮮之性情率真,行事隨和。他出游,有時也不知要去何處,任駕車的人隨意去哪;皇帝舉行宴會故意不請他,他來奏事,最終也參加了。13.把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5分)(2)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于前代,鐘元常、王景興之流。(5分)參考答案:10.D11.C12.A13.(1)現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卻被加上罪名,違背道義傷害事理(的事情),沒有什么比這更嚴重的了。(“省”“悖”“疾”“莫”“大”5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鄭公道德純樸,是先朝禮遇的人,好比前代鐘元常、王景興等人。(“素”、判斷句、“禮”“方”“流”5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10.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文言文的斷句。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武帝少年時就從軍了,不曾涉獵學問,等做了宰相,很羨慕風流文采。有時談古論今,人們都是順著他的意思說,不敢辯駁。而鄭鮮之總是要駁難,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寬容他。依據文言文斷句的規律,以及省略的主語來劃分節奏。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11.試題分析:玄武門是帝王宮殿的北宮門,而非后宮宮殿的北宮門。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12.試題分析:依據原文“時新制,長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錮三年。山陰令父疾去職”意思是“當時的新制度規定,長吏因為父母的疾病離職,三年內不準做官。山陰令由于父親生病探望而離職”,病重的是山陰縣令的父親,免罪的是山陰縣令。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13.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詞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省”譯為探望;“悖”譯為違背;“疾”譯為傷害;“莫”譯為沒有;“大”譯為嚴重。(2)“素”譯為淳樸;注意句式是判斷句;“所禮”譯為禮遇的人;“方”譯為像,好比;“流”譯為類,屬。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譯文】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鄭鮮之閉門讀書,專心致志,杜絕與人交往。起初做桓偉的輔國主簿。宋武帝興起義兵后,他逐步升為御史中丞。他性格剛直,很合乎司直的職務特點。他的外甥劉毅在當時權力很大,朝野人士無不歸附,鄭鮮之盡心于武帝,唯獨不肯屈從劉毅,劉毅非常憤恨。因為他和劉毅是舅甥關系,制度規定不能互相彈劾,他便讓治書侍御史丘洹奏表彈劾劉毅擅自赦免傳召的羅道盛。當時的新制度規定,長吏因為父母的疾病離職,三年內不準做官。山陰令由于父親生病探望而離職,鄭鮮之因此上奏說:“現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卻被加上罪名,違背道義傷害事理的(的事情),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我以為應該依從舊章規定,在理義上才恰當。”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武帝少年時就從軍了,不曾涉獵學問,等做了宰相,很羨慕風流文采。有時談古論今,人們都是順著他的意思說,不敢辯駁。而鄭鮮之總是要駁難,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寬容他。與武帝說話,一定讓他理屈詞窮,然后才罷休。武帝有時慚愧變了臉色,但還是感激他能誠心相待,當時的人們稱贊他是“糾正諂媚的人”。義熙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他為右軍長史。等入了咸陽,武帝遍看了阿房宮、未央宮故地,凄愴動容,前行走到渭水旁邊,武帝又慨嘆說:“此地難道還會有呂望么?”鄭鮮之說:“從前葉公好龍而真龍出現,燕昭買骨而駿馬到來。明公您只要以誠懇態度待士人,還用擔憂海內沒有人才前來嗎?”武帝登基以后,他升任太常、都官尚書。當時傅亮、謝晦的地位和恩遇日益隆盛,范泰曾經當眾譏諷鄭鮮之說:“您與傅、謝都跟隨圣主在關中、洛陽立功,您還位居首席幕僚,今天不振作,距離別人那么遠,多么無能啊!”鄭鮮之一直看著他,并不回答。鄭鮮之雖為人通達直率,但他敦厚實在,對親朋故友都能贍養撫恤,乘車出游,有時自己也不知要去何處,任隨駕車的人走向哪里。他特別被武帝親近。皇上曾在內殿設宴飲酒,朝廷顯貴全都到了,唯獨不請鄭鮮之。眾人坐定以后,武帝對群臣說:“鄭鮮之一定會自己跑來。”果然,過一會兒,外面稟報尚書鄭鮮之來到神獸門請求奏事,武帝大笑引他進入宴席。景平年間,徐羨之、傅亮當權,把他調出京城任豫章太守。當時王弘為江州刺史,私下對人說:“鄭公道德純樸,受先朝禮遇,如同前朝鐘元常、王景興等人一樣。現在徐、傅調他出京為郡官,或許當有原因。”元嘉三年,王弘入京為宰相,舉薦鄭鮮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節動物門:枝角類Claera》課件示例
- 《商法學課件》課件
- 雙語客運值班員應急管理課件
- 譚香玲項目一電力電子概述任務認識電力電子器件課件
- 鐵路市場營銷鐵路客運市場細分的標準課件
- 《GB 18279.1-2015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環氧乙烷 第1部分:醫療器械滅菌過程的開發、確認和常規控制的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2025年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考試題庫
- 標準部件四方采購協議
- 專業外墻涂料施工合同示范2025年
- 平價股權轉讓合同模版
- 婚紗攝影工作室拍攝協議
- 2025年兒科護理工作計劃
- EMS能源管理系統V1.1-展示系統概要設計說明書 V1.00
- 2025屆高考數學二輪總復習專題2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專項突破2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解答題課件
- 冶金過程優化-洞察分析
-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運算律》(同步練習)
- 電力建設項目工程結算編制講義
- 【MOOC】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GB/T 21477-2024船舶與海上技術非金屬軟管組件和非金屬補償器的耐火性能試驗方法
- 設備運輸包裝方案
- 高中信息技術《走近人工智能》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