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學與感染性疾病I: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_第1頁
病原生物學與感染性疾病I: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_第2頁
病原生物學與感染性疾病I: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_第3頁
病原生物學與感染性疾病I: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_第4頁
病原生物學與感染性疾病I: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Viruses確診今冬第三宗感染H7N9禽流感的61歲男子,3月1日早晨約六時半在瑪麗醫院不治,是本港入冬以來首宗感染禽流感死亡個案。冬季流感昨日再殺三人,令這個冬季流感高峰期死亡人數突破300大關,增至306人,死亡人數已超越2003年SARS疫情,但仍低于過往曾出現流感病毒抗原漂移的年度香港感染禽流感的61歲男子去世,流感高峰死亡人數超越SARS2015-3-311:49|美高致病性禽流感蔓延16州已宰殺3300萬只家禽2015-05-1602:59:00中新社休斯敦5月15日電在美國持續爆發半年的高致病及致命性禽流感,繼續在中西部16個州蔓延,導致超過3300萬只產蛋雞、火雞及其它禽類被宰殺。這是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家禽業最嚴重的一次禽流感當下的致命性病毒被證實為兩個具有高度傳染性的H5N8和H5N2菌株,可在48小時之內造成90%的家禽死亡據《紐約時報》報道,這次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是由野生鳥類攜帶并傳播,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密西西比河候鳥遷徙路徑,但不知道病毒通過何種途徑進入了養殖場。目前爆發的禽流感還沒有傳染人類的威脅,但因為過去曾有人類感染的案例,未來仍有人傳人的可能,不可掉以輕心。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正在研發用于家禽的禽流感疫苗,也包括人類感染時可以使用的備份疫苗。同時提醒民眾,遠離患病禽類及其排泄物,必須接觸者需穿防護服,自我監控流感癥狀,甚至服用抗病毒藥物。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學性狀和變異、致病性和免疫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則;呼吸道合胞病毒自學:腮腺炎病毒、SARS冠狀病毒、腺病毒、風疹病毒、鼻病毒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Viruses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類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變或僅以呼吸道為入侵門戶,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組織器官病變的病毒。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該類病毒引起。呼吸道病毒的分類主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披膜病毒風疹病毒冠狀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腺病毒小RNA病毒鼻病毒2013年2014年

發病數

死亡數

發病數

死亡數人感染H7N9禽流感19

1流行性感冒12987314流行性腮腺炎3277591風疹175800麻疹27646

24

330135

21553343

1875001

117930

5262828第一節正黏病毒具有包膜,分節段RNA,對人或部分動物紅細胞表面的黏蛋白有親和性正副黏病毒的差別:核酸是否分階段正粘病毒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一個種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簡稱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又稱A型流感病毒,在動物中廣為分布,能造成世界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Bvirus)又稱B型流感病毒,僅在人與海豹中發現,常引起流感局部暴發,不會引起成世界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Cvirus)又稱C型流感病毒,僅在人與豬中發現,以散在形式出現,一般不引起流行。感染鳥類、豬等其他動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與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類只是針對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將禽流感病毒等非人類宿主的流感病毒稱作甲型流感病毒。

人類流感大劫難檔案公元前412年,“現代醫學之父”——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就已經記述了類似流感的癥狀。但直到1580年,菲利普二世統治西班牙期間,才有明確的流感大流行的記錄。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1580年。這一年,數月之間,羅馬便死亡9000人,馬德里變成了一座荒無人煙的空城,意大利、西班牙增加了幾十萬座新墳。在整個17世紀,世界上出現了三次流感大暴發。1658年,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6萬人死亡,驚慌的人們認為這是上帝的懲罰,所以將這種病命名為“Influenza”,意即“被魔鬼入侵”。1733年,流感被正式命名為“influenza”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影響90%的東歐人。1918年,世界上暴發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嚴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西班牙8百萬人國王2000萬-5000萬人死亡。在這場流感之后,美國人的平均壽命下降了10年H1N11977年1月,“俄羅斯流感”(病毒類型H1N1)在前蘇聯出現并流行,1978年1月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征募的新兵中暴發。2009年4月,墨西哥、美國、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暴發甲型H1N1流感。全球甲流死亡人數過萬。2010年8月,世衛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經結束。一、流感病毒的生物學性狀(一)形態與結構流感病毒呈球形或絲狀,球形直徑80-120nm,新分離株絲狀多于球形核衣殼螺旋對稱,有包膜單鏈分節段的RNA病毒。流感病毒的結構1、核衣殼

分節段的單鏈負股RNA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分8個節段,丙型分7個節段PB2、PB1、PA、HA、NP和NA;第7和第8個節段都編碼2個蛋白,分別為M1、M2和NS1、NS2。

RNA節段、NP和RNA聚合酶共同形成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殼。RN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

RNA聚合酶PB1PB2PA2、包膜:

兩層結構:

內層為病毒基因編碼的基質蛋白M1,與病毒包裝、出芽和形態有關。外層為來自宿主細胞的脂質雙層膜,M2為嵌于包膜中的膜蛋白。

刺突:

是劃分流感病毒亞型的依據,抗原性極易變異。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NA)

M1M2HANA流感病毒的結構流感病毒的表面結構刺突(HA:NA5:1)血凝素HA25%柱狀,為三聚體,覆蓋了病毒表面HA1-與唾液酸受體結合吸附HA2-膜融合活性,核衣殼釋放與紅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引起紅細胞凝集(血凝)保護性抗原,血凝抑制抗體(保護性抗體)

神經氨酸酶NA5%四個亞單位組成的四聚體,聚合成群。促進病毒釋放和擴散、抗原性,但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HANAHA唾液酸受體流感病毒的結構

核衣殼:分節段的(-)

SSRNA核蛋白(NP)

RNA多聚酶具型特異性包膜:刺突血凝素HA

神經氨酸酶NAM1,M2M1M2HANA(二)流感病毒的復制病毒侵入遺傳物質的釋放病毒的復制與病毒蛋白的合成病毒的裝配出芽

流感病毒復制過程示意圖HA細胞蛋白酶水解活化HA1、HA2HA1與受體結合胞飲HA2-V包膜與細胞膜融合釋放核衣殼RNA從胞漿-細胞核復制mRNA--

胞漿合成蛋白裝配出芽釋放(三)分型、命名與變異1.分型據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根據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區分為若干亞型(H1~H15、N1~N9,禽流感H5、H7、H9可感染人)乙型、丙型至今未發現亞型命名:型別/宿主/分離地點/病毒株序號/分離年代(HA與NA亞型號)

(A/HongKong/1/68(H3N2))M1M2HANA2.流感病毒的抗原變異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t)因HA或NA的點突變造成,變異幅度小,屬量變,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轉換(antigenicshift)為基因重配,因HA或NA的大幅度變異造成,屬質變,導致新亞型的出現,引起世界性的暴發流行。抗原漂移:HA、NA變異率<1%抗原轉換:HA變異率為20%--50%M1M2HANA分型與變異流感病毒抗原變異的形式抗原漂移:HA、NA變異率〈1%抗原轉換:HA變異率為20%--50%流行年代亞型類別代表株1918H1NI(原甲型)可能為人流感和豬流感V的混合體,禽流感變異株1947H1N1(亞甲型)A/FM/1/471957H2N2(亞洲甲型)A/singapore/1/571968H3N2(香港甲型)A/hongkong/1/681977H1N1H3N2甲型流感抗原轉換引起的世界性流行所有哺乳動物的流感病毒均來源于禽類豬對人、哺乳動物和禽類流感病毒均敏感各種亞型流感病毒在豬體內進行基因重配,回傳給人類豬和某些哺乳動物在新亞型的出現中起關鍵作用,豬對人、哺乳動物和禽類流感病毒均敏感,這給各種亞型流感病毒在豬中進行基因重配創造了條件。

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學特性培養特性雞胚羊膜腔和尿囊腔

培養細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顯的CPE抵抗力喜濕冷,不耐熱,對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二、致病性與免疫致病性:傳染源:病人或病毒攜帶者致病機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樣物質進入血液全身中毒癥狀局部粘膜上皮炎癥

同型有1-2年免疫力

免疫物質為sIgA及中和抗體(IgG、IgM)

免疫性:傳播途徑:病毒飛沫,呼吸道傳播,接觸傳播最嚴重病毒性肺炎50%感染后無癥狀干擾素和細胞因子Normaltrachealmucusmembrane3daysafterinfection7daysafterinfection常見癥狀

呼吸道癥狀伴全身癥狀發熱(upto39)畏寒肌肉酸痛出汗咳嗽鼻塞咽痛頭痛厭食乏力三、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分離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種雞胚(尿囊腔、羊膜腔)或培養細胞血清學診斷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酶免疫測定抗原檢測直接從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脫落細胞中檢測抗原快速診斷:檢測核酸分型鑒定核酸雜交、RT-PCR、序列分析四、流感的防治藥物治療鹽酸金剛烷氨M2、干擾素滴鼻、板蘭根、大青葉接種疫苗流感病毒滅活疫苗病毒表面抗原疫苗減毒活疫苗達菲(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口服后經肝臟和腸道酯酶迅速催化轉化為其活性代謝物奧司他韋羧酸奧司他韋羧酸的構型與神經氨酸的過渡態相似,能夠競爭性地與流感病毒神經氨酸酶(NA)的活動位點結合,因而是一種強效的高選擇性的流感病毒NA抑制劑(NAIs)它主要通過干擾病毒從被感染的宿主細胞中釋放,從而減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傳播。適應癥為1.用于成人和1歲及1歲以上兒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療(磷酸奧司他韋能夠有效治療甲型和乙型流感,但是乙型流感的臨床應用數據尚不多)。患者應在首次出現癥狀48小時以內使用。2.用于成人和13歲及13歲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預防。達菲英國政府下屬的藥物安全管理機構日前發現,有69種常用的非處方類兒童感冒藥和咳嗽藥不僅不管用,而且還可能帶來各種副作用甚至是致命危險。該機構稱,要警惕大多數感冒咳嗽藥都含有的15種成分,正是這些成分帶來了危險的副作用。這些成分包括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縮的偽麻黃堿、麻黃素、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羥甲唑啉、塞洛唑啉;對心血管系統有影響,有可能造成心悸、心律失常,甚至死亡抗組胺劑——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異丙嗪、曲普利啶、抗敏安;這類藥物嚴重情況下也可以引起死亡抑制咳嗽的右美沙芬、福爾可定以及用于除痰的愈創甘油醚、吐根劑等。主要是對心臟有影響解放軍第306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劑師劉剛指出,基本上我國出售的治療感冒、咳嗽類的西藥里面都含有上述15種成分,比如白加黑、新康泰克、感嘆號等。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則建議2歲以下的兒童不要服用止咳和抗感冒藥物,6歲以下的兒童謹慎使用。感冒藥不治病反傷人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道十大攜帶流感病毒動物

禽流感病毒(avianflu)禽流感病毒屬于甲型流感病毒。歷史上高致病性禽流感有H5、H7、H9型引起(如H5N1)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亞型

禽流感在家禽如雞和火雞及某些野禽中易感性最高,帶毒候鳥-禽流感病毒世界性傳播,人與病禽接觸傳染而致病。糞便、遷徙禽流感感染人事件H5N1香港H9N2廣東香港H7N7荷蘭H5N1泰國越南H7N9中國H5N6禽流感病毒正在攻擊健康人細胞

(病毒樣本分離于死于禽流感的一對中國香港父女體內)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核衣殼螺旋對稱,有包膜,單鏈負股分節段的RNA病毒

RNA節段、NP和RNA聚合酶共同形成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殼;包膜(M1,M2),刺突(HA、NA)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HA、NA:是劃分流感病毒亞型的依據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t)抗原轉換(antigenicshift)致病機理:病毒不入血微生物學檢查:雞胚(尿囊腔、羊膜腔)血凝、血凝抑制試驗;病毒核酸檢測流感病毒小結呼吸道病毒的分類主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披膜病毒風疹病毒冠狀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腺病毒小RNA病毒鼻病毒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第二節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

核衣殼螺旋對稱有包膜完整的單負鏈RNA病毒特點:1、病毒體積大2、(-)ssRNA不分節段3、包膜刺突蛋白不同(HN、H、G、F蛋白)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核巨細胞一、麻疹病毒(measlesvirus)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體。臨床表現為高熱、畏光、皮疹結膜炎、鼻炎、咳嗽是三個主要的前驅癥狀。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嚴重的并發癥而導致死亡。國內外疫情動態及流行概況

全球每年約有4000萬左右的病例,35萬人死于麻疹我國1965年普種疫苗后麻疹發病率逐年下降2013年2014年

發病數

死亡數

發病數

死亡數人感染H7N9禽流感19

1流行性感冒12987314流行性腮腺炎3277591風疹175800麻疹27646

24

330135

21553343

1875001

117930

52628282月底,某小學發現第一例麻疹病例198人抽血檢樣,確診病例主要是兒童,也有青少年和成人2天時間,對全縣中小學生、幼兒園1.2萬人緊急補種麻疹疫苗。疫苗接種后產生抗體7-15天左右,對縣城內5所小學學生全部放假回家觀察河北豐寧縣爆發麻疹小學放假

中國新聞網2015-05-172005年我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承諾將于2012年消除麻疹。衛生部安排部署2010年9月10日-20日在全國范圍內對8個月-14周歲兒童進行麻疹強化免疫。

1995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間出生的兒童,無論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必須接種一劑(0.5ml)麻疹疫苗。

麻疹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免疫包膜刺突H蛋白(血凝素)F蛋白(溶血素)--溶血,使形成多核巨細胞免疫力牢固,抗H抗體和抗F抗體可抵御再感染恢復期主要為細胞免疫母親抗體可保護新生兒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人類為唯一自然宿主。急性患者為本病最重要的傳染源。(二)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在講話、咳嗽、打嚏時,病毒可藉飛沫小滴散布到周圍空氣中造成傳播(三)易感者凡未患過麻疹或未接受過麻疹疫苗者均為易感者。該病四季都可發生,但冬春季發病率最高。麻疹病毒的致病機理

入侵(CD46為病毒受體)呼吸道上皮細胞內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癥)侵入淋巴組織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癥)多種組織、器官受累,表現為細胞融合成多核巨細胞,核內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等麻疹(measles)臨床特點為發熱流涕鼻炎眼結膜炎咳嗽粘膜疹皮疹兔眼金魚眼流涕皮疹咳嗽金魚眼麻疹的臨床表現潛伏期-約10-12天前驅期-體溫略高、咳嗽、流涕、好打噴嚏及淚眼,癥狀持續3-5天出疹期-體溫突然升高(達到40-40.5℃),口頰粘膜出現柯氏斑(koplik斑),隨后出現紅色米糠樣斑丘疹,從耳部開始,2-3天后遍及全身恢復期-4天后消退,脫屑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嚴重的并發癥而導致死亡。燒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

麻疹的并發癥呼吸道最為常見,如肺炎(占麻疹死亡率的60%)、肺結核消化道腹瀉、闌尾炎或盲腸炎營養失調神經中樞系統:腦炎(最嚴重并發癥)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

實驗室檢查(1)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減低,淋巴細胞相對增高(2)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3)恢復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體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4)從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離到麻疹病毒,或檢測到麻疹病毒多核巨細胞麻疹的治療控制高熱保持室內濕度及時補液注意飲食營養兒童應補充維生素A注意并發癥麻疹的預防雞胚細胞麻疹病毒減毒活疫苗我國接種年齡為8個月,發達國家一般為15個月7歲時再次免疫孕婦不宜接種疫苗緊急被動免疫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控制處理原則

(一)隔離傳染源(二)切斷傳播途徑(三)保護易感人群對5年內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45歲以下無麻疹患病史者均應盡快應急接種,3天內接種率應達到95%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體有包膜,單鏈RNA只有一個血清型,人是其唯一宿主病毒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主要癥狀為腮腺腫大合并癥:睪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腦炎可獲牢固的免疫力,嬰兒可從母體獲得被動免疫,6個月內的嬰兒很少感染預防可接種MMR三聯疫苗(腮腺炎,麻疹,風疹)二、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自學)三、副粘病毒科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包膜刺突為F蛋白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和細支氣管肺炎(下呼吸道)通過手、污染物品和呼吸道傳播易在冬季流行是醫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體是嬰幼兒中引起致死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因子幾乎所有的孩子2歲前都會受到RSV的感染每年有7.5-12.5萬兒童感染RSV的致病機制呼吸道上皮細胞內增殖,引起細胞融合(多核巨細胞、嗜酸性包涵體),繼而擴散到下呼吸道病毒不入血支氣管壞死物與粘液、纖維蛋白粘連在一起,易導致氣道阻塞嚴重的細支氣管炎和肺炎,造成死亡【臨床表現和預防】本病多見于嬰幼兒,其中半數以上為1歲以內嬰兒,男多于女輕癥病例呼吸困難及神經癥狀不著,中、重癥有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X線檢查:多數有小點片狀陰影,大片狀者極為罕見感染后免疫力不強,不能防止再感染

喬治亞大學獸醫學院何彪將編碼RSV抗原的一些基因插入到PIV5(犬副流感病毒5)生成一種重組疫苗根據發表在5月《Vaccine》雜志上的研究結果,何飚研究小組證實單次劑量的疫苗可以保護小鼠抵御RSV感染。/science/article/pii/S0264410X14004186A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vaccinebasedonparainfluenzavirus5(PIV5)VaccineVolume32,Issue25,23May2014,Pages3050–3057第三節風疹病毒(rubellavirus)(自學)披膜病毒科,單正鏈RNA,有包膜,只有一個血清型,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風疹(又名德國麻疹)呼吸道傳播,局部淋巴節增殖后經病毒血癥散播全身可垂直傳播導致胎兒先天性感染-最嚴重的問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檢測孕婦血清中特異性IgM,陽性近期感染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的混合疫苗(measles,mumps,andrubella)(MMR)優生優育五項:風疹V、巨細胞V、單純皰疹V、B19微小V、弓形體我國計劃疫苗接種程序表基因工程疫苗減毒的活菌疫苗類毒素+死疫苗第四節腺病毒(adenovirus)(自學)腺病毒科線型雙鏈DNA,不分節段病毒無包膜,二十面立體對稱,直徑約70~90nm糞-口途徑、呼吸道傳播、接觸傳播:手-眼途徑、性接觸多種臨床疾病和表現:咽炎、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濾泡性結膜炎,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咽結膜熱、尿路感染(子宮頸炎、尿道炎、出血性膀胱炎)、無癥狀的持續感染第五節冠狀病毒(自學)冠狀病毒科

電子顯微鏡下病毒外圍有冠狀的邊飾2003年3月新的人冠狀病毒SARS-CoV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第六節鼻病毒(rhinovirus)(自學)小RNA病毒科成員寄居于上呼吸道,是普通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病原體。引起至少50%上呼吸道感染。副粘病毒(—)ssRNA不分節段

1.麻疹病毒包膜刺突為H蛋白(血凝素)和F蛋白(溶血素)--溶血,使形成多核巨細胞,免疫力牢固。

結膜炎、鼻炎、咳嗽是三個主要的前驅癥狀。

柯氏斑Koplik斑

肺炎、SSPE

麻疹病毒減毒活疫苗2.腮腺炎病毒-腮腺腫大、合并癥:睪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腦炎,MMR三聯疫苗

3.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和細支氣管肺炎,是嬰幼兒中引起致死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因子風疹病毒風疹(德國麻疹)的病原體,垂直傳播導致胎兒先天性感染-最嚴重的問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MMR三聯疫苗人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其他呼吸道病毒小結IronLung:是由美國工程師菲利普.德林克在1929年發明,鐵肺是第一個代替人體器官功能的機器。鐵肺曾救了許多人的命20世紀50年代后期,正壓呼吸器制成后,鐵肺便被淘汰了隔膜板上下移動,抽走腔室內的氣體,腔室可以使胸腔進行必要的有規律的擴張。用泵使氣密箱里的氣壓產生有節奏的起伏鐵肺(呼吸機)世界上使用鐵肺最長的病人--美國老太戴安·奧德爾美國婦女戴安·奧德爾,她自1950年3歲的時候,患上小兒麻痹癥大部分時間便呆在父母位于孟菲斯市東北部80英里(128公里)的住所的客廳里,被關在7英尺(2.1米)、750磅(337.5公斤)的一個金屬箱里鐵肺里,58年來一直靠鐵肺維持生命。拿到了中學文憑,上了大學課程,甚至還寫了一本有關一顆名叫眨眼的“許愿星”的兒童讀物直到2008年5月29日雷暴雨襲擊了田納西州杰克遜鎮--戴安·奧德爾的家鄉,樹被刮倒了,正好壓住所房子附近的一根輸電線上,引發了一連串可導致這臺巨大的金屬機器關閉的悲劇事件她感動了來自全世界無數的支持者和深受病痛折磨的人。人類腸道病毒的種類和共性;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型別、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則;柯薩奇病毒致病性;埃可病毒的致病性;輪狀病毒的形態、致病性。第二十七章胃腸道感染病毒胃腸道感染病毒是一大類通過胃腸道感染與傳播的病毒腸道病毒—主要引起脊髓灰質炎和心肌炎等腸道外感染性疾病。(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腸道病毒)急性胃腸炎病毒—主要引起病毒性胃腸炎等腸道內感染性疾病。(輪狀病毒)腸道病毒(enterovirus)屬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腸道病毒屬人類腸道病毒有71個血清型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新腸道病毒在腸道中增殖,但通常不引起腸道疾病。90%以上腸道病毒感染為隱性或只出現輕微的上呼吸道或流感樣癥狀第一節腸道病毒共同特征無包膜的小RNA病毒。球形,直徑24~30nm,核衣殼呈二十面體立體對稱。基因組為單正鏈RNA,是感染性核酸。在易感細胞中增殖,迅速產生細胞病變。對理化因素抵抗力強。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隱性感染多見。在腸道中增殖,多引起多種腸道外感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質炎、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以及出血性結膜炎。傳染源:患者和無癥狀帶毒者傳播途徑:糞-口途徑,也可經呼吸道夏秋季流行腸道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球形、二十面立體對稱(結構蛋白VP1-VP4)無包膜單股正鏈RNA分三型,85%由I型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主要侵犯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導致弛緩性肢體麻痹2013年2014年

發病數

死亡數

發病數

死亡數脊灰0

0

00結構蛋白VP1-VP4VIRIONandGENOMEVP1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VP4被釋出,病毒基因組脫殼穿入細胞胞漿中生物合成細胞裂解釋放致病機制糞-口途徑傳播以上呼吸道,咽喉,腸道為侵入門戶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結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癥帶有受體的靶組織(脊髓前角細胞、背根節細胞、運動神經元、骨骼肌細胞等)增殖后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癥及臨床癥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細胞粘附分子ICAMPoliovirus為殺細胞病毒由病毒的直接作用造成運動神經元細胞損傷—肌肉癱瘓臨床特征--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90%的感染為隱性感染約5%出現流產感染1%~2%為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或無菌性腦膜炎僅約0.1%出現永久性弛緩性肢體麻痹非對稱性弛緩性肢體麻痹,伴感覺完全喪失極少數發展為延髓麻痹機體免疫力強弱顯著影響其結局病后牢固的型特異性免疫脊髓灰質炎典型的臨床經過依次為潛伏期、前驅期、癱瘓前期、癱瘓期、恢復期和殘留麻痹六個階段。潛伏期一般為5-14天;前驅期有1-3天的低熱及咽痛、咳嗽、腹瀉等癥狀;癱瘓前期病毒已侵犯神經系統,由于病損廣泛而輕微,患者表現不安、嗜睡、多汗、腦膜刺激癥、肌肉疼痛、皮膚感覺過敏,維持時間較短;癱瘓期多發生在病程2-7天,發熱及肌肉疼痛達到高峰時突發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熱退后癱瘓停止進展;恢復期1-2年,仍不恢復視為殘留麻痹。

小兒麻痹癥后遺癥患者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分離檢查:細胞培養,PCR法血清學檢查:雙份血清ELISA,IFA,中和試驗,補體試驗防治原則人工主動免疫OPV,SabinIPV,Salk(liveattenuatedoralpoliovaccine,OPV,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inactivatedpoliovaccine,IPV,滅活脊灰疫苗)類似自然感染途徑刺激腸道局部產生SIgA產生間接免疫優點OPV、IPV都是三價混合疫苗免疫后可獲得針對三個血清型脊灰病毒的保護性抗體病毒首先培養于一種稱為綠猴腎細胞(Verocell)的猴子腎臟組織,之后再以福馬林處理使其失去活性。Sabin

疫苗原理在于使病毒處于低于一般體溫的非人類細胞中,進而使病毒的基因組自然發生突變。減毒性的沙賓1號病毒株(Sabin1strain)與其帶致病性的親代(PV1血清型)之間,共有57個核苷酸的發生替換;2號病毒株有2個核甘酸替換,使其毒性減弱;3號則有10個替換參與毒性的減弱。主要的減毒性因素在于突變發生于3株病毒的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internalribosomeentrysite,IRES),使其中的莖環結構發生變化,減低病毒在宿主細胞中轉譯自身RNA模板的能力。在腸道能有效地復制;不在神經系統組織中復制。此外,沙賓疫苗在服用上較為簡易,且免疫時間也較沙克疫苗為久此兩種疫苗幾乎將脊髓灰質炎消滅殆盡,使全世界的病例從1988年的約35萬例,減少到2007年的1000余例。OPV熱穩定性差,保存、運輸、使用要求高,有毒力回復的可能從1979年以來,美國所發生的麻痹型脊髓灰質炎都與疫苗株有關,因而亦稱之為疫苗相關麻痹型脊髓灰質炎(VAPP)目前,VAPP國內外時有發生(1/400萬)。因此,新的免疫程序建議最初兩次免疫使用IPV以排除VAPP發生的危險。患兒男,2007年11月20日出生,于2008年1月21日在居住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首劑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生產,批號:2006110106,有效期至2008年11月)2008年2月10日出現發熱,2月13日出現腹瀉,2月17日發現雙下肢無力,右下肢嚴重。經上海市閔行區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專家診斷小組和上海市急性弛緩性麻痹(AFP)專家診斷小組鑒定,結論一致,確診為疫苗相關麻痹型脊髓灰質炎(vaccineassociatedparalyticpoliomyelitis,VAPP)。脊髓灰質炎疫苗在小兒生后第2、3、4個月服用以后分別于1歲半、4歲時各加服1次,每次口服1粒。注意以下幾點:1、用冷開水溶解后服用。較大小兒可直接吞服。

切忌用熱開水或其他飲料送服

如果口服疫苗后出現嘔吐則應補服。2、不要在哺乳后2小時內服用3、如小兒因有特殊原因,當時不能服用時,一定要把糖丸放在冰箱冷藏柜內。3個月以內服用。項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