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課前熱身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秋
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試簡要分析。【答案】這首詩寫法上的最大特點是借助于生動的細節描寫傳遞人物的思想感情。詩中“復恐匆匆說不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臨行又發封”是人的行動細節,也是人物心理活動的反映。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對親人的深切懷念。這種生動的細節使抽象的思念變得具體可見。考點、難點、疑點1、考點解析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義非常廣泛,簡單說包括各種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寫作手法)的使用。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1.表達方式表達方式議論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描寫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敘述直接描寫間接描寫記敘
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這是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考查的重點是抒情和描寫。抒情可分A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B間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描寫可分A正面描寫
B側面描寫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運用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直抒胸臆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2、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3、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4、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南園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注]吳鉤:刀名。關山五十州:指當時唐代中央政府不能控制的地區。凌煙閣:在長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在閣上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若個:哪個。解析:李賀一生不舉進士,抑郁不得志,卒時僅27歲。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又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急切救國的愿望。后兩句,詩人不用陳述而用設問句,問道: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就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間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寫景和物中,間接含蓄抒情。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間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鄉明月”傳達“鄉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以“風雨落花,雙燕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以“夢后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感嘆”;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等等。
二.修辭手法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發,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排比
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純用名詞組合,構成典型環境。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關于修辭手法難點突破☆借代和借喻都是用乙代替甲,也就是說,都不出現本體,而用借體說話。這是二者的相同點。
但借代和借喻又有區別。
構成借喻的基礎是本體和喻體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點在"喻";構成借代的基礎是借體和本體的相關性,它們中間沒有比喻關系,重點在指稱。3.表現手法詩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起興、聯想、想象、襯托\烘托、渲染、象征、對比對照、抑揚、照應、動靜結合、正側、、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等。虛實結合
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起興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的《錦瑟》)首聯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由一事物聯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聯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想象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
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上。襯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烘托是較大規模的襯托。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頷聯、頸聯寫妻子,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渲染“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兩句共六個特寫鏡頭,描寫了六種不同的景物:勁急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凄厲的猿嘯、清冷的渚、白色的沙、歸巢的鳥,高、低、動、靜、聲、色、態都有,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種空闊高遠,凄清孤寂的環境氣氛,為后兩聯敘述自己的悲苦經歷和境遇,抒發情感,做了很好的鋪墊。對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象征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照應
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動靜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沙頭宿鳥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整首詩表現了作者對夜靜的贊美,詩的前三句都在著力刻畫“靜”,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然而給讀者的感覺恰好相反,以動破靜,欲見其靜,以聲破靜,欲見其靜。正側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白居易《楊柳枝詞》“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王昌齡《從軍行》)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喜景襯哀情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如:絕
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析:本詩作于廣德二年(764),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兩句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卻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直抒胸臆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后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相對比較(不分主次)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寫柳樹獨處荒園無人觀賞,抒發人才被埋沒的感慨。表現手法的易混淆概念襯托:對比:為使事物的特點突出用另一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一主一次)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的區別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不易區別,一般理解為一回事,而情景交融其實是講的效果,現在也把它當作藝術手法來講,所以,這三者可以不加分別。這類題答題思路是:先要解說詩句寫什么景(抓住意象),然后分析這景中有什么情,最后,簡單評價一句情景效果。例1:下面是杜甫的詩作《倦夜》,請具體分析。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本詩的突出特點是融情于景,全詩通過寫竹涼、朗月、重露、稀星、暗飛的螢、水宿的鳥這些意象,實際上是用空間的變化暗示時間的推移,表明詩人擔心政局和現實而夜不能寐,達到了物我為一的境界。結合詩句內容(可以選取其中一聯)分析這首詩是如何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的?
歸嵩山作王維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答:頸聯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選取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種景物,這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渲染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感到凄清的心境。頷聯,借寫一去不返的流水和回巢棲息的暮禽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來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和歸隱的決心。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詩一般都是選取一個具體的事物進行描寫,讀這類詩我們必須抓住詩歌所描寫的事物的特點來看它與社會生活有什么聯系,從中理解其象征意義,從而解讀作者的心志。這類題答題思路是:首先分析事物的特點,再概括出其意蘊,然后指出其中的思想感情。請具體分析這首詩是如何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的?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答:詩歌通過刻畫云水的逍遙自由、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形象,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表現詩人厭倦世俗、清靜無為歸隱的思想。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情。這類題答題思路是:找出直接抒情的詩句,解說詩句意思,分析詩句蘊含的思想感情。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思想感情?從軍行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最后兩句直抒胸臆,意思:寧愿做一個帶兵的軍官,也比做一介書生強,表達了作者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的思想,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規范漢字橫畫的研究與探討
- 2024秋七年級數學上冊 第三章 代數式3.2 代數式 1認識代數式教學設計(新版)冀教版
- 《我愛我家:3 家庭生活小幫手》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滬科黔科版
- 2024秋八年級數學上冊 第14章 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 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學設計(新版)華東師大版
- Module 2 Unit 2 Mr Li was a teacher.(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下冊
- 2024年五年級數學下冊 五 方程5.4 解方程(二)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
- 5的乘法口訣(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大版
- Unit 4 What can you do?C Story time(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 瑜伽理論知識
- 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
- 2024年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 DL-T5169-2013水工混凝土鋼筋施工規范
- 2024年臺灣省中考數學真題試題
- 幼兒園游戲回顧環節培訓
-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講座培訓課件
- 人民警察內務條令培訓
- 2024年上海奉賢區儲備人才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2024-2029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投資研究報告
- 《工程項目管理 第2版》課件 第12章 工程項目管理數字化
- 第二章 微生物多樣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