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_第1頁
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_第2頁
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_第3頁
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_第4頁
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內容1.定期檢驗現場評審。2.結合GB8334報批稿與GB8334-1999

的不同之處。3.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內容1.定期檢驗現場評審。定期檢驗現場評審

審查檢驗過程控制點設置是否合理,符合標準規定,一般設置以下控制點:查收登記、外觀初檢與評定、殘液殘氣回收與蒸汽吹掃、濃度測定、外觀復檢、壁厚測定、容積測定、水壓試驗或容積殘余變形率測定、閥座檢驗與裝配、氣密性試驗、總檢、出具檢驗報告、報廢氣瓶處理。定期檢驗現場評審審查檢驗過程控制點設置是否合理一、GB8334報批稿與GB8334-1999的不同之處1、修改了適用范圍1.1依據GB5842-2006《液化石油氣鋼瓶》將適用范圍修改為公稱容積不大于150L。去掉了“民用液化石油氣鋼瓶”的“民用”,考慮到GB5842-2006制造標準中就不僅限于民用液化石油氣鋼瓶,為了和GB5842-2006保持一致去掉了“民用”,同時擴大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一、GB8334報批稿與GB8334-1999的不同之1.2依據GB5842-2006更改了鋼瓶型號的表示方法,將YSP-0.5、YSP-2.0、YSP-5.0、YSP-10、YSP-50型更改為YSP4.7、YSP12、YSP26.2、YSP35.5、YSP118和YSP118-Ⅱ型。增加了居民小區氣化裝置YSP118-Ⅱ液化石油氣鋼瓶及有關要求。1.2依據GB5842-2006更改了鋼瓶型號的表示方法,2、規范性引用文件:2.1根據GB/T1.1-2000的要求,將“引用標準”改為規范性引用文件。標準按照序號大小排列;去掉GB15380《小容積液化石油氣鋼瓶》,增加GB/T8335《氣瓶專用螺紋》和GB12135《氣瓶定期檢驗站技術條件》、TSGZ7001關于《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規則》對鋼瓶定期檢驗的檢驗機構的要求。2.2將原JB4730《壓力容器無損檢測》更改為JB/T4730《承壓設備無損檢測》;將“原勞動部1989年頒布《氣瓶安全監察規程》”更改為《氣瓶安全監察規程》。2、規范性引用文件:3、檢驗機構

增加了進行鋼瓶定期檢驗的檢驗機構,必須符合GB12135的要求,并按TSGZ7001要求經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3、檢驗機構4、檢驗周期4.1依據GB5842-2006提出的鋼瓶設計壽命為8年,將檢驗周期更改為:對在用的YSP118和YSP118-Ⅱ型鋼瓶,自鋼瓶鋼印所示的制造日期起,三年檢驗一次,第二次檢驗有效期為2年;其余型號的鋼瓶第一次和第二次檢驗的檢驗周期均為四年。對使用年限滿8年的鋼瓶,若委托鋼瓶檢驗機構進行委托檢驗,第一次檢驗的有效期為2年,其后每次檢驗的有效期不得超過1年。4、檢驗周期4.2如受檢鋼瓶不屬于按照GB5842-2006設計制造的鋼瓶,對在用的YSP-50型鋼瓶,自鋼瓶鋼印所示的制造日期起,每三年檢驗一次;其余型號的鋼瓶自制造日期起至第三次檢驗的檢驗周期均為4年,第三次檢驗的有效期為3年。4.2如受檢鋼瓶不屬于按照GB5842-2006設計制造的鋼5、檢驗項目:5.1將“容積測定”作為補充檢驗。5.2將GB8334-1996的“水壓試驗或殘余變形率測定”,改為“水壓試驗”。去掉“或殘余變形率測定”的原因是,其一目前我們未見到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站測殘余變形率的,其二液化石油氣鋼瓶不同于無縫氣瓶,測殘余變形率意義不大。5、檢驗項目:6、檢驗項目排序:6.1將GB8334-1999外觀檢驗中的閥座檢驗單獨列為一項,按照鋼瓶定期的順序,對檢驗內容進行理順,按缺陷分類,對標準結構進行調整。如將“外觀初檢與評定”中有具體數據測定要求的,需要進一步測量的檢驗檢測內容放到“外觀復檢與評定”當中。6、檢驗項目排序:(一)檢驗前的準備1.1評審內容:氣瓶登記

評審標準:逐只登記的制造標志和檢驗標志,國別、制造廠名或制造許可證編號、出廠編號、水壓試驗壓力、公稱工作壓力、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瓶體設計壁厚、出廠年月、氣瓶材料牌號、上次檢驗日期等。

評審方法:

現場審查、詢問

。(一)檢驗前的準備1.1評審內容:氣瓶登記問題1:以上標志是否缺一不可?

*GB8334報批稿給出:“制造標志模糊不清或項目不全導致無法評定的鋼瓶”為判定依據。*作為氣瓶定檢前準備工作之一的鋼印標志鑒別工作,應和受檢瓶技術檔案資料的查閱,檢驗記錄的核查,以及氣瓶標志的登記工作結合起來(對于乙炔氣瓶,還應包括產品合格證的存查和履歷表的填寫),因為受檢瓶技術檔案資料的審查和原始標志登記,是氣瓶定期檢驗的基礎工作.問題1:以上標志是否缺一不可?*有時鋼印看不清了,但檔案資料有所記載,受檢瓶可以避免因關鍵項目鋼印不全而被報廢的可能。

*檢驗和制造鋼印登記,*GB8334報批稿增加“制造單位許可證編號和單位代碼”與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氣瓶制造單位的管理接軌,增加“檢驗單位或代號”,以便在充裝、使用、檢驗等過程中對實施檢驗的單位進行辯識。*有時鋼印看不清了,但檔案資料有所記載,受檢瓶可以避免因關鍵附件一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氣瓶制造單位代號表》附件二最近統計的《制造許可證登記表》附件一鍋爐壓力容器進口許可證名錄附件一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氣瓶制造單位問題2:檢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1.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瓶體設計壁厚:雖然GB5842-2006《液化石油氣鋼瓶》第10條要求:鋼瓶鋼印標志的內容應符合《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要求,《氣瓶安全監察規程》附錄1“氣瓶鋼印標記和檢驗色標”中要求“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瓶體設計壁厚”;但是GB5842-2006的附錄B規定的是鋼瓶重量、公稱容積。瓶體設計壁厚實際制造廠在護罩上滾壓的多是鋼瓶名義厚度。這給以設計壁厚為判定依據帶來困難。問題2:檢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1.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瓶體設計1.2不符合規程氣瓶

評審標準:對不符合規程和標準氣瓶的處理應登記后按報廢處理。1.3檢驗周期

評審標準:檢驗周期確定是否符合GB8334第3.1條規定(1、2次檢驗4年,最后一次3年;YSP-50型3年)

1.2不符合規程氣瓶1.4超過使用年限氣瓶

評審標準:對超過使用年限氣瓶的處理應登記后按報廢處理(使用期限15年)

1.4超過使用年限氣瓶*GB8334報批稿:4.1.3

對使用期超過GB5842-2006規定的設計使用壽命8年的鋼瓶應按報廢處理,若要繼續使用,必須由鋼瓶檢驗機構進行委托檢驗。4.1.4

對判定不能繼續使用的鋼瓶以及使用期超過15年的任何類型鋼瓶,記錄后不予檢驗,按報廢處理。*GB8334報批稿:(二)外觀初檢與評定

2.1無制造標志氣瓶

評審標準:對無制造標志氣瓶應按報廢處理。*根據“國質檢特函〔2007〕402號《關于進一步完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的通知》”GB8334報批稿:增加了5.1.1.2護罩用螺絲聯接到瓶體或瓶體上沒有任何永久性制造日期鋼印和其它永久性原始鋼印的鋼瓶。

(二)外觀初檢與評定2.1無制造標志氣瓶2.2縱向或螺旋焊縫

評審標準:對有縱向或螺旋焊縫(YSP-50除外)氣瓶應按報廢處理。*GB8334報批稿:去掉了原標準中“有螺旋焊縫”和“除YSP-50有縱向焊縫”予以報廢的要求,因為目前在用的液化石油氣鋼瓶中已很少有螺旋焊縫的鋼瓶且按照GB5842-1996、GB5842-2006制造的鋼瓶不存在以上情況。2.2縱向或螺旋焊縫2.3耳片、護罩、焊縫

評審標準:對耳片、護罩脫落或其焊縫斷裂以及主焊縫出現裂紋氣瓶應按報廢處理

.*根據“國質檢特函〔2007〕402號《關于進一步完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的通知》”要求:對于護罩用螺絲聯接到瓶體的鋼瓶,如鋼瓶本體上沒有任何永久性制造日期鋼印和其他永久性的原始鋼印的,按國家標準《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與評定》(GB8334)規定應不予檢驗,一律按報廢處理。

2.3耳片、護罩、焊縫2.4底座以其它缺陷

評審標準:對底座脫落、變形、腐蝕、破裂、磨損以及其它缺陷影響直立的氣瓶應按報廢處理。*將GB8334-1999外觀檢驗中的閥座檢驗單獨列為一項,按照鋼瓶定期的順序,對檢驗內容進行理順,按缺陷分類,對標準結構進行調整。2.4底座以其它缺陷*如將“外觀初檢與評定”有具體數據要求的,需要進一步測量的檢驗檢測內容放到“外觀復檢與評定”當中。2.5底座支撐面與瓶底中心的間距

評審標準:對底座支撐面與瓶底中心的間距的檢查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YSP-0.5、2.0、5.04mm;YSP-10、156mm;YSP-508mm)*如將“外觀初檢與評定”有具體數據要求的,需要進一步測量的檢2.6受火焰或電弧燒傷

評審標準:對局部或全面受火焰或電弧燒傷氣瓶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及掌握合格標準。*如何判定?

GB8334報批稿:瓶體存在弧疤、焊跡或明火燒烤等熱損傷而使金屬受損的鋼瓶應報廢。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2.7磕傷、劃傷、凹坑或腐蝕評審標準:對磕傷、劃傷或凹坑深度或腐蝕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的設計壁厚)。*GB8334報批稿:參照GB13077-2004《鋁合金無縫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等新出臺的標準,外觀檢查對實測最小壁厚的要求,將GB8334-1999外觀檢驗中缺陷處理后瓶體剩余壁厚報廢的最小值“設計壁厚的90%和2/3”等更改為“設計壁厚”。2.7磕傷、劃傷、凹坑或腐蝕2.8瓶體凹陷

評審標準:對磕傷、劃傷或凹坑深度或腐蝕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的設計壁厚)。2.9瓶體傾斜、變形或封頭直邊縱向皺褶

評審標準:對瓶體傾斜、變形或封頭直邊存在的縱向皺褶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深度大于0.25%鋼瓶外徑)。2.8瓶體凹陷3.瓶內殘液、殘氣的處理

3.1回收方法

評審標準:所采用的回收方法應采用正壓法或負壓法密閉回收(不泄露、不污染、不影響人員健康)。

3.2蒸汽吹掃或焚燒

評審標準:所采用的蒸汽吹掃或焚燒處理方法應蒸汽吹掃或焚燒的工藝參數選擇符合要求。

3.瓶內殘液、殘氣的處理3.1回收方法*對采用焚燒處理方法GB8334報批稿增加了:經安全評定不影響鋼瓶安全性能的方法對瓶內殘液和殘氣進行處理。*初檢報廢氣瓶報廢處理前應進行殘液殘氣處理并做蒸汽吹掃或焚燒。3.3可燃氣體檢測器

評審標準:對可燃氣體檢測器的使用應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可燃氣體濃度不得高于0.4%(體積比))*對采用焚燒處理方法GB8334報批稿增加了:經安全評定不4.外觀檢查4.1閥座的檢查

評審標準:能否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逐只檢查;存在裂紋和塌陷現象氣瓶的處理;有效螺紋允許有不超過3牙的缺口,且缺口長度不超過圓周的1/6,深度不超過牙高的1/3;輕度腐蝕、磨損或其它損傷的修復與檢驗(絲錐修復,量規檢查))4.外觀檢查4.1閥座的檢查*GB8334報批稿:閥座的檢查與評定:將GB8334-1999中7.2.1.3螺紋的檢驗結果增加了“應符合GB8335的要求”。4.2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

評審標準:對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的檢查應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不大于0.01Di)*GB8334報批稿:閥座的檢查與評定:將GB8334-*GB8334報批稿刪掉了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的要求,因為測量鋼瓶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不大于0.01Di)是制造過程中控制的筒體圓度的要求。在使用過程中,鋼瓶因超裝等壓力增高產生“鼓肚”,所以標準中“肉眼可見的容積變形等缺陷的鋼瓶應報廢。”*GB8334報批稿刪掉了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的要求,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4.3磕傷、劃傷、凹坑

評審標準:對磕傷、劃傷、凹坑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4.4凹陷、凹陷內損傷缺陷

評審標準:對凹陷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深度超過10mm或大于短徑1/10)對凹陷內損傷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深度小于6mm凹陷內損傷深度大于0.4mm或深度大于6mm凹陷內存在損傷)。

4.3磕傷、劃傷、凹坑4.5點、線、面腐蝕

評審標準:對點腐蝕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不得小于2/3的設計壁厚)。

對線或面腐蝕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不得小于90%的設計壁厚)。

4.5點、線、面腐蝕*GB8334報批稿增加了:因腐蝕嚴重,無法判斷腐蝕程度的鋼瓶應報廢。

*氣瓶的下封頭,特別是在底座部位腐蝕現象尤其惡劣,這是因為底座與地面接觸,它除了具備積水、潮濕,不通風等加速腐蝕因素以外,接地電流的作用使其產生外部電流腐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要求測量代底座的氣瓶下封頭最低點與底座下平面距離)。*GB8334報批稿增加了:因腐蝕嚴重,無法判斷腐蝕程度的

4.6焊接接頭的檢查與評定

4.6.1焊縫及熱影響區

評審標準:焊縫及熱影響區不得存在裂紋、氣孔、弧坑、夾渣或未熔合。

4.6.2焊縫

評審標準:對焊縫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在瓶體一側不得存在咬邊;不得存在凹陷或不規則突變;主焊縫及其兩側50mm內,不得存在深度大于0.5mm的劃痕或深度大于6mm的凹陷)。

4.6焊接接頭的檢查與評定4.6.1焊縫及熱影響區*GB8334報批稿增加6.1焊接接頭外觀檢查必須逐只進行。對YSP118、YSP118-Ⅱ鋼瓶的縱焊縫以及縱、環焊縫交接處的外觀質量,應進行重點檢驗。4.6.3無損檢測

評審標準:在有懷疑時應采用無損探傷及掌握合格標準(比例不小于20%,按JB4730評定,III級合格)

*GB8334報批稿增加6.1焊接接頭外觀檢查必須逐*GB8334報批稿規范了對無損檢測的闡述:焊接接頭缺陷的類型和嚴重性有疑問時,可采用10倍放大鏡檢查,必要時應由檢驗員確定無損檢測部位和檢測比例,按JB/T4730進行磁粉、滲透或射線檢測。進行磁粉、滲透檢測的合格級別為不低于I級,射線檢測的合格級別為不低于Ⅲ級。*GB8334報批稿規范了對無損檢測的闡述:焊接接頭缺陷的4.7壁厚測定

4.7.1測厚儀

評審標準:對測厚儀的用使用方法應正確

4.7.2測厚點的選擇

評審標準:是否選擇在規定的部位(應在上下封頭圓弧過渡區各選一點,筒體環焊縫兩側50mm處各一點;腐蝕嚴重的,上下封頭圓弧過渡區各選兩點,筒體部分選擇三點;118L鋼瓶下部和下封頭圓弧過渡區內增測二點)及危險的部位(腐蝕最深處),是否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剩余壁厚不得小于設計壁厚的90%)。

4.7壁厚測定*GB8334報批稿規范了儀精度的敘述:8.1儀器的要求:測厚儀的顯示分辨率不低于0.1mm。*對測厚的選擇增加了:8.2.1對鋼瓶除進行有缺陷部位的局部測厚外,還應逐只進行定點測厚,各測點應選于損傷嚴重的部位。*GB8334報批稿規范了儀精度的敘述:8.1儀器的要5.容積測定

評審標準:檢驗操作過程能否正確測量、準確計算和掌握合格標準(現容積不得小于標準規定值)

5.容積測定評審標準:檢驗操作過程能否正確測量、準*GB8334報批稿將容積測定作為“補充檢測”,增加限定條件:經外觀檢驗,對鋼瓶容積有懷疑。*一是液化石油氣是按重量進行充裝,二是容積在制造出廠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因使用過程中產生不超標的缺陷導致容積減少,不滿足大于標準規定值的情況屬于特例。不必在定期檢驗中對每只鋼瓶進行容積測定。增加對數字修約的要求。*GB8334報批稿將容積測定作為“補充檢測”,增加限定條7.水壓試驗或容積殘余變形率測定

評審標準:檢查氣瓶有無滲漏和容積殘余變形情況,以確定能否繼續使用。試驗時,應控制試驗壓力(3.2MPa)、保壓時間(不得小于1min)、試驗溫度,試驗裝置、安全防護符合標準要求。氣瓶殘余變形率不超過10%。并做好記錄,由檢驗員簽字。7.水壓試驗或容積殘余變形率測定評審標準:檢查氣瓶*GB8334報批稿將GB8334-1996的“水壓試驗或殘余變形率測定”,改為“水壓試驗”。去掉“或殘余變形率測定”的原因是,其一目前我們未見到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站測殘余變形率的,其二液化石油氣鋼瓶不同于無縫氣瓶,測殘余變形率意義不大。*GB8334報批稿將GB8334-1996的“水壓*將GB8334-1999中“10.4采用內測法或外測法測定容積殘余變形率時,其容積殘余變形率超過10%的鋼瓶報廢”和10.5“對水壓試驗合格的鋼瓶,應將其瓶口朝下倒立一段時間,使瓶內殘留水流凈”更改為“10.1.3對水壓試驗合格的鋼瓶,應用適當方法使瓶內殘留水排凈”。因現在多數鋼瓶在水壓試驗完畢,用壓縮空氣將瓶內水壓出,不用將其瓶口朝下倒立。所以此處不限制去除瓶內試驗用水的具體方法。*將GB8334-1999中“10.4采用內測法或外測法測定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問題1:水壓試驗設備問題GB/T9251-1997《氣瓶水壓試驗方法》4.2條規定:除試驗壓力和因密封而需受力以及實施外測法的水套中的水對氣瓶施加的液體靜壓力,試驗裝置不得對受試瓶施加能影響瓶體變形的其他外力。但是液化石油氣的水壓試驗裝置是靠氣壓達到水壓試驗壓力下的密封,所以在進行水壓試驗時,鋼瓶是承受外力的。問題1:水壓試驗設備問題GB/T9251-1997《氣瓶水壓問題2:水壓試驗問題

由于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量大,部分檢驗站的人員對水壓試驗重要性不夠重視,存在這不進行水壓試驗的現象。問題2:水壓試驗問題由于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量大,8.瓶閥檢驗與裝配

評審標準:保證瓶閥開閉自如,不泄漏。閥體和其它部件不得有嚴重變形,螺紋不得有嚴重損傷;在裝配前,必須對瓶閥做氣密性試驗,裝配應牢固,保證密封性。并做好記錄,由檢驗員簽字。8.瓶閥檢驗與裝配評審標準:保證瓶閥開閉自如,不泄漏*問題:有的檢驗站存在著,瓶閥不進行氣密性試驗,瓶閥在逐只解體檢驗、清洗和更換損壞的部件后,僅在氣瓶氣密性試驗時,檢查瓶閥關閉時的氣密性。瓶閥校驗臺只是應付檢查的擺設。*GB8334報批稿依據《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對瓶閥檢驗的要求,由GB8334-1999“瓶閥必須逐只解體檢驗、清洗和更換損壞的部件”,修改為:“應逐只對瓶閥進行外觀檢驗和清洗,保證開閉自如、不泄漏”。*問題:有的檢驗站存在著,瓶閥不進行氣密性試驗,瓶閥在逐只解*由于按GB7512-2006《液化石油氣瓶閥》制造的瓶閥為不可拆卸的閥,因此刪除GB8334-1999“經檢驗、清洗和更換部件的瓶閥,組裝后逐只進行關閉狀態、啟閉過程和全開啟狀態的氣密性試驗,試驗壓力為2.1MPa,保壓時間不少于1min,不允許有泄漏”,更改為“11.1.3當瓶閥損壞時,應更換新的瓶閥。和11.1.4在裝配瓶閥之前,必須逐只按的要求對瓶閥進行氣密性試驗。”*由于按GB7512-2006《液化石油氣瓶閥》制造的瓶閥為*GB7512-2006《液化石油氣瓶閥》6.3.2規定:在下列條件及狀態下,閥應無泄露。有自閉裝置的閥則自閉裝置也應無泄露。(1)在公稱工作壓力下,關閉和任意狀態;(2)在0.05MPa壓力下,任意開啟狀態。*GB7512-2006《液化石油氣瓶閥》6.3.2規定:瓶閥檢驗中存在的問題

有的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站,用鋼瓶整體氣密性代替瓶閥檢驗,有的單位備有瓶閥檢驗臺,但只能檢關閉狀態下的瓶閥密封性,殊不知開啟狀態下的泄漏比關閉狀態下的泄漏更容易發生、更危險;絕大多數的氣瓶檢驗站,對瓶閥并不進行整體檢驗、清洗或更換損壞的部件。瓶閥檢驗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站,用10、氣密性試驗

評審標準:瓶體、瓶閥裝配的氣密性能。試驗方法、裝置和環境溫度、試驗介質、水槽顏色、安全防護,必須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凡以空氣作為介質的,試驗前必須逐只測定瓶內殘留物釋放的燃氣濃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用空氣進行試驗,否則必須用氮氣進行試驗。并做好記錄,由檢驗員簽字。10、氣密性試驗*氣密性試驗必須在噴漆前進行,這是因為氣瓶瓶體上的泄漏,特別是焊接氣瓶焊縫上的針孔泄漏很微弱,有時用肥皂堵上都能達到暫時不漏。為此,涂裝以后再進行氣密性試驗,其泄漏處就難已發現,使氣密性試驗喪失下有效性。但是許多采用烤漆為鋼瓶進行涂覆的檢驗站,因鋼瓶在進行氣密性試驗后,待瓶壁干了以后,會*氣密性試驗必須在噴漆前進行,這是因為氣瓶瓶體上的泄漏,特別形成一層銹,不利于噴涂,所以存在先烤漆,后進行氣密性試驗的現象。形成一層銹,不利于噴涂,所以存在先烤漆,后進行氣密性試驗的現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11.其他11.1抽真空

評審標準:真空度是否達到標準要求。

*標準沒有抽真空的要求,但是遼寧省的鋼瓶檢驗站評審資源條件中明確提出要求。11.2氣瓶檢驗標志、打銃部位、凃敷質量等必須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并做好記錄,由檢驗員簽字。GB8334報批稿刪掉了GB8334-1999中13.1.3在打印檢驗鋼印標志外,鉆標記圓孔的要求。其一是在底部鉆孔不易于辨識,第二此要求意義不大。11.其他11.1抽真空*將具有滾壓裝置或專用機械的檢驗單位,可將檢驗標志滾壓或打印在“鋼瓶上封頭肩部適當部位”改為“護罩的適當部位上”。*將具有滾壓裝置或專用機械的檢驗單位,可將檢驗標志滾壓或打11.3出具檢驗報告

評審標準:報告內容填寫應齊全、清晰、正確。并由檢驗員、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審查簽字。依據《氣瓶安全監察規程》要求增加對檢驗報告的要求、參照ISO/CD10464,增加檢驗報告內容的要求。并提出委托檢驗報告的內容參照定期檢驗報告的內容的要求。11.3出具檢驗報告11.4報廢氣瓶處理

評審標準:

報廢氣瓶必須由檢驗單位按標準規定的方法統一處理,嚴防流通使用。并按規程要求填寫《氣瓶判廢通知書》經檢驗員、技術負責人簽章后,通知氣瓶產權單位或所有者。

11.4報廢氣瓶處理*GB8334報批稿鋼瓶檢驗員應將鋼瓶檢驗結果逐項填入《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記錄》,并填寫檢驗報告交產權單位存檔。按GB5842-2006規定對使用期超過設計使用壽命8年的鋼瓶進行委托檢驗時,委托檢驗報告的內容可參照定期檢驗報告的內容的要求。*GB8334報批稿鋼瓶檢驗員應將鋼瓶檢驗結果逐項填入《液鋼瓶檢驗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13.3.1.1產權單位名稱;13.3.1.2制造單位和鋼瓶使用登記號;13.3.1.3鋼瓶出廠編號;13.3.1.4檢驗鋼印代號;13.3.1.5檢驗結果;13.3.1.6下次檢驗日期鋼瓶檢驗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內容1.定期檢驗現場評審。2.結合GB8334報批稿與GB8334-1999

的不同之處。3.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內容1.定期檢驗現場評審。定期檢驗現場評審

審查檢驗過程控制點設置是否合理,符合標準規定,一般設置以下控制點:查收登記、外觀初檢與評定、殘液殘氣回收與蒸汽吹掃、濃度測定、外觀復檢、壁厚測定、容積測定、水壓試驗或容積殘余變形率測定、閥座檢驗與裝配、氣密性試驗、總檢、出具檢驗報告、報廢氣瓶處理。定期檢驗現場評審審查檢驗過程控制點設置是否合理一、GB8334報批稿與GB8334-1999的不同之處1、修改了適用范圍1.1依據GB5842-2006《液化石油氣鋼瓶》將適用范圍修改為公稱容積不大于150L。去掉了“民用液化石油氣鋼瓶”的“民用”,考慮到GB5842-2006制造標準中就不僅限于民用液化石油氣鋼瓶,為了和GB5842-2006保持一致去掉了“民用”,同時擴大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一、GB8334報批稿與GB8334-1999的不同之1.2依據GB5842-2006更改了鋼瓶型號的表示方法,將YSP-0.5、YSP-2.0、YSP-5.0、YSP-10、YSP-50型更改為YSP4.7、YSP12、YSP26.2、YSP35.5、YSP118和YSP118-Ⅱ型。增加了居民小區氣化裝置YSP118-Ⅱ液化石油氣鋼瓶及有關要求。1.2依據GB5842-2006更改了鋼瓶型號的表示方法,2、規范性引用文件:2.1根據GB/T1.1-2000的要求,將“引用標準”改為規范性引用文件。標準按照序號大小排列;去掉GB15380《小容積液化石油氣鋼瓶》,增加GB/T8335《氣瓶專用螺紋》和GB12135《氣瓶定期檢驗站技術條件》、TSGZ7001關于《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規則》對鋼瓶定期檢驗的檢驗機構的要求。2.2將原JB4730《壓力容器無損檢測》更改為JB/T4730《承壓設備無損檢測》;將“原勞動部1989年頒布《氣瓶安全監察規程》”更改為《氣瓶安全監察規程》。2、規范性引用文件:3、檢驗機構

增加了進行鋼瓶定期檢驗的檢驗機構,必須符合GB12135的要求,并按TSGZ7001要求經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3、檢驗機構4、檢驗周期4.1依據GB5842-2006提出的鋼瓶設計壽命為8年,將檢驗周期更改為:對在用的YSP118和YSP118-Ⅱ型鋼瓶,自鋼瓶鋼印所示的制造日期起,三年檢驗一次,第二次檢驗有效期為2年;其余型號的鋼瓶第一次和第二次檢驗的檢驗周期均為四年。對使用年限滿8年的鋼瓶,若委托鋼瓶檢驗機構進行委托檢驗,第一次檢驗的有效期為2年,其后每次檢驗的有效期不得超過1年。4、檢驗周期4.2如受檢鋼瓶不屬于按照GB5842-2006設計制造的鋼瓶,對在用的YSP-50型鋼瓶,自鋼瓶鋼印所示的制造日期起,每三年檢驗一次;其余型號的鋼瓶自制造日期起至第三次檢驗的檢驗周期均為4年,第三次檢驗的有效期為3年。4.2如受檢鋼瓶不屬于按照GB5842-2006設計制造的鋼5、檢驗項目:5.1將“容積測定”作為補充檢驗。5.2將GB8334-1996的“水壓試驗或殘余變形率測定”,改為“水壓試驗”。去掉“或殘余變形率測定”的原因是,其一目前我們未見到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站測殘余變形率的,其二液化石油氣鋼瓶不同于無縫氣瓶,測殘余變形率意義不大。5、檢驗項目:6、檢驗項目排序:6.1將GB8334-1999外觀檢驗中的閥座檢驗單獨列為一項,按照鋼瓶定期的順序,對檢驗內容進行理順,按缺陷分類,對標準結構進行調整。如將“外觀初檢與評定”中有具體數據測定要求的,需要進一步測量的檢驗檢測內容放到“外觀復檢與評定”當中。6、檢驗項目排序:(一)檢驗前的準備1.1評審內容:氣瓶登記

評審標準:逐只登記的制造標志和檢驗標志,國別、制造廠名或制造許可證編號、出廠編號、水壓試驗壓力、公稱工作壓力、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瓶體設計壁厚、出廠年月、氣瓶材料牌號、上次檢驗日期等。

評審方法:

現場審查、詢問

。(一)檢驗前的準備1.1評審內容:氣瓶登記問題1:以上標志是否缺一不可?

*GB8334報批稿給出:“制造標志模糊不清或項目不全導致無法評定的鋼瓶”為判定依據。*作為氣瓶定檢前準備工作之一的鋼印標志鑒別工作,應和受檢瓶技術檔案資料的查閱,檢驗記錄的核查,以及氣瓶標志的登記工作結合起來(對于乙炔氣瓶,還應包括產品合格證的存查和履歷表的填寫),因為受檢瓶技術檔案資料的審查和原始標志登記,是氣瓶定期檢驗的基礎工作.問題1:以上標志是否缺一不可?*有時鋼印看不清了,但檔案資料有所記載,受檢瓶可以避免因關鍵項目鋼印不全而被報廢的可能。

*檢驗和制造鋼印登記,*GB8334報批稿增加“制造單位許可證編號和單位代碼”與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氣瓶制造單位的管理接軌,增加“檢驗單位或代號”,以便在充裝、使用、檢驗等過程中對實施檢驗的單位進行辯識。*有時鋼印看不清了,但檔案資料有所記載,受檢瓶可以避免因關鍵附件一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氣瓶制造單位代號表》附件二最近統計的《制造許可證登記表》附件一鍋爐壓力容器進口許可證名錄附件一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氣瓶制造單位問題2:檢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1.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瓶體設計壁厚:雖然GB5842-2006《液化石油氣鋼瓶》第10條要求:鋼瓶鋼印標志的內容應符合《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要求,《氣瓶安全監察規程》附錄1“氣瓶鋼印標記和檢驗色標”中要求“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瓶體設計壁厚”;但是GB5842-2006的附錄B規定的是鋼瓶重量、公稱容積。瓶體設計壁厚實際制造廠在護罩上滾壓的多是鋼瓶名義厚度。這給以設計壁厚為判定依據帶來困難。問題2:檢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1.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瓶體設計1.2不符合規程氣瓶

評審標準:對不符合規程和標準氣瓶的處理應登記后按報廢處理。1.3檢驗周期

評審標準:檢驗周期確定是否符合GB8334第3.1條規定(1、2次檢驗4年,最后一次3年;YSP-50型3年)

1.2不符合規程氣瓶1.4超過使用年限氣瓶

評審標準:對超過使用年限氣瓶的處理應登記后按報廢處理(使用期限15年)

1.4超過使用年限氣瓶*GB8334報批稿:4.1.3

對使用期超過GB5842-2006規定的設計使用壽命8年的鋼瓶應按報廢處理,若要繼續使用,必須由鋼瓶檢驗機構進行委托檢驗。4.1.4

對判定不能繼續使用的鋼瓶以及使用期超過15年的任何類型鋼瓶,記錄后不予檢驗,按報廢處理。*GB8334報批稿:(二)外觀初檢與評定

2.1無制造標志氣瓶

評審標準:對無制造標志氣瓶應按報廢處理。*根據“國質檢特函〔2007〕402號《關于進一步完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的通知》”GB8334報批稿:增加了5.1.1.2護罩用螺絲聯接到瓶體或瓶體上沒有任何永久性制造日期鋼印和其它永久性原始鋼印的鋼瓶。

(二)外觀初檢與評定2.1無制造標志氣瓶2.2縱向或螺旋焊縫

評審標準:對有縱向或螺旋焊縫(YSP-50除外)氣瓶應按報廢處理。*GB8334報批稿:去掉了原標準中“有螺旋焊縫”和“除YSP-50有縱向焊縫”予以報廢的要求,因為目前在用的液化石油氣鋼瓶中已很少有螺旋焊縫的鋼瓶且按照GB5842-1996、GB5842-2006制造的鋼瓶不存在以上情況。2.2縱向或螺旋焊縫2.3耳片、護罩、焊縫

評審標準:對耳片、護罩脫落或其焊縫斷裂以及主焊縫出現裂紋氣瓶應按報廢處理

.*根據“國質檢特函〔2007〕402號《關于進一步完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的通知》”要求:對于護罩用螺絲聯接到瓶體的鋼瓶,如鋼瓶本體上沒有任何永久性制造日期鋼印和其他永久性的原始鋼印的,按國家標準《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與評定》(GB8334)規定應不予檢驗,一律按報廢處理。

2.3耳片、護罩、焊縫2.4底座以其它缺陷

評審標準:對底座脫落、變形、腐蝕、破裂、磨損以及其它缺陷影響直立的氣瓶應按報廢處理。*將GB8334-1999外觀檢驗中的閥座檢驗單獨列為一項,按照鋼瓶定期的順序,對檢驗內容進行理順,按缺陷分類,對標準結構進行調整。2.4底座以其它缺陷*如將“外觀初檢與評定”有具體數據要求的,需要進一步測量的檢驗檢測內容放到“外觀復檢與評定”當中。2.5底座支撐面與瓶底中心的間距

評審標準:對底座支撐面與瓶底中心的間距的檢查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YSP-0.5、2.0、5.04mm;YSP-10、156mm;YSP-508mm)*如將“外觀初檢與評定”有具體數據要求的,需要進一步測量的檢2.6受火焰或電弧燒傷

評審標準:對局部或全面受火焰或電弧燒傷氣瓶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及掌握合格標準。*如何判定?

GB8334報批稿:瓶體存在弧疤、焊跡或明火燒烤等熱損傷而使金屬受損的鋼瓶應報廢。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2.7磕傷、劃傷、凹坑或腐蝕評審標準:對磕傷、劃傷或凹坑深度或腐蝕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的設計壁厚)。*GB8334報批稿:參照GB13077-2004《鋁合金無縫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等新出臺的標準,外觀檢查對實測最小壁厚的要求,將GB8334-1999外觀檢驗中缺陷處理后瓶體剩余壁厚報廢的最小值“設計壁厚的90%和2/3”等更改為“設計壁厚”。2.7磕傷、劃傷、凹坑或腐蝕2.8瓶體凹陷

評審標準:對磕傷、劃傷或凹坑深度或腐蝕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的設計壁厚)。2.9瓶體傾斜、變形或封頭直邊縱向皺褶

評審標準:對瓶體傾斜、變形或封頭直邊存在的縱向皺褶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深度大于0.25%鋼瓶外徑)。2.8瓶體凹陷3.瓶內殘液、殘氣的處理

3.1回收方法

評審標準:所采用的回收方法應采用正壓法或負壓法密閉回收(不泄露、不污染、不影響人員健康)。

3.2蒸汽吹掃或焚燒

評審標準:所采用的蒸汽吹掃或焚燒處理方法應蒸汽吹掃或焚燒的工藝參數選擇符合要求。

3.瓶內殘液、殘氣的處理3.1回收方法*對采用焚燒處理方法GB8334報批稿增加了:經安全評定不影響鋼瓶安全性能的方法對瓶內殘液和殘氣進行處理。*初檢報廢氣瓶報廢處理前應進行殘液殘氣處理并做蒸汽吹掃或焚燒。3.3可燃氣體檢測器

評審標準:對可燃氣體檢測器的使用應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可燃氣體濃度不得高于0.4%(體積比))*對采用焚燒處理方法GB8334報批稿增加了:經安全評定不4.外觀檢查4.1閥座的檢查

評審標準:能否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逐只檢查;存在裂紋和塌陷現象氣瓶的處理;有效螺紋允許有不超過3牙的缺口,且缺口長度不超過圓周的1/6,深度不超過牙高的1/3;輕度腐蝕、磨損或其它損傷的修復與檢驗(絲錐修復,量規檢查))4.外觀檢查4.1閥座的檢查*GB8334報批稿:閥座的檢查與評定:將GB8334-1999中7.2.1.3螺紋的檢驗結果增加了“應符合GB8335的要求”。4.2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

評審標準:對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的檢查應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不大于0.01Di)*GB8334報批稿:閥座的檢查與評定:將GB8334-*GB8334報批稿刪掉了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的要求,因為測量鋼瓶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不大于0.01Di)是制造過程中控制的筒體圓度的要求。在使用過程中,鋼瓶因超裝等壓力增高產生“鼓肚”,所以標準中“肉眼可見的容積變形等缺陷的鋼瓶應報廢。”*GB8334報批稿刪掉了同一截面最大最小直徑差的要求,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4.3磕傷、劃傷、凹坑

評審標準:對磕傷、劃傷、凹坑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剩余壁厚不得小于90%)4.4凹陷、凹陷內損傷缺陷

評審標準:對凹陷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深度超過10mm或大于短徑1/10)對凹陷內損傷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深度小于6mm凹陷內損傷深度大于0.4mm或深度大于6mm凹陷內存在損傷)。

4.3磕傷、劃傷、凹坑4.5點、線、面腐蝕

評審標準:對點腐蝕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不得小于2/3的設計壁厚)。

對線或面腐蝕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不得小于90%的設計壁厚)。

4.5點、線、面腐蝕*GB8334報批稿增加了:因腐蝕嚴重,無法判斷腐蝕程度的鋼瓶應報廢。

*氣瓶的下封頭,特別是在底座部位腐蝕現象尤其惡劣,這是因為底座與地面接觸,它除了具備積水、潮濕,不通風等加速腐蝕因素以外,接地電流的作用使其產生外部電流腐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要求測量代底座的氣瓶下封頭最低點與底座下平面距離)。*GB8334報批稿增加了:因腐蝕嚴重,無法判斷腐蝕程度的

4.6焊接接頭的檢查與評定

4.6.1焊縫及熱影響區

評審標準:焊縫及熱影響區不得存在裂紋、氣孔、弧坑、夾渣或未熔合。

4.6.2焊縫

評審標準:對焊縫缺陷應準確判定缺陷種類、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在瓶體一側不得存在咬邊;不得存在凹陷或不規則突變;主焊縫及其兩側50mm內,不得存在深度大于0.5mm的劃痕或深度大于6mm的凹陷)。

4.6焊接接頭的檢查與評定4.6.1焊縫及熱影響區*GB8334報批稿增加6.1焊接接頭外觀檢查必須逐只進行。對YSP118、YSP118-Ⅱ鋼瓶的縱焊縫以及縱、環焊縫交接處的外觀質量,應進行重點檢驗。4.6.3無損檢測

評審標準:在有懷疑時應采用無損探傷及掌握合格標準(比例不小于20%,按JB4730評定,III級合格)

*GB8334報批稿增加6.1焊接接頭外觀檢查必須逐*GB8334報批稿規范了對無損檢測的闡述:焊接接頭缺陷的類型和嚴重性有疑問時,可采用10倍放大鏡檢查,必要時應由檢驗員確定無損檢測部位和檢測比例,按JB/T4730進行磁粉、滲透或射線檢測。進行磁粉、滲透檢測的合格級別為不低于I級,射線檢測的合格級別為不低于Ⅲ級。*GB8334報批稿規范了對無損檢測的闡述:焊接接頭缺陷的4.7壁厚測定

4.7.1測厚儀

評審標準:對測厚儀的用使用方法應正確

4.7.2測厚點的選擇

評審標準:是否選擇在規定的部位(應在上下封頭圓弧過渡區各選一點,筒體環焊縫兩側50mm處各一點;腐蝕嚴重的,上下封頭圓弧過渡區各選兩點,筒體部分選擇三點;118L鋼瓶下部和下封頭圓弧過渡區內增測二點)及危險的部位(腐蝕最深處),是否掌握測量方法及合格標準(剩余壁厚不得小于設計壁厚的90%)。

4.7壁厚測定*GB8334報批稿規范了儀精度的敘述:8.1儀器的要求:測厚儀的顯示分辨率不低于0.1mm。*對測厚的選擇增加了:8.2.1對鋼瓶除進行有缺陷部位的局部測厚外,還應逐只進行定點測厚,各測點應選于損傷嚴重的部位。*GB8334報批稿規范了儀精度的敘述:8.1儀器的要5.容積測定

評審標準:檢驗操作過程能否正確測量、準確計算和掌握合格標準(現容積不得小于標準規定值)

5.容積測定評審標準:檢驗操作過程能否正確測量、準*GB8334報批稿將容積測定作為“補充檢測”,增加限定條件:經外觀檢驗,對鋼瓶容積有懷疑。*一是液化石油氣是按重量進行充裝,二是容積在制造出廠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因使用過程中產生不超標的缺陷導致容積減少,不滿足大于標準規定值的情況屬于特例。不必在定期檢驗中對每只鋼瓶進行容積測定。增加對數字修約的要求。*GB8334報批稿將容積測定作為“補充檢測”,增加限定條7.水壓試驗或容積殘余變形率測定

評審標準:檢查氣瓶有無滲漏和容積殘余變形情況,以確定能否繼續使用。試驗時,應控制試驗壓力(3.2MPa)、保壓時間(不得小于1min)、試驗溫度,試驗裝置、安全防護符合標準要求。氣瓶殘余變形率不超過10%。并做好記錄,由檢驗員簽字。7.水壓試驗或容積殘余變形率測定評審標準:檢查氣瓶*GB8334報批稿將GB8334-1996的“水壓試驗或殘余變形率測定”,改為“水壓試驗”。去掉“或殘余變形率測定”的原因是,其一目前我們未見到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站測殘余變形率的,其二液化石油氣鋼瓶不同于無縫氣瓶,測殘余變形率意義不大。*GB8334報批稿將GB8334-1996的“水壓*將GB8334-1999中“10.4采用內測法或外測法測定容積殘余變形率時,其容積殘余變形率超過10%的鋼瓶報廢”和10.5“對水壓試驗合格的鋼瓶,應將其瓶口朝下倒立一段時間,使瓶內殘留水流凈”更改為“10.1.3對水壓試驗合格的鋼瓶,應用適當方法使瓶內殘留水排凈”。因現在多數鋼瓶在水壓試驗完畢,用壓縮空氣將瓶內水壓出,不用將其瓶口朝下倒立。所以此處不限制去除瓶內試驗用水的具體方法。*將GB8334-1999中“10.4采用內測法或外測法測定PD3檢驗工作質量評審--課件問題1:水壓試驗設備問題GB/T9251-1997《氣瓶水壓試驗方法》4.2條規定:除試驗壓力和因密封而需受力以及實施外測法的水套中的水對氣瓶施加的液體靜壓力,試驗裝置不得對受試瓶施加能影響瓶體變形的其他外力。但是液化石油氣的水壓試驗裝置是靠氣壓達到水壓試驗壓力下的密封,所以在進行水壓試驗時,鋼瓶是承受外力的。問題1:水壓試驗設備問題GB/T9251-1997《氣瓶水壓問題2:水壓試驗問題

由于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量大,部分檢驗站的人員對水壓試驗重要性不夠重視,存在這不進行水壓試驗的現象。問題2:水壓試驗問題由于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量大,8.瓶閥檢驗與裝配

評審標準:保證瓶閥開閉自如,不泄漏。閥體和其它部件不得有嚴重變形,螺紋不得有嚴重損傷;在裝配前,必須對瓶閥做氣密性試驗,裝配應牢固,保證密封性。并做好記錄,由檢驗員簽字。8.瓶閥檢驗與裝配評審標準:保證瓶閥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