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義齒概述課件_第1頁
全口義齒概述課件_第2頁
全口義齒概述課件_第3頁
全口義齒概述課件_第4頁
全口義齒概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口義齒概述(CompleteDenture)全口義齒概述(CompleteDent22全口義齒的特點修復對象——牙列缺失患者(患者口腔軟、硬組織及關節、咀嚼肌和神經系統發生改變)由基托和人工牙組成黏膜支持式義齒患者的適應性和心理因素

十分重要3全口義齒的特點3牙列缺失對人體

的影響4牙列缺失對人體

的影響4消化功能5消化功能5面形6面6發音7發7心理8心8牙列缺失后的組織改變骨組織軟組織顳下頜關節9牙列缺失后的組織改變骨組織9顱骨-骨質疏松,透光性增加,重量減輕頜骨-牙槽嵴吸收10顱骨-骨質疏松,透光性增加,重量減輕10牙槽嵴吸收的特點拔牙后兩個月吸收最快,3~5個月速度減慢,2年后相對穩定原有牙周病者或全身狀況差的牙槽骨吸收快而多11牙槽嵴吸收的特點113.牙槽骨吸收的方向:與牙根方向一致,下頜大于上頜上頜——向上、向內外形變小,牙槽骨高度降低,腭穹隆變平下頜——向下前、向外外形相對變大,常形成刃狀牙槽嵴123.牙槽骨吸收的方向:12牙槽嵴吸收的病因全身因素——疾病:糖尿病、結核、腎炎、梅毒等內分泌:雌性激素、降鈣素(CT)、甲狀旁腺素(PTH)細胞因子和酶:破骨細胞分化因子、白細胞介素類、前列腺素(PGE2)和血栓素B2、腫瘤壞死因子(TNF一α、β)、酸性和堿性磷酸酶營養:鈣、磷、VitaminD、A、B、C13牙槽嵴吸收的病因132.局部因素——牙合力的大小、方向、分布和頻率咀嚼功能的降低牙槽骨廢用性萎縮生理狀態下的骨改建(低轉換型)義齒過大的壓應力作用于牙槽嵴粘膜的血循環發生障礙創傷性骨吸收(高轉換型)咬合壓力的不均勻分配是導致應力集中區域的牙槽突吸收的主要原因;而整體的咬合功能喪失將會導致下頜骨體的骨質疏松。

142.局部因素——牙合力的大小、方向、分布和頻率14軟組織唇頰系帶與牙槽嵴頂的距離變短口腔前庭變淺唇頰向內凹陷,面部皺褶增加,

鼻唇溝加深,口角下垂,

面下1/3距離變短黏膜變薄變平,敏感性增加舌體變大15軟組織15顳下頜關節面下1/3變短髁狀突過度后移

壓迫神經血管關節彈響、疼痛16顳下頜關節16無牙牙合的解剖標志17無牙牙合的解剖標志17承擔咀嚼壓力的部分牙槽嵴(alveolarridge)

腭穹隆(palatalvault)18承擔咀嚼壓力的部分18牙槽嵴腭穹隆19牙槽嵴腭穹隆19義齒伸展區3.前庭溝(oralvestibule)4.頰側翼緣區(buccalflangearea)5.舌側翼緣區(mylohyoidridge)6.磨牙后墊(retromolarpad)7.腭小凹(palatinefovea)8.翼上頜切跡(pterygomaxillarynotch)9.顫動線(vibratingline)20義齒伸展區20義齒緩沖區10.系帶區(唇、頰、舌系帶frenum)11.顴突(zygomaticprocess)12.上頜結節(maxillarytuberosity)13.遠中頰角區(distobuccalanglesarea)14.切牙乳突(incisivepapilla)15.上頜硬區(hardarea)16.下頜隆突(torusmandibularis)17.下頜舌骨嵴(mylohyoidridge)21義齒緩沖區2134561316172234561316172297811151810121423978111518101214232424其它

18.腭皺(palatalrugae)25其它

25無牙牙合的分區26無牙牙合的分區262727主承托區包括后牙區牙槽嵴頂、腭穹隆、頰棚區等覆蓋高度角化鱗狀上皮,黏膜下層組織致密咀嚼壓力的主要承托區28主承托區282.副承托區包括前牙區牙槽嵴頂,牙槽嵴頂的唇、頰、舌、腭側能承受的壓力較小292.副承托區293.邊緣封閉區義齒邊緣接觸的軟組織部分,包括前庭溝、系帶附麗部、上頜后堤區。磨牙后墊區不能承受壓力可與義齒邊緣緊密貼合303.邊緣封閉區304.緩沖區骨隆突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不能承受壓力義齒應進行緩沖,以免

造成患者疼痛314.緩沖區31全口義齒的基托范圍:唇頰側止于唇頰粘膜與牙槽嵴粘膜反折線,讓開唇頰系帶下頜舌側止于口底粘膜與牙槽嵴舌側粘膜的反折線,讓開舌系帶上頜后緣止于腭小凹后2mm至兩側翼上頜切跡的連線下頜后緣止于磨牙后墊的前1/3或中1/232全口義齒的基托范圍:32義齒間隙-口腔內容納義齒的潛在空間,隨缺牙時間的長短不同而變化。義齒表面-包括組織面、

咬合面和磨光面33義齒間隙-口腔內容納義齒的潛在空間,隨缺牙時間的長短不同而變組織面

義齒基托與口腔黏膜緊密接觸的一面咬合面

上下牙咬合接觸的一面,

要求達到平衡牙合磨光面

義齒與唇、頰、舌接觸的

一面。磨光面的傾斜度應

有利于保持唇頰肌與舌肌

力量的平衡

34組織面

義齒基托與口腔黏膜緊密接觸的一面343535全口義齒的固位與穩定36全口義齒的固位與穩定36固位-義齒抵抗從口內垂直脫位的能力穩定-義齒對抗水平和轉動的

力量,防止側向和前后向脫位37固位-義齒抵抗從口內垂直脫位的能力37全口義齒的固位力全口義齒的固位力吸附力兩種分子間的吸引力附著力-不同分子間內聚力-相同分子間與接觸面積、唾液的質和量有關39吸附力39表面張力抵抗將液體分層的力量

f=2πr4C/4h2t+2y/h固位力與基托的接觸面積、唾液粘度和基托與黏膜的密合度有關40表面張力40大氣壓力基托與黏膜之間的負壓與基托的邊緣封閉性成正比41大氣壓力41影響固位力的因素42影響固位力的因素42頜骨的解剖形態-頜弓寬大,牙槽嵴高寬,腭穹隆高深,系帶附麗距離牙槽嵴頂遠,有利的牙槽嵴倒凹黏膜的性質-厚度適宜,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基托的邊緣-伸展范圍、

厚度、形狀唾液的質和量-粘稠度高,

流動性小43頜骨的解剖形態-頜弓寬大,牙槽嵴高寬,腭穹隆高深,系帶附麗距影響全口義齒穩定性的因素影響全口義齒穩定性的因素良好的咬合關系-正中牙合時有均勻廣泛的接觸;非正中牙合時無早接觸和牙合干擾

合理的排牙-牙列位于內、

外力大體平衡的位置,

牙合平面平行于牙槽嵴

并平分頜間距離,形成

適合的補償曲線和橫

牙合曲線45良好的咬合關系-正中牙合時有均勻廣泛的接觸;非正中牙合時無早3.理想的磨光面外形-

中性區

指天然牙位于唇頰肌、舌肌等肌群內外動力平衡的區域內,每個牙所處的位置受上述肌肉作用力的影響。

牙列缺失后,口內仍然存在

這樣一個潛在的間隙,它反映了口內及口周的肌動力平衡情況。磨光面應呈凹面,并制作生理腭皺463.理想的磨光面外形-

46無牙牙合的檢查、診斷和修復前的準備

無牙牙合的檢查、診斷和修復前的準備

一.病史采集主訴年齡和全身健康狀況既往口腔治療情況心理情況48一.病史采集48二.口頜系統的檢查頜面部檢查牙槽嵴-形狀、高度、

寬度、吸收程度頜弓的形狀和大小上下頜弓的位置關系49二.口頜系統的檢查495.系帶情況6.腭穹隆7.肌肉的附著8.舌體位置和大小9.舊義齒的檢查505.系帶情況50上下頜弓的位置關系

正常位置水平關系-上頜前突下頜前突51上下頜弓的位置關系51垂直關系-頜間距離頜間距離中等頜間距離大頜間距離小52垂直關系-頜間距離52修復前的外科處理修整牙槽嵴的尖銳骨突、倒凹過大的上頜結節、下頜隆突必要時可行唇頰溝加深、

唇頰系帶成形術增生的黏膜組織:

觀察,必要時手術切除松軟牙槽嵴53修復前的外科處理53全口義齒修復病人的健康教育初診

了解病人對修復的要求和期望,糾正患者不正確的心態

告知治療方案、步驟及

注意事項制作過程

印模、轉移頜位關系、

排牙試戴過程中引導

病人積極配合54全口義齒修復病人的健康教育543.義齒戴用后指導義齒的使用和保養4.飲食指導5.義齒戴用后復診指征及時間6.針對患者家屬的健康宣教553.義齒戴用后指導義齒的使用和保養55問題患者李萍,女,60歲,全口無牙頜,上頜牙槽嵴豐滿,雙側上頜結節突出,倒凹明顯;下頜牙槽嵴低平呈刃狀,粘膜彈性較差,唇、舌系帶附麗較高,請問在修復前及修復設計時應注意那些問題?56問題患者李萍,女,60歲,全口無牙頜,上頜牙槽嵴豐滿,雙側上57575858全口義齒概述(CompleteDenture)全口義齒概述(CompleteDent602全口義齒的特點修復對象——牙列缺失患者(患者口腔軟、硬組織及關節、咀嚼肌和神經系統發生改變)由基托和人工牙組成黏膜支持式義齒患者的適應性和心理因素

十分重要61全口義齒的特點3牙列缺失對人體

的影響62牙列缺失對人體

的影響4消化功能63消化功能5面形64面6發音65發7心理66心8牙列缺失后的組織改變骨組織軟組織顳下頜關節67牙列缺失后的組織改變骨組織9顱骨-骨質疏松,透光性增加,重量減輕頜骨-牙槽嵴吸收68顱骨-骨質疏松,透光性增加,重量減輕10牙槽嵴吸收的特點拔牙后兩個月吸收最快,3~5個月速度減慢,2年后相對穩定原有牙周病者或全身狀況差的牙槽骨吸收快而多69牙槽嵴吸收的特點113.牙槽骨吸收的方向:與牙根方向一致,下頜大于上頜上頜——向上、向內外形變小,牙槽骨高度降低,腭穹隆變平下頜——向下前、向外外形相對變大,常形成刃狀牙槽嵴703.牙槽骨吸收的方向:12牙槽嵴吸收的病因全身因素——疾病:糖尿病、結核、腎炎、梅毒等內分泌:雌性激素、降鈣素(CT)、甲狀旁腺素(PTH)細胞因子和酶:破骨細胞分化因子、白細胞介素類、前列腺素(PGE2)和血栓素B2、腫瘤壞死因子(TNF一α、β)、酸性和堿性磷酸酶營養:鈣、磷、VitaminD、A、B、C71牙槽嵴吸收的病因132.局部因素——牙合力的大小、方向、分布和頻率咀嚼功能的降低牙槽骨廢用性萎縮生理狀態下的骨改建(低轉換型)義齒過大的壓應力作用于牙槽嵴粘膜的血循環發生障礙創傷性骨吸收(高轉換型)咬合壓力的不均勻分配是導致應力集中區域的牙槽突吸收的主要原因;而整體的咬合功能喪失將會導致下頜骨體的骨質疏松。

722.局部因素——牙合力的大小、方向、分布和頻率14軟組織唇頰系帶與牙槽嵴頂的距離變短口腔前庭變淺唇頰向內凹陷,面部皺褶增加,

鼻唇溝加深,口角下垂,

面下1/3距離變短黏膜變薄變平,敏感性增加舌體變大73軟組織15顳下頜關節面下1/3變短髁狀突過度后移

壓迫神經血管關節彈響、疼痛74顳下頜關節16無牙牙合的解剖標志75無牙牙合的解剖標志17承擔咀嚼壓力的部分牙槽嵴(alveolarridge)

腭穹隆(palatalvault)76承擔咀嚼壓力的部分18牙槽嵴腭穹隆77牙槽嵴腭穹隆19義齒伸展區3.前庭溝(oralvestibule)4.頰側翼緣區(buccalflangearea)5.舌側翼緣區(mylohyoidridge)6.磨牙后墊(retromolarpad)7.腭小凹(palatinefovea)8.翼上頜切跡(pterygomaxillarynotch)9.顫動線(vibratingline)78義齒伸展區20義齒緩沖區10.系帶區(唇、頰、舌系帶frenum)11.顴突(zygomaticprocess)12.上頜結節(maxillarytuberosity)13.遠中頰角區(distobuccalanglesarea)14.切牙乳突(incisivepapilla)15.上頜硬區(hardarea)16.下頜隆突(torusmandibularis)17.下頜舌骨嵴(mylohyoidridge)79義齒緩沖區2134561316178034561316172297811151810121481978111518101214238224其它

18.腭皺(palatalrugae)83其它

25無牙牙合的分區84無牙牙合的分區268527主承托區包括后牙區牙槽嵴頂、腭穹隆、頰棚區等覆蓋高度角化鱗狀上皮,黏膜下層組織致密咀嚼壓力的主要承托區86主承托區282.副承托區包括前牙區牙槽嵴頂,牙槽嵴頂的唇、頰、舌、腭側能承受的壓力較小872.副承托區293.邊緣封閉區義齒邊緣接觸的軟組織部分,包括前庭溝、系帶附麗部、上頜后堤區。磨牙后墊區不能承受壓力可與義齒邊緣緊密貼合883.邊緣封閉區304.緩沖區骨隆突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不能承受壓力義齒應進行緩沖,以免

造成患者疼痛894.緩沖區31全口義齒的基托范圍:唇頰側止于唇頰粘膜與牙槽嵴粘膜反折線,讓開唇頰系帶下頜舌側止于口底粘膜與牙槽嵴舌側粘膜的反折線,讓開舌系帶上頜后緣止于腭小凹后2mm至兩側翼上頜切跡的連線下頜后緣止于磨牙后墊的前1/3或中1/290全口義齒的基托范圍:32義齒間隙-口腔內容納義齒的潛在空間,隨缺牙時間的長短不同而變化。義齒表面-包括組織面、

咬合面和磨光面91義齒間隙-口腔內容納義齒的潛在空間,隨缺牙時間的長短不同而變組織面

義齒基托與口腔黏膜緊密接觸的一面咬合面

上下牙咬合接觸的一面,

要求達到平衡牙合磨光面

義齒與唇、頰、舌接觸的

一面。磨光面的傾斜度應

有利于保持唇頰肌與舌肌

力量的平衡

92組織面

義齒基托與口腔黏膜緊密接觸的一面349335全口義齒的固位與穩定94全口義齒的固位與穩定36固位-義齒抵抗從口內垂直脫位的能力穩定-義齒對抗水平和轉動的

力量,防止側向和前后向脫位95固位-義齒抵抗從口內垂直脫位的能力37全口義齒的固位力全口義齒的固位力吸附力兩種分子間的吸引力附著力-不同分子間內聚力-相同分子間與接觸面積、唾液的質和量有關97吸附力39表面張力抵抗將液體分層的力量

f=2πr4C/4h2t+2y/h固位力與基托的接觸面積、唾液粘度和基托與黏膜的密合度有關98表面張力40大氣壓力基托與黏膜之間的負壓與基托的邊緣封閉性成正比99大氣壓力41影響固位力的因素100影響固位力的因素42頜骨的解剖形態-頜弓寬大,牙槽嵴高寬,腭穹隆高深,系帶附麗距離牙槽嵴頂遠,有利的牙槽嵴倒凹黏膜的性質-厚度適宜,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基托的邊緣-伸展范圍、

厚度、形狀唾液的質和量-粘稠度高,

流動性小101頜骨的解剖形態-頜弓寬大,牙槽嵴高寬,腭穹隆高深,系帶附麗距影響全口義齒穩定性的因素影響全口義齒穩定性的因素良好的咬合關系-正中牙合時有均勻廣泛的接觸;非正中牙合時無早接觸和牙合干擾

合理的排牙-牙列位于內、

外力大體平衡的位置,

牙合平面平行于牙槽嵴

并平分頜間距離,形成

適合的補償曲線和橫

牙合曲線103良好的咬合關系-正中牙合時有均勻廣泛的接觸;非正中牙合時無早3.理想的磨光面外形-

中性區

指天然牙位于唇頰肌、舌肌等肌群內外動力平衡的區域內,每個牙所處的位置受上述肌肉作用力的影響。

牙列缺失后,口內仍然存在

這樣一個潛在的間隙,它反映了口內及口周的肌動力平衡情況。磨光面應呈凹面,并制作生理腭皺1043.理想的磨光面外形-

46無牙牙合的檢查、診斷和修復前的準備

無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