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邏輯形式和方法的規律課件_第1頁
各種邏輯形式和方法的規律課件_第2頁
各種邏輯形式和方法的規律課件_第3頁
各種邏輯形式和方法的規律課件_第4頁
各種邏輯形式和方法的規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適用于公司內部總結匯報演示及相關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適用于公司內部總結匯報演示及相關第四章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第一節適用于各種邏輯形式和方法的規律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在形式邏輯的各種思維形式和邏輯方法中具有普遍意義。正確思維必須遵守。一般認為形式邏輯有三大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從不同角度對保證思維對象的確定性作出限制和約束。邏輯基本規律的根本來源和依據是客觀世界某些最普遍的性質和聯系,是事物存在的客觀實在性和確定性。

形式邏輯基本規律是正確思維的一般規律,但不是思維僅有的規律。思維還應該符合辯證邏輯的基本規律。第四章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第一節第二節同一律2-1.同一律的含義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思維對象必須是同一的。傳統邏輯對同一律的表述公式:“A就是A。”對這一含義的理解,有兩個要點:一是“同一思維過程”,指“同一時間、同一條件下、同一方向上”。二是所謂“同一”,指“確定”,思維的對象應該明確而穩定地對應于同一客觀事物或事件。2-2.違背同一律的邏輯錯誤運用概念時違背了同一律,所犯邏輯錯誤叫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梢砸桓欧Q之為混淆概念。

第二節同一律2-1.同一律的含義第四章第二節.2運用命題和推理等邏輯形式時違背了同一律,所犯邏輯錯誤叫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

有意識地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是詭辯論者常用的手段。

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等毛病,一般都是混淆概念或轉移論題的錯誤。辯論、爭議,雙方對同一個詞語理解不同,各執一詞,結果爭論不得要領,病根還是違背了同一律。

2-3.同一律的客觀基礎同一律的客觀基礎是客觀事物質的規定性和相對確定性。同一律不否認事物的發展變化,而是著重從事物相對確定的基礎上反映思維對客觀事物認識的規律。認識事物本身的確定性是認識其在不同時間、條件、方向上變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第四章第二節.2運用命題和推理等邏輯形式時違背了同一律,所犯第三節矛盾律3-1.矛盾律的含義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既肯定又否定。傳統邏輯學表述為“A不是非A”,?(p∧?p)。矛盾律與同一律是一致的,用否定形式規定了同一律用肯定形式規定的思維確定性要求。

矛盾律強調不可同時承認同一論域中兩個有矛盾關系的思維對象。3-2.違背矛盾律的邏輯錯誤違背矛盾律的邏輯錯誤就是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肯定兩個有矛盾或反對關系的對象。

揭露對手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是很有力量的駁難方法。

第三節矛盾律3-1.矛盾律的含義第四章第三節.23-3.矛盾律的客觀基礎矛盾律的客觀基礎是客觀事物的相對差異性。矛盾律和同一律一樣,其客觀基礎都是客觀事物的質的規定性。質的規定性一方面表現為事物的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另一方面表現為和其他事物的相對差異性。對矛盾律的理解,要注意兩個問題:不能把形式邏輯所說的非此即彼的邏輯矛盾和辯證邏輯所說的客觀世界普遍存在的現實矛盾混同起來。二者是內涵和外延都不相同的兩個概念。

要注意矛盾律是在同一時間、同一條件下、同一方向上針對同一對象而起作用的。如果時間、條件、方向變化了,客觀事物有了發展變化,“同一事物”就不再是邏輯上的同一對象了。

第四章第三節.23-3.矛盾律的客觀基礎第四節排中律4-1.排中律的含義同一思維形式,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耙矗?,要么非A”,p要么?p。排中律和矛盾律從兩個不同的方面用否定形式規定了同一律的內容。矛盾律反對“兩可”,強調不能同時承認兩個相互否定的思維形式;排中律則反對“兩否”,強調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思維形式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證明的反證法,就是排中律的具體運用。4-2.違背排中律的邏輯錯誤許多邏輯書稱違背排中律的邏輯錯誤是“模棱兩可”。嚴格地說,這一邏輯錯誤是“兩不可”?;蛘哒f,所謂“模棱兩可”的邏輯錯誤,含義是指兩不可。

第四節排中律4-1.排中律的含義第四章第四節.24-3.排中律的客觀基礎和適用范圍排中律的客觀基礎也是客觀事物的物質規定性,強調認識客觀事物的相對確定性和相對差異性兩個方面的客觀實在不可偏廢。

排中律的適用范圍小于同一律和矛盾律。排中律只適用于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對立的思維形式,而矛盾律適用于矛盾和反對關系的思維形式。

排中律也不適用于由空概念(虛假概念)構成的判斷以及無意義的判斷形式。

邏輯上的“復雜問語”看似運用排中律,問題在于論域不合理,是不正當提問。論域合理,是正確運用排中律的前提。三大基本規律從不同方面對思維對象的確定性作出了規定,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

第四章第四節.24-3.排中律的客觀基礎和適用范圍第五節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較晚提出的一個規律。它是否可以算作基本規律,至今仍有爭議。5-1.充足理由律的含義同一思維過程中,一個對象是真的,必須有其充足的理由,是可以論證的?!玻瘛模ǎ瘛穑场?。萊布尼茲的表述:“…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實的或實在的,任何一個論斷如果是真的,就必須有一個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充足的理由。”所謂“充足”的理由,有兩個方面的表現:理由真實。構成命題的概念必須有確實的內涵和外延,構成推理的命題必須是真的。理由和結論之間必須有必然的邏輯聯系,符合客觀規律,符合事物間客觀存在的關系。第五節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較晚提出的一個規律。它是第四章第五節.25-2.違背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邏輯錯誤違背充足理由律含義兩個方面的要求,有兩種邏輯錯誤:“理由虛假”:作為理由的概念是虛假概念,或命題不是真命題。

“推不出來”:理由和論斷間不存在必然聯系。邏輯上要求能有規則證明理由和論斷的必然聯系,不能證明即屬推不出來。

5-3.充足理由律的客觀基礎客觀事物間的必然聯系,是事物質的規定性的一個方面。充足理由律揭示了事物這個方面的本質。關于充足理由律作為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地位,最主要反對意見是認為充足理由律只作用于命題和推理形式,不是普遍存在的規律,所以有人稱之為推理的規律。第四章第五節.25-2.違背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邏輯錯誤第五章演繹推理第一節推理概述1-1.推理及其結構推理:根據已知的命題得出新命題的思維形式。作為推理依據的已知命題,邏輯上稱之為“前提”;推理得出的新命題,稱“結論”。形式邏輯討論前提和結論之間的一般聯系、組成判斷的概念對這種聯系的作用和影響,研究正確推理的規則。

形式邏輯主要討論正確的推理,也就是結論一定為真的推理。正確推理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前提真,必須是經實踐或正確推理、論證證明的真命題;二是推理形式有效,符合正確推理的規則,由真前提能必然推出真結論。說到底,有效的推理形式是客觀事物間普遍聯系在人們認識中的反映。

第五章演繹推理第一節推理概述第五章第一節.2

1-2.推理的類型推理形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出不同的類型:

1-2.1.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根據從前提到結論的思維進程方向劃分。演繹推理,根據一類事物或現象的普遍性、規律性原理推知這類事物個別對象的性質,一般到個別。歸納推理,根據一個或一些對象的性質推知這類事物的普遍性、規律性原理,個別到一般。類比推理,根據一個或一些對象與另一個或一些對象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屬性,推知這些對象有另一個或一些相同屬性,是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第五章第一節.21-2.推理的類型第五章第一節.3從前提和結論的范圍關系和真值關系看:演繹推理的結論不超出前提。演繹推理是必然性的推理,前提真,則結論一定真。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的結論超出前提。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是或然性的推理,前提真,結論未必一定真。演繹推理所得出結論的真實性更可靠,而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結論的范圍更寬闊,不同的推理有不同的適用場合和條件。本章主要討論演繹推理。第五章第一節.3從前提和結論的范圍關系和真值關系看:第五章第一節.41-2.2.模態推理和非模態推理演繹推理中,前提或結論有模態命題的推理,我們稱之為模態推理。模態命題和模態推理都存在一些復雜的有待深入研討的問題。我們主要討論非模態推理。1-2.3.性質命題的推理和關系命題的推理關系命題的推理,前提或結論中存在關系命題。1-2.4.直接推理和間接推理這是根據前提命題的多少來為性質命題推理劃分的類型。直接推理:前提為一個命題,一個前提推出一個結論。間接推理:前提是兩個以上命題的推理。間接推理最典型的形式就是邏輯上的三段論,兩個前提推出一個結論,前提和結論共三個命題組成。三段論突出反映了演繹推理的基本特點,是我們討論演繹推理的重點。第五章第一節.41-2.2.模態推理和非模態推理第二節直接推理又稱簡單推理,根據一個前提得出一個結論的推理。直接推理主要有兩種。相同素材命題根據命題對當關系相互推導。進行命題變形,邏輯基礎是性質命題主謂項的周延關系。2-1.依據命題對當關系的直接推理根據命題對當關系,可以推出與前提同一素材的結論。2-1.1.根據矛盾關系由真推假:SAP→?SOPSEP→?SIP SIP→?SEPSOP→?SAP由假推真:?SAP→SOP?SEP→SIP ?SIP→SEP?SOP→SAP第二節直接推理又稱簡單推理,根據一個前提得出一個結論第五章第二節.22-1.2.根據反對關系兩種由真推假:SAP→?SEPSEP→?SAP2-1.3.根據下反對關系兩種由假推真:?SIP→SOP?SOP→SIP2-1.4.根據差等關系由真推真: SAP→SIPSEP→SOP由假推假: ?SIP→?SAP?SOP→?SEP第五章第二節.22-1.2.根據反對關系第五章第二節.32-2.判斷變形的直接推理改變前提判斷的結構形式推出結論。變形主要有兩種類型,換質法和換位法。二者的綜合叫換質位法或換位質法。2-2.1.換質法換質法的規則:改變前提的質,也就是將聯項肯定否定對換。前提主謂項位置不變,但將謂項變為其負概念。

A、E、I、O四類命題換質推理的結果:SAP→SE~P SEP→SA~PSIP→SO~P SOP→SI~P第五章第二節.32-2.判斷變形的直接推理第五章第二節.42-2.2.換位法換位法的規則:結論和前提質相同,結論的主項和謂項,分別是前提的謂項和主項。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結論中也不得周延。換位推理結果:SAP→PIS SEP→PESSIP→PIS SOP不能換位2-2.3.換質位法和換位質法換質法和換位法的結合。先換質再換位,叫換質位法;先換位再換質,是換位質法。還可多次交替使用。運用換質位法和換位質法進行推理,必須遵守這兩種推理方法的規則。第五章第二節.42-2.2.換位法第三節簡單判斷構成的三段論(直言三段論)3-1.直言三段論及其結構

一個直言三段論由且只由兩個前提,一個結論三個直言性質命題組成,作為命題主謂項的有且只有三個概念,每兩個命題有且只有一個項是同一個概念。

三段論的結構公式:M-PS-M∴S-P三段論結論中充當謂項的概念P,稱為大項;結論中作為主項的概念S,稱為小項;只出現在前提中而不在結論中出現的概念M稱為中項。由大項和中項構成的前提叫大前提;由小項和中項構成的叫小前提。一個完整的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個部分構成。

第三節簡單判斷構成的三段論(直言三段論)3-1.直言三段論第五章第三節.23-2.直言三段論的規則三段論的公理:對一類對象有所斷定,那么,對該類對象中的每一對象也就有所斷定。三段論規則是三段論公理的具體體現,是保證推理有效的有力措施。三段論結構形式的推理未必都有效,未必都能根據真前提推出真結論。要進行有效的三段論推理,就必須遵守其推理規則。結論真實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前提真實。

三段論規則:1·構成三段論的三個命題,主謂項有且僅有三個概念。違反這一規則,常見的是“四詞項錯誤”。這種錯誤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項在大小前提中出現時不是同一個概念。本質上看,四詞項錯誤是違背同一律的“混淆概念”錯誤在三段論推理中的具體表現。第五章第三節.23-2.直言三段論的規則第五章第三節.3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項是聯系大項和小項的媒介,是正確推理的重要環節。違反這一規則的邏輯錯誤叫“中項兩次不周延”錯誤。

3.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違背這一規則,會犯概念不當周延錯誤。兩種具體表現:大項不當周延:大項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結論中周延。小項不當周延:小項在小前提中不周延,結論中周延。4.兩個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結論大小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判斷。兩個前提如果都否定,中項就起不到聯系大小項的作用,無法得到必然結論。5.結論是否定的,當且僅當一個前提是否定的。有否定前提推不出肯定結論,結論否定則必有否定前提。第五章第三節.3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第五章第三節.43-3.三段論的格及其規則大項、中項、小項在前提命題中的位置是自由的,都可以充當主項和謂項。三段論前提大中小項位置構成四種不同組合,形成的前提形式為三段論的四個“格”。三段論規則在不同格的三段論中有不同的體現,產生了一些格的特殊規則。3-3.1.第一格結構形式:中項是大前提的主項、小前提的謂項。規則:a.大前提必須全稱;b.小前提必須肯定。第一格突出顯示了演繹推理從一般到個別的規律,體現了三段論公理。第一格使用最頻繁,稱典型格、完善格,又稱作審判格。第五章第三節.43-3.三段論的格及其規則第五章第三節.5

3-3.2.第二格結構形式: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是謂項。規則:a.大前提必須是全稱;b.前提中必有一否定。第二格的結論必然是否定的。否定常常用來批駁錯誤、表現事物間的區別,第二格又叫區別格、反駁格。3-3.3.第三格結構形式: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是主項規則:a.小前提必須肯定;b.結論必須特稱。第三格結論是特稱的,這個格又叫例證格。3-3.4.第四格結構形式:中項是大前提謂項小前提主項規則:a.大前提否定,則小前提須全稱;b.小前提肯定則結論特稱;c.一前提否定則大前提全稱。第五章第三節.53-3.2.第二格第五章第三節.6M-PS-MS-P第一格M-PM-SS-P第三格

P-MS-MS-P第二格P-MM-SS-P

第四格第五章第三節.6第五章第三節.73-3.5.三段論的式格的規則是三段論規則的具體運用。把三段論分為四個格,更為明確,便于理解和判斷正誤。不同格三段論的具體結構,稱為三段論的“式”。每一格三段論有六個有效式,第一格有AAA、AAI、AII、EAE、EAO、EIO;第二格的有AEE、AEO、AOO、EAE、EAO、EIO;第三格的有AAI、AII、EAO、EIO、IAI、OAO;第四格的有AAI、AEE、IAI、EAO、EIO、AEO式。

三段論規則是學習要點,比較簡潔,駕一馭萬。覆蓋面也最寬,是三段論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條件。

第五章第三節.73-3.5.三段論的式第五章第三節.83-4.三段論的省略式和復合式3-4.1.三段論的省略式

又稱省略三段論。嚴格地說并不是邏輯形式上,而是語言層次上的省略。是語言交際時隱含在思維過程中間

。省略三段論的運用對語言環境有較強的依賴性。

省略式表達集中簡潔,更有力量。但一個組成部分不直接出現,更容易隱藏邏輯錯誤。檢查省略的三段論,先要還原成完整的三段論。具體的步驟:先確定結論所在,然后根據結論明確大小項,找到或補出大小前提。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常常是前提或結論的標記,而沒有標記的時候,也??筛鶕舷挛难a上。

第五章第三節.83-4.三段論的省略式和復合式第五章第三節.93-4.2.三段論的復合式

又稱復合三段論、連鎖三段論。幾個三段論連貫起來,前一個三段論的結論是后一個三段論的大前提或小前提。

常見情況是省略中間的過渡性結論和前提,得出最終結論,構成省略的連鎖三段論。

檢查連鎖的三段論,也和省略三段論一樣,要先還原成完整的三段論形式。3-5.檢查三段論的步驟第一步,整理:直言推理的語言表達常常不是典型的邏輯形式,檢查的第一步就是根據情況予以整理。理順,還原成典型的推理結構式。第五章第三節.93-4.2.三段論的復合式第五章第三節.10第二步,檢查結構:是否三個命題;是否三個概念;每兩個命題是否一個概念相同;前提是否真實。只要有一條答案是否定的,就不是合格三段論。都肯定,則-第三步,檢查肯定否定情況:是否兩個前提都否定;是否有一個前提否定而結論肯定;是否兩個前提都肯定而結論否定。這三條錯誤情況排斥了,則-第四步,檢查周延情況:中項是否周延;結論中周延的概念前提中是否周延。這兩條沒問題,檢查結束。三段論檢查只能證明形式是否有效,而不能證明結論是否必然真實。前提真實、形式有效,這是推理結論真實的充分條件;然而前提虛假或形式無效則不是結論虛假的充分條件。

第五章第三節.10第二步,檢查結構:是否三個命題;是否三個概第四節復合命題的推理前提或結論中存在復合命題的推理。根據作為前提的復合命題的類型,復合命題的推理可以有假言推理、選言推理和聯言推理等類型。4-1.假言推理又稱假言三段論。最常見的形式是前提是一個假言命題加一個直言命題或其負命題;這個直言命題就是該假言命題的一個支命題或其負命題。結論是另一個支命題或其負命題。假言命題中作為前提的假言命題性質不同,決定了假言推理的三種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的假言推理必須遵從不同的規則。第四節復合命題的推理前提或結論中存在復合命題的推理。第五章第四節.24-1.1.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前提中的假言命題是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只要p就q。”充分條件假言推理規則:承認前件就一定承認后件。否定后件則必否定前件。根據這兩條規則,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就有兩種有效式??隙ㄇ凹剑褐灰?,則q;p;∴q。否定后件式:只要p,則q;非q;∴非p。

反過來看,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不是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第五章第四節.24-1.1.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34-1.2.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前提中假言命題是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只有p才q”。規則,和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相反:肯定后件則必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則必否定后件。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也有兩個有效式: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q;∴p。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非p;∴非q。

第五章第四節.34-1.2.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44-1.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前提中假言命題是充分必要條件命題“p當且僅當q”。規則:肯定前提中的一個支命題,則必肯定另一個支命題;否定前提中的一個支命題,則必否定另一個支命題,。有效式共4種: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p當且僅當q;p(或q);∴q(或p)。p當且僅當q;非p(或非q);∴非q(或非p)。假言三段論也有省略式、復合式或連鎖式。

第五章第四節.44-1.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54-2.選言推理又稱選言三段論。大前提是選言命題,小前提是大前提的選言支或其負命題。選言推理的兩種形式:4-2.1.否定肯定式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一個選言支,結論則肯定另一個。p或者q;非p(或非q);∴q(或p)。否定肯定式對不相容和相容兩種選言推理都是有效式。使用否定肯定式選言推理的兩個問題:前提選言支必須窮盡;如果前提由多個選言支構成,結論中就必須也只能肯定一個支判斷,其余在小前提中一一否定。第五章第四節.54-2.選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64-2.2.肯定否定式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一個選言支,結論則否定另一個。p要么q;p(或q);∴非q(或非p)。適用于不相容選言推理而不適用相容的選言推理。4-2.3.選言推理的規則相容選言推理:否定一部分選言支就可肯定另一選言支,而肯定一部分選言支則不能否定另一選言支。不相容的選言推理:肯定一部分選言支就可以否定其他選言支,否定一部分選言支就可以肯定另一個選言支。第五章第四節.64-2.2.肯定否定式第五章第四節.74-3.聯言推理聯言推理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推理。4-3.1.聯言推理的合成式合成式聯言推理,與一般復合命題推理不一樣,其前提不是復合命題,而結論是復合命題。合成式聯言推理的結論是聯言命題,兩個或幾個前提分別是結論的支命題。p;q;∴p并且q。4-3.2.聯言推理的分解式前提是聯言命題,結論是其支命題。p并且q,∴p(或q)。第五章第四節.74-3.聯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84-4.假言選言推理(二難推理)二難推理前提是兩個假言命題和一個選言命題。結論是一個直言命題的,叫簡單的二難推理;結論是一個選言命題的,叫復雜的二難推理。

4-4.1.簡單的二難推理構成簡單二難推理的兩個假言前提前件或后件相同,結論是一個直言命題或直言命題的負命題。結論肯定前提的某個支命題,這個推理稱為構成式的二難推理;結論否定前提的某個支命題,稱為破斥式的二難推理。構成式:只要p則r;只要q則r;p或q;∴r。或:只有r才p;只有r才q;p或q;∴r。

破斥式:p則q;p則r;非q或非r;∴非p。

或:只有p才r;只有q才r;非p或非q;∴非r。

第五章第四節.84-4.假言選言推理(二難推理)第五章第四節.94-4.2.復雜的二難推理兩個假言前提的前后件都不同。結論是一個選言命題。前提中的選言命題斷定假言前提的前件或后件;結論中的選言命題就斷定假言前提的后件或前件。復雜的二難推理也有構成式和破斥式兩種類型。

構成式:只要p則r;只要q則s;p或q;∴r或s或:只有p才r;只有q才s;r或s;∴p或q。破斥式:只要p則r;只要q則s;非r或非s;∴非p或非q。或:只有p才r;只有q才s;非p或非q;∴非r或非s復雜的二難推理常在決策需要選擇時使用,比較和判別幾種不同方法、原因可能引起的不同結果,權衡得失。第五章第四節.94-4.2.復雜的二難推理第五章第四節.4-4.3.檢驗二難推理應注意的問題二難推理的兩個假言前提的前件,常常是兩個有矛盾關系的直言命題,可以概括整個論域,很有說服力。也可從論敵可能選擇的觀點導出錯誤,展開論辯。我們不僅要善于使用,而且要善于檢驗二難推理。檢驗二難推理要注意三個方面:二難推理由假言、選言等推理形式組合而成,推理要符合這些推理形式的普遍規則,檢驗其形式是否有效。要檢查前提的真實性。假言前提的前后件之間應有必然聯系;選言前提要注意選言支應窮盡選擇的可能性。

要防止“涉及自身”等邏輯悖論的產生。

第五章第四節.4-4.3.檢驗二難推理應注意的問題39目錄01單擊此處添加標題02單擊此處添加標題03單擊此處添加標題04單擊此處添加標題39目錄01單擊此處添加標題02單擊此處添加標題03單擊此處過渡頁01單擊此處添加標題過渡頁01單擊此處添加標題內容頁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文字123456內容頁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添加文字單擊添內容頁雙擊添加標題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段落文字內容單擊此處添加段落文字內容單擊此處添加段落文字內容單擊此處添加段落文字內容單擊此處添加段落文字內容單擊此處添加段落文字內容單擊添加標題文字單擊添加標題文字單擊添加標題文字單擊添加標題文字內容頁雙擊添加標題文字單擊此處添加段落文字內容單擊此處添加段內容頁文本標題文本標題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加文本內容內容頁文本標題文本標題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加文本內容點擊添內容頁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加說明文本內容頁點擊添加點擊添加點擊添加點擊添加點擊添加說明文本點擊添內容圖表頁50306580點擊添加圖表說明點擊添加圖表說明點擊添加圖表說明點擊添加圖表說明點擊添加圖表說明點擊添加圖表說明內容圖表頁50306580點擊添加圖表說明點擊添加圖表說明內容圖表頁23145點擊添加標題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標題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標題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標題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標題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具體說明內容圖表頁23145點擊添加標題點擊添加具體說明點擊添加標題Thankyou!謝謝觀賞Thankyou!謝謝觀賞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適用于公司內部總結匯報演示及相關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適用于公司內部總結匯報演示及相關第四章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第一節適用于各種邏輯形式和方法的規律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在形式邏輯的各種思維形式和邏輯方法中具有普遍意義。正確思維必須遵守。一般認為形式邏輯有三大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從不同角度對保證思維對象的確定性作出限制和約束。邏輯基本規律的根本來源和依據是客觀世界某些最普遍的性質和聯系,是事物存在的客觀實在性和確定性。

形式邏輯基本規律是正確思維的一般規律,但不是思維僅有的規律。思維還應該符合辯證邏輯的基本規律。第四章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第一節第二節同一律2-1.同一律的含義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思維對象必須是同一的。傳統邏輯對同一律的表述公式:“A就是A?!睂@一含義的理解,有兩個要點:一是“同一思維過程”,指“同一時間、同一條件下、同一方向上”。二是所謂“同一”,指“確定”,思維的對象應該明確而穩定地對應于同一客觀事物或事件。2-2.違背同一律的邏輯錯誤運用概念時違背了同一律,所犯邏輯錯誤叫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可以一概稱之為混淆概念。

第二節同一律2-1.同一律的含義第四章第二節.2運用命題和推理等邏輯形式時違背了同一律,所犯邏輯錯誤叫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

有意識地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是詭辯論者常用的手段。

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等毛病,一般都是混淆概念或轉移論題的錯誤。辯論、爭議,雙方對同一個詞語理解不同,各執一詞,結果爭論不得要領,病根還是違背了同一律。

2-3.同一律的客觀基礎同一律的客觀基礎是客觀事物質的規定性和相對確定性。同一律不否認事物的發展變化,而是著重從事物相對確定的基礎上反映思維對客觀事物認識的規律。認識事物本身的確定性是認識其在不同時間、條件、方向上變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第四章第二節.2運用命題和推理等邏輯形式時違背了同一律,所犯第三節矛盾律3-1.矛盾律的含義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既肯定又否定。傳統邏輯學表述為“A不是非A”,?(p∧?p)。矛盾律與同一律是一致的,用否定形式規定了同一律用肯定形式規定的思維確定性要求。

矛盾律強調不可同時承認同一論域中兩個有矛盾關系的思維對象。3-2.違背矛盾律的邏輯錯誤違背矛盾律的邏輯錯誤就是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肯定兩個有矛盾或反對關系的對象。

揭露對手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是很有力量的駁難方法。

第三節矛盾律3-1.矛盾律的含義第四章第三節.23-3.矛盾律的客觀基礎矛盾律的客觀基礎是客觀事物的相對差異性。矛盾律和同一律一樣,其客觀基礎都是客觀事物的質的規定性。質的規定性一方面表現為事物的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另一方面表現為和其他事物的相對差異性。對矛盾律的理解,要注意兩個問題:不能把形式邏輯所說的非此即彼的邏輯矛盾和辯證邏輯所說的客觀世界普遍存在的現實矛盾混同起來。二者是內涵和外延都不相同的兩個概念。

要注意矛盾律是在同一時間、同一條件下、同一方向上針對同一對象而起作用的。如果時間、條件、方向變化了,客觀事物有了發展變化,“同一事物”就不再是邏輯上的同一對象了。

第四章第三節.23-3.矛盾律的客觀基礎第四節排中律4-1.排中律的含義同一思維形式,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要么A,要么非A”,p要么?p。排中律和矛盾律從兩個不同的方面用否定形式規定了同一律的內容。矛盾律反對“兩可”,強調不能同時承認兩個相互否定的思維形式;排中律則反對“兩否”,強調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思維形式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證明的反證法,就是排中律的具體運用。4-2.違背排中律的邏輯錯誤許多邏輯書稱違背排中律的邏輯錯誤是“模棱兩可”。嚴格地說,這一邏輯錯誤是“兩不可”?;蛘哒f,所謂“模棱兩可”的邏輯錯誤,含義是指兩不可。

第四節排中律4-1.排中律的含義第四章第四節.24-3.排中律的客觀基礎和適用范圍排中律的客觀基礎也是客觀事物的物質規定性,強調認識客觀事物的相對確定性和相對差異性兩個方面的客觀實在不可偏廢。

排中律的適用范圍小于同一律和矛盾律。排中律只適用于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對立的思維形式,而矛盾律適用于矛盾和反對關系的思維形式。

排中律也不適用于由空概念(虛假概念)構成的判斷以及無意義的判斷形式。

邏輯上的“復雜問語”看似運用排中律,問題在于論域不合理,是不正當提問。論域合理,是正確運用排中律的前提。三大基本規律從不同方面對思維對象的確定性作出了規定,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

第四章第四節.24-3.排中律的客觀基礎和適用范圍第五節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較晚提出的一個規律。它是否可以算作基本規律,至今仍有爭議。5-1.充足理由律的含義同一思維過程中,一個對象是真的,必須有其充足的理由,是可以論證的。〔q∧(q→p)〕→p。萊布尼茲的表述:“…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實的或實在的,任何一個論斷如果是真的,就必須有一個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充足的理由。”所謂“充足”的理由,有兩個方面的表現:理由真實。構成命題的概念必須有確實的內涵和外延,構成推理的命題必須是真的。理由和結論之間必須有必然的邏輯聯系,符合客觀規律,符合事物間客觀存在的關系。第五節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較晚提出的一個規律。它是第四章第五節.25-2.違背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邏輯錯誤違背充足理由律含義兩個方面的要求,有兩種邏輯錯誤:“理由虛假”:作為理由的概念是虛假概念,或命題不是真命題。

“推不出來”:理由和論斷間不存在必然聯系。邏輯上要求能有規則證明理由和論斷的必然聯系,不能證明即屬推不出來。

5-3.充足理由律的客觀基礎客觀事物間的必然聯系,是事物質的規定性的一個方面。充足理由律揭示了事物這個方面的本質。關于充足理由律作為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地位,最主要反對意見是認為充足理由律只作用于命題和推理形式,不是普遍存在的規律,所以有人稱之為推理的規律。第四章第五節.25-2.違背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邏輯錯誤第五章演繹推理第一節推理概述1-1.推理及其結構推理:根據已知的命題得出新命題的思維形式。作為推理依據的已知命題,邏輯上稱之為“前提”;推理得出的新命題,稱“結論”。形式邏輯討論前提和結論之間的一般聯系、組成判斷的概念對這種聯系的作用和影響,研究正確推理的規則。

形式邏輯主要討論正確的推理,也就是結論一定為真的推理。正確推理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前提真,必須是經實踐或正確推理、論證證明的真命題;二是推理形式有效,符合正確推理的規則,由真前提能必然推出真結論。說到底,有效的推理形式是客觀事物間普遍聯系在人們認識中的反映。

第五章演繹推理第一節推理概述第五章第一節.2

1-2.推理的類型推理形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出不同的類型:

1-2.1.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根據從前提到結論的思維進程方向劃分。演繹推理,根據一類事物或現象的普遍性、規律性原理推知這類事物個別對象的性質,一般到個別。歸納推理,根據一個或一些對象的性質推知這類事物的普遍性、規律性原理,個別到一般。類比推理,根據一個或一些對象與另一個或一些對象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屬性,推知這些對象有另一個或一些相同屬性,是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第五章第一節.21-2.推理的類型第五章第一節.3從前提和結論的范圍關系和真值關系看:演繹推理的結論不超出前提。演繹推理是必然性的推理,前提真,則結論一定真。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的結論超出前提。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是或然性的推理,前提真,結論未必一定真。演繹推理所得出結論的真實性更可靠,而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結論的范圍更寬闊,不同的推理有不同的適用場合和條件。本章主要討論演繹推理。第五章第一節.3從前提和結論的范圍關系和真值關系看:第五章第一節.41-2.2.模態推理和非模態推理演繹推理中,前提或結論有模態命題的推理,我們稱之為模態推理。模態命題和模態推理都存在一些復雜的有待深入研討的問題。我們主要討論非模態推理。1-2.3.性質命題的推理和關系命題的推理關系命題的推理,前提或結論中存在關系命題。1-2.4.直接推理和間接推理這是根據前提命題的多少來為性質命題推理劃分的類型。直接推理:前提為一個命題,一個前提推出一個結論。間接推理:前提是兩個以上命題的推理。間接推理最典型的形式就是邏輯上的三段論,兩個前提推出一個結論,前提和結論共三個命題組成。三段論突出反映了演繹推理的基本特點,是我們討論演繹推理的重點。第五章第一節.41-2.2.模態推理和非模態推理第二節直接推理又稱簡單推理,根據一個前提得出一個結論的推理。直接推理主要有兩種。相同素材命題根據命題對當關系相互推導。進行命題變形,邏輯基礎是性質命題主謂項的周延關系。2-1.依據命題對當關系的直接推理根據命題對當關系,可以推出與前提同一素材的結論。2-1.1.根據矛盾關系由真推假:SAP→?SOPSEP→?SIP SIP→?SEPSOP→?SAP由假推真:?SAP→SOP?SEP→SIP ?SIP→SEP?SOP→SAP第二節直接推理又稱簡單推理,根據一個前提得出一個結論第五章第二節.22-1.2.根據反對關系兩種由真推假:SAP→?SEPSEP→?SAP2-1.3.根據下反對關系兩種由假推真:?SIP→SOP?SOP→SIP2-1.4.根據差等關系由真推真: SAP→SIPSEP→SOP由假推假: ?SIP→?SAP?SOP→?SEP第五章第二節.22-1.2.根據反對關系第五章第二節.32-2.判斷變形的直接推理改變前提判斷的結構形式推出結論。變形主要有兩種類型,換質法和換位法。二者的綜合叫換質位法或換位質法。2-2.1.換質法換質法的規則:改變前提的質,也就是將聯項肯定否定對換。前提主謂項位置不變,但將謂項變為其負概念。

A、E、I、O四類命題換質推理的結果:SAP→SE~P SEP→SA~PSIP→SO~P SOP→SI~P第五章第二節.32-2.判斷變形的直接推理第五章第二節.42-2.2.換位法換位法的規則:結論和前提質相同,結論的主項和謂項,分別是前提的謂項和主項。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結論中也不得周延。換位推理結果:SAP→PIS SEP→PESSIP→PIS SOP不能換位2-2.3.換質位法和換位質法換質法和換位法的結合。先換質再換位,叫換質位法;先換位再換質,是換位質法。還可多次交替使用。運用換質位法和換位質法進行推理,必須遵守這兩種推理方法的規則。第五章第二節.42-2.2.換位法第三節簡單判斷構成的三段論(直言三段論)3-1.直言三段論及其結構

一個直言三段論由且只由兩個前提,一個結論三個直言性質命題組成,作為命題主謂項的有且只有三個概念,每兩個命題有且只有一個項是同一個概念。

三段論的結構公式:M-PS-M∴S-P三段論結論中充當謂項的概念P,稱為大項;結論中作為主項的概念S,稱為小項;只出現在前提中而不在結論中出現的概念M稱為中項。由大項和中項構成的前提叫大前提;由小項和中項構成的叫小前提。一個完整的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個部分構成。

第三節簡單判斷構成的三段論(直言三段論)3-1.直言三段論第五章第三節.23-2.直言三段論的規則三段論的公理:對一類對象有所斷定,那么,對該類對象中的每一對象也就有所斷定。三段論規則是三段論公理的具體體現,是保證推理有效的有力措施。三段論結構形式的推理未必都有效,未必都能根據真前提推出真結論。要進行有效的三段論推理,就必須遵守其推理規則。結論真實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前提真實。

三段論規則:1·構成三段論的三個命題,主謂項有且僅有三個概念。違反這一規則,常見的是“四詞項錯誤”。這種錯誤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項在大小前提中出現時不是同一個概念。本質上看,四詞項錯誤是違背同一律的“混淆概念”錯誤在三段論推理中的具體表現。第五章第三節.23-2.直言三段論的規則第五章第三節.3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項是聯系大項和小項的媒介,是正確推理的重要環節。違反這一規則的邏輯錯誤叫“中項兩次不周延”錯誤。

3.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違背這一規則,會犯概念不當周延錯誤。兩種具體表現:大項不當周延:大項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結論中周延。小項不當周延:小項在小前提中不周延,結論中周延。4.兩個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結論大小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判斷。兩個前提如果都否定,中項就起不到聯系大小項的作用,無法得到必然結論。5.結論是否定的,當且僅當一個前提是否定的。有否定前提推不出肯定結論,結論否定則必有否定前提。第五章第三節.3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第五章第三節.43-3.三段論的格及其規則大項、中項、小項在前提命題中的位置是自由的,都可以充當主項和謂項。三段論前提大中小項位置構成四種不同組合,形成的前提形式為三段論的四個“格”。三段論規則在不同格的三段論中有不同的體現,產生了一些格的特殊規則。3-3.1.第一格結構形式:中項是大前提的主項、小前提的謂項。規則:a.大前提必須全稱;b.小前提必須肯定。第一格突出顯示了演繹推理從一般到個別的規律,體現了三段論公理。第一格使用最頻繁,稱典型格、完善格,又稱作審判格。第五章第三節.43-3.三段論的格及其規則第五章第三節.5

3-3.2.第二格結構形式: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是謂項。規則:a.大前提必須是全稱;b.前提中必有一否定。第二格的結論必然是否定的。否定常常用來批駁錯誤、表現事物間的區別,第二格又叫區別格、反駁格。3-3.3.第三格結構形式: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是主項規則:a.小前提必須肯定;b.結論必須特稱。第三格結論是特稱的,這個格又叫例證格。3-3.4.第四格結構形式:中項是大前提謂項小前提主項規則:a.大前提否定,則小前提須全稱;b.小前提肯定則結論特稱;c.一前提否定則大前提全稱。第五章第三節.53-3.2.第二格第五章第三節.6M-PS-MS-P第一格M-PM-SS-P第三格

P-MS-MS-P第二格P-MM-SS-P

第四格第五章第三節.6第五章第三節.73-3.5.三段論的式格的規則是三段論規則的具體運用。把三段論分為四個格,更為明確,便于理解和判斷正誤。不同格三段論的具體結構,稱為三段論的“式”。每一格三段論有六個有效式,第一格有AAA、AAI、AII、EAE、EAO、EIO;第二格的有AEE、AEO、AOO、EAE、EAO、EIO;第三格的有AAI、AII、EAO、EIO、IAI、OAO;第四格的有AAI、AEE、IAI、EAO、EIO、AEO式。

三段論規則是學習要點,比較簡潔,駕一馭萬。覆蓋面也最寬,是三段論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條件。

第五章第三節.73-3.5.三段論的式第五章第三節.83-4.三段論的省略式和復合式3-4.1.三段論的省略式

又稱省略三段論。嚴格地說并不是邏輯形式上,而是語言層次上的省略。是語言交際時隱含在思維過程中間

。省略三段論的運用對語言環境有較強的依賴性。

省略式表達集中簡潔,更有力量。但一個組成部分不直接出現,更容易隱藏邏輯錯誤。檢查省略的三段論,先要還原成完整的三段論。具體的步驟:先確定結論所在,然后根據結論明確大小項,找到或補出大小前提。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常常是前提或結論的標記,而沒有標記的時候,也??筛鶕舷挛难a上。

第五章第三節.83-4.三段論的省略式和復合式第五章第三節.93-4.2.三段論的復合式

又稱復合三段論、連鎖三段論。幾個三段論連貫起來,前一個三段論的結論是后一個三段論的大前提或小前提。

常見情況是省略中間的過渡性結論和前提,得出最終結論,構成省略的連鎖三段論。

檢查連鎖的三段論,也和省略三段論一樣,要先還原成完整的三段論形式。3-5.檢查三段論的步驟第一步,整理:直言推理的語言表達常常不是典型的邏輯形式,檢查的第一步就是根據情況予以整理。理順,還原成典型的推理結構式。第五章第三節.93-4.2.三段論的復合式第五章第三節.10第二步,檢查結構:是否三個命題;是否三個概念;每兩個命題是否一個概念相同;前提是否真實。只要有一條答案是否定的,就不是合格三段論。都肯定,則-第三步,檢查肯定否定情況:是否兩個前提都否定;是否有一個前提否定而結論肯定;是否兩個前提都肯定而結論否定。這三條錯誤情況排斥了,則-第四步,檢查周延情況:中項是否周延;結論中周延的概念前提中是否周延。這兩條沒問題,檢查結束。三段論檢查只能證明形式是否有效,而不能證明結論是否必然真實。前提真實、形式有效,這是推理結論真實的充分條件;然而前提虛假或形式無效則不是結論虛假的充分條件。

第五章第三節.10第二步,檢查結構:是否三個命題;是否三個概第四節復合命題的推理前提或結論中存在復合命題的推理。根據作為前提的復合命題的類型,復合命題的推理可以有假言推理、選言推理和聯言推理等類型。4-1.假言推理又稱假言三段論。最常見的形式是前提是一個假言命題加一個直言命題或其負命題;這個直言命題就是該假言命題的一個支命題或其負命題。結論是另一個支命題或其負命題。假言命題中作為前提的假言命題性質不同,決定了假言推理的三種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的假言推理必須遵從不同的規則。第四節復合命題的推理前提或結論中存在復合命題的推理。第五章第四節.24-1.1.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前提中的假言命題是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只要p就q?!背浞謼l件假言推理規則:承認前件就一定承認后件。否定后件則必否定前件。根據這兩條規則,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就有兩種有效式。肯定前件式:只要p,則q;p;∴q。否定后件式:只要p,則q;非q;∴非p。

反過來看,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不是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第五章第四節.24-1.1.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34-1.2.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前提中假言命題是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只有p才q”。規則,和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相反:肯定后件則必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則必否定后件。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也有兩個有效式: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q;∴p。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非p;∴非q。

第五章第四節.34-1.2.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44-1.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前提中假言命題是充分必要條件命題“p當且僅當q”。規則:肯定前提中的一個支命題,則必肯定另一個支命題;否定前提中的一個支命題,則必否定另一個支命題,。有效式共4種: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p當且僅當q;p(或q);∴q(或p)。p當且僅當q;非p(或非q);∴非q(或非p)。假言三段論也有省略式、復合式或連鎖式。

第五章第四節.44-1.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54-2.選言推理又稱選言三段論。大前提是選言命題,小前提是大前提的選言支或其負命題。選言推理的兩種形式:4-2.1.否定肯定式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一個選言支,結論則肯定另一個。p或者q;非p(或非q);∴q(或p)。否定肯定式對不相容和相容兩種選言推理都是有效式。使用否定肯定式選言推理的兩個問題:前提選言支必須窮盡;如果前提由多個選言支構成,結論中就必須也只能肯定一個支判斷,其余在小前提中一一否定。第五章第四節.54-2.選言推理第五章第四節.64-2.2.肯定否定式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一個選言支,結論則否定另一個。p要么q;p(或q);∴非q(或非p)。適用于不相容選言推理而不適用相容的選言推理。4-2.3.選言推理的規則相容選言推理:否定一部分選言支就可肯定另一選言支,而肯定一部分選言支則不能否定另一選言支。不相容的選言推理:肯定一部分選言支就可以否定其他選言支,否定一部分選言支就可以肯定另一個選言支。第五章第四節.64-2.2.肯定否定式第五章第四節.74-3.聯言推理聯言推理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推理。4-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