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新學案語文蘇教版講義:專題一 文本1沁園春·長沙_第1頁
2018-2019版新學案語文蘇教版講義:專題一 文本1沁園春·長沙_第2頁
2018-2019版新學案語文蘇教版講義:專題一 文本1沁園春·長沙_第3頁
2018-2019版新學案語文蘇教版講義:專題一 文本1沁園春·長沙_第4頁
2018-2019版新學案語文蘇教版講義:專題一 文本1沁園春·長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文本1沁園春·長沙學習目標1。誦讀全詞,理解詞的思想內涵,體會詞人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情懷。2.賞析詞上片的景物描寫.一、音正形準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1)單音字①沁園春() ②橘子洲()③漫江碧透() ④百舸爭流()⑤悵寥廓() ⑥崢嶸歲月()⑦揮斥方遒() ⑧浪遏飛舟()答案①qìn②jú③màn④ɡě⑤chànɡliáokuò⑥zhēnɡrónɡ⑦qiú⑧è(2)多音字①盡eq\b\lc\{\rc\(\a\vs4\al\co1(盡管,盡善盡美))②勁eq\b\lc\{\rc\(\a\vs4\al\co1(遒勁,勁頭))答案①jǐn/jìn②jìnɡ/jìn2.給下列形似字組詞(1)eq\b\lc\{\rc\(\a\vs4\al\co1(沁,泌,謐))(2)eq\b\lc\{\rc\(\a\vs4\al\co1(漫,蔓,曼))(3)eq\b\lc\{\rc\(\a\vs4\al\co1(寥,繆,謬))(4)eq\b\lc\{\rc\(\a\vs4\al\co1(攜,雋,鐫))答案(1)沁園春/分泌/靜謐(2)漫江/蔓延/輕歌曼舞(3)寥廓/未雨綢繆/荒謬(4)攜手/雋秀/鐫刻二、詞語積累1.理解運用(1)崢嶸歲月: (2)指點江山: (3)激濁揚清: 答案(1)不平凡、不尋常的日子。(錯點提醒:這是一個褒義詞。)(2)縱論國家大事。江山,多用來指國家或國家的政權.(錯點提醒:注意使用對象,不能用于具體的山水。)(3)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抨擊壞人壞事,褒揚好人好事.也說“揚清激濁”。[對點小測]判斷下列加點成語的運用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崢嶸歲月已遠去,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仍長存我們心底。()(2)登上華山的高峰后,游客們十分興奮,他們居高臨下,指點江山,贊美著眼前的大好風光。()(3)公共網絡空間形成公序良俗,需要每個人對自己的網上言行負責,涵養激濁揚清的正能量,共同珍惜、維護良好的網絡生態。()答案(1)√(2)×。望文生義(3)√2.辨詞填空(1)寥廓·遼闊寥廓:高遠空曠。多指空間范圍上的。如“寥廓的天空”“視野寥廓"。遼闊:廣闊,寬廣.多指面積廣。如“遼闊的大地”“遼闊的海洋”“幅員遼闊”。①我們幾個站在牛鼻寨的一個山尖上,腳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________的天空,此刻的我們,已經情醉崀山、魂系崀山!②我騎著一匹棕色的快馬,在________的草原上奔馳,風在我耳邊呼呼吹過,讓我感到一絲絲涼意。答案①寥廓②遼闊(2)意氣·義氣意氣:a.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b.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c。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鬧意氣”。義氣:由于私人關系而甘于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講義氣"“義氣凜然”。“意氣"往往指精神狀態。“義氣”往往適用于犧牲自己利益的場合。①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在日本侵華時,多少________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②在卡馬喬的執教生涯中,沖動、________用事的例子不在少數。兩次短期執教皇馬時,或因與俱樂部高層不和、或因與大牌球員不和,卡馬喬都曾拂袖而去.答案①義氣②意氣(3)風華正茂·年富力強風華正茂:風采和才華正在最好的時候。形容青年人奮發有為、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多用作謂語,側重于正當年(年輕)。年富力強:年紀輕,精力旺盛。側重于年齡和能力的合理搭配,一般指上了些歲數的.①新一屆市委領導班子成員大多由________的中青年組成.②那時我們________,精力旺盛,不論撰文,還是校對,都能得心應手.答案①年富力強②風華正茂三、名言警句1.課文名句(1)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2)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2.課外名句(1)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2)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4)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5)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毛澤東《清平樂·會昌》(6)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詩詞作品有《西江月·井岡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七律·長征》《采桑子·重陽》《清平樂·會昌》《沁園春·雪》等。二、背景展示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香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頭,面對如畫的秋色,展望大好的革命形勢,回憶過去的戰斗歲月,他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糞土當年萬戶侯",在當時有許多事件可以印證,如1915年袁世凱稱帝,毛澤東曾印發反袁小冊子,開展斗爭;1916年直接組織和領導了驅逐軍閥張敬堯出湖南的運動等。三、文學常識詞的相關知識1.詞: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是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文體,句式不齊,也稱“樂府”“長短句"“曲子詞"“詩余".詞從字數上看,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從風格上看,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闋(曲)或一片。一首由兩片構成的詞,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啟下、過渡轉折、連結兩片的作用,稱為“過片”或“過變”。2.詞牌:也稱“詞調”“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它規定了可供演唱的詞的音樂,也規定了作為歌詞的詞的字數、句數、韻律等.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的區別,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如“沁園春”是詞牌,“長沙”是標題。“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但每個人對秋天的理解各不相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落榜才子張繼筆下的秋;“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是看破世事的“詩佛”王維筆下的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客居他鄉的王勃筆下的秋。那偉大領袖毛澤東筆下的秋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沁園春·長沙》。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兩個問題:(1)全詞一共描述了四幅圖畫,請根據提示為其中的三幅圖畫命名,填在圖中空缺處(①②③)。(2)景物描寫是本詞的一大特色,在第二幅圖畫中,作者從哪兩個角度寫出了湘江秋景的特點?試分析并填在圖中空缺處(④⑤)。答案(1)①獨立寒秋圖②崢嶸歲月圖③中流擊水圖(2)④靜⑤動1.詞的上片前三句交代了什么?語序上有何特點?“獨立”一詞寫出了怎樣的情境?答: 答案(1)交代了時間(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地點(橘子洲頭)和作者的處境(獨立)。(2)出于詞律的需要,語序上存在倒裝現象,要調一下語序譯成:在深秋時節,我獨自一人來到橘子洲,面前的湘江向北流去。(3)“獨立”寫出了作者的形單影只,“獨”字又與下片的“百侶”相對,形獨而心不獨。2.下片一個“憶”字領起下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作者給出上片“誰主沉浮”的答案了嗎?答: 答案兩幅畫:崢嶸歲月圖和中流擊水圖。圖示如下:3.上片提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問題,下片則指出“同學少年"是主宰江山盛衰之人。請吟誦下片,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說說詞中的“同學少年”具有怎樣的精神風貌.答: 答案(1)“同學少年”是風采才華正在旺盛之際、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關心國家大事且積極參與變革社會的實踐、藐視一切反動派和軍閥官僚的青年革命者的群體形象。(2)“風華正茂"體現風采才華正在旺盛之際.(3)“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體現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4)“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體現關心國家大事且積極參與變革社會的實踐.(5)“糞土當年萬戶侯”體現藐視一切反動派和軍閥官僚.4.怎樣理解“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并說說這一問句與上片末尾的設問句有什么內在聯系。答: 答案理解:(1)這是一幅中流擊水圖,大概意思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只.(2)采用象征手法,運用大膽的夸張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而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在新時代的浪潮里,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風浪中,乘風破浪,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任,表達了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表現了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內在聯系:這一問句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國家民族的命運乃至人世間的一切應該由我們這一群敢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熱血青年來主宰。這一問句再次抒發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5.作者的滿腔激情充溢全詞。在詩歌中,情景常常融為一體,融情于景,景情交融.在上片的景物描寫中,作者用詞精準恰當,極富表現力。請說說下列加點的詞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1)數詞“萬”: (2)形容詞“遍": “漫”: (3)動詞“染”: “爭”: “擊”: “翔”: (4)副詞“競”: 答案(1)“萬":描摹出了群山疊嶂之態。(2)“遍”:繪出了紅得徹底。“漫”:寫出了江水滿溢之狀.(3)“染":化靜為動,寫出了山林紅葉斑斕的場面,表現了紅葉的絢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樣。“爭":活現出了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擊”:準確地表現了雄鷹矯健翱翔的姿態.“翔”:精當地描繪出了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情態.(4)“競”:競相,寫出了萬物蓬勃的生命力。“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理解全詞的關鍵句子,有關“悵"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認為不應該理解為“失意",認為“悵”字表達了詞人由深思而引起的激昂慷慨心緒;有人認為應該理解為“惆悵感慨”。你認為“悵”字寄寓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觀點一)“悵”字在本詞中不能理解為“失意”,而是表達了詞人由深思而引發的激昂慷慨心緒。詞人面對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緒萬千,不禁發問:“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觀點二)從課本注釋來看,“悵”是“惆悵感慨”的意思。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詞人陷入了沉思,河山壯美,但革命的形勢不容樂觀.詞人設問時,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學生,將喚起民眾來主宰沉浮。“悵”字表現了詞人的迷茫和擔憂。情景交融本詞景與情的關系是:觸景生情,先景后情;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正是詞人對景與情的靈活應用,增強了這首詞的無窮魅力.技巧點撥(1)抓準景物特點要完成一篇優質的情景交融的文章,就必須抓準景物的特點,從景物的本身出發,抓住景物的外在特點和內在神韻,并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合點,將內外巧妙結合.(2)選準詞語,巧用修辭最優美的寫景往往要在語言上下功夫,或借助詞語準確地寫出景物的特征,或借助修辭營造絕妙意境。如《天凈沙·秋思》寫了藤、樹、鴉、道、風、馬等景,為突出它們的特征用了“枯、老、昏、古、西、瘦”等詞語,呈現出了一種冷落暗淡、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3)處理好情與景的關系寫景不是為單純寫景,寫景是為了抒情,是為了表現情感.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寫景的同時要注重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景中。再如《天凈沙·秋思》,作者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借助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遷移運用用“微霜"“紅葉"“秋色”寫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80字左右。答: 答案(示例)暮秋的天空,初寒薄透,冰藍色迷離著渺遠的蒼穹。隱隱微霜如同透明的花朵,兀自開放,又兀自消亡。紅葉翩翩,秋色蕭蕭。若說西風有情,那滿山搖曳的鮮紅便是隨她起舞的蝶,演繹著一場絢爛的季節。一、課本素材點擊文本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描寫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滿生命活力:“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面對如此壯麗寥廓的景象,詞人不僅表現出了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現出了蔑視官僚軍閥、改造舊世界的豪情壯志.“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彰顯的是青年毛澤東面對風云變幻的動蕩時局而生發的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表現的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青年意氣風發、敢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關注時局,關心國事,應當是每一個時代有志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運用示例“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那蕩漾著萬千柔情、凝聚著悠悠歷史的壯麗河山,引起了一個青年的雄心壯志。“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鴻鵠之志,在頃刻間綻放。偉大的抱負,注定了他將書寫明天的輝煌燦爛。他淡淡地敲醒了我沉睡中的野心與意志,他告訴我,“敢教日月換新天”才是中華兒女的真本色.(選自《那時,我的靈魂被他敲醒》,有改動)二、課外素材吳敏霞:追夢青春31歲的吳敏霞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超越“跳水皇后”郭晶晶,成為五金王。就身體條件而論,吳敏霞其實并不適合做跳水運動員。先天性貧血,先天性胯、髖關節有點突出,身體素質不如旁人的她,用高強度的訓練來補足,每天跳水池、食堂、宿舍“三點一線”地連軸轉。每天在水上、陸上的訓練課中至少要翻300多次跟頭,18年間,那就是幾十萬次的跳躍、入水。她自己卻很坦然:“這是工作,不投入怎么能做得好呢?"18年來,4屆奧運,5枚奧運金牌,這就是吳敏霞對“追夢青春”的詮釋,不完美的她憑借著咬牙拼到底的努力,完美謝幕。選材感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無悔青春的方式,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實現夢想的途徑.正視自己,認真做好自己的事,無悔青春。“奇士”的青春陳晉什么樣的歲月會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濃濃的痕跡?人們會說,是青春的歲月.什么樣的故事會在人至晚年時深深地縈繞夢鄉?人們會說,是青春的故事。青春的歲月所以刻痕最深,是因為每一個有志青年,在這段歲月中,無不信心百倍,壯懷激烈,一覽無余地展露著生命的蓬勃活力。青春的故事所以縈繞夢鄉,是因為每一個有志青年,在這些故事里,預示著人生價值的不可限量,而整個人生的故事,也常常在青春行為里若隱若現地藏伏著序幕。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師范學校二年級學生毛澤東,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他根據“毛澤東”三個字的繁體筆畫數,用“二十八畫生”的名字,在長沙一些學校貼了個好幾百字的《征友啟事》。啟事結尾化用《詩經》里的話說:“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意思是鳥兒鳴叫著以尋求朋友,我也像古人那樣呼吁,請兄弟們來幫助我。羅章龍也給自己起了一個氣概不凡的名字,叫“縱宇一郎”。二人在湖南省圖書館相約見面。暢談三個小時,雙方以風流自詡。一種流脈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們牽在了一起。“長沙賦”說的是漢代賈誼在當長沙王太傅時寫的《治安策》。“楚屈平”就是創作出《離騷》這部千古絕唱的屈原。春秋戰國時,湖南屬于楚國。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文人騷客和愛國志士都曾把他們的思想、情感、才華拋灑在這片土地上。屈原、賈誼、李白、杜甫、范仲淹、辛棄疾、王夫之,他們的人格精神,融入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了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在流浪行吟中,縱身跳入湖南汨羅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愛國主義、高風亮節的人格風范、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懷,成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毛澤東剛上師范時,有一本聽課筆記。一共46頁,而前面的11頁,都是用魏碑字體工工整整抄寫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如此追蹤詩哲先賢,大概是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懷激勵著青年毛澤東,去鄙視隨波逐流的世俗之風;大概是屈賦的光芒照亮了詩國的天空,成了他汲取詩情和靈感的太陽.二人交往,最快意的事情,大概是觀覽名勝古跡了.他們來到長沙附近的拖船埠,那里有一座禹王碑,傳說大禹在那里拖過船。他們尋訪了屈原住過的玉笱山、紀念賈誼的太傅祠,以及杜甫流浪長沙時在岳麓山住過的崇德寺、辛棄疾在長沙練兵的舊址飛虎營……尋訪遠逝的騷客先賢,青年毛澤東是在同他們作心靈的對話,還是在抒發撫古思今的感慨?正是在山川名勝的游歷中,毛澤東似乎感受著一些叫作詩文意氣的東西。讀后啟悟青年毛澤東擁有充實的遠大理想。在這種理想的激勵下,他信心百倍、壯懷激烈,一覽無余地展現生命的蓬勃活力;在這種理想的激勵下,青春的每一天都預示著不可限量的人生價值.在這種理想中,來自山川名勝的詩文氣象承托起他的理想,而古圣先賢的人格象征、人格精神又不斷滋潤著他的心靈,使他鄙視隨波逐流的世俗之風,而湖湘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浪漫情懷又在不斷增添他的理想內涵。1.[名句]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大意]批評我批評得正確,他就是我的老師;肯定我肯定得正確,他就是我的朋友;一味對我阿諛奉承者,正是要敗壞我的人。2.[名句]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大意]寶玉藏在山中,連山上的草木都顯得光澤滋潤;珍珠產于深淵,連高崖邊上的土石也顯得不干枯。3.[名句]怒不過奪,喜不過予。——《荀子》[大意]憤怒時不對人過分地處罰,高興時不對人過分地賜予。4.[名句]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大意]上天不會因為人們厭惡寒冷而廢除嚴冬,大地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遙遠而改變寬廣,見識遠大的人不會因為目光短淺的人吵吵嚷嚷而停止行動.一、語言文字運用1.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新時期,新目標,廣大干部要抵制腐敗,發揚____________的優良作風,切實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全國人民要__________昂揚,勢如風檣陣馬,在“四化”建設征途中多多譜寫新章,讓________的祖國大地洋溢著幸福的光芒。A.激濁揚清意氣遼闊B.激濁揚清義氣寥廓C.隱惡揚善義氣遼闊D.隱惡揚善意氣寥廓答案A解析激濁揚清: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抨擊壞人壞事,褒揚好人好事.隱惡揚善:隱瞞人的壞處,而表揚他的好處,這是古代提倡的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意氣:①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③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鬧意氣"。義氣:①由于私人關系而甘于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講義氣”“義氣凜然”;②有這種氣概或感情。“義氣”往往適用于犧牲自己利益的場合,而“意氣”往往指精神狀態。遼闊:廣闊,寬廣。寥廓:高遠空曠。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沁園春·長沙》上闋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B.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如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的時候。C.《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D.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后仿佛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反映出的崇高美。答案C解析A項缺少賓語中心語,應在句末加“的問題”。B項句式雜糅,正值就是“正到什么時候”,可以刪去句末“的時候”.D項搭配不當,“壯志豪情"與“使人讀后”不能搭配。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沁園春·長沙》是詞人毛澤東的經典之作,實際上是詞人改造舊世界的宣言書。但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其鋒藏而不露②誠如古人所言“引而不發,躍如也"③寓動于靜④其勢引而不發⑤其詞雅而不激⑥寓張于弛A.②④③⑥①⑤ B.③⑥①④⑤②C.②④①⑤③⑥ D.③⑥②①④⑤答案B解析注意所填寫的句子內部的整體性。如③⑥是一個整體,①④⑤是一個整體,由此排除A項;②明顯帶有總結性,應置于最后,故排除C、D兩項。4.下列各句中,所引詩詞不符合語境的一項是()A.“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歷史上最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新的長征路上,需要中國共產黨勇立時代潮頭,不斷創新。B.“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越是面臨困難復雜的局面,越要增強發展的信心和勇氣。C.“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贛南的青山綠水始終輝映著偉大的長征精神,贛南的英雄兒女代代傳承著紅色基因,小康之路正在他們腳下延伸。D.“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每次過年,億萬民眾踏歸程、急切回家風兼雨,眾人暢飲團圓酒、推杯把盞話歲除的情景,都讓人感動.答案B解析應改為“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的意思是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里的路途。“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意思是世間萬事萬物,在其發展當中充滿矛盾,是一個由亂到治、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人要以開闊的胸襟、長遠的眼光來對待它。5.下列語句描寫的內容與使用場合對應正確的一組是()①音樂室:陽春白雪雖然和寡,流水高山但覓知音②科技館:究古今往事之蹤跡,昭人類社會之興衰③書畫室:心馳山水一窗閑情,筆走龍蛇滿室墨香④檔案室:納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之典顯文才⑤實驗室:紙上得來始終覺淺,絕知此事定要躬行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③⑤ D.③④⑤答案C解析“陽春白雪"“流水高山"都是樂曲名,由此可知①恰當.由“古今往事”“人類社會之興衰”可知,②應描寫的是閱覽室,而不是科技館.有“山水”,符合畫的特點;“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筆勢雄健活潑,據此可知③恰當.“納百川”說明容納的內容多,“千古之典”說明知識豐富,故④應描寫的是閱覽室。“躬行”指身體力行,親身實行,符合實驗室的特點,故⑤正確。二、課內閱讀強化比較閱讀《沁園春·長沙》和《沁園春·雪》,完成6~7題。沁園春·長沙毛澤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雪毛澤東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6.這兩首詞在寫景上有何異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相同點)都是寫景,都表現出了大氣的風格、雄壯的氣勢.(2)(不同點)①寫景目的:《沁園春·雪》是借景抒情,《沁園春·長沙》是借景敘事.②內容上:《沁園春·雪》描寫的是冬景,《沁園春·長沙》描寫的是秋景.③寫景角度:《沁園春·雪》是以遠觀為主,《沁園春·長沙》是遠近結合、俯仰結合.7.這兩首詞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沁園春·長沙》寫的是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的豪情,《沁園春·雪》寫的是對祖國大好山河的贊美以及自己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三、課外閱讀拓展(一)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8~9題。卜算子·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毛澤東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8.這兩首詞都是詠梅之作,但兩首詞里的梅花形象卻很不相同,請分別概括這兩首詞里的梅花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陸詞:遺世獨立、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毛詞:美麗冷艷、堅強不屈,以苦為樂,充滿了積極樂觀的精神。解析9.這兩首詞的感情基調有何不同?請從知人論世的角度進行簡單的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陸詞:寂寞,孤獨,苦悶,抑郁,愁苦。毛詞:樂觀開朗,自信樂觀。原因分析:陸游是南宋主戰派的代表,備受當權者的打壓排擠,寫作該詞時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他士氣低落,十分悲觀,因此整首詞十分悲涼。而作為中國共產黨領袖的毛澤東,寫這首詞是托梅寄志,以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在險惡的環境下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戰直到取得最后勝利的決心和信心,所以這首詞的格調是激昂上進的。(背景補充:1958年,“大躍進”遭受挫折后,中國又連續出現了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處于重重困難之中。而國際上也掀起了一股反華浪潮,中國人民正在經歷一次嚴峻的考驗.毛澤東寫作此詞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大家蔑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毛澤東借詠梅來言志,鼓舞廣大的無產階級人民群眾,鼓勵他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