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寧市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咸寧市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咸寧市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咸寧市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咸寧市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咸寧市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西漢時期,業主開墾荒地而獲得土地,并無買賣交易發生,但業主也要模仿土地買賣文契,刻石立碑,說土地是從“東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話人物手中買來的。上述現象表明A.西漢土地私有制開始確立 B.西漢政府鼓勵土地買賣C.地契成為土地所有權憑證 D.西漢政府禁止開墾荒地參考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在戰國時期確立,故A項錯誤;B項與材料“并無買賣交易發生”矛盾,故排除;據材料“業主也要模仿土地買賣文契”可知地契成為土地所有權憑證,故C項正確;D項與材料“業主開墾荒地而獲得土地”矛盾,故排除。2.秦代會稽刻石及秦簡中規定:妻子殺死與人通奸的丈夫無罪;夫因妻兇悍而將其耳撕裂當處耐刑(強制剃除鬢毛胡須而保留頭發)。而漢代以后則情形大變,唐、宋律法規定:妻毆夫規定徒1年,傷重者加凡傷3等處罰。此變化反映了()A.秦代嚴格實行“以法治國”

B.唐宋律法嚴重缺失公正性C.儒家倫理道德得到了強化

D.理學已成為封建主流意識參考答案:C秦代嚴格實行“依法治國”雖符合史實,但不能體現材料中的變化,故A項錯誤;唐宋法律體現的是對儒家倫理道德的強化,但不能憑此點就說明其嚴重缺失公正性,故B項錯誤;秦代以法家思想為治國思想,夫與妻地位相對平等,因而妻子對丈夫過失的懲罰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漢代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夫為妻綱使儒家倫理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并且自漢代以后法律進行維護,說明儒家的倫理道德得到了強化,故C項正確;理學產生于宋代,不能說明唐代法律的規定,故D項錯誤。3.鄧小平曾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在此基礎上,中國政府于20世紀90年代進一步提出A.“載人航天工程”

B.“雙百”方針

C.“科教興國”戰略

D.“三個面向”方針參考答案:C4.“兼容統一、秩序與自由的價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的優點,營造出一個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共同發展”的政體形式。確立這種“政體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權利法案》

B.《德意志帝國憲法》

C.《1875年憲法》

D.《1787年憲法》參考答案:B5.鴉片戰爭發生的必然因素包括:①英國基本完成工業革命②英國已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③中國自給自足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④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此題推薦使用排除法。②選項錯誤。因為此時英國處于自由資本主義市場階段,并不是壟斷資本主義市場,所以不是帝國主義。其他說法是正確的。故選D。6.《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毕铝心軌蚍从?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

)A.《馬關條約》的簽訂和公車上書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辛丑條約》的簽訂和戊戌變法

D.《辛丑條約》的簽訂和辛亥革命參考答案:D解析:《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來挽救民族的危亡。7.公元前4世紀中葉,秦國頒行“分異令”,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即分家)者,倍其賦”。也就是說,“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財”,實行“諸子有份”。此規定:A.是分封制影響的產物

B.推動了郡縣制的建立C.沖擊了傳統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參考答案:C8.《耒耜經》記載:“轅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為級,前高而后庳(bì,低洼),所以進退為評(評,指犁評,是長方形的木框,位于犁箭之上)”。該工具是:參考答案:D農業的發展。提取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犁”分析,應為曲轅犁。A項是輸水灌溉工具翻車;B項是播種工具耬車;C項是將水從低處運往高處的筒車。故選D。到了唐代,曲轅犁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傳統步犁的基本定型。9.基督教神學認為無知的人心靈更加純凈,與之相反的古希臘思想家的觀點是A.人是萬物的尺度

B.知識即美德C.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D.法治優于人治參考答案:B【考點】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試題解析】材料中強調人的無知,而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強調“知識即美德”,故B正確;其它選項與題意無關,均排除。故選B。

10.電視劇《長沙保衛戰》(1939.9—1942.1)介紹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抗擊日軍的重大戰役:第一次長沙保衛戰,戰術上未分出勝負,戰略上阻止了敵人的進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保衛戰則對敵軍造成相當大的打擊。該電視劇的播出說明A.日軍不可戰勝神話被打破B.國民黨左右了相持階段抗戰C.抗日戰爭轉入了戰略反攻D.對國民黨抗戰的認識更客觀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抗擊日軍的重大戰役”“第一次長沙保衛戰,戰術上未分出勝負,戰略上阻止了敵人的進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保衛戰則對敵軍造成相當大的打擊”,說明電視劇客觀地反映了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抗戰情況,故D正確;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神話被打破,故A錯誤;材料只是反映了國民黨在相持階段的抗戰,沒有共產黨抗戰的信息,無法體現國民黨“左右了”相持階段抗戰,排除B;1944年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1.中國歷代采用帝王紀年,這種辦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電告各省都督:“中華民國,改用陽歷,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中國紀年的變革A.是當時政治體制演進的結果

B.說明民主共和觀念已深人人心C.是帝王紀年發展的必然產物

D.表明民族主義的目標得以實現參考答案:A本題旨在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辛亥革命是從形式到內容的一次社會革命,“改用陽歷”便是其形式上西化的表現之一。B中“已深入人心”、D中的“得以實現”以及整個C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本題選A。12.唐代元稹《估客樂》:“求珠駕滄海,采玉上荊衡。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浻翁煜卤椋瑓s到長安城。城中東西市,聞客次第迎?!痹娭蟹从吵霎敃r①商幫的活動范圍很廣

②長安城是重要的商貿城市③市場設置不受地點限制

④民族間經濟交往頻繁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古代商業。商幫出現在明朝時期,排除①;由詩句中“城中東西市,聞客次第迎”可知②正確;唐朝時期,市場有嚴格的地域限制,排除③;從詩句中“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可知中原地域與少數民族經濟交往活躍,故④正確。因此選B。13.下框是19世紀某著作的目錄節選。該著作(

)A.成為近代科學形成的重要標志B.用生物學解釋地質的演變規律C.在世界上首提生物進化的觀點D.成為階級斗爭的自然科學根據參考答案:D14.馬克思認為“太平天國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產主義性質的政權”。蔣介石卻認為“往者,洪楊諸先生,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志業未究而遽爾敗亡……在歷史上是以留一重大紀念焉。”上述兩人對于太平天國的評價(

A.符合革命史觀,角度相同

B.符合現代史觀,立場相同

C.符合全球史觀,其有客觀性

D.符合文明史現,具有客觀性參考答案:D15.雅典城市居民譏諷那些入城參加公民大會的鄉下人,“穿的鞋子比腳大,大聲嚷嚷?!偸窍蚵酚稣邌栠@問那:皮革多少錢?咸魚多少錢?”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城邦并不具有寬容自由的文化環境B.城居者鄙視鄉下人參與民主政治C.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條件并不對等D.政治生活出現城市與鄉村的對立參考答案:C從材料信息來看,雅典的城市居民瞧不起鄉下公民,二者在經濟條件和思想觀念方面存在很大區別,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條件并不對等。故答案為C項。A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城市人對鄉下人的行為方式不滿,并非鄙視鄉下人參與民主政治,排除B項;D項說法夸張,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6.江蘇連云港尹灣出土的《集簿》載:西漢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東海郡“縣、邑、侯國卅八:縣十八,侯國十八,邑二”。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A.“推恩令”徹底廢除了分封制

B.當時仍然實行郡國并行制C.侯國與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單位

D.東??な钱敃r最大的郡參考答案:B17.1985年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一批省屬企業下放給所在地(市)領導管理,下放的企業中有南京機床廠、江南水泥廠、江蘇玻璃廠等34個省屬企業。決定主要是為了A.調整工業布局B.實行政企分開C.增強企業活力D.鼓勵租賃經營參考答案:C根據“將一批省屬企業下放給所在地(市)領導管理”反映了權利的下放,目的是為了增強企業活力,故C正確。題干與調整工業布局無關,排除A項;B項不是主要目的;D項不符合題意。18.1961年,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的一份報告指出:部分干部和農民對集體生產信心不足,以致發展到變相恢復單干,有的地方出現了“父子隊”“兄弟隊”式家庭作業。報告所指出的歷史現象A.有利于農村經濟的恢復 B.影響到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開展C.是國民經濟調整的結果 D.糾正了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現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與實踐。材料反映了面對1959至1961年經濟的嚴重困難,1961年我國農村出現部分干部和農民變相地恢復單干,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父子隊”等家庭作業的生產形式。上述現象有利于農村經濟的恢復,故選A。農業合作化運動出現在“一五”計劃期間,故B錯誤;1960年起的國民經濟調整不涉及生產組織形式問題,故C錯誤;此時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仍在不斷發展,故D錯誤。19.有論者認為,鴉片戰爭不但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而且打開了中國婦女走出中世紀的大門,你認為打開了中國婦女走出中世紀大門的武器是A.堅船利炮B.洋紗洋布C.自由平等觀念D.歐洲風俗習慣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特別注意題目要求的是“武器”,可以理解為途徑和工具。自由平等的觀念和歐洲風俗習慣應該是傳播的內容,而不是“武器”,排除CD。“打開了中國婦女走出中世紀的大門”主要側重的應該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影響,排除A。從題中“鴉片戰爭不但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而且打開了中國婦女走出中世紀的大門?!笨芍?,鴉片戰爭之后,外國商品逐漸輸入中國,首先受到沖擊的是中國的棉紡織業,家庭手工業破產,婦女從男耕女織的生產模式中解放出來。故答案選B??键c: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鴉片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自然經濟的解體【名師點睛】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表現一方面表現為傳統的家庭手工業,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開始走向衰落,并且與農業分離,以男耕女織相結合為特征的小農經濟結構開始走向瓦解,即:紡與織分開,織與耕分開。另一方面表現為,農業生產進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經濟作物的擴種和糧食生產的商品化。中國的農副土特產品服從于國際市場的需要,日趨商品化。減少了它們在農業經濟中的自給自足的成分。這也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同時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20.歷史學者艾弗瑞·克羅斯比的《哥倫布大交換》說: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的突發性交流。它是人類歷史上的跨越種族的一件重要事件?!案鐐惒即蠼粨Q”導致了A.天主教由美洲東傳B.歐洲工業文明的確立C.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D.英國成為新貿易中心參考答案:C點睛: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世界市場的形成。21.古羅馬著名的政治家西塞羅(公元前106—公元前43)留下許多的演說詞。這些演說詞都按一定的修辭程式組織,結構勻稱,詞匯豐富、句法講究,具有強烈的傾向性,對于鼓動聽眾很有效果。西塞羅演說詞的這些特征是古羅馬A.共和政制的產物B.民主政治虛偽性的體現C.愚民政策的體現D.思想文化繁榮的體現參考答案:A【詳解】從題目“公元前106-公元前43”可知,西塞羅生活在羅馬共和國時期,該時期的特征是貴族集體統治。西塞羅的演說詞有“一定的修辭程式組織,結構勻稱,詞匯豐富、句法講究,具有強烈的傾向性,對于鼓動聽眾很有效果”,他要想使自己的執政理念得到貫徹,就必須說服其他貴族,這就是古羅馬共和政體的產物,故A項正確。這并非民主政治的虛偽性,也不是愚民政策,而是宣傳自己政治主張的手段,故BC項錯誤。這是政治體制的產物,不是思想文化繁榮的表現,故D項錯誤。所以選A。22.據一位美國濟學家估計,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738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959年的1234億元,增長了70%。相比之下,1959年到1970年只增長了30%。導致后以時期經濟增長緩慢的原因是()A.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這動

B.中蘇關系破裂,蘇聯停止對華援助C.“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

D.持續的政治運動沖擊經濟建設參考答案: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這動發生在1958年不是后期(1959年到1970年)經濟增長緩慢的原因,故A項錯誤;中蘇關系破裂,蘇聯停止對華援助是導致后一時期經濟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但不全面,故B項錯誤;“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是導致后一時期經濟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但不全面,故C項錯誤;持續的政治運動表全面概括了之后一時期經濟增長緩慢的原因,故D項正確。D23.新中國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長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對帝國主義要和氣一點,對反動派印度尼赫魯要和氣一點,對修正主義要和氣一點,對亞非拉人民斗爭的援助要少一點,此政策在當時被毛澤東認為是修正主義而遭受批判,這說明當時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未得到實踐B.國家利益決定國家對外政策C.黨內外交政策開始出現嚴重分歧D.外交政策受到極左思潮影響參考答案:D據材料中“三和一少”政策可體現中國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正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實踐,故A項排除;材料中王稼祥是根據國情做出的有利于國家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毛澤東對此批判則不是從國家利益出發,故B項排除;材料僅是反映了分歧,但無法說明是“開始”,故C項排除;據材料信息可知面對王稼祥針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在對外關系方面提出應采取緩和的而非緊張的穩妥務實的外交政策,他的是主張有利于過敏經濟的調整和恢復工作,爭取時間度過困難,但受當時的極左思想影響,遭到毛澤東的評判,故D項正確。24.1946年2月22日,美國駐蘇聯外交官喬治·凱南向美國國務院發了一封電文,指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蘇之間無法建立‘合作’關系;美國必須把蘇聯當作對手,而不是伙伴”。這一文件A.標志著美蘇爭霸的局面完全形成B.主張美國用戰爭手段與蘇聯全面對抗C.為美國的“冷戰”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D.形成了二戰后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參考答案:C材料“美蘇之間無法建立‘合作’關系;美國必須把蘇聯當作對手,而不是伙伴”反映了“冷戰對抗”思維,這為美國的“冷戰”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故C正確;喬治?凱南的主張并不能標志美蘇爭霸的局面完全形成,故A錯誤;材料沒有反映戰爭手段,故B錯誤;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華約的成立,故D錯誤。故選C。25.某中學課外興趣小組在研究當代世界歷史局勢時,搜集了下列歷史圖片。請你為它們擬定一個最恰當的探究主題A.資本主義世界的競爭與合作B.第三世界的崛起C.戰后大國外交政策的轉變D.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參考答案:D【詳解】依據題干設問可知要求學生為下列研究資料擬定主題,因此該主題要符合三個資料共同表達的信息。分析材料可知第一則材料顯示出歐洲、日本的崛起與美國分庭抗禮;第二則材料體現出由亞、非、拉美發展中國家構成的國際政治力量的發展;第三則材料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整體分析這些材料可知它們都體現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正確。不結盟運動參與國家不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中國也不是資本主義國家,因此A選項錯誤;美國、日本、歐洲不屬于第三世界國家,因此B選項錯誤;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戰后大國外交政策的轉變。26.右圖是1938年5月發表的一幅漫畫,如果為漫畫擬定標題,下列標題與其寓意最為貼切的是(

A.全民族抗戰

B.兩個戰場配合抗戰

C.團結抗戰,日本宣告投降

D.唯有國共合作,才能殲滅敵人參考答案:A27.明代徐渭在《南詞敘錄》中說:“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狼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宋詞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風靡,淺俗可嗤?!边@表明A.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B.政權并存引發藝術轉型C.宋詞高雅易于譜曲傳唱D.民族融合推動文化發展參考答案:C根據“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宋詞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可知,北方的音樂和宋詞促進了中原地區與北方、南方的文化交流,表明宋朝的民族融合推動文化發展,D正確;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無法體現“藝術轉型”,排除B;C與材料“宋詞既不可被管弦”不符,排除。28.有人認為:“民國成立后,國家自國家,社會自社會?!边@一觀點的含義是A

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

B

民主思想未對民眾產生影響

C

傳統社會沒有得到根本改造

D

各省對共和政體并不認同參考答案:C略29.圖2是1913年《時事畫報》刊登的題為“女學漸興”的時事畫。它反映出:A.女學教育始于民國初期

B.中國女權事業取得進步C.中國教育實現男女平等

D.新文化運動成績卓著參考答案:B30.有學者認為:“中國在宋代至清代的歷史進程中有過三次商業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業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業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業革命……”以下不屬于“第二次商業革命”的是(C)A.經濟功能為主的市鎮大量出現

B.大量的農產品進入了市場C.對外貿易興盛,海外貿易頻繁

D.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參考答案:明清商業革命包括: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出現;大量農產品進入市場;出現區域性的商人群體;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等。故C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

——《漢書·食貨志》材料二

在20世紀末葉提及王安石,我們只更感到驚異:在我們之前900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范圍與深度不曾在當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當王安石對神宗趙頊說“不加稅而國用足”,他無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貸款的辦法刺激經濟成長。當生產增加貨物流通時,即使用同一稅率也能在高額的流通狀態里收到增稅之成果?!S仁宇《中國大歷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鞅變法怎樣推動了當時秦國的社會轉型?(7分)(2)材料二中王安石“用信用貸款的辦法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有哪些?其實際效果如何?(8分)參考答案:32.【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戰爆發后,歐亞交通梗阻,純堿奇缺,獨霸我國堿業的英國卜內門公司囤積居奇,致使上海、天津等地的一些食品業和用堿工業由于買不到純堿而被迫停產倒閉。1917年,吳次伯等人試驗制堿成功,經人介紹與范旭東商談辦廠事宜。然而卜內門公司百般刁難,吳次伯中途背信棄義,英國匯豐銀行又要挾財政部將用鹽制堿特權給予英商。面對嚴峻的形勢,范旭東北上招股,擔負起辦廠重任,1918年11月,永利制堿公司在天津成立,范旭東被推選為總經理?!x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材料二外國資本家封鎖關鍵技術,改進生產設備又缺乏資金,股東紛紛退出,使永利陷入了困境。為了擺脫困境,范旭東在1921年以高薪聘請了留美化工專家候德榜,經過多年研究,終于解決了大規模制堿的一系列技術難題。使得永利于1924年8月開工生產。1926年6月,永利終于生產出純凈潔白的合格堿,范旭東給產品取名永利純堿,以區別于“洋堿”。8月,在美國費城舉行的博覽會上,永利純堿榮膺金質獎。從1927年到1937年,永利的純堿年產量翻了三番多,“紅三角”牌純堿遠銷日本、印度、東南亞一帶。范旭東說:“中國如其沒有一班人,肯沉下心來:不趁熱,不憚煩,不為當世功名富貴所惑,至心皈命為中國創造新的學術技藝,中國決產不出新的生命來?!薄詤菚圆ā陡淖儭笆惩撩褡濉钡纳讨笳撸悍缎駯|》《經濟觀察報》2011.9.1(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槪括范旭東創辦永利堿廠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范旭東的實業活動。參考答案:(1)背景:英國公司借一戰歐亞交通阻滯囤積居奇,導致中國食品業和用堿工業萎縮甚至倒閉;范旭東滿懷實業救國激情,克服重重困難創辦永利堿廠。(2)評價:興辦實業,與外國公司競爭;重用科技人才,創立民族品牌;堅持不懈發展中國化學工業,是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1)從“獨霸我國堿業的英國卜內門公司囤積居奇,致使上海、天津等地的一些食品業和用堿工業由于買不到純堿而被迫停產倒閉”可以得出英國公司借一戰歐亞交通阻滯囤積居奇,導致中國食品業和用堿工業萎縮甚至倒閉;從“對嚴峻的形勢,范旭東北上招股,擔負起辦廠重任”得出范旭東滿懷實業救國激情,克服重重困難創辦永利堿廠。(2)從“中國如其沒有一班人,肯沉下心來:不趁熱,不憚煩,不為當世功名富貴所惑,至心皈命為中國創造新的學術技藝,中國決產不出新的生命來?!笨梢钥闯龇缎駯|堅持不懈發展中國化學工業,是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此外從興辦過程中可以看出他重用科技人才,創立民族品牌。點睛:解答本題第一小問完全是從材料中的內容提取出來的,在解答本題時要注意從材料中慢慢提取關鍵信息,之后一一總結概括,最后得出完整的答案,注意條理清楚,言簡意賅。33.近代以來,中國在變,世界在變,中國對世界的認識(即狹義的“世界觀”)也在變。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爾國王(指英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天朝撫有四?!峦h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薄浴肚鍖嶄洝罚?)根據材料一,概括鴉片戰爭前清朝統治者的“世界觀”,并結合具體史實,說明這一世界觀對戰爭的影響。(2分)材料二、隨著西學東漸,近代中國人逐漸認識到與外國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戰敗之后,中國讀書人逐漸被戰勝者改變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強弱分文野的新觀念。這類因對抗性互動而產生的概念轉移,急劇而徹底的改變了對西方的認知:從“夷務”到“洋務”再到“時務”,由貶義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說是天翻地覆的轉變,也不為過?!_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國》(2)對比材料一,材料二中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對于世界的認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4分)材料三、過去60年,中國對于世界的看法,……是沿著一條螺旋軌跡不斷向前邁進,由相對簡單逐漸走向相對成熟。具體而言,中國“世界觀”的發展與變化可以清晰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50~60年代,……對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個階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對外開放;第三個階段是世紀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諧世界”理念?!俊稄膶α⒌浇y一:中國世界觀60年劇變》(3)與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第三階段中國政府對外部世界的作法有什么區別?(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三階段中國政府在“和諧世界”理念的指導下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近代以來中國“世界觀”的變化軌跡。(2分)參考答案:(1)世界觀:以天朝上國自居。(1分)影響:造成戰前中國盲目自大,不了解敵情,成為鴉片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1分)(2)變化:放棄以自我為中心,逐漸形成近代世界觀;對西方從鄙視到平等再到尊崇。(2分)原因:近代戰爭戰敗,民族危機加劇;開眼看世界,對西方了解的深入。(2分)(3)區別:主動開放,積極融入世界。(1分)措施: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進程;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多邊外交;推動地區內交流合作;發展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倡導成立上合組織,維護地區穩定和安全。(任4點得4分)(4)從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學習,從被動開放到積極主動開放。(2分)近代中國的對外開放。(1)從材料一內容不難直接得出清政府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傲慢態度,這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重要原因;(2)從材料二中的內容可以得出清政府對西方世界觀的變化即對西方從鄙視到平等再到尊崇,對比材料一可以看出清政府放棄以自我為中心,逐漸形成近代世界觀;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直接回答出原因所在;(3)材料三中中國主動開放,積極融入世界,這與近代清政府的被迫對外開放形成鮮明對比;從教材內容中可以直接找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4)綜合材料可以得出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經歷了從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