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按部位歸納分析_第1頁
經穴按部位歸納分析_第2頁
經穴按部位歸納分析_第3頁
經穴按部位歸納分析_第4頁
經穴按部位歸納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62經穴按部位歸納面部:26個腧穴(一)正面部:18個前正中線(6個)1、印堂(督脈):在頭部,兩眉毛內側端中間凹陷處。2、素髎(督脈):在面部,鼻尖正中央。3、水溝(督脈):在面部,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4、兌端(督脈):在面部,上唇尖端,人中溝下端皮膚與唇移行部。5、齦交(督脈):在上唇內,上唇系帶與上齒齦相接處。6、承漿(任脈):仰靠坐位,在面部,頦唇溝正中凹陷處。目內眥(4個)1、攢竹(膀胱):在面部,眉頭凹陷中,額切跡處。2、睛明(膀胱):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3、迎香(大腸):在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4、口禾髎(大腸):在面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垂瞳孔(5個)1、陽白(膽經):在頭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2、承泣(胃經):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3、四白(胃經):在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4、巨髎(胃經):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鼻唇溝外側。5、地倉(胃經):在面部,瞳孔直下,口角外側。目外眥(3個):1、絲竹空(三焦):在面部,眉梢凹陷處。2、瞳子髎(膽經):在面部,目外眥旁,眶外側緣處。3、顴髎(小腸):在面部,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二)側面部:8個1、大迎(胃經):在面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前緣凹陷中,面動脈搏動處。2、頰車(胃經):在面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3、下關(胃經):在面部,耳前方,顴弓下緣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4、上關(膽經):在面部,耳前方,下關直上,顴弓上緣凹陷處。5、耳和髎(三焦):在頭部,鬢發后緣,平耳廓根前方,顳淺動脈后緣。6、耳門(三焦):在面部,耳屏上切跡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呈凹陷處。7、聽宮(小腸):在面部,耳屏正中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呈凹陷處。8、聽會(膽經):在面部,耳屏間切跡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呈凹陷處。頭部:39個腧穴(一)入前發際0.5寸:6個1、神庭(督脈):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2、眉沖(膀胱):在頭部,攢竹直上入前發際0.5寸,神庭與曲差之間。3、曲差(膀胱):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內1/3與外2/3交點處。4、頭臨泣(膽經):在頭部,瞳孔直上入前發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中點。5、本神(膽經):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外1/3與內2/3交點處。6、頭維(胃經):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4.5寸。(二)頭頂:13個正中線(6個)1、上星(督脈):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2、囟會(督脈):在頭部,前發跡正中直上2寸,百會上3寸。3、前頂(督脈):在頭部,前發跡正中直上3.5寸,百會上1.5寸。4、百會(督脈):在頭部,前發跡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5、后頂(督脈):在頭部,后發際正中直上5.5寸,腦戶上3寸。6、強間(督脈):在頭部,后發際正中直上4寸,腦戶上1.5寸。膀胱經(4個)1、五處(膀胱):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2、承光(膀胱):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3、通天(膀胱):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4、絡卻(膀胱):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膽經(3個)1、目窗(膽經):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1.5寸,旁開2.25寸。2、正營(膽經):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2.25寸。3、承靈(膽經):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2.25寸。(三)側頭部:13個三焦線(4個)1、角孫:在頭部,折耳廓向前,耳尖直上入發際處。2、顱息:在頭部,角孫與翳風沿耳輪連線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3、瘈脈:在頭部,角孫與翳風沿耳輪連線的下1/3與上2/3交點處。4、翳風:在頸部,耳垂后方,乳突與下頜角之間凹陷中。膽經線(9個)1、頷厭:在頭部,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2、懸顱:在頭部,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中點。3、懸厘:在頭部,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下1/4與上3/4交點處。4、曲鬢:在頭部,耳前鬢角發際后緣與耳尖水平線交點處。5、率谷:在頭部,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角孫直上。6、天沖:在頭部,耳根后緣直上入發際2寸,率谷后0.5寸。7、浮白:在頭部,耳后乳突后上方,天沖與完骨弧形連線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8、頭竅陰:在頭部,耳后乳突后上方,天沖與完骨弧形連線的下1/3與上2/3交點處。9、完骨:在頭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處。(四)頭后方:7個督脈(3個)1、啞門:在項部,后發際正中直上0.5寸,第一頸椎棘突下。2、風府:在項部,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第一頸椎棘突上方。3、腦戶:在頭部,后發際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凸上緣凹陷處,風府上1.5寸。膀胱經(2個)1、天柱:在項部,斜方肌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頭正中線旁開1.3寸。2、玉枕:在頭部,枕外隆凸上緣外側,后發際正中旁開1.3寸,天柱直上,平腦戶。膽經(2個)1、風池:在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凹陷處,平風府。2、腦空:在頭部,枕外隆凸上緣外側,后發際正中旁開2.25寸,風池直上,平腦戶。三、頸部:10個腧穴1、廉泉(任脈):仰靠坐位,在頸部,喉結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前正中線上。2、天容(小腸):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前緣凹陷中,下頜角后方。3、天牖(三焦):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后緣凹陷中,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頜角。4、人迎(胃經):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前緣,平喉結,頸總動脈搏動處。5、扶突(大腸):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中間,平喉結。6、天窗(小腸):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后緣,平喉結。7、水突(胃經):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前緣,人迎與氣舍連線中點。8、天鼎(大腸):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后緣,扶突與缺盆連線中點。9、氣舍(胃經):在頸部,鎖骨胸骨端上緣,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鎖骨頭之間凹陷處。10、缺盆(胃經):在頸部,鎖骨上窩中央,前正中線旁開4寸。四、肩部:12個腧穴1、肩髃(大腸):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肩峰前下方凹陷處。2、肩髎(三焦):在肩部,肩髃后方,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肩峰后下方凹陷處。3、肩貞(小腸):在肩關節后下方,臂內收,腋后紋頭直上1寸。4、臑俞(小腸):在肩部,腋后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處。5、天宗(小腸):在肩胛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平胸四,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處。6、秉風(小腸):在肩胛部,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凹陷處。7、曲垣(小腸):在肩胛部,岡上窩內側端,臑俞與胸二連線中點。8、肩外俞(小腸):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9、肩中俞(小腸):在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10、肩井(膽經):在肩部,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線中點。11、天髎(三焦):在肩胛部,肩胛骨上角處,肩井與曲垣連線中點。12、巨骨(大腸):在肩部,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五、背腰部:53個腧穴(一)督脈:14個1、長強:在會陰部,尾骨端下,尾骨與肛門連線中點。2、腰俞:在骶部,后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3、腰部:四陽關、二命門、一懸樞4、背部:十一脊中、十中樞、九筋縮、七至陽、六靈臺、五神道、三身柱、一陶道5、大椎:在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二)膀胱經一線:25個1、背部:一大杼、二風門、肺三、厥四、心五、督六、膈七、九肝、十膽、十一脾、十二胃2、腰部:一焦、二腎、三氣海、四大腸、五關元3、骶部:一小腸、二膀胱、三中膂、四白環,一上、二次、三中、四下髎4、會陽:在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三)膀胱經二線:14個1、背部:二附分、三魄戶、四膏肓、五神堂、六譩譆、七膈關、九魂門、十陽剛、十一意舍、十二胃倉2、腰部:一肓門、二志室3、骶部:二胞肓、四秩邊六、胸腹部:79個腧穴(一)任脈:22個1、會陰:在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后聯合與肛門連線中點。2、曲骨:在下腹部,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處,前正中線上。3、臍下:四中極、三關元、二石門、寸半氣海、一陰交4、神闕:在臍區,臍中央。5、臍上:一水分、二下脘、三建里、四中脘、五上腕、六巨闕6、鳩尾:在上腹部,胸劍結合下1寸,前正中線上。7、中庭:在胸部,胸劍結合中點處,前正中線上。8、膻中:在胸部,平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上。男性當兩乳頭連線中點。9、肋間:三玉堂、二紫宮、一華蓋10、璇璣:在胸部,胸骨上窩下1寸,前正中線上。11、天突:在胸部,胸骨上窩中央,前正中線上。(二)旁開半寸:11個1、臍下(腎經):五橫骨、四大赫、三氣穴、二四滿、一中注2、肓俞(腎經):在腹中部,臍中旁開0.5寸。3、臍上(腎經):二商曲、三石關、四陰都、五通谷、六幽門(三)旁開2寸:18個1、俞府(腎經):在胸部,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2、肋間(腎經):五步廊、四神封、三靈墟、二神藏、一彧中3、臍上(胃經):六不容、五承滿、四梁門、三關門、二太乙、一滑肉4、天樞(胃經):在腹中部,臍中旁開2寸。5、臍下(胃經):一外陵、二大巨、三水道、四歸來、五氣沖(四)旁開3.5寸:1個1、沖門(脾經):在腹股溝外側,恥骨聯合上緣中點旁開3.5寸,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五)旁開4寸:12個1、氣戶(胃經):在胸部,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4寸。2、肋間(胃經):一庫房、二屋翳、三膺窗、四乳中、五乳根3、期門(肝經):在胸部,乳頭直下,平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4、日月(膽經):在胸部,乳頭直下,平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5、腹哀(脾經):在上腹部,乳頭直下,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6、大橫(脾經):在腹中部,乳頭直下,臍中旁開4寸。7、腹結(脾經):在下腹部,乳頭直下,臍中下1.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8、府舍(脾經):在下腹部,乳頭直下,臍中下4寸,沖門上方0.7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六)旁開5寸:1個1、天池(心包):在胸部,乳頭外1寸,平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5寸。(七)旁開6寸:6個1、中府(肺經):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門下1寸,平第一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2、云門(肺經):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前正中線旁開6寸。3、肋間(脾經):五食竇、四天溪、三胸鄉、二周榮(八)側胸腹部:8個1、淵腋(膽經):在側胸部,舉臂,腋中線下3寸,平第四肋間隙。2、輒筋(膽經):在側胸部,淵腋前1寸,平乳頭,第四肋間隙中。3、大包(脾經):在側胸部,腋中線上,平第六肋間隙。4、章門(肝經):在側腹部,第十一肋游離端下方。5、京門(膽經):在側腰部,第十二肋游離端下方,章門后1.8寸。6、帶脈(膽經):在側腹部,平臍中,與第十一肋游離端下方垂直,章門下1.8寸。7、五樞(膽經):在側腹部,髂前上棘前方,臍中下3寸。8、維道(膽經):在側腹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樞前下0.5寸。七、手部:17個腧穴(一)指甲角:6個1、少商(肺經):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2、商陽(大腸):在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3、中沖(心包):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4、關沖(三焦):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5、少沖(心經):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6、少澤(小腸):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二)手掌:2個1、勞宮(心包):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間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2、少府(心經):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間,握拳屈指時小指尖處。(三)手背:9個1、魚際(肺經):在手拇指本節后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2、合谷(大腸):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3、二間(大腸):微握拳,在食指本節前,橈側凹陷處,赤白肉際。4、三間(大腸):微握拳,在食指本節后,橈側凹陷處。5、液門(三焦):在手背部,第四、五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6、中渚(三焦):在手背部,環指本節后,第四、五掌骨間凹陷處。7、前谷(小腸):微握拳,在手掌尺側,小指本節前,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處。8、后溪(小腸):微握拳,在手掌尺側,小指本節后,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9、腕骨(小腸):在手掌尺側,第五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凹陷處,赤白肉際。八、腕橫紋:6個腧穴1、陽谷(小腸):在腕背橫紋尺側,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凹陷處。2、陽池(三焦):在腕背橫紋中,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3、陽溪(大腸):在腕背橫紋橈側,拇指向上翹起時,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凹陷處。4、太淵(肺經):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5、大陵(心包):在腕掌側橫紋中點,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6、神門(心經):在腕掌側橫紋尺側,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凹陷處。九、前臂部:21個腧穴(一)前臂內側:9個肺經(3個)1、經渠: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2、列缺: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3、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心包經(3個)1、內關:在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2、間使:在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3、郄門:在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心經(3個)1、陰郄:在前臂掌面尺側,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2、通里:在前臂掌面尺側,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3、靈道:在前臂掌面尺側,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二)前臂外側:12個大腸經(5個)1、偏歷:在前臂背面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2、溫溜:在前臂背面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3、下廉:在前臂背面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4、上廉:在前臂背面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5、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三焦經(5個)1、外關:在前臂背側,陽池與肘尖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2、支溝:在前臂背側,陽池與肘尖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腕橫紋上3寸。3、會宗: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橈側邊緣。4、三陽絡: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5、四瀆:在前臂背側,陽池與肘尖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小腸經(2個)1、養老:在前臂背面尺側,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處。2、支正:在前臂背面尺側,陽谷與小海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十、肘橫紋:5個腧穴1、曲池(大腸):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2、尺澤(肺經):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3、曲澤(心包):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尺側凹陷處。4、少海(心經):屈肘舉臂,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中點。5、小海(小腸):在肘內側,屈肘,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十一、臂部:12個腧穴(一)臂外側:7個大腸經(3個)1、肘髎:在臂外側,屈肘,曲池上1寸,肱骨邊緣處。2、手五里:在臂外側,曲池與肩髎連線上,曲池上3寸。3、臂臑:在臂外側,曲池與肩髎連線上,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點處。三焦經(4個)1、天井:在臂外側,屈肘舉臂,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2、清冷淵:在臂外側,屈肘,肘尖直上2寸,天井上1寸。3、臑會:在臂外側,肘尖與肩髎連線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后下緣。4、消濼:在臂外側,清冷淵與臑會連線中點。(二)臂內側:5個肺經(2個)1、天府:在臂內側,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2、俠白:在臂內側,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心包經(1個)1、天泉:在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心經(2個)1、極泉:上臂外展,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2、青靈:在臂內側,極泉與少海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內側溝中。十二、大腿部:16個腧穴

(一)大腿三陽經:10個

胃經(4個)

1、髀關: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在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三條肌肉之間凹陷處。

2、伏兔: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髕底外側端上6寸。

3、陰市: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髕底外側端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側緣。

4、梁丘: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髕底外側端上2寸,股外側肌與股直肌肌腱之間。

膽經(4個)

1、環跳: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外1/3與內2/3交點處。

2、居髎:在髖部,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

3、中瀆:在大腿外側,風市下2寸,或腘橫紋上5寸,股外側肌與股二頭肌之間。

4、風市:在大腿外側中線上,腘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膀胱經(2個)

1、承扶: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2、殷門:在大腿后面,承扶與委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股二頭肌與半腱肌之間。

(二)大腿內側:6個

脾經(2個)

1、血海:在大腿內側,屈膝,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

2、箕門(脾經):在大腿內側,血海與沖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長收肌與縫匠肌交角的動脈搏動處。

肝經(4個)

1、陰包:在大腿內側,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側肌與縫匠肌之間。

2、急脈:在恥骨結節外側,氣沖外下方,腹股溝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

3、陰廉:在大腿內側,氣沖直下2寸,恥骨結節外下方,長收肌外緣。

4、足五里:在大腿內側,氣沖直下3寸,恥骨結節外下方,長收肌外緣,動脈搏動處。十三、膝腘周圍:10個腧穴

1、犢鼻(胃經):在膝部,屈膝,當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2、陽陵泉(膽經):在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3、膝陽關(膽經):在膝部,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后上方凹陷處,股二頭肌肌腱與髂脛束之間。

4、陰陵泉(脾經):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凹陷處。

5、膝關(肝經):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陰陵泉后1寸。

6、曲泉(肝經):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面橫紋端,股骨內側髁后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處。

7、陰谷(腎經):在腘窩內側,屈膝,當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

8、委中(膀胱):在腘窩正中央,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

9、委陽(膀胱):在腘橫紋外側端,腘橫紋外側端,股二頭肌腱內側緣。

10、浮郄(膀胱):在腘窩上方,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內側緣。十四、小腿部:23個腧穴

(一)小腿內側:8個

腎經(3個)

1、復溜: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前緣。

2、交信:在小腿內側,太溪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凹陷中。

3、筑賓:在小腿內側,太溪與陰谷連線上,太溪上5寸,比目魚肌與跟腱之間,平蠡溝。

脾經(3個)

4、三陰交: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5、漏谷:在小腿內側,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內踝尖上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6、地機:在小腿內側,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肝經(2個)

7、蠡溝: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中央。

8、中都: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中央。

(二)小腿三陽經:15個

胃經(5個)

1、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2、上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3、條口: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4、豐隆: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5、下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膽經(5個)

1、陽交: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緣。

2、外丘: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

3、光明: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4、陽輔: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

5、懸鐘: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膀胱經(5個)

1、合陽:在小腿后面,委中與承山連線上,委中下2寸,腓腸肌內、外側頭之間。

2、承筋:在小腿后面,委中與承山連線上,委中下5寸,腓腸肌肌腹中央。

3、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伸直下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4、飛揚:在小腿后面,昆侖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腓腸肌外下緣與跟腱移行處。

5、跗陽:在小腿后面,昆侖直上3寸,腓骨與跟腱之間。十五、踝周圍:11個腧穴

1、太溪(腎經):在足內側,內踝后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中。

2、大鐘(腎經):在足內側,內踝后下方,跟腱附著部內側前緣凹陷處。

3、水泉(腎經):在足內側,內踝后下方,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處。

4、照海(腎經):在足內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