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圓針療法課件_第1頁
長圓針療法課件_第2頁
長圓針療法課件_第3頁
長圓針療法課件_第4頁
長圓針療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022/12/23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022/12/19薛立功長圓針療法1經筋基本概念與內涵“經筋”一詞首見于《靈樞》經。隋·楊上善所著《黃帝內經太素》,已把經筋與經脈分立卷宗,指出經筋與經脈各有其解剖實體與規律,它們有著質的區別。明·張介賓指出:“十二經脈之外而復有經筋者,何也?蓋經脈營行表里,故出入臟腑,以次相傳;經筋聯綴百骸,故維絡周身,各有定位。”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基本概念與內涵“經筋”一詞首見于《靈樞》經。薛立功長圓2經筋與肌學《說文解字》釋曰:“筋者,肉之力也”。經筋的“筋”字是一個慣用的會意字,從竹、從力、從月(肉)旁。竹者節也,說明為筋之物可以有竹節樣的外形變化;從力,指出了隨著筋出現竹節樣外形變化的同時,可以產生力量;從月肉旁者,則更明確了筋是肉性組織。在人體中,筋可隨人的意志伸縮變形并產生力量、牽拉肢體產生相應活動的組織,也就是現代醫學所指的骨骼肌。《靈樞·經脈》又說:“骨為干,筋為剛。”都是對運動肌的描述。《說文解字》云:經,織也。從系,勁音。也是會意字。系是絲織的交織線,經是主干和縱長者。用經總結筋的分布,是指筋中的縱行主干線。經筋所反映的干線,恰與其“主束骨而立機關”的功能力線和沿力線出現的規律性筋性疾病相符合。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與肌學《說文解字》釋曰:“筋者,肉之力也”。經筋的“筋”3

經筋與韌帶學

《素問·痿論》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者也”。束者約束也,束骨即指骨的關節聯結問題,涉及的是解剖學的韌帶學內容。關節的主要組織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的輔助結構有滑膜皺襞、韌帶、關節盂、關節盂緣等屬于經筋學的范疇,同樣,在關節韌帶受到被動牽拉力時,其應力點,即韌帶在骨骼的附著點,出現結筋病灶點。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與韌帶學《素問·痿論》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者也4經筋與運動力線經筋主束骨而利機關,即主人體百骸的聯接與關節運動。而非生理的運動又可以造成肌肉及其相關組織的損傷。損傷性的肌肉收縮時,在肌肉的兩端,即起止點施加同樣的力,故肌肉起止點會同時受到損傷。雖然,由于解剖結構不同,可以先在某一端出現,或表現的比較顯著,但是,反復、長期的非生理的肌收縮,必然會使兩端受力點受傷。將兩點相連,則成為一條痛點聯線。而這一聯線,也恰恰是該肌肉的運動力線。從生理上概括出參與同項運動的肌肉組分布規律;在病理發展過程中,又是病痛傳變的潛在擴延線,這一臨床現象基本符合《靈樞.十二經筋》的描述。這種規律性總結,可以稱作點線規律。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與運動力線經筋主束骨而利機關,即主人體百骸的聯接與關節5經筋與運動力線人的主動運動,不僅是主動肌及其相應力線上肌肉組參與,而且有固定、協同肌參與協助。協同肌損傷的痛點就分布于主動肌力線的兩旁。將這些病痛點與主動肌力線上痛點相連,則往往形成一個“面”,這又可稱作線面規律。除主動肌外,任何運動都需要固定肌的參與。起著固定原動肌起或止點所附著骨骼作用的肌群叫固定肌。故經筋的損傷范圍會進一步擴大。除上述幾組肌肉參與關節活動外,尚有與主動肌相對抗的肌肉參與,這就是“拮抗肌”。借助拮抗肌主動弛緩或“伸展”,使主動運動平穩,節制其運動過度,防止出現急跳或痙攣運動。不協調的運動和勞損性傷害,它不僅損傷主動肌,而且可以損及拮抗肌。拮抗肌分布在肢體對側面,當其損傷時,其病狀會出現在肢體對側,使痹痛病狀向立體方向發展,“由面到體”的逐漸進展規律可稱為面體規律。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與運動力線人的主動運動,不僅是主動肌及其相應力線上肌肉組6經筋的概念綜上所述,對經筋可作如下的表達:十二經筋是古人運用當時解剖學知識,用當時的醫學術語,以十二條運動力線為綱,對人體韌帶學、肌學及其附屬組織生理和病理規律的概括和總結。非教課書所云:“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于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外周連屬部分”。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的概念綜上所述,對經筋可作如下的表達:十二經筋是古人運用7經筋的分布特點1

向心分布,不入臟腑:十二經筋皆起于四末,循肢節上于胸腹頭頸,不入于臟腑。2

結聚關節:《素問·五臟生成篇》“諸筋者,皆屬于節也”。3

中無有孔:經筋指筋肉(韌帶學、肌學及其附屬組織等軟組織部分),不能通行氣血。4

伏行經脈:《靈樞·經脈篇》“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的分布特點1向心分布,不入臟腑:十二經筋皆起于四末,8經筋辨證論治經筋辨證論治是針對經筋病的辨證論治方法。經筋病是原發于筋肉韌帶上的疾病,包括因經筋而繼發的經脈和內臟疾病。經筋病有其發生、發展規律,這些規律可歸納為點、線、面、體的發生發展規律,這其中點線規律是總綱,其具體內容正如《靈樞·經筋》篇所述。根據某經筋病病痛處所處經筋,沿其循行分布的點線規律,檢出所有的陽性和隱性的結筋病灶點,并根據點線所在的經筋再檢查左右相臨經筋上的結筋病灶點,乃至肢體對側的相對經筋上的結筋病灶點,從而從整體上把握經筋疾病的治療范圍,這就是經筋辨證。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辨證論治經筋辨證論治是針對經筋病的辨證論治方法。薛立功9經筋辨證論治病因有外感、勞損、外傷、內傷之分。但勞損是經筋痹痛產生的主要原因。《靈樞·九針論》:“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五久勞所病也。”正因經筋病為慢性、細小損傷的積累,所以發病初期常因癥狀輕微而被忽視。經筋損傷發生病理變化時,亦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經脈的暢通,阻礙氣血的運行,從而導致經筋痹痛等臨床癥狀。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辨證論治病因有外感、勞損、外傷、內傷之分。但勞損是經筋痹10臨床表現1有反復損傷史。2結筋病灶點不僅有壓痛和不適而且有痛性條索、攣塊等病理性器質性損傷。3采用教科書上的傳統方法,即毫針法、灸法、水針法、推拿按摩法等往往效果不佳甚至無效。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臨床表現薛立功長圓針療法11經筋痹痛的原理《靈樞·百病始生》篇“…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靈樞·周痹》篇:”風寒濕氣客于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總之,經筋損傷后,即會并發氣血不通,津液外滲,致痛物質析出和相應的病理反應,相當于西醫學的無菌性炎癥。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痹痛的原理《靈樞·百病始生》篇“…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12解結法正如《靈樞·刺節真邪》篇所指出的:“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者,此必有橫絡盛加于大經之上,令之不通。視而瀉之,此所謂解結也”。顯然,解除此橫絡的卡壓是解決大經不通又是治療經筋病乃致經絡臟腑疾病的前提和關鍵。解除經筋粘連而形成的橫絡,松解強加于經脈上的結絡、條瑣壓迫,這就是“解結”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解結法正如《靈樞·刺節真邪》篇所指出的:“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13長圓針療法長圓針療法是在經筋理論指導下,運用仿古長圓針,結合現代醫學技術,以“解結法”治療經筋頑固痹痛和相關內臟疾病的治療方法。1.長圓針《靈樞·官針》篇指出:“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可見,古代醫家創制九針是各有其形狀及使用范圍的(并非僅用毫針)。九針中第八針為長針,“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靈樞·九針十二原》),同時,在《靈樞·九針論》篇亦說明了其應用范圍、機理和形狀。“八者應風,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風傷人,內含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甲乙經》也重復了《靈樞》對長針的描述,并指出薄其身的特點:“長針者,取法于綦針,長七寸,其身薄而鋒其末,令可以取深邪遠痹”。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長圓針療法長圓針療法是在經筋理論指導下,運用仿古長圓針,結14古九針第二針為員針,“員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瀉分氣”(《靈樞·九針十二原》)。員,象形,俯視鼎狀。即所見鼎內為直壁圓形。故員亦通圓。其針末圓鈍,雖不切割組織,但可深壓皮肉,擠壓于分肉腠理間隙,上下揩摩,使分肉間的“橫絡”(粘連與瘢痕)得到部分松解。其操作方法類同于外科手術的“鈍性分離”術。長針鋒利身薄,針末有刃,可以行銳性操作,可切割、橫斷“橫絡”,適應于在粘連條索與瘢痕內的銳性分離術。員針之末,形如卵狀,圓鈍無刃,可行鈍性操作,亦可沿分肉間隙挑撥,分離分肉間“橫絡”,且不損傷分肉,適宜于粘連、瘢痕邊緣與正常組織連接部位的鈍性分離術。長圓針是將兩者相結合,使平刃狀針末,一端保持銳鋒狀,一端保持圓鈍狀。使一針有鋒、鈍兩種針末形狀。鋒刃端利于透皮進針,使針末直抵結筋病灶點處,且可以在粘連或瘢痕中行銳性分離術,即“舉之前后”(向前或向后挑撥),“上下摩骨”(切割骨膜)。在結筋病灶邊緣接近正常組織處,操作時應用圓鈍端,行鈍性分離術,在“舉之前后”時,保證操作過程的安全性。薛立功長圓針療法古九針第二針為員針,“員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15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16適應癥《靈樞·九針十二原》:“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靈樞·九針論》進一步解釋曰“八風傷人,內含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取法于纂針,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也”。可見《內經》反復強調了長針可治療深居筋骨之間的頑固痹證。深、遠均指病位在人體的層次深。人體表為皮,次為肉,再深為筋,至深為骨。從這個意義上講,筋骨之間的痹癥即為“深邪遠痹”。深、遠,又有久遠、長期之意。邪氣深伏,治療困難,病程必然較長。《素問·痹論》指出,“其留連筋骨間者痛久”,就是對深邪遠痹的又一注釋。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適應癥薛立功長圓針療法17長圓針操作法術前準備長圓針療法是古代的閉合性手術方法之一。治療室應高度清潔、無菌、通氣良好,無灰塵,無污染。還應備有必要的搶救藥物和用品,以備術中意外的急救處理。針具及術中用品應嚴格消毒。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長圓針操作法術前準備薛立功長圓針療法18長圓針操作法1、關刺法《靈樞·官針》:“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關刺就是用長針治療關節周圍盡筋處表層痹痛的操作方法。直刺是由表及里,直接刺至盡筋周圍結筋病灶點表層處。其左右是指在結筋病灶點表層橫行刮剝(如肌腱與深筋膜、淺筋膜、韌帶、脂膜等組織有粘著并引起疼痛的),是在結筋病灶的表層進行左右橫行刮剝,以松解表層粘連,故是一種針對淺層粘連的解結針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長圓針操作法1、關刺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19長圓針操作法2、恢刺法《靈樞·官針》:“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用于關節周圍因腱末端有結筋病灶,且并發周圍粘連的一種治療方法。“直刺傍之”是直接刺入,抵達病損表面。然后向正常肌腱的兩旁之一側滑動,目的是達到其周邊的致痛橫絡部位,而不損傷正常腱組織。“舉之前后”是對粘連部位的挑撥操作。舉是由下向上用力,在此,顯然是將長針沿腱旁直刺至深部,然后向前挑撥,再向后挑撥。從而用長針末端鋒刃在粘連結塊上挑撥切割,具有分離側旁橫絡粘連的作用。當肌腱兩側粘連橫絡被解結后,肌腱的病理性基礎消除,肌肉的保護性痙攣自然會緩解,從而達到“恢筋急”以治療筋痹的效果。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長圓針操作法2、恢刺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0長圓針操作法3、短刺法《靈樞·官針》:“短刺者治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4、其它刺法《靈樞·官針》:“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至骨,以取骨痹。”《靈樞·官針》:“分刺者,刺分肉間也”;“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于分肉之間,可以取肌痹”;《靈樞·刺節真邪》“刺節言去爪,夫子乃言刺關節肢絡”。系用毫針或長針多向透刺結筋病灶,關節肢絡,或象雞足多向透刺分肉。《靈樞·官針》:“浮刺法,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長圓針操作法3、短刺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1注意與禁忌有下列情況時,應避免采用長圓針療法:(1)有利多卡因等應用藥物過敏者。(2)有發熱癥狀者。(3)合并嚴重內臟疾病者。(4)施術部位有皮膚感染、肌肉壞死者。(5)施術部位有紅腫、灼熱或深部有膿腫者。(6)施術部位有重要神經、血管、臟器,施術時無法避開者。(7)患有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者。(8)年老體弱、婦女妊娠期者。(9)確屬骨性原因的痹痛者,關節內感染或積液者。薛立功長圓針療法注意與禁忌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2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3演講完畢,謝謝聽講!再見,seeyouagain3rew2022/12/23薛立功長圓針療法演講完畢,謝謝聽講!再見,seeyouagain3rew24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022/12/23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022/12/19薛立功長圓針療法25經筋基本概念與內涵“經筋”一詞首見于《靈樞》經。隋·楊上善所著《黃帝內經太素》,已把經筋與經脈分立卷宗,指出經筋與經脈各有其解剖實體與規律,它們有著質的區別。明·張介賓指出:“十二經脈之外而復有經筋者,何也?蓋經脈營行表里,故出入臟腑,以次相傳;經筋聯綴百骸,故維絡周身,各有定位。”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基本概念與內涵“經筋”一詞首見于《靈樞》經。薛立功長圓26經筋與肌學《說文解字》釋曰:“筋者,肉之力也”。經筋的“筋”字是一個慣用的會意字,從竹、從力、從月(肉)旁。竹者節也,說明為筋之物可以有竹節樣的外形變化;從力,指出了隨著筋出現竹節樣外形變化的同時,可以產生力量;從月肉旁者,則更明確了筋是肉性組織。在人體中,筋可隨人的意志伸縮變形并產生力量、牽拉肢體產生相應活動的組織,也就是現代醫學所指的骨骼肌。《靈樞·經脈》又說:“骨為干,筋為剛。”都是對運動肌的描述。《說文解字》云:經,織也。從系,勁音。也是會意字。系是絲織的交織線,經是主干和縱長者。用經總結筋的分布,是指筋中的縱行主干線。經筋所反映的干線,恰與其“主束骨而立機關”的功能力線和沿力線出現的規律性筋性疾病相符合。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與肌學《說文解字》釋曰:“筋者,肉之力也”。經筋的“筋”27

經筋與韌帶學

《素問·痿論》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者也”。束者約束也,束骨即指骨的關節聯結問題,涉及的是解剖學的韌帶學內容。關節的主要組織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的輔助結構有滑膜皺襞、韌帶、關節盂、關節盂緣等屬于經筋學的范疇,同樣,在關節韌帶受到被動牽拉力時,其應力點,即韌帶在骨骼的附著點,出現結筋病灶點。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與韌帶學《素問·痿論》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者也28經筋與運動力線經筋主束骨而利機關,即主人體百骸的聯接與關節運動。而非生理的運動又可以造成肌肉及其相關組織的損傷。損傷性的肌肉收縮時,在肌肉的兩端,即起止點施加同樣的力,故肌肉起止點會同時受到損傷。雖然,由于解剖結構不同,可以先在某一端出現,或表現的比較顯著,但是,反復、長期的非生理的肌收縮,必然會使兩端受力點受傷。將兩點相連,則成為一條痛點聯線。而這一聯線,也恰恰是該肌肉的運動力線。從生理上概括出參與同項運動的肌肉組分布規律;在病理發展過程中,又是病痛傳變的潛在擴延線,這一臨床現象基本符合《靈樞.十二經筋》的描述。這種規律性總結,可以稱作點線規律。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與運動力線經筋主束骨而利機關,即主人體百骸的聯接與關節29經筋與運動力線人的主動運動,不僅是主動肌及其相應力線上肌肉組參與,而且有固定、協同肌參與協助。協同肌損傷的痛點就分布于主動肌力線的兩旁。將這些病痛點與主動肌力線上痛點相連,則往往形成一個“面”,這又可稱作線面規律。除主動肌外,任何運動都需要固定肌的參與。起著固定原動肌起或止點所附著骨骼作用的肌群叫固定肌。故經筋的損傷范圍會進一步擴大。除上述幾組肌肉參與關節活動外,尚有與主動肌相對抗的肌肉參與,這就是“拮抗肌”。借助拮抗肌主動弛緩或“伸展”,使主動運動平穩,節制其運動過度,防止出現急跳或痙攣運動。不協調的運動和勞損性傷害,它不僅損傷主動肌,而且可以損及拮抗肌。拮抗肌分布在肢體對側面,當其損傷時,其病狀會出現在肢體對側,使痹痛病狀向立體方向發展,“由面到體”的逐漸進展規律可稱為面體規律。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與運動力線人的主動運動,不僅是主動肌及其相應力線上肌肉組30經筋的概念綜上所述,對經筋可作如下的表達:十二經筋是古人運用當時解剖學知識,用當時的醫學術語,以十二條運動力線為綱,對人體韌帶學、肌學及其附屬組織生理和病理規律的概括和總結。非教課書所云:“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于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外周連屬部分”。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的概念綜上所述,對經筋可作如下的表達:十二經筋是古人運用31經筋的分布特點1

向心分布,不入臟腑:十二經筋皆起于四末,循肢節上于胸腹頭頸,不入于臟腑。2

結聚關節:《素問·五臟生成篇》“諸筋者,皆屬于節也”。3

中無有孔:經筋指筋肉(韌帶學、肌學及其附屬組織等軟組織部分),不能通行氣血。4

伏行經脈:《靈樞·經脈篇》“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的分布特點1向心分布,不入臟腑:十二經筋皆起于四末,32經筋辨證論治經筋辨證論治是針對經筋病的辨證論治方法。經筋病是原發于筋肉韌帶上的疾病,包括因經筋而繼發的經脈和內臟疾病。經筋病有其發生、發展規律,這些規律可歸納為點、線、面、體的發生發展規律,這其中點線規律是總綱,其具體內容正如《靈樞·經筋》篇所述。根據某經筋病病痛處所處經筋,沿其循行分布的點線規律,檢出所有的陽性和隱性的結筋病灶點,并根據點線所在的經筋再檢查左右相臨經筋上的結筋病灶點,乃至肢體對側的相對經筋上的結筋病灶點,從而從整體上把握經筋疾病的治療范圍,這就是經筋辨證。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辨證論治經筋辨證論治是針對經筋病的辨證論治方法。薛立功33經筋辨證論治病因有外感、勞損、外傷、內傷之分。但勞損是經筋痹痛產生的主要原因。《靈樞·九針論》:“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五久勞所病也。”正因經筋病為慢性、細小損傷的積累,所以發病初期常因癥狀輕微而被忽視。經筋損傷發生病理變化時,亦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經脈的暢通,阻礙氣血的運行,從而導致經筋痹痛等臨床癥狀。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辨證論治病因有外感、勞損、外傷、內傷之分。但勞損是經筋痹34臨床表現1有反復損傷史。2結筋病灶點不僅有壓痛和不適而且有痛性條索、攣塊等病理性器質性損傷。3采用教科書上的傳統方法,即毫針法、灸法、水針法、推拿按摩法等往往效果不佳甚至無效。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臨床表現薛立功長圓針療法35經筋痹痛的原理《靈樞·百病始生》篇“…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靈樞·周痹》篇:”風寒濕氣客于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總之,經筋損傷后,即會并發氣血不通,津液外滲,致痛物質析出和相應的病理反應,相當于西醫學的無菌性炎癥。薛立功長圓針療法經筋痹痛的原理《靈樞·百病始生》篇“…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36解結法正如《靈樞·刺節真邪》篇所指出的:“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者,此必有橫絡盛加于大經之上,令之不通。視而瀉之,此所謂解結也”。顯然,解除此橫絡的卡壓是解決大經不通又是治療經筋病乃致經絡臟腑疾病的前提和關鍵。解除經筋粘連而形成的橫絡,松解強加于經脈上的結絡、條瑣壓迫,這就是“解結”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解結法正如《靈樞·刺節真邪》篇所指出的:“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37長圓針療法長圓針療法是在經筋理論指導下,運用仿古長圓針,結合現代醫學技術,以“解結法”治療經筋頑固痹痛和相關內臟疾病的治療方法。1.長圓針《靈樞·官針》篇指出:“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可見,古代醫家創制九針是各有其形狀及使用范圍的(并非僅用毫針)。九針中第八針為長針,“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靈樞·九針十二原》),同時,在《靈樞·九針論》篇亦說明了其應用范圍、機理和形狀。“八者應風,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風傷人,內含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甲乙經》也重復了《靈樞》對長針的描述,并指出薄其身的特點:“長針者,取法于綦針,長七寸,其身薄而鋒其末,令可以取深邪遠痹”。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長圓針療法長圓針療法是在經筋理論指導下,運用仿古長圓針,結38古九針第二針為員針,“員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瀉分氣”(《靈樞·九針十二原》)。員,象形,俯視鼎狀。即所見鼎內為直壁圓形。故員亦通圓。其針末圓鈍,雖不切割組織,但可深壓皮肉,擠壓于分肉腠理間隙,上下揩摩,使分肉間的“橫絡”(粘連與瘢痕)得到部分松解。其操作方法類同于外科手術的“鈍性分離”術。長針鋒利身薄,針末有刃,可以行銳性操作,可切割、橫斷“橫絡”,適應于在粘連條索與瘢痕內的銳性分離術。員針之末,形如卵狀,圓鈍無刃,可行鈍性操作,亦可沿分肉間隙挑撥,分離分肉間“橫絡”,且不損傷分肉,適宜于粘連、瘢痕邊緣與正常組織連接部位的鈍性分離術。長圓針是將兩者相結合,使平刃狀針末,一端保持銳鋒狀,一端保持圓鈍狀。使一針有鋒、鈍兩種針末形狀。鋒刃端利于透皮進針,使針末直抵結筋病灶點處,且可以在粘連或瘢痕中行銳性分離術,即“舉之前后”(向前或向后挑撥),“上下摩骨”(切割骨膜)。在結筋病灶邊緣接近正常組織處,操作時應用圓鈍端,行鈍性分離術,在“舉之前后”時,保證操作過程的安全性。薛立功長圓針療法古九針第二針為員針,“員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39薛立功長圓針療法薛立功長圓針療法40適應癥《靈樞·九針十二原》:“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靈樞·九針論》進一步解釋曰“八風傷人,內含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取法于纂針,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也”。可見《內經》反復強調了長針可治療深居筋骨之間的頑固痹證。深、遠均指病位在人體的層次深。人體表為皮,次為肉,再深為筋,至深為骨。從這個意義上講,筋骨之間的痹癥即為“深邪遠痹”。深、遠,又有久遠、長期之意。邪氣深伏,治療困難,病程必然較長。《素問·痹論》指出,“其留連筋骨間者痛久”,就是對深邪遠痹的又一注釋。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適應癥薛立功長圓針療法41長圓針操作法術前準備長圓針療法是古代的閉合性手術方法之一。治療室應高度清潔、無菌、通氣良好,無灰塵,無污染。還應備有必要的搶救藥物和用品,以備術中意外的急救處理。針具及術中用品應嚴格消毒。薛立功長圓針療法長圓針操作法術前準備薛立功長圓針療法42長圓針操作法1、關刺法《靈樞·官針》:“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關刺就是用長針治療關節周圍盡筋處表層痹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