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刀河瀏陽工業園兩廂河段水利工程勘察報告_第1頁
撈刀河瀏陽工業園兩廂河段水利工程勘察報告_第2頁
撈刀河瀏陽工業園兩廂河段水利工程勘察報告_第3頁
撈刀河瀏陽工業園兩廂河段水利工程勘察報告_第4頁
撈刀河瀏陽工業園兩廂河段水利工程勘察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本不存在滲漏、當沖塌岸等問題。(10)、右岸4+160?4+950段堤長790⑴C類堤防,外河無邊灘,堤腳沿線有零星水塘分布,該堤段地質條件一般,基本不存在滲漏問題,但存在當沖塌岸問題,建議對外河堤腳與坡面分別實施防沖、護坡加固。依據勘探結果及以前工程經驗,擬建河堤堤身及河堤地基工程處理措施如下:將堤基置于粉質粘土層之上,按照設計高程對現有河堤進行加寬加高處理,用筑堤材料按規范要求碾壓密實回填至設計堤高,再對河堤內側岸坡進行加固處理,提高堤身防沖刷及防滲性能,對堤基處理措施應考慮卵石層滲流穩定問題。對沿線分布有軟塑狀淤泥或淤泥質粘土處,可予以清除或采取地基加固措施。6、新建水閘工程地質條件擬建水閘閘址區設計岸頂高程,區域內地表均為第四系堆積物覆蓋,覆蓋層厚度一般不大,主要分布有沖積粉質粘土、砂礫石及殘積粉質粘土。閘址區下伏基巖主要為泥質砂巖,基巖頂面較平緩,強風化頂面高程?,其分布及風化程度不均勻。根據地質測繪及鉆孔揭露的閘址區地質情況可見,閘址區巖土體結構及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河床兩岸主要由沖積粉質粘土、砂礫石及殘積粉質粘土構成,覆蓋層總厚度一般?。其中沖積粉質粘土及殘積粉質粘土為結構稍密類土,具弱透水性,具中等壓縮性、水理性較好,土質性狀較好,砂礫石屬中等透水性。(2)覆蓋層以下為砂巖,層位穩定。表面巖體一般風化強烈,節理裂隙發育,屬極軟巖,抗風化能力低,具有失水干裂、遇水軟化,水理性差等不良工程特性。(3)閘址區河床由于河流沖刷及人為下挖,大部分地段砂巖強風化層直接裸露地表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19191919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18181818(4)總體來看,砂巖強風化層為本閘址區內最穩定的巖土層,全區均有分布,強度較高且厚度較穩定,作為閘基持力層,不存在抗滑穩定問題及不均勻沉陷變形問題。閘址區巖土種類較為簡單,巖土體主要包括粉質粘土、砂礫石及強風化砂巖等,地表覆蓋層厚度較小,工程地質條件相對較簡單。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基坑邊坡穩定、基坑涌水、滲漏滲透以及水流沖刷破壞等。(1)基坑邊坡穩定問題:閘址區地表均為第四系覆蓋層,且分布有部分軟弱土體,基坑邊坡開挖時,局部容易產生邊坡失穩,產生滑移或坍塌。據勘探揭露地質情況來看,區內強風化砂巖層穩定性較好,具較高承載力,適宜作為閘基持力層。基坑開挖時將對其上部土體予以挖除,局部可能形成3?6m高的人工邊坡,為保證邊坡的穩定,應控制好開挖坡比或進行必要的邊坡支護。根據類似工程經驗,基坑人工開挖邊坡坡比建議值:粉質粘土: I臨時=1:1,I永久=1:~;含泥砂礫石:I臨時=1:、I永久=1:。強風化砂巖i臨時=1:~1:;i永久=1:~1:。對于處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層,還應適當放緩坡度。(2)基坑涌水問題閘址區強風化砂巖節理裂隙發育,屬中等透水層。基坑開挖時,地表水、地下水將直接或通過節理裂隙涌入基坑內,考慮其涌水量不大,圍堰施工后可采取抽排的方式直接排水。(3)閘基滲漏滲透問題水閘建成后,上游水頭抬高,河水將通過基巖裂隙層補給地下水,并向下游低水位處運移,產生滲漏。由于該含水層厚度較大,區內分布較穩定,因此應對閘址段進行防滲處理,否則會產生滲漏。隨著水閘重新建成,庫區將逐漸淤積,經過多年后,庫底淤積的淤泥將會更有效地阻隔撈刀河河水與地下水的聯系,對閘基防滲更有利。(4)水流沖刷破壞擬建水閘上下游河道兩岸岸頂高程較低,達不到防洪標準,護坡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加固設計與施工,而且堤身質量差,填土結構松散,填料較雜。兩岸現有護坡未形成防洪保護圈。水流沖刷將會造成撈刀河河床的下切,且可能產生側蝕,影響岸坡穩定。當水閘建成后,上游水位抬高,閘門開啟泄水時將產生較大流速,對下游消力池及護坦部位沖刷較強,同時對兩側岸坡產生沖刷,從而造成沖刷破壞。根據相關工程經驗,對下游消力池及護坦部位應進行防沖刷設計,同時對上下游兩岸邊坡進行整治加固處理。7、擬建漢河工程地質條件根據瀏陽市工業園區總體規劃,本設計在G3+70QG1+60眺新建一條漢河進行河道連通,總長度608m^漢河河道設計底高程?,設計岸頂高程?,擬建河漢區域內地表均為第四系堆積物覆蓋,自然地面標高?,基巖上部覆蓋層厚度?,主要由耕表土、沖積粉質粘土、砂卵石及殘積粉質粘土構成。下伏基巖主要為砂巖,基巖頂面較平緩,強風化頂面高程?,其分布及風化程度較均勻。根據地質測繪及鉆孔揭露的地質情況可見,擬建河漢區域巖土體結構及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基巖上部覆蓋層厚度?,主要由耕表土、沖積粉質粘土、圓礫及殘積粉質粘土構成。其中耕表土承載力低,工程性狀差,施工前應予以清除;沖積粉質粘土及殘積粉質粘土為結構稍密類土,具弱透水性,具中等壓縮性、水理性較好,土質性狀較好,圓礫屬中等透水性,作為堤基持力層,不存在抗滑穩定問題及不均勻沉陷變形問題。(2)覆蓋層以下為砂巖,層位穩定。表面巖體一般風化強烈,節理裂隙發育,屬極軟巖,抗風化能力低,具有失水干裂、遇水軟化,水理性差等不良工程特性。(3)開挖至設計底高程后,邊坡出露地層主要為耕表土、沖積粉質粘土層,其中耕表土在施工前應予以清除;河底可直接以粉質粘土層作為基底持力層。考慮到新建漢河大部分地段地面標高達不到設計岸頂高程,建議將堤基置于沖積粉質粘土層之上,按照設計底高程開挖河道后再對兩岸河堤進行加寬加高處理,用筑堤材料按規范要求碾壓密實回填至設計堤高,并對河堤內側岸坡及坡腳進行加固處理,提高堤身防沖刷及防滲性能。漢河河道開挖邊坡坡比建議值:粉質粘土: I永久=1:?;含泥砂礫石:I永久=1:。強風化砂巖i永久=1:~1:。8、天然建筑材料本階段設計需要土料約x104m、砂礫料約2x104m、塊石料約10x104m,實際調查土料產地1處(總儲量x104m),商業性砂礫場4處,商業性塊石料產地1處(儲量540X104吊左右),三材儲量可滿足設計要求。根據工程規劃及初步設計方案,本工程需要的天然建筑材料包括塊石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21212121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20202020料、砂礫石料及土料。本次勘察主要采用相關工程資料收集、分析,野外地質測繪,野外輕型鉆探,土工試驗等方法,對工程區周邊料場進行了調查。塊石料本工程塊石料用量較大,主要用于擋墻及護坡。工程區附近無大型塊石料源,距離工程區最近的大型塊石料場位于湘江右岸的丁字灣鎮。建議直接采用商品購入的方式解決塊石料源問題。丁字灣鎮塊石料場陸路運距小于40kmi該料場塊石巖性為燕山期侵入花崗巖,灰白色,塊狀構造,礦物成份以長石、石英為主,巖石新鮮完整,抗風化能力強,巖石抗壓強度大于100MPa該料場材質好,儲量豐富,目前已有專門采石場開采石料,儲量大于100xi04m。同時,該料場也可以進行人工混凝土骨料的軋制,軋制骨料各項指標均達到工程設計需要。砂礫石料由于本工程砂礫料需要量較大,鄰近堤防區域內河床較窄、未見一定規模的天然砂礫料場,所以參照鄰近堤垸施工經驗,砂礫料可采用商品購入的方式。湘江右岸盛產砂礫石,其下游砂礫石廠頗多。該場地砂礫石以石英質為主,強度高,含泥量低,各個級配的砂礫石料均有供應。據調查,鄰近工程區域之撈刀河岸邊分布有金霞、蘇托、廖家渡、澇湖4家砂礫料集中供應商,其料源主要來自湘江與瀏陽河,砂料以石英砂為主、粒徑多為,礫石以脈石英與石英砂巖為主、三級配以下各種礫石均能供應。以上4個供應商最大累計日產量可達3000m左右,這些供應商所提供的砂礫料可滿足設計需求量與質量要求。上述4處料場中:除澇湖科場位于撈刀河左岸以外,其余 3處均位于撈刀河右岸,其中:金霞料場距擬建場地平均運距約45Km蘇托料場緊靠金霞料場;廖家渡科場位于廖家渡大橋北端上游約300m處、澇湖料場位于廖家渡大橋南端下游約400mM,這兩處料場距擬建場地平均運距約50Km土料本工程所需的土料主要為堤防加高培厚所需的回填料。撈刀河瀏陽工業園兩廂河段護坡全長約,根據設計要求土料所需總方量為萬m3。本次工程挖方約萬吊,由于開挖土方質量并不完全符合回填料要求,因此本次勘察另選定了1個土料場進行了勘察。選定土料場位于撈刀河瀏陽工業園兩廂河段左岸、污水處理廠西側,為低山地貌,植被一般發育,地面高程多在50?80ml地形較平緩,料場約面積萬m2,為II級階地粉質粘土,粘料含量較高,硬塑狀,植被較好,有機耕道直達堤防起點與終點,采運方便。可作為填塘固基與堤防加高培厚之用。有用層層厚4?8m,采用平均厚度法計算(平均厚6m),總儲量為萬m3;料場緊靠河堤邊,剝離和剔除量少,料源質量較好,開采條件好,交通方便,能滿足工程需求。所需土料可就近開采,但開挖時注意要距離堤腳足夠距離,確保堤防安全。另外,根據鄰近堤垸經驗,建議土料場產地中粉質粘土的物理力學指標(天然狀態下)可參見前表,并推薦填筑土最優含水量為23%-25%,最大干密度m3。8、結論與建議(1)、工程區位于湘中丘陵與洞庭湖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區域地質構造穩定。工程區50年超越概率為10%寸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對應基本烈度為VI度,工程區地震動反應特征周期為。本工程等級為II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2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根據水工設計規范對VI度(含VI度)以下的工程可不進行抗震復核。工程區附近未發現其它大規模的區域構造運動,區域穩定性整體較好: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22222222適宜進行本工程的建設。(2)、擬建工程位于撈刀河I級階地之上,大部分地段的堤基均為第四系上更新統I級階地堆積物。根據沿線堤基地層結構與巖土特性情況,堤基主要由粉質粘土、砂礫石、強風化砂巖構成,堤基地質結構可分成多層結構類。堤基工程地質性能較好,且不存在軟弱下臥層。據此判定,堤基工程性能較穩定,抗滑能力強。(3)、堤身質量可分為較好、較差兩大類,各大類長度分別為 1890m8010m所占比例分別為%、%。(4)、堤防工程地質綜合分類可分為較好(B)、較差(C)兩大類,所對應比例分別為%、%。擬加固河堤堤身及河堤地基工程處理措施建議如下:將堤基置于粉質粘土層之上,按照設計高程對現有河堤進行加寬加高處理,用合格的筑堤材料按規范要求碾壓密實回填至設計堤高,再對河堤內側岸坡及坡腳進行加固處理,提高堤身(腳)防沖刷及防滲性能,對堤基處理措施應考慮砂礫層滲流穩定問題。對沿線分布有軟塑狀淤泥或淤泥質粘土處,可予以清除或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對近堤段垸內水塘實施填塘固基處理。(5)、新建水閘閘基下為強風化砂巖,建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