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控制工程6-1解讀課件_第1頁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6-1解讀課件_第2頁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6-1解讀課件_第3頁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6-1解讀課件_第4頁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6-1解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除塵裝置

教學內容:機械除塵器電除塵器濕式除塵器過濾式除塵器除塵器的選擇與發展1第六章除塵裝置教學內容:2除塵裝置概述從氣體中除去或收集固態或液態粒子的設備稱為除塵裝置

濕式除塵裝置

干式除塵裝置

按分離原理分類:重力除塵裝置(機械式除塵裝置)

慣性力除塵裝置(機械式除塵裝置)離心力除塵裝置(機械式除塵裝置)洗滌式除塵裝置過濾式除塵裝置電除塵裝置重力除塵慣性除塵袋式除塵電除塵濕式除塵2除塵裝置概述從氣體中除去或收集固態或液態粒子的設備稱為除塵3§1機械除塵器機械除塵器通常指利用質量力(重力、慣性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使顆粒物與氣體分離的裝置,常用的有:重力沉降室慣性除塵器旋風除塵器

3§1機械除塵器機械除塵器通常指利用質量力(重力、慣性力和4一、重力沉降室4一、重力沉降室5一、重力沉降室重力沉降室是通過重力作用使塵粒從氣流中沉降分離的除塵裝置5一、重力沉降室重力沉降室是通過重力作用使塵粒從氣流中沉降分6氣流進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動截面積擴大,流速降低,較重顆粒在重力作用下緩慢向灰斗沉降

層流式和湍流式兩種

6氣流進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動截面積擴大,流速降低,較重顆粒在71.層流式重力沉降室假定(1)沉降室內氣流為柱塞流;

(2)顆粒均勻分布于煙氣中忽略氣體浮力,粒子僅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71.層流式重力沉降室假定(1)沉降室內氣流為柱塞流;8沉降室的長寬高分別為L、W、H,處理煙氣量為Q

氣流在沉降室內的停留時間在t時間內粒子的沉降距離該粒子的除塵效率8沉降室的長寬高分別為L、W、H,處理煙氣量為Q9對于stokes區域的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的dpmin=?9對于stokes區域的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10對于stokes區域的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的dpmin=?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10對于stokes區域的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11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徑:降低沉降室內氣流速度增加沉降室長度降低沉降室高度沉降室內的氣流速度一般為0.3~2.0m/s不同粉塵的最高允許氣流速度11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徑:不同粉塵的最高允許氣流速度121213多層沉降室:使沉降高度減少為原來的1/(n+1),其中n為水平隔板層數

考慮清灰的問題,一般隔板數在3以下多層沉降室1.錐形閥;2.清灰孔;3.隔板13多層沉降室:多層沉降室142.湍流式重力沉降室湍流模式-假定沉降室中氣流處于湍流狀態,垂直于氣流方向的每個斷面上粒子完全混合寬度為W、高度為H和長度為dx的捕集元,假定氣體流過dx距離的時間內,邊界層dy內粒徑為dp的粒子都將沉降而除去142.湍流式重力沉降室湍流模式-假定沉降室中氣流處于湍流狀15粒子在微元內的停留時間被去除的分數對上式兩邊積分得邊界條件:得因此,其分級除塵效率15粒子在微元內的停留時間16

3.重力沉降室優缺點

重力沉降室的優點結構簡單投資少壓力損失小(一般為50~130Pa)維修管理容易缺點體積大效率低僅作為高效除塵器的預除塵裝置,除去較大和較重的粒子16

3.重力沉降室優缺點

重力沉降室的優點174.設計步驟(1)確定重力沉降室內的氣流速度;(2)確定欲100%去除的粒子的沉降速度;(3)確定重力沉降室的高度(寬度);(4)計算重力沉降室的長度和寬度(高度)。174.設計步驟(1)確定重力沉降室內的氣流速度;181819192020212122二、慣性除塵器1.慣性除塵器機理沉降室內設置各種形式的擋板,含塵氣流沖擊在擋板上,氣流方向發生急劇轉變,借助塵粒本身的慣性力作用,使其與氣流分離

22二、慣性除塵器1.慣性除塵器機理232.慣性除塵器結構形式沖擊式-氣流沖擊擋板捕集較粗粒子沖擊式慣性除塵裝置a單級型b多級型232.慣性除塵器結構形式沖擊式慣性除塵裝置24反轉式-改變氣流方向捕集較細粒子反轉式慣性除塵裝置a彎管型

b百葉窗型

c多層隔板型24反轉式-改變氣流方向捕集較細粒子反轉式慣性除塵裝置25設備示意圖彎管慣性除塵沖擊式反轉式25設備示意圖彎管慣性除塵沖擊式反轉式263.慣性除塵器應用一般凈化密度和粒徑較大的金屬或礦物性粉塵凈化效率不高,一般只用于多級除塵中的一級除塵,捕集10~20μm以上的粗顆粒壓力損失100~1000Pa263.慣性除塵器應用27三、旋風除塵器27三、旋風除塵器282829它利用旋轉氣流產生的離心力使塵粒從氣流中分離的裝置。適用于小型鍋爐、退火爐和多級除塵的預除塵。其作用于粉塵上的離心力比重力大5~2500倍。用來分離粒徑大于5—10μm以上的顆粒物。對10μm以上顆粒去除效率可達90%。工業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三、旋風除塵器29它利用旋轉氣流產生的離心力使塵粒從氣流中分離的裝置。三30三、旋風除塵器30三、旋風除塵器31優點: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投資低,操作維修方便,能用于高溫、高壓及腐蝕性氣體,并可回收干顆粒物。缺點:捕集<5μm顆粒的效率不高,一般作預除塵用,壓力損失較大,動力消耗也較大。31優點: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投資低,操作維修方便,能用于32三、旋風除塵器

1.旋風除塵器內的流場分析氣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轉運動:外渦旋

旋轉氣流在錐體底部轉而向上沿軸心旋轉:內渦旋

上渦旋-氣流從除塵器頂部向下高速旋轉時,一部分氣流帶著細小的塵粒沿筒壁旋轉向上,到達頂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轉向下,最后從排出管排出少量氣體沿徑向運動到中心區域32三、旋風除塵器1.旋風除塵器內的流場分析33旋風除塵器內的速度分布氣流運動包括切向、軸向和徑向:切向速度、軸向速度和徑向速度切向速度決定氣流質點離心力大小,顆粒在離心力作用下逐漸移向外壁3334旋風除塵器內氣流的切向速度和壓力分布

34旋風除塵器內氣流的切向速度和壓力分布35A、切向速度根據“渦旋定律”,外渦旋的切向速度反比于旋轉半徑R的n次方此處n

1,稱為渦流指數

內渦旋的切向速度正比于半徑

內外渦旋的界面上氣流切向速度最大

交界圓柱面直徑

d0=(0.6~1.0)de,de

為排氣管直徑

35A、切向速度36B、徑向速度

假定外渦旋氣流均勻地經過交界圓柱面進入內渦旋平均徑向速度

r0和h0分別為交界圓柱面的半徑和高度,mC、軸向速度外渦旋的軸向速度向下內渦旋的軸向速度向上在內渦旋,軸向速度向上逐漸增大,在排出管底部達到最大值

36B、徑向速度372.旋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

旋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

表6-1局部阻力系數旋風除塵器型式XLTXLT?AXLP?AXLP?Bξ5.36.58.05.8ρ:氣體的密度,kg/m3Vin:氣體入口速度,m/s:局部阻力系數372.旋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旋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旋風除塵38缺乏實驗數據時,可用下式表示:

A:旋風除塵器進口面積de:排出管直徑。38缺乏實驗數據時,可用下式表示:39影響旋風除塵器壓力損失的因素-相對尺寸對壓力損失影響較大,除塵器結構型式相同時,幾何相似放大或縮小,壓力損失基本不變

—含塵濃度增高,壓力降明顯增加-操作運行中可以接受的壓力損失一般低于2kPa

39影響旋風除塵器壓力損失的因素403.旋風除塵器的除塵效率在內外旋流交界面上,離心力FC,氣流阻力FD

FC>FD

,顆粒移向外壁若

FC<FD,顆粒進入內渦旋當

FC=FD時,有50%的可能進入外渦旋,既除塵效率為50%

,此時對應的顆粒的粒徑為分割粒徑,dc計算分割直徑是確定除塵效率的基礎403.旋風除塵器的除塵效率41對于球形Stokes粒子分割粒徑dc確定后,可以根據雷思一利希特模式計算其它粒子的分級效率

另一種經驗公式414242434.影響旋風除塵器效率的因素(1)二次效應-被捕集粒子重新進入氣流在較小粒徑區間內,理應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較大塵粒撞向壁面而脫離氣流獲得捕集,實際效率高于理論效率在較大粒徑區間,粒子被反彈回氣流或沉積的塵粒被重新吹起,實際效率低于理論效率控制方法:通過環狀霧化器將水噴淋在旋風除塵器內壁上,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效應434.影響旋風除塵器效率的因素(1)二次效應-被捕集粒子重44(2)比例尺寸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體直徑愈小,離心力愈大,除塵效率愈高;筒體直徑過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下降。錐體適當加長,對提高除塵效率有利排出管直徑愈小分割直徑愈小,即除塵效率愈高;一般取排出管直徑de=(0.4~0.65)D旋風除塵器排出管以下部分的長度應當接近或等于特征長度l,亞歷山大公式筒體和錐體的總高度以不大于五倍的筒體直徑為宜。44(2)比例尺寸454546比例尺寸對性能的影響比例變化性能趨向投資趨向壓力損失效率增大旋風除塵器直徑降低降低提高加長筒體稍有降低提高提高增大入口面積(流量不變)降低降低——增大入口面積(速度不變)提高降低降低加長錐體稍有降低提高提高增大錐體的排出孔稍有降低提高或降低——減小錐體的排出孔稍有提高提高或降低——加長排出管伸入器內的長度提高提高或降低提高增大排氣管管徑降低降低提高46比例尺寸對性能的影響比例變化性能趨向投資趨向壓力損失效率47除塵器下部的嚴密性在不漏風的情況下進行正常排灰

鎖氣器(a)雙翻板式(b)回轉式

47除塵器下部的嚴密性鎖氣器(a)雙翻板式(b)回轉式48(3)煙塵的物理性質對除塵效率的影響氣體的密度和粘度塵粒的大小和比重煙氣含塵濃度

48(3)煙塵的物理性質對除塵效率的影響49(4)操作變量對除塵效率的影響提高煙氣入口流速,旋風除塵器分割直徑變小,除塵器性能改善入口流速過大,已沉積的粒子有可能再次被吹起,重新卷入氣流中,除塵效率下降效率最高時的入口速度經驗公式

49(4)操作變量對除塵效率的影響50a.直入切向進入式b.蝸殼切向進入式c.軸向進入式5.旋風除塵器的結構形式(1)按進氣方式分

切向進入式軸向進入式

50a.直入切向進入式b.蝸殼切向進入式c.軸向進51采用普通切向進氣口,易產生上灰環。為了減少氣流之間的相互干擾,越來越多的采用了蝸殼(漸開線)式進氣口。這樣可以減少除塵阻力,提高處理風量。軸向進入式處理氣體量大,且氣流分布均勻,主要用于多管旋風除塵器及處理氣體量大的情況。51采用普通切向進氣口,易產生上灰環。525253

(2)按氣流組織分

回流式、直流式、平旋式和旋流式

(3)多管旋風除塵器

由多個相同構造形狀和尺寸的小型旋風除塵器(又叫旋風子)組合在一個殼體內并聯使用的除塵器組成常見的多管除塵器有回流式和直流式兩種

回流式多管旋風除塵器

53(2)按氣流組織分回流式多管旋風除塵器54CLT/A型旋風除塵器的除塵效率為8O%--98%;進風風速為12--18m/s;阻力:x型為860--195OPa,Y型為740--174OPa,54CLT/A型旋風除塵器的除塵效率為8O%--98%;555556旋風除塵器的選型一般選用經驗法。步驟:①計算所要求的除塵效率η;②根據煙氣特性及允許阻力等條件,選定除塵器的結構型式;③用類比法,根據選用的除塵器的η—V1實驗曲線,確定入口風速V1;或根據計算V1;④根據氣量Q,入口風速V1計算進口面積A;⑤確定各部分幾何尺寸。6.旋風除塵器的設計56旋風除塵器的選型一般選用經驗法。6.旋風除塵器的設計57旋風除塵器的比例尺寸尺寸名稱XLP/AXLP/BXLT/AXLT入口寬度,b入口高度,h筒體直徑,D上3.85b下0.7D3.33b(b=0.3D)3.85b4.9b排出筒直徑,de上0.6D下0.6D0.6D0.6D0.58D筒體長度,L上1.35D下1.0D1.7D2.26D1.6D錐體長度,H上0.50D下1.00D2.3D2.0D1.3D灰口直徑,d10.296D0.43D0.3D0.145D進口速度為右值時的壓力損失12m/s700(600)5000(420)860(770)440(490)15m/s1100(940)890(700)1350(1210)670(770)18m/s1400(1260)1450(1150)1950(1740)990(1110)57旋風除塵器的比例尺寸尺寸名稱XLP/AXLP/BXLT/58第六章除塵裝置

教學內容:機械除塵器電除塵器濕式除塵器過濾式除塵器除塵器的選擇與發展1第六章除塵裝置教學內容:59除塵裝置概述從氣體中除去或收集固態或液態粒子的設備稱為除塵裝置

濕式除塵裝置

干式除塵裝置

按分離原理分類:重力除塵裝置(機械式除塵裝置)

慣性力除塵裝置(機械式除塵裝置)離心力除塵裝置(機械式除塵裝置)洗滌式除塵裝置過濾式除塵裝置電除塵裝置重力除塵慣性除塵袋式除塵電除塵濕式除塵2除塵裝置概述從氣體中除去或收集固態或液態粒子的設備稱為除塵60§1機械除塵器機械除塵器通常指利用質量力(重力、慣性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使顆粒物與氣體分離的裝置,常用的有:重力沉降室慣性除塵器旋風除塵器

3§1機械除塵器機械除塵器通常指利用質量力(重力、慣性力和61一、重力沉降室4一、重力沉降室62一、重力沉降室重力沉降室是通過重力作用使塵粒從氣流中沉降分離的除塵裝置5一、重力沉降室重力沉降室是通過重力作用使塵粒從氣流中沉降分63氣流進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動截面積擴大,流速降低,較重顆粒在重力作用下緩慢向灰斗沉降

層流式和湍流式兩種

6氣流進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動截面積擴大,流速降低,較重顆粒在641.層流式重力沉降室假定(1)沉降室內氣流為柱塞流;

(2)顆粒均勻分布于煙氣中忽略氣體浮力,粒子僅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71.層流式重力沉降室假定(1)沉降室內氣流為柱塞流;65沉降室的長寬高分別為L、W、H,處理煙氣量為Q

氣流在沉降室內的停留時間在t時間內粒子的沉降距離該粒子的除塵效率8沉降室的長寬高分別為L、W、H,處理煙氣量為Q66對于stokes區域的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的dpmin=?9對于stokes區域的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67對于stokes區域的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的dpmin=?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由于沉降室內的氣流擾動和返混的影響,工程上一般用分級效率公式的一半作為實際分級效率

10對于stokes區域的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68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徑:降低沉降室內氣流速度增加沉降室長度降低沉降室高度沉降室內的氣流速度一般為0.3~2.0m/s不同粉塵的最高允許氣流速度11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徑:不同粉塵的最高允許氣流速度691270多層沉降室:使沉降高度減少為原來的1/(n+1),其中n為水平隔板層數

考慮清灰的問題,一般隔板數在3以下多層沉降室1.錐形閥;2.清灰孔;3.隔板13多層沉降室:多層沉降室712.湍流式重力沉降室湍流模式-假定沉降室中氣流處于湍流狀態,垂直于氣流方向的每個斷面上粒子完全混合寬度為W、高度為H和長度為dx的捕集元,假定氣體流過dx距離的時間內,邊界層dy內粒徑為dp的粒子都將沉降而除去142.湍流式重力沉降室湍流模式-假定沉降室中氣流處于湍流狀72粒子在微元內的停留時間被去除的分數對上式兩邊積分得邊界條件:得因此,其分級除塵效率15粒子在微元內的停留時間73

3.重力沉降室優缺點

重力沉降室的優點結構簡單投資少壓力損失小(一般為50~130Pa)維修管理容易缺點體積大效率低僅作為高效除塵器的預除塵裝置,除去較大和較重的粒子16

3.重力沉降室優缺點

重力沉降室的優點744.設計步驟(1)確定重力沉降室內的氣流速度;(2)確定欲100%去除的粒子的沉降速度;(3)確定重力沉降室的高度(寬度);(4)計算重力沉降室的長度和寬度(高度)。174.設計步驟(1)確定重力沉降室內的氣流速度;751876197720782179二、慣性除塵器1.慣性除塵器機理沉降室內設置各種形式的擋板,含塵氣流沖擊在擋板上,氣流方向發生急劇轉變,借助塵粒本身的慣性力作用,使其與氣流分離

22二、慣性除塵器1.慣性除塵器機理802.慣性除塵器結構形式沖擊式-氣流沖擊擋板捕集較粗粒子沖擊式慣性除塵裝置a單級型b多級型232.慣性除塵器結構形式沖擊式慣性除塵裝置81反轉式-改變氣流方向捕集較細粒子反轉式慣性除塵裝置a彎管型

b百葉窗型

c多層隔板型24反轉式-改變氣流方向捕集較細粒子反轉式慣性除塵裝置82設備示意圖彎管慣性除塵沖擊式反轉式25設備示意圖彎管慣性除塵沖擊式反轉式833.慣性除塵器應用一般凈化密度和粒徑較大的金屬或礦物性粉塵凈化效率不高,一般只用于多級除塵中的一級除塵,捕集10~20μm以上的粗顆粒壓力損失100~1000Pa263.慣性除塵器應用84三、旋風除塵器27三、旋風除塵器852886它利用旋轉氣流產生的離心力使塵粒從氣流中分離的裝置。適用于小型鍋爐、退火爐和多級除塵的預除塵。其作用于粉塵上的離心力比重力大5~2500倍。用來分離粒徑大于5—10μm以上的顆粒物。對10μm以上顆粒去除效率可達90%。工業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三、旋風除塵器29它利用旋轉氣流產生的離心力使塵粒從氣流中分離的裝置。三87三、旋風除塵器30三、旋風除塵器88優點: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投資低,操作維修方便,能用于高溫、高壓及腐蝕性氣體,并可回收干顆粒物。缺點:捕集<5μm顆粒的效率不高,一般作預除塵用,壓力損失較大,動力消耗也較大。31優點: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投資低,操作維修方便,能用于89三、旋風除塵器

1.旋風除塵器內的流場分析氣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轉運動:外渦旋

旋轉氣流在錐體底部轉而向上沿軸心旋轉:內渦旋

上渦旋-氣流從除塵器頂部向下高速旋轉時,一部分氣流帶著細小的塵粒沿筒壁旋轉向上,到達頂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轉向下,最后從排出管排出少量氣體沿徑向運動到中心區域32三、旋風除塵器1.旋風除塵器內的流場分析90旋風除塵器內的速度分布氣流運動包括切向、軸向和徑向:切向速度、軸向速度和徑向速度切向速度決定氣流質點離心力大小,顆粒在離心力作用下逐漸移向外壁3391旋風除塵器內氣流的切向速度和壓力分布

34旋風除塵器內氣流的切向速度和壓力分布92A、切向速度根據“渦旋定律”,外渦旋的切向速度反比于旋轉半徑R的n次方此處n

1,稱為渦流指數

內渦旋的切向速度正比于半徑

內外渦旋的界面上氣流切向速度最大

交界圓柱面直徑

d0=(0.6~1.0)de,de

為排氣管直徑

35A、切向速度93B、徑向速度

假定外渦旋氣流均勻地經過交界圓柱面進入內渦旋平均徑向速度

r0和h0分別為交界圓柱面的半徑和高度,mC、軸向速度外渦旋的軸向速度向下內渦旋的軸向速度向上在內渦旋,軸向速度向上逐漸增大,在排出管底部達到最大值

36B、徑向速度942.旋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

旋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

表6-1局部阻力系數旋風除塵器型式XLTXLT?AXLP?AXLP?Bξ5.36.58.05.8ρ:氣體的密度,kg/m3Vin:氣體入口速度,m/s:局部阻力系數372.旋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旋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旋風除塵95缺乏實驗數據時,可用下式表示:

A:旋風除塵器進口面積de:排出管直徑。38缺乏實驗數據時,可用下式表示:96影響旋風除塵器壓力損失的因素-相對尺寸對壓力損失影響較大,除塵器結構型式相同時,幾何相似放大或縮小,壓力損失基本不變

—含塵濃度增高,壓力降明顯增加-操作運行中可以接受的壓力損失一般低于2kPa

39影響旋風除塵器壓力損失的因素973.旋風除塵器的除塵效率在內外旋流交界面上,離心力FC,氣流阻力FD

FC>FD

,顆粒移向外壁若

FC<FD,顆粒進入內渦旋當

FC=FD時,有50%的可能進入外渦旋,既除塵效率為50%

,此時對應的顆粒的粒徑為分割粒徑,dc計算分割直徑是確定除塵效率的基礎403.旋風除塵器的除塵效率98對于球形Stokes粒子分割粒徑dc確定后,可以根據雷思一利希特模式計算其它粒子的分級效率

另一種經驗公式4199421004.影響旋風除塵器效率的因素(1)二次效應-被捕集粒子重新進入氣流在較小粒徑區間內,理應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較大塵粒撞向壁面而脫離氣流獲得捕集,實際效率高于理論效率在較大粒徑區間,粒子被反彈回氣流或沉積的塵粒被重新吹起,實際效率低于理論效率控制方法:通過環狀霧化器將水噴淋在旋風除塵器內壁上,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效應434.影響旋風除塵器效率的因素(1)二次效應-被捕集粒子重101(2)比例尺寸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體直徑愈小,離心力愈大,除塵效率愈高;筒體直徑過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下降。錐體適當加長,對提高除塵效率有利排出管直徑愈小分割直徑愈小,即除塵效率愈高;一般取排出管直徑de=(0.4~0.65)D旋風除塵器排出管以下部分的長度應當接近或等于特征長度l,亞歷山大公式筒體和錐體的總高度以不大于五倍的筒體直徑為宜。44(2)比例尺寸10245103比例尺寸對性能的影響比例變化性能趨向投資趨向壓力損失效率增大旋風除塵器直徑降低降低提高加長筒體稍有降低提高提高增大入口面積(流量不變)降低降低——增大入口面積(速度不變)提高降低降低加長錐體稍有降低提高提高增大錐體的排出孔稍有降低提高或降低——減小錐體的排出孔稍有提高提高或降低——加長排出管伸入器內的長度提高提高或降低提高增大排氣管管徑降低降低提高46比例尺寸對性能的影響比例變化性能趨向投資趨向壓力損失效率104除塵器下部的嚴密性在不漏風的情況下進行正常排灰

鎖氣器(a)雙翻板式(b)回轉式

47除塵器下部的嚴密性鎖氣器(a)雙翻板式(b)回轉式105(3)煙塵的物理性質對除塵效率的影響氣體的密度和粘度塵粒的大小和比重煙氣含塵濃度

48(3)煙塵的物理性質對除塵效率的影響106(4)操作變量對除塵效率的影響提高煙氣入口流速,旋風除塵器分割直徑變小,除塵器性能改善入口流速過大,已沉積的粒子有可能再次被吹起,重新卷入氣流中,除塵效率下降效率最高時的入口速度經驗公式

49(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