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行業深度研究:“新能源+新材料”是兩大驅動力_第1頁
有色金屬行業深度研究:“新能源+新材料”是兩大驅動力_第2頁
有色金屬行業深度研究:“新能源+新材料”是兩大驅動力_第3頁
有色金屬行業深度研究:“新能源+新材料”是兩大驅動力_第4頁
有色金屬行業深度研究:“新能源+新材料”是兩大驅動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色金屬行業深度研究:“新能源+新材料”是兩大驅動力一、能源金屬——鋰:最強金屬,未來兩年持續高景氣1.1

需求端:新能源車將成為未來鋰電池最重要的需求來源鋰電池擁有開路電壓高,比能量高,工作溫度范圍寬,放電平衡,自放電子等優點,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具有長期需求剛性和需求前景。2021

1-10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54.2

萬輛,考慮

到新能源汽車強勢增長的良好態勢,根據國金新能源組預測,2021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

320

萬輛,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

600

萬輛。綜合考慮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熟度、車企未來的規劃、政策力度支持,預計全球新能源汽車將在未來保持快速增長,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在

2025

年達到

2197

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在

2025

年達到

1099

輛(CAGR=51.65%)。1.2

供給端:國內海外短期內供給增量有限,長期看復產和投產進度全球南美鹽湖和澳洲鋰礦為鋰資源主要產地。截至

2020

年末,全球鋰資源量約

8600

萬噸,其中南美“鋰三角”

地區(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交界處的高海拔湖泊和鹽沼)的鋰資源量

之和約占全球鋰資源總量的近

60%,其他資源量豐富的國家還有澳大利亞、

美國和中國,其中澳大利亞鋰資源量為

630

萬噸且大部分為硬巖型鋰礦,

是世界上最大的硬巖型鋰礦出口國。我國鋰資源儲量約占全球鋰資源儲量

6%。海外鋰礦預計

2021

年產量

24.7

萬噸,2022

年產量

31.1

萬噸(折

LCE)目

Greenbushes、

Marion、

Cattlin和

Pilgangoora、巴西

Mibra幾個礦山。Altura今年四季度復產,預計

2022

年開始貢獻增量。Alita目前尚無復產計劃,Wodgina雅寶項目計

劃在

2022

Q3

重啟,剩下礦山絕大部分在

2023

年下半年投產,產

出比較有限。泰利森

Greenbushes二期已建成

60

萬噸化學級鋰精礦產能,投產進

度將與天齊和雅寶兩大股東冶煉產能相匹配。Cattlin和

Pilgangoora在

21

年鋰市回暖的背景下大概率將恢復滿產。Altura四季度復產后產

22

萬噸鋰精礦/年,折碳酸鋰約

2.5

萬噸,具體產量看投產進度。預計

2021

年海外鋰礦產量為

24.7

萬噸,比

2020

年增加

6.7

萬噸,

2022

年產量

31.1

萬噸,2024

年后有較大供給增量。南美鹽湖預計

2021

年產量

12.5

萬噸,2022

年產量

18.65

萬噸(折

LCE)目前南美鹽湖在產的僅有

Atacama、HombreMuerto和

OlarozOrocobre三家。2020

年受疫情影響,南美鹽湖擴產建設進度均放緩,

Olaroz和

Cauchari項目均宣布延期投產半年至一年左右,建設完工延

遲至

2021

年末或

2022

年。南美鹽湖產能最大增量來自智利

SQM和

雅寶控制的

Atacama鹽湖,SQM5

萬噸/年碳酸鋰產能將在

2021

年底投產,計劃

21

年底前碳酸鋰產能

12

萬噸+氫氧化鋰

2.15

萬噸,2023

年底前碳酸鋰產能

18

萬噸+氫氧化鋰產能

3

萬噸。鹽湖提鋰受淡水資源、鹵水晾曬、生態問題等因素制約,開發存在較

大難度,需要較長的開發周期,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產能的快速增加,

鹽湖供給增量將在

2022

年開始逐步釋放。預計

2021

年南美鹽湖產量

12.5

萬噸,比

2020

年增加

2.3

萬噸,2022

年產量

18.65

萬噸。國內鋰礦預計

2021

年產量

7.2

萬噸,2022

年產量

10.4

萬噸(折

LCE)目前有采礦權且有產能和開采計劃的四川鋰輝石礦山有甲基卡、李家

溝和業隆溝。甲基卡是亞洲最大鋰輝石礦,擁有

105

萬噸/年露天采礦

能力、45

萬噸/年礦石處理的采選能力,康定融捷鋰業

250

萬噸/年鋰

礦精選項目選址在康定市姑咱鎮鴛鴦壩地塊,目前已取得土地使用權,

正開展項目備案及環評等工作,計劃年供應鋰精礦約

47

萬噸。李家溝

因環評問題延后生產,計劃年產

18

萬噸鋰精礦。鋰云母礦中宜春鉭鈮礦、化山瓷石礦和獅子嶺鋰瓷石礦現有確定性增

量。宜春鉭鈮礦年產鋰云母精礦

12

萬噸,折碳酸鋰

2

萬噸。永興材料

70%持股的化山瓷石礦生產規模

100

萬噸/年,現有

1

萬噸碳酸鋰產能,

計劃擴產

2

萬噸碳酸鋰,

1

萬噸

22Q1

投產,另

1

萬噸

22Q2

投產。預計

2021

年國內鋰輝石和鋰云母礦產量為

7.2

萬噸,比

2020

年增加

2.1

萬噸,2022

年產量

10.4

萬噸。國內鹽湖預計

2021

年產量

6.7

萬噸,2022

年產量

8

萬噸(折

LCE)國內鋰輝石礦資源儲量低、擴產進度慢,鋰云母礦近年來技術突破+成

本下降有望成為重要補充,目前國內供給增量主要來自鹽湖。我國鹽湖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青海鹽湖起步早、集中力強,西藏

鹽湖資源稟賦好、潛力大。青海察爾汗鹽湖低鋰濃度提鋰技術已經成

熟,藍科鋰業現有

1+2

萬噸碳酸鋰產能,新增的

2

萬噸已于今年

4

爬坡釋放產能,目前碳酸鋰日產量達

100

噸,藏格鋰業

1

萬噸,未來

規劃合計

7

萬噸規模。東臺吉乃爾鹽湖當前產能

2

萬噸,計劃擴產

1

萬噸。西臺吉乃爾鹽湖當前產能

3

萬噸,計劃擴產

2

萬噸。一里坪鹽

湖當前產能

1

萬噸,計劃擴產

1

萬噸。西藏扎布耶鹽湖資源稟賦極佳,

但因為西藏開采環境限制,目前產能

1

萬噸。預計

2021

年國內鹽湖產量為

6.7

萬噸,比

2020

年增加

1.69

萬噸,

2022

年產量

8

萬噸。1.3

全球鋰供需持續緊平衡,且不排除

21-23

年供需缺口超預期放大需求量:方法一,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儲能電池和傳統工業四大鋰下游

應用場景

2020

年對鋰需求共

37

萬噸,2025

年對鋰需求共

165

萬噸,

CAGR=34.85%。方法二,LCO、LMO、三元、LFP、LiPF6

和傳統工業

2020

年對鋰需求

37

萬噸,2025

年對鋰需求

150

萬噸,CAGR=32.31%。供應量:海外鋰礦、南美鹽湖、中國鋰礦、中國鹽湖

2020

年鋰供應量共

38

萬噸,2025

年鋰供應量共

126

萬噸,CAGR=27.09%。按照方法一,2021-2023

年隨著全球新增產能的陸續投放,鋰供應短缺不

超過

10

萬噸,2025

年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滲透,銷量將大幅提升,供需

缺口擴大至

39

萬噸。按照方法二,2021

年鋰供應短缺就達到了

10

萬噸,

2025

年供需缺口擴大至

24

萬噸。正極材料廠商

21-23

年三年時間通過大

規模產能投放搶占市場份額的方式或將造成這三年鋰供需缺口的超預期放

大。鋰鹽價格持續上漲,未來

2-3

年中樞價格維持在

15-20

萬元/噸。從

2020

年下半年開始,下游動力電池需求較為旺盛,對鋰鹽的需求有

較強確定性。2020

年第三季度末,國內電池級碳酸鋰的平均價為

4

元/噸,2020

年底價格上漲至

5.15

萬元/噸,漲幅為

28.75%,截至目

前,電池級碳酸鋰上漲至約

10

萬元/噸,漲幅為

150%。氫氧化鋰價格

跟隨碳酸鋰價格上漲。國內進口鋰礦大部分來自澳大利亞,鋰精礦來源單一且來源地高度集

中。澳洲鋰礦資源因行業盈利問題帶來的停復產以及其他不穩定(中

澳關系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鋰礦供應低于預期。我們認為,圍繞資

源端供應緊張的問題或在未來長期存在,因此,判斷價格在未來

2-3

年時間里高位維持為大概率。節奏和幅度上,本輪鋰價自

2020Q3

見底后,景氣周期將持續至

2023

年。由于

2021

年供給端極為緊張,價格沖破

20

萬元/噸;2022

年中

隨著供給小批量釋放,預計全年均價仍在

20

萬元/噸以上,保持高位

震蕩;2023

年開始,供應增量較前一年增加,但考慮需求仍維持強勁,

因此仍處于緊平衡狀態、判斷價格小幅回落,但仍維持在

15-18

萬元/

噸較高水平。二、能源金屬——鎳:二元供需結構下的格局變遷2.1

全球原生鎳供給整體過剩,短期鎳價震蕩回升根據測算,21-25

年全球鎳供給整體過剩。21

年需求復蘇,供給過剩

9

噸,22-23

年印尼鎳鐵、濕法冶煉、火法高冰鎳項目集中投產,分別供給

過剩

29

萬噸、32

萬噸。鎳二元供需結構下,短期來看,不銹鋼用鎳仍為主流,新能源汽車電池用

鎳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疊加硫酸鎳供給結構性短缺,鎳價有望震蕩回升。

中長期來看,電池用硫酸鎳供給來源的分化將成為后續鎳價走勢的關鍵因

素。青山火法高冰鎳項目投產后,不銹鋼與電池之間的工藝鏈條被打通,

鎳鐵產能得到有效釋放,后續應主要跟蹤各技術路線之間的成本差異。不銹鋼為鎳最大下游需求領域,占比

70%以上鎳被稱為“工業維生素”,不銹鋼是其第一大消費領域,該領域消費占

全球比例高達

70%,廣泛用于工業機械制造、家庭用品以及航空航天、

坦克艦艇、原子能反應堆等領域。由于在合金中加入鎳可以使其在高溫下具有較高強度和一定的抗氧化

腐蝕能力,16%的鎳消費用于不銹鋼以外其他合金中。鎳也常用作防

護裝飾性鍍層,在該領域消費占比為

8%。鎳同時是鎳氫電池、鎳鎘電池、三元材料鋰離子電池等多種電池的重

要原料,在便攜設備、電動汽車、儲能電池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目前

電池領域鎳消費占比僅為

5%,但由于電動汽車產業、工業儲能等行業

快速發展,鎳在電池領域的需求潛力巨大。此外,鎳還常作為氫化催化劑和永磁材料,用于電子遙控、原子能工

業和超聲工藝等。根據測算,預計

25

年全球鎳需求

348

萬噸,5

CAGR=7.99%。隨著全

球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電池用鎳需求占比將提升到

25

年的

17%。預計

25

年電池領域用鎳需求將達到

58

萬噸,5

CAGR=48.62%,

需求占比將從

20

年的

3%提升到

25

年的

17%;預計

25

年不銹鋼領域鎳需求將達到

221

萬噸,5

CAGR=5.76%;預計

25

年其他工業領域用鎳需求將達到

69

萬噸,5

CAGR=2.16%。2.3

供給端:預計

25

年全球鎳供給

367

萬噸,5

CAGR=7.72%印尼鎳儲量、產量全球第一,我國鎳資源對外依存度

86%。鎳是一種較為豐富的金屬元素,在地球中的含量僅次于硅、氧、鐵、

鎂,居第

5

位,全球陸地上鎳資源量超過

3

億金屬噸。印尼全球最大的鎳供應國,2020

年產

量達到

76

萬噸,占全球總量的

30%。菲律賓是全球第二大供應國,

2020

年產量為

32

萬噸,占全球總量

1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鎳生產國和消費國,探明儲量

280

萬噸,鎳消費

量約占全球總消費量的

53%,我國鎳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達

86%,需

大量從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進口鎳礦。預計

25

年印尼鎳鐵產量

137

萬噸,5

CAGR=17.95%2021

年,印尼鎳鐵產量繼續大幅增長,全年投產了

43

條生產線,整體產能達到了

126

萬噸。預計

2021

年印尼鎳鐵產量為

90

鎳噸,同比增長

50%。2022

年,印尼仍將有多條新增生產線投產,包括印尼德龍二期的

12

條,德龍三期的

20

條,以及印尼青山(IWIP)的

22

條。保守估計下,

預計

2022

年印尼鎳鐵產量將達到

112

萬噸,同比增長

24%。預計

25

年其他地區鎳鐵產量將達到

50.78

萬噸,5

CAGR=-5.60%.2020

年國內進口鎳礦總量

3912

萬噸,同比下降

30%。菲律賓鎳礦是

主要來源,印尼每年以鐵礦石名義出口

1-2

萬噸鎳礦。2020

年我國鎳

鐵產量

51.27

萬噸,同比下降

12%。受能耗雙控影響,預計

2021

我國鎳鐵產量約

40

萬噸,同比下降

22%。2022

年開始,國內鎳鐵產

量將維持低位,預計

2022、2023

年國內鎳鐵產量分別為

38、36

萬噸。其他地區鎳鐵主要位于新喀里多尼亞等國家,其中

SLN項目

2020

共開采鎳礦石

540.5

萬濕噸,其中

251.2

萬濕噸鎳礦石直接出口,剩

余礦石被冶煉成低品位鎳鐵

4.78

萬金屬噸;Koniambo項目

2020

由于冶煉廠的一座熔爐處于維修狀態,共生產鎳鐵

1.69

萬金屬噸,

2021Q2

熔爐設備可以完成修復作業,投入生產活動。預計

25

年全球硫化鎳礦產量將達到

73.46

萬噸,5

CAGR=1.31%全球硫化鎳礦產能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

2020

Nornickel集團俄羅斯產量

17

萬噸,由于經營變動,預計

2021

年產量為

14

萬噸,后續逐漸恢復到

2020

年水平。硫化鎳礦相對于紅土鎳礦,開發便利性及經濟性并不占優,未來硫化

鎳礦在結構中占比繼續下降或已成定勢。預計

25

年全球濕法冶煉產量將達到

50.19

萬噸,5

CAGR=19.93%全球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中,已建成的項目未來有望提高產能利用

率。MoaBay是全球最早的濕法冶煉項目,1959

年投產,產能利用率

83%;MurrinMurrin每年的鎳產量穩定在

3.5

萬金屬噸左右,產能利

用率

80%。CBNC、THPAL兩個濕法項目產品均被送往日本住友的精

煉廠生產硫酸鎳,產能利用率維持在

80%以上。在建項目中,力勤

obi于

2018

年下半年開始啟動建設,第一條

HPAL生產線產能

1.8

萬金屬噸

MHP目前已基本達產;華越、青美邦項目預

2022

年投產;華宇項目預計

2023

年投產,BASF、Pomalaa項目

預計

2025

年投產。預計

25

年全球火法高冰鎳產量

26.4

萬噸,5

CAGR=29.67%2021

3

月,青山實業公布了印尼高冰鎳項目進展,并與華友鈷業、

中偉股份簽訂了高冰鎳供應協議,三方共同約定青山實業將于

2021

10

月開始一年內向華友鈷業供應

6

萬噸高冰鎳、向中偉股份供應

4

噸高冰鎳。12

8

日,青山高冰鎳正式投產,意味著由紅土鎳礦冶煉

的鎳鐵打通了轉化為高冰鎳的渠道。三、能源金屬——稀土:供需重構中,價值迎重估3.1

供需良性發展,價值亟待重估稀土供需邏輯重構,有望復刻能源金屬的增長邏輯。復盤我國稀土價格三

波上漲行情,均為政策短期驅動,缺少長期增長邏輯。今年以來,稀土迎

來第四波上漲行情,此次上漲主要因下游需求旺盛,稀土材料有明確性需

求增量,疊加供給端《稀土管理條例》即將出臺,供給剛性作用開始顯現,

稀土供需結構重塑,價值有望重估。今年以來稀土價格節節攀升,氧化鐠價格上漲

144%,氧化釹價格上

78%;氧化鏑價格上漲

49%,氧化鋱價格上漲

51%。本輪價格上漲

主要為需求驅動。按照稀土材料的主要應用場景,新能源車、風能和

變頻空調等領域近一年來都迎來了不同幅度的上漲行情,且持續性和

確定性較強,稀土有了長期的發展邏輯。根據測算,預計

21-23

年全球氧化鐠釹分別供應短缺

0.2

萬噸、0.9

噸、1.7

萬噸,隨著全球新能源車、風電、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的快速發

展帶動釹鐵硼永磁需求提升,氧化鐠釹供需缺口將持續擴大。目前稀土行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占比與近五年的鋰在新能源領域應

用占比極為相似,為

10%-15%左右,受益下游的強勁需求,稀土有望

復刻能源金屬的發展邏輯,價格將進一步上漲。3.2

需求端:高性能釹鐵硼是需求核心,新能源汽車提供最大增量稀土產品中永磁材料占比最大,釹鐵硼永磁是核心。高性能釹鐵硼的應用

領域涵蓋傳統和新能源汽車、發電、電子設備、空調家電等,其中汽車是

最大下游,占比約一半,主要用來制造永磁電機。永磁材料指在被磁化后,

使受到外界的磁場、溫度以及振動等干擾仍可以長久、穩定的保持磁性的

材料。由鐵、稀土元素釹和硼組成的釹鐵硼磁鐵晶體(Nd2Fe14B),能吸

起相當于自身重量

640

倍的重物,且相較其他永磁材料,機械性能和耐高

溫性能較好,同時原材料鐵和稀土釹的儲量較豐富、價格較低,因此是目

前最好的永磁材料,其中燒結釹鐵硼占比最大,產量超

90%。根據測算,

2023

13.11

萬噸,

CAGR=25.72%,其中新能源車用釹鐵硼占比從

2020

年的

15%上升到

2023

年的

28%,新能源車為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提供最大需求增量。預計

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對釹鐵硼的需求量為

36841

噸,三年

CAGR=56.32%,其占比從

2020

年的

15%上升到

2023

年的

28%;預計

2023

年全球風電領域對釹鐵硼的需求量為

31111

噸,三年

CAGR=24.28%;預計

2023

年全球變頻空調對釹鐵硼的需求量為

23174

噸,三年

CAGR=22.45%;預計

2023

年消費電子領域對釹鐵硼的需求量為

5618

噸,三年

CAGR=4.25%;預計

2023

年其他領域(傳統汽車、節能電梯和工業機器人)對釹鐵硼

的需求量為

34329

噸,三年

CAGR=15.08%。3.3

供給端:中國主導供給格局,海外增量有限中國稀土儲量和產量全球第一,供給高度集中。2020

年全球稀土儲量為

12000

萬噸,中國儲量最大為

4400

萬噸,其次是越南

2200

萬噸、巴西

2100

萬噸,CR3

達到

73%。2020

年全球稀土產量

24

萬噸,同比提升

9%,

15

年提升

11

萬噸,復合增速

13%,產量前三名分別是中國

14

萬噸、

美國

3.8

萬噸、緬甸

3

萬噸,CR3

達到

87%。中國主要輕稀土礦:白云鄂博稀土礦、四川冕寧稀土礦和山東微山稀土礦;

主要重稀土礦:南方七省稀土礦。海外稀土供給主要集中在美國

MountainPass、澳大利亞

MountWeld、

Nolans和緬甸稀土礦。我國稀土總量控制指標區分輕重稀土資源進行管控,新一輪行業整合大勢

開啟我國稀土行業早期非法開采猖獗,導致環境污染嚴重、產出與利潤不

匹配,2019

年由工信部牽頭并形成了“5+1”南北六大稀土格局,分

別代表

6

家有開采、冶煉稀土礦權的六家企業,每年由政府統一分配

稀土礦供給指標,供給剛性強。工信部、自然資源部公布明確

2021

年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

標分別為

168000

噸、162000

噸,其中北方稀土的開采指標和冶煉指

標最大,分別為

100350

噸和

89634

噸。2021

12

22

日,中鋁集團、中國五礦、贛州市人民政府等進行相

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新設由國務院國資委控股的新公司,中鋁

集團持有的中國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中國五礦所屬企業持

有的五礦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礦稀土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以及贛

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及所屬企業持有的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

江西贛州稀有金屬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贛州中藍稀土新材料科技有

限公司的股權整體劃入該新公司。四、新材料:看好高溫合金&粉末冶金&軟磁4.1

高溫合金:軍工材料產業鏈最優質賽道根據我們測算,目前高溫合金年需求量

3

萬噸左右,未來隨著下游應用領

域的拓展以及進口替代,年需求將逐步增加,預計年復合增長率

6%-7%。同時,國內高溫合金合計產能約為

2.4

萬噸左右,且競爭格局較為穩定。

考慮高溫合金的高壁壘,短期新進入較難,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在

供不應求狀態。需求端:高溫合金市場需求前景廣闊航空發動機:根據我們的測算,航空發動機對應高溫合金需求中,軍

機部分高溫合金需求

2020

年為

1.9

萬噸,到

2025

年有望達到

2.72

噸左右,年復合增速

6.2%;民機部分年均高溫合金需求

4050

噸。綜

上,2020

年航空發動機對應高溫合金需求

2.3

萬噸左右,到

2025

將達到

3.1

萬噸左右,年均復合增速

5.3%。燃氣輪機:我們測算

2020

年我國燃氣輪機領域對應高溫合金用量達到

6300

噸,年新增需求

900

噸左右;若未來復合增長率繼續維持

16%

以上,則到

2025

年年均新增需求

1950

噸左右。由于燃氣輪機使用壽

10

萬小時以上,暫不考慮更換需求。汽車市場:測算我國汽車工業高溫合金需求量目前為

4900

噸左右,

2025

年將達近

6000

噸左右。原子能市場:考慮現有在建核電項目,高溫合金未來幾年總需求量為

2.4

萬噸,當前年均在

3500

噸左右。高溫合金除在上述市場得到大量運用之外,還廣泛應用于玻璃制造、

冶金、醫療器械等領域,產品包括生產玻璃棉的離心頭和火焰噴吹坩

堝,平板玻璃生產用的轉向輥拉管機大軸、端頭和通氣管,人工關節

等等。我們預計這些市場目前每年帶來高溫合金需求

2000-3000

噸,年增速

與其它行業相似,總體

5%左右。供給端:國內競爭格局穩定,高壁壘致放量緩慢目前我國高溫合金以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研究生產基地,航空和

其他工業部門使用的各種高溫合金均可以國內生產供應。隨著產能的

投建,目前國內合計產能約為

2.4

萬噸左右,且競爭格局較為穩定。迄今為止形成了三大類生產基地:1)鋼廠類:撫順特鋼、上鋼五廠、

長鋼三廠和齊齊哈爾等特鋼廠,主要生產變形高溫合金;2)航空發動

機制造公司精密鑄造廠等,主要生產鑄造高溫合金基地;3)鋼鐵研究

總院、北京航材院和沈陽金屬所等科研院所,主要開發、生產高端和

新型高溫合金。此外,近幾年一些民企也開始涉足高溫合金領域,典型的如圖南合金、

永興材料、應流股份、萬澤股份等。同時,中信特鋼也將高溫合金和

軍工用鋼是公司重要的發展品種。4.2

粉末冶金:傳統工藝升級,行業成長空間大粉末冶金是一種新型金屬加工技術,通過制取金屬粉末或用金屬粉末(或金

屬粉末與非金屬粉末的混合物)作為原料,經過成形和燒結,制造金屬材料、

復合材料以及各種類型制品的工藝技術。根據測算,25

年鋼鐵粉末消費量可達

105.3

萬噸。20

年國內粉末鋼鐵銷售總量達

67.9

萬噸,2016-2020

CAGR=9.15%,假設銷量近似于需求量,預測粉末冶金鋼鐵粉末

2025

需求量將達

105

萬噸。我國粉末冶金高速鋼占高速鋼應用比例不足

1%,未來替代空間巨大。我國粉末冶金行業現狀:起步晚、創新弱、設備配套不足,國內使用

基數低。普通型高速鋼占高速鋼比例

65%以上,高端產品市場占比較低,遠低

于發達國家

30%以上比例。國內粉末冶金制品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測算,我國粉末冶金高速鋼空間至少為

1.5-2

萬噸,目前年產量僅為

300

噸左右。我國粉末冶金鋼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下游公司認知不足,

市場尚未充分挖掘。發達國家粉末冶金高速鋼占高速鋼比例達

20%以上,

而我國目前僅為

0.3%。根據我國高速鋼年產量

8-10

萬噸,取均值

9

萬噸,

我國粉末冶金高速鋼市場需求為

1.5-2

萬噸。單車用量方面,中國提升空間同光伏:保守預計

2023

年光伏裝機帶動用鋁

284

萬噸,CAGR=19%。國內很多粉末冶金產品達不到要求的尺寸公差與性能參數,汽車主機

廠只能選擇成本更高的鍛造零件與機加工零件。因此,我國高端粉末

冶金制品仍存在較大的需求增長空間,預計

2025

年粉末冶金零件單車

用量將上升至

10.3kg。4.3

軟磁:新能源領域提供最大需求增量金屬軟磁粉芯是目前性能最佳的軟磁材料。傳統的金屬軟磁材料由于高頻下渦流損耗依然大,主要應用在中低頻

場景,用于制作電磁鐵的鐵芯和磁極;鐵氧體軟磁材料磁導率超高,被廣泛應用于高頻甚至超高頻的電子通

信領域,但其飽和磁感應強度低,無法通過較大電流,難以用于能量

交換場景;金屬軟磁粉芯是新一代高性能軟磁材料,改善了傳統金屬軟磁磁導率

不夠高的弱點,并且由于遠超鐵氧體軟磁材料的飽和磁感應強度,是

目前性能最佳的軟磁材料。金屬磁粉芯主要應用領域為光伏逆變器、變頻空調、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

數據中心、儲能、消費電子等,預計

25

年金屬磁粉芯需求將超過

20

萬噸。五、基本金屬——銅:供需兩旺,景氣度上行5.1

銅價短期高位震蕩,中長期中樞上移供需兩旺,國際銅價已至高位。20

年初,國際銅價底部回升,從

20

年初

5200

美元/噸漲至近期

9600

美元/噸,漲幅超

80%。造成本輪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為供需關系緊

張及美聯儲持續降息。銅具備一定金融屬性,與美元指數呈負相關關系。銅的價格與美元價值息

息相關,以過往經驗看,銅價與美元指數呈負相關趨勢。美聯儲在疫情期

間持續多次降息,造成美元貶值,對美元定價的大宗價格有一定推升作用。5.2

需求端:傳統需求趨穩,“十四五”期間新興需求維持強勢我國銅下游消費中,電力消費占比達

49%,為我國下游銅消費的最大比重。

家電占比約

17%,交通運輸占比

9%,電子消費占

7%,建筑占比為

8%。預計我國電力行業消費穩中有升。十四五期間,特高壓電網建設作為新基

建中重要部分,預計電力投資維持平穩增長。我國電力投資總額自

17

年后

穩步增長,19

年和

20

年增速分別為

11.%和

9.6%,均為近年來較高水平,

預計銅主力消費端需求不弱。傳統需求穩中向好,基建、家電需求有望回暖。12

月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定調明年“穩增長”。具體措施中的“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和“擴大內

需戰略”的表述預計將對基建和消費有一定刺激作用。財政政策持續發力

有助于打開基建投資上行空間。我國下半年專項債發行提速,預計有望對

明年上半年基建需求產生刺激。擴大內需方面,國家有望繼續采用“家電

下鄉”等補貼方式挖掘農村地區消費能力,家電板塊受今年成本上升和芯

片影響,主要家電產量在

10

月份已經有所反彈,預計將持續向好。光伏、風電、新能源車拉動銅需求,預計

21-23

年新增需求達

255

萬噸。21-23

年風電裝機用銅需求增量

121

萬噸。風電中主要用銅環節為發

電器、變壓器、齒輪箱及電纜。光伏、風電、新能源車拉動銅需求,預計

21-23

年新增需求達

255

萬噸。

21-23

年風電裝機用銅需求增量

121

萬噸。風電中主要用銅環節為發

電器、變壓器、齒輪箱及電纜。21-23

年電動車用銅增量可達

31.84

萬噸。新能源車耗銅量比傳統汽

車高,電機內部大量使用電阻及銅圈。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高增,大

幅拉動銅需求。根據

ICSG測算,電動新能源車耗銅量為

83kg/輛,傳

統汽車為

23kg/輛,高出近

3

倍使用量,由此測算,21-23

年電動車用

銅增量可達

31.84

萬噸。5.3

供給端:銅礦供給端新增旺盛,預計

22

年新增產能

68

萬噸。由于疫情影響,原本定于

20

21

年投產的銅礦項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延

后,主要新增產能聚集與

22-23

年開始釋放。1-8

月,全球銅精礦產量增

4%。根據統計全球主要礦業公司新增產能,預計

22

年全球主要銅礦新

增產能

68.5

萬噸左右,23

年新增產能可達

99

萬噸左右。六、基本金屬——鋁:供給彈性壓減,緊平衡持續6.1

供需仍呈現緊平衡,電力成本決定盈利能力根據測算,預計國內

21-23年國內電解鋁短缺

23萬噸/短缺

11萬噸/短缺

1

萬噸,供需維持緊平衡。從供需關系角度看,我國電解鋁近年供給端受政

策控制,產量釋放不足。隨光伏、新能源車等新興需求提振,供需缺口維

持。目前我國電解鋁供給增量來自于進口電解鋁,預測

21-23

年凈進口電

解鋁數量為

110/80/60

萬噸。氧化鋁供給充分,電解鋁需求減弱氧化鋁價格有所回落。根據測算,歷年

氧化鋁漲價對鋁價影響均較小。以

17

1-9

月漲價為例,鋁價

12640

元/

噸漲至

16200

元/噸,增幅為

28%,同期氧化鋁價格先跌后漲,從

2920

/噸增至

3340

元/噸,增幅僅為

14%。預計我國

21

年氧化鋁剩余

131

萬噸。截止

10

月,根據進口總署統計,我

國累計進口氧化鋁

290

萬噸,國內累計生產

6515

萬噸,推算全年總供給

7370

萬噸。根據每噸電解鋁約耗費

1.9

噸氧化鋁測算,預計全年電解鋁

產量

3810

萬噸,氧化鋁全年消費量為

7239

萬噸,供給剩余

131

萬噸。6

月后,氧化鋁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從

89%降至

84%,側面佐證我國氧化

鋁目前供給充裕。電力價格波動對電解鋁企業利潤影響增大。隨雙碳持續發酵,電力成本對

電解鋁行業影響更甚,未來對使用火電的電解鋁企業沖擊較大。電價每上

0.1

元,電解鋁噸成本增長

1370

元。階梯電價永久取消。9

月,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電解鋁行業階梯電價

的政策的通知》,明確禁止各地對電解鋁行業實施優惠電價、組織電解

鋁企業電力市場專場交易等,已經實施和組織的應立即取消。火電鋁未來經濟性更差。10

月,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

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其中提到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

動范圍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

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

價不受上浮

20%限制。電解鋁毛利水平仍然維持全年高位,盈利能力較強。電解鋁噸毛利經過

10

月下跌后,由于氧化鋁價格開始回落,利潤再次逐漸向電解鋁生產企業傾

斜。經測算,電解鋁噸毛利回歸

1500

元/噸以上。電力:由于電解鋁生產企業自備電和網電占比不同,電力成本差異仍

然較大。目前,云南地區主要電解鋁企業平均電力成本約在

0.35

元/度。氧化鋁:10

月份氧化鋁價格最高至

4200

元/噸,目前回落至

2800

元/

噸左右。預焙陽極:成本在

5600-6100

元/噸之間,目前價格

5800

元/噸。6.2

需求端:光伏+

新能源車需求高增,建筑+汽車消費邊際改善鋁需求

21

年有所反彈,預計

22

年需求減速,

需求增速降至

1.3%。疫情

后,伴隨國內外制造業回暖,鋁需求迎來反彈式提升。22

年,預計建筑、

傳統汽車需求在

21

年高增后漸回歸平穩,新能源車、光伏貢獻需求增量,

供需缺口有所縮小。建筑領域:21

年上半年地產竣工數據有所回升,帶動建筑用鋁需求回溫。

電解鋁在建筑領域主要用在施工完成后安裝的鋁門窗、建筑幕墻及裝飾等,

與房地產竣工高度相關。預計

22

年建筑需求與

21

年持平,竣工數據上半年走強,下半年拐頭向下。

2020

年底,受疫情后趕工潮影響,房地產行業新開工竣工數據均大幅回暖。

預計

2021

下半年增速繼續維持,同比

20

年增速在

20%左右。鋁用于制造

門窗、幕墻和裝飾板、扶梯階梯、大型建筑結構件等。建筑用鋁

2021

需求為

1345

萬噸,增速約

2%,預計

22

年需求

1358

萬噸,與

21

年持平。預計

22

年汽車用鋁穩中有升:汽車產量下半年數據平穩,新能源車帶動

鋁需求增速。中汽協數據顯示,

11

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

258.5

萬輛

252.2

萬輛,環比增長

10.9%和

8.1%。11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45.9

萬輛和

45

萬輛,環比分別增長

15.1%和

17.3%,同比均增長

1.5

倍。

隨歐美疫情控制逐漸轉好,制造業部分回流,今年產量高增情況難以重現,

除新能源車部分維持高增速,傳統汽車產銷量預計

22

年比今年略增。新能源車:保守預計

2023

年新能源車鋁用量

116

萬噸,CAGR=138%。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將持續拉動電解鋁需求。新能源車

2021

1-11

月超

250

萬輛,預計

21

年全年可達

270

萬輛以上,22、23

年均

保守以

30%增長率來預估。光伏:保守預計

2023

年光伏裝機帶動用鋁

284

萬噸,CAGR=19%。2020

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

252.2GW,根據中國光伏協會預測我國保

守估計

2025

年光伏新增裝機量

90GW以上,以此預測鋁需求增量。根據測算,21-23

年新建光伏電站帶動鋁需求增量分別為

36

萬噸/39

萬噸/45

萬噸。6.3

供給端:能耗控制水平決定短期增產能力21

年投產不達預期產能達

141

萬噸,多數推遲至

22

年投產,主要存在內

蒙和云南。以下被推遲的

141

萬噸產能中,內蒙古地區投產不及主要由于

區域能耗問題,云南地區產能則是因為限電原因。目前,能耗及限電問題

仍然難以根本解決,供給端擾動因素仍存在。根據

mysteel統計,預計

22

年投產產能

176.77

萬噸。各省能耗指標趨嚴

格趨勢在“十四五”期間不會改變,局部能耗控制較好地區會有所放開。

從預投產項目來看,基本均為

21

年受能耗控制未投產項目,主要集中于云

南、廣西、內蒙三省,四個季度投產速度較為平均,維持每季度

40

萬噸上

下。22

年復產情況與各地能耗指標情況緊密相關,云南受限電因素影響較大。

21

年下半年,新增復產

54.8

萬噸,位于河南(25

萬噸)、青海(11

萬噸)、

山西(6.8

萬噸)、貴州(12

萬噸),云南及廣西地區停產產能并無放開。

經歷今年大幅減產后,預計明年上半年云南、廣西能耗指標相對寬松,同

時限電壓力減小,今年減少的合計

238.5

萬噸產能的復產比例相對較高。預計

22

年投、復產產能

207

萬噸。各省能耗指標趨嚴格趨勢在“十四五”

期間不會改變,局部能耗控制較好地區會有所放開。從預投產項目來看,

基本均為

21

年受能耗控制未投產項目,主要集中于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