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_第1頁
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_第2頁
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_第3頁
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_第4頁
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1(優選)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優選)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2第一節放射物理學基礎知識第一節放射物理學基礎知識3一、核輻射物理學基礎

1、放射性⑴、原子結構原子核占原子體積的1/10000質子,中子,1.007277u,1.008665u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0.000548u1u=12/NA×1/12=1.6605655×l027kg原子序數質子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位素原子序數相同而質量數不同的核素一、核輻射物理學基礎

1、放射性⑴、原子結構4殼層能級次序各能級的電子數滿殼層電子總數KLMNOPQ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22,62,62,10,62,10,62,14,10,62,14,10,…21018365486電子的殼層結構2n殼層能級次序各能級的電子數滿殼層電子總數K1s22電子的殼層5⑵放射性不穩定的核素自發地放出射線,轉變為另一種核素,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這個過程稱為放射性衰變,這些核素稱為放射性核素。發出的射線種類可能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還可能有正電子,質子,中子等其他粒子。原子序數從84起的所有元素都是不穩定的,具有天然放射性;而原子序數小于84的元素只有少量的某些同位素是不穩定的,具有天然放射性;人工產生的同位素都是不穩定的,具有人工放射性。⑵放射性不穩定的核素自發地放出射線,轉變為另一種核素,這種現6⑶放射性衰變不穩定的重核元素趨向穩定的過程。例如放射性衰變服從指數規律。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核素在單位時間內衰變的個數。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其原子核數目衰減到原來數目一半所需的時間T1/2=ln2/λ=0.693/λ衰變類型α衰變β衰變γ躍遷和內轉換⑶放射性衰變不穩定的重核元素趨向穩定的過程。7天然放射性系釷系、鈾-鐳系和錒系感生放射性核粒子轟擊較輕的元素可以產生放射性元素例如天然放射性系8(1)控制區事故污染現場中心地域,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開來,在此區域救援人員應當裝備防護裝具以避免或減少污染或受到照射,并在邊界處建立評估、出入和污染控制點。二、電離輻射損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放射治療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類如急性放射病,急性皮膚損傷等。(b)初步估計人員受照劑量,設立臨時分類站,進行初步分類診斷和處理;照射時間對氧效應的影響:告訴傷員不要張口喊叫,防止呼吸道燒傷。★重大輻射事故指I類、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3)不同器官、組織和細胞的放射敏感性(c)如有生命危險應首先搶救生命;3、染色體的輻射生物效應如果不是這樣,則向現場控制人員了解概況。除非醫學禁忌,脫去所有受污染的衣服;四肢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0mSv。必要時及早使用穩定性碘和(或)抗輻射藥品。輻照器(密封源或加速器)(1)與核外電子發生非彈性碰撞;照射時間對氧效應的影響:2、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輻射按與物質作用分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輻射按本質和性質分類電磁輻射粒子輻射(1)控制區事故污染現場中心地域,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9電磁輻射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變化而交變振蕩,形成向前運動的電磁波電磁輻射是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形態存在的物質。人類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它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太陽及其他星球也從外層空間原原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圍繞在人類身邊的天然磁場、太陽光、家用電器等都會發出強度不同的輻射。能引起電離的是X射線和γ射線粒子輻射高能粒子通過消耗自身的動能把能量傳遞給其它物質高速粒子、帶電粒子電磁輻射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變化而交變振蕩,形成向10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粒子輻射X,γ射線α、β、中子質子、負π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粒子輻射X,γ射線α、β、中子11電磁輻射波譜電磁輻射波譜123、常用輻射量和單位⑴照射量是描述X(γ)射線電離空氣能力的量單位是C/kg,未定義專用名,曾用單位是倫琴(R),1R=2.58×104C/kg3、常用輻射量和單位⑴照射量是描述X(γ)射線電離空氣能力13⑵吸收劑量是描述射線與物質作用的基本量。它定義為單位質量受照射物質吸收的輻射能量。曾用單位是拉德(rad),現在國際單位是焦耳/千克(J/kg),又稱戈瑞(Gray,符號是Gy),1Gy=1J/kg,1Gy=100rad⑵吸收劑量是描述射線與物質作用的基本量。14當量劑量是描述輻射防護劑量學的基本量,是在嚴格意義上的吸收劑量。機體組織中某一點的當量劑量(H)等于某一組織或器官所接受的平均的吸收劑量(D),經過以輻射質的輻射權重因子(輻射品質Q)加權處理的吸收劑量H=D?Q?N,N為其他修正因數(ICRP指定N為1)單位為J/kg,專用名為希沃特(Sievert),符號為Sv,舊單位雷姆,rem1Sv=1J/kg=100rem當量劑量是描述輻射防護劑量學的基本量,是在嚴格意義上的吸收劑15(7)食入污染的食品引起的內照射到目前為止,檢查工作已結束。(1)與核外電子發生非彈性碰撞;1944年提出使用電子回旋加速方法,直到60年代才得到首次使用了22MeV的MM22型加速器。DNA鏈內交聯DNA分子同一條鏈上的兩個堿基相互以共價鍵結合;三、放射損傷的影響因素(2)核與輻射恐怖事件2g,對個人產生的年劑量為300mSv.每箱內藥品可供10人使用1天。暫且不管污染水平如何,用常規的急救方法搶救生命,如窒息、出血等。質子,中子,對污染創面在現場不能清洗,只能簡單擦拭后包扎(敷料應統一處理)。二、電離輻射損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輻射所致DNA損傷1Sv=1J/kg=100rem(1)光電吸收,主要發生在射線能量較低的情況,在10~30keV的能量范圍占優勢。輸液時要做到“少量緩速”。可能輻射受照征象的人員,不需要立即醫學救護,但需要立即進行劑量水平評估;福島事故發生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1)光電吸收,主要發生在射線能量較低的情況,在10~30keV的能量范圍占優勢。H=D?Q?N,N為其他修正因數(ICRP指定N為1)輻射類型Q

值X、、射線1熱中子2.3快中子和質子10粒子20(7)食入污染的食品引起的內照射輻射類型Q值X、、射線16有效劑量當量就是組織或器官的當量劑量HT與組織權重因子WT的乘積,并對所有器官或組織求和,即E=ΣWT·HT式中,HT、WT分別是器官或組織T的當量劑量和組織權重因子。組織權重因子是組織或器官T的隨機效應危險系數與全身均勻照射總危險系數的比值。有效劑量當量就是組織或器官的當量劑量HT與組織權重因子WT的17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184、電離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與物質原子發生以下幾種作用(1)與核外電子發生非彈性碰撞;(2)與原子核發生非彈性碰撞;(3)與原子核發生彈性碰撞;(4)與原子核發生核反應。4、電離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與物質原子發生以下幾種作用19X(γ)射線與物質主要發生三種作用機制(1)光電吸收,主要發生在射線能量較低的情況,在10~30keV的能量范圍占優勢。X(γ)射線與物質主要發生三種作用機制20(2)康普頓散射,康普頓效應的發生率與原子序數沒有太大關系,而主要取決于電子密度,在30keV~25MeV的能量范圍占優勢。(2)康普頓散射,康普頓效應的發生率與原子序數沒有太大關系21(3)電子對效應,光子能量超過1.02MeV才能發生這種吸收其它還有相干散射、光核反應(3)電子對效應,光子能量超過1.02MeV才能發生這種吸22二、輻射源及其分類

1、放射源的種類放射治療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類(1)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α、β、γ線。(2)X射線治療機和各類加速器產生的不同能量的X射線。(3)各類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質子束、中子束、負π介子束,以及其他重離子束等。照射方式有兩種(1)外照射;(2)內照射二、輻射源及其分類

1、放射源的種類放射治療使用的放射源主要232、近距離治療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來源釋放射線平均能量半衰期使用情況銥-19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γ射線350KeV74天組織間插植和腔內照射銫-137人工放射性同位素γ射線0.662MeV33年組織間插植和腔內照射鈷-60人工放射性同位素γ射線1.25MeV5.25年外照射鍶-90天然放射性同位素β射線

0.2MeV

25年

外照射2、近距離治療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來源釋放射線平均能量半衰期243、鈷60治療機組成(1)、一個密封的鈷60放射源;(2)、一個源容器及防護機頭;(3)、具有開關的遮線器裝置;(4)、具有定向限束的準直器;(5)、支持機頭的治療機架;(6)、治療床;(7)、計時器及運動控制系統;(8)、輻射安全及聯鎖系統。3、鈷60治療機組成254、醫用直線加速器醫用電子加速器主要有電子感應加速器、電子直線加速器、電子回旋加速器。1937年第一臺1MV范德格喇夫加速器安裝在美國波士頓Huntington紀念醫院。1943年提出用電子感應加速器作放射治療。1949年安裝了第一臺20MV電子感應加速器。1944年提出使用電子回旋加速方法,直到60年代才得到首次使用了22MeV的MM22型加速器。1946年介紹了行波直線加速器,1952年安裝使用了第一臺8MV固定型射頻微波直線加速器。我國首臺醫用10MV直線加速器于1978年誕生。直線加速器保留了電子感應加速器的優點,克服了它的缺點,是目前放療中的主流設備。4、醫用直線加速器醫用電子加速器主要有電子感應加速器、電子直26第二節放射損傷基礎知識一、電離輻射損傷的化學基礎二、電離輻射損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三、放射損傷的影響因素四、生物劑量學指標五、輻射生物效應第二節放射損傷基礎知識一、電離輻射損傷的化學基礎27一、電離輻射損傷的化學基礎

1、輻射損傷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指能獨立存在的、含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不配對電子的任何原子、分子、離子或原子團。自由基的特性:壽命短而化學性質相當的活躍。兩個自由基不配對電子配對或者轉給其他分子造成化學鍵變化,造成生物分子的破壞,不斷產生歧化反應造成細胞的損傷。一、電離輻射損傷的化學基礎

1、輻射損傷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指281937年第一臺1MV范德格喇夫加速器安裝在美國波士頓Huntington紀念醫院。其它還有相干散射、光核反應每箱內藥品可供10人使用1天。★一般輻射事故指IV類、V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能引起電離的是X射線和γ射線體表去污的原則與注意事項(d)初步判斷人員有無放射性核素體內污染,必要時及早采取阻吸收和促排措施。(1)早期(2)中期(3)晚期(恢復期)(1)控制區事故污染現場中心地域,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開來,在此區域救援人員應當裝備防護裝具以避免或減少污染或受到照射,并在邊界處建立評估、出入和污染控制點。(c)對人員進行放射性體表污染檢查和初步去污染處理,并注意防止污染擴散;e)收集和儲藏生物樣品(血液、尿、便等)的容器;隔離污染區,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隨意出入現場。可能輻射受照征象的人員,不需要立即醫學救護,但需要立即進行劑量水平評估;放置這類實體屏障需要考慮當地情況和可減少照射的程度。(1)與核外電子發生非彈性碰撞;目前為提高腫瘤組織對輻射的敏感性,利用輻射“氧效應”這一特性提高放射治療效果。(1)控制區事故污染現場中心地域,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開來,在此區域救援人員應當裝備防護裝具以避免或減少污染或受到照射,并在邊界處建立評估、出入和污染控制點。每箱內藥品可供10人使用1天。③在低溫或冰凍狀況下,溶液中自由基電離輻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2)事故釋放的氣載放射性物質的直接外照射2、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直接作用(directeffect)概念電離輻射的能量直接沉積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的電離和激發,破壞機體的核酸、蛋白質、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質,這種直接由射線造成的生物大分子損傷效應稱為直接作用。特點生物效應與輻射能量沉積發生于同一生物大分子上。1937年第一臺1MV范德格喇夫加速器安裝在美國波士頓Hun29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30間接作用(indirecteffect)概念電離輻射首先作用于水,使水分子產生一系列原初輻射分解產物(H·,OH·,水合電子等),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后者的物理和化學變化。特點能量沉積和生物效應發生在不同分子間接作用(indirecteffect)概念電離輻射首先31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323、氧效應與氧增強比①氧效應是指受照射的生物組織、細胞或生物大分子的輻射效應隨周圍介質中氧濃度升高而增加。氧+自由基→過氧化物自由基(R00?)在有氧條件下細胞放射敏感性增高,增高的幅度與氧濃度有關。②氧增強比(oxygenenhancementradio,OER)是指缺氧條件下引起一定效應所需輻射劑量與有氧條件下引起同樣效應所需輻射劑量的比值。其公式是

OER=

缺氧條件下產生一定效應的劑量

有氧條件下產生同樣效應的劑量3、氧效應與氧增強比①氧效應是指受照射的生物組織、細胞或生33氧濃度對氧效應的影響:有氧條件下細胞放射敏感性增高氧分壓從0上升至1%,放射敏感性迅速增加增至21%或至100%時,敏感性處于坪值照射時間對氧效應的影響:照射前引入氧,表現出氧效應照射后引入氧,無效氧濃度對氧效應的影響:34氧效應生物學意義許多實體瘤細胞是乏氧的,因而對放射治療有抗性,應用高壓氧艙可以提高腫瘤細胞的氧合量,或者放療前使用乏氧細胞增敏劑可以增加射線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氧效應生物學意義354、靶學說和靶分子靶學說的要點是從生物物理學的角度,認為某些分子或細胞內的敏感結構(靶)被電離粒子擊中而引致生物效應的發生。靶學說指出了最終生物效應與原初生物物理變化存在確切的相依關系。雖然有多種靶學說,表述不是嚴格統一,但都具有以下基本點(1)生物結構內存在著對輻射敏感的部分,稱為“靶”,其損傷將引起某種生物效應;(2)電離輻射以粒子簇的形式撞擊靶區,擊中概率遵循泊松分布;(3)單次或多次擊中靶區可產生某種放射生物效應,如生物大分子失活或斷裂。用靶學說的公式推算一些蛋白質、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所得結果與采用其它方法測得者較為吻合。但靶學說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所提出的條件和假定的情況與生物結構中的真實情況相比,過于簡單和機械化,其適用范圍受到限制。4、靶學說和靶分子靶學說的要點是從生物物理學的角度,認為某些36單擊模型生物大分子或細胞的敏感靶區被電離粒子擊中一次即足以引起生物大分子的失活或細胞的死亡,這就是所謂的單擊效應。多擊模型有的生物分子和多數細胞的劑量存活曲線不呈指數下降,被認為其靶區需要受到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擊中才會失活,這就是多擊效應。單擊模型生物大分子或細胞的敏感靶區被電離粒子擊中一次即足以引37二、電離輻射損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輻射所致DNA損傷

DNA是電離輻射的重要的靶分子之一。電離輻射對DNA結構的影響比較復雜,其輻射分解產物也是多種多樣。從堿基損傷到糖基破壞,所導致的后果是DNA斷裂鏈,DNA交聯及整個或部分高級結構的變化,最終影響其生物學功能。二、電離輻射損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輻射所致DNA損傷D38鏈斷裂是電離輻射所致DNA損傷中較常見的重要形式。單鏈斷裂DNA雙螺旋結構中一條鏈斷裂;雙鏈斷裂兩條互補鏈于同一對應處或相鄰處同時斷裂。DNA鏈間交聯DNA雙螺旋結構中一條鏈上的堿基與其互補鏈上的堿基以共價鍵結合;DNA鏈內交聯DNA分子同一條鏈上的兩個堿基相互以共價鍵結合;DNA-蛋白質交聯DNA與蛋白質以共價鍵結合。鏈斷裂是電離輻射所致DNA損傷中較常見的重要形式。39擴散受阻。1、事件突發,地點有的難以預定Co60800Ci8Ci800mCi8mCi2.根據不同區域的輻射水平將事件現場劃分為控制區、監督區和非限制區,對事件現場進行隔離。當量劑量是描述輻射防護劑量學的基本量,是在嚴格意義上的吸收劑量。步驟3盡快搜尋和營救受傷人員;兩個自由基不配對電子配對或者轉給其他分子造成化學鍵變化,造成生物分子的破壞,不斷產生歧化反應造成細胞的損傷。②溫度引起體內新陳代謝水平的改變;清創手術除遵循一般外科手術原則外,尚應遵循放射性污染手術的處理規程,每進一刀,或更換刀片,或測量污染程度,避免因手術器械導致的污染擴散。(l)應該將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吸收和播散作為貫穿整個去污過程的指導思想。二、電離輻射損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輻射所致DNA損傷隔離(裝袋和封閉)衣服、鞋和個人物品;告訴傷員不要張口喊叫,防止呼吸道燒傷。注意當醫學情況不需要緊急住院治療時,不要讓可能被污染而未進行污染檢查的人離開現場;單擊模型生物大分子或細胞的敏感靶區被電離粒子擊中一次即足以引起生物大分子的失活或細胞的死亡,這就是所謂的單擊效應。電磁輻射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變化而交變振蕩,形成向前運動的電磁波電磁輻射是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形態存在的物質。(搬遷,食品供應以及對個人和家庭活動方面的限制。年齡為1618歲的人員,為了學習目的或培訓的目的有可能使用放射源而受到放射照射,不能超過下述限值年有效劑量6mSv;2、輻射引起的DNA功能與代謝變化

電離輻射引起DNA結構的各種損傷之后,這些結構的損傷必將引起DNA功能改變與代謝變化。輻射對噬菌體DNA感染性的滅活作用輻射對DNA轉化活力的影響輻射對DN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與機制輻射對DNA降解過程的作用擴散受阻。2、輻射引起的DNA功能與代謝變化電離輻射引起D403、染色體的輻射生物效應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重要載體,主要由DAN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分裂時,用堿性材料染成絲狀或棒狀的小體。人的體細胞對輻射損傷是十分敏感的,即使劑量低于0.01Gy,也能觀察到染色體的畸變,所以在輻射防護中,染色體畸變率可以作為生物劑量計。3、染色體的輻射生物效應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重要載體,主要由D414、輻射對蛋白質和酶的作用造成蛋白質功能的改變造成蛋白質生物合成下降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強4、輻射對蛋白質和酶的作用42三、放射損傷的影響因素

1、與輻射有關的因素(1)輻射的種類電離密度和穿透能力(2)輻射劑量一般情況存在劑量效應關系(非線性)(3)輻射的劑量率單位時間接受的照射劑量(4)分次照射效應低于一次照射(5)照射部位不同敏感性腹部>盆腔>頭頸>胸部>四肢(6)照射面積照射面積越大,效應越顯著(7)照射方式內照射、外照射(單向或多向)、混合照射三、放射損傷的影響因素

1、與輻射有關的因素(1)輻射的種432、與機體有關的因素(1)種系的放射敏感性種系演化越高,機體組織結構越復雜,放射敏感性越高(2)個體發育的放射敏感性敏感性隨個體發育過程而逐漸降低(3)不同器官、組織和細胞的放射敏感性Bergonie和Tribondeau定律(后面)

(4)亞細胞和分子水平的放射敏感性細胞核的敏感性高于胞漿DNA>mRNA>rRNA>tRNA>蛋白質2、與機體有關的因素(1)種系的放射敏感性44一種組織的放射敏感性與其細胞的分裂活動成正比,而與其分化程度成反比。

(1)高度敏感組織淋巴組織、胸腺、骨髓、胃腸上皮、性腺、胚胎組織。(2)中度敏感組織感覺器官、內皮細胞、皮膚上皮(3)輕度敏感組織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腺、心臟(4)不敏感組織肌組織、軟骨和骨等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453、與環境有關的因素(1)溫度機體受照射時,其內外環境溫度的改變,可直接影響輻射生物學效應,稱其為溫度效應。進行放射治療之前,先提高腫瘤組織局部溫度,其放療療效有明顯提高。其原因①溫度造成動物體內氧狀況的改變;②溫度引起體內新陳代謝水平的改變;③在低溫或冰凍狀況下,溶液中自由基擴散受阻。(2)氧受照組織、細胞或溶液系統的輻射效應隨周圍介質中氧濃度的增加而增加,這種現象稱為氧增強效應。目前為提高腫瘤組織對輻射的敏感性,利用輻射“氧效應”這一特性提高放射治療效果。3、與環境有關的因素(1)溫度機體受照射時,其內外環境溫度的46(3)化學物質在溶液體系中,由于其它物質的存在而使一定劑量的輻射對溶質的損傷效應降低稱為防護效應。細胞的培養體系中或機體體液中在照前含有輻射防護劑,可減輕自由基反應,促進損傷生物分子修復,能減弱生物效應。反之,如含有輻射增敏劑,可增強自由基化學反應,阻止損傷分子和細胞修復,能提高輻射效應。(3)化學物質47四、生物劑量學指標生物劑量測定用生物學方法對受照個體的吸收劑量進行測定。生物劑量計與照射劑量間呈良好量效關系的用來估算受照劑量的生物學體系。四、生物劑量學指標生物劑量測定用生物學方法對受照個體的吸收48★外周血染色體畸變分析染色體畸變是反映電離輻射損傷的敏感指標之一,可以借助離體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建立染色體畸變的劑量效應曲線,估算事故受照人員的受照劑量。★其它的生物劑量測定方法有早熟凝聚染色體(PCC)分析、CB法微核分析、穩定性染色體畸變(易位)分析、HPRT基因位點突變分析等。★外周血染色體畸變分析染色體畸變是反映電離輻射損傷的敏感指標49五、輻射生物效應

1、確定性效應確定性效應(deterministiceffect)指發生生物效應的嚴重程度隨著電離輻射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生物效應。這種生物效應存在劑量閾值,只要照射劑量達到或超過劑量閾值效應肯定發生。如照射后的白細胞減少、白內障、皮膚紅斑脫毛等輻射皮膚損傷均屬于確定性效應。五、輻射生物效應

1、確定性效應確定性效應(determi502、隨機性效應隨機性效應(stochasticeffect)指生物效應的發生概率(而不是其嚴重程度)與照射劑量的大小有關的生物效應。這種效應在個別細胞損傷(主要是突變)時即可出現,不存在劑量閾值。如輻射致癌、遺傳效應。2、隨機性效應隨機性效應(stochasticeffec51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523、影響生物效應的因素(1)輻射的種類電離密度和穿透能力(2)輻射劑量一般情況存在劑量效應關系(非線性)(3)輻射的劑量率單位時間接受的照射劑量(4)分次照射效應低于一次照射(5)照射部位腹部>盆腔>頭頸>胸部>四肢(6)照射面積照射面積越大,效應越顯著(7)照射方式內照射、外照射(單向或多向)、混合照射3、影響生物效應的因素(1)輻射的種類電離密度和穿透能力534、相對生物效應RBE

=X或γ射線引起某一生物效應所需劑量所觀察的電離輻射引起相同生物效應所需劑量4、相對生物效應RBE=X或γ射線引起某一生物效應所需劑54意義主要是為了比較在劑量相同時,不同種類的電離輻射引起某一特定效應的效率的差別。即劑量相同、輻射種類不同,產生的效應也不同;若要產生相同效應,則不同種類的輻射所需的劑量就不同。意義主要是為了比較在劑量相同時,不同種類的電離輻射引起某一特555、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軀體效應(somaticeffect)受照射個體體細胞損傷而致本身發生的各種效應稱為軀體效應。又可區分為全身效應(totalbodyeffect)和局部效應(localeffect)。如輻射所致的骨髓造血障礙、白內障等。★遺傳效應(geneticeffect)受照射個體生殖細胞突變,而在子代身上表現出的效應稱遺傳效應。這是由于電離輻射造成受照者生殖細胞遺傳物質的損傷,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導致后代先天畸形、流產、死胎和某些遺傳性疾病。5、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軀體效應(somaticeffe56★近期效應(earlyeffect)或者早期效應指電離輻射作用于生物機體后,輻射損傷效應在照射后短期(數周內)就出現的那些效應。如急性放射病,急性皮膚損傷等。★遠期效應(lateeffect)或者遠后效應指電離輻射作用于生物機體后,輻射損傷效應在照射后數月至數年才出現的那些效應(一般6個月以上)。如慢性放射病、致癌效應、放射性白內障、輻射遺傳效應等★近期效應(earlyeffect)或者早期效應指電離輻射57第三節、核和放射突發事件1、放射事故一種無意的電離輻射或放射性污染的情形。為了計劃、準備和響應的目的,用術語“核與放射緊急事件”更加合適和切合實際。2、核與放射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由于放射性物質或其他輻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眾健康嚴重影響或嚴重損害的事件。第三節、核和放射突發事件1、放射事故一種無意的電離輻射或放射583、放射突發事件

核和輻射事故核與輻射恐怖事件3、放射突發事件

核和輻射事故59(1)、輻射事故類型輻射事故的類型,按發生原因可分為責任事故、技術事故和其它事故。按其性質可分為超劑量照射事故、表面污染事故、丟失放射性物質事故、核臨界事故和放射性泄露事故。按發生的途徑主要是核設施事故、核技術應用中發生事故、放射性物質運輸中的事故。(1)、輻射事故類型輻射事故的類型,按發生原因可分為60(2)核與輻射恐怖事件

1)散布放射性物質,包括發布恐怖信息-信件、網絡,秘密散布放射性物質,惡意照射,污染水源、食物、日用品,及使用放射性物質散布裝置(RadiologicalDispersalDevice,RDD;臟彈)等。(2)襲擊核電站或其他核設施等(3)爆炸核裝置或核武器(化爆、核爆炸)▲放射刑事事件(2)核與輻射恐怖事件

1)散布放射性物質,包括發布恐怖信息61(一)Ⅰ類放射源為極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分鐘到1小時就可致人死亡;(二)Ⅱ類放射源為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至幾天可致人死亡;(三)Ⅲ類放射源為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類放射源為低危險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五)Ⅴ類放射源為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一)Ⅰ類放射源為極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分623、放射事故的主要類型(發生人群)工作期間的事故–

工作人員放射性照相術輻照器(密封源或加速器)由于放射源失控導致的事故

公眾照射放射治療孤兒放射源醫學應用中的事故–

病人放射性藥物失去管理放射治療劑量計算錯誤3、放射事故的主要類型(發生人群)工作期間的事故–工作人63Co60800Ci8Ci800mCi8mCi2.7μCiCo60800Ci642、輻射事故的危害及產生危害途徑

危害途徑主要有(1)來自輻射源或設施的直接外照射(2)事故釋放的氣載放射性物質的直接外照射(3)沉降于地面或物體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質產生外照射(4)皮膚和衣物的污染產生的照射(5)吸入氣載放射性物質產生的內照射(6)飲用受污染的水引起的內照射(7)食入污染的食品引起的內照射2、輻射事故的危害及產生危害途徑危害途徑主要有653、輻射事故分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從重到輕將輻射事故分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重大輻射事故★較大輻射事故★一般輻射事故3、輻射事故分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根據66★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指I類、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指I類、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造成大67★重大輻射事故指I類、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重大輻射事故指I類、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68★較大輻射事故指I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較大輻射事故指I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69★一般輻射事故指IV類、V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一般輻射事故指IV類、V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704、我們離核與輻射事件有多遠根據衛生、公安部門出版的公開資料,中國大陸從1988年至1998年共發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總人數966人。其中放射源丟失事故約占八成,丟失放射源584枚,有256枚未能找回。4、我們離核與輻射事件有多遠根據衛生、公安部門出版的公開資料71孤兒’放射源從未受到控制或

起初有控制但以后

被拋棄

丟失或被遺忘

被盜或未經授權的移動在過去的15年中頻繁導致放射事故孤兒’放射源從未受到控制或72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73日本發生福島核電事故以后,中國停止了對新核電站的核準和建造。福島事故發生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務院發布“國四條”,對我國目前正在建設、正在運行的核電和核設施進行全面的安全大檢查。到目前為止,檢查工作已結束。同時也要求,在檢查過程中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或問題沒有安排在規劃當中去解決,或沒有采取必要應急措施和手段前,中國政府不再核準新的核電項目。我國有核電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建成核電站運行能力為4000萬千瓦,目前在建核電站2800萬千瓦。2012年3月4日,新京報報道估計我國今年恢復核電站項目審批,內陸建站更嚴苛。日本發生福島核電事故以后,中國停止了對新核電站的核準和建造。74事故舉例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隊在探傷檢測后,將放射源(192Ir)從儀器中掉出,遺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員在第二天上班時,發現放射源并拾起,雙手來回玩耍、觀看約20min,然后放入左褲兜;2小時后放入工具箱內,并在工具箱邊吃飯、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時,發現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紅斑。當晚入院治療。事故舉例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隊在探傷檢測后,將放射75受照劑量全身劑量1.0Gy±0.5

局部劑量右大腿皮膚100Gy

右大腿骨中心8Gy

左大腿10~15Gy

手部10~20Gy

胸部10~15Gy受照劑量全身劑量1.0Gy±0.5

局部劑量右大腿皮76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77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78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故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故79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影響造成廣泛的放射性沾染;污染區域發生的甲狀腺癌的數目(大約1,800人)增加。居住在污染區的人員的生活發生長期性的改變;(搬遷,食品供應以及對個人和家庭活動方面的限制。)與前蘇聯的解體有直接關系,至少加速了解體的進程;并對世界的核電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影響造成廣泛的放射性沾染;80手表污染事件2000年11月,IAEA通報稱在法國家樂福連鎖店出售的香港組裝的TROPHY(勝利)牌手表的表帶含有放射性核素鈷60,該手表部件在中國廣東省制造。經法國電離輻射辦公室(OPRI)測定,受污染表帶的放射性比活度為1000Bq/0.2g,對個人產生的年劑量為300mSv.手表污染事件2000年11月,IAEA通報稱在法國家樂福連鎖81手表帶事件過程手表帶事件過程82醫療照射案例時間地點南京概況某腫瘤防治研究所主管加速器的技術人員在設備經常自動停機、工作不正常情況下,擅自切斷安全連鎖裝置,違章操作,用電子束治療病人,造成特大超劑量照射事故。后果使20名腫瘤患者、4名非腫瘤患者共計24人受到超劑量照射,受照劑量為11.3Gy~42.4Gy。其中兩人數月內死亡。醫療照射案例時間地點南京83福島核電站福島核電站84日本福島核事故應急監測日本福島核事故應急監測85四、輻射防護體系

1、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輻射防護需遵循下述幾項原則輻射實踐正當化輻射防護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值

四、輻射防護體系

1、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輻射防護需遵循下述862、輻射防護體系的應用(1)職業照射防護體系我國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規定,應對任何工作人員的職業照射水平進行控制,不能超過下述限值由審管部門決定的連續5年內的年平均有效劑量20mSv;任何一年內的有效劑量50mSv;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0mSv;四肢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0mSv。2、輻射防護體系的應用(1)職業照射防護體系87(2)醫療照射防護體系我國基本標準GB188712002中,對實踐正當性的表述是“對于一項實踐,只有在考慮了社會、經濟和其它有關因素之后,其對受照個人和社會所帶來的利益足以彌補其可能引起的放射危害時,該實踐才是正當的。”診斷方法劑量水平X光機胸透熒光屏檢查25--100mGy/分X光機拍片頭3--5mSv0.4—1.5mSv腰椎10--40mSv胸椎7--20mSvX射線斷層照相(CT)腹25mSv,腰椎35mSv,頭50mSv(2)醫療照射防護體系診斷方法劑量水平X光機胸透熒光屏檢查88(3)公眾照射防護體系年齡為1618歲的人員,為了學習目的或培訓的目的有可能使用放射源而受到放射照射,不能超過下述限值年有效劑量6mSv;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50mSv;四肢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150mSv。公眾照射劑量限值,不能超過下述限值年有效劑量1mSv;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mSv,則某一單一年份的有效劑量可提高到5mSv;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mSv;四肢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mSv。慰問者及探視人員的劑量限值患者的慰問者在患者診斷或治療期間所受的劑量不超過5mSv。(3)公眾照射防護體系893、防護的基本方法三個基本因素時間距離屏蔽3、防護的基本方法三個基本因素90時間(Time)劑量率=10mGy/h

X時間=總劑量1hour=10mGy2hours=20mGy時間(Time)劑量率91距離反平方法則(Inversesquarelaw)150mSv/h0.06mSv/hd=50cm距離反平方法則(Inversesquarelaw)15092屏蔽(Shielding)屏蔽(Shielding)93光子的屏蔽半值層(HVL)使一束x線的強度衰減到其初始值一半時所需要的標準吸收物質的厚度

光子的屏蔽半值層(HVL)使一束x線的強度衰減到其初始值一944、放射突發事件的特點1、事件突發,地點有的難以預定2、事件的大小、影響范圍及后果有很大差異3、事件發展迅速,全過程呈階段性

(1)早期(2)中期(3)晚期(恢復期)4、可有多種照射途徑,源項、后果、傷情復雜5、可造成明顯的社會心理影響與后果(健康,生活和生產秩序,經濟和政治等)6、應急處理的專業技術性強,投入力量有時很大,持續時間長4、放射突發事件的特點1、事件突發,地點有的難以預定955、與輻射損傷相關的途徑外照射源或設施、煙羽、地面的放射性核素污染皮膚和衣服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內照射吸入煙羽中的放射性核素吸入再懸浮的放射性核素食入污染的食物和水食入來自被污染物的放射性核素通過皮膚及傷口的吸收5、與輻射損傷相關的途徑外照射96第四節核與輻射事件應急處置技術

第四節核與輻射事件應急處置技術

97核恐怖事件信息現場救援的基本任務現場醫學救援行動的一般步驟在涉及人員較多而且可能存在放射性污染的現場對損傷人員初步分類和處理簡單框架示例現場搶救程序放射性污染現場的控制人體體表放射性污染的去除現場分區及其標記醫療救援小分隊所配救援設備和器材核恐怖事件信息981、核與輻射事件信息表1、核與輻射事件信息表99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1002、現場救援的基本任務a)發生核或放射恐怖襲擊事件時及時進行現場救護,搶救傷員;盡快將傷員撤離事故(事件)現場,并進行相應的醫學處理;對傷情重、危及生命的傷員應優先進行緊急處理。(b)初步估計人員受照劑量,設立臨時分類站,進行初步分類診斷和處理;必要時及早使用穩定性碘和(或)抗輻射藥品。(c)對人員進行放射性體表污染檢查和初步去污染處理,并注意防止污染擴散;對開放性污染傷口去污后可酌情進行包扎;(d)初步判斷人員有無放射性核素體內污染,必要時及早采取阻吸收和促排措施。(e)盡可能收集、留取可估計人員受照劑量的物品和生物樣品。(f)填寫傷員登記表。2、現場救援的基本任務a)發生核或放射恐怖襲擊事件時及時進101根據初步分類診斷提出傷病員后送的建議,盡快將中度以下急性放射病、放射復合傷和體內、傷口有放射性物質污染的人員,以及現場救護中不能處理的其他非放射損傷人員送到二級醫療救治(地方救治)單位;必要時將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放射復合傷和嚴重內污染人員,直接送到三級醫療救治(專科救治)單位。傷情危重不宜后送者可繼續就地搶救,待傷情穩定后再酌情及時后送。對懷疑受到照射或體內污染人員也應及時后送。上述后送程序依事故(事件)后的具體情況確定,例如傷員不多或傷情難以確定時,也可將傷員直接送往專科救治單位,以確保救治效果、減少傷亡。(h)對發生突發事件的醫學和公共衛生學后果進行初步的評估,提出必要的去污染和防止人群受到進一步輻射照射的建議和推薦的行動,提出公共衛生方面的建議。參加現場救護的各類人員應穿戴個人防護用具,視現場劑量率大小,必要時應采取輪換作業和使用抗輻射藥品。根據初步分類診斷提出傷病員后送的建議,盡快將中度以下急性放射1023、現場救援的一般步驟步驟1進入污染區域或輻射源區之前,按照規定佩帶和使用個人劑量計;如果需要的話,應穿戴個人防護用具。步驟2如果你是第一個到達現場的人員,則擔負現場控制人員的職責。如果不是這樣,則向現場控制人員了解概況。步驟3盡快搜尋和營救受傷人員;進行醫學分類,立即評估和治療危及生命的損傷;不要由于存在輻射而延遲救生行動;在營救過程中采取常規急救措施;盡快將傷員從危險區域移走;如果必要,要求額外的醫療幫助。步驟4在去污隊的支持下,進行人員的放射學分類和隔離受污染者;除非醫學禁忌,脫去所有受污染的衣服;隔離(裝袋和封閉)衣服、鞋和個人物品;用消毒敷料覆蓋傷口并準備把傷員送到醫院;以適合防止患者、救護車和救護人員受到進一步污染的方式運送傷員。3、現場救援的一般步驟步驟1進入污染區域或輻射源區之前,按照103步驟5與警察取得聯系以獲取有關人員的姓名和住址,以便進一步調查。步驟6通知接收病人的醫院有關常規損傷和任何已知或可疑的照射或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性質和程度;如果已知,鑒定放射性物質;如果未知,請求輻射評價人員的幫助。步驟7進行人員和設備污染檢查或者請求輻射評價人員支持。注意當醫學情況不需要緊急住院治療時,不要讓可能被污染而未進行污染檢查的人離開現場;不要在污染檢查前從現場帶走任何可能污染的設備;如果你不得不緊急離開現場,那么應盡可能合理地執行污染控制程序。在危險工作(熱、火、煙等等)條件下有可能需要對應急響應人員在進入事故現場前后,進行適當體檢(脈搏、體溫、血壓等等)。步驟5與警察取得聯系以獲取有關人員的姓名和住址,以便進一步調1044、在涉及人員較多而且可能存在放射性污染的現場對損傷人員初步分類和處理簡單框架示例4、在涉及人員較多而且可能存在放射性污染的現場對損傷人員初步1055、現場搶救程序為保護被搶救者與搶救者,若現場輻射水平較高,應首先將傷員迅速撤離事故現場,然后再進行相應的醫學處理。暫且不管污染水平如何,用常規的急救方法搶救生命,如窒息、出血等。因為放射性污染絕不會危及生命。實施搶救時,先根據傷員的傷情做出初步(緊急)分類診斷。對危重傷員應立即組織搶救,優先進行緊急處理。急救中,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5、現場搶救程序為保護被搶救者與搶救者,若現場輻射水平較高,106(a)滅火應幫助重傷員脫離現場和滅火,如脫去著火衣服,用雨衣覆滅等。告訴傷員不要張口喊叫,防止呼吸道燒傷。(b)止血有出血者(內、外出血)要及時止血。(c)固定對傷員的骨折要做到切實固定。(d)包扎一般創傷要及時包扎;燒傷一般不要包扎,保護創面,不要碰著;對污染創面在現場不能清洗,只能簡單擦拭后包扎(敷料應統一處理)。(e)抗休克大出血、胸腹沖擊傷、嚴重骨折以及大面積中、重程度的燒傷、沖擊傷易發生休克,可給予鎮靜、止痛藥品,或用其它簡易的防暑或保溫方法進行防治,盡可能給予口服液體。輸液時要做到“少量緩速”。(f)防治窒息嚴重呼吸道燒傷、肺水腫、泥沙阻塞上呼吸道的傷員,昏迷傷員出現舌后墜情況時,均可能發生窒息。應清除傷員口腔內泥沙,采取半臥位姿勢,牽舌引出,加以預防;已發生窒息者,要立即做氣管切開,或用大號針頭在環甲筋膜處刺入,以保持呼吸道暢通。(a)滅火應幫助重傷員脫離現場和滅火,如脫去著火衣服,用雨衣107現場傷員處置以搶救生命為主要內容,其次才是防止“二次損傷”或盡量減輕傷殘及合并癥。處置原則是簡單易行,快捷有效。處置方法盡量采用無創措施,一般僅給予基礎生命支持(BLS),不得不做的情況下再給予氣管插管、補液用藥等高級生命支持(ALS)治療。需緊急處理的傷員蘇醒、血壓和血容量恢復和穩定后,及時去污處理。有手術指征的傷員應盡快作早期外科處理,無手術指征的按可延遲處理傷員的處理原則和一般程序繼續治療。對合并化學損傷的傷員應優先處理。無危及生命急癥可延遲處理的傷員,經自救、互救和初步除污染后,應盡快使其離開現場,并到緊急分類站接受醫學檢查和處理。現場傷員處置以搶救生命為主要內容,其次才是防止“二次損傷”或1086、放射污染現場的控制發生放射性污染事件時,首先控制污染,保護好事件現場,阻斷一切污染擴散的可能途徑。如暫時關閉通風系統或控制放射性液體外溢,或用物體吸附或遮蓋密封,防止污染再擴散6、放射污染現場的控制發生放射性污染事件時,首先控制污染,保109隔離污染區,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隨意出入現場。使用路障,或用明顯線條標記出污染邊界及污染程度。由隔離區進入清潔區,要通過緩沖區,確保清潔區不受放射性污染。進入污染區必須穿戴個人防護用具,通過緩沖區進入污染區。從污染區出來的人員,要進行個人監測,對手、臉、頭發、鞋予以特別注意,其次是臀部、膝、袖口等處。由污染區攜出的物品、設備,必須在緩沖區經過檢查和處理,達到去污標準后,才能帶入清潔區。隔離污染區,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隨意出入現場。使用路障,或用明110污染的監測結果必須記錄,監測地板、天花板、墻表面用1000cm2

以上的平均計數率值,桌、衣服等用300cm2。任何表面受到放射性污染后,應及時采取綜合去污措施,盡可能清洗到本底水平或相應的控制水平。受過嚴重放射性污染的車輛或設備,其表面雖經除污達到許可水平,但是,當檢修、拆卸內部結構時,仍要謹慎,防止結構內部的污染擴散,需進行監測和控制。污染的監測結果必須記錄,監測地板、天花板、墻表面用1000c111人員污染的的判斷與監測放射性污染是指存在于所考慮的物質或表面上的不希望有的放射性物質的量超過其天然存在量,并導致技術上的麻煩或危害。放射性核素對人體造成的污染可以是體外污染或體內污染。它是一種狀態而不是疾病,其生物學和可能的健康后果取決于下列因素進入方式,分布模型,放射性核素在器官內的沉積部位,污染核素的輻射性質,放射性核素污染量,污染物的理化性質等。上述資料對于受污染人員的正確估計、評價及醫學處理是必不可少的人員污染的的判斷與監測112人體體表放射性污染的去除體表去污的原則與注意事項(a)消除體外污染一般都是從最有效的行動開始,即脫去受污染的外衣,這樣做通常可去掉大部分的表面污染;(b)首先盡快確定污染部位、范圍及程度;(c)如有生命危險應首先搶救生命;(d)對人體體表創傷部位放射性核素污染的處理應優先于對健康體表污染的處理;(e)傷口有污染時先從傷口處開始,如無傷口應先從污染輕的部位開始去污,防止交叉污染;(f)先用濕毛巾、肥皂、香波擦洗污染局部,避免一開始就全身淋浴,以避免污染擴散和減少污水量;人體體表放射性污染的去除體表去污的原則與注意事項113g)所有去污形成的固體廢物的體積應盡量減少;

(h)去污時手法要輕,避免擦傷皮膚;

(i)宜用溫水(約40℃),不要用熱水,以免因充血而增加皮膚對污染物的吸收。也不要用冷水,以免皮膚因毛孔收縮而將放射性污物陷在里面;

(j)適時、慎重選用含絡合劑的洗滌劑,勿用硬毛刷和刺激性強的或促進放射性核素吸收的制劑;

(k)去污次數不宜過多,一般以不超過三次為宜,以免損傷皮膚;

(l)應該將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吸收和播散作為貫穿整個去污過程的指導思想。g)所有去污形成的固體廢物的體積應盡量減少;114當需要去污的人數很多時,不可能為每個人都提供單獨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將預計受到污染的人員送到淋浴設備較多的場所,或在天氣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在戶外建立臨時淋浴設施。主管部門也可以考慮發放一些指南,指導等候疏散的人們在家中進行淋浴。注意損傷人員的放射性污染一般不會嚴重到對救援人員產生輻射危害,故不能因去污而延遲緊急的醫學處理和外科手術。對于昏迷和出血等病人,不能因去污而影響醫學處理,應及時搶救,然后再作去污處理。對于有手術指征者,盡快作早期外科處理。當需要去污的人數很多時,不可能為每個人都提供單獨服務。在這種115傷員的分類方法有輻射照射癥狀、其他損傷和(或)燒傷的傷病員,應在適當醫療處理后立即送往相應的專科醫院;無輻射照射癥狀但有常規損傷和(或)燒傷的傷病員,應送往可進行相應治療的專科醫院;可能輻射受照征象的人員,不需要立即醫學救護,但需要立即進行劑量水平評估;未受傷但受到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人員,如果可能的話,這些人需通過監測以評價污染程度;確信沒有損傷和未受到輻射照射的人員,一般可讓其回家。有時應提供醫學隨訪以保證初次評價是正確的,并能更準確地評估劑量。傷員的分類方法有輻射照射癥狀、其他損傷和(或)燒傷的傷病員,116現場防止污染擴散的措施將救護擔架放于污染控制界限的清潔一側,并在上面鋪上干凈的床單或毯子;將病人放在包好的床上,并將傷員身上的床單或毯子折疊成“貨包”狀以幫助污染控制。不要將傷員用塑料單進行包裹,那樣可能會引起傷員過熱;如果將傷員適當地用床單毯子包裹,則在救護車內部可能不需要再進行覆蓋,盡管用塑料布覆蓋車底板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現場防止污染擴散的措施將救護擔架放于污染控制界限的清潔一側,117去污方法1)局部去污用塑料單先將非污染部位覆蓋,并用膠布把邊緣貼牢。然后浸濕污染部位,用軟毛刷、海綿等蘸中性肥皂、香波、洗滌劑等輕輕擦洗。洗滌應遵循以下順序先輕污染部位后重污染部位,從身體上面到下面,特別注意皮膚皺褶和腔隙部位的清洗。重復2~3次,并監測放射性活度至不再降低為止,但每次處置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使用同類穩定性同位素有助該類核素去污效果去污方法1)局部去污118初步去污后,對殘留的放射性核素宜采用不同的專用去污劑。對稀土元素钚和超钚元素,可用1%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稀鹽酸溶液(pH=1)。對鈾污染宜用1.4%重碳酸鈉等滲液。對難以去除的不明放射性核素則可以采用①5%次氯酸鈉溶液;②乙二胺四乙胺(EDTA)肥皂或DTPA肥皂;③6.5%高錳酸鉀水溶液刷或浸泡污染部位后,再用新配制的5%亞硫酸氫鈉溶液(或10%~20%鹽酸羥胺溶液)刷洗脫色。必要時可用彈力粘膏敷貼2-3小時,揭去粘膏再用水清洗,對去除殘留性污染有較好效果。初步去污后,對殘留的放射性核素宜采用不同的專用去污劑。對稀土119鼻黏膜和口腔黏膜是放射性核素容易進入的部位。眼、口腔或鼻腔污染時,應用生理鹽水或2%碳酸氫鈉溶液輕輕沖洗。鼻腔污染物用棉簽拭去,剪去鼻毛。必要時向鼻咽部噴灑血管收縮劑或用生理鹽水含漱口腔。可降低污染水平和對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清洗頭發一般用肥皂和水,要特別注意防止肥皂泡沫流入眼睛、耳、鼻和嘴。當洗頭不能充分去除污染時,可考慮將頭發剪去。剪指甲有利于去污。要特別注意指甲溝、手指縫。對仍未能去除的局部污染宜用對皮膚無刺激的濕紗布或膠條封蓋,以保護皮膚并避免污染擴散。粗糙有裂痕的皮膚污染較嚴重而又難以去除污染時,可用EDTA肥皂、5%檸檬酸鈉或5%碳酸氫鈉等去污。鼻黏膜和口腔黏膜是放射性核素容易進入的部位。眼、口腔或鼻腔污1202)全身去污首先用浸濕的毛巾、海綿等擦洗2~3次,同時配制常用或專用去污劑,然后再淋浴。病情嚴重者,如情況允許亦可在搶救床、擔架或手術臺上酌情除污。反復進行浸濕-擦洗-沖洗,并觀察去污效果。2)全身去污1213)傷口去污盡快用蒸餾水或無菌清水沖洗傷口。用生理鹽水更好,但不要因為等待等滲溶液而延誤時間。對稀土元素、钚或超钚元素污染的傷口,宜用弱酸性(pH3~5)的CaDTPA溶液沖洗。同時對污染創傷部位進行污染測量或做采樣測量,以確定污染水平和污染放射性核素種類。往往需要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進行傷口清創,一則清除污染,二則清除異物。擦破傷結痂時,殘留放射性核素可能留在痂皮內。對刺破傷位于深部的污染物,要進行多維探測定位以便取出。對撕裂傷則要清整傷口,清除壞死組織。清創手術除遵循一般外科手術原則外,尚應遵循放射性污染手術的處理規程,每進一刀,或更換刀片,或測量污染程度,避免因手術器械導致的污染擴散。嚴重傷口污染,應留尿樣分析放射性核素或作整體測量。3)傷口去污122現場分區及其標記根據不同區域的輻射水平將事件現場劃分為控制區、監督區和非限制區,對事件現場進行隔離。采取此對策可減少放射性核素由污染區向外擴散,并避免進入污染區而受照射。可在巡測儀器讀數為100μSv/h的地方布設安全界線。除非有救治生命和(或)防止災難惡化的需要,不要接近劑量率超過10mSv/h的區域。在安全界線外布設警戒界線,以保證公眾不妨礙應急響應人員工作。現場分區及其標記根據不同區域的輻射水平將事件現場劃分為控制區123(1)控制區事故污染現場中心地域,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開來,在此區域救援人員應當裝備防護裝具以避免或減少污染或受到照射,并在邊界處建立評估、出入和污染控制點。(2)監督區控制區以外的區域,以黃色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開來,此線也稱為洗消線,所有出此區域的人員應當在此線上進行洗消處理;在此區域的人員要穿戴適當的防護裝備避免污染。外邊界處設立輻射警示標志并建立出入控制點。(3)非限制區監督區以外的區域,患者的現場搶救治療及指揮機構設在此區。控制出入的最好辦法是使用實體屏障。放置這類實體屏障需要考慮當地情況和可減少照射的程度。警戒區域的出入應通過建立的控制點,控制點作為應急人員的集合點,同時也是輻射控制站。(1)控制區事故污染現場中心地域,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124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125醫療救援配救援設備和器材

現場急救儀器和器械現場急救儀器和器械應當是標準的醫用設備,包括下列儀器和器械a)輸血裝置;b)血細胞計數器;c)生物顯微鏡;d)制作血液涂片的設備;e)收集和儲藏生物樣品(血液、尿、便等)的容器;f)心臟除顫器,電池和充電器;g)綜合急救器械箱。醫療救援配救援設備和器材現場急救儀器和器械126急救箱組成

急救箱組成

127應急藥箱和急救箱要求所有的藥品均在制造商標明的有效期之內,應對藥箱進行定期盤點、核對并及時更新。放射應急醫學處理箱由防治急性放射損傷的藥品組裝而成,包括急性放射病預防藥、急性放射病早期救治藥、主要放射性核素阻吸收藥品、加速體內排泄的藥品等。主要用于放射事故時應急醫學處理和放射損傷病人的早期救治。每箱內藥品可供10人使用1天。每個參考藥箱的組成見下表。應急藥箱和急救箱128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129常規急救藥箱包括止痛劑、強心劑、抗低血壓和抗高血壓藥品、止吐劑、抗生素、利尿劑、局部抗生素藥膏、生理鹽水和其他對癥治療藥物等,每個藥箱所含藥品見下表常規急救藥箱130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案例課件131輻射應急監測儀器應包括下列設備,數量、性能符合下表的要求。

(a)多用途γ/β巡測儀;

(b)β/γ表面污染監測儀;

(c)α/β表面污染監測儀;

(d)場所輻射監測儀;

(e)中子當量儀;

(f)刻度源。所有儀器應每年校準1次,在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做質量控制(QC)檢查,每年維護保養2次。輻射應急監測儀器132個人防護用具應配備下列個人防護用具(a)自讀式劑量計(b)累積劑量計(c)防護服(d)防護靴(e)棉手套(f)塑料手套(g)橡膠手套個人防護用具應當適于在危險的野外環境中使用,采用標準的密封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具有呼吸防護裝置。要求所有的個人防護用具均在制造商標明的有效期之內,進行定期盤點、核對并及時更新。儲備的數量應滿足小分隊至少3天的用量。個人防護用具133現場去污箱應裝備以下物品(a)5%的氫氧化鈉溶液;(b)5%的NaHSO3;(c)0.2N的H2SO4;(d)飽和高錳酸鉀溶液;(e)0.1NHCl溶液;(f)去除污染傷口和皮膚的消毒劑;(g)無菌蒸餾水;(h)無菌洗眼液;(i)外科棉簽;(j)鼻拭子;(k)遮蔽膠帶;(l)標記筆;(m)軟毛刷子;(n)石蠟砂布敷料;(o)拖把;(p)指甲刷;(q)鼻腔導液管;(r)頭發剪子、刮胡刀、肥皂和刷子;(s)清潔劑。現場去污箱134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135(優選)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優選)輻射防護與放射損傷基礎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術136第一節放射物理學基礎知識第一節放射物理學基礎知識137一、核輻射物理學基礎

1、放射性⑴、原子結構原子核占原子體積的1/10000質子,中子,1.007277u,1.008665u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0.000548u1u=12/NA×1/12=1.6605655×l027kg原子序數質子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位素原子序數相同而質量數不同的核素一、核輻射物理學基礎

1、放射性⑴、原子結構138殼層能級次序各能級的電子數滿殼層電子總數KLMNOPQ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22,62,62,10,62,10,62,14,10,62,14,10,…21018365486電子的殼層結構2n殼層能級次序各能級的電子數滿殼層電子總數K1s22電子的殼層139⑵放射性不穩定的核素自發地放出射線,轉變為另一種核素,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這個過程稱為放射性衰變,這些核素稱為放射性核素。發出的射線種類可能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還可能有正電子,質子,中子等其他粒子。原子序數從84起的所有元素都是不穩定的,具有天然放射性;而原子序數小于84的元素只有少量的某些同位素是不穩定的,具有天然放射性;人工產生的同位素都是不穩定的,具有人工放射性。⑵放射性不穩定的核素自發地放出射線,轉變為另一種核素,這種現140⑶放射性衰變不穩定的重核元素趨向穩定的過程。例如放射性衰變服從指數規律。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核素在單位時間內衰變的個數。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其原子核數目衰減到原來數目一半所需的時間T1/2=ln2/λ=0.693/λ衰變類型α衰變β衰變γ躍遷和內轉換⑶放射性衰變不穩定的重核元素趨向穩定的過程。141天然放射性系釷系、鈾-鐳系和錒系感生放射性核粒子轟擊較輕的元素可以產生放射性元素例如天然放射性系142(1)控制區事故污染現場中心地域,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開來,在此區域救援人員應當裝備防護裝具以避免或減少污染或受到照射,并在邊界處建立評估、出入和污染控制點。二、電離輻射損傷的分子生物學基礎放射治療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類如急性放射病,急性皮膚損傷等。(b)初步估計人員受照劑量,設立臨時分類站,進行初步分類診斷和處理;照射時間對氧效應的影響:告訴傷員不要張口喊叫,防止呼吸道燒傷。★重大輻射事故指I類、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3)不同器官、組織和細胞的放射敏感性(c)如有生命危險應首先搶救生命;3、染色體的輻射生物效應如果不是這樣,則向現場控制人員了解概況。除非醫學禁忌,脫去所有受污染的衣服;四肢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0mSv。必要時及早使用穩定性碘和(或)抗輻射藥品。輻照器(密封源或加速器)(1)與核外電子發生非彈性碰撞;照射時間對氧效應的影響:2、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輻射按與物質作用分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輻射按本質和性質分類電磁輻射粒子輻射(1)控制區事故污染現場中心地域,用紅線將其與其外的區域分隔143電磁輻射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變化而交變振蕩,形成向前運動的電磁波電磁輻射是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形態存在的物質。人類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它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太陽及其他星球也從外層空間原原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圍繞在人類身邊的天然磁場、太陽光、家用電器等都會發出強度不同的輻射。能引起電離的是X射線和γ射線粒子輻射高能粒子通過消耗自身的動能把能量傳遞給其它物質高速粒子、帶電粒子電磁輻射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變化而交變振蕩,形成向144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粒子輻射X,γ射線α、β、中子質子、負π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粒子輻射X,γ射線α、β、中子145電磁輻射波譜電磁輻射波譜1463、常用輻射量和單位⑴照射量是描述X(γ)射線電離空氣能力的量單位是C/kg,未定義專用名,曾用單位是倫琴(R),1R=2.58×104C/kg3、常用輻射量和單位⑴照射量是描述X(γ)射線電離空氣能力147⑵吸收劑量是描述射線與物質作用的基本量。它定義為單位質量受照射物質吸收的輻射能量。曾用單位是拉德(rad),現在國際單位是焦耳/千克(J/kg),又稱戈瑞(Gray,符號是Gy),1Gy=1J/kg,1Gy=100rad⑵吸收劑量是描述射線與物質作用的基本量。148當量劑量是描述輻射防護劑量學的基本量,是在嚴格意義上的吸收劑量。機體組織中某一點的當量劑量(H)等于某一組織或器官所接受的平均的吸收劑量(D),經過以輻射質的輻射權重因子(輻射品質Q)加權處理的吸收劑量H=D?Q?N,N為其他修正因數(ICRP指定N為1)單位為J/kg,專用名為希沃特(Sievert),符號為Sv,舊單位雷姆,rem1Sv=1J/kg=100rem當量劑量是描述輻射防護劑量學的基本量,是在嚴格意義上的吸收劑149(7)食入污染的食品引起的內照射到目前為止,檢查工作已結束。(1)與核外電子發生非彈性碰撞;1944年提出使用電子回旋加速方法,直到60年代才得到首次使用了22MeV的MM22型加速器。DNA鏈內交聯D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