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專題報告:淺談產業邏輯視角下的零部件公司_第1頁
汽車行業專題報告:淺談產業邏輯視角下的零部件公司_第2頁
汽車行業專題報告:淺談產業邏輯視角下的零部件公司_第3頁
汽車行業專題報告:淺談產業邏輯視角下的零部件公司_第4頁
汽車行業專題報告:淺談產業邏輯視角下的零部件公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汽車行業專題報告:淺談產業邏輯視角下的零部件公司一、核心框架:從投資角度如何跟蹤汽車零部件公司?基于中長期視角,我們認為新格局下以下3類變化、5種零部件企業發展路徑值得重視:1.核心系統供應商(Tier1)分化為部件供應商和軟件供應商。汽車EE架構變化帶來軟硬件解耦并加速汽車數字化,零部件產業鏈面臨解構與重塑,我們認為:

①部件供應商價值或將凸顯;②獨立軟件供應商的重要性或會明顯提升。2.零組件供應商(Tier1/2)重點關注已自主可控型和待國產替代型。在自主整車崛起及全球化配套趨勢下,我們認為:③已實現自主可控的零部件供應商有望依托新業務、新客戶實現加速成長;④核心零部件或隨自主整車崛起而實現國產替代。3.增量供應商:隨汽車產業與數字化技術快速融合,產業邊界日益模糊,⑤全新的生態服務供應商將與車企和諧相處。汽車產業正加速轉型數字化產品服務,未來汽車消費模式或伴有創新,對此后續我們將做進一步的研究,在此不再贅述??紤]到零部件種類繁多且各個子領域差異較大,本篇報告承接《系列八》的研究思路,本篇報告將基于乘用車行業格局變遷的重要特征,重點闡述:1.零部件公司收入端的成長邏輯;2.基于產業邏輯構建零部件子領域跟蹤體系及預測模型,并對投資視角下如何更加高效的選擇好的賽道做出我們的研判。二、復盤汽車零部件公司的成長路徑(一)滲透率:產業邏輯下的零部件選股第一要素1.驅動因素一:法規約束典型案例:耐世特——油耗法規約束下,EPS滲透率提升帶動業績高增長受益于日益嚴格的油耗法規,具備燃油經濟性的電動助力轉向(EPS)滲透率得到快速提升。隨著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和保有量快速攀升,節能環保要求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雙積分政策等嚴格油耗政策逐漸出臺,整車廠商節油降耗壓力進一步增大。在轉向領域,EPS相較傳統轉向系統能夠節省燃油0.3L/100km,滲透率迎來快速提升。根據智研咨詢,2010年到2017年,中國乘用車EPS滲透率從24.7%提升至67.8%。EPS滲透率快速提升,助力耐世特收入實現高速增長。根據公司財報,耐世特EPS業務收入從2011年的48億元提升至2017年的173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23.8%。法規約束下的零部件滲透率提升對相應賽道內產品有競爭力的公司收入貢獻顯著。2.驅動因素二:技術升級典型案例:德賽西威——域控制器滲透率提升,為公司貢獻收入彈性隨著汽車電氣化及智能化發展,傳統分布式E/E架構所需ECU數量增多,大量分散的ECU在成本控制、線束布置、車身輕量化等方面不占優勢?;谟蚩刂破鞯膮^域集中式E/E架構通過對傳統ECU模塊的軟硬件解耦,將硬件簡化,軟件集中到域控制器中運行,能夠實現單個計算平臺控制多個功能運行,已經開始規?;逃?。根據中機中心統計,2021年中國市場標配搭載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的乘用車銷量為50.7萬臺,同比實現大幅增長。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滲透率提升為德賽西威貢獻收入彈性。根據公司財報,德賽西威第一代高算力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平臺已率先在小鵬汽車的P7、P5車型上大規模量產供貨,帶動公司智能駕駛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近100%。3.驅動因素三:消費升級(二)客戶結構:高質量的下游客戶銷量增長帶動零部件公司收入增長典型案例:拓普集團——特斯拉銷量快速增長,為公司帶來顯著收入彈性拓普集團早期依托上汽通用實現快速發展,后與吉利深度合作,收入規模進一步擴大,2021年前后為特斯拉配套供貨,收入顯著增加。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后,特斯拉國內批發銷量不斷提升,同時全球交付量呈現較快增長趨勢。根據財報披露,21年特斯拉國內批發銷量達到47.3萬輛,同比增長245.3%;全球交付量達到93.6萬輛,同比增長87.2%。拓普集團2021年實現營收114.6億元,同比高增76.1%,根據公司3月29日公告披露,2022年1-2月公司對特斯拉客戶的銷售收入為11.9億元,同比增長126.4%,特斯拉銷量增長助力公司營業收入快速提升。(三)市場份額:競爭格局及企業自身資源稟賦下的路徑選擇1.市場份額提升路徑一:競爭性典型案例:富臨精工——具備成本和性能優勢的VVT產品市占率提升富臨精工憑借VVT產品的成本和性能優勢,市場份額得以提升,帶動其產品收入持續增長。根據公司年報,2019年富臨精工可變氣門系統產品營收8.08億元,同比增長30.9%。其VVT產品實現了國產替代,在自主品牌中占據絕對優勢。公司產能擴張使規模效益得以體現,同時生態合作及資源拓展也使得VVT產品具有成本優勢,在性能方面可以更好的改善發動機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憑借成本和性能優勢,公司VVT產品收入不斷增長。2.市場份額提升路徑二:國產替代典型案例:內生發展——雙環傳動

&外延并購——耐世特

雙環傳動專注于齒輪零部件行業,內生發展逐步提升市場份額。我國高端齒輪產品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尤其在精度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國內只有部分龍頭企業具備高精度齒輪生產能力,雙環傳動無論在產銷規模還是在緊密制造方面均居于國內龍頭地位。公司積極卡位電動車傳動部件,有效拓寬自身

“護城河”,2015-2021年公司齒輪零部件收入由11.46億元穩步增長至43.3億元,市占率穩步提升。耐世特借助兼并收購實現在中國市場電動轉向市占率的提升。2010年太平洋世紀(北京)以4.5億美元收購耐世特(中航汽車于2011年成為太平洋世紀中國的控股股東),通過外延并購切入底盤轉向系統,實現市場份額擴張。收購完成后耐世特仍然保持運營獨立性,其在中國轉向業務本地化,成為國內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第二大供應商,營收高速增長。2011年到2016年亞太地區營業收入CAGR達41.3%,主要業績增量來源于中國市場。3.市場份額提升路徑三:海外擴張典型案例:內生發展——福耀玻璃、敏實集團

&外延并購——均勝電子

以福耀玻璃和敏實集團為代表的企業多年來一直專注主業,通過內生發展提升競爭力實現海外不斷擴張。福耀玻璃深耕汽玻多年,營收占比超九成,不斷拓展“一片玻璃”的邊界,通過完備的生產線和不斷升級的核心玻璃技術加強自身競爭力,實現全球市占率的穩步提升。根據Marklines,2021年福耀全球市占率為28%,較17年增長8.0pct,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場的市占率提升。敏實集團深耕汽車內外飾領域,全球化布局帶動公司市占率提升。公司海外工廠遍及中國、日本、美國、英國、德國、塞爾維亞、俄羅斯、巴西等各大洲主要國家,以滿足行業就近供貨的需求。同時公司憑借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全球布局,拉動公司海外營收不斷增長。根據年報,公司海外營收占比近三年均超40%。福耀玻璃和敏實集團在國內業務擴張階段憑借產品的性能和成本優勢,成功打入國際主要客戶供應鏈。其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以優質的客戶結構為先導,以專注主業內生發展為基礎,選擇海外擴張的路徑提升市占率,不斷拓展自身在核心業務領域的全球版圖。以均勝電子為代表的企業通過外延并購實現業務轉型升級與優質客戶獲取,不斷做大規模。自2011年起,公司先后對汽車電子領域的PrehGmbH(普瑞)和ePower、高端汽車零部件領域的QuinGmbH(群英)、汽車安全領域的KSS、高田和延鋒百利得以及智能車聯領域的TS等公司進行并購。公司通過外延并購方式,實現了在相應領域市占率的提升。4.市場份額提升路徑四:多軌戰略——車企多軌供應商策略帶來的機會降成本需求和供應鏈風險管控是車企開發多軌供應商的內在驅動力。通常情況下,車企會通過開發二軌供應商策略來提升自身溢價能力,降低自身采購成本。同時處于供應鏈風險管控的內生動力,車企往往會開發多軌供應商實現供應鏈風險可控。多軌供應商的開發為零部件公司帶來了提升市場份額的機遇。(四)ASP:基于縱向內生和品類擴張帶來的ASP提升表現突出路徑一:從單一產品走向系統集成,系統化拉動ASP提升(以銀輪股份為例)零部件供應商依靠產品從單品向系統集成升級,單車配套價值量快速提升。以銀輪股份為例,公司隨技術不斷成熟,傳統熱交換產品由單一走向集成,系統化、模塊化配套能力帶來ASP提升。公司從油冷器、中冷器等單一零部件出發,逐步向系統集成件升級。由于系統集成件集成更多零部件,且整體技術含量較單品高,單車配套價值量顯著提升,并進一步帶動公司的收入顯著增長。路徑二:性能需求提升驅動技術升級,帶來ASP提升(以伯特利為例)伯特利的Know-how領域為制動系統,產品開發路徑為盤式制動器→防抱死系統

(ABS)→駐車制動系統(EPB)→車身穩定控制系統(ESC)→線控制動(WCBS),產品拓展路線清晰。線控制動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缺乏真空助力源的問題,且能夠大幅提高能量回收效率(提升續航);同時線控制動響應速度快、能夠通過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主動建壓實現常規制動,是高級別智能駕駛的必備條件和提升制動安全的必由之路。性能需求拉動線控制動產品較傳統制動ASP提升約1000元。路徑三:依托原有技術,縱向開發同領域新產品(以銀輪股份為例)零部件供應商依靠原有產品的深厚技術積累縱向開發新產品,帶來ASP的提升。同樣以銀輪股份為例,其以傳統熱交換業務的技術能力為基石,縱向開發新能源熱管理產品。公司深耕熱交換器領域,2016年以前公司的熱交換業務主要針對燃油車,自2016起其憑借在熱管理技術的持續積累,開始向新能源熱管理轉型,成功開發出新能源熱管理產品:電池熱管理、空調及熱泵系統以及其他通用零部件等。新能源熱管理產品的縱向開發帶來ASP提升,公司收入增長空間進一步打開。2.品類擴張:依靠自身Know-how不斷拓寬產品品類邊界(以拓普集團為例)當前分工專業化和全球化配套的趨勢下,國內已自主可控的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有望依托新業務、新客戶實現加速成長,實現從“1”到“N”的突破。其底層邏輯為公司依靠自身建立的Know-how,新業務的發展技術路徑和業務底層邏輯與原有業務相通,因此新業務的突破具備更大的成功概率。以拓普集團為例,其依靠自身在基本盤業務建立的know-how,不斷實現新業務的突破。比如公司憑借其在底盤減震產品中積累的金屬—橡膠技術以及對底盤領域零部件的深入理解,成功切入底盤輕量化業務;憑借在汽車電子開發中積累的系統控制技術,逐步布局線控制動和空氣懸架。公司通過不斷的品類拓張實現ASP提升,收入增長空間持續擴容。三、零部件投資賽道如何選擇?——基于“滲透率&ASP&時間軸”三維度框架(一)基于滲透率提升空間的零部件投資賽道選擇我們引入“當量滲透率”的概念,其計算方法為:當量滲透率=21年滲透率/該零部件預判的滲透率天花板;當量滲透率低,則意味著這一零部件后續滲透率提升的空間較大,當量滲透率相比當下的靜態滲透率更具有指導意義。對于各零部件“滲透率天花板”的預測,我們的思路是:綜合考慮不同零部件的產業邏輯,分別預測不同動力類型、不同價格區間、不同車型種類以及不同智能駕駛分級別中各零部件可能達到最大滲透率水平。核心假設數據如下:

1.動力類型:綜合考慮驅動技術路徑變遷、法規約束和市場需求等因素,我們預計乘用車中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高壓混動未來的占比分別為60%、20%和20%。2.價格區間:考慮到電動化趨勢和消費升級,我們預計乘用車中未來10萬以下、10-20萬、20-30萬和30萬以上的占比分別為13%、49%、23%和15%。3.車型種類:考慮到車企逐步推動(電動)MPV車型上市,我們預計乘用車中未來轎車、SUV、MPV和交叉性乘用車的占比分別為46%、47%、6%和1%。4.智能駕駛等級:綜合考慮不同級別的智能駕駛硬件成本和不同價格區間車型成本承受能力的差異,我們預計乘用車L2中的1V1R、1V5R方案的占比為80%、55%,L2+中的5V5R、9V5R1L方案的占比為40%、20%。動力系統零部件中我們建議關注混動專用變速箱、混動能量型電池、混動功率型電池、DC/DC、車載充電機和三合一電驅。底盤系統零部件中我們建議關注線控轉向、底盤域控制器、一體化壓鑄、空氣懸架、CDC懸架、線控制動、電調方向盤和(鋁合金)副車架。智能駕駛相關零部件中我們建議關注激光雷達、智駕軟件棧、駕駛員監控系統、智駕域控制器、側視攝像頭、角毫米波雷達、前向攝像頭和前向毫米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