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學制度的演變_第1頁
古代官學制度的演變_第2頁
古代官學制度的演變_第3頁
古代官學制度的演變_第4頁
古代官學制度的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古代官學制度的演變第一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官學制度的建立

一.教育起源與學校萌芽的傳說

第二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堯舜時期米廩的傳說第三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學校的萌芽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而學校的出現則需要一定程度的文明發展,例如有能夠脫離生產的教師和學生,以及適于集中教學的內容。原始氏族社會末期,物質生產能力提高,只需一部分人從事生產,就可以確保養活更多的人,例如掌握生產知識和技能的老人。古文獻記載,氏族養老的場所稱為庠、序,一般位于米廩,即糧倉附近。老人有教導后代、傳授生產經驗和社會行為規范的職責。庠、序后來成為古代地方學校的代稱,可見中國學校教育最初產生于養老。第四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

東漢養老畫像磚第五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從甲骨卜辭來看商代的學校1、商朝已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2、商朝的學校已有一定的規模。3、商朝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很重視。

第六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甲骨卜辭“甲”是烏龜的背殼,“骨”是牛的肩胛骨。“卜辭”是占卜的記錄。凡是完整的卜辭,基本上都是這樣一種格式:“某某日卜,某人問要做某事,是吉?是不吉?”甲骨卜辭實際上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簡單記錄。

第七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甲骨文中“學”的寫法的演變第八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丁酉”是干支紀年中的日期,“丁酉卜”就是丁酉這一天占卜,召集多個國家的子弟到殷都來學習“戒”。據考證,這里的“戒”有兩種含義:“一是持戈而警戒,一是持戈而舞蹈”。以“戒”為教育教養內容,包含習武和習樂的兩個方面。

第九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壬子卜,弗,酒小求學?”意思是壬子這一天舉行占卜,弗求問上天,為了王子入學,要設酒祭祖,這樣辦是否可行?這表明奴隸主貴族把教育下一代當大事看待,入學要占卜,設酒祭祖。

第十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官學制度的建立——西周1.學在官府是西周奴隸社會教育的主要特征。奴隸主貴族建立國家機構,設官分職,從事管理。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紀規章,有文字記錄,匯集成書,由當官者來掌握,這種現象,史稱“學術官守”,并由此而造成“學在官府”。

“學在官府”有三個表現:惟官有書而民無書,惟官有器而民無器,惟官有學而民無學。

只有貴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權利,而庶人和平民則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第十一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2.學校類型(1)大學與小學:根據學生年齡分大學在郊,規模較大,中有五學:辟雍、東序、成均、瞽宗、上庠,分科教授典禮、音樂、文字、舞蹈等。小學在公宮南之左,規模較小,司教的民稱為“小輔”。大學是大人之學。王太子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公卿長子、大夫元士的嫡子,十三歲入小學,二十歲入大學。其余眾子則十五歲入小學。大學以禮樂射御為主,小學以書數為主兼及一般行為。第十二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青銅銘文上關于大學的記載《麥尊》中說周王在鎬京,“才辟雍,王乘于舟……王射大鴻”。意思說,周王在辟雍,坐在船上,射大雁。《靜簋》中說,“六月初吉,王才藁京。丁卯,王命靜司射學宮,小子眾服眾小臣。仆學射”。周宣王名靜,這段銘文記載了周宣王還是太子的時候,在丁卯這一天,周王命他在學宮率領其他小臣,侍眾學習射箭的事。

第十三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青銅銘文上關于小學的記載《師嫠簋》記載:“在昔先王小學,女敏可事,既命女,乃祖考,小輔”。這段話是周王對嫠講的,說他過去在先王所辦的小學讀書時,聰明能干,命他做少輔。

第十四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2)

國學與鄉學:設在王都的小學、大學總稱為國學,設在王都郊外的地方學校總稱鄉學。依行政區劃設立,名稱不一,有熟、庠、序、校等。第十五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3.“六藝”教育“六藝”是西周所有學校的基本課程。禮樂:禮是指禮儀,包括各種社會政治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樂包括詩歌、音樂、舞蹈。凡是行禮的地方,也就需要有樂,禮樂貫穿整個社會生活活動,體現宗法等級制度。“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包括五禮、六儀、大武樂舞等。第十六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鐘鳴鼎食之家的禮具第十七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射御射箭的技術訓練駕馭馬拉戰車的技術訓練第十八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書數書指文字,數指算法。二者是文化基礎知識技能,作為“小藝”,安排在小學學習。大學則要內容深一些,《詩》、《書》是大學學習的內容。第十九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數第二十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六藝教育的特點文武兼備

“夫有文無武,無以威天下;有武無文,民畏不親;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求知兼求能前期和后期教育的側重點不同

第二十一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官學制度的發展(漢唐宋明清)

一、“獨尊儒術”與漢代“太學”董仲舒漢武帝第二十二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1.董仲舒的賢良三對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置明師;重選舉,廣取士。形成了一個由孝悌、讀書出身和經由推薦、考核而構成的文官制度,是專制皇權的行政支柱。2.獨尊儒術的內容設五經博士,確立了儒家經典的法定地位,罷廢了諸子傳記的學官;尊孔、祀孔蔚成風氣,使之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一角落;通過興太學來強化儒家思想的灌輸,并將儒家思想具體化而為培養和選拔人才的標準;整理儒家經典成為學校的任務;儒家的德行道藝成為士人的努力方向。第二十三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獨尊儒術”的社會原因儒家在如何治民的問題上有優勢:A以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駕馭天下,有利于加強君權。B仁政思想有利于緩和矛盾。C以天道人情教化民眾,有利于發揮一民心的作用。

第二十四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3.太學(1)太學是封建官學的最高形態,公元前124年設立,西漢規模小,50—300名學生,東漢鄧太后執政時大發展,全盛時有3萬學生(2)教師:博士、仆射、祭酒儒林之官,四海淵源,宜皆明于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生事愛敬,喪沒如禮。師事某官,見授門徒50人以上,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疫痼疾,36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科(醇厚、質樸、謙遜、節儉),經任博士。第二十五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3)學生:博士弟子、太學生、資格:年18以上儀狀端正者,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出入不悖出路:經過考試分授不同官職,但有白首空歸者待遇:免費食宿、有俸祿管理:生活管理松散第二十六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4)教學內容:古文經學、今文經學、師法、家法(5)儒經課試法:源于《學記》,大學教育分為兩段、五級、九年。離經辨志、博習親師、敬業樂群、論學取友、知類通達,強立而不返第二十七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太學建筑與教學第二十八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4.其他官學(1)宮邸學是漢代的宮廷學校,包括為貴族子弟開設的“四姓小侯學”和為宮女舉辦的宮人學校。(2)鴻都門學士東漢靈帝在洛陽設立培養尺牘、辭賦及繪畫人才的專門學校。(3)郡國學校文翁興學與地方官學的建立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經》師一人。以社會教化為宗旨。第二十九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唐代官學——六學盛唐的文教政策是崇儒興學、提倡佛教和道教、儒佛道在教育上的融合,建立了多元的官學體系。唐太宗武則天第三十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1.國子監國子監又名國子學,最早設立于晉武帝時。唐設國子監,國子監下設國子、太學、四門等六學,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員,掌監學之政,并為皇太子講經。國子監是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機構,以后的歷朝歷代都設國子監。第三十一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2.中央官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廣文館,另有完備的專業教育體系3.地方官學:州、縣廣泛設學,經學、醫學、崇玄學4.教材與管理教材:假日:田假、授衣假考試:旬考、歲考、畢業考束鏅制:法律明文規定學生要給教師禮物,禮物輕重隨學校性質不同而有區別。第三十二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5.中外教育交流阿倍仲麻呂第三十三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三、宋代的太學1.科舉制度的發展與“興文教”政策第三十四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2.北宋三次興學與“三舍法”慶歷興學:1044年由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措施有:普遍設立地方學校、改革科舉考試、創建太學并實施“分齋教學法”。第三十五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熙寧興學:1069年由王安石主持,改革太學,創立“三舍法”;恢復和發展州縣地方學校;恢復與創立武學、律學、醫學等專科學校;編撰《三經新意》作為統一教材。第三十六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崇寧興學:1102年由蔡京主持,全國普遍設立地方學校;建立縣學、州學、太學三級相聯系的學制系統;新建辟雍,發展太學;恢復設立醫學,創立算學等專科學校。3.蘇湖教法:北宋胡瑗在湖州地方官學創造的教學制度,他把學校分為經義和治事二齋,前者學習儒家經義,后者學習治兵、治民、水利、算數等學科,可以主修一科,輔修一科。以培養不同的統治人才。4.三舍法:即太學三舍選察升補之法,為王安石所創。他將太學分為外舍、內舍和上舍三個程度不同、依次遞升的等級,太學生相應分為三部分。學生初入太學進入外舍學習,經過每月一次的考試和每年舉行的升舍考試,成績列一、二等者可以升舍。內舍生每兩年舉行一次升舍考試,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生經過考試,優等者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禮部試,直接參加殿試,下等者面貢舉,直接參加禮部試。“三舍法”有利于提高太學的地位和太學的教學質量。第三十七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四、明清的國子監第三十八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明清的社會背景社會的成熟與活力間的張力導致變革與保守、進步與退步在某個時期的交疊生產的發展:經濟的進步與生產方式的保守文字獄與官方修書第三十九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1、官學系統明朝中央:宗學、國子監、太學武、醫、陰陽學地方:府州縣社學、衛學、各司儒學、孔顏曾孟四氏學、武醫陰陽學第四十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清朝中央:國子監、宗學、覺羅學、俄羅斯學館、琉球官學、旗學、算學地方:府州縣社學、衛學、土司學、商學、陰陽學第四十一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二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國子監大門第四十三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辟雍殿第四十四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五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集賢門與太學門第四十六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七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2、國子監的管理明朝組織結構:繩愆廳、博士廳、典籍廳、典簿廳、掌饌廳,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義堂、崇志堂、廣義堂教學與考試:歷事監生制、積分法學生管理:生源廣,廩膳生、增廣生第四十八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教官編制和分工管理人員:

祭酒:總管監務大事的正職。司業:協調各館課程的副職。監丞:督察教官,監生的總管。教學人員:

博士、助教、學正,學錄

教輔后勤人員:

典簿,管理文書和錢糧出納典籍,管理書庫和書籍掌撰,管理師生伙食。

第四十九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監生的來源舉監:在京會試落第的舉人,由翰林院擇其優秀者送入國子監;貢監:從各地方官學選送到國子監的學生;蔭監: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功臣,外戚子弟;例監:百姓捐資納糧于國家后,政府特許其子弟入學的,又稱“民生”。第五十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清朝五廳學生的種類:歲恩拔優副例貢,恩優例蔭監教學與考試:蘇湖教學法、積分法第五十一頁,共五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小結:古代官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