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科學與宗教課件_第1頁
歷史上的科學與宗教課件_第2頁
歷史上的科學與宗教課件_第3頁
歷史上的科學與宗教課件_第4頁
歷史上的科學與宗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上的科學與宗教電郵:主要參考文獻《科學與宗教》約翰·h·布魯克著蘇賢貴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和自然》《科學與近代世界》,懷特海著,商務印書館?!缎陆虃惱砼c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斯·韋伯,于曉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版。主要參考文獻《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默頓,范岱年等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科學與宗教引論》,阿利斯特·e·麥克格拉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逗蜕信c哲學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物理學之道》,卡普拉,北京出版社《后現代科學》,中央編譯出版社思考題:為什么近代科學在西歐誕生于宗教傳統發達的文化,在中國卻窒息于宗教關懷淡漠的文化?科學與宗教的復雜關系沖突(conflict)差異(contrast)接觸(contact)證實(confirmation)——約翰·郝夫特(johnF.Haught)畢達哥拉斯學派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在數學、天文學上取得了杰出的貢獻,堪稱古代科學發展的典范。他們強調通過發現自然現象中的數量關系去認識規律,堅信自然是和諧的,強調數學體系的公理化構造;對近現代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科學與宗教神秘主義共生的典范但是,畢達哥拉斯學派本身還是并且首先是一個秘密宗教團體,其宗教關懷是其科學努力的根本原因。畢達哥拉斯學派努力研究科學的目的是為了聆聽自然之中神秘的音樂,以凈化自己的靈魂,從而使靈魂擺脫肉體的束縛,擺脫無窮無盡的輪回。畢達哥拉斯學派堪稱是科學與宗教神秘主義共生的典范。中世紀在科學發展歷史上的地位教義調和起來。就他們的主要目標而言,這一些努力自然是毫無結果的,但他們卻帶來了許多附帶的結果。主要的結果就是實驗精神的醞釀。4,近代科學的階段。——喬治·薩頓中世紀17世紀是歐洲人所創的概念,以代表光輝燦爛、成就顯赫的古典希臘羅馬與他們自身所處的“現代時期”之間的、灰暗的時期。大約開始于600左右結束于1,500左右。西歐中世紀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黑暗時代(600-1050)中期,鼎盛時期(1050-1300)信仰的時代晚期,經濟衰退與瘟疫(1300-1500)人口減少了1/2,或者2/3。中世紀基督教自然觀創世說上帝創造自然和人類。自然是被造物,無神性,是上帝絕對意志所制造的,無必然性。上帝創造出的自然是和諧的、有秩序的。人類和自然是相互外在、并列和對立的存在。人類是模仿上帝形象創造的,上帝賦予人類以管理和統治自然的權力。中世紀基督教自然觀對于中世紀科學發展的影響:貶低了科學研究的意義打擊了人類認識自然的信心對奇跡的信仰影響了對于客觀規律的認識中世紀基督教自然觀對于近代科學的意義:自然和人類兩分,因此可以對象化,人類可以外在于自然,將其當作純客觀的研究對象。自然是毫無神性的、絕對意志任意創造物,它是無法通過理性推導出來,可以而且必須成為經驗研究的對象,也是可以任意加工控制對象。自然的秩序是可以經由理性來把握和整理的。中世紀基督教的知識觀

多層次的知識觀知識是有害的,使人墮落、驕傲。(伊甸園的智慧樹)人的理性是有缺陷的,是不足恃的。(上帝要把學者的知識變成無知)天啟高于理性,信仰高于知識。(我信仰,只因為荒謬)兩重真理:天啟真理與理性的真理。(科學是神學的婢女)中世紀基督教的知識觀對科學的影響否定了知識的價值貶低了理性的作用,但同時也重新調整了對于知識的要求。(有學識的無知為經驗知識提供了合法性)將知識與信仰逐漸分開,知識慢慢有了獨立發展的自由空間。認識自然與榮耀上帝基督教新教提倡通過研究自然以認識上帝,對近代科學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默頓,范岱年等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道教與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關系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泰斗李約瑟先生,甚至以道家自居,并為自己起了道號“十宿道人”和“勝冗子”。李約瑟先生認為,中國道教的自然觀遠比哥白尼-伽利略-牛頓一系的機械唯物主義更加高明。他甚至說:如果沒有西方近代科學的沖擊,聽任中國道教的自然觀發展,完全可以直接發展出更強調整體、聯系、演化和復雜性的當代科學思想。宇宙宗教感情與科學相沖突的宗教,無論是出乎恐懼,還是出于道德的需要,盡管本身有高下之分,其“所共有的是它們的上帝概念的擬人化的特征?!钡?,某些“具有非凡天才的個人和具有特別高尚品格的集體,……大大超出這個水平?!M管它的純粹形式是難以找到的,我把它叫作宇宙宗教感情?!钪孀诮谈星榈拈_端早已出現在早期的歷史發展階段中,比如在大衛的許多《詩篇》中,以及在某些猶太教的先知那里。佛教所包含的這種成分還要強烈得多。愛因斯坦滿懷深情地說:科學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來創造。然而這種感情的源泉卻來自宗教的領域。同樣屬于這個源泉的是這樣的一種信仰:相信那些現存世界有效的規律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說可以由理性來理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