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意義-同濟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大樓設計_第1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設計作品WORKSOF —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大樓設沿著繁忙喧鬧的高速路,從市區驅車去往西北郊的嘉輛輛匆忙飛奔的貨車,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快馬加鞭,只爭朝夕”的氣息。車子避開滾滾車流,駛入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眼前突然豁然開朗,儼然來到一處大型郊區莊園。這里占地寬闊,規劃有序,綠化一絲不茍,整個校區處處營造考究,侈和刻意。這種情形似乎是近年來中國眾多新建校區的特征,新樓的建設不只是提供一個新的工作場所,更重要的是學院要從老校區整體搬遷至此,這意味著工作了半個世紀的場所

將發生改變,老師們也將開始一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1式的轉變對來說,無疑有難以名狀的失落感,并且了老校區便利生活的人們會感到相當的不適。當然,新學院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即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設施,硬件的加強更有利于工作,或許這在心理上也算是一種補償。的建筑,我們更期望提供一個更富的新場所,它能夠在新環境中對使用者產生新的,使人們樂于改變過去環—“安居樂欠缺,交流行為大大減弱。但是,建筑空間的加強反而建筑學報2010.12 讓師生更樂于在自己的地盤活動,這種“無處可去”的現象客觀上強化了學院自身場所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幢

之外的校園,則展現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開闊的綠化、清新的空氣、寬廣的水面,建筑和自然的生態關系是老校區不可比受到這里的戶外環境,在感官上盡情享受最好的自然資源—陽光、空氣、、綠色。外部環境應該成為空間筑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從這點出發,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組織方式來演繹建筑實體和空間之間的關系,我們試圖打破兩者之間的界限,它們的對立,讓“實”與“空”交織在一起,建立新的融合和互動。電子信息學院位于規劃的學院區最南端,在校園最高建筑—館的北側。3萬多平方米的電信學院占地并不寬裕,大樓共7為32m二類,平均每層面積500。鑒了“疊石”的方法。7層樓層在視覺上分成兩部分,24筑是穿、架、搭

另一方面,設計努力使建筑的空間為使用者的公共活動帶來豐富的體驗感,這在進廳得到最好的體現。進廳是整個建筑的重心,其間有不同形式的實體穿插其中,形成錯落豐富的形態及平臺,人們可以在不同層次的平臺、走廊上交流休息,這些平臺通過樓梯和其他公共空間取得聯系,為使用者帶來有趣的行走體驗,人們不必都去封閉電梯廳上下樓。對于教師及科研來說,在這里從事的是相對嚴謹和枯燥的科研工作,需要讓他們在之外得到多種有趣的交流機會。進廳實際上是半開放式的,西設有固定開放的玻百葉,東面玻璃則可開合,冬季封閉,夏季開啟。頂部采光頂的側窗外部空間另一活躍之處。北部設置的下沉式庭園以解決與建筑虛空間變化靈動不同的是建筑實體的體量感,主體材料使用灰色清水混凝土和深色粗粒面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