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四理解、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深入你的心,把握你的魂第二章古詩鑒賞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三
考點突破Ⅰ如何理解、領悟古詩的思想感情Ⅱ如何重點理解、領悟景中情Ⅲ如何掌握情感題的審題答題規范一、理解、感悟情感的要領及其方法1.找出下列詩句中的“情語”。(1)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2)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Ⅰ如何理解、領悟古詩的思想感情愁獨冷、涼(暗含冷寂)孤、獨(暗含孤傲)鑒賞這首詞是作者中年時的作品。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上闋前兩句,上句言送別。《陽關三疊》本是唐人送別歌曲,加上“唱徹”“淚未干”五字,更覺無限傷感。下句忽然宕開說到“功名”之事,卻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自己的報國壯志難酬,而被迫退隱、消極的憤激之辭。“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后的行程有關;雨中陰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系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韻。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止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緊接著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存在于人們心中、存在于人事斗爭上的無形的“風波”,更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離別之恨和行旅之悲。這首小令,篇幅雖短,但是包含了廣闊深厚的思想感情,筆調深渾含蓄,舉重若輕,不見用之跡而力透紙背,顯示出辛詞的大家風范。答案
一個“送”字,擬人化了,看似水送樹,實則人送人。一個“送”字,包含了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埋”,言其烏云遮山,借景之陰暗寫人心情的郁悶,一半源于為友人一路山長水闊的擔憂,一半暗含對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鑒賞方回(1227—1307),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字萬里,一字團甫,號虛谷,一號陽山人。南宋景定進士,媚于權相賈似道,似道敗,又反而彈劾之。累官知嚴州,元軍至,舉城迎降。入元為建德路總管。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為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著作有《續古今考》《文選顏鮑謝方詩評》《桐江續集》,分類編選唐宋兩代律詩為《贏奎律髓》,流傳于世,甚有影響。的手法,通過這兩種植物生動地描繪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狀和充滿生命活力的情態。結尾兩句寫作者蕩舟緩行,細細觀賞三百里青溪的優美風光,表現了作者陶醉其間的喜悅之情。這兩句言淺意深,夾岸桃花不僅是青溪的實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記》的典故,把家鄉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贊美和熱愛之情。③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鑒賞這首詩寫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該詩在藝術處理上,獨特之處如下:一是復字不犯復。此詩首聯中,“江”字、“村”字皆兩見。照一般作律詩的規矩,頷、頸兩聯同一聯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么嚴格,但也應該盡可能避用復字。現在用一對復字,就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并不覺得是犯復了。二是全詩前后嚙合,照應緊湊。“梁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棋局”正頂“長夏”,“釣鉤”又暗寓“清江”。頷聯“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為對。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的“畫”字、“敲”字,字皆現成。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最能表達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癡頑,不隔賢愚的意境。三是結句,忽轉凄婉,很有杜甫詠懷詩的特色。杜甫有兩句詩自道其作詩的甘苦,說是“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至后》)。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著寫著,最后結尾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惆悵之感。杜甫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沉郁”,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答案
“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供祿米”是自己一家生存下去的根本條件。“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復”“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對故人的幫助已經感恩戴德,不敢別有所求。尾聯除透露出詩人暫時的舒心安定之外,還隱藏著歷經磨難的悲苦和對未來不可預期的辛酸。鑒賞這首詩開頭兩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把讀者引入一個秋濃似酒、旅況蕭瑟的境界。“紅葉晚蕭蕭”,用寫景透露人物一縷縷悲涼的意緒;“長亭酒一瓢”,用敘事傳出客子旅途況味,用筆干凈利落。然而詩人沒有久久沉湎在離愁別苦之中。中間四句筆勢陡轉,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然是潼關的典型風物。騁目遠望,南面是主峰高聳的西岳華山;北面,隔著黃河,又可見連綿蒼莽的中條山。殘云歸岫,意味著天將放晴;疏雨乍過,給人一種清新之感。從寫景看,詩人拿“殘云”再加“歸”字來點染華山,又拿“疏雨”再加“過”字來烘托中條山,這樣,太華和中條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為其中有動勢——在浩茫無際的沉靜中顯出了一抹飛動的意趣。詩人把目光略收回來,就又看見蒼蒼樹色,隨關城一路遠去。關外便是黃河,它從北面奔涌而來,在潼關外頭猛地一轉,徑向三門峽沖去,翻滾的河水咆哮著流入渤海。答案
“漁樵”,借代,代指隱逸生活;“猶自”,仍然。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第二天就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仍然夢想過著漁樵般的生活。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是熱衷功名之人,寫出了詩人動搖于出仕與退隱之間的矛盾心態。【精要點撥】1.整體感知這一點與讀懂詩歌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如看標題、理層次、聯作者、借注釋、論人世等)。在整體感知閱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從標題和正文中尋找表達作者情感的詞句,以及蘊涵作者情感的意象。直接揭示情感的詞句會在標題、正文里的首句(聯)及尾句(聯)中,要會重點盯住這些“情感”部位。3.品讀關鍵詞語從傳達詩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關鍵詞有顯性與隱性之說。顯性關鍵詞是可以明顯看出詩歌情感類型的詞語,如包含“愁”“怨”“憤”“恨”“憂”“凄”“喜”“樂”“思”“憐”“淚”“閑”“愴”“悵”等字眼的詞語,這些詞語多為動詞或形容詞,表意功能明顯,大多數情況下決定了詩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調,這種語言叫“情語”,是需要在第一時間內予以關注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情語”有時藏在“景語”等其他語言之中。隱性關鍵詞在傳達情感、意圖時較為含蓄、間接,但至關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詞語一般是隱性關鍵詞,它們雖然不是詩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語言叫“景物語”。另有一些典故語,需要挖掘典故之本義,探尋作者之用意;含有表達技巧的語言(如擬人、比喻、雙關、反語、借代等),需要還原其基本義。還有一些表情態、語氣的虛詞,如“但”“惟”“空”“又”等,也是應該引起注意的隱性關鍵詞。弄清上述隱性關鍵詞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就如同撥開疑云迷霧,能讓真相充分顯露。鑒賞上片寫景奠定哀婉基調。春風吹雨已自凄涼,而花枝已凋殘,風雨依舊吹打不舍,景象更為慘淡。殘紅滿地,沾泥不起,比雨繞殘枝,又進一層,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滲透著悲傷情緒。風雨雖停,而紅日卻已西沉。因此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暮色。下片以抒情為主,仍從景物引起。“簾半卷,燕雙歸”,“雙”字引愁,勾起不見所歡的惆悵。燕雙人獨,觸景生愁,迸出“諱愁無奈眉”,雙眉緊鎖,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笑容。結尾二句,因愁情無法排遣,轉過身來,整理局上殘棋,借以移情,可又因心事重重,落子遲緩,難以應敵。這個結尾通過詞中人物自身的動作,生動而又準確地表現了紛亂的愁緒。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題目定位于下闋詞的最后兩句。結合全詞的情感,抓住“翻身整頓”“沉吟”等動作細節表現的詞中人物的情緒。答題步驟:首先點明“紛亂愁緒”,然后點明具體動作表現并作簡要闡述。答案
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并想續下,借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精要點撥】詩總要具體描繪形象的,在描繪出的形神兼備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觀情感,間接地表情達意。如借助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來抒發感情。(這一點可參考本專題考點一“鑒賞詩歌的形象”)2.手法(抒情方式)→情感試指出下列詩句的抒情方式(如是間接抒情,則要指出具體抒情方式)和蘊涵的思想感情。(1)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年華消逝、壯志難酬借景抒情憂國傷時、亂世離愁(3)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4)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5)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用典抒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直接抒情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豪情借景抒情羈旅異鄉之苦(6)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7)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8)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敘事(細節)抒情離別之苦、不舍之情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邊關鄉愁直接抒情亡國之痛(9)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10)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11)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蔑視權貴、傲岸不羈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直接抒情、用典抒情厭惡官場、向往田園山水美好易逝、青春短暫(12)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13)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14)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抒情方式:
思想感情:
托物抒情堅貞不屈、愛國不渝直接抒情關心、同情百姓疾苦,卻無能為力的愧疚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精要點撥】理解、領悟思想感情需要注意其抒情方式。古詩的抒情方式有三種類型: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以及兩種方式相結合。其中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諷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體現在:①寫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狀物句(要抓住雙層情感,一是關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達有特點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對比、襯托等手法,要還原其本義;如用了用典、反語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3.題材→情感相同的題材,其情感也有共同之處。根據題材特點可以理解、把握其情感。(參見本章專題一“詩體專攻”)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繡嶺宮①詞李洞②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③開盡飄香玉。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Ⅱ如何重點理解、領悟景中情注
①繡嶺宮:唐高宗顯慶三年(658)修建的一座行宮,是唐代中期皇帝東巡的行宮之一。②李洞:唐末詩人,字才江,京兆(今陜西西安)人。③野棠:棠梨,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園”(因廣栽梨樹而得名)培訓樂隊。玄宗臨幸華清宮,樂隊居繡嶺,也曾想于此廣栽梨樹,但梨樹必須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因于繡嶺種棠梨。鑒賞這首詩的新奇在于:詩人寫李唐的衰朽,不著一字,而以“繡嶺”小景寫之。驪山是長安著名風景區,山上有華清宮,山腳有華清池。驪山兩側,為東西繡嶺,廣栽林木花卉,并置高臺飛閣,是專供唐明皇及其后妃興游玩樂之所。“春日遲遲春草綠”,“遲遲”,描寫陽春的舒緩,可知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此句寫游繡嶺宮的季節、天氣以及滿眼新綠的景致。我們知道,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遂成開元盛世,后期沉溺于聲色犬馬,倦于政事,釀成“安史之亂”。但這些具體過程及其前因后果是無法寫到一首小詩中去的,詩人便抓住了繡嶺野棠來描寫,使讀者思而得之,手法是高妙的。原為御地之樹,今為無主之林;原為笙管之地,今為無人之境;弟子散盡,香玉(棠梨花瓣)驚風;“野”“盡”“飄”三字,寫出了多么令人慨嘆的意境!只迷聲色,不理國政,梨未成,夢已絕,君主的荒淫享樂帶來了多么深重的國災民難!s為了申足此意,尾聯又寫出一位耄耋老人的舉動:“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自玄宗的開元盛世,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時歷一個半世紀有余,活動在開元時代的人,自然一個也沒有了。“猶唱”二字,表面似譏老人愛翻陳年老歷,唱得不合時宜,實則感慨遙深。詩歌通過鶴發老人對太平盛世的緬懷,寄寓著詩人自己對時政的深沉嘆惋。詩歌四句全是寫景,但字字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命運無限關切的真摯感情。這種寄真情于字背、寓深意于眼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頗得游刃騷雅之妙。清代著名詩人、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請賞析本詩第一、二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解析先抓住詞語把握住所寫景物的特征,再結合整首詩的感情基調分析即可。答案
第一句描寫陽春風和日麗、滿眼新綠,實際上寫的是繡嶺宮的荒蕪。第二句,唐玄宗命栽的棠梨再無人管,“野”“盡”“飄”三字極力渲染了御地無主、梨園零散后的荒涼。景語中寄托了詩人對大唐衰朽的無限惋惜與感慨,諷刺統治者荒政誤國。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青玉案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陡轉,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注]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注謾:徒然、空自。鑒賞這是一首抒寫旅愁鄉思的詞。“碧山錦樹明秋霽”,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碧空如洗,顯得青山紅樹分外明麗。錦樹,指秋霜染紅的樹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畫,雨后的晴光更給這幅秋山行旅圖增添了歡快的亮色。“路陡轉,疑無地。”行行之際,山路轉陡,幾疑路窮。其下四句寫忽然之間驚喜的發現,行文開合頓挫,饒有風致,看似景語,卻包孕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微妙的心理變化過程。作者先寫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落的煙村,寧靜安詳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下片“凄涼只恐鄉心起”領起下文。“凄涼”二字,形容一掬“鄉心”的況味;“只恐”二字妙,拓開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實不期然而然。處此境地,“心”不由己,透過一層來寫鄉思之撩人,筆意更覺深摯。“鳳樓遠、回頭謾凝睇。”鳳樓,婦女居處。這里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謾,徒然、空自。這兩句感嘆路遠人遙,視線難及,縱然回頭凝望,也是徒勞。接著運筆入虛,從望鄉的悵惘轉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結尾四句全從揣想著筆,身未一一經而心先歷歷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神傷。“一聲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的夢后惆悵之情。這首詞上片寫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麗而實已為下文轉寫鄉愁埋下伏筆,虛實錯綜,極盡鋪染之能事。上片后四句寫景,包含了詞人哪些豐富而微妙的情感變化?試結合具體詞句作簡要說明。解析該題要求分析景中豐富而微妙的情感變化。首先,抓住上片中的“忽”字把景象分成兩個層次,分別根據景物特征不難得出“驚喜”“溫暖”兩層內涵來。再結合下片“凄涼只恐鄉心起”可以得出“思鄉”這一層內涵。答案
先是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接著寫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來的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同時,眼前如畫的煙村,也觸發了詞人一縷思鄉之情。【精要點撥】中國古典詩歌雖說內容紛繁復雜,但細究起來就兩部分內容:寫景、抒情。這是中國詩的特點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項。那么,如何透過景語找出并分析內在的情感呢?從理論層面,從詩的整體角度要把握情與景的內在關系和處理方式。情與景的內在關系有兩種:一是情與景之間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說的“哀景哀情,樂景樂情”;二是情與景之間的相反性,即通常說的“樂景哀情,哀景樂情”。作者處理情與景的方式(或叫安排)有三種:①純寫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②前景后情——觸景生情;③前情后景——以景襯情。從技術層面、操作角度,要做到:①抓住景語中的情感暗示語。(見前面的“隱性關鍵詞”內容)②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飾語及后面的動詞、形容詞,把握景物特征,從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③從冷暖體味悲喜。“墨分五彩,詞含一情。”冷暖是從色彩學的角度將詞匯分為兩大情感色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為喜悅。微突破詩歌2典中情的理解會理解、領悟典中情。(可參見本章專題一“詩體專攻”中“懷古詠史詩”部分)古代詩人創作時,有時借助一些典故來表現其深刻的主題。運用典故既能使語言精練,又能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從而收到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表達效果,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果我們關注這些典故,了解這些典故,無疑會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題和情感。例如樓蘭: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解時將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與詩人的現實狀況進行多角度的對比,準確把握詩人的感情。在高三復習備考過程中,應注意積累古詩詞中常見的典故,牢固記住該典故的含義。典中情也有兩個層面:一是作者對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態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態度。(2014·北京)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奉陪鄭附馬韋曲①杜甫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
綠樽須盡日,白發好禁②春。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注
①韋曲:唐代長安游覽勝地。杜甫作此詩時,求仕于長安而未果。②禁:消受。【即時鞏固】鑒賞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對于韋曲美妙春光的贊嘆,前人也肯定這首詩通篇用“反言”來形容春光“佳勝”。但是,細細品味全詩,我們會感到這首詩無論是整體意味還是具體詩句,都不完全是僅僅用正話反說的形式來表達詩人對于春光的贊嘆。比如“花無賴”,比如“惱煞人”,在這里是否也包含實實在在的詩人覺得因花“無賴”而“惱”的意味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如果我們注意到頷聯的作用,就應該肯定“花無賴”和“惱煞人”的確不僅僅是一種“反言”。頷聯“綠樽須盡日,白發好禁春”,是說雖然可以整日里樽酒對春光,但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又哪里能盡情領略這春光的明妍美好呢?由春的勃勃生機而感及自身的衰老,這應該是白發詩人面對明媚春光時候的一種真實的心情。然而,春光不會因為它會引起老人生出自身已老的感傷而收斂自己的爛漫,春花也不會因為這老人的感傷而掩飾自己的絢麗。由此思之,在詩人的感覺中,這不解人意的春光、春花,倒也實在是有些“無賴”而“惱”人了。五、六句描寫了詩人禁不住春光的召喚,來到大自然里游玩,消受春光,玩得盡興,以致衣服被石角鉤破,藤條樹梢迎面刺眼而來,鉤衣刺眼,本是可憎可氣之事,而在詩人則覺可喜,恰如俗言“痛快”,即愈痛則愈快,詩人運用反語,透過這些細節描寫,可見詩人游玩盡興,內心可喜。劉巖隱居不做官,常常身穿黑衣頭戴小烏巾,“小烏巾”即黑頭巾、烏角巾,古代多為隱居不仕者佩戴。“何時”一詞表達了一種急切和渴望,“占叢竹”表達了對韋曲春光美好的喜愛和向往,“頭戴小烏巾”表達了對像劉巖那樣的隱居不仕的生活的向往與渴望。這首詩是杜甫在長安求仕未果游歷韋曲時寫下的,我們從“何時”一詞中隱約感受到此時杜甫在求仕與隱居之間糾結、彷徨,欲罷不能的無奈等復雜心情。前人引《南史》注詩中“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結合這一注解,說說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題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讀詩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現思想感情的詞語和詩中的意象。聯系詩中前三聯表達了對韋曲的喜愛之情,再聯系題干對“小烏巾”的解釋,可知最后兩句“何時”“小烏巾”傳達出了歸隱之意。答案
要點一:借向往隱居生活,表達對韋曲春景的喜愛。(或:因韋曲春色美景而生隱居山林之情。)要點二:隱含求仕未果的復雜心情。積累小貼士古詩常見典故的含義紅豆——愛情或相思夢蝶——做夢、夢幻鵲——傳信的使者陽關——古關名,后指送別之曲商女——歌女,代指統治者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投筆——棄文從武桑榆——暮年碧血——為正義事業而流的血黍離——國家昔盛今衰的傷感折腰——屈身事人采薇——隱居避世班馬——惜別之情折桂——科舉及第爛柯——離家年久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樂曲一、審題:兩看一定“兩看”,一看所給語言材料的位置和內部的層次(指詞、句、聯、片等),二看是局部型還是整體型。局部型指分析詞、句、聯、片的情感,它更需要聯系全詩甚至標題分析;整體型指把握全詩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幾個局部(層次)來看。“一定”指定題型,是概括題還是分析題、評價題、比較題。Ⅲ如何掌握情感題的審題答題規范二、答題:用好術語,因題而異1.答題要用感情術語如答“惜別之情”“關切之情”,“惜別”“關切”是行話,如將“惜別”改為“舍不得”,“關切”改為“不放心”,雖然意思也能表達清楚,但不是行話,總讓人覺得別扭。同樣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回答,既不準確,也容易丟分。因此,最好使用感情術語。常用的感情術語有:惆悵、苦悶、閑適、愁苦、歡樂、悲傷、憂郁、感傷、寂寞、孤獨、煩惱、沉悶、焦急、離恨、哀怨、憂愁、迷戀、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惡、激憤、欣喜、歡快、向往、忠貞等。2.答題要多角度、多層面古詩情感中,有單項(單一)的,更有多項(豐富、復雜變化)的。有鑒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層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據所給的語言材料的內部層次來確定答題要點,如所給的是“一聯”,恐怕有兩個要點;如是“一片”,則恐怕更多。3.主要題型答題要點模式(1)情感概括題(要求直接說出來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答題模式:基于何種原因(或情境)產生的+感情基調。示例:“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涵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兩個雙音節詞表示,如惆悵、孤獨、欣慰、憤懣、激憤、悲憤、閑適、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產生的這種感情,如陸游《書憤》表達的是一種悲憤之情,這種感情是由報國無門而產生的。(2)情感分析題答題模式①分析+概括:先分析具體詩句,后概括出情感內涵。......②概括+分析:與①正好相反。這里的“分析”,就是要結合語言,說出感情的依據和來由。分析既要扣住所給文字,又要兼顧全詩,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同時,要抓住具體的詞句、意象分析,不可籠統空泛。即時鞏固1
(2014·四川)閱讀下面的清詩,回答問題。秋暮吟望趙執信小閣高棲老一枝[注],閑吟了不為秋悲。寒山常帶斜陽色,新月偏明落葉時。煙水極天鴻有影,霜風卷地菊無姿。二更短燭三升酒,北斗低橫未擬窺。注
“一枝”語出《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老一枝”意為終老山林。鑒賞人言執信詩善于造景抒情,這首《秋暮吟望》堪稱“造景抒情”的代表作。從詩意推斷,這詩當是詩人晚年之作。詩從自甘終老山林入筆,次句又承以“閑吟了不為秋悲”,點題中“秋”“吟”二字。“了不為秋悲”即絲毫不為秋天到來而悲愴。若單從這兩句判斷詩情,則望中秋色對這位詩人已全是身外之物,他毫不為這“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的景物所動,寫這首詩也不過是“閑吟”而已。但你一路讀下去,便會覺得詩人是在說假話——不,說反話。他的心,在“了不為秋悲”的反面!中間兩聯四句都寫了些什么?寒山、斜陽、新月、落葉、煙水、鴻影、霜風、殘菊。將這些景物組織入詩,加起來便形成了意境。“寒山”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的“寒山”同義,指高山,因山高而望之似有寒意。為什么說“寒山常帶斜陽色,新月偏明落葉時”?要注意深蘊詩情的“常”字和“偏”字。山是四時、朝暮都存在的,晦明朝夕,儀態萬方,決非“常帶”斜陽之色。詩人這樣說,無非表明,他只是在這暮色蒼茫之際才遠眺寒山,這時的寒山已被夕陽染上昏黃黯淡的顏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望中自不免生遲暮之感。更何況山高秋晚,望之一派森森寒意,這“寒山”“斜陽”,給詩人帶來什么感受,還用費辭嗎?至于“新月”,是上弦的彎環恰似鉤的月亮。但新月之明,為時很短,很快就會西沉。現在卻是昏黃的上弦月,而且偏偏照臨在“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疏林之上,颯颯秋風之中(無風何至落葉)!這位偃蹇老去的詩人,看了那些落葉,已不勝搖落之悲,更何況又敷上新月的凄迷昏黃之色?那個“偏”字,不正和蘇軾中秋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長”字同一意蘊,透露出詩人心中的怨悱惆悵么?“煙水極天”是湖上月夜景色,“極天”言其浩渺無邊。試看,在月夜,清明的秋水之上,籠罩著一層煙霧;有孤鴻掠空,投影水上。這“鴻影”,即使你沒有記起“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蘇軾《卜算子》)的名句,那種超曠之境,“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張惠言《詞選序》),你能感受不到嗎?秋天正是菊開的時候。現在,菊花都為卷地而來的霜風所摧殘,黃金委地,全無姿態。我國古典詩詞中,一向以菊為傲霜君子的象征,詩人望著眼前這嚴霜凋后的殘菊,心里是什么滋味?他雖然不說,卻盡得“不落言詮,方為上乘”的妙諦。以上頷聯、頸聯四句中提供的意象,空間從遠到近,從高到低,從水上到陸上;時間從黃昏到月明,從月明到深夜,無一物不是令人望而興悲之色,無一時不是令人難以忘悲之時。詩人為什么偏偏說“了不為秋悲?”難道說,“不為秋悲”是“深為己悲”的另一說法么?“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作如是觀,不無佐證。試看——“二更短燭”,詩人深夜還坐對短燭,無法入睡。“三升酒”,一個人在喝悶酒,澆此萬斛秋愁。“北斗低橫”,已是快天亮的時候了。“未擬窺”,詩人連看都懶得看,一任時間推移,自黃昏直至東方欲曙。之所以“未擬窺”,是因為他從黃昏到月夜,已經看了許多,感受強烈,心已經難以承受了。可見詩開頭說的“小閣高棲老一枝”,他的心其實是難以安然老死在山林的一枝之上的,正所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解析鑒賞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結合全詩內容,尤其是對關鍵詞語進行分析。首聯結合注釋可以看出詩人的曠達、閑淡之情。中間兩聯寒山、斜陽、新月、落葉、霜風、殘菊等意象的選擇,表達了詩人憂傷、落寞的心情。由尾聯中“二更短燭”“三升酒”“北斗低橫”可見詩人為排遣心中的惆悵,飲酒時間的長久和內心的苦悶。答案
詩人看似曠達、閑淡,實則落寞、惆悵。首聯即說“了不為秋悲”,詩人的心境看似曠達、閑淡;中間兩聯寒山、落葉、霜風、殘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調,透露出內心深處的憂傷與落寞;尾聯燭光下飲酒的情景,流露出終老山林的惆悵。(3)情感比較題答題步驟比較類試題是近幾年高考考查較熱的題型。做情感方面的比較題,要先通讀詩詞,把握詩詞描寫的意境;再結合題干中要求的情感比較角度,尋求詩詞的差異性或相同性;后注意點面結合,既要有總體概括,又要有具體分析。即時鞏固2
(2014·新課標全國Ⅱ)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含山店夢覺作[唐]韋莊①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宿漁家[宋]郭震②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遷徙于汴洛、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詳。韋詩鑒賞這是一首羈旅鄉思的經典作品。在唐代詩人那里,“回家”與“仕進”是一對永遠無法解決的矛盾。對于銳意進取、自視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業無成,寧可“一醉任天涯”,決不輕易還家,必須堅忍地前行。這便有了韋莊將“流離”“別家”當作一種習慣,成為生活常態。與其他詩人相比,韋莊似乎表現得更為灑脫,更加決絕,“等閑揮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氣度與抱負盡出,毫無悲悲切切之感。韋莊的行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是唐末亂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這句詩,最能表現唐代士子氣度。但是鄉思功名兩不棄,又誰也克服不了誰,自然會讓許多詩人不約而同地將這份苦悶轉入到夢境,以此寄寓自己現實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韋莊一生又是飽歷艱辛,讀書時數米而炊,秤薪而爨,加之早嘗寇亂,間關頓躓,其漂泊流浪之苦、去鄉懷國之痛的體驗不可不謂深刻,這些在他的詩作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孤燈所具有的悲劇意味,透露出詩人的孤獨與無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詩人的感傷表露無疑,那是一種凄然的美,仿佛萬籟俱寂之夜,只有一盞孤燈,詩人企圖在黑夜中尋找寄托,然而醒來時卻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讓人愈加惆悵。羈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際遇,而在離亂的時代更不足為奇。詩人善于從內在的角度契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使這種人之常情顯得格外動人。全詩的境界直白而不深隱,其間卻處處涌騰著感情的潮流,那淡定,那昂揚,那思念,那愴然,甚至那惆悵迷茫的嘆息都發自內心深處,若隱若現,既不激烈,也不哀怨,厚重深摯,令人品味不盡,使人想見風度。夜深人靜,好夢攪醒后的詩人,興盡悲來,他心頭襲上的哀感絕不止一己的生命漂泊無著之感,更是人類生命的愴然之悲感。韋莊這種清麗柔婉詩風,屬于典型的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普及型彩色攝像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屆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聯考高三上學期開學考-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年中國新量子亞健康檢測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數字鏈路復接器數據監測報告
- 小兒假膜性腸炎護理
- 2025-2030年中國三級綜合醫院行業發展前景調研及投資規劃報告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生物三:2免疫調節導學案(第課時)
- 新疆科信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莎車縣2025屆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新鄉市紅旗區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發展與衰落-瑪雅、阿茲特克與印加
- 靜脈溶栓的出血護理
- 4、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 家庭教育講座活動流程
- 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在線閱讀
- 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投標方案
- 省級課題結題報告范本
- 什么叫干槽癥課件
- 電纜敷設勞務分包合同(通用)
- 造價咨詢公司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