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行全面看多中國互聯網信號已很明顯_第1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投行全面看多中國互聯網,信號已很明顯今天的A港股市場行情再一次出現巨大分化。

A股方面,近期主線風格切換非常明顯且頻繁,從傳統大基建到賽道成長股回歸,盡管今天在交易方面還沒有明顯放大,指數走勢大周期K線上也依然難看,但底下卻逐漸讓人有種蠢蠢欲動的感覺。

在港股,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今天港股科技股堪稱大爆發,恒指、國指大漲超3%,恒生科技漲了近6%,尤其一眾互聯網科技巨頭,漲幅基本都在5%以上,這種整體暴漲的情況也只有在特殊場景才會出現。

互聯網股大爆發導火索有兩個,一是今日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專題協商會,二是摩根大通昨日突然高調“全面看多”中國互聯網行業,并且近日在一季度財報中市場發現在多國際投資巨頭在集體大幅抄底中概股,并且加倉范圍、力度都足夠令人驚訝!

資本市場從來只會向利而生,這種突然而來的巨大變化的背后,非常值得思考。

01機構的貪婪時刻近期,國際投資巨頭機構相繼披露一季度持倉情況,市場發現它們都在空前一致地批量增持各種中概股,同時還在紛紛搖旗喊多。經過大量國內媒體集中式奔走相告,終于引發了非常巨大的轟動效果。

大概來看看這些加倉中概股的巨頭動作:摩根大通:對中國互聯網科技股“全面看多”,集體上調了中國互聯網科技股的評級、目標價。同時其旗艦中國基金“JPMorganFunds-ChinaFundA(acc)-USD”還12.54倍增持了京東、對騰訊和美團分別增持了3.38%、2.21%的倉位。

摩根大通這一波對中國互聯網公司評級和目標價上調的幅度,堪稱驚人。要知道在3月的報告中,它是把這些公司評級大幅下調至賣出水平,還強調短期內“不可投資”引發過巨大轟動。如今才過兩個月,態度翻天覆地變化。

橋水:繼續增持阿里巴巴、拼多多、嗶哩嗶哩、蔚來、百度等中概股。其中,阿里巴巴獲增持321.22萬股,增持幅度達75%,期末持股市值達8.14億美元,位列第六大重倉股。拼多多獲增持227.75萬股,百度獲增持37.66萬股。

富達國際:旗下中國消費動力基金增持美團20.27%持股股份,增持后持倉市值達1.8億美元,增持京東10.22%持股股份,增持后持倉市值達1.39億美元。

高瓴旗下HHLRAdvisors:以中概股為主的12只股票進行了增持、新進買入等加倉操作,包括超翻倍增持唯品會、大幅抄底京東、新進買入滴滴、滿幫、富途、大全新能源等多個中概股。

高毅:繼續對拼多多、中通快遞、貝殼分別增持36萬股、4萬股、81萬股。以一季度的持倉市值計,高毅的美股八大重倉股依次為拼多多、中通快遞、貝殼、網易ADR、理想汽車、百勝中國、晶科能源ADR、亞馬遜。

看得出來,雖然中概互聯網科技企業在今年依然面臨美股在加息周期下的下行風險和國內反壟斷監管壓力,但這些巨頭的動作很顯眼具有一致性。

無論是巨額加倉,還是批量大幅上調評級,都在說明他們對中概股的信心很充分,這是近幾年來海外巨頭最為一致看好中國科技股企業的時刻。

在上個月,巴菲特黃金搭檔芒格老先生幾次加倉抄底某國內互聯網巨頭,最終浮虧40%被打臉出局,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討論。

有一些因為虧損而郁悶不已的股民從這“股神也會翻車”中找回了心理平衡,也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科技股已經沒救,誰來買都沒轍。

但這一次,國際機構抱團而來,并且態度更明確,資本實力也更強,雖然這些國際巨頭機構當中有一些是時常出爾反爾風評不大好,但當它們所有的都槍口對準一個方向,并且有真槍實彈打出去的時候,我們真的要認真思考一下這變化背后的原因了。

02背后邏輯是什么在抄底中概股的這檔事上,海外機構與國內股民的態度如今有點互道SB的味道。

一直在場,國內的股民也許是被劈下來的閃電打怕了,以至于現在對互聯網行業的信心全失,什么都不再敢相信,盡管這短時間監管層面的態度已經明顯出現了變化。所以對于機構的抄底,很多股民直到現在都還沉浸在芒格翻車被笑話的“愉悅空氣里”,以為又有一幫子不懂國情的愣貨接盤來了,端小板凳等待吃瓜。

但這些海外機構能做到國際知名,它們的智囊團絕對不是傻愣,并且不久前才有“股神翻車”的前車之鑒,他們還這樣,肯定有其足夠硬的邏輯。

按照大摩的原話觀點: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擺脫各種不確定性上升的局面,將受到短期及長期基本面因素的驅動,因此公司股價或將超預期上漲。

說人話就是:不確定性消除,業績基本面還很好,所以估值低了。

這分析其實是很實在的。

盡管截止本文發出的前一刻,關于專題協商座談會的相關消息都還未傳出。但從近期金融委會議及隨后幾次重大會議的觀點,以及對互聯網平臺對助抗疫和提消費方面突出表現的認可,會議風向大概率對互聯網是利好的。

這也早在預期之內。

關于原因在之前已經分析太多了,目前國內的疫情環境影響,以及身處數字經濟大時代下,互聯網行業無疑是穩經濟、促消費的關鍵點。

在過去,我們不得不承認,互聯網反壟斷監管,疊加美國證監會的落井下石,讓這些科技企業不斷遭受業務與業績的雙殺。

但凡事總是有個盡頭的。我們要明白的是,國家監管并不是要完全打掉這些巨頭,就比如對待地產行業一樣。并且巨頭監管,也不是全面的,僅是針對部分領域,那么巨頭的底蘊業務還是能平穩發展的。

反壟斷也好,中概股退美潮也罷,該預期的利空也已經預期非常充分了。

現在,監管層的態度變化,已經說明互聯網平臺的整頓已接近尾聲。

現在幾乎所有的互聯網行業巨頭都在陷入業務退出、大幅裁員、業績倒退、估值回落的收縮狀態。從估值的維度看,這些巨頭從高點到現在已經普遍大幅腰斬,甚至有的跌破8成以上。

在市盈率上,他們大多的估值率甚至比普通的制造業還要低很多。比如PE只有12倍多騰訊、小米、20多倍的阿里、網易、百度等,還有很多是原本看到了實現盈利可能但又開始陷入虧損的美團、京東、快手等。

做投資講的預期,那么我們要認真思考,這些已經被監管多時的互聯網行業,在該整改的業務已經充分整改之后,它們不受影響的基礎業務和其他業務,能不能撐得起當下的估值和未來的預期。

相信大多數人心理都沒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因為害怕而寧愿先躲避觀望。

數字化時代下,互聯網平臺經濟已經成為基礎設施一般的存在,但這不代表它們僅僅是一個互聯網平臺,它們還有很多自己專屬的不受壟斷監管影響基礎業務,甚至還有很多硬科技布局是被處于國家政策重點扶持的領域。比如騰訊阿里的云計算、芯片、AI、智能硬件、先進制造業等業務領域,不可否認他們也是未來中國科技發展的主力軍之一。

2021年,全球科技企業研發投入排名中,除了大家敬仰的華為外,阿里、騰訊、美團、百度等這些互聯網巨頭,是中國企業排名最靠前的一批。

對于硬科技方面的業務布局,這些互聯網巨頭與其他科技賽道股邏輯不應該有差別,起碼我們是可以給與足夠的估值“期權”的。

但現實的情況是,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估值實在是太低了。之前有過一張對比圖,就美國的蘋果公司一家的市值,就比所有的上市互聯網科技企業加起來還多一半。

盡管蘋果與這些國內科技股的成長邏輯和市場背景不一樣,但中美同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這種天地懸殊之差真的不應該。

說了那么多,其實是想說,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空間還有極大,至少從長遠看當前的估值真不高。

這或許也是國際巨頭在看到監管層態度明顯轉變后,開始重新全面看多的原因。因為它們長期看好中國。

在回到那個芒格翻車的案例。

客觀來說,個人認為芒格團隊的操作并非有什么問題,他并非老糊涂,只是可能是在時機上沒有做好。

畢竟以他的長期投資思維,十年尺度不算長,他更關注的是長期視角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潛力。其實芒格之前也回應了,認為“阿里巴巴的回撤風險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巨大,阿里非常有競爭力,因為中國是個投資的好地方,在投資中國上他比巴菲特更加感到放心。”

至于清倉的原因,股價到了警戒線就要重新審視或果斷斬倉觀望,這是任何基金風控的標準要求,這其實與長期看好不矛盾。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數十年的投資生涯中,這種買了很快又拋的操作并不少見。

在對待投資上,可能我們確實太缺乏長期定力了。

03尾聲

其實不止是國外巨頭開始大幅抄底中國企業,在國內的很多機構,這段時間看多的觀點也越來越多。它們背后邏輯都差不多,利空干擾因素基本都已經是出盡,或者充分預期了。

很多人都擔心美國加息還會對全球造成收割,但這段時間國內股市走出獨立行情的次數其實越來越多了。

也有人擔心國內市場的資金面還很差,但其實市場從來都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