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交通與社會變遷(精編知識體系)【單元課程標準】1.了解古代的水陸交通建設及主要交通工具;2.認識新航路開辟和工業革命對促進交通進步的作用;3.認識20世紀交通運輸的新變化對民眾生活及社會變遷的意義。第12課水陸交通的變遷【時空坐標】【知識梳理】歸納:運輸工具的發展人工搬運(人力)→馴養動物(畜力)→撬的使用(技術)→發明輪車(技術){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一、古代的陸路交通與水路交通1.原始交通(1)“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獵、捕魚、采集食物,其習慣性的足跡就形成了“路”。(2)定居生活產生后交通的發展:人類轉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為中心的交通進一步發展,但運輸物品依賴的仍是天然的道路與河流。2.陸路交通:人工道路(1)原因:生產的發展推動了人工道路的鋪設。(2)古代著名的人工道路1)羅馬帝國:道路把羅馬和各行省連接起來,形成“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2)中國①秦朝:修筑的馳道(國道、皇帝道)、直道(類似高速)和五尺道等,構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性道路網。拓展:秦朝交通的成就及作用a.成就:統一車軌,修筑驛道,開鑿靈渠。b.影響:有利于國家的統一;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各地經濟文化交流。②漢代:貫通了連接亞、歐、北非的大通道——絲綢之路。③唐朝:驛道有近2.5萬千米,以長安為中心向各方輻射。拓展:唐代交通的特點及原因a.特點:對外交通發達,陸上絲綢之路達到鼎盛;陸路、海路并舉;形成幾個交通中心。b.原因:國家統一,國力強盛;經濟空前繁榮;文化輝煌燦爛、世界領先;長安、洛陽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政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④元朝:擴展了漢唐的交通網,全國遍設驛站,構成了以大都為中心通向全國乃至境外的驛路交通網。思考:秦與羅馬全國道路網的共同作用(1)積極作用:①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一;②有利于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③便利了人民的生產和生活。(2)消極作用:加重徭役負擔,激化社會矛盾。拓展:中國古代道路建設(1)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戰爭和國家統一的需要。(2)特點:①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多與戰爭、封建帝王的活動有關;②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并隨社會經濟發展而完善;③結構上具有輻射性,多以京師為中心向外輻射。(3)作用:①加強對全國的政治控制,鞏固統治;②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③為獲得戰爭的勝利而修建道路,便于戰車通行和運輸物資(秦朝為了對匈奴作戰而修建的直道,為了對南方越族作戰而修建的靈渠);④擴大中外經濟文化交流。3.水路交通:運河(1)含義:運河是人工開鑿的河流。(2)中國運河①春秋時期:已有運河——邗(hán)溝{吳王夫差為爭霸中原而鑿}。②秦朝:秦始皇開鑿連接湘水和離水的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③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溝通了中國南方和北方。拓展:大運河開鑿(1)客觀條件:①隋朝完成統一,社會秩序逐步穩定;②社會經濟得到初步恢復和發展,為大運河開鑿創造了物質條件;③中央集權加強,能夠組織大規模人力和物力進行開鑿。(2)主觀目的:①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②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③加強對江南產生糧食的漕運。(3)作用:①鞏固了這中央集權大一統的政治局面;②加強了南北方的經濟聯系,也推動了區域沿岸經濟發展,③成為交通樞紐和大動脈。④元朝:京杭大運河全長近1800千米,為世界之最。(3)近代西方①法國:17世紀開通的米迪運河開辟了避開直布羅陀海峽、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歐洲歷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運河之一。②荷蘭:17世紀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立的運河系統,是荷蘭經濟和文化繁榮的重要體現。拓展:中國古代的橋梁建設(1)發展原因:中國的地理環境復雜,山川阻隔,道路不暢通,陸路交通受阻;統治者的重視和地方官的推廣。(2)特點: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術;橋梁的發展由北向南推進。(3)意義:使交通運輸更為暢通,促進了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國古代對海洋的探索(1)西漢時期:初步形成東、南兩條航線,東線通向朝鮮半島和日本,南線通向印度洋。(2)宋元時期: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有了重大進步,磁羅盤、實用航海圖和天文定位技術廣泛應用,使中國海船能夠持續航行。(3)明朝:鄭和下西洋①時間:1405年到1433年。②概況:鄭和七次下西洋,船隊航行至東南亞、印度、波斯灣、阿拉伯半島、紅海和東非沿岸等地。(4)中國古代已經形成了連通中國與東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思考:中國古代海洋航運事業發達的原因戰爭和貿易的要求;秦以后大一統局面;強盛的國力;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為了彌補陸路及河運的不足。拓展:海上絲綢之路(1)地位: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2)發展:它形成于秦漢,興于唐宋,轉變于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2.古代西方對海洋的探索(1)概況:①波利尼西亞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諸島活動;②腓尼基人首次橫渡地中海;③維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區探險;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開展繁忙的海上貿易。(2)特點:范圍窄、規模小,局部探索,受制于航海技術,以狹窄易通過的海域為主,主要是掠奪和貿易。3.近代西方對海洋的探索(1)新航路開辟時間15世紀末16世紀初概況①達·伽馬發現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東方的航線;②哥倫布到達美洲;③麥哲倫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環球航行;④歐洲人還開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線影響新航路的開辟讓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環球交通網絡逐漸形成(2)開鑿運河①1869年開通的蘇伊士運河連接了紅海和地中海,成為西歐和南亞、東亞之間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②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極大地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行距離。三、工業革命與交通的發展1.火車與鐵路交通(1)火車的發明與影響條件工業革命引發了交通的變革發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進了蒸汽機車影響19世紀上半期,在英國帶動下,歐美各國紛紛修建鐵路網,鐵路成為陸路交通的主干,帶動了機器制造業、鋼鐵業、建筑業等行業的大發展。人類步入鐵路時代(2)近代中國鐵路交通的發展代表成就①唐胥鐵路:1881年建成,這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②京張鐵路:1909年竣工,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設計的“人”字形路軌,解決了鐵路的陡坡問題局限中國的鐵路業主要掌握在列強手中拓展:近代以來中國交通事業發展的原因①政治原因:列強因入侵需要而修建;②科技原因:科技革命的影響(從西方傳入近代交通工具);③經濟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④主觀原因:以詹天佑為代表的科學家的努力。2.輪船與航運業的發展(1)輪船的產生與發展①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汽船。②1812年英國人制造的汽船試航成功。③蒸汽機以及后來的內燃機逐漸成為驅動船舶的主要動力,噸位大、速度快、航距遠的輪船出現了。(2)近代中國航運業的發展①19世紀20年代,西方的輪船開到中國。②19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人建造的蒸汽動力輪船“黃鵠號”試航成功,揭開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序幕。③1872年,官督商辦的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為中國近代航運史上的里程碑。3.汽車的出現與發展: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發明了汽車。但在20世紀之前,汽車還不夠普及。補充:自行車的誕生①誕生: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巴黎的馬車設計師米肖父子制造的“來肖自行車”。②推廣:到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成為主要代步工具之一。四、交通與社會變遷交通對社會的影響表現交通的改進,加強了各地的溝通,促進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秦朝“車同軌”政策和道路建設積極影響提高了國家的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不同地區的經濟往來消極影響加重徭役負擔,激化社會矛盾交通的改變影響了城市的發展中國清江浦因京杭大運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運路線的改變和津浦鐵路的開通而衰落鄭州京漢和隴海兩大鐵路開通后,鄭州發展態勢超越了洛陽與開封兩大古都西方美國紐約伊利運河將紐約與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區聯系起來,推動紐約發展成為國際化商貿中心英國曼徹斯特通海運河的建成,使曼徹斯特迅速成為英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傳遞和信息交流唐朝水驛、陸驛發達,主要郵路有7條,從事驛務的人員眾多明朝出現民間通信機構民信局清朝1878年,天津海關書信館對公眾開放郵寄業務1897年創辦的大清郵政管局,是近代中國國家郵政的開端,其業務范圍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辦理匯兌等晚清時電報、電話傳入第13課現代交通運輸的新變化【時空坐標】【知識梳理】一、陸海交通的發展1.汽車的發展(1)福特T型汽車①時間:1908年。②地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車,它的生產是當時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與管理的典范。③影響:汽車的設計越來越科學化、人性化和精細化。汽車逐步成為現代社會廣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汽車工業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起來,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②到2018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2.4億輛。2.高速公路的發展(1)原因:汽車工業的發展推動著道路的建設。(2)概況世界①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高速公路出現;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高速公路在各國廣泛發展中國1988年建成的上海滬嘉高速,是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思考:高速公路的誕生的原因:①社會經濟的進步;②汽車工業的發展;③戰爭的需要。3.高速鐵路的發展(1)世界:1964年,日本的“東海道新干線(東京——新大阪)”通車運營,這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營高鐵。后來,許多國家都修建了高鐵。(2)中國①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進入高鐵時代。②到2019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超過3.5萬千米。③中國高鐵在核心技術上自主創新,整體技術領先世界。④中國高鐵積極“走出去”,在眾多國家開展高鐵項目。拓展:中國高速公路建設的特點:起步晚;發展快,成就巨大;投資主體多元;投資形式多樣。拓展:中國高速公路發展的意義: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運輸效率,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推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推動了改革開放進程;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世界經濟發展。4.航運業的發展(1)世界①航運技術進一步提高:突出表現在航海雷達的使用和海事衛星通信系統的發展。②船舶制造呈現出大型化、專業化、高速化和自動化等多種趨勢。③船舶制造技術發展:最大郵輪可搭載乘客和船員約9000人。④航運交通的發展:1994年開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長的鐵路隧道。(2)中國航運業的變化①1978年前主要是為國防建設服務,后逐漸融入市場。②1982年中國造船企業正式進入世界造船市場。③2018年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超過40%。二、航空的發展1.現代航空的發展時間概況1903年12月美國萊特兄弟設計的“飛行者1號”成功升空,飛機時代開始1914年美國開通從舊金山到洛杉磯的航線,是世界上第一條空中航線1919年定期的國際航班在歐洲開通20世紀70年代寬體客機成為空中運輸的主流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空發展(1)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開通中蘇國際航線和國內航線。(2)2018年,中國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1674萬噸。三、現代交通與社會生活1.交通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時間的縮短。(1)高鐵、飛機的速度已分別超過350千米每小時和900千米每小時。整合了交通、倉儲、通信、包裝等行業的物流業,更快捷和精準地輸送物資。(2)各種交通網絡把整個世界聯系成為息息相關的整體,世界成為了“地球村”。2.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繁榮、人口的增長以及市區面積的擴大。3.交通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1)現代時間觀念增強:嚴格按照時分、秒進行細分的交通工具時刻表,讓工業革命后建立起來的現代時間觀念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2)交通擁堵現象出現:工作時間制度的確立以及住宅區與工作區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輔導員研討會演示》課件
- 食品生產企業車間現場品控工作要求
- 臨床埋入式垂直褥式縫合優缺點操作要點
- 《高中生人生價值觀》課件
- 2025挖掘機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域名購買合同范本
- 2025醫療設備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合作約定電腦速記培訓合同范本
- 《人際關系勝于學術能力:》課件
- 如何在WPS中復制流程圖
- 2023年河南測繪職業學院單招綜合素質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無機保溫砂漿外墻外保溫系統施工工藝課件
- 產品追溯記錄表
- 高三二輪復習:產業轉移以富士康的企業轉移為例課件
- 政府信息資源管理
- 中小微企業劃型證明
- 西南交大區段站工作組織課程設計2018
- 《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測試題試題含答案
- Q∕GDW 12154-2021 電力安全工器具試驗檢測中心建設規范
- 初中文言文專項訓練十篇(含答案)
- 煤礦頂板事故防治(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