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習題分析知識結構1文化多樣性含義——形成原因——表現——作用——對待其態度——尊重其原則——尊重其必要性——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2文化傳播的含義——途徑——手段——意義3傳統文化的含義——傳統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繼承性的表現——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4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主體、途徑【根本途徑和基本途徑】和意義——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如何面對傳統文化)——創新與借鑒、融合(如何面對不同民族文化)——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建設學習型社會1.(2011?北京)歌劇《木蘭詩篇》是我國藝術家創作的一部優秀作品。該劇吸納歐洲歌劇藝術的表現手段,融入中國戲曲的表演形式,謳歌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在國內外獲得高達平價。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競爭促進了文化融合B.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發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發展的關鍵D.東西方藝術都應當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2.“好客山東賀年會”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節日消費。關于下圖“好客山東賀年會”四大理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民族節日是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淀②先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③賀年活動是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④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的重要內容,三年來,當地政府積極修復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遺產,重視培養羌繡、羌笛演奏等傳統藝術的新傳人,鼓勵編排《羌魂》等原生態歌舞作品,災后恢復重建之所以重視繼承傳統文化是因為①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②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③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④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4.在“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主題探討會中,某同學以“深圳30年的奮斗歷程創造出‘開拓創新、誠實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的‘深圳精神’,將激勵深圳人再創輝煌”的事例來說明主題。以下判斷正確的是①事例中體現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題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發展的部分,切合主題③事例中反映社會實踐為文化創新提供資源和條件的部分,切合主題④事例沒有體現社會實踐的變化推動文化創新,不切合主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1?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國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有過“清明上河圖”般的清麗,孕育出林則徐、嚴復、冰心等百余名仁人名士。作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響著人們,保護三坊七巷正在進行中。保護文化遺產A.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B.根本上在于發掘其經濟價值C.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D.實質在于保護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血脈√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而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總占地面積38.35公頃,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筑計159座,其中包括全國重點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有關文化遺產的知識6.(2011?安徽)人們在長期的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禮、茶藝、茶道和茶理等在內的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發展不斷豐富著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這說明①文化引導和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②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③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主體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中華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2011天津)最近,河北農業大學一群畢業生默默幫助病逝同學李寶元父母的事跡被廣為傳頌。15年前畢業之際,有人提議“寶元的父母咱們得管”,一個算不上約定的“約定”,讓兩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張匯款單和56封信。同學們用實際行動使扶危濟困、重情信諾的傳統美德在當代得到完美綻放。這一事跡表明A.傳統道德準則完全適應現代生活B中華文化的具體內涵是亙古不變的C.傳統道德對今天人們的價值選擇有深刻影響D.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統道德準則完全適應現代生活中華文化的具體內涵是亙古不變的8(2011·福建)徐悲鴻的《八駿圖》以中國的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段,參用西方的透視方法,用筆剛健有力;畢加索的《斗牛》似中國的寫意畫,用筆奔放灑脫。以下選項最符合題意的是A.兩幅作品成功實現了中西文化和藝術的融合B.兩幅作品以不同風格表達了共同點審美感受C.藝術的創作具有獨特的創造性因而不可承襲D.藝術的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復制√9(2011·海南)“公期”是海南的傳統民俗節目。以前每逢“公期”,人們都要拜祭“公祖”,舉行“過火山”、“上刀梯”、“貫鐵杖”等儀式。今天,人們移風易俗,利用這一民俗節日“賽紅歌”、“賽書法”、“賽技能”,建設和諧文化,倡導文明新風。這表明民俗節日①體現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韻味②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穩定性③集中展示了本區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④是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動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10年高考·安徽卷9)截至2009年10月,我國已有昆曲、端午節等29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躍居世界第一。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①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②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④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11(2010高考·福建卷31)福建省惠安女服飾以其“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的特色,在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它適應了當地勞動的需要,汲取了閩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這體現了A傳統服飾文化對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生影響B繼承傳統文化必須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飾文化使中華文化呈現出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D堅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12(2010高考·北京卷24)文化是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隨著網絡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網絡電視、手機報、電子書等新媒體日益深入人們的生活,催生了數字出版等新的文化產業。這說明,技術是①文化創新的不確定因素 ②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多樣性產生的根源 ④推動大眾傳媒發展的基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2010高考·浙江卷27)150多年來,一些重大發明,如照明、通信、汽車燈技術,都是在世博會上面世后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產業的。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是因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C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D現代大眾傳媒超越時空的強大功能加速了文化傳播√14(2010年高考·江蘇卷20)近年來,中國民樂在歐洲的主流音樂廳多次上演,為歐洲聽眾帶去了充滿中國韻味的音樂享受,受到了較高的評價。這表明A.不同國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國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15(2010年高考·江蘇卷21)中央電視臺開播《百家講壇》以后,一些艱澀高深的傳統經典經過現代詮釋變得通俗易懂,富有時代氣息,為大眾所接受。這說明A.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能夠因時而變
B.傳統文化對人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C.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具有認同感
D.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16(2010年高考·江蘇卷22)高鐵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在廣州喝早茶,到長沙聽笑話,再到武漢賞櫻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饃,下午到嵩山看少林”。這說明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①改變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們的文化交流③更新文化的傳播方式④擴展人們的文化視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2009廣東單科19)互聯網出現后,人們常常通過博客、BBS等來表達、交流思想。這表明科技進步A.促進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革B.優化了文化資源的內容C.促成了新傳媒代替就傳媒D.促進了先進文化的發展√18(2009江蘇單科19)2008年10月,第31屆世界戲劇節在南京舉行,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個劇目登臺亮相,贏得了廣泛好評。這表明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為我所用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19.(2008廣東文基10)關于歷史文化遺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沒有意義②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④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的財富,而不是人類共同財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沒有意義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的財富,而不是人類共同財富20.(2008廣東文基11)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英語在亞洲各國日漸流行。與此同時,亞洲各國紛紛開設使用本民族語言的國際廣播頻道。這表明A.亞洲文化與世界文化日漸隔合B.亞洲各國注重推動民族文化走向世界C.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步亦趨D.亞洲各國用本民族語言消解英語的影響√例三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知識整合:各民族文化存在差異的原因各民族文化存在共性的原因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必要性】(2010年高考·山東卷28)材料三上海世博會上,各國展館紛紛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獨特風采,如丹麥的“小美人魚”、盧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時,許多外國展館也都嵌入了中華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館的“福”字、挪威館的“中國紅”……結合材料三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答案】①各民族間的經濟、政治、歷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上海世博會各展館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會實踐的共性和普遍規律,決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規律。上海世博會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民族文化、繁榮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例六】材料一:掃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體現了清明節緬懷、感恩和親近自然的文化傳統。近年來,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獻花遙祭等,為清明祭掃添增了新的表現形式;人文紀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覽等,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文化創新的途徑。(10分)【答案】①立足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明清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發揚傳統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內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節約環保的綠色過節方式,注入體現時代要求的新內容。③博采眾長,以我為主。既吸取外來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國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10分)(2010年高考·山東卷29)我國西南地區自古就與內地聯系密切。如今,這一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了重要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在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當人們回眸那段不平凡的歷史時,愛國熱情得到了再一次激發,民族精神獲得了又一次振奮。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說明中華民族精神為什么能永不泯滅。(6分)例四文化的傳承【知識整合:傳統文化的特點;民族精神具有創新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統一;包容性】【答案】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具有繼承性、穩定性。(2分)②中華民族精神富有創新性,實現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2分)③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夠做到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2分)(2010年高考·天津卷14)世博會自誕生以來,一直講述并預言著世界的改變,推動人類文明不斷走向成熟。世博會是展示臺:上海世博會吸引了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世博會是大課堂:上海世博會拓展了人們的知識視野,激勵了全社會的創新熱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來。世博會是助推器:1933年熒加哥世博會使美國汽車業大放異彩;1933年大田世博會推動了韓國從出口加工型經濟向自言創新型經濟的轉變;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深化了人類對人與環境關系的思考和探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驛站。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為什么說上海世博會“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驛站”。(10分)例五:答案來源于材料
【分解一】上海世博會吸引了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知識: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榮。【分解二】世博會是大課堂:上海世博會拓展了人們的知識視野,激勵了全社會的創新熱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來。知識:有利于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擴大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分解三】世博會是助推器:1933年熒加哥世博會使美國汽車業大放異彩;1933年大田世博會推動了韓國從出口加工型經濟向自言創新型經濟的轉變;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深化了人類對人與環境關系的思考和探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驛站。知識:有利于文化成果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利于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進一步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答案】①
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于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榮。②
有利于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擴大中華文明的影響力。③
有利于文化成果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④
有利于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進一步促進人類文明發展。【例一】(2011?全國新課標)媽祖被譽為“海上女神”,傳說媽祖姓林名默,宋代時出生在湄洲灣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內)。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濟世。媽祖去世后,人們在湄洲島建廟祭祀。宋元以后,隨著閩南海上貿易和漁牧事業的發展,船工漁夫越來越多。媽祖信仰越傳越廣。媽祖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媽祖廟5000多座(其中中國臺灣800多座、港澳地區50多座),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信奉者2億多人。每逢媽祖出生和升天紀念日,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等地都隆重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弘揚媽祖信俗蘊涵的傳統美德,促進文化交流。近年來,到湄洲來祭祀媽祖的臺灣同胞、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華裔、華僑越來越多,媽祖文化日益成為凝聚華人、華僑的重要精神紐帶。2009年,媽祖信俗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材料和所學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媽祖文化具有凝聚華人、華僑的作用。(10分)【參考答案】①媽祖文化影響廣大華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車輛油漆施工合同協議書
- 協議購地合同
- 公司轉租合同協議
- 車庫租賃協議書合同模板
- 中田員工合同協議
- 栽樹協議合同
- 二手打包機轉讓協議合同
- 2025年婚姻家庭咨詢師職業技能鑒定模擬試題庫
- 帕頓火箭合同協議
- 合同回購協議的期限
- 2025年高壓電工操作證資格考試復習題庫及答案(共五套)
- 中華禮儀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 數學-江西省部分高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聯合檢測(一模)試題和解析
- 運動營養學(第三版)全套課件第1-10章
- 廣東省實驗中學廣州市天河區附屬實驗學校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年通信安全員ABC證考試試題題庫
- 2025年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審定版
- 初中數學專項練習《圓》100道計算題包含答案
- 測試工程師季度述職報告
- 2025-2031年中國工業自動化設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農村小學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探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