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作文模擬寫作:才(材)與用、“自我價值”(附:審題指導及范文點評)文題呈現: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杜甫說:“古來材大難為用”。請談談才(材)與用的關系。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這則作文題的材料討論的是“才(材)與用的關系”,屬于比較典型的需要有辯證思考的關系類材料。材料中李白與杜甫對“才(材)”與“用”之間關系看似矛盾的表述,既給了本篇作文的寫作需要有批判性思維的提示,同時也暗含了希望寫作者能結合當下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更多富有個性的思考。有才,是不是一定能有用?有才,是不是一定能被用?有才,是不是一定能想用?有才,是不是一定能想被用?……以此類推,似乎“才(材)”與“用”之間可以組合出若干種符合邏輯的關系,每一種關系都有機會成為寫作者的思考方向。然而,寫作實踐告訴我們,并不是每一種能在邏輯上成立的關系最終都能成為我們寫作的角度,最終勝出的那種關系,大多是基于我們日常的生活觀察體驗和自身的寫作積累。
【學生習作】
船在海上,馬在山中申智元材與才,材與用,才與用,實是環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之中;哪怕是現在用的筆、寫的紙,都能被講出材契合了用的道理。像洛爾迦式“船在海上,馬在山中”這樣質樸的一般,才或材,應在其原本順利契合的地方才能叫用、才能為用。李白曾在不得志時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壯之語,杜甫也曾寫出看似些許矛盾的“古來材大難為用”,他們都用“材”非“才”,可見“才”與用的“才”并非只是所謂“才華”那么簡單。這個“才”,或說“材”,是包含了才華、個性、思維模式等種種因個人經歷造就的特點。李杜二人的詩句看似些許矛盾,實則也相互補充,“材必有用”給予“材”以肯定,“材大難為用”則是給予“用材”以提醒——在“材必有用”的基礎上。兩者都能引出相對應的思考。“天生我材必有用”。說到材總是離不開用,或說似乎可以為用、有為用的潛力才能被稱作“材”。材料,才能,這樣組上詞總也會與用有關,這兩個字的使用本已在無意識中賦上了“用”的前提,這么說來“材必有用”確是正確,因為“用才為材”。但于李白,是“材”也有“才”,必定有用是無需質疑,但用在哪里?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他本人不得志的重要原因,在此也不說。“古來材大難為用”。同樣引出思考,難為用或指難以被使用,“大材”清高孤傲、形狀獨特難以投入使用;或指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大材”珍貴難得總覺“大材小用”無處施展而可惜......說明用材也十分重要。“材必有用”、“材大難用”是接連發聲的思考感嘆——如何用材?材,如何用?首先,材要真正被發現才能用,千里馬有伯樂才為千里馬一般。這里發現非簡單的看到用處,而是看到其優勢劣勢;甚至是用材制材,才生才。生活中像是合金、人造材料等遍及,非天然存在而“被發現”給生活便利;人才在培養人才、帶動人才種種。像袁中道在《楮亭記》中一再保留“界于材與不材之間”的楮木,而得到夏日中“沉沉有若深山”的楮亭一樣,最大化發現“材”的價值與潛在價值或可“材盡其用”。材要放大小合適處、放在合適的環境里。材不是都像金一般穩定,材可能是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變化自身,材用材時材的組合同樣重要。又說簡單易懂的合金,不同特性金屬結合展現另一種特性,人才也如此,施萊登與施旺相互補充幫助創立細胞學說;列依與保羅之間秩序與混亂碰撞出披頭士的靈魂......至于大小合適處,“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總是令人為之惋惜的,“亦不甚惜”或是導致最終不幸的主因,這樣理解倒也是另一種思路。材也要自身經過時間的沉淀和事與世的磨礪,如此,才能契合固定的“用”。有時如何“用材”基于時代情況,并不可控,《鋼琴家》中的斯皮爾曼是二戰時期猶太人大鋼琴家,這便已決定了并不順暢的命運了,經歷了逃亡、壓迫、不同人的犧牲和幫助,他才真的明白生命、命運、他選擇的鋼琴生涯的真正意義,從而展現了通過他經生死詮釋后的、手中的肖邦的《大波蘭舞曲》。斯皮爾曼的經歷是充滿故事性,可現實中更有民族存亡中一同成長的毛主席;民族混亂中清醒吶喊,從“醫材”變為“文材”的魯迅......很多本可能在別處用的“材”都因時代、時間而改變沉淀,真正“用材”。即在用處用、可用處用、應用處用,才是“用材”的道理。解決“用大材”難總是要多多考慮,“材大”并不是什么不好,而是應該慎重,出于“惜”的角度,如此才有”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感嘆吧。“船在海上,馬在山中”看似是簡單,道理是簡單,可什么樣的船?做什么的船?什么做的船?哪里海的船?都是應在考慮的。用與材,總有無法分開的聯系,合用才為好材。材為用,才為用,材為才。老師點評:申智元同學的這篇文章并未簡單地梳理“才(材)”與“用”之間的單一邏輯關系,而是將辯證思維與批判性思維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富有個性的獨特思維角度。李白和杜甫都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要想批判質疑他們流傳了千年的名句,除了勇氣,更需要智慧。申智元同學借對概念的區分與定義,巧妙地指出了李杜二人筆下的此“材”非彼“才”。申智元同學文章中的“材”只是指那種具備了一些超過常人能力卻無施所長的個體;而“才”是在這些個體中能在恰當的時機發揮出這些超過常人能力的最優秀的那一類。由此,李杜二人詩句的局限性一目了然,唯有兩者相結合,相互補充,以“材”為“才”,以“才”為“用”,“材”方為“才”。(沈強)
(二)有人說:一個人要想成就自我價值,就必須使他自己更適合時代的需求。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審題指導:
對于材料作文,關鍵詞多為“題眼”,是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本題核心關鍵詞為“自我價值”與“時代的需求”,因此考生需注意,命題人并非讓你回答如何成就自我價值,而是要你探求成就自我價值與適合時代需求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此外,材料中的副詞同樣蘊含著重要信息和要求。本題中的“必須”表述過于絕對,“更”則隱藏刻意為之,這些都是對此觀點加以批判的立足點。【學生習作】不必適世,但創我非凡賈曉岷有人說:一個人想要成就自我價值,就必須使他自己更適合時代的需求。古往今來,歷史無不一次次論證了這個“事實”。無論是追求真理的哥白尼,還是那堅持自我而最終不愿越獄的哲學思考者蘇格拉底,他們無不彰顯自我之于世界的意義,卻也因為不符時代的需求最終沒能促成遺志。誠然,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失敗的。但客觀來看,他們的自我價值卻又是當時社會需求所無法企及的。此時,時代的需求就變成壁障,反而阻礙發展的步伐了。由此看來,找尋時代需求的積極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事物的發展是向前的,上升的。那么,當我們以進步的內驅力作為實現自我的途徑時,未來的前瞻才能轉為黑夜的明燈。但這樣的需求,是否又必須全然貼合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若我們將自己拘泥于時代需求的泥潭中,那么其積極的一面也會失去價值。正如丹麥作家耶勒魯普所言:人如果被動地讓生活裹挾著自己,那么生活就只剩下悔恨與無奈。生活的教條則正是源于時代的需求。作為規范社會進步框架和事務運行規律的標準化體現,時代,確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們自我價值的本源的。那么當我們全然貼合于世界至于我們的客觀標準時,自我價值也就隨風而逝,更不必談如何實現自我價值了。由此,當我們認清了時代需求的指導性意義以及其附帶枷鎖的限制性特點后,實現自我的真正途徑便得以顯現。正如莊子主張那樣,雖然推崇出世,卻也是基于社會需求這一根本之上的。以此豪放地眺望,那高臺上的風景也就化為了浩瀚星河。自我的價值也如同璀璨的星點,閃耀之間,人生的意義也被點亮。誠如所言:“以天下為己任”。任者,便是自我之于整個時空,人類所能企及的區間的意義。天下,則是時代的需求。只有我們立足于天下,才能得以超然之外。處現實之世,不必適之。雖屢踣屢僵,但只立足于世,遙望千里之外,我之非凡,終得以創。老師點評:在批判性思維審辯解讀材料的基礎上,賈曉岷同學的這篇文章文脈清晰,觀點鮮明,語言流暢,說服力強。其中有兩個方面可資賞鑒:首先,思辨清晰,剖析深入。在開宗明義,肯定“時代需求”與“自我價值”之聯系的前提下,縱向上指出兩者存在不同步的現象,反駁了材料中隱含的必然聯系;隨后,文章從正反兩面指出,只有那些超越當世局限,洞見未來的智者方能成為時代的掌舵人。倘若不加批判地逢迎時代,成就個人價值不僅會成為空談,自我甚至還可能被教條所反噬;最后,作者得出結論,指出了自我實現的真正途徑,遞進深挖,立意境界抬升,說服力水漲船高。其次,本文語言有力,辭約義豐。無論是引用或化用的名人名言,還是作者提煉的、富有哲理的句子,都言簡意賅,寓意深刻,非常富有表現力。當然,本文也有一些遺憾,比如缺乏對于“自我價值”這一關鍵詞的辨析,使文章廣度略顯不足;又如全文沒有結合關鍵副詞“更”展開議論,使文章深度有所欠缺;再如倒數第二段的論據與其所述論點的關系不夠明晰,推論比較突兀。但這是精耕細作的要求,對于短時間完成的考場急就章而言,或許是尋弊索瑕了。
(三)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學生習作】實踐亦可出真知,辨材不必七年期沈駿馳
“辨材須待七年期”是白居易留下的千古名句,其中蘊含識材之道更是為人稱頌,然而,僅有時間的沉淀,長久的認識才能辨明事物的真正價值之高低嗎?我看并不盡然。誠然,不加思索地得出結論,或是思索和實踐過于短暫,確實會得出輕率的結論和不夠有力的思考過程和缺乏嚴謹的邏輯,然而時間并非認識事物價值的唯一,也并非認識事物價值的“絕對”要素。以時間沉淀為準繩的認識論,實際上主張的是等待事物的自我發展,以事物的變化作為標尺,以人的目光進行觀察而得出事物自身變化的規律,或以事物的規律對其進行度量,其重點并不在時間,而在于以時間為尺度之下,人類認識和實踐的積累和發展。然而,真正有所建樹的實踐和推演,并不一定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等待和觀察。首先,現場實證的實踐,就是一種同樣有效的方法論。蘇軾的《石鐘山記》之中,經過無需積淀的實證,蘇軾泛舟于石鐘山下,便能參透石鐘山的得名奧秘。以現場實踐得到的,耳聞目視的事實在體會它的瞬間就能明了事物的性質時,時間的積淀就顯得不那么重要。其次,分析事物的方法,也不僅僅有時間所引起的事物變化,更有我們已認識的物質存在的自然規律作為輔助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是如此。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井噴的自然科學和先鋒藝術成果,就并不局限于“時間積淀”那么簡單。不論是海王星的發現,還是萬有引力常量的測量,又或者是牛痘疫苗的發明,都是建立在已有認識的積累,并以人的主觀能動性推導而出的,并加以分析和實踐的。如果這個世上,所有的理論全都是由時間引起變化,人類進行觀察而認識事物的規律,進而認識事物的價值,那么充滿了假設和推演的科學大廈將無從建起,無數社會學理論也會因此轟然倒塌。當然,作為一種原始的方法,盡管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相不適應,盡管錯誤而片面地理解會形成謬誤,但以時間積淀判斷事物價值也是眾多方法論之中,存在它簡單樸素的價值,正確地應用,也會使得面前的難題迎刃而解。在當今日益浮躁的社會之中,它不失為一種足以辨明價值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對于事物的性質和情形并不了解之時。實踐、歸納、推理都是分析事物價值,認識事物規律的有力方法論,在認識世界時,我們不必將眼光局限于“時間積淀”作為唯一,用多元的方法論自我充實,就能越加清楚地洞察復雜、卻也多彩的這個世界。老師點評:這是一篇靈活運用批判性思維,破立結合的考場作文。文章從白居易的名言入筆,通過質疑追問,提出批判性觀點:時間的沉淀,并非認識事物價值的絕對要素。第三到五段層層推進,展開論證:首先分析以時間沉淀為準繩的認識論有一定合理性,人類認識和實踐的積累和發展有助于辨明事物的真正價值;接著反思批判這種認識論的局限性,事物的價值并不一定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等待和觀察,實踐也能出真知,現場實證以及基于已有認識規律進行歸納、推理的實踐,都是驗證事物價值的有效方法。第六段勾連現實,補充論證在當今日益浮躁的社會背景中,“時間的沉淀”仍有其簡單樸素的價值。最后,文章以簡潔有力的語言進行收束,得出結論:我們在認識世界時,不必局限于“時間的沉淀”這一路徑,也可以考慮實踐、歸納、推理等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公司、項目部、各個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基礎題】
- 鍋爐操作安全作業培訓
- 安全校園從我做起
- 加氫脫氧純化裝置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節能型內燃發電機組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糖果模制、切制或成形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三相感應式有功電能表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地中軸重秤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徑向柱塞泵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套筒扳手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IPMP課程培訓講義
- 船舶帶纜知識學習
- 導線懸垂合成絕緣子串絕緣子、金具機械強度計算
- 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學習通期末考試答案2023年
- 雞蛋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 福樓拜-教學講解課件
- 《衛生應急管理》衛生應急管理概述-課件
-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遺傳學疾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醫學院課件
- 2022年ESG發展白皮書商業調研報告
- 《現代世界形成》
- 微專題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地質地貌的形成過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