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通用)_第1頁
八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通用)_第2頁
八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通用)_第3頁
八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通用)_第4頁
八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通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比喻與外界隔絕的幽靜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何處?《桃花源記》比喻與外界隔絕的幽靜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這個1

陶淵明(365或372-427),名潛,字元亮,是東晉偉大詩人。

陶淵明(365或372-427)2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于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他空有才智卻難以施展。他曾做過小官,又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從此過起了田園式的隱居生活。后人稱其為“靖節先生”。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于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他31.晉太元中()2.緣溪行()3.便舍船()4.豁然開朗()5.屋舍儼然()6.阡陌()7.黃發垂髫()8.便要還家()9.遂與外人間隔()10.此中人語云()11.不足為外人道()12.及郡下,詣太守()13.劉子驥()

jìnyuánshěhuòshèyǎnqiānmòtiáoyāohuánsuìjiànwèijùnyìyùjì1.晉太元中()2.緣溪行()jìnyuán4東晉年間作為沿著行船的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偶然夾著幾百步長鮮艷美麗漁人甚異

之。復前行,欲窮

其林。

很驚奇代所見景物又走完

那東晉年間5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有一天)他沿著小溪行船,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有幾百步長,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很驚奇。又往前走,想走完這林子。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61.漁人是怎么發現桃花源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是如何描寫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漁人是如何進入桃花源的?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1.漁人是怎么發現桃花源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7武陵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沿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以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漁人甚異之鮮艷美麗忽逢桃花林→欲窮其林走到盡頭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點評]此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源的時間、經過和沿途所見的奇麗景色。語言準確精煉,優美動聽,僅“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八個字,就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桃花溪水行舟圖’,富有詩的意境。

武陵漁人8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源頭有小洞口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離船很僅一個人忽然開闊敞亮平坦開闊整整齊齊的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

代桃花源都老人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

小孩都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9(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好象有光似的。(漁人)就離開船,從洞口進去。剛開始(洞口)很窄,僅能通過一個人。又走了幾十步,忽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這里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10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于是處所詳細邀請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都消息祖先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妻子兒女、鄉鄰與世隔絕的地方斷絕了來往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竟然更不用說給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都其余的人請自己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離開告訴

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11(那里面的人)見了漁人,竟然大吃一驚,問(漁人)從什么地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那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熱情款待。村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述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著妻子兒女以及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一件一件地給他們詳細介紹自己所聽到的事情,(他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請(漁人)到自己家里,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人)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那里面的人)見了漁人,竟然大吃一驚,問(漁人)122.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1.漁人是如何進山的?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2.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133.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4.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對待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好客、淳樸、生活富足)5.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3.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14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對桃源生活滿足,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筆。[點評]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寫漁人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觸交往的情況。刻畫細膩、語近旨遠。先寫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寧,怡然自樂;然后再寫他們和漁人的交往,風俗淳樸,平等相交。作者細致描繪了桃花源里的情況,使人感到真實。親切,讓人無限向往,增強了感染力。

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對桃源生活滿足,15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處處志

之。及郡已經代漁人的沿著

原來

做標記

到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

拜見

如此這般

派代漁人原來標記遂迷,不復得路。代漁人去桃源這件事計劃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不久問路,這里指探訪、訪求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16(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說有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去,尋找原來所做的記號,竟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路。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去,沒有實現,不久病死了。此后于是沒有問路訪求(桃花源)的人了。(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路(回去),177.漁人是如何離開桃花源的?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8.漁人離開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遠源是虛構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7.漁人是如何離開桃花源的?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18為什么尋不到?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以漁人行蹤為線索為什么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以漁19

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種美好境界,一種對現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

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20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歷史特點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

東晉王朝極端腐敗,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歷史特點封建國家分裂21社會現實桃花源祥和安寧生活環境賦稅繁重怡然自得平等互愛污穢黑暗自食其力苦不堪言連年內戰社會現實桃花源祥和安寧生活環境賦稅繁重怡然自得平等互愛污22題解本文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前面的“序”,因為語言清新自然,狀物親切逼真,想象奇特新穎,被人們當作一篇獨立的文章來讀,并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佳作。兵連禍結的晉、宋期間(公元421年),其時作者57歲,已隱退農村達十多年,對廣大農民的苦難深有感受。文中描繪了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理想社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民的愿望,同時對于當時的社會也是一種否定。題解23(一)通假字(二)古今異義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知識歸類古:鮮艷美麗今:新鮮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通假字(二)古今異義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246.詣太守,說如此。古:不值得今:不滿不充分古:像這樣今:這樣5.不足為外人道也。古:不用說,更不用說今:關聯詞“不管”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妻子:古:妻子和兒女今:專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之地今:毫無出路的境地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6.詣太守,說如此。古:不值得25古:渡口,這里指問津探訪今:口液9.后遂無問津者。古:請今:延伸、延長8.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古:沿今:緣分7.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古:渡口,這里指問津探訪今:口液9.后遂無26(三)一詞多義①便舍船,從口入(放棄、舍棄,動詞)②屋舍儼然(房屋,名詞)①處處志之(作標記,動詞)②尋向所志

(標記、記號,名詞)①尋向所志(尋找,動詞)②未果,尋病終(隨即、不久,副詞)①復前行,欲窮其林(其:這、那)②既出,得其船(其:他的,代漁人的)(三)一詞多義①便舍船,從口入(放棄、舍棄,動詞)②屋舍儼然27②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①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并:全部)(并:一起,一同)①武陵人捕魚為業(為:作為)②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對,向)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給)②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①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并:全部)(并28“然”字是個語綴性的詞與現代漢語的“地”相當,作“……的樣子”講(有時可不翻譯)。如本文中:“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儼然”——整整齊齊的樣子。“怡然”——高興、滿足的樣子。“欣然”——欣喜、樂意的樣子。“然”字是個語綴性的詞29(五)精華集萃1.世外桃源

是陶淵明描繪的與世隔絕、沒有遭受戰亂和沒有“王稅”的社會。后來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樂幸福和環境幽美的世界;現在也用以比喻一種理想的脫離現實的境地。2.雞犬相聞

本義是雞狗的叫聲能互相聽見,表示居住在附近。由“雞犬相聞”,生成成語“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意思是彼此居住的地方連雞狗的叫聲都能聽見但相互間卻至死都不往來,沒有交情。現在用來形容個人、單位或地區之間互不聯系,互不通氣。落英繽紛、豁然開朗、儼然、怡然自樂……(五)精華集萃1.世外桃源是陶淵明描繪的與世隔絕、30古人寫文章,為了使文章精煉,常常省去某些根據語境不言自明的詞語,語法書上稱作“省略”。閱讀文章時要清楚它省略了什么,翻譯時有的還需要補譯出來。試看下面幾句話中括弧處省略了什么詞語:()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村人漁人漁人村人漁人村人漁人村人漁人古人寫文章,為了使文章精煉,常常省去某些根據語境不言自明的詞31《桃花源記》以漁人行蹤為線索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發現的時間、經過、景色所見所聞所歷尋向所志…后遂無問津者環境良好幽靜美麗與世隔絕民風淳樸似有若無所感和平安寧安居樂業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照的美好社會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桃花源記》以漁人行蹤為線索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32八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通用)339、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2022/12/102022/12/10Saturday,December10,202210、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2:01:25PM11、以我獨沈久,愧君相見頻。。2022/12/102022/12/102022/12/10Dec-2210-Dec-2212、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2022/12/102022/12/102022/12/10Saturday,December10,202213、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2022/12/10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14、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10十二月2022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十二月22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16、行動出成果,工作出財富。。2022/12/102022/12/1010December202217、做前,能夠環視四周;做時,你只能或者最好沿著以腳為起點的射線向前。。2022/12/102022/12/102022/12/102022/12/109、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2022/12/102022/12/10Saturday,December10,2022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結果,但是不努力卻什么改變也沒有。。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2:01:25PM11、成功就是日復一日那一點點小小努力的積累。。2022/12/102022/12/102022/12/10Dec-2210-Dec-2212、世間成事,不求其絕對圓滿,留一份不足,可得無限完美。。2022/12/102022/12/102022/12/10Saturday,December10,202213、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2022/12/10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14、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10十二月2022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5、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十二月22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16、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2022/12/102022/12/1010December202217、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2022/12/102022/12/102022/12/102022/12/109、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2022/12/102022/12/10Saturday,December10,202210、閱讀一切好書如同和過去最杰出的人談話。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2:01:25PM11、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2/12/102022/12/102022/12/10Dec-2210-Dec-2212、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的錯兒。2022/12/102022/12/102022/12/10Saturday,December10,2022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2022/12/10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14、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10十二月2022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5、最具挑戰性的挑戰莫過于提升自我。。十二月22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16、業余生活要有意義,不要越軌。2022/12/102022/12/1010December202217、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2022/12/102022/12/102022/12/102022/12/10MOMODAPOWERPOINT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cingelit.Fusceidurnablandit,eleifendnullaac,fringillapurus.Nullaiaculistemporfelisutcursus.感謝您的下載觀看專家告訴9、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2022/12/102022/34比喻與外界隔絕的幽靜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何處?《桃花源記》比喻與外界隔絕的幽靜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這個35

陶淵明(365或372-427),名潛,字元亮,是東晉偉大詩人。

陶淵明(365或372-427)36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于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他空有才智卻難以施展。他曾做過小官,又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從此過起了田園式的隱居生活。后人稱其為“靖節先生”。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于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他371.晉太元中()2.緣溪行()3.便舍船()4.豁然開朗()5.屋舍儼然()6.阡陌()7.黃發垂髫()8.便要還家()9.遂與外人間隔()10.此中人語云()11.不足為外人道()12.及郡下,詣太守()13.劉子驥()

jìnyuánshěhuòshèyǎnqiānmòtiáoyāohuánsuìjiànwèijùnyìyùjì1.晉太元中()2.緣溪行()jìnyuán38東晉年間作為沿著行船的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偶然夾著幾百步長鮮艷美麗漁人甚異

之。復前行,欲窮

其林。

很驚奇代所見景物又走完

那東晉年間39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有一天)他沿著小溪行船,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有幾百步長,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很驚奇。又往前走,想走完這林子。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401.漁人是怎么發現桃花源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是如何描寫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漁人是如何進入桃花源的?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1.漁人是怎么發現桃花源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41武陵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沿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以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漁人甚異之鮮艷美麗忽逢桃花林→欲窮其林走到盡頭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點評]此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源的時間、經過和沿途所見的奇麗景色。語言準確精煉,優美動聽,僅“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八個字,就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桃花溪水行舟圖’,富有詩的意境。

武陵漁人42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源頭有小洞口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離船很僅一個人忽然開闊敞亮平坦開闊整整齊齊的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

代桃花源都老人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

小孩都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43(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好象有光似的。(漁人)就離開船,從洞口進去。剛開始(洞口)很窄,僅能通過一個人。又走了幾十步,忽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這里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44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于是處所詳細邀請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都消息祖先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妻子兒女、鄉鄰與世隔絕的地方斷絕了來往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竟然更不用說給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都其余的人請自己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離開告訴

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45(那里面的人)見了漁人,竟然大吃一驚,問(漁人)從什么地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那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熱情款待。村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述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著妻子兒女以及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一件一件地給他們詳細介紹自己所聽到的事情,(他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請(漁人)到自己家里,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人)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那里面的人)見了漁人,竟然大吃一驚,問(漁人)462.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1.漁人是如何進山的?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2.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473.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4.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對待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好客、淳樸、生活富足)5.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3.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48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對桃源生活滿足,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筆。[點評]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寫漁人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觸交往的情況。刻畫細膩、語近旨遠。先寫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寧,怡然自樂;然后再寫他們和漁人的交往,風俗淳樸,平等相交。作者細致描繪了桃花源里的情況,使人感到真實。親切,讓人無限向往,增強了感染力。

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對桃源生活滿足,49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處處志

之。及郡已經代漁人的沿著

原來

做標記

到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

拜見

如此這般

派代漁人原來標記遂迷,不復得路。代漁人去桃源這件事計劃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不久問路,這里指探訪、訪求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50(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說有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去,尋找原來所做的記號,竟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路。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去,沒有實現,不久病死了。此后于是沒有問路訪求(桃花源)的人了。(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路(回去),517.漁人是如何離開桃花源的?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8.漁人離開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遠源是虛構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7.漁人是如何離開桃花源的?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52為什么尋不到?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以漁人行蹤為線索為什么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以漁53

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種美好境界,一種對現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

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5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歷史特點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

東晉王朝極端腐敗,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歷史特點封建國家分裂55社會現實桃花源祥和安寧生活環境賦稅繁重怡然自得平等互愛污穢黑暗自食其力苦不堪言連年內戰社會現實桃花源祥和安寧生活環境賦稅繁重怡然自得平等互愛污56題解本文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前面的“序”,因為語言清新自然,狀物親切逼真,想象奇特新穎,被人們當作一篇獨立的文章來讀,并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佳作。兵連禍結的晉、宋期間(公元421年),其時作者57歲,已隱退農村達十多年,對廣大農民的苦難深有感受。文中描繪了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理想社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民的愿望,同時對于當時的社會也是一種否定。題解57(一)通假字(二)古今異義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知識歸類古:鮮艷美麗今:新鮮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通假字(二)古今異義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586.詣太守,說如此。古:不值得今:不滿不充分古:像這樣今:這樣5.不足為外人道也。古:不用說,更不用說今:關聯詞“不管”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妻子:古:妻子和兒女今:專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之地今:毫無出路的境地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6.詣太守,說如此。古:不值得59古:渡口,這里指問津探訪今:口液9.后遂無問津者。古:請今:延伸、延長8.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古:沿今:緣分7.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古:渡口,這里指問津探訪今:口液9.后遂無60(三)一詞多義①便舍船,從口入(放棄、舍棄,動詞)②屋舍儼然(房屋,名詞)①處處志之(作標記,動詞)②尋向所志

(標記、記號,名詞)①尋向所志(尋找,動詞)②未果,尋病終(隨即、不久,副詞)①復前行,欲窮其林(其:這、那)②既出,得其船(其:他的,代漁人的)(三)一詞多義①便舍船,從口入(放棄、舍棄,動詞)②屋舍儼然61②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①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并:全部)(并:一起,一同)①武陵人捕魚為業(為:作為)②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對,向)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給)②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①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并:全部)(并62“然”字是個語綴性的詞與現代漢語的“地”相當,作“……的樣子”講(有時可不翻譯)。如本文中:“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儼然”——整整齊齊的樣子。“怡然”——高興、滿足的樣子。“欣然”——欣喜、樂意的樣子。“然”字是個語綴性的詞63(五)精華集萃1.世外桃源

是陶淵明描繪的與世隔絕、沒有遭受戰亂和沒有“王稅”的社會。后來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樂幸福和環境幽美的世界;現在也用以比喻一種理想的脫離現實的境地。2.雞犬相聞

本義是雞狗的叫聲能互相聽見,表示居住在附近。由“雞犬相聞”,生成成語“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意思是彼此居住的地方連雞狗的叫聲都能聽見但相互間卻至死都不往來,沒有交情。現在用來形容個人、單位或地區之間互不聯系,互不通氣。落英繽紛、豁然開朗、儼然、怡然自樂……(五)精華集萃1.世外桃源是陶淵明描繪的與世隔絕、64古人寫文章,為了使文章精煉,常常省去某些根據語境不言自明的詞語,語法書上稱作“省略”。閱讀文章時要清楚它省略了什么,翻譯時有的還需要補譯出來。試看下面幾句話中括弧處省略了什么詞語:()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村人漁人漁人村人漁人村人漁人村人漁人古人寫文章,為了使文章精煉,常常省去某些根據語境不言自明的詞65《桃花源記》以漁人行蹤為線索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發現的時間、經過、景色所見所聞所歷尋向所志…后遂無問津者環境良好幽靜美麗與世隔絕民風淳樸似有若無所感和平安寧安居樂業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照的美好社會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桃花源記》以漁人行蹤為線索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66八級語文下冊-《桃花源記》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通用)679、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2022/12/102022/12/10Saturday,December10,202210、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2/10/20222:01:25PM11、以我獨沈久,愧君相見頻。。2022/12/102022/12/102022/12/10Dec-2210-Dec-2212、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2022/12/102022/12/102022/12/10Saturday,December10,202213、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2022/12/102022/12/102022/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